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能源管理方案{2024年最新5篇}

青春笔迹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71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源管理方案 空调系统能耗 能源计量 控制 收益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1.1某大学多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35019米2,其中图书馆主楼31672米2,地上四层;学术报告中心3305米2,地上两层,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

1.2空调系统冷、热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236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1482KW;学术报告中心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392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392KW。

1.3用电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906.2KW;冬季,236.4KW。学术报告中心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及冬季,124.9KW。

1.4图书馆主楼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供给7-12℃冷水,冬季热源为校区内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置二次换热器,提供60-50℃热水;学术报告中心冷热源均为电力驱动的风冷多联式热泵机组,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1.5通风区域:一层的书库、学术报告中心一层和二层的报告厅设置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机组,公共卫生间设置吊顶排气扇。

二、能源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

2.1提高空调系统管理的效率:调整动态负荷,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提升由于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耗能问题。

2.2改善环境舒适度:根据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温度及空气质量,达到人体最佳舒适状态。

2.3降低建筑的能耗:对建筑物内外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能耗模型得出建筑本身的能耗改进空间。

2.4实现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及数据互通:保证数据上传到校级能耗监测平台,同时与本校或本建筑其它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2.5提高设备的性能:通过对空调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提高设备的效率。

三、空调系统能耗的分析

3.1能耗管理

在空调系统能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亦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最难提高的也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提供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技巧。另外,实行实时计量和收费,从源头上为能耗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也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

3.2设备耗能

管理好了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意味着减少了使用造成的能耗浪费。即从主观上帮助系统节能。此外,设备本身的运行能耗也是空调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系统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设备本身的能效比,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

3.3环境能耗

由于室外温湿度在不断的变化,为保持相对恒定的室内温、湿度,必须提供匹配当量的能量补充,由此带来的能量损耗,我们称之为环境能耗。因此,对建筑内外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计算因此产生的理论能量,与实际用掉的电力能量对比,找出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和不同时段的最佳设定参数,提高能效,科学节能。

四、能源管理方案设计

4.1方案结构

能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包括前端采集和计量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空调系统的参数监测、工况的调控,和对其周围相关环境的监测。第二部分是对能耗的分项计量,即主机和末端设备运转的能耗。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DDC设备,其特点为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独立控制性能好,适合中小系统的控制使用。

第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分项能耗的计量和采集,系统网络平台采用RS485工业总线,逻辑上单层透明,物理上双层隔离结构,自由式网络拓扑连接,通讯可靠稳定。

4.2能源管理方案分析

4.2.1简洁管理原则

我们在方案中首先应用简洁管理原则——精简控制点、减少变量,优化控制环路,避免系统冗余。系统越简洁,过渡期越短,系统越可靠、稳定及可用性好。因此,我们在设计开始前,对系统进行反复的研讨、通过对框图的不断优化,合并功能相同的控制节点,删除意义不大的系统变量,使数据的监测、传输及处理均达到最简的目的。

4.2.2对建筑物空调系统负荷的分析

形成建筑物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及冬季热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围护结构各种得热(耗热)量②人体的散热、散湿量③照明散热量④各种工艺设备、电气设备的散热量⑤新风系统的耗冷(耗热)量⑥空气渗透带入的热(冷)量⑦各种散湿带来的潜热量。在以上因素中,太阳辐射形成的负荷在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他因素形成的负荷值则相对稳定。因此从建筑物总负荷的角度分析,波动并不剧烈,变化也不是时刻发生。许多工程实例也证明了通常在工作时间内,负荷往往是相对稳定的,即在不同的日期以及在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内温度的变化是缓慢的。当负荷变化幅度增大时,系统并不试图保持温度的绝对恒定,而是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执行机构不会忽高忽低的大幅度动作,延长执行机构的寿命。

4.2.3预冷(热)阶段

每天在开馆前首先进行预冷(热),使楼内空气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值。此后,能源管理系统再根据冷热负荷进行调节控制,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极限调节的工况。在预冷、预热时,系统关闭室外新风风阀,可以减少新风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在控制系统实践中,具有一定惯性的控制参数及被控对象是房间的温度及湿度。尤其是房间的相对湿度指标,往往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停止或运行相关设备后,相对湿度值还会沿原来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一个数值区间后再回到受控范围。据此,在系统设计时,要对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论对受控对象予以调控,达到在保证环境参数达到设计指标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宽容时间,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缩短设备的运行时间,延长了系统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4.2.4 空气平衡的策略

暖通空调系统中两个平衡至关重要——热平衡及空气平衡。在建筑物中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的稳定比例,是建筑物相对室外环境维持5Pa左右的正压值,是降低建筑物能耗、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物内所有风机的运行参数均与密不可分。在控制框图及编程中,维持风量平衡、实现楼内正压是必要条件,也是通过软件控制新风风机、排风风机转速的基本依据。但新风量变化时,风量平衡被打破,控制系统就要建立新的空气平衡点,调节排风风机改变转速;如果房间的空气品质发生变化而需要调节排风量时,同样需要控制系统作出反应,加大或减少新风量的供应,仍然维持房间的一定正压值,避免成室外环境的冷(热)空气渗入楼内,增大了系统空调系统的负荷,使能耗持续增加。

4.2.5新风量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建筑物内的新鲜空气供给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对建筑物内的最大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最大新风量。据此数据选择新风设备,并在运行中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最大新风量值)。但建筑物内人员的数量减少时,新风量无法实现相应的调整,带来了新风量偏大,耗能始终处于高位的局面。

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理念中,新风量是一个可变的、始终根据建筑物人数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在硬件方面,需要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CO2传感器,监测室内的CO2浓度【CO2允许浓度值一般取0.1%(1000ppm)】。同时,系统收集全部的CO2浓度参数,对全楼进行该参数的加权计算及分析,得出即时新风量的参数,并将新风控制策略下达给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新风量的连续调节。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也是最佳的新风能源管理方案之一。

4.2.6温度控制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建筑节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越高,舒适性越好,同时节能效果也越明显。

4.2.7温度补偿

我们主要考虑了两种温度补偿措施。

(1)设定温度的补偿:由于室内环境参数受到室外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等的不断影响,因此,在冬季时,将建筑物内的初始平均温度和送风平均温度适当降低,而当室外环境变化需要室内环境系统作出相应反应时再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这样既保证了人员的基本舒适度要求,也降低了能耗。在夏季时,当建筑物内人数减少或图书馆的专业设备运行较少时,能源管理系统首先将空调系统的送风机调整至最低允许转速,此时如果而楼内平均环境温度仍在继续降低时,能源系统适当提高送风平均温度的设定值,使房间不至于过冷,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为不同朝向区域送风的空调机组,根据其送风区域的朝向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设定值。

(2)送风温度的补偿:主要为获得较高的调节品质,克服系统运行和调节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种补偿可以较早地根据测到的室内温度、送风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校正和调节动作,减少这些干扰对楼内送风平均温度的影响,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

4.2.8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控制

在通常的空调自控系统中,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一般由回风温度或室内温度控制。对于大空间或有二次热交换的区域,也可采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

基于水阀调节的节能策略中,首要要做到的是保证阀门的“零”开度。各类电动水阀是节能管理系统主要执行机构,在控制过程中阀门开度是节能系统主要调节内容。其中,保证阀门“零”开度是节能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保证。换句话说,选择正确流量特性和合适口径的电动水阀是节能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4.3能源管理方案控制方法分析

4.3.1夜间能源管理

夜间能源管理是指建筑物在进入夜间运转时为了保证维持最基本的要求而对各个能源单元进行的管理。能源管理在保证建筑物最低照度和通风率的同时,仍要确保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4.3.2轮循控制

轮循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系统中的机组定期或按照需要切换工作。相比较把机组中所有设备投入使用而言,轮循控制是按照需要仅使部分机组进行轮循投入,这样既大大降低机组能耗,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4.3.3能耗计量统计管理

常规的空调自控系统多强调保证舒适度,节能管理则多作为辅助功能进行应用。在衡量建筑的节能措施是否有效时,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且因为舒适度改变和管理的习惯,更容易造成能耗增大。而能源管理系统双管齐下,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对空调系统的单项能耗计量并统计,作为节能管理的事实依据,定期对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使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让管理者对能耗的使用更加心中有数。

五、能源管理方案节能收益估算

设备额定能耗明细

设备能耗合计913.7KW,全时出力能耗按80%计算,为730KW。

常规情况下,单日运行平均时间为11.5小时(图书馆),年平均出力为180天,即年耗电为1,511,100度。

5.2按年平均用电150万度估算,采用能源管理方案,可保证节约达到25%以上,即保证年节省用电37.5万度以上。

六、投资回收年限估算

6.1根据5.2条计算结果,节能管理方案实施后,年节约耗电量为37.5万KWh,电费费率为0.599元/KWh,每年节约电费为:0.599元/KWh×375000KWh=224,625元

6.2系统静态除投资(不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为877,413元,投资回收年限(理论值)约为4年;根据实际经验,考虑到管理、人员费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实际投资回收年限约为5年。

七、其它设想

7.1增设建筑物内的其它设备的能源管理程序及设施。即能源管理系统除对空调系统做节能调节外,还应对照明系统、给水系统等用电做相应调控,达到综合节能。

7.2增设借阅定位集成管理

图书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建议在借阅管理时,采用人员基本定位手段,可对整个图书馆各阅览室的借阅人员做统一管理,以便系统运行人员有效的掌握各分区人员的存在情况,达到人性化节能,使节能管理系统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7.3与能耗监测平台集成

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档案;资源管理;建设模式;对策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是各级档案部门在经济社会条件下所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直接关系到档案部门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定位、关系到各级档案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参与支配程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既可以有效地推动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功能的合理实现,又可以全面地促进整个社会公共管理、尤其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建设模式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有助于逐步培育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自主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缩减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运行成本,可以更好地为档案馆实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流通”、“覆盖”范围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共建共享模式――即通过某种形式或机制将社会急需的、分散保存在不同领域、行业、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形成集约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供社会各方面共同享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委托模式――即有条件、有选择地将部分难以通过正常“流通”渠道进入各级各类档案馆进行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委托给社会化的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与开发,并形成制度、使之接受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达到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辐射面,使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效能实现最大化的目的;

3、自主管理模式――即由公民个人或公民自治组织接受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建立具有某种形式的社会“自治”机构,接受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形成“藏档于民”、“自我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达到有效减轻社会、政府投入负担、提高社会公众生活的质量、丰富社会档案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目的。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如果仍然采取单纯依靠政府“统包统管”的方法,继续实行将数量浩大、内容丰富、类型复杂、载体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概纳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管理体系之中,既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还将成为桎梏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枷锁”。可见,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有效改变上述现象、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选择。

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对策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档案馆事业发展中的新事物,必须加强研究探讨,确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对策:

1、努力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体系

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迫使档案馆必须从转变工作理念入手,坚持走社会化管理的发展道路,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加以变革。充分考虑社会化进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属性、作用及功能定位,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需要,重视相关制度的制订工作,形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制度体系,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与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化的内容确定、对象选择、手段更新以及利用效果反馈渠道建立、获取经费投入方式采用以及赢得社会支持的方法举措等方面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以制度体系的完善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健康发展,推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有效实施。

2、强化完善职能、调整业务方向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的核心,是使档案信息服务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档案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打造“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必须首先强化档案信息服务功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有利于采取“互动”的方式,起到尽可能地吸引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眼球”、激发其参与互动的强烈“欲望”、搭建互动“对话”平台的基本目的: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意识,鼓励他们献计献策、资助支持档案信息管理与档案信息服务工作,使档案馆能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的特点、重点与领域,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档案馆本着强化社会化管理与拓展社会服务领域的需要,苦练内功、强化能力提高,重视特色服务,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档案工作社会价值评价的基本标准,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趋向、增进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满足社会公众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以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赢得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及档案利用者的支持与参与。形成一种内外联动、左右衔接、上下兼顾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发展格局。

3、加强调查研究、更新管理理念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必然要求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影响、限制因素进行必要变革,也必然在客观上对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方法、模式、理念造成冲击。因此,档案馆要主动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搞好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档案馆的具体业务工作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政策体系,解决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发展方向的实际问题;如档案信息产业模式的确立、赢得社会资助途径的选择、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应用等等。以政策规定作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基本导向,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长效性,力求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社会化建设的作用功效得到持久地发挥。

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水利档案一般由水利管理部门进行保存,不同的水利档案保存在不同的地方部门中。水利档案保存在不同部门的现状,对一般水利档案使用者来说查阅起来较为不便。水利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水利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并加强领导,保证档案工作顺利进行。水利档案资源的丰富性、水利档案利用体系的方便性是促进水利档案管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为了使群众能够更加便捷的对水利档案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应当建立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的检索系统,为不同需求的人选择最适宜的方法,从而可以迅速的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水利档案信息。丰富便捷的水利档案管理资源,对于扩大水利信息的覆盖面,使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水利档案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设方法

水利档案管理的核心和本质是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水利档案管理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在于资源建设,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基础信息,水利档案管理资源就得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水利档案管理资源潜在的价值也就很难挖掘。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设方法。

(一)做好水利档案的文件管理

水利档案管理部门应依法开展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档案工作所需经费,为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创造条件,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此外,水利档案的管理者需要整合、优化水利档案管理资源,提升水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水利档案管理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从而减少水利档案数据的重复输入。各流域的水利部门应建立档案馆,负责本流域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并履行流域机构机关档案管理职能,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为水利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石。从而真正的实现了水利档案管理的一体化。

(二)做好水利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在水利部门的开展,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水利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目标的需要。各级档案部门应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利用需求,为各单位的中心工作提供更好服务,并注意做好档案利用效果收集和档案基本数据的统计工作。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要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水利档案管理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以现有的水利档案资源为基础,将不同载体的水利档案管理资源转换为标准数字信息存放于电子媒介中。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健全水利档案的数据库建设。水利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内容要全面、丰富,从而满足利用者查询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三)加大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做好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利用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要合理的投入预算,为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配置合适的软件、硬件,并以足够的运营资金作为保障,同时应当将开展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所需的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计划,从而促进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水利档案管理人才的技术水平培训

加强水利档案管理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摆在水利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又复杂的任务,这不仅要求水利档案管理者需要具备图书、情报、档案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水利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档案工作人员的职务、职称的晋升或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享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同等待遇。档案工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水利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钻研业务,了解相关的水利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更深层次的工作。与此同时水利档案的管理者应当学习与水利档案管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等,从而更好的适应水利档案管理的发展。

(五)整合水利档案管理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

档案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是国家、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可以完善档案资源的管理,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档案资源是一种不能缺少的信息,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国家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为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场信息技术革命,这对信息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档案信息资源也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挑战,更好地适应计算机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将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积极的开发出来才能使市场与信息融合在一起,为经济发展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二)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保存大量的档案资料是其立足于时代的特殊优势,档案管理部门保存的档案资料上至盘古开天辟地下至现代社会的发展,记载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现实的真实反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一定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使其能够系统、有序的发展。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部门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档案的服务功能与人们的需要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档案管理部门要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能够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档案的资源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改变现有矛盾的必要途径,也是档案管理部门谋求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档案资源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说有历史信息、社会建设的资料、文化史料等等。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可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文化史料,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思想有所提高和改善。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作为人们政治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档案信息资源是非常复杂的,对其的开发和利用要有专业性的技术手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档案馆理者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管理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让自己跟上时展的步伐,和时代与时俱进,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优化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不断地拓宽,增强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强对自身观念和技能的培训,扩大档案资源的管理队伍建设,使人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丰富并改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资源收藏馆要改变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结构,拓宽档案信息的获取渠道,使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有所增加,补充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满足不同人们的使用要求,加大力量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进行改善,建立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将馆内所有的档案信息资源集中到一起,建立统一的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使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有规律可循,要增加档案的馆藏量,大范围的接收档案资源,但是一定要注意档案资源的质量,要有好的接收机制;其次,要对档案的补充机制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制度,开展有偿征收机制,要尽最大的力量将散落在个人手中的档案资料收集到档案部门里,同时还要注意建立多元化的档案资源管理方式,除了文书类的档案以外,还应有电子信息资源,更好地对档案资源进行存储保存;最后,还要注意借鉴其他档案管理部门的先进经验,多多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的实际,实现档案资源的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三)建立档案目录中心和完备的检索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要不断的对档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进行更新和改进,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使用者以及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要求,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检索体系的建立,建立档案管理目录中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使用。档案管理人员要遵循有关法规制度对档案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加快档案发展的步伐。

(四)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培养新型档案专业人才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技术手段,因此,要加强对新型信息技术的研究,不断的丰富档案管理的方式。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电子信息的数据库,增加电子信息资源的存储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努力培养新型的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增加管理的技术方法,拓宽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加大管理的资金投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对于档案的资源来说,对它的开发使用不能马上要求见到效益,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才能显现出来,对它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当前,要有长远的目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设备,实现档案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际应用

档案利用事例:主动提供城市排水管网综合图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能源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国土资源 档案管理 适用性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广泛的进行数字化管理,国土资源管档案管理是我国重要的管理事项,尤其是近几年的房屋建设和改造事项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土资源相关数据在不断变更,需要进行不断的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因此,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越来越明显。在今后的管理中将继续推进数字化管理内容。

一、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

(一)数字化管理满足了国土资源管理多样化的需求

国土资源管理档案设计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管理的种类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综合类档案、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和矿产资源档案,并且还需要对检查档案、测绘档案、会计、声像、基建设备等档案进行管理。关于地籍档案还包括集体土地地籍档案和国有土地地籍档案。这说明国土资源档案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在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换,有效的将国土资源相关数据统计在数据库中,合理的运用智能化分析技术,实现了高效科学的档案管理,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管理能够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高度实用性。

(二)数字化管理满足了国土资源管理复杂性的需求

国土资源管理档案需要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复杂,比较繁琐的,需要进行国家土地使用历史进行记录,长久下来,留存的文件是比较多的,在进行城市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同一个地点会经历不同的建筑物,包括建设用房的性质,产权都会出现很多的变化。所以,针对于这种同一地点不同的国土资源使用情况,是需要有很多不同的记载档案的,但是档案之间是有紧密的关联的。我国地大物博,面积比较广阔,城市也比较多,这就能够充分能体现出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可以通过智能软件将复杂的工作内容变得简单化,能够很容易的对一些土地资源的变更进行记录和保存,而且能够进行详细的记录,使管理模式变得简单,可以把档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整理和连接,工作人员在进行查找和录入时,只需要输入相关信息,就能轻松找到,充分的体现了数字化管理的科学性。

(三)数字化管理满足了国土资源易变更的特点

针对于种类繁多,管理复杂的国土资源资料,地籍档案会经常那个出现信息变更情况。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城市化水平在逐年提升,城市中的建筑物在逐年增多,并且一些建筑物会出F重建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地籍信息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数字化管理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轻松快捷的就能搜索到想要寻找的信息,并且统一修改,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四)数字化管理能够满足国土资源完整性特点

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管理模式,有很多的管理内容不是单个存在的,是需要很多种信息组合而形成一个完整性的资源,如果其中摸一个信息内容出现缺少或丢失,就会导致国土资源管理的不完整,会给资源的检查、监督、查阅、变更带来很大的影响。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建立,方便了资源的修改,保护了资源的完整性。

二、强化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深刻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只有充分的进行数字化管理进行认识,发现数字化管理的作用,这样才能转变传统的观念。档案管理的内容牵涉到许多部门单位,在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同这些相关单位的合作,将他们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统一增添进国土资源档案部门的数据库当中。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加强对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将其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从而使国土资源的档案内容更加完善、详尽。

(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计划

在开展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前,对于可能出现的管理难题要进行预见性分析。另外,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必须要借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的通力合作,因而,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始前就要制定出详尽的实施方案,并对其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资金、人才等要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安全性建设

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病毒入侵形式和程度也在不断的加重,因而在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应的管理者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对数据库系统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医师培训,在资料录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密码设置,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提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数字化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满足国土资源档案的复杂性、多样化、易变更、完整性的特点,还方便了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使国土资源档案进行更完整、更详细的管理,为我国今后的建设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能够不断促进我国管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楠楠.数字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4,(06).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