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32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能耗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环保指令;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不断推出的日益严格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节能等环保指令,进一步提高了其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约束性也日趋严重。欧盟已于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制定能耗产品(“energy-using products”)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2005/32/ec(简称eup指令),它作为集成产品策略框架的一部分,考虑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循环周期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规定会员国应在2007年8月11日前完成符合本指令所需的国内立法及行政规定[1]。eup指令针对所有能耗产品设定生态化设计规定,将影响全球各地的能耗产品制造商及供应商,而其扩散效应将恶化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环境。WwW.133229.COm2005年8月8日,美国国会颁布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epact2005》),该法对多种高能耗商用产品和消费产品制定了新的能效标准,扩大了促进高能效产品的“能源之星计划”。同年11月底,美国政府向wto提交了关于耗能产品能源节约法规的g/tbt/n/usa/154通报[2]。美国对上述产品实施能源节约法规后,给我国制造业的相关产品带来限制。日本科技水平较高,在环保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不断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譬如:家电回收法(harl)、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lpeur)、绿色采购法(gpl)[3],并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对我国的耗能产品贸易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冲击。
我国大型耗能产品企业大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针对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际环保指令的生态设计,这些企业大多已步入正轨,并占整个产业链的30%。由于供应链的合理化,使面临边缘化的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环保材料供应链难度更大,将面临生存危机。这已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际环保指令对耗能品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欧盟eup指令真正考验的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我国的商务部正积极与欧盟进行磋商,为我们的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豁免产品名单。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5%都是由合资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来完成的,国内不少大型家电企业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壁垒”面前也已经在下大力气进行自身生产线改造,这些企业由于研究起步早,抗风险能力强,应对eup环保指令没有大问题,但中小企业尚处弱势。欧盟的weee指令涉及的产品回收率和回收成本问题跟生产商密切相关,如 weee指令指定的 10大类产品回收率均要求达到70%以上,而国内一些生产企业的回收率仅为40%左右。提高回收率的有效途径是改进产品设计。目前,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生产线改造。大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市场推进能力,通过向上游转移和下游压缩消化,完全可以渡过目前这一难关。相比之下,由于受国内外大企业应对欧盟法案整合上游供应链的影响,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型民营电子企业的订单大幅下降,并面临着很大的退货压力,将承担欧盟新环保法案带来的第一波杀伤力。而企业对rohs指令的重视要远高于weee指令,原因是rohs指令牵动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供应链危机。rohs指令限制了6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出路就是生产商要么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要么改变工艺,这将会带来包括成本采购、设计、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国制造业一直走低端路线,大量环保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相应产业;受到rohs指令影响最大的彩电、碟机行业已开始尝试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无铅焊接技术,并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交的电容电阻也进行无铅化改造,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实施相应对策。
如何提高满足欧盟、美国及日本需求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对这些国家的耗能产业作一个全面的评估。从技术的角度,绿色壁垒的措施往往是以高科技含量的绿色技术标准为基础,很多技术标准甚至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广;单个企业受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局限,没有能力,也很难从全局的角度就新标准是否符合技术发展轨迹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绿色壁垒实质上是标准化的过程,因此,需参照国际行业绿色技术标准研究如何制定、通过和实施各项技术法规、监督及标准化问题。为此,对生产耗能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应做到:1.加强同行业的沟通,尽快制定应变政策,整合行业环保技术力量,加快企业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2.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掌握国际技术标准化信息,设计打破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途径;同时,争取扶持、补贴政策。3.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更要善于维护自身的专利权利和合法利益。在此基础上,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有效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提出有20多年,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则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目前,公众已不仅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更要求企业减少产生污染环境的废物,而且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实现所在供应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考虑生命周期管理和工业生态学,即最大化利润和保证环境质量的管理,其焦点是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针对前述不同国家环保指令对生态设计规定以及iso14000国际认证对环保要求,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耗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四、生产耗能品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是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即将供货方纳入环境管理过程,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实践(efp,environmentally—friendly practices)的三个方面,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的选择以及供应过程优化[4]。
(一)产品的设计过程。从产品设计初期,就导入生态设计概念,将材料的易回收、可循环考虑在内。具体而言,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产品,专攻这类产品的研发;加强对原材料的研究和制造设备的研究,在检测和材料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了解有害物质存在的机会,使用通过有害物质含量测试的材料,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构建物料控制系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产品设计中考虑环境问题,必须讨论所有材料的生命周期,加强设计者和材料专家之间的沟通,并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生命周期分析、质量性能分析(qfd,quality functions deployment)和为了环境的设计(dfe,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等。
(二)产品材料的选择。dfe要求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包括购货企业的行为和供货方的行为。购货方为了环境的设计与供货方的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因为双方都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1993年,美国要求对释放臭氧物质(ods,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ods的产品必须加以标注。而到本世纪初,美国已在环境保护代理(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中规定禁止使用ods。福特汽车公司把环境概念纳入成本材料选用控制中,不仅带来了环境效益,为企业树立了声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福特公司资源再生利用的收益达到10亿美元[5]。福特公司汽车的外壳和其他很多部分,都是用易拉罐、塑料瓶等回收物做的。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也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许多企业在一种产品中使用多种成分组成的材料,这就给日益受到重视的循环使用带来了困难。并且,使用替代品来减少废物产生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改变以往使用原材料的习惯,防止使用法令上已经或者即将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并且,不同行业应按照出口地区的具体环保指令选用材料,譬如,rohs指令的关键在于采用替代性的原材料及工艺,如使用无铅焊接材料和无铅焊接设备;全面使用无机阻燃剂等,避免使用限定的6种有害物质。要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首先,应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上都需考虑环保的要求和回收的成本,尽量减少回收和再处理的费用,并在生产的电子产品上标注安全使用期限、产品回收信息等。其次,对明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应尽早开发出替代产品。
(三)供应过程的优化。国际环保指令对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因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2.供应商提供零件的材料情况(如是否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3.供应商产品和包装的设计(零部件采用生态设计、企业在设计中可由供应商参加);4.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如产品的再循环能力、是否申请绿色标志、是否符合iso14000系列标准等);5.供应商的生产管理(如采用清洁生产等)。
供应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供货方的评估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
1.供货方的科学评估。欧盟eup、weee、rohs等指令对相关产品发布生态化设计规定,其中包括一般生态化规定和特定生态化规定。如果成品企业不从零部件供应进行监督,零部件厂商不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最后的风险将很难控制。通过对上游厂家进行筛选等措施,找出相关零配件企业是否具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认证标准,其品质的检测需经过考核及达标后才考虑选定为供应商。中小企业也可采取直接购买成熟技术来应对。为了把供货方真正纳入环境友好的实践,必须在贸易伙伴中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果供货方不合作,企业应当准备如何抵制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材料经理认为谨慎开发供应评估标准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供应方环境评估中的十大重要标准是:(1)环境记录中的公众揭发;(2)第二层供货方的efp评估;(3)危险物管理;(4)有毒废物污染管理;(5)在epa中要求标注的17种危险材料;(6)是否通过iso14000;(7)相反的物流计划;(8)产品包装中的efp;(9)ods管理;(10)危险气体排放管理。无论通过自己的观察还是消费者的监督,即使一个供货商自愿提高环境性能,如何成功实现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所以,采用上面提出的十大标准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的第一步。
2.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内部物流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已致力于提高内部的物流过程。一些企业加强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对采购员进行培训,使员工关心采购,尤其是包装和内部物流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使采购员摈弃采购严格基于单位价格的谬论,而认识到处理过程和材料浪费问题的严重性。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把每个员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对环境友好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与每位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并占相当的比例。这一举措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声誉,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供应商应该帮助企业改变内部物流过程,从而减少废物(如包装物),这也可以带来运营优势,如降低成本和方便运输。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采购员和供应链经理在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担任关键角色:通过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开发以及购货程序的改进,他们对企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起着主要作用。为了最终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学习发达国家企业或国内外资、合资企业的一些先进经验,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做起,逐步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实现对供应方的科学评估。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另外,为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路径是各不相同的,必须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效益和企业声誉,最终增加利润并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欧盟能耗产品eup指令将于明年实施[eb/ol].http://www.gdtbt.gov.
cn,2006-06-13.
[2]马静. hvac/r能效检测进军美国市场的通行证[j].商务服务,2006,(3).
[3]蒋国瑞.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6,(1).
能耗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项目节能减排管理指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降低污染物、噪声的排放。
一、项目节能减排的主要管理内容
1.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量指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工程承包合同范围施工生产、辅助生产、附属生产消耗和现场办公消耗的能源,不包括用于生活目的所消耗的能源。
2.耗能工质。耗能工质是指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消耗某些工作物质,而生产这些工作物质需要消耗一定数量能源,利用这些工作物质就等于间接地消耗能源。
3.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商品混凝土等。
4.减排管理内容。废水、废气、噪声、建筑垃圾的排放管理
二、节能减排组织及要求
1.建筑施工企业应编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和指标,并分解到工程各项目经理部。
2.工程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应有节能减排专题章节,或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工地节能减排专项方案并组织实施。
3.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工地节能减排活动领导小组,有工地节能控制责任制,制定节能减排型工地的管理人员名单。
4.工程项目应设立节能降耗目标:
①万元产值电量控制指标基本值为108千瓦时;
②万元产值水量控制指标基本值为12立方米;
③单位建筑面积损耗的其他能源 不超过定额规定,并逐年按比例递减。
5.建立分级节能降耗组织管理机构与节能降耗责任制;制定工程项目节能降耗目标阶段预审和预评的规定。
6.工程项目施工入口处,设立节能减排型工地标牌,提示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的责任人、目标、能源资源分解指标、主要措施的内容,生活区及施工现场内在显著位置设置节能用水、用电的方法。
三、节能减排现场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关于禁止与限制落实淘汰技术、工艺、产品的现行有关规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
2.安全生产、工程质量、文明施工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规定,工程项目按图施工,落实建筑节能要求,无不良记录。
3.工程项目建立分区域能源、资源消耗原始记录和月度台账,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值的真实性负责;工程项目应有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节能降耗数据分析报告。
四、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1.项目环境管理方案、计划。各项目于工程开工前在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编制本项目的环境管理方案、计划。同时负责、组织落实,经批准的项目环境管理方案、计划。
项目环境管理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环境因素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立;
②环境目标和指标;
③组织机构及重要环境管理岗位的设置;
④重要环境岗位职责描述;
⑤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
⑥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
⑦监视与测量。
2.项目环境管理控制目标。项目环境管理目标必须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要求并结合环境管理目标以及项目在区域周围的环境要求而确定。确保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标,项目办公室前院内汽车禁止长鸣笛,办公室内人员大声喧哗。减少和控制施工现场粉尘排放,要求施工现场设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保证污水排放达标。建筑垃圾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可回收废物及时回收。杜绝物料灰土遗洒,节能降耗水电油料消耗,项目经理要求制定“用水、用电管理办法”和提出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制定预案或管理办法。
五、项目环境监测管理
能耗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成品所耗用料件的数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净耗是物化在单位成品中的料件的数量。工艺损耗是指因加工生产工艺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除净耗外所必需耗用,且不能物化在成品中的料件数量。工艺损耗率是工艺损耗占全部料件的百分比。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加工贸易管理中的单耗是指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单位成品所耗用的原料的数量。对于非正常条件下产生的高单耗和损耗不能以单耗和损耗向海关申报、备案和核销。
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署令第96号)的规定,申报单耗时下列情况不列入工艺损耗范围:
1、因生产过程中突发停电、停水、停气或人为原因等造成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2、对加工贸易企业未经加工或组装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在运输移动和仓储放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耗(遗洒、蒸发、挥发、沾罐、沾管、挂壁、挂仓等);
3、因失窃、丢失、破损等原因造成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耗;
4、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引起的保税料件、半成品、成品的损毁、灭失或短少等损耗;
5、因进口保税料件或出口成品(包括深加工结转)的品质、数量不符合合同要求或约定,以致造成加工用料增加或成品短少的损耗;
6、加工生产过程中被检测出的不合格进口保税料件,以及因工艺性配料所用的非进口料件所产生的损耗;
7、加工生产过程中完全不物化在成品中的消耗性材料的损耗。
――单耗管理的原则及相关规定
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的原则是:加工贸易企业如实申报,海关据实核销。对于已经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加工贸易企业要在标准的幅度内根据企业加工的实际单耗向海关申报单耗;尚未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加工贸易企业以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实际单耗向海关申报,海关根据企业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单耗备案和核销。
相关规定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署令第113号)规定:
第十条 经营企业应当向加工企业所在地主管海关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经营企业办理加工贸易货物备案手续,应当如实申报贸易方式、单耗、进出口口岸,以及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商品名称、商品编号、规格型号、价格和原产地等。
第三十一条 经营企业报核时应当向海关如实申报进口料件、出口成品、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以及单耗等情况,并向海关提交加工贸易手册、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专用报关单以及海关要求提交的其他单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署令第96号)规定:
第十五条 加工贸易企业加工的成品实际加工出口或深加工结转前,应如实申报成品的单耗。
第十六条 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中的实际成品单耗与其向海关备案时申报的单耗不符时,应在成品实际报关出口(包括深加工结转)前主动向主管地海关申报办理变更手续,海关按规定办理变更。
――单耗申报要求
单耗申报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将生产加工的实际单耗向海关如实报告的行为。
(一) 申报时间、环节
根据现行的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向海关申报单耗。
纸质手册管理的加工贸易企业要在向海关备案时申报单耗,但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或在成品出口前,发现加工生产成品实际单耗与申报单耗不同时,应该在成品出口前向海关申报变更单耗。
联网监管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每批成品出口前向海关申报成品的单耗。
(二) 申报内容
加工贸易企业要向海关申报每项成品和原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商品编号、计量单位,净耗和工艺损耗。如果同种料件中既有保税料件又有国产料的成品,还要向海关申报国产料件的比例。
(三) 不同成品的申报
根据加工贸易成品不同,企业的单耗申报也不相同,成品分为已经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和尚未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
1、 已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
已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加工贸易企业应该在标准的幅度内根据企业加工本成品的实际耗料情况向海关申报单耗。当企业的实际单耗超出单耗标准时,企业应该按照加工实际申报单耗,海关按标准进行备案和核销。
如果企业加工成品的单耗超出标准,超出部分处理方式有四种:一是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署令第96号)规定审批;二是加工贸易进口料件超出标准部分征税;三是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部分料件;四是国内采购部分料件。
2、 尚未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
尚未制定单耗标准的成品,加工贸易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加工本成品的实际单耗向海关申报,海关根据企业申报的单耗审核后,备案和核销。
(四) 申报应该准备的资料
加工贸易企业在向海关申报单耗时,特别是以前没有向海关申报过的成品,要根据需要提供以下一项或几项资料。以便海关人员能够确定和接受申报。
1、原材料、成品样品或其影像图片、图样及其品质、成分、规格、型号等相关数据和资料;
2、工艺流程图、排料图、工料单、配料表,质量检测标准等能反映成品加工的质量技术要求、加工工艺过程及相应耗料的有关资料;
3、加工合同、生产报表、成本核算等有关账册;
4、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5、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对加工贸易企业稽查审计的结果和报告资料等;
6、其他能够说明加工单耗的资料。
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中属于商业秘密的应该注明,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料中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五)副产品、残次品、边角料及其他正常损耗的处理
加工贸易企业加工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残次品、边角料及其他正常损耗属海关监管货物,企业不能自行处理,应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单耗核定的争议解决
能耗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曾有一句玩笑话广泛流传:如果把服务器搬到北极和阿拉斯加,北极熊会很不高兴。Gartner有预测称,未来IT机构将把重点从节能产品转向要求服务提供商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节能效率。英特尔和游龙科技合作的DCM解决方案正顺应这一潮流。
绿色之约
作为全球首家英特尔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游龙科技与英特尔在数据中心能耗和性能管理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5月18日,两家公司合作推出的DCM技术解决方案亮相大连软交会。
近几年,数据中心内部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业内热切关注的话题。在数据中心的运营中,电力成本高昂,而35%的电是被空调所消耗的。如果有一种环保且成本相对低廉可持续发展IDC的节能方案,这将是对IDc的一次革命。
经过多年发展至今,游龙科技SiteView面向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普遍认可。而此次与英特尔联合推出的DCM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方案,有效结合了英特尔的智能节能技术和游龙科技SiteView监测技术。有预测认为,未来1-2年内,随着越来越多的支持英特尔DCM技术的服务器在市场中部署,3年内这款绿色节能降耗DCM技术方案定会在大量的数据中心中得到广泛使用和普及。
节能方法论
据游龙科技CEO张泽军介绍,DCM(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应具备三大基本功能,即监测、管控和报表。
通常来讲,检测的目的在于保护数据中心内IT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在事故发生之前侦测出潜在危机。因此,数据中心监测核心应该是对IT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而最直接有效的监测应该是直接对IT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管控是配置能源使用策略,管理服务器集群的功耗。张泽军表示,用户可以根据数据中心的情况,优化并使用策略。这意味着,在服务器上,用户第一次有能力对服务器功耗使用策略。并且,能源使用策略可以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优化配置。
报表是日志分析功能,通过对能源使用报表的分析,帮助用户梳理能源消耗的时间、机器等信息。其意义在于,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者们,关注的是什么时候消耗最大能源,什么地方消耗能源最集中,如果这些问题由报表自动生成,那么管理者就有据可依,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把握和选择最合适的能源使用策略。
这三大功能是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最基本的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实际价值也非常明显:首先是节约能源,节约功耗。显而易见,通过监控、管理和报表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管理者们找到能耗的热点,并对热点能耗进行有效的管控。据张泽军介绍。可以节约15-20%的能源消耗。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机房和机架密度,节约空间。事实上,增加每个机架的密度,能源动态分配,充分利用机架空间,增加机房和机架的密度,也达到了节约能耗的目的。
能耗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暖通 空调,节能 能耗
引言:能源消耗主要分三个方面:建筑能耗、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部门。在这三方面消耗中,建筑环境耗能量占国家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较大。建筑能耗通常是指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采暖、空调、降温、热水供应、炊事、家用电器和照明等能耗。其中以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据了建筑总能耗的大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也日益增长。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主要决定于国家的经济情况,发达国家建筑用能一般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40%;许多国家把建筑节能作为一项国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一直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约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5%以上。发展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是当今发展趋势,研究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 暖通空调节能的概念
空调:是一种用于给空间区域(一般为密闭)提供处理空气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换言之,节能就是应用 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
二、 暖通空调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暖通空调在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建筑施工监理行业中暖通空调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人员非本专业院校毕业或非对口专业,甚至一部分人员根本未经过任何培训.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似懂非懂,常凭经验工作,在设计或施工中遇到的一些涉及方案性调整问题不能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解决。最终导致系统出现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给系统的运行、管理留下隐患。
2、?暖通空调的设计缺乏对节能方案的科学评价方法:?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十分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技术方案不断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方面的评价结果也往往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到最合适的节能方案,是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评价方法则会起到误导的作用.造成严重损失。
3、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
除设计施工外,运行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有些单位认为设计施工达标完成就可以了,因此不注意对暖通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必要的暖通空调基本理论常识,不懂得根据室外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节。一年四季只有开机、关机和冬、夏季转换操作,显然系统达不到相应的节能效果。
三、 解决暧通空调节能问题的措施:
1合理规范设计暖通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暖通空调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效率。因此,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从节能的角度来确定室内温度、湿度的标准是节能的重要因素。
?2选择合适的空调方式?
最近几年来,变频空调是空调发展的一个趋势。变频空调由于具有节能和提供舒适内环境的显著特点,使空调尽可能达到节能。在冷负荷相当的情况下使用变频空调器消耗的功率仅为定频空调器的66%,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我们应采用变频技术,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3推广可再生能源的空调系统应用
普通空调发展很快,但耗电大、温室效应严重,可再生能源或低品位能源的空调系统,以节约能源、污染少、工作寿命长等优点引起世界学者的重视。比如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其实现方式主要有2?种:(?1)?先实现光-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电力制冷机进行制冷;(?2)?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进行制冷。
4改善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损失?
影响暖通空调系统的最大因素在于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性,其决定着维护结构综合传热系数的大小。因此,只有严格规范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系数,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5加强对冷热回收利用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我国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回收利用的研究正蓬勃开展,如对暖通空调系统的全热回收器,卫生热水供应问题的深入探讨,都涉及到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回收问题,这种主流的环保方式既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实现了能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6规范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管理?
暖通空调系统要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暖通空调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严格执行空调操作规范和完善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杜绝无证上岗和无经验施工,对未达到考核要求和规定的人员应二次回炉,重新培训,直到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只有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从而达到规定的节能效果,实现系统控制的高水平。此外,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此工作给予重视和支持,以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上一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方案
下一篇:能源行业解决方案{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