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91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规划
引言
目前,社会进步,工业不断发展,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造成河道面积减小,水生态开始失衡,河道周围的动植物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同时,最近这些年,全球气温变暖,各种极端的天气出现,导致高温、炎热、干旱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大大增加,许多河道出现断流或者暴发洪水的情况。所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并且保证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河道类型的划分
要想对河道的污染彻底整治,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对实施时有效的整体规划,这个整体规划就是对要整治的河道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包括现场考察及分析研究,最后总结出多种治理方案,取其中一个最具有效的整体规划方案来实施对河道的整治,所以,在做整体规划之前,我们要将河道的类型就行划分,首先按河道的自然形成条件来看,我们可将河道划分为山区丘陵河道,近海平原河道及河口海口河道。
其次,是近海、平原河道,这一河道多处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其河道两旁多为土壤较多,而且靠近农田,而河床底部大多的冲击下来的淤泥,而平原河道的治理的目的多为农田灌溉、防洪防汛、工农用水、航道及城市建设等。所以,近海、平原河道的整治方法大多是改变河道,加深堤坝等措施。
二、生态水利在河道中的整体规划
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以人工的方式刻意地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而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即生物链关系,生物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工改造后的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环境、人、河道生物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必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实现,将生态水利理念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中。
1、生态河堤的建设
要以人工护岸模式来实现河岸与河道水体之间水分、空气的交换与调节,必然要将河道的河堤进行改造,即建设生态河堤。建设生态河堤,首先要对河道中心线进行科学的布置,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量河道形状、水体势能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如,考量、设计河道形状时,要对河道的过流能力、河道宽度的控制线以及轴线等进行精确地测量与计算,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增大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
另一方面,对河道河堤的设计,还要满足人们对河道美观效果的追求。在河道的两侧,我们可以设置浅滩,这一设计既能够直观地给予人们河道渐宽的视觉效果,还能扩大道浅水区域的空间,从而为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以食物链的增多来提高河道整体生态体系的稳定性。
再者,河道河堤的施工建设也要对护岸材料的选择多加注重,以河道附近的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材料的标准,以减小护岸材料对河道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河道与河堤的融合效果。
2、在河道断面留出生长空间
河道不仅具有排涝泄洪的作用,同时还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美化作用及降低大气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等作用,更能对河道周边的居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
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河道的功能性作用,可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在河道的亲水平台及台阶外种植各种野生的水体植物。起到美化环境的同时,更能是河道水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多样性和异质性,丰富水域生物群落的种类。
3、通过动植物生长提高水评自净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技术及生物操作等技术来修复遭受污染破坏的水体。通过水体中各种生物的转化和转移及分解的方式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并结合河道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在不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多种植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丰富河道水环境资源,为人们提供多感官的愉悦享受。
4、水生植被与动物种群的构建
在河道内种植沉水植物,如黑藻、金鱼藻等,以及浮叶植物睡莲,以提高河道水体对 N、P、K 等多种营养物的吸收与转化,从而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抑制各种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河道水环境中多样化生物的繁衍、生存提供更加良好、稳定的环境。
现今河道水体中,各种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大量微生物的增多,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而适当地增多鲢鱼、鲫鱼等种群的数量,提高其对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微生物的消耗,可稳定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进一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5、景观尺度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还必须要考虑到景观尺度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此问题,生态水利的建设,不是只顾局部地段的建设,而是全面的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改革,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制定方案,考虑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6、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建设既要满足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需求,还要保证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因此,为了使这两个目标能够更加和谐、统一,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随着现代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而生产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橡胶坝。
橡胶坝与常规的闸门相比,其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低廉的价格以及更为优秀的防洪性能与操作性,因此,对于中小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我们要尽量提高橡胶坝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河道治理工程的两个目标,即在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稳定河道的生态体系发展。
结束语
生态水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热门词,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他也是人民生活能否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我国自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逐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因此,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其中就有对水资源的污染,所以,我国并没有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尘,先污染,后治理的程序。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那么,很自然的生态水利的建设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进入快速的建设轨道上来。而生态水利的建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08(12):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 .山西水利,2009,25(5):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19―120.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景观效果;断面形式;生态环境;防洪排涝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The scheme comparison of the river cross sectional
of the landscaping riverⅠ in the Haikou cit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Tianjin300000,china)
Abstract:Haikouis aninternationaltourism city with beautiful scene, Butnatural calamities caused serious loss because of lacking of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facilities,Therefore,tobuild the landscape river made it extremely urgented,The rational choice ofthe river cross sectional forms could notonly madethe landscape riverto “flood control、drainage”,but also made it to “landscape、ecological”,it is important to protect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people in the Haikou city,andit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Haikou city.Inthis paper,it made the thelandscaping riverⅠof the Haikou city in the H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paper selectsfrom the three kinds of the river cross sectional forms.and it chooses the retaining wall of compositesectionwhich was built by ecological stone cageas the soundest andoptimalwater channel section.
Key words:thelandscaping riverⅠ;rivercross sectional;schemecomparis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河道整治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其防洪排涝功能,而且对于景观效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怎样科学地进行河道的综合整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水利行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河道综合整治的关键在于断面形式的选取,选取合理的断面使河道不仅能达到防洪排涝的要求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于河道景观效果的期望,整治河道、改善水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1],因此在整治河道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景观生态设计[2]。海南省海口市地处中国南部,风景优美,河流众多,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海口规划建设中必须保证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因此这就要求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横断面形式,怎样才能确定一个横断面合理不合理,要从材料选取、占地投资、景观效果、耐久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从而对景观河河道横断面进行优化设计。
2.工程概况
中心景观河I起点位于那卜水库北侧2#涵管,经迈西村村西向北,经长流镇穿海盛路,后向西经山西庙村西侧向北与博养河相接,河道全长6030m。其主要功能是打造生态景观河道,同时承担沿岸雨水排水功能。
3.河道横断面形式
河道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本工程拟定钢筋混凝土挡墙、生态石笼挡墙复合断面和浆砌石放坡梯形断面三种断面形式进行比较。
方案一,河道过流断面为复合断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墙高1.5m,墙趾长0.5m,厚0.3m,墙踵长0.9m,厚0.5m,墙顶宽0.3m,堤顶设置1.5m宽亲水平台,河坡为1:2.0生态袋护坡护砌至设计堤顶高程。
图1方案一
方案二,河道过流断面亦为复合断面,采用生态石笼挡墙,由5块生态石笼
(1.0×0.5×0.5)按照1:1的坡度堆放,堆放高度1.5m。生态石笼挡墙顶部设置1.5m宽亲水平台,河坡为1:2.0生态袋护坡护砌至设计堤顶高程。
图2方案二
方案三,河道过流采用放坡梯形断面,边坡坡比为1:2.0。设计洪水位下为厚0.4m的浆砌石护坡,浆砌石下设厚0.1m的碎石垫层和土工布,设计洪水位以上为生态袋护坡护砌至设计堤顶高程。
图3方案三
4.方案比选
本工程设计中选取1km河道进行初步比较,通过工程直接投资、景观效果、耐久性等三个方面选取最优断面形式。
1、工程直接投资
方案一投资约294万元,方案二投资约307万元,方案三投资约326万元。从工程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上述三个方案,方案一最省,方案二投资最多。当计入占地投资后,方案三占地投资最多,前两个方案占地投资比较接近。
2、景观效果
从景观效果方面比较,河道治理最好就地取材,利用天然边坡更加自然化,对生态环境也没有破坏,但是对于防洪排涝要求很高的河道,采用浆砌石护坡或铅丝石笼,可以满足要求,而且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钢筋混凝土材料虽然抗冲刷性、耐久性较高,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破坏较大,不利于水生命的保护。因此方案三最好,前两个方案次之。
3、耐久性
从耐久性角度分析比较,钢筋混凝土材料和铅丝石笼材料的抗冲刷能力和耐久性较好。而浆砌石材料的耐久性和抗冲刷性相对较低。
从工程直接投资、景观效果和耐久性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方案一景观效果差,方案三工程投资大,所以景观河1河道断面形式选择为方案二。
5.结语
河道治理不仅仅从单一方面考虑,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才能选择最优化的断面形式,来满足防洪、景观要求,现在工程越来越少的选择钢筋混凝土材料,更加趋向自然化,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断面的治理自然河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县三次党代会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和实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加强河道河湖管理保护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科学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中,助力成功举办2024年冬奥会。强化规划约束,依法治河管河,科学开发,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机制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严格考核、强化激励问责。把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作为推进河长制落实的重要抓手,建立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实行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年度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压实河长责任,促进工作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统筹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河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道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镇与乡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精准发力。
三、实施范围
按照属地管理,实行分级负责。我镇河长制实行镇、街村两级管理,镇河长负责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流河道湖水岸线的环境保护,重点村级河长负责本村辖区的主要河流河道及湖水岸线的环境保护。村河长负责村区域内河流河道湖水岸线,一级管一级,层层有责任。实现境内河湖库区全覆盖。
四、工作目标
按照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镇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县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下,结合本镇实际研究制定,6月25日前上报,9月底前镇成立本级河长制办事机构,配置相应人员、设备、经费等,明确机构组成。12月底前,出台各项配套制度、制订考核办法,全面建立和实行河长制。
五、组织体系
依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境内河流河道要纳入河长制范围,进而全面建立覆盖境内河流河道、水库的镇村两级河长制。
镇总河长。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
镇河长。由镇副科以上干部担任河长。辖区内,凡涉及区域内河流河道及湖水岸线的都要设立镇河长。
村级河长。由村书记和村主任担任河长。区域内河流河道、湖水岸线、行洪河道中存在环境、防洪突出隐患的河段均应设立村级河长。同时,村级要设立河流河道、湖水岸线的巡查员或保洁员,负责本辖区河道管理。
镇设立河长制办公室,配置相应的机构及工作人员。辖区派出所所长(指导员)担任河警长。同时制订出台村级《河长制工作方案》。
六、责任分工
(一)河长职责
1、总河长职责。
镇总河长重点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河道的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防洪管护、执法监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河道河湖管理中热点难点问题。并向县级河长负责。
2、河长职责。
镇河长主要负责对辖区内所分管河流河道、水库入河排污,私搭乱建、侵占河道、破坏河界、围垦河湖、倾倒垃圾、非法采砂等问题及时巡查,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对于涉河涉水重大事件,要及时反馈给上级河长,并协助解决。村级河长主要负责本村行政区域内河道、河段、岸线的管理保护,重点对侵占河道、围垦造田、倾倒垃圾、乱扔动物尸体,污染水体等行为进行监督整治。对重要事件或问题及时向上级河长反馈,并协助解决。
3、镇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河长制办公室是河长制的综合办事机构,其职能主要是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河湖管理防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本级总河长交办工作的协办、督办、查办。具体负责技术支持、信息反馈、情况综合、协调推进、上下联动、督导落实、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等。
七、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资源保护
1、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坚持节水优先,加大实施农业、工业和城乡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2、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实施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配合上级河长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及水量现状调查,开展入河排污口优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3、严格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农村河道清淤疏浚、环境整治。加强河湖日常管理,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监管,对侵占河道和围垦湖泊、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
5、建立水污染防治应急机制。大力推进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水污染防治常态化管理,认真排查入河湖污染源,加强综合防治,严格治理工矿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防止河流河道、水库、水体污染。建立健全水污染应急处置机制。
6、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建设高效清洁农田,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化学农药替代、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控源减排技术,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
(四)加强水环境治理
7、建立创新工作机制。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安全达标建设,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风险评估排查、预警预报与响应机制。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培育维修养护、河道保洁等市场主体,逐步建立河流河道管理保护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
8、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计划,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全面实施农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等工程。到2024年底前,完成现有沟渠坑塘垃圾等清理工作,消灭农村污水、垃圾直排入河乱象。对城镇周边的村庄,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
(五)加强水生态修复
9、综合整治生态环境。重点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水源功能涵养区、河流源头区的河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维护河道河湖生态环境。
(六)加强执法监管
10、贯彻落实河湖管理的政策法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环境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协助上级河长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行河湖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向上级河长汇报。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乡镇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流河道水库岸线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上级河长工作要求,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实现每一条河流河道、每一段湖水岸线都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①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乡镇向社会公告区域内河流河道河长名单;②建立河长会议制度。河长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流河道、湖水岸线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相关工作;③建立河湖信息通报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④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⑤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履职缺位、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甚至造成责任事故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⑥全面建立河湖管理奖惩制度。逐步形成河长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
(三)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县河长制方案要求,要切实保障河湖河道管理保护、监管经费。在落实河流河道管理保护经费的同时,对重点村级河长要安排适当的经费补助。拓宽河道河流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道治理 水环境保护 实践与探索
1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古以来,平阳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因水而美,江、河、湖、海、库一应俱全,历来就有“江南水乡”之美称。平阳县辖9个镇和1个乡,境内河道条数1698条,河流总长1878.27km。省级河道1条,为鳌江干流,长度41.84km;市级河道有4条,分别为平瑞塘河、沪山内河、萧江塘河和横阳支江,总长21.09km;县级河道有22条,主要有平宋塘河、细龙河、平鳌塘河、东塘河、西塘河、鳌郑塘河、雁门河、水亭河、瑶山河等,总长195.14km;县级以下河道有1671条,总长1620.2km。这些河道不仅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就近的水源,而且还是行洪排涝的重要通道,同时还是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要求日趋强烈,不仅城市居民关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的状况,农村生活条件好了,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2 传统河道治理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开展了以小流域和平原河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是以岸坡稳定和行洪排涝为目的,往往采用单一修建防洪堤或护岸,忽略了水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水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传统的河道治理中,过多地考虑了河道岸坡稳定和行洪排涝功能的要求,着重于河道的浆砌块石和混凝土材料的结构设计,虽然达到了河岸稳定和洪涝水归槽的目的,但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体与土壤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物链,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物种类单一化或使水生动物濒临灭绝,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大大降低。
(2)除河岸硬化以外,传统的河道治理还强调岸线顺直,减少排水路径,往往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虽然满足了行洪排涝要求,节约了土地,但水流流速加快,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3)河流纵向蜿蜒,形成急、缓流相间;横向断面上形成深潭、浅滩和漫滩交错;河床材料透水性,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渗透,为生物生存提供了营养物和栖息提供空间。河道整治后,河道断面往往单一且规则,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破坏了原有河道形态多样性的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3 当前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困难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牵涉部门单位多,协调工作难度大,一般而言,主要困难有以下几点:
(1)建设资金筹措困难,进度不平衡。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属公益性项目,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于县财政补助和镇(乡)村自筹,建设资金筹措较困难。同时,各镇(乡)村的财力的不一样,致使各镇(乡)村间的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投入力度、进度情况不平衡。
(2)工作较复杂,实施难度大。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面比较广,河道沿线与其它工程交叉多,与沿岸企业、群众接触多,涉及到企业、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政策处理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甚至出现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情况,实施难度较大。
(3)人为设障、侵占河道及水污染事件屡有发生。部分群众和单位对水域功能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人为设障、任意侵占河道、倾倒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大量滋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河道整治、水污染防治、水政执法力度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4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实践与探索
2013年,省委省政府科学分析我省省情,准确把握发展阶段,统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通过治水的倒逼,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以治水治出转型升级,治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青山绿水”。我县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提出打造“美丽浙南水乡”的设想,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平阳县美丽浙南水乡试点规划》,以“一江四河五湖八溪”为载体,以“截污减排、建库保源、河湖联通、筑闸蓄淡、清淤疏浚、文化提升”为手段,着力把水“蓄起来、连起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亲起来”,努力打造城水相依、乡水共荣、湖库相连、人水和谐的“美丽浙南水乡”,并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4.1 组建机构,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为了确保打造美丽浙南水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政府于2013年成立平阳县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办公室,由县长挂帅,县政府下属各相关职能单位抽调人员联合办公,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全力做好我县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镇(乡)也相应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落实和实施,从而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县人大成立考核组和督查组,对有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镇(乡)给予适当奖励,对进度慢的镇(乡)进行督查问责,进一步形成倒逼机制,力争经过六年的努力,争取初步实现浙南美丽水乡“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优美环境。
4.2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健全治水资金筹措机制
全面实施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规划是前提,资金是关键。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是解决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资金不足矛盾的根本出路。为此通过“上级支持、向外融资、内挖潜力”等办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政策优势,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方式,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主要做法有:加强与上级水利、建设、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联系沟通,上报一批包装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的补助;组建县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结合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提前在沿河储备土地资源,利用公司的平台向外进行融资,着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问题;从全县土地拍卖金中提取2%作为治水的专项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以“温商回归”为契机,积极引入民间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
4.3 以治污和拆违两手抓,全力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
在治污方面,我县出台《平阳县治污水实施方案(2014-2017年)》,整治重点主要是抓好工业污染整治,农业污染整治和生活污染整治。在工业污染整治方面,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原则,到2015年全面完成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任务,建成5个园区(1个电镀园区、1个制革园区、1个印染园区、1个烂版园区、1个卤制食品园区),相关企业搬迁入园。实现行业结构合理化、区域集聚化、企业生产清洁化、环保管理规范化、执法监管常态化。在农业污染整治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到2017年农药使用量比2012年减少10%,健全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理体系,开展废弃农药包装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在生活污染整治方面,在2013~2015年三年内投资7.9亿元建设萧江、水头、东海三大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快建设污水收集主干网、二三级支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到2017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5%.在城镇污水管网不能遍及的农村,我县通过推行人工湿地等方法,组织村民自行组合,把污水集中纳入沼池中,经过厌氧处理和沙石沉淀,然后在水面上种植美人蕉等善于吸收氮、磷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在拆违方面,启动“无违县”创建工作,从2013开始对河道两侧违章建筑、侵占河道、环境污染源等三类违建实行一律拆除,至2015年违法建筑拆除完毕。对从2013年以后对所辖范围内出现新的违章建筑,对所辖镇(乡)的分管领导启动问责,并对违章建筑给予,实现沿河两岸道路通畅,人水和谐相处的水乡环境。
4.4 注重河道生态和水文化建设,以“连片推进”为工作路径, 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用水等基本功能前提下,注重河道生态和水文化建设。设计理念上要打破传统观念,把河流的生命特征、功能特征和文化特征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把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作品,在每个作品中去体现生态、环保的理念,使每一项工程贴近自然、走进自然、尊重自然、还原自然。积极借鉴国内外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不同河道采取不同措施。从2013年开始以昆阳镇、万全镇、水头镇、腾蛟镇、萧江镇五个镇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10个项目区按照治污、拆违、护岸、河道治理、绿道建设和滨水小公园建设“六合一体”的要求,先行进行连片综合整治,从而推动其余五个镇(乡)的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展开,确保“整治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方”,以满足景观休闲、生态环境等功能要求。成立平阳县塘河文化研究会,启动平宋塘河“水文化博览园”建设,用物化的形式在塘河沿线的节点上突显平阳特有的景观风貌,抓紧建设一批以水文化为主要内涵的滨水广场、主题公园等滨水开放空间,全面启动功能健全、景观优美、特色突出的水乡文化镇(乡)、村(居)创建工作。充分考虑水文化与水景观的协调,将水文化融合于水景观中,同时水景观应充分体现水文化。
4.5 建管并重,创新推出全民治水管水新模式
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转变为治理和管理并重。从2013年开始,我县推行河长制河道管理体制,做到“领导牵头、部门联动、镇乡负责、群众参与”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考核”的方式,构建“四级联动、全发动员、全员参与”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以实现“河道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使全县河道范围内实现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倒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的“五无”目标。此外,我县推行河道长效管理的村规民约,营造全民参与河道管理的良好氛围。各村把河道管理工作融入村规民约范畴,组织日常检查和宣传教育,纠正村民涉河违约行为,使河道综合整治成为全体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达到“群约、群防、群治”的目的。建立县公安局驻水利警务室,与县水政大队联合办公,专门受理水事治安案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案件,改变过去涉水违法案件处置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
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1.1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1.2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河道治理
2.1河道治理方案
下面就以拉古河为例。拉古闸以下河道渐进入平原,采用的是以堤防为主的规划方案。由于河道右岸地形低于左岸,大多数断面的设计水位要高出地面1m以上,平均高0.53~1.30m,最高达到3.44m,宜修筑堤防。但在该河段中,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地势渐高,岸边保护范围渐窄,尤其是中华寺北桥到八家子沟,正是王滨沟上下游大弯道塌岸十分严重的地方,规划采用护岸方案。拉古闸以上基本上采用护岸方案,河道两岸多为山地,岸边较高,除个别断面外,大多数断面的岸边高程都在设计水位以上,平均高17~43cm,最大高差为4.32m,无需修堤,主要是要解决岸滩的稳定问题。该河段保护的土地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右岸沿河一带,左岸只有小甸村至松岗堡河口2.6km的河段上分布有村庄,其余7.3km左右河段岸边在山根下或接近山根,不需要布置任何工程,规划为无工程河段。
2.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
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2.3规划实施建议
拉古河河道治理工程本着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先消险后达标的原则,先治理城市段再治理农村段,干支流同步分段、分区依次治理,堤防整修完成后再进行堤防标准化建设。具体规划如下:李石开发区规划治理拉古河抚顺开发区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8.82km,护岸长18.08km。抚顺县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闸下游抚顺县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5.0km,护岸长15.7km;治理拉古闸至浅沟水库段,左右岸护岸长11.95km;对于右岸拉古闸以上、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的护岸工程,一定要根据水流和塌岸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的可能,本着先出险先安排,不出险暂不安排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沈阳市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河岸堤防共长1.58km,护岸长4.7km。
3.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3.1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的治理。
3.2SPR污水净化技术
SPR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采用化学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从真溶液状态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再选用高效经济的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色度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将污水中的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过滤之后,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可实现出水回用。污泥则在浓缩室内高度浓缩,定期靠压力排出。由于污泥含水率低,且脱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可用来制造人行道地砖,免除了二次污染
4.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4.1构建水生植被
种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和浮叶植物睡莲,以吸收和转化水和底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降低水体N、P、K及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周转速率,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水体供氧。
4.2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以消费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腐碎、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摇蚊和水蚯蚓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
4.3种植水生花卉
作为城市河道,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在主要景点、桥的两侧,栽种了优质睡莲(选用玛珊姑娘、洛桑、日出、佛琴娜莉斯、大白睡莲等品种),加之原有的10多丛白睡莲,美化了水面。
5.结束语
生态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模拟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并且,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还必须有选择的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08(12):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J].山西水利,2009,25(5):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19-120.
上一篇: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汇总5篇}
下一篇:河道生态修复方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