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物联网工程施工方案{整理5篇}

悠然见南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54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1分钟。

物联网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1篇

1.概念

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是充分利用、合理改造自然地形,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场地、绿化景观设施、工程管网等要素的使用要求,在基地现状和相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总平面图中竖向设计与工程管网设计的一种综合设计。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是规划设计全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机电设计、景观设计密切联系而且不可分割。

2.目的:

(1)匹配规划设计要求,满足建筑物、交通组织、停车布置等的功能要求。

(2)合理衔接总图中各栋建筑物内部管线、总图综合管线与市政管线。

(3)合理组织总图竖向给排水设计。

(4)匹配景观排水设计、绿化种植及保证景观设计效果。

(5)配合市政相关报批报建。

(6)满足基础埋深,减少土方、防护工程量,有效控制成本、加快施工进度。

二、基本流程:

1.工作阶段

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的总体工作原则是尽量先行,按照时序,该项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宗地资料分析阶段(对应项目进展阶段是投资分析阶段);(2)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方案阶段(对应项目进展阶段是规划设计阶段);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施工图阶段(对应项目进展阶段是施工图阶段)。

2.主要工作内容:

(1)场地竖向设计:道路竖向设计标高、坡向;建筑物、构

筑物地坪标高;场地地表水排除方式;土方平衡工程;满足景观要求的相关设计。

(2)市政管网综合设计:市政配套站点、用房的设置;给排水、电气、暖通、燃气、有线电视、网络市政外线接入方式;区内市政管线合理布局、走向;满足景观设计、物业管理与维护要求的相关设计。

3.内容及成果:

(1)宗地资料分析阶段

宗地基础资料分析对项目立项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其成果以及具体解决措施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体现。宗地基础资料分析阶段需完成以下工作:

收集宗地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包括:①宗地图、规划条件及附图、周边市政道路图(投资部提供)。②宗地周边市政四源(水、电、气、热)的接入条件、路径、容量;雨污水接出位置、容量(投资部提供)。③完成地质分析报告(合约部确定勘察单位,勘察单位完成初勘报告,项目部配合实施)。根据基础资料完成宗地基础资料分析报告,相关内容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宗地基础条件》。根据宗地基础资料,完成意向性场地平整方案。意向性场地平整方案包含初步的土方平衡计算以及建议场地处理方式――平坡式或台地式(建筑、结构、设备参与)。意向性场地平整方案分析报告应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发展成本》。 根据宗地基础资料、意向性场地平整方案,提出对

概念规划布局的建议。例如:地形、地貌、市政道路、市政管线接入条件、地质条件对单体布置方式的影响、建筑朝向、间距、日照、通风、规划要点的影响(建筑、结构、设备参与),此项建议形成规划设计影响因素,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可行性》。

综合宗地基础资料分析报告、意向性场地平整方案、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完成密度分析及项目盈利预测报告,相关内容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

(2)方案阶段

正式取得土地后,按照宗地资料分析阶段取得的各项成果,完成地块密度分析之后,进入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方案阶段。方案阶段需根据密度分析确定的规划布局、路网结构、初步产品配比、经济技术指标、空间形态等内容,对规划布局、单体方案的深入等内容形成指导性意见。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方案阶段需完成以下工作:

1)总图道路高程与竖向设计方案图:结合规划结构确定雨水排除方式、场地平整工程的竖向控制坡度、坡向,完成总图道路高程与竖向设计方案图(此图由方案设计单位完成)。出图后由建筑专业牵头,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联合审核。

2)主要市政站点布局方案图:根据规划确定的户数、人口规模,确定各专业市政站房所需面积、建造方式以及合理的布局,最后完成主要市政站点布局方案图(此图由方案单位完成)。出图后由设备专业牵头,建筑、结构、设备、景观专业联合审核,审核完成后填写第二份会签表。

3) 市政管网综合设计方案图:结合规划路网结构、景观示范区位置、道路分级、场地内各主要市政管线走向、路由等元素,完成市政管网综合设计方案图(此图由施工图单位完成),对各主要道路的管线敷设做道路断面设计。完成市政管网综合设计方案图后,由设备专业牵头,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联合审核。

4) 室外竖向工程和管线工程指标分析报告:根据总图道路高程与竖向设计方案图和市政管网综合设计方案图,牵头合约部、项目部完成室外竖向工程(包含土方平衡、挡土墙、护坡等工程)和管线工程指标分析报告。

(3) 施工图阶段

规划设计定稿方案完成后,进入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施工图阶段。随着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的逐步深入,确保规划、单体以及景观园林设计在技术实施方面具合理性、可操作性。总图竖向与管网综合设计施工图阶段需完成以下工作:

1)规划定稿方案设计确定小区出入口、各单置、出入口、路网设计、地库范围及地库出入口、户型。

2)景观方案总图:景观方案总图(此图由景观设计单位完成)出图后,结合景观道路、微地形、水景等对总图消防路网、场地竖向、地库覆土结构承载和风井初步位置进行审核,此项由景观专业牵头,建筑、结构、设备专业联合审核。注意:景观方案设计与总图竖向设计、总图消防设计是一个互相穿插审核、互相不断修改、优化的过程,并不分先后。

3)总图竖向设计施工图:规划定稿方案评审通过后,根据总图竖向设计方案图及规划定稿方案评审优化意见,由建筑施工图设计单位完成总图竖向设计图(以景观总图为基础图),出图后由建筑专业牵头,建筑、结构、设备、景观专业联合审核,审核完成后填写竖向设计评审表。

4)总图消防设计施工图:规划定稿方案评审通过后,根据总图消防设计方案图及规划定稿方案评审优化意见,由建筑施工图设计单位完成总图消防设计图(以景观总图为基础图),出图后由建筑专业牵头,建筑、结构、设备、景观专业联合审核。

物联网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电工程 集抄改造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079-01

玉溪市峨山供电有限公司户表集抄改造项目共完成了六个供电所33427户居民的户表集抄改造工作。本文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 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户表集抄改造是一项复杂繁琐、技术性强、要求各方相互配合的工作,工作过程中极有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户表集抄改造工作实际情况表明,在档案建设管理、物资供应、载波选择、数据采集、SIM卡、安装、参数设置等方面常存在相应问题。

(1)档案建设管理。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存在档案归档不够齐全,档案资料不够齐备,档案管理缺少专业知识与技术、管理不够规范,硬件设施不全等问题,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会遇到施工单位提交的的竣工资料问题,如:表计信息登记错误、客户信息档案错误、资料不全、规约错误等问题,导致供电企业在集抄系统和营销PMS系统建立的客户档案信息错误,数据无法采集或采集数据错误。集抄系统远程拉合闸失败。

(2)物资供应。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的物资供应,包括集中器供应、载波表供应、移动SIM卡供应等,物资供应中较出现的问题有:物资需求统计不正确,物资配送环节不顺畅,供应不及时等。使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的物资供应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3)载波方案的选择问题。公司选择的是低压窄带载波方案。存在电力线存在信号衰减大、噪声源多且干扰强、受负载特性影响大等问题,使部分台区用户抄表率不能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

(4)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户表集抄改造工作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此工作却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移动信号则无法采集数据,集中器软件版本不统一数据采集则比较麻烦。

(5)移动公司SIM卡问题。移动公司开卡错误、计费系统问题错误,导致费用超支;因移动信号为外地信号,导致数据无法传输。每张SIM卡的固定IP地址跳动,导致集中器掉线。

(6)安装问题。安装集中器接线错误,导致台区交流采样电量异常或为零;现场安装后,集中器登陆不上网络,集中器网络灯闪烁,主站无法与集中器通讯。

(7)参数设置错误。因集中器中的主站IP地址、APN、端口号设置错误或安装前未进行设置,导致主站不能和集中器正常通信。

2 户表集抄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提前意识到户表集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档案管理。(1)改造前明确客户基础档案表单。(2)改造过程中对所有改造表计拍照记录。(3)改造过程中,供电所配合做好台区用户变户关系的梳理,理清变户关系,避免在系统建档后变户关系错误抄不到数据。(4)加强客户档案资料的管控。

物资供应方面。物资供应是保证项目顺利开工、竣工的前提条件,物资采购计划又是几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防止造成物资供应工作被动,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在保证满足现场生产和工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下及节省成本。物资采购过程存在计划上报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程序,物资的需求及采购计划要提前制定。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物资计划管理办法》规定,物资仓储配送站要制定公司年度物资需求预测计划,并按上级部门时限要求及时上报年度、季度需求计划。物资需求部门提出全年需求计划,经物资部门平衡利库后(产生利库需求计划),逐级上报至省公司物资部,形成采购需求计划。

载波方案的选择问题。在设备选型时,注意集中器与载波电能表需要选择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载波芯片(模块)。

数据采集。在项目施工前期做好现场勘测,提前与提供移动信号的单位做好沟通协调,保证信号的通畅。可通过增加“GSM室内分布系统”或者选择移动公司建设“网优”(无线网络优化)来增加信号。观察集中器显示屏上的信号强度指示,检查是否天线接触不良或者天线本身损坏。如果是集中器地点信号问题,需考虑更换安装位置。如更换安装位置还无信号,需考虑更换通信渠道。

移动公司SIM卡问题。设专组专员负责SIM卡的开卡、网络调试、费用支付等问题,保证SIM卡的正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安装问题。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对集中器及表计接线原理、接线工艺进行讲解,并实际动手操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接线错误的问题。现场安装后,主站无法与集中器通讯,可能出现的原因为SIM安装与集中器卡槽接触不良,应重新取出安装;还有可能是天线松动,应重新安装天线。

参数设置错误。集中器到货后,对集中器进行校验及调试,将相关参数设置好,并经测试能正常上线。

2.2 户表集抄改造工作的特点要求在具体实施之前,必须明确工作内容,设计项目方案,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明确工作内容,即包括工作完成时间、工作管辖区、工作量、工作目标。设计项目方案,即根据建设成本、运行维护费用、信道容量、信息安全、通信可靠性、通信的实时性以及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确定远程通信方式、确定设备型号。其中,购买设备,规约必须符合QG/YW-YX-06-2009《云南电网公司电能表通信协议》。系统建设须严格按照《云南电网公司四合一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实施,按照省网、市、县级三级应用系统的要求,从上而下分为省级主站、地市级主站和县级主站三个层次。

2.3 户表集抄改造是一项需要各方团结合作的工作,团结合作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各工作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员,发挥正面作用,成立各种项目专业组,并且与涉及到的物资供应商、移动信号提供方、主要施工方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1)生产技术部作为项目的牵头组织者,负责与各配合施工方联系;编制、协调执行月度生产计划。(2)施工方,负责联系解决施工、产品等问题,联系协调生产计划及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施工费用支付。(3)市场营销部负责联系建设移动专网、开通SIM卡,系统上线移动网络调试等。(4)各供电所负责联系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生产计划、缺陷的上报,集抄档案的建立,调试,用户拒绝安装集抄表计等问题。(5)公司办公室负责联系移动公司支付SIM卡月租费用。

物联网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字: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项目化教学;专业技能;职业技能

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是针对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工程岗位而开设的,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集成、维护、应用、简单设计开发的能力,同时注重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为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维护方向岗位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一方面,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维护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毕业学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剧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总是希望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更好的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所以,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各种满足要求的实践课,以满足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的需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以及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在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1 项目化教学的理念

针对物联网系统工程装调和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岗位群,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课程,以项目案例系统化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典型特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遵循的理念是:

2 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课程的课程组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充分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课程以“智慧校园”典型项目案例为主线,按照“行前、知后、知行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将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的各种技术融入到各个典型案例中,以应用案例引领系统平台搭建、传输层连接配置、感知层故障维护等关键技术,便于学生对抽象技术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系统集成与维护的兴趣。课程采用逐层深入方式将传系统安装与部署关键技术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入任务设计中。作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3 课程项目设计

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总共设计2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项目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每个项目结束后均是一件较完整的作品。依托新大陆公司提供的实训设备,设计的2个项目如下:

(1)图书馆环境监控系统的安装与部署

图书馆环境监控系统是一个对图书馆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以监测到的参数值作为自动控制图书馆内风扇的开与关、窗帘的开与关的依据,从而使图书馆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以内,为在图书馆内工作和学习的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宿舍环境报警系统的安装与部署

宿舍环境报警系统旨在当学校宿舍发生火灾等灾情时能够提供实时的报警,进而保证学生的安危。针对火灾发生时会产生火焰和烟雾的特征,宿舍环境报警系统利用火焰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进行监测,同时将监测到的有无火焰及烟雾的信息发送到数据采集器,并通过路由器传输到监控中心,一旦发生灾情,一方面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能够进行本地声光报警,另一方面,连接在监控中心的LED显示屏也实时显示灾情信息。

图书馆环境监控系统中,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和执行设备的控制主要通过zigbee无线传输,宿舍环境报警系统的传感器信息采集则是利用有线线缆,两套系统在知识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通过两套系统的安装与部署,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的详细流程,也能够学习到物联网系统中的多种知识点。

4 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明确项目任务,提出方案

根据设计的项目,教师提出学生的总体任务是完成整套物联网系统的安装与部属,学生们通过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和任课教师一起探讨,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并不断修正,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2)制定具体的计划

按照前面确定的最终方案,制定完成项目的详细计划。由于本门课程包括两个大的项目,也即是两个大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战线拉得很长,因此,需要学生制定好合理的计划,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将大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并按时按质完成。

(3)实施计划

计划一旦制定,即进入具体的实施。在实施计划时,需要根据班上学生的能力水平、特长和兴趣,组建高效的团队。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成果评价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这门课,可采取“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三方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考察。对于完成得较为优秀的作品,可使该小组进行作品展示,以供其他同学学习与欣赏,同时给予一定的激励奖励,对于完成不够理想的作品,在任何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和问题,避免在后期的学习中再次发生。

5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

针对工程设计与实施课,因其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最好采用具有相关行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完成本n程的教学。在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老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然后采用其之前在企业工作的具体项目为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对任务进行解读,并进行需求分析、团队组建、制定计划、实施项目,最后是老师及学生对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1)基本知识的讲解

虽然项目化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任课教师还是需要先向学生讲解所做项目用到的基本知识。针对工程设计与实施这门课,教师需要采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实际工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流程,以及作为一个设计或实施人员,应具备哪些技能,并如何对一个工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及全生命周期的把握。

(2)实际案例分析

由于目前智慧楼宇炒得较为火热,且这也是信息化技术项目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将急需大批量智慧化方面的人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针对工程设计与实施这门课,任课教师可以以智能楼宇方面的项目为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也完成类似智能楼宇这方面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所分析的案例,在整个课程教学的自始至终,均应该为一个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完整并清晰的理解整个工程的什么周期,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3)任务下发

在老师完成了基本知识的讲解及案例的分析之后,便设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针对本课程,应在整个教学的始终设置一个大项目,然后再在大项目下细分为各个小任务。在做任务之初,学生应对整个项目有一个宏观的把控,这也是训练学生宏观掌控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完成项目名为“学生宿舍大楼的智能化设计”的任务,其下设置宿舍楼使用对象的需求分析、相关智能化系统的O计与实施、整个项目的过程管理等子任务。

(4)解读任务并进行需求分析

学生在接收到老师分配给其的任务后,即对任务进行仔细研读,在弄清楚所要做的任务后,就进行相应的需求分析。分析整个项目需要具有何种能力的人员进行配合,需要多长时间及多少人才能完成本任务。

5 结语

物联网系统安装与部署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与实际的项目工程紧密结合。实践证明,通过采用本文所提出的项目化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更贴合实际的专业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团队合作及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达到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双重目标,对从事该领域研究及教学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物联网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局始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业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通过扎实部署推动“智慧质监”建设,以信息化融合贯穿于质监工作全过程、全维度、全要素,以信息化监管贯彻于各业务、各职责、各主体,全面推进质监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高效化建设,促进提升了行业监管效能。

构建智慧质监信息化顶层设计架构

2013年初,我局结合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对全省交通主管部门、质监机构、在建工程项目和施工监理单位的实地调研,制定了《浙江交通智慧质监建设总体方案》、《浙江交通“智慧质监”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报告》等总体规划和方案,梳理管理平台和政务协同监管应用系统分类,逐步形成系统明晰的“智慧质监”顶层架构,提出了构建一个综合支撑平台,建设一个交通质监数据中心,开发监管应用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指挥决策平台、内部管理平台、政务办公平台五大业务平台的“115”顶层设计架构。总体构想是构建集工程建设状况动态监测、综合分析预警、在线应急指挥以及监督、管理、服务、政务协同、资源存贮查询于一体的监管指挥平台,为提高监管效能等提供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从而逐步构建“现场看得见、网上查得实、要素管得住、决策得支撑”的智慧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电子化、精准化、系统化、常态化。

大力推印爸腔壑始唷毙畔⒒项目建设

按照“115”智慧质监顶层框架,按年度制定《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确定推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在基础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覆盖省市两级交通质监机构交通内网光纤和外网100M电信光纤接入,基本实现质监业务骨干网的建设;2012年度完成应急指挥大屏的投资建设,具备了远程视频监控能力,并满足了日常办公需要;2014年度部署开展了“机房设施补充完善及服务器虚拟化实现项目”建设,建成系统完备的信息化机房,并配置网络及存储等硬件设备,具备系统运行及数据备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信息化运行保障标准。并在11个地市和义乌市交通质监机构部署建设了“视频会议系统”,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

在综合支撑平台建设方面,初步开发部署了“智慧质监业务基础平台”,作为基础平台,为各业务信息化系统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用户权限管理,并涵盖在建工程项目库、单位库、人员库三大数据库,为各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撑。

在监管应用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已完成“浙江省试验检测动态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安全和风险隐患管理系统(一期)”系统、“监理标准化系统”、“造价与合同管理应用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及试运行等相关工作;利用物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开展了“预应力张拉数据管理应用”及“沥青混合及摊铺动态质量监控系统”两个物联网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正推进“省交通建设工程检测数据监管系统”和“省交通工程监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信息采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监督执法和检测数据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指挥决策平台建设方面,扎实推动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代厅出台了《关于在我省政府投资公路水运建设工程中推行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知》,对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范围、管理职责及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的作用进行了明确。同时为确保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全省进行推广实施,我局向浙江电信租用电信全球眼光纤线路作为推行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网络架构,为后期在全省推广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衢州、台州等市交通质监机构已建设了远程视频监控中心,其余地市也积极按计划分步推进,目前已实现280多路省管重点工程项目视频整合至省厅视频资源池,完成接入省厅应急指挥平台。

内部管理平台和政务办公平台建设方面,除利用现有的OA自动化办公系统保障省市县三级日常公文办理运转外,依托前期开展的“浙江省交通质监行业基础数据元集”行业数据标准和“浙江省交通质监监管工作流构建”的流程构建信息化科研成果,部署推进“交通质监业务工作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整合质量、安全、监理、造价、检测、举报调查及行政处罚等业务功能,形成围绕交通建设工程监督过程为线路的数据、文书、材料为一体的档案资料库,最终实现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全过程的电子资料库,目前已开发完成并已在省市两级交通质监机构部署运行。

在物联网试点应用方面,我局根据“智慧质监”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结合我省交通建设工程实际,大力推动应用物联网方式强化项目的质量安全监控保障体系建设。计划构建物联传感网管理系统,总体上实现对检测数据、张拉数据、机械设备和隧道围岩应力应变位移数据、人员定位数据、气象环境等的实时采集、监测和分析预警。物联传感系统拟分批分期推进,目前我局先期针对沥青混合、摊铺、水泥混凝土拌合及预应力张拉数据管理开展应用物联网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并于2015年度分别选取杭新景高速公路(衢州段)、余慈高速公路、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作为试点工程进行项目试点。目前已初步完成“预应力张拉数据管理应用”、“沥青混合及摊铺动态质量监控系统”、“水泥混凝土拌合动态质量监控系统”三大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初期试运行工作。目前正针对系统软件平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处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计划2017年着手进行全省推广。

积极组织开展信息化保障课题研究

我局在组织开展“智慧质监”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为减少和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和重复利用信息数据,从2013年起每年结合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组织开展信息化保障性课题研究,近几年,我局陆续完成了近年来陆续完成了 “交通质监基础数据元结构标准”、“智慧质监云平台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智慧质监云平台基础运维”、“交通质监监管工作流构建及业务数据分析”等一批信息化基础研究课题,并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信息系统转化。在《智慧质监云平台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依托“交通质监数据元标准”、“交通质监综合平台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开展了“智慧质监业务基础平台”的建设;基于“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安全风险隐患管理系统”;基于“浙江交通监理管理标准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推进监理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在“交通质监监管工作流构建及业务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部署开发了“交通质监业务工作管理系统”,通过大力推动信息科研转化工作,为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归集工作

根据四张清单一张网的工作要求,持续组织推进政务服务网的信息数据对接工作,组织开展政务服务网开放栏目、共享数据归集、行政审批数据对接等具体技术实施工作,完成监理单位资质信息在线受理、在线审批;落实施工安全三类人员与建设厅对接,实现建设厅前置审批数据的共享共用;按照数管中心的数据归集实施要求,梳理归集数据类型,完成全省公路水运工程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结果分类监管信息的数据归集工作,为行业政务信息数据的公开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实施交通质监信息系统资源整合

根据“互联网+便捷交通”及省厅综合交通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工作要求,结合智慧质监信息化发展方向,按照《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明确交通质监信息化整合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交通质监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方案。并在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了现有数据类别、体量;从技术层面制定实施要素,加快推进交通质监行业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建设。数据类别方面,现有交通质监数据主要包括建设市场管理类数据和建设项目管理类数据两大类,建设市场管理数据主要包括监理、检测企业、人员信用信息;安全三类人员信息、市场材料价格、造价信息等建设市场从业企业、人员及价格信息等数据;项目管理数据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物联网采集数据和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类数据等。数据体量方面,根据目前系统使用情况,其中用于业务系统运行环境(操作系统、Web服务、数据库等)约1TB,汇总业务数据约200G(不包括视频流数据)。存储环境及存储模式方面,除用于交通内网的系统存储和运行在我局机房服务器,其它各系统均采用租用云服务方式开展运行和存储。

按照积极推进、深度融合、规范应用的基本原则,我局根据省厅要求,于2016年底启动开展交通质监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从技术层面完善“交通质监基础数据元结构标准”,加快推进交通质监行业数据资源共享目录建设,完成基础数据的云化工作实现业务系统共享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强物联传感系统建设标准研究工作,完成“预应力张拉管理系统”、“施工现场门禁系统”、“水泥混凝土拌和物联网”和“沥青混合料拌和及摊铺物联网质量监控系统”等一批物联传感系统技术指南,引导参建单位开展基于物联网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动态数据的传输、存储,逐步形成物联组网;落实《关于在我省政府投资公路水运建设工程中推行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通知》,强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视频资源整合,全面实现重点工程项目视频整合至省厅视频资源池,完成接入省厅应急指挥平台;加大政务服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全面实现实时、无缝与政务服务网对接保障公众服务能力,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公众服务满意度;针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及优化功能,保障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和互联互通。

七项措施确保“智慧质监”持续推进

有序推进信息化项目的建O和推广运行工作。按照智慧质监“115”整体框架,在交通质监机构部署推广“浙江省试验检测动态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安全和风险隐患管理系统(一期)”系统、“造价与合同管理应用系统”、“交通质监业务工作管理系统”等已建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部署运行工作;同时按照年度计划安排,组织开展“政务服务应用数据采集系统”、行业数据资源目录、物联数据综合采集分析平台、应急指挥大屏升级改造、电信全球眼平台建设等新建项目的建设工作,确保推广运行和建设的同步推进。

加快实施交通质监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根据省厅综合交通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工作要求,结合智慧质监信息化发展方向,按照《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制定交通质监资源整合实施细分方案,完善业务系统资源及数据资源整合的具体技术、进度、资金、建设及运维等方案,确保交通质监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全面推进。

依托云技术组建视频数据采集平台。根据参建单位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情况,结合现有重点工程视频监控(“电信全球眼平台租用”)实施情况,持续推进重点视频接入电信全球眼平台,同步研究和编制基于省厅统一视频标准的“云端重点工程视频资源平台建设方案”,利用云平台解决电信全球眼平台接入非电信网络的视频资源卡顿、模糊等问题,实现全网络支撑、标准视频格式支持流媒体转发,逐步代替电信全球眼平台,系统软件功能符合并满足日常监管需求,并实现视频数据接入省厅应急指挥平台。

加快推进物联传感技术指南编制构建物联组网。根据已编制完成的“预应力张拉系统技术指南”和“施工现场门禁系统技术指南”为物联传感组网基石,在全省在建交通工程推行物联传感技术应用,逐步形成物联组网,同步开展“物联数据综合采集分析平台”建设, 为在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进行实时监督并完成物联传感数据备份,为下一步的指挥决策、大数据综合分析提供数据保障。

完善政务服务信息化技术支撑工作。根据省政府的政务服务网、数据归集等统一部署,按照省厅具体实施要求,并根据现有信息化系统、科研课题、技术指南等基础,细划技术方向分解技术目标为业务系统建设提供具体建议和意见;落实与信息化相关的技术问题,梳理业务系统建设思路保障后续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技术可行性,并对相关技术指南及科研成果进行信息化技术实施宣贯。

物联网工程施工方案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some issues abou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such as, experiment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students engineering training, etc. And we also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this kind of cooperation and benifits for both college and enterprise.

关键词: 物联网;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

Key words: intenet of thing;intenet of thing engineering major;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50-03

0 引言

自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发展物联网。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从而掀起了物联网在我国发展的热潮。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明确提出了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信息技术)、新材料、农业与生物、空间技术”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3月9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将针对新一代信息网络、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校本科教育阶段设立相关专业开始接受物联网专业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正式列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相关院校于2011年开始招生。

1 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

1.1 多学科交叉集成 从物联网技术框架看,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其中各个层次所涉及的学科专业为:感知层: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网络层: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应用层:软件工程、信息工程[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与其他工程应用型专业一样,根据物联网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还涉及到其所应用到的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因此,多学科交叉是物联网的基本特点。

1.2 工程应用为目标 因是全新设立的专业,物联网并没有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而是集成了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形成的一个综合应用为目标的专业。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因学时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而是应该抓住相关技术的应用属性,并运用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放在重点位置。突出实验实训环节,以便培养出掌握物联网核心知识框架与工程实践技术技能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1.3 产业先于高教 物联网是传统互联网应用的一种延伸。IT产业应用推动了从“人联网”到“物联网”的拓展。在此过程中,与物联网相关的应用已经在国内外各行业逐渐开展。这些应用的实现,带动了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发展。

1.4 摸索中的新专业 物联网属于发展中的集成创新型技术,知识体系不清晰;产业涵盖面宽,边界难以界定[1]。为了推进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共同指导和支持下,2010年8月29日成立了由全国首批批准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高校相关专家组成的“全国高校物联网及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小组”,针对有关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材选编等进行研究与指导工作。但时至今日,尚未出台国家统一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因此,获得专业开设资格的各个高校往往根据自身资源与优势,结合所在区域的产业人才需求制定自己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2.1 高校独立培养模式 目前,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众多。这其中,公立大学基于自身的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基本采用独立培养,即抽调相关学科专业人员,组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方面,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设计和建设相关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内容;在技术方向上,则是依托已有的与物联网工程相关的优势专业方向,来制定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优势,有利于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顺利制定和实施,并通过教学与科研实践形成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进而带动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但是,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所有高校,物联网毕竟是交叉型的全新专业,其所涉及的诸多技术领域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足够多的相关专业支持。因而,有的高校则把物联网工程专业变成了与之相关的传统专业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方向。

2.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一直以来成为各国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并通过这种合作实践,给高校、企业乃至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关于校企合作,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界定:校企合作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为达到一定目的,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2]”,“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3]”。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进企业的资源和力量,对于一个新设立的专业十分必要。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企业会全程参与到学校的招生、教学、就业等三大环节中来,可以较好的帮助学校解决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以及学生就业等一系列新专业亟需解决的难题,对专业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

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这种模式有利于明确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能充分保证培养的人才与产业的需求有效对接,有利于高校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动态技术和信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提供指导性帮助;企业在这种合作中,有利于获得高校所具有的知识与智力方面的高级人力资源,有利于开拓设备设施的市场销售与推广,有利于为自身的发展储备“定制化”的人才。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3 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动因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刚刚设立并集成了多种学科专业的应用型专业。对于一个强调应用的专业来说,不管是独立培养还是与企业合作培养,都离不开“来源于社会、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培养理念。因此,与社会的相关行业内企业合作,将是各个高校或多或少绕不开的一个路径。那么,校企合作过程,都有哪些因素驱动着彼此合作?

3.1 高校的角度

3.1.1 培养方案 关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学者认为,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应从未来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的能力需求出发,反过来审定我们所设计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取舍[1]。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比较准确地掌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动向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知识结构。从而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1.2 师资队伍 物联网工程专业涉及很多前沿信息技术,尤其在工程应用方面,这部分人力资源大多集中在物联网相关的行业一线,有的高校在这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在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师资短缺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院校可以直接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校园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师派到合作企业中,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培训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技术能力,构建起“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

3.1.3 科研学术 校企之间通过合作,共享各自的资源优势,对提升院校的科研学术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物联网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集成,一般院校很难找到各个相关专业的师资组成物联网专业的科研队伍。与企业合作,通过行业工程项目合作以及各级科研项目的联合申报等形式,不仅能够解决多元化科研人员的问题,也能够带动院校科研学术活动的实用型和成果的转化效果。

3.1.4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任何应用型专业的建设中都是重要的培养环节。作为一个全新设置的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设备正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中,因此高校想要获得代表物联网工程应用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设施,离不开这些企业的相关产品和服务。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建设能使学生掌握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知识、技术和工程技能的实验/实训环境和设施。

3.1.5 实训实习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的实验实训设施,满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般性实验和实训需求。但这种实验实训毕竟是一种有预案的验证性实践教学为主,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物联网产业一线的工程应用项目实践,学生到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或者企业中体验和参与真实的工程应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校园内的培养无法给予的收获。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各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提倡的办学指标之一。

3.1.6 学生就业 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衡量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考核指标。物联网工程作为新设立的专业,社会对该专业的毕业生的要求和接纳程度到底如何,目前还无法知晓。因此,院校通过与物联网行业内的企业合作,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用人标准、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信息。据此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内容、方法和标准,使得毕业生能够及早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3.2 企业的角度

3.2.1 产品与服务 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带动了一批传统IT产业的企业投入到物联网产品与服务的行业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企业最直接的受益在于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在合作中,产品的先入为主效应会帮助企业快速稳定地获得这一新兴教学设备市场的份额。并在后续的更新换代中,获得优势地位。

3.2.2 知识资源 相比于企业来说,高校储备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企业进一步升级创新的有利保障。通过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创新的一个重要人力与知识的来源。

3.2.3 定制化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还没有一届毕业生走入这一新兴的产业,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必将来自于各个高校培养出来的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否招聘到适合企业特色优势的后续人才,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及早介入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将有助于企业优先定制本企业所需的人才,避免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和错位。这也是校企合作对企业的一切吸引力所在。

3.2.4 品牌利益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未来行业的技术主干力量。企业通过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使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起到先入为主的效应。通过学生的使用和学习,形成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早起认知和体验,这必将影响到他们走进社会后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印象,进而影响到企业在行业内的品牌形象,带动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提高市场的影响力。这也是国内外知名企业通常的做法。

4 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公司资源 抱有很强的合作愿望的企业多为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研制公司。这些公司有的是传统的教学仪器供应商和制造商,有的是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热潮而成立的新公司。这些公司在支持实践教学设施方面没问题,但在实习就业等方面缺乏支持资源和能力,也没有成熟的联合科研开发的思路和方案。

4.2 产品适用性 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通常是根据其自身的技术与领域设计的,很少与高校一起合作共同开发。因此,院校对这类公司的产品均具有较强的陌生感,与院校所设计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技术特色没有形成有机的契合,因此需要院校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才能发挥其实验实训设备的效用。另外,物联网工程专业是高校开设的新专业,目前还缺乏公认的、系统的基础理论图书、技术普及图书,特别是适合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系列教材[5]。一套实验/实训教学设施,除了硬件系统外,还需要配套的教材、软件及二次开发资源等,尤其是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与实验内容的有效衔接问题。

4.3 服务广泛性 在本院建设物联网实践教学设施的论证过程中,一些新兴的物联网实验设备公司过于专注仪器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参数的优劣,忽略了院校在承办全新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不确定性。可以说,还是以往那种以产品销售为主的商业合作层面。实际上,院校更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在实验/实训、实习、职业培训、师资、科研、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对象。

5 结束语

校企合作这种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在国内外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我国社会各界对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本科阶段教育同样也需要进行各个层次的校企合作。尤其是对于物联网工程这类新设立的本科专业,通过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各个高校办好本专业,更有利于带动“产学研”纵向与横向的融合,共同促进。摆脱高等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在这种有机组合的模式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学习与锻炼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1.

[2]王廷芳.美国高等教育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王章豹,祝义才.产学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管理,2000,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