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32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其次加拿大、美国,中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发展不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国土狭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
3、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传统色彩与现代气息并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长。
6、日本投资措施: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向美国、西欧和东南亚地区;海外投资建厂给日本带来的好处: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环境,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对其它国家的影响: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它地区或国家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学习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从八年级或九年级的学情调查反馈中表明,好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苦学或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有苦学或厌学情绪的这部分学生中,好些与中学起始蘳年级不太喜欢数学有一定的关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七年级就减少学困生,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下面结合我自己在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教学点滴。
一、教师要强调七年级学生养成自己做作业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做作业的好习惯,方法有:(1)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2)要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3)先复习后作业。这个习惯主要针对家庭作业来说的。有许多七年级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一边翻书看书中的公式或例题,一边做题。这样虽然也把作业做完了,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做作业的目的。(4)作业独立思考,当天作业当天完成。
二、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七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兴趣,用巧妙的课堂教学安排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让每一位七年级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总之,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四、要教给七年级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接受中获得,二是从主动学习中获得。我们应提倡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的现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并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学,教师讲得细,练得多,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的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讲细,只能讲一些具体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教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对于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对于预习,复习及总结和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五、承上启下,教师要抓好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整个认识过程是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地跳跃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立于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抓好六七年级数学知识和衔接,搭好桥梁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因此最初的数学教学不是急于讲授新课,而总是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接着才开始向学生传授新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娄的认识经历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同时还得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所以教师得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六、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60-01
就七年级学生来说,从小学步入初中,完全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学习课程增多,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这些都使得七年级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基础教学,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2024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上好每节课,取得学生的信任
七年级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七年级的新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承上启下,抓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整个认识过程是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地跳跃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立于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抓好六七年级数学知识和衔接,搭好桥梁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因此最初的数学教学不是急于讲授新课,而总是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接着才开始向学生传授新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娄的认识经历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同时还得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所以教师得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放慢教学进度,关注适应性不佳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由于悟性不同,基础各异,在面对新的数学内容时适应能力自然有强有弱,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转变中适应得快,自然数学成绩就比较的好,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就落后得多,其实对于七年级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原来的基础好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关键的是要看谁能在新内容和新授课方式下,适应性更强。这时我的策略就是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那些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的学生。但是可能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其实只要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内容和新的授课方式,后半期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也是可行的。如我在七年级入学一个半月只安排学习第一章有理数的内容,到了后面学生进入状态后适当加快。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
在方程引入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的整个阶段,都应该关注应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教学中,教师要是引用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直观的事例来作对比和示范,可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例题:你坐过出租车吗?请你帮小明算一算,连云港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千米以内)5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小明乘坐了x(x>3)千米的路程。请写出他应该支付费用的代数表达式,经过简单思考显然学生很快可以得出:1.5(x-3)+5=1.5x+0.5。接下来,老师拓展问题:若他支付的费用是23元,你能算出他乘坐的路程吗?然后学生列出方程等式进行解题,1.5x+0.5=23,得出x=15。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意义。
五、加强作业讲评,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作为批改作业的后续工作,进行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讲评,对七年级教师的事前准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批改记录、设计讲评步骤以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范围,力求透彻分析典型的错误和方程这一章节的代表性题目。简而言之,对于存在共性或知识性的错误必须进行详讲,而属于个别或习惯性的错误可以略讲或个别指正。因此,在讲评作业过程中,不能仅仅机械地给出标准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求解题的方法。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和归纳总结。特别有的习题的集体方法多种多样,并且综合应用许多知识点,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章节知识点的认识,进行各个知识的串联分析,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七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又是中学数学的起点,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七年级数学,才能学好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乃至学好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教师发表论文
???????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他学科。
??????? 1.预习方法的指导
???????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2024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 2.听课方法的指导
???????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 “听” 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教师发表论文
???????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2.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 3.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2024、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教师发表论文
??????? 1.讲授式
??????? 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 2.交流式
???????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和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 3.辅导式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溯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2024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设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各论中每味药的来源、药材产地、采制、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与检查、性味功能和用法用量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指出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中药商品学的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但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是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的,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因此,我们还应培养学生利用中药商品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明了的,通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是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除了教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实现培养目标。为了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目标,中药商品学教学中总论内容的教学尤为重要。张贵君教授主编的《中药商品学》教材中总论部分着重介绍中药商品学的概念、中药商品的经营与管理、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中药商品的包装贮藏和中药商品的特征鉴定。如在总论的中药商品特征鉴定的学习中,将掌握中药商品特征的主要内容设为知识目标,通过知识学习要求学生总结中药商品特征的描述方法,进而将此方法应用于中药商品的等级区分,培养学生利用中药商品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各论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商品学总论中的知识去构建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药材市场实践和饮片厂实践中发现问题,利用已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暂时不能解决,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寻找新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3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目前提出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环节是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商品学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设置冲突,温故知新中药商品学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关学科多,因为它是建立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又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经验的运用以及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作用中,学生构建掌握了新的知识。这与中国传统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论不谋而合。在教学中,首先简单和学生一起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将复习的内容集中在中药商品学中需要应用的知识。受课时的限制,一般在本次课结束提出下节课需要复习的内容,由学生课后自行复习。需要强调的是,在“温故”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适度和适量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将不同规格等级的三七样品及部分伪品给学生,让其辨认分等级。学生利用药用植物学知识知道正品三七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及茎;利用中药化学知识了解到三七主要含有皂苷类成分;利用中药学知识知道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利用中药鉴定学知识知道三七的鉴别特征。但利用已有知识还无法辨别三七头子、剪口、筋条的商品特征,对于三七的市场行情也不熟悉,也不知道三七不同商品等级是否存在化学成分和功效的差别,更不了解为什么要对三七如此分等级。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后,也能够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对不同三七商品进行成分分析,找出化学成分的区别,利用中药鉴定学知识对不同三七商品进行鉴别特征描述等。但应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自然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同时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决的确有帮助作用,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的需要。
3.2创设情境,引导自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改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教师的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这与我国的教育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中心意思不谋而合,都是讲教学应变成助学和帮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生心态的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等。在创设学习情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应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主导,但并不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学习目标。在中药商品学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学条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提前将本节课的问题布置给学生,方便他们课前查找相关材料,让每个学习小组制作自学课件,这是学习活动的前期组织和准备,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学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药材标本,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自然而然引出问题,也可根据生活真实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文化的建设和学生心态的观察。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已有的材料分析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应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权威的身份对待学生,而应以普通组员的身份参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努力营造平等、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给予鼓励,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如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总是很少发言,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就应注意观察,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整个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始终把握好学习目标,做好引导,切不可离题,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3.3归纳总结,构建新知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不管教师如何出色,都代替不了学生学习,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灌输者和传授者。当学习情境完备、学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可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材料自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如学生对不同商品规格三七的商品特征描述是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性状鉴别方法,通过观察标本、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自我构建的新知识。通过资料查找、与师生的讨论,掌握了三七不同商品规格的价格,明确了以质论价的意义。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了新知识。学生在展示制作的自学课件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对课前设置的认知冲突进行梳理,对新构建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寻找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如对于三七分等级的依据,还能应用于哪些根及根茎类药物?含有皂苷的药物还有哪些?如何控制其质量?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提高了其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4学习效果评价
上一篇:七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5篇)
下一篇:七上地理总结(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