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特色产业发展方案{精选5篇}

青春的色彩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01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5分钟。

特色产业发展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档案资源

地方特色档案是一定区域内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记录本区域特色活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是传递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价值的重要渠道。本文以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工作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发展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特色档案记录了本区域的特色活动,是一代人或几代人智慧的结晶,浓厚的地域特色容易使人们产生共鸣,对其进行宣传利用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浙江方言档案的宣传利用就较好地服务了“浙商回归”战略。2013年9月,浙江省档案局利用“浙江方言语音库”建设成果,为献礼第二届浙商大会制作了《“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光盘)》,赠送与会浙商代表留念,光盘在宣传浙江、宣传浙江历史文化的同时,宣传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了浙商回归家乡、反哺家乡的热情,在浙商群体中营造出“回家创业”的良好氛围,在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二)有助于档案的活态保护

地方特色档案记载了大量的地方传统工艺技法,对其进行宣传利用有助于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生产力,使档案焕发新的活力,得到传承与保护。比如苏州宋锦档案的宣传利用就较好地进行了档案的活态保护。宋锦由于受传统织造技术、品种开发及生产成本等因素限制,一度面临着在市场上消失的危险。为了振兴宋锦,近年来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对部分馆藏宋锦实物进行联合开发,筛选并确认了多个典型传统“宋锦”品种并对其进行改良,使宋锦产品有了新的突破。2014年11月,北京APEC晚宴上,参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苏州宋锦面料制成的“新中装”夺目亮相,苏州宋锦凝聚了全球目光,而这就是对苏州宋锦档案的活态保护。

(三)有助于提升文化传承度

地方特色档案是一笔文化财富、文化遗产,借助平台有效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对于增强社会关注度、扩大档案知名度、提升文化传承度具有积极意义。比如侨批档案的宣传利用就较好地提升了档案的世界知名度。福建省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自2008年启动侨批档案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以来,通过举办展览、编辑出版书籍画册、创办学术刊物、制作电视片等途径,利用档案资源大力宣传侨批档案,营造申遗氛围。2013年,“侨批档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二、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的作用

(一)开拓档案领域,提升档案价值

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利用可谓是档案工作的全新领域,围绕其内容的广泛性,载体的多样性,价值的独特性,权属的探讨性进行宣传利用,将有利于提升档案价值,为档案工作提供新思路。

(二)整合档案资源,定位征集工作

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将有助于档案部门“走出去”,立足于整个区域,放眼多个部门整合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从而明确档案征集工作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接收和征集地方特色档案。

(三)传承特色文化,保护特色活动

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所反映的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的挖掘、营销与推广,打造文化精品,使之融入百姓生活,唤起社会各界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对特色活动的关注,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地方特色活动的保护与抢救具有重要作用。

三、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模糊,宣传利用基础薄弱

对于地方特色档案的概念,国家档案局没有明确的定义,对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没有具体要求、缺乏评定标准,这使得全国各地、各级档案部门对地方特色档案概念的理解存在多样性,对其建立存在较大随意性。目前,已建立的地方特色档案存在界定不准、内容不实、数量虚高等问题。地方特色档案在收集、整理、统计等环节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影响档案宣传利用的根本因素,无疑为档案的宣传、利用工作埋下了隐患,导致其在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工作中常因素材不足而无法开展后续工作。

(二)动力不足,宣传利用手段单一

目前,全国各地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工作主要围绕举办展览、制作宣传光盘、开设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无论是宣传载体还是利用形式均存在手段单一、因循守旧、缺乏新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事地方特色档案宣传与利用的工作人员行业背景知识匮乏,导致其内在动力不足,对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流于表面,无法完成深层次的挖掘。

(三)资源分散,宣传利用整合不力

地方特色档案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往往保存于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特色活动主办方及民间收藏家等互不隶属的机构、部门及个人手中。对地方特色档案进行宣传与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将分散保管的档案进行统筹、科学规划才能充分利用档案资源、实现档案价值。目前,由于各部门彼此间对地方特色档案的宣传与利用缺乏沟通、协调,各自为政,导致宣传利用工作不具全面性、缺少说服力。

四、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的对策

(一)建立地方特色档案评定体系,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提升地方特色档案质量

1.对地方特色档案进行宣传与利用,首先应明确地方特色档案的定义、内容,从根源上将地方特色档案与其他档案划分清楚。为了打牢地方特色档案的根基,建立社会认可度高的地方特色档案,需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档案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地方特色档案的含金量,档案部门可以从制定规范、组织实施、政策扶持三个阶段着手建立地方特色档案评定体系,设置地方特色档案建设门槛,从而规范地方特色档案内容,提升地方特色档案质量。

2.做好服务,提升地方特色档案质量。档案部门对各门类、各载体的档案具有监督指导职能,应将地方特色档案的形成者、所有者纳入到档案监督指导范围,并根据档案的内容、性质与载体为其量身定制档案管理方法,主动上门提供档案咨询、建档服务,帮助档案所有者逐步建立起内容齐全、整理规范的地方特色档案。

(二)多举措拓展档案宣传服务途径

1.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档案宣传利用意识。地方特色档案宣传与利用工作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协作性等特点,建设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激发创新意识、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地方特色档案宣传与利用工作质量的核心。一是强化内在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档案部门应从培养高素质的从业者入手,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以档案知识、特色档案背景知识、行业发展规划为重点,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名家讲坛、实地考察、研讨座谈等形式,使从业者加强对地方特色档案实体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地方特色档案宣传利用手段的了解。二是聘请行业顾问,彰显专业优势。档案部门应及时聘请地方特色档案行业顾问,将地方特色档案所有者悉数吸纳其中,组建顾问团,在档案宣传利用中充分发挥顾问团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展现地方特色文化风采。

2.建立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交流平台。建立以“地方特色档案”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以丰富的地方特色档案内容为支撑,通过特色档案概览、特色档案征集、特色档案故事三个栏目为主干,通过“转发朋友圈有礼”“扫码送礼品”等线上线下活动进行推广,通过图文并茂的内容、有奖答题的形式增强地方特色档案宣传的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

3.拍摄微电影,宣传档案潜在价值。由地方政府出资,档案部门与特色档案所有者合作,运用网络平台将内容各异的地方特色档案分门别类地拍摄成微电影,每部微电影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口述等形式讲述一种地方特色档案的由来与内在精神,力求达到“讲文化、述历史、诉传承”的目的。

(三)营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名片

1.摸清家底,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数据库。地方特色档案是一个庞大的档案群体。明确区域特色活动内容、梳理特色活动档案脉络、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数据库是宣传利用地方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为确保数据库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效性,数据库的建立应采取“三步走”的方法,即走访调查、签订协议、数据汇总。档案部门要通过建立地方特色档案数据库,全面掌握区域内特色档案情况,为其宣传利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发衍生品,提升社会关注程度。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衍生品是指以地方特色档案的文字、照片及实物为原型,经过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可供百姓日常使用的扑克牌、明信片、书签、杯子、餐巾纸、钥匙链等产品。地方特色档案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在衍生品中,比如以景泰蓝产品照片为素材制作扑克牌,以龙潭庙会照片为素材制作明信片,以模范人物立志语句为素材制作书签等等,档案部门可与产品制造商合作,定制相关产品,并通过档案法宣传月、档案馆日、知识讲座等活动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免费发放,来达到宣传地方特色档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国能.关于地方特色档案[J].档案工作,1992(12):24.

特色产业发展方案范文第2篇

同志在视察中央档案馆时指出:“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不牢固,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档案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一项崇高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档案工作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桥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每一代都继承着前一代人所创造的生产力,并继续生产和创造。生产力发展的自我积累和延续,保证了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这种继承需要档案作为中介,这种积累是反映在档案之上的积累,这种延续是在档案基础上的延续,档案作为潜在的生产要素,通过对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影响,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可以说,档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档案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物态载体。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一种“凝固的历史”,它以各种方式和载体将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和思想记录下来,并使之流传后世,可以说,先进文化的传播、交流、确立离不开档案的存在,档案是先进文化传播和确立的一种载体,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

档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档案具有社会共享性,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它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他们所用。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人们之所以需要档案,就是为了要获知过去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对今天和未来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可以说,档案的凭证性决定了档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保证。

二、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对档案工作总体认识不高。相对于发展第一要务,档案部门是“冷部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门,具体表现为一是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二是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三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基础设施差。一是馆库条件差、面积小、容量饱和。二是档案的功能单一,除保管与借用外,再无其他功能,更谈不上多功能。三是馆库设施设备简陋,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明显滞后,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缺乏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档案员,特别是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

(四)馆藏结构不合理。一是门类单一,文书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二是载体单一,纸质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三是内容单一,主要是党政公务活动的档案;四是信息陈旧,清理不及时。

(五)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档案只起到保管、查阅的作用,档案信息的研究开发工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工作效果还不明显。

三、对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档案工作要创新,就要改变既无动力,又无目标的状况,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二)发挥档案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一是要重视观念更新。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随着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档案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档案人员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要一改守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形象,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主动找婆家、找市场,让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要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要适应新形势,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

三是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三)创新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一是走“特色”之路。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之处,或工业生产,或农副产品,或文化教育,或科学研究,或自然资源,或名胜古迹,或人文景观,或风俗习惯......将这些“独特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是馆藏特色。馆藏特色是指,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

二是走“精品”之路。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 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编研工作和建立好科学检索体系。

特色产业发展方案范文第3篇

??? “十一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育特色成为高校的共识。对于中国较早开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办出特色确实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如何发挥特长,确立竞争优势,以差异化竞争策略重塑专业特色,从而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形成特色,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 由于各高校对专业特色的含义理解不清,指导思想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各高校在专业特色的建设过程中重宣传、轻建设,或者只是简单模仿名校,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是专业特色,到目前为止,只能在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当中找到办学特色的解释:“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着。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该方案认为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对办学特色的解释涵盖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各学校的特色定位,但是作为专业特色来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长期积淀出来的特有的东西;二是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有一定稳定性,并被社会认可。

??? 有关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国内学者谢朝阳等(2009)、马晶(2008)等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现状,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在目前的研究中把专业特色等同于人才培养特色,把特色定位与特色本身相混淆,很少有基于区域经济优势对本校的特色专业进行规划建设,本文拟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结合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粮食核心区建设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着手培育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特色。

??? 一、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专业特色

??? 1.打造食品工业强省的战略机遇。河南省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战略要求,力求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从普通农产品到优质农产品生产,从初级农产品到深加工增值,从“卖原料”到“卖产品”,河南省农业产业演绎着深刻的嬗变,向农业强省进一步迈进。2012年河南省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居全省工业行业首位,居全国食品工业第二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河南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崛起,是河南由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一个标志性变化,这种源自农业的经济增长,为向经济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河南省在2009年在《河南省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将食品工业列为省战略支撑产业加以支持。规划明确指出,以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为契机,极力推进食品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今后十年依然要把食品工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工业强省,实现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的跨越。

??? 2.建设郑州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河南作为全国交通枢纽,一直努力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物流园区,《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指出,要以圃田为中心,在郑汴路、金水东路(郑汴快速通道)、京珠高速公路两侧区域,并逐步向开封方向展开,规划建设集市域、区域和国际物流于一体,具有多式联运、集装箱中转、货运代理、保税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物品展示、信息服务等功能的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成为郑州中心物流枢纽主要的功能载体、中西部地区优势突出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加工地。

???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和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河南省必须以发展新型工业化为契机,抓住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机遇,以及河南省开放带动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时必须考虑我省新时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提供河南省实现新跨跃、新崛起的“动力源”。 因此,以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粮食核心区建设为背景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建设问题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专业特色培育的实践

??? 河南工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过长期的积淀,专业凸显了河南工业大学在国际物流和粮食产业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南省对国际物流和国际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但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基于以上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我们认为河南省新型工业道路、粮食核心区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物流枢纽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国际物流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人才的需求,但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河南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

??? 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须紧扣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河南省贸易的区域性贸易特点,加大与相关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沟通力度,广泛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集思广益,以河南省经济建设与发展为导向,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以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及实务知识,具备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国际物流管理、国际市场分析能力、国际贸易运作能力、从事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河南区域经济建设。特色专业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访谈等途径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进行调研,进而对该专业特色培育开展规划等工作,围绕该专业特色培育的需要,我们主要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特色培育,并将教改成果体现在最新版的专业培养方案中,期待落实到教学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评价,不断完善,直至最后得到社会公认并产生一定影响。

??? 1.师资队伍:企业家进课堂。河南省独特的区域优势造就了一大批国际物流、粮食期货贸易以及国际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家,企业家在多年的创业与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引入企业家进课堂,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课本上无法学到或体会的知识,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变“实践型”教师缺乏的现状。具体做法是,由专业教师牵头规划,开设专业选修课,邀请企业家通过专题讲座方式给学生讲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本专业不仅已邀请多位外向型企业的知名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进入课堂讲学,而且还与他们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案例教学法引进课堂是许多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如何体现“典型性、时代性、贴近性、借鉴性”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尤其是贴近性往往是一些国内外经典案例所不具备的。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河南省企业的对外贸易、境外投资和国际物流等典型案例引进课堂,不仅增加贴近性,而且更具有借鉴性。通过实地调研、高层访谈或当地商业媒体等多种渠道挖掘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并按不同课程汇编成分册,现已有“实用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国际物流教学案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案例”等,将案例实实在在地融入理论教学,很好地为理论教学服务。

??? 3.专业课程:地方课程。专业课程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特质课程。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产区建设和郑州市物流枢纽中心的建设,按照我校在国际物流和粮食产业的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课题组通过长期的准备与就地取材,已经先后开设《粮食期货贸易》、《国际农产品贸易》、《粮食经济》、《国际物流》、《国际采购》等课程。具体实施过程是,本专业教师(课程负责人)负责组织策划,专业教师与校外专家、企业家共同对中小企业创业及经营活动进行深度挖掘,形成课程教学体系,组织自编讲义,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学生讲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 4.实践教学:仿真实训。利用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实习平台、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平台、国际物流运行平台,通过整合各类软件,形成高度模拟的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实验环境。

??? 5.实践基地:对接+滚动式。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日益受到各方重视。实践基地更是夯实实践环节的基础。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依托,该专业与相关外向型企业实行对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不断创建新的实习基地从而保持其数量的滚动增长,我们称之为“对接+滚动式”实践基地。这样,学校与企业为学生共同构建了稳定的合作基地。通过多年的运作,该专业已与本地20多家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该种类型的实习基地,从而保证专业实习“有组织、有保障、有内容、有收获”。

特色产业发展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图案;包装;设计;商业品牌

0 引言

中国传统图案源自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的更迭,每个时代的图案特征各具特色,流传至今的传统图案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层次分明,活泼生动,其图案思想内涵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变更,中国传统图案除了具有更深远的涵义和民族归属感外,还更多隐藏着现代设计的审美传承,把握中国传统图案的运用,关注大众的审美心理,对于商业品牌包装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能加强民族品牌在受众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中国传统图案是人们在事物固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生活或历史的沉淀积累,用来表达人们美好情感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一种艺术样式,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产物。这些传统图案的形式多样化,取材广泛化,具有我国民族的观念性极强的艺术性和象征性。从图案自身的思想层面着手,把握其内在深层寓意延伸至商业品牌的包装设计。

中国传统图案在其发展过程中历史悠久,样式繁多,积累了大量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从艺术形态上来说,从商周的饕餮纹,凤鸟纹;战国时期的龙纹,凤纹,虎纹;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的莲花纹和忍冬纹;唐代的卷草纹和折枝花纹;宋代流行的莲花,牡丹样式;元代的麒麟纹和凤凰纹,鸳鸯纹以及因元剧兴起的元剧写意山水花草纹样;明清两代华丽繁缛的百花纹。这些传统图案都是根据古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活美好向往,吉祥与幸福的渴求而反映出来的。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商业经济市场下呈现出兴盛的趋势,中国传统的图案纹样在品牌包装设计和制作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面对传统的图案纹样,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既把传统图案得到传承和延伸,又通过取舍提炼得到更多创新的图案。

1 汲取中国传统图案的形态精髓

形态,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中国传统图案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性,所以在形态结构上更加讲究对称均衡、变化统一、节奏韵律,注重形态结构的完整性和装饰性。

汲取中国传统图案的精髓,应用于现代商业品牌包装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图案的一种概括、解构、归纳、再创造的过程,以现代审美眼光对传统图案的精华元素进行改造运用,使其形成具有时代特色与传统特色相融合的现代品牌包装。用于表现其民族特性和独特的设计意念。

在包装设计当中,我们注意的不仅仅是局部的审美,更多着重于整体的布局。而造型结构更是整个包装设计的灵魂,商业品牌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借鉴了很多传统图案的设计,使其包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意味。月饼的包装品牌设计是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中秋是我国最具有民族传统喜庆的节日,月饼是中秋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所以月饼的包装设计跟中国传统的民俗和喜庆有莫大的关系,色调沿用中国喜庆常用的红黄两色,图案多以祥云明月的纹样相伴,取其“人月两团圆”之意境。当然,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月饼的种类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冰皮月饼,出于产品的特性,在包装设计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传统图案和色调,加入一些比较新鲜的元素,色调多以冷色调为主,在图案上会采用雪花形态的图案进行设计,强调“冰”的感觉。但是依然会以牡丹,玉兔等中秋的传统图案样式为主题。

2 延伸中国传统图案的深刻寓意

寓意指的是借物托意。从古至今,人们世代传承下来之所以描摹和模仿着同一个图案,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案背后,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涵义。古典形态的象征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突出主题意识,加强这种实践色彩,多以寓意形式表现出来。现代意义的象征是通过对寓意对象的变形夸张,使之最大限度地显示出主题意识。[1]

把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运用于现代商业品牌的包装设计中,不仅单单要提炼和传新传统图案的形态,而且更加要探索和发掘中国传统图案的深刻寓意。这些涵义在包装设计上体现不仅是产品本身的特性,还有包含企业文化的气质。例如茶叶的包装设计是一个较长运用传统图案进行商业品牌包装设计的种类。茶叶是我国本土里面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之一,产品包装多以折枝花鸟纹或祥云纹为主,花叶图案多以牡丹、兰花、竹叶、、梅花等图案进行装饰,中国自古认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它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中国传统图案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做人的节气,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茶叶品牌的包装设计应用在“梅兰菊竹”的图案形象加以变化,重新组合,通过化简为繁,即注重本原的形态再造,在重构图形的同时,沿其形,[2]蕴含其意使其成为具有传统特征的现代图案,把传统文化的内涵意蕴传达,表达出茶叶产品本身的高雅淡泊的气质,更以此图案来寓意饮茶人或企业文化的节气。因此,现代本土的包装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法,氛围渲染,延伸意蕴,结合产品特色,融入时代气息,符合大众心理的需求。

3 传递中国传统图案的整体精神

中国人在包装设计上讲究“色”,“色”一般指的是图案所能表达的气氛与态势,而这正是中国传统图案需要传承的整体精神。中国的传统图案在本土的商业品牌应用,多用于颜色的渲染,精神表达在于发掘深厚的本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古今传承,弘扬民族文化。[3]中国传统图案色彩多为装饰性的色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受玄学、哲学、伦理道德的影响,如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对的五色“赤、黄、青、白、黑”正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色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用色偏好。[4]

传统色彩观讲究五行相对应,相生相克,趋吉避凶,吉利平安之意。如黄色是古代帝王专用之色,代表权利财富,如今在现代包装设计里面不乏大面积运用黄色的产品,除了在外国人眼中是明净爽朗之色,容易被人接受之外,也是延续了我们民族的吉祥寓意。

结合以上观点,我国传统图案对现代商业品牌有着深远的影响。运用传统图案是民族化观念上的再次创作,同时是肩负发扬国家传统文化的使命。正视国家的传统文化,深入感悟民族内涵,推动现代商业品牌设计发展,是一个传承和发扬的过程。我们需要灌注鲜活的传统元素灵魂,汲取外来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中国的特色的设计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春雷,汪兰春.包装图形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0:116-118.

[2] 颜兰华.中国传统图像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延伸[J].郑州:美与时代,2013(1):81-82.

[3] 李清华.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8):63-64.

特色产业发展方案范文第5篇

一、特色专业内涵

特色专业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其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培养的学生具备比一般专业人才有更突出的综合能力;有独立个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较高社会声誉与较大社会影响,能够被社会和公众所接受、认可的专业。具体地说,特色专业应当是指其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水平、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国内外达到较高水平或者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专业,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

二、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地方高校必须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在取人之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现特色,形成特色,建设特色,强化特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优先发展原则。

地方高校要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校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2.社会需求原则。

地方高校坚持适应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关注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创新发展原则。

地方高校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专业建设发展原则,以专业方向建设为重心,构筑和强化专业特色,形成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优势稳定的专业群。

4.校企合作原则。

地方高校要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互相衔接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强化特色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度,鼓励特色专业创办自己的经营实体。

四、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1.注重开放办学,丰富特色专业内涵。

要加强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明晰质量标准,严格质量控制。要加强对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的研究,形成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通力合作的有效机制,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员培训和科研合作等形成机制,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扩大高校在地方建设中的影响力。

2.深化特色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加强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开展并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积极作用,努力施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使特色专业集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教学名师与团队、优秀教材等教学科研成果于一体。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4.强化特色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加大人、财、物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特色专业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的建设,使其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符合特色专业的有关标准,充分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5.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实践教学。

着力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使特色专业的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毕业生综合素质有比较优势。要建立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特色专业的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选拔、吸收优秀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实践。

五、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成立于2003年,2007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Ⅰ类特色专业。近几年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坚持走特色内涵发展道路,在特色专业建设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设目标。

管理科学专业依托“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湖南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围绕培养复合型质量管理人才这一核心,整合本校质量管理专科专业20年的办学经验和长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所形成的优势,构建了以能力为纽带的“H”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建立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政府合作的联合培养机制,成为“学科知识宽厚、专业技能精深、质量管理专长”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图1 “H”型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H”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课程、工程技术课程、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组成的模块化体系;以“专长”为核心,按照“夯实基础、拓展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重组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共建实习教学基地,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特色人才的培养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专业点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地方高校管理科学专业建设标准和规范,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有特色的管理科学方向专业人才。

3.建设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培养21世纪“博识、专长”人才为目标,围绕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通过与企业、质量管理协会、机械类专业、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课程、工程技术课程、质量管理课程、实践课程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终建立起校校、校企、学校―协会,学校―政府合作的新型联合培养机制(见图2)。

图2 联合培养机制示意图

专业培养方案以“H”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深刻把握管理科学的应用性特点,按照“拓宽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既掌握科学管理又懂得工程技术的质量管理”的人才培养特色,打破以知识递进逻辑为指导的传统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拓展、经验形成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通过设置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及热处理、CAD等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加强工程素质教育;设置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标准化工程、计量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质量管理课程模块,落实特色专业教育;通过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ISO9000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见表1)。

表1 主要特色课程一览表

(2)课程建设

一是改革课程结构。根据特色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五大课程模块体系,为实施“H”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五大课程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学科课程模块、工程技术课程模块、质量管理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内容精炼、观点新颖”的原则,充分体现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充分体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淘汰过时的教学内容,适时开设新课程。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软件或仿真模拟等教学手段,模拟生产运营管理、质量管理的情景,缩小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活动之间的差距,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全面启动以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和课程责任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工程,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名师培育,努力建设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衡量教师队伍优劣的标尺之一。本专业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以教风促学风,通过建设具有优良职业素养的教学团队,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

三是加强师资培养。第一,实行“校校、校企、校所”联合培养机制:选派教师到著名的高等院校做访问学者或短期进修,选送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及行业协会进行工作实践,顶岗锻炼;鼓励教师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接受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第二,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人才战略,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管理咨询师、质量工程师、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员的培训和考试,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4)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管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分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将按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和评估要求,建设由管理科学综合模拟实验室、质量检测实验室、质量审核模拟实验室(拟建)、案例教学实验室(拟建)等构成的实验中心。逐步建成能适应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设备先进、多功能、高效益的开放式专业实验室体系,并努力把它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