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36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8分钟。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4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平度经济开发区小学举办的青岛市小学英语基于学科素养阅读教学研讨会及学科基地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现场会。早晨6:30准时出发,下午4:30返回,满满一天的教研时间,感觉收获也是满满。
?????上午首先观看了学校的专题片,了解了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不禁让我对学校和其整个教师团队肃然起敬。接下来平度的孙娜老师和莱西的史春辉老师分别出示了四年级和五年级的阅读课,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孙娜老师的英语素养,微课的运用,学生课堂的精彩表现,都让我深感震撼。这样的课堂展示,绝非一日之功,老师背后付出的努力可见一斑。史春辉老师设计的阅读课,环节清晰:阅读前的导入,阅读中的问题引领和信息收集,以及阅读后的拓展,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两位老师上的同是阅读课,给我们带来的确是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课后学生展示的课本剧及英语模仿秀,再次让我们领略了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风采。
下午青岛大学的宋蕾教授给我们做了阅读教学专题报告,讲解了阅读课中的阅读类型,阅读策略,可设计的阅读活动。让我们对英语阅读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正像平度开发区的谭湘彦老师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节课都或多或少的会有缺憾。所以,我们追求的脚步不能停止, 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能带给孩子们新的希望和学习上的快乐。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总结;注意;信息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046-02
心理学表明: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50% 的材料保持的好一些。在学习活动中,倒摄抑制与前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在学习中,中间部分常常遗忘,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是对整节课内容的归纳和提炼,通过总结能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把知识容纳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拓宽视野,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总结往往不尽人意,达不到课堂总结的有效性。归纳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不同,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作品展示,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更自主,当老师课堂总结时,有些同学的思维往往还停留在之前的展示或者操作中。
2)时间紧迫。课堂总结在下课前几分钟,有时由于前面教学内容的延迟,总结在铃声响起之后,教师急着完成总结,学生急于关机下课。
3)在课堂的最后,学生的注意力已经疲惫,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显得有些困难。
教师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达到最好的总结效果呢?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总结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减少脑力消耗,是自发的,但是不能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完成艰巨的任务;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事物发生的注意。在整个一节课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是相互交替的。上课一开始,需要有意注意,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一些简单的、不是重点的内容,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就必须有意注意。所以在课堂结束,需要再次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1)首先,要使课堂恢复安静。信息技术课堂中,操作占了很多时间,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完成,还沉浸其中;也可能最后作品的展示,大家乐在其中。这时,老师必须让课堂安静下来。
(2)总结什么?课堂不同于上课,时间比较短,如果让我们把上课的板书或者把知识的标题读一遍,把这些都当做重点,那就都不是重点,起不到强化的效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罗列最重要的东西。例如:信息技术必修《表格数据图形化》的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图表分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从而掌握了表格数据图形化的方法。哪三个步骤?生:(1)分析需求,选定图表类型(2)选择数据区域(3)插入图表,按照图表向导一步步去做。师:借助图表发现和分析问题这种思想,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中广泛应用。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记忆深刻。
(3)总结方式的多样化。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总结可以分为:归纳式、提问式、练习式、悬念式、课堂延伸式。在高二复习的时候,复习完一章内容,我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在最后几分钟把复习的内容加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比如《信息的获取》复习完之后,将提纲分支中标注“重要”的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整。
如图1所示,通过三维导图把知识梳理一遍,既可以让学生加强知识的建构,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掌握复习的技巧。
当然,如果每次都采用这种方式,学生肯定要审美疲劳,经常使用不同的总结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助于有意注意的集中。又如,在上《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总结时,我发现书上的内容已经很陈旧了,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学生显得很轻松和不以为意。于是我以一段上海师范大学制作的有关信息技术发展的《Did you know》视频来总结那节课。伴随着急促的音乐,同学们感受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视频警示大家要适应快速发展的世界,必须学会处理海量信息;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全球交流;还要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当最后屏幕上显示:变化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必须面对。下课铃声响了,整个班的同学静静的坐在那,再也没有先前的轻松表情。
2)总结要师生互补。课堂总结能够让学生对整节课有完整和深刻的认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归纳、反思和总结能力。如果光是教师进行总结,学生就缺少对所学内容反思的过程,记忆不深刻。当然,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全面,理解有偏差,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在这里,问题的设置也很关键。问题首先要方向明确,不能模糊笼统。例如: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你有什么感想吗?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可以找两位同学起来说说,比较一下大家的收获。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描述,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总结适度提升,确保小结到位。
3)总结中可以增加信息道德的培养。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一个人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能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否遵守社会信息伦理的道德规范。目前,信息的发展也导致了真假信息的传播和滥用、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信息版权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总结课堂内容的同时,不要忘记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例如很多老师在高一新生学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之后,会让大家朗读一遍《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作为总结,给同学们的文明上网提出要求。虽然总结的时间很短,但是在信息道德这方面,有时只需老师稍稍一点拨,同学们就能悟出方向。
课堂总结看似平常,其实内涵深刻。正确利用好课堂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课堂中,不忽略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成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基本原则
随着西藏教学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要在教学中发挥最优效果,就必须与所授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根据学科教学和教学对象需求,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我认为,在西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应立足西藏实际,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运用恰当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理论都有其适合西藏特点的正确性,然而,当推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时却没有一种理论显示出普遍的合理性。在西藏,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现代化教学条件有限。因此,必须运用恰当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认知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上。行为主义能促进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建构主义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式地学习。因此,在西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中,应该兼顾各种理论的合理成分,根据西藏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及西藏现有教学媒体等多种变量,灵活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二、根据西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建构起整合型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活动新形态。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有关。西藏的学生对主动将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欠缺,比较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并且需要教师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在西藏特别是西藏农牧区,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不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西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西藏学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强、层次简单的整合策略。
三、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适合西藏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西藏,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社会学科类科目的课程,而对于自然学科类科目的课程或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由于学习过程有困难等原因处于抵触状态。为此,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不同类别科目的特点,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社会科学类科目可以尽量模拟出最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自然科学类科目则应通过信息技术尽最大可能将抽象的规律变具体,将枯燥的学科内容变生动,给学生创设认知环境,让他们经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过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既有相同的整合原则,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合策略。
四、结合西藏实际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
在西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喜欢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而信息技术恰恰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实践领域。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恰当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动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积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学习活动结果具体化,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具体操作,反复练习,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在西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舞台。
五、立足西藏实际应用各种媒体
不同的教学媒体特点不同,作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及影响也不尽相同。印刷媒体抽象性较强,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但不能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听觉媒体在教学中通过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内容比较直观,但随意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且传播范围有限。视觉媒体和视听媒体能多角度、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开展教学活动,但造价较高,投资较大。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是一个多层次、多专业的复杂体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的发展是由许多单元技术支撑的。在西藏,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内地要落后一些,但常规媒体如摄象机、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比较普遍。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各种媒体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利用多种媒体制作适合西藏教学的电子作品。
六、针对西藏教学特点进行学习结果作品化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是提高其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总结学习结果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承上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在西藏,由于学生普遍良好学习习惯缺乏等原因,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忽略总结反馈环节。因此,在学生获得学习成果之后,应及时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总结、发布给其他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人员。这个学习环节在西藏教学过程中犹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养学生的交流力、表现力、约束力,并使学生分享更多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西藏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恰当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推进西藏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殷怀军 甘肃省会宁县草滩初级中学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
背景下,如何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进而大幅提升农
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学信息;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必修
课,在农村中学已经全面开展起来了。但是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
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信息技术教育一直在低效率和低水
平上徘徊不前。
(一)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在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
在中考中只是过关考试,考试压力相对较小,许多学校都把信息
技术课看作“豆芽课”,“鸡肋课”,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
都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每到中考冲刺阶段,信息技术教育
课作为“副科”,常常被挤占挪用。
(二)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不足。大家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
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示范、学生观
看演示、 然后学生上机操作。 其实就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来看,
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率并不十分理想,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
而言,教师未讲完即可准确地上机操作;相反,对于理解能力较
弱的学生而言,即使教师讲完了授课内容,学生依旧无法完成操
作,这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上课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在走神的过
程中一堂课就结束了,倒是学习效率低下。
(三)信息技术教育方法落后。在当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
学中,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普遍采用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
模式。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上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
师将书本知识转化成易于接受的言语传递给学生、执行教案的过
程,许多教师沿袭自己多年的授课思路与过程,不善于发现和总
结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善于根据学校情境进行反思和调整教
学思路,其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中最理想的教学设
计。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可以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一旦学生没
有回答出来,教师就会一直加以引导,直至完成预期的目的,得
到预定的答案。
从上述的问题来看,当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无论是从
教育理念,还是从教育方法上,都与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新理念和
新方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当前大力倡导高效课堂建设
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
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成为当前广大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
临的一项艰巨的现实课题。
二、构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在农村中小学的不断深入,笔者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总结多年教学经
验的基础上,以高效课堂建设理论为导向,自觉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在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中进行了许多有益
的探索,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概括起来讲,主要就是抓好以
下三个关键点:
(一)课前应重点抓好优化教材。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是
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教师备课前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等。教师又是教材的开发者、实践者。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这
一点显得更为重要。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要有
自己独特的钻研、解读和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变更教材
中知识的前后关系,吸取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丰富教材内容,使学
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
代生存与发展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
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
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和
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只有正确的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才
能在每一环节上认真设计,实现高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中应重点抓好优化教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课程。因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
方法,除教师精讲以外,更多的是学生的上机操作。学生只有亲
手操作,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体会课程,才能掌握知识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的动手操作,真正提高信息素养。例如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
听讲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习的激情,更
谈不上掌握知识和能力了。但通过一定的理论加实践操作相结合
的方法,既传授了相关理论知识,也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枯
燥的理论得到巩固。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学生好动的天性,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巧设练习
时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事实证明,有趣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欲望。比如在讲解自定义动画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结合校园花池图片作为对象,蜜蜂作为自定义动画动作,学
生看到设计的练习能让蜜蜂翩翩起舞后非常高兴。对于这样有趣
的练习,学生也愿意主动的参与教学,同时课堂也高效起来了。
同样, 巧设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难度问题, 难度大了学生很费劲,
难度小了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深入了解,
对不同的学生甚至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练习要求,从而打造信
息技术高效课堂。
(三)课后应重点抓好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
说过“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
所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没
有反思的习惯,只是为应付学校检查,就是有反思,也是三言两
语、泛泛而谈,模式化的。教师只有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关注全
体学生的发展,才能在课后正视成败得失。同时要与学生沟通交
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反映的意见建议要吸收改进。最后认
真总结反思、科学反思,要把教育教学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
教育智慧。 只有认真做好反思, 才能打造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总之,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之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教学
实践中,认真学习贯彻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
信息技术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一)过程性评价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技术、合作学习状况的关键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形成对学生化学素养、合作精神等的认识,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提出改进建议,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通过测试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学业等级或分数的结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体现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合作学习档案袋的记录、表现性评价以及访谈等。如中学化学合作学习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报告含班级编号、教师、组长姓名、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参与人员、活动目录、活动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结果等)、活动后记(收获、感想、经验、教训等)、教师评语、评定等级等内容。
(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测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的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与传统教学中的小测验和单元检测非常相似,但是更加侧重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中检测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三)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活动结束以后进行的成就评价,总结性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一般地,总结性评价要求检测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程度。
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评价实施方法
实验对象是对武汉市长虹中学与武汉四十九中高中二年级六个普通理科班(根据中考时成绩、高一文理分科化学成绩情况选定),从中确定三个班为试验班,另三个班为对比班,在确定他们基础大致相同,智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试验与研究,实施研究方法如下:
(一)熟知理论: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学习比较《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评价特点和理念。
(二)问卷调查: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归类整理成相应的问卷,在一定范围的学生、家长、教师群体中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各方面对过去学生评价方式的意见,对新的学生评价方式的期望,以及对尝试探究中的学生评价方式的看法。
(三)评价监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依据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化学合作学习方案或课题研究评析情况,对学习方案及课题的情况进行评析。在“教师评价”这一栏中还应当对学生的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学生不断努力等等。在形成性评价中,每个学生可能获得多个项目的等级评价,进行综合评定时,各种评价项目会由不同评价主体给出多个评价等级,其中出现最多的等级,就是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等级。如果相邻等级出现次数相同,本着鼓励的原则,优先取较高的等级,如果不相邻的等级出现次数相同,可取中间等级。
(四)终结性测验:终结性测验评价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结束后,以水平测试的要求为主,采用的纸笔考试形式。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这将依然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方式。我们建议及格率控制在90%~95%,优秀率约为20%~25%,总体难度控制在0.7~0.8,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7:2:1。对必修模块而言,应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而对选修模块则可以使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查相结合的形式。
(五)其他能力自评: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合作学习结束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自评,并确立相应等次。
上一篇:信息技术实验总结{汇总5篇}
下一篇: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