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5篇}

梦幻星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98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8分钟。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作为赫山教育大家庭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参加《赫山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坊学习,这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四、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 信息电子技术 技工

0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维修从机械与电器的简单维修发展到电、机、光、液一体化的复杂高科技维修,而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电子技术之上的;二是从过去的国有汽修企业单一经营到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现代汽修企业经营;三是在用工与报酬上已经改为择优招聘、多劳多得的方式。面对以上变化,汽修技工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汽修行业的维修技术需求与发展水平,找出关键——强化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维修领域的应用——解决汽修实际问题,成为自己的专长;企业择优录用,实现顾客、企业、员工的三赢。因此,在汽车修理行业应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1 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目前,汽车信息电子技术化已经被公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信息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信息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8年,平均每辆车上信息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40%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3个甚至更多,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信息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中来。

汽车信息电子产品可为两大类:①汽车信息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总成控制、底盘和车身电子控制、舒适和防盗系统;②车载汽车信息电子装置,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具体汽车电子各分系统的构成如下示意图。

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讯线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化的设计思路,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信息电子技术尤其是总线结构的发展。

当前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行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

由以上事实分析可知,信息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已经大量使用,作为新时代的汽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新兴的信息电子技术才能在未来的汽车维修领域发挥更大力量。

2 对汽修技工进行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汽修技术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同车型故障不同;同一车型不同时期的故障不同;同一故障在不同的路面上的反映不同。要诊断和排除故障,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汽车的设计,制造是经过很多专家共同研究试制改进到定型制造出厂的,是集体指挥的结晶;而维修时则是一个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个体行为。加上维修单位,没有比较先进的检测设备,要在简陋的环境下解决复杂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维修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相当过硬。针对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情况,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新兴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就成为提高汽车维修技术水平的必然选择。现在就以发动机管理系统为例,进行信息电子技术培训方案可行性的讨论。

首先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为主的高科技术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电控汽车是汽车的主导产品和发展方向。因此,汽修技工必须要掌握电子计算机使用技术,会用电子计算机查找维修资料、检测故障代码、寻找故障排除的手段、网上技术咨询和网上修车等。而这一切均依赖于新兴信息技术培训。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方式尤其是结合修车查找资料等网上作业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这样迅速提高维修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实际维修效果。比如下载某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序。可见,对汽修技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要掌握好较为全面的电子技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些都依赖于电子技术培训。

ECU是英文单词组合缩写,意为“电子控制单元”,简要的说就是车载电脑。现在很多轿车发动机大都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中有一个形似方盒子的控制元件就叫“ECU”,简单地说,ECU由微机和外围电路组成。而微机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集成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单元。所以ECU就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发动机管理系统就是以单片机为核心,把各种检测器或者传感器采集来的各种信号(比如进气量,项位角等)进行相应的模拟/数字技术处理通过总线传送到单片机(或ECU)里,然后在经过相应的程序控制与数据处理,从而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指定执行机构进行相应的操作(加大节气门开度)。

现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发动机上应用ECU,在其它许多设备上都可发现ECU的踪影。例如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4轮驱动模式转换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主动悬架调节系统、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多向可调电控座椅等都配置有各自的ECU模块对其进行控制。运用修车的现场实例加以指导与讲解,经过事实检验,学习效果相当好。

再次要具有对故障的综合诊断与排除的能力。汽车电控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同时,增加了故障自诊断功能模块。它能够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不断监测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根据特定的算法判断出具体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下来,同时起动相应故障运行模块功能,使有故障的汽车能够被驾驶到修理厂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汽车故障自诊断功能调出故障码,快速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因此,从安全性和维修便利的角度来看,汽车电控系统都应配备故障自诊断功能。

依据故障自诊断功能配合相应的解码器,方便的查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而不在单单依赖原始经验积累。因此,信息电子技术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经由邯郸北方汽车维修总校教具模型开发部提供自主研发的BF8系列智能电控汽车模型40套(涵盖欧、美、日各大主流车系),又有完好的汽车整车30余台供学生实践所用,学员的综合诊断与排除能力大大提高。

3 追踪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以汽车安全系统电子技术改进汽车安全性能的发展为例,看看汽车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年平均增幅达到25%以上。杜邦汽车最新调查表明,大部分用户认为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汽车的安全性,它比汽车性能、车载娱乐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安全气囊和ABS有望成为标准配置。Visteon的研究也表明:安全性是汽车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Renesas对中档轿车的研究揭示:国外1996年就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到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

由此可见,以信息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已经甚至更快的步伐在改变着传统的汽车行业,已经大大提升了汽车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电子技术目前已经在汽车领域大面积推广使用,未来会发展更快,针对汽车维修人员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以追踪高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了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维修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了实现更好的个人理想,努力实现顾客、企业、人员的三赢局面都依赖于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因此汽修专业应加强信息电子技术的培养!

参考资料:

[1]天津大学.姚春德.何邦全.《车用发动机气门间隙的确定与调整》.《岩土工程》.2004.6.

[2]杨信.主编.陈鸣雷.主审《汽车构造》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专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24〕1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皖教〔2024〕23号)、《关于全面实施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中国教师研修网依据专家团队精心设计的实施思路、全国范围内2.0项目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炼梳理,结合合肥市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提升合肥市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指导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培训对象

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凡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在编教职员工均须参加)。

三、整体设计思路

通过引领校先行分享整校推进方案和示范课例的方式,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指导团队提供学校整校推进的思路与策略参考,将优秀成果辐射影响其他学校,促进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全员推进。

在此基础上,合肥市中小学全员教师,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通过60学时的教师全员混合式研修(包括网络研修30学时和校本研修30学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覆盖校内外全场景,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与学校教学、德育、行政服务等各项工作融合创新的问题,紧密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教科研活动、德育与学生发展、行政与后勤等方面的常态工作机制,以课例研究、优质案例资源库建设等为抓手开展研修活动,实现“一课多点”的课例开发,在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任务及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考核测评的同时,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指导力的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四、实施方案及目标

本次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主要包括项目启动期、整校推进期、测评总结期三个阶段。通过“引领示范、骨干先行、全员研修、片区入校、考核认证”的整体实施策略,实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1.项目启动期(5-6月):中小学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者集中培训

在开展教师需求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等调研基础上,以中小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依据,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学校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融合创新示范课例三大任务为抓手,确保学校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者理解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文件的目标任务,能够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的现状,着眼未来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科学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本校校本研修主题及校本研修与考核方案,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推进策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1)政策引领,聚焦方向

通过专家政策解读和平台演示,帮助学校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切实领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工作目标与具体任务,引领学校结合学校信息化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的现状,着眼未来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更好地落实指导学校实施信化教学校本研修和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

(2)案例赏析,模范参考

通过片区引领校分享整校推进方案和示范课例的方式,为参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提供学校整校推进的思路与策略参考,为培训指导者提供校本研修计划制定与实施参照,在观摩研讨的交流活动中,初步规划本校整校推进方案和校本研修计划。

(3)方案制定,融合创新

在政策领会和案例评析的基础上,分校讨论,融合创新,制定本校整校推进方案和校本研修计划,指导教师开展“一课多点”融合创新课例研修,助力教师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阶段学校管理者、培训指导者、骨干教师培训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集中讨论、校本研修等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进行为期1-1.5天的线下集中培训;其中学校管理者1天,培训指导者、骨干教师为期1.5天。

学校管理者、培训指导者、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课程安排(1天)

时间

课程模块

主题

课程形式

主讲人(拟)

第一天

8:30-8:40

开班仪式

领导致辞

/

项目组

8:40-9:40

政策解读

省提升工程2.0政策解读

专题讲座

市教科院信息中心田钰主任

9:40-9:50

平台演示

平台使用演示

/

项目组

9:50-10:00

问卷演示

【问卷演示】演示说明教师信息化调查问卷

/

项目组

10:00-11:00

整校推进实施路径

【引领校经验分享】学校整校推进的路径与策略

案例分析

引领校

14:30-15:30

“一课多点”课例展示

【引领校经验分享】学校示范课例分享

案例分析

引领校

15:30-17:00

整校推进方案制定

【分校交流】校级管理者与培训指导者讨论、制定本校整校推进方案

交流讨论

/

培训指导者集中培训课程安排(0.5天)

时间

课程模块

主题

课程形式

主讲人(拟)

第二天上午

8:30-11:30

校本研修计划制定

【分校交流】培训指导者与教师骨干讨论校本研修计划与“一课多点”融合创新课例开发

交流讨论

/

? ? ? ? ? ? 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课程安排(0.5天)

时间

课程模块

主题

课程形式

主讲人(拟)

第二天

上午

8:30-10:00

校本研修策略

“一课多点”校本研修策略

专题讲座

中国教师研修网徐守磊

10:00-11:30

案例展示点评

融合创新示范案例展示与点评

展示点评

/

2.整校推进期(6月-11月):教师全员网络研修+校本研修

各学校管理者和培训指导者组织全员教师学习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平台30学时网络课程,开展30学时校本研修,共60学时混合式培训。

(1)网络研修

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平台上开发、提供专门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课程资源,包括:

①师德教育、课程思政、教改前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政德育课程;

②信息化发展规划、前沿技术热点、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互联网学习与创新、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合肥市能力点解读及应用软件等专题通识课程。

③覆盖30个微能力点的多学科、多学段的案例解析课。

(2)校本研修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置针对性培训任务: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制定,在骨干教师带动下,教师全员掌握“一课多点”课例研修方法,形成可以涵盖多个微能力点的单节课或单元课课例,并鼓励教师参与市级优质课评比以及全国云研修课例分享活动。

考虑区县学校教师参训实际情况,分多种方式开展校本研修:

①整校独立开展校本研修。校级管理团队由校长领衔,教学主管校长、教导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等构成,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带领管理团队,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负责制定本校方案并组织实施,落实研修管理与辅导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教研组及一线教师按照计划开展任务驱动式研修。

②片区引领校协同开展校本研修。基于部分学校教师较少、信息化实施条件较弱等现实情况考虑,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将信息化条件较好的学校作为片区引领校,吸纳乡村教学点或参训人数较少的学校教师加入,由引领校协同管理和指导本片区的校本研修活动。

(3)专家团队指导(9月-11月)

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建立分学段、多元化的专家团队,遴选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和熟悉中小学教学的高校专家(以本地优秀专家为主),开展以片区为主的典型教学问题答疑、观摩指导示范课等指导活动,实时跟进培训过程,保障培训效果。

3.测评总结期:参加校本应用考核测评,总结提炼项目成果(11月-12月)

本次培训考核依据《合肥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细则》,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平台完成不同角色(教师学员、学科教研组工作坊坊主、学校管理员)的60学时培训任务后,教师全员在合肥教育云平台提交至少20学分的能力点认证材料,参加校本应用考核测评。

学校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通过筛选整理优秀作业、研修活动案例(规划、方案、教学设计、课例视频等)等培训成果,建设积累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优质案例,促进本地优质案例资源的共建共享。

序号

成果名称

形式

1

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方案集

文档

2

学科校本教研活动方案集

文档+图片

3

优秀个人研修计划集

文档

4

学科教学示范案例集

文档+视频

5

“一课多点”学科教学示范案例集

文档+视频

6

专家指导视频库

视频

五、组织管理与保障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保障

合肥市教育局负责本次项目的统筹管理工作。中国教师研修网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提供全过程的教学教务、后勤保障和质量检测等工作,确保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和项目目标,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二)疫情防控

根据《安徽省复工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试行)》规定程序和要求,在培训期间,将按要求严格做好人员、物资、场地、监测等防控条件准备,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制度明确,责任到人。积极配合培训所在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培训场所、设施设备和使用耗材等消毒工作和人员体温检测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

附件1:网络课程资源

附件2:三种角色考核细则

?

中国教师研修网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CALS;航空装备;维修保障

一、CALS内涵

CALS(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life-cycle support)的意思是持续采办与全寿命周期保障,其内涵是对装备实施全寿命管理和全寿命信息支持,使得装备的采办―研制―设计―生产―验收―交付―培训―维护全寿命过程中,各环节综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对系统、工程或产品的技术信息数据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网络集成化。通过改进工作业务流程和模式,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介质实现数据共享,或按统一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一次生成,多次传递使用,提高信息的共享性和利用性。CALS是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是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的综合运用和集成。

二、航空装备数字化综合维修保障信息系统

1.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对CALS的需求

目前航空装备系统复杂程度高,单独的维修保障人员或部门很难掌握装备的全部信息,因此在保障过程中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查询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又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CALS提供的数据集成信息环境可大大提高装备保障在时间、空间和数据量上的精度。按照CALS标准对航空装备的所有技术信息实施数字化,构建适用于装备维护需要的综合信息保障系统,可为进行保障维护的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集成化信息,同时改进维修技术人员及其组织机构的管理行为能力,实现装备全寿命周期信息管理。

2. 数字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系统集成来自飞机、维修保障人员及历史数据系统中的信息,并支持对飞机自检测设备的访问。一线维修技术人员或外场保障人员使用便携式维修辅助计算机,通过交互式操作系统,从中心服务器方便地查询获取所需的维修保障信息,通过中心工作站访问发动机制造厂商、零部件供应商及飞机制造商的产品数据库。同时,维修各级组织中分布的若干台维修信息工作站,提供信息的管理及其使用功能,实现应用性的统计分析、管理监控。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数字化技术资料及其交互式的查询、检索和更新,提供维修保障信息和机动维修保障能力;实现飞机系统状态实时监控,计算可靠性/维修性,进行装备失效分析和预测,并为备件采办与供应提供决策支持;动态监控飞机和保障设备综合维修保障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支持。

图1 综合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结构简图

3. 数字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的核心

在装备维修过程中,容易遇到维修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的结合问题。在信息技术牵引下,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PMA)和动态诊断(DD)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IETM是一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册,其数据具有自定义性和扩展性,它可以描述各种类型的数据,并实现了各种不同来源数据的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了数据的统一接口问题。它能够与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测试程序集等有机地结合,通过嵌入测试设备,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渠道对所需的信息进行查询和检索,同时用户也可以直接获取技术资料。它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更新,用户可以加注注释,更新充实数据资料信息。

PMA是供维修人员带到外场去的经过加固的计算机,通过维修数据接口平台与机上数据系统连接,实现数据交换,构成以PMA为主要工具的外场维修支持环境。基于IETM可在PMA上显示一套详细的维修规程,实现修理过程指导、故障诊断隔离、器材与材料管理、维修文档、状态监控、预诊断以及操作数据的上传和下载,为多用户快速地提供可视化资料。

动态诊断的目的是在系统中确定一个最可能产生故障的可替换单元,在可替换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故障的识别和判断,以降低实际维修时间。维修技术人员通过PMA在工作地点根据维修作业和装备现状,实时地输入维修数据,并直接访问装备的BIT系统,同时,基于征兆/故障模型、概率统计方法及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历史数据、可靠性、维修性参数等信息建立动态诊断的基本逻辑推理过程,确定最佳的故障诊断及相应排故作业步骤,评估下一步维修活动的信息。

4. 数字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处理中心

数字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处理中心由系统服务器和核心自动化处理系统软件构建,以数据模块组织技术信息,以公共源数据库管理信息对象,实现CALS理念中“一次生成、多次使用”思想。

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及目标,核心软件系统采用网络化、模块化、集成化结构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是应用模块,第二部分数据管理部分,主要包括在WEB相关协议基础上运行的中间件,能对各个应用模块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三个部分是公共源数据库(CSDB),用来保障底层数据源的唯一性,具备信息资源多次使用的功能。

图2 数字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处理中心

三、数字化维修保障系统的意义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数字化便于各级维修保障单位共享资源,减少了维修保障过程中技术资料的准备时间,大量的测试数据既是设备状态判断、故障诊断的重要信息,也是设备可靠性分析的历史信息。依靠实时数据,可以判断设备状态,做到“视情维修”;依靠历史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得到设备的总体可靠性,进行“预防性维修”。通过航空装备数字化维修保障系统,提高故障诊断的可靠性,改进维修保障水平,提高综合维修保障质量,最终实现装备全寿命维修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开权,周其军,李海燕. 美军CALS发展及其应用[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13(2).

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铁路;货车;车辆段修;建议

如今,铁路货车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技术装备,随着铁路运载量日益攀升,如何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保障货车的运行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是铁路车辆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希望本文所分析的内容能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目前我国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现状

当前,铁路货车段修是针对货车运行时采取的保障性维修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维护铁路货车车辆运行的基本性能,保障货车各部分的状态及性能良好可以持续到下次相应的修程之前,延长货车及零部件的使用期限并减少临修,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现阶段,我国对铁路事业提出了重载、提速的发展战略,进而对铁路货车车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我国铁路货车已由以往的60t过渡到了70t、80t级新型车辆,重载货车车辆的大量使用增加了车辆段修工作的难度系数,在此形势下,提高货车车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虽然我国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工艺流程已从传统的手工作业及作坊式生产过渡到了流水线作业,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例如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检修流程或工艺流程进行段修作业,导致在段修过程中出现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部分环节的检修手段落后,没有专业的人员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整体的段修质量和效率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铁路的整体运输效率与安全埋下了隐患。

2 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段修的建议

2.1 制定完善的段修卡控方法和策略

完善的段修卡控方法和策略是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段修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应统筹各方因素制定符合各货车车辆实际段修质量的卡控制度和方法,加强货车车辆段修的全过程管控,尤其是设置专门的组织结构及配置专业、专职的人员加强对各环节段修质量管控和验收监督。另外,还应根据“一车一档”的要求,构建全面、统一的车辆质量信息平台,明确质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接口,综合考虑车辆修、管、用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准确的质量信息数据库,并且将各环节的段修质量信息或数据进行共享,针对重点的、关键的、惯性的质量问题要跟踪、追溯厂家、车间及检修、整备、技检人员,盯控故障分析定责,定期通报车辆质量情况。此外,优化检修工艺布局,合理安排检修作业,提高检修流程科学化、自动化水平以及工装台位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车辆段修的效率和质量。

2.2 强化科技投入与设备引用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了段修各项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在此背景下的车辆段修应积极引用新型的检修、检测技术和设备来检查货车车辆的配件及零部件,有效减少检修作业量,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科技投入与设备的应用还能够提高检修流程科学化、自动化水平。因此,铁路车辆段应全面分析与总结目前铁路货车车辆的运行实况,准确掌握车辆的车型、车种以及车辆各部件的使用性能、维修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性维修方案,并配置专业的新型维修设备和技术,保障铁路货车符合新时期我国铁路运输的要求,实现安全、稳定、长久的运行。此外,铁路车辆段还应设立专门的货车车辆段修研究小组,对国内外的铁路货车车辆段修技术进行集中分析与研究,紧随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引进新的车辆段修理念、方式以及车辆段修技术和设备,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来提高我国的铁路货车车辆段修技术水平。

2.3 统一主型货车车辆部件型号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铁路部门应加大对货车车辆段修的资金投入,尽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主型货车车辆部件型号的统一,从而提高段修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段修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主型车辆是70t和80t型车辆,应将车辆转向架等部件统一为一种标准的型号,减少车辆段检修车辆的多而杂以及不同配件大量储备的窘况,这也是实现车辆段修效率和质量提升的最佳途径。

2.4 改变货车车辆检修周期,推进信息化管理

车辆的检修周期要根据车辆运行情况来确定,实施按车辆技术状态修理的制度,同时利用AEI、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的技术统计出车辆的运行时间和里程,其中运行时间不包括列车检修、站停、临时检修时间,进一步综合货车技术履历管理信息及主要零部件信息来准确掌握货车的技术状态和技术参数,实现有针对性的车辆检修。

2.5 全面革新铁路货车车辆段修体系

随着我国铁路货车运载量的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车车辆段修必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全面革新铁路货车车辆段修体系:第一,改革固有的段修体系中滞后、不科学合理的措施及安排,及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技术状态来安排相应的检修时间,配置充足的专业段修作业人员,分化处理段修作业中的复杂问题,提高段修作业的质量和效率;第二,及时总结和分析段修工作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段修措施和方案,有效应对各种段修任务。总之,必须做好段修体系的革新工作,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细化管理段修作业,达到提高段修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货车重载、提速以及各种新技术、新车种、车型不断研发和投入应用,这就必须有更高水平的车辆段修作为支撑,以满足新时期铁路新结构、新技术设备的发展,切实提高铁路货车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铁路货车车辆检修的效率与质量,为推进我国综合国力的进步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梦龙.基于公共物品属性视角的铁路改革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骆礼伦.客货分线后铁路货车段修能力初探[J].铁道工程学报,2013,10:92-95.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