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气象监测方案{5篇}

诗意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771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1分钟。

气象监测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机畜牧业;专业气象;服务方案;服务流程;青海黄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众者对气象服务内容、时效和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部门应不断拓宽现有的服务领域,积极寻找新的气象服务增长点,加大对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黄南州南部属高原气候,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干旱、风灾、冰雹、低温冷害、雪灾等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对经济建设、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黄南州南部有机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黄南州气象局制定了有机畜牧业专业气象服务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黄南州南部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

1.1有机认证实现全覆盖

2007年7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获得了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基地、生产、贸易3项认证。2010年3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13年国家认监委、国家农业部为泽库县颁发有机畜牧业认证证书,泽库县成为获得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唯一畜牧业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泽库县共有124万hm2草原、161万头(只)牲畜通过国家有机认证,黄南藏族自治州牧区实现有机认证全覆盖,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

1.2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2年,国家开始向黄南州南部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有机畜牧业园区投入大量建设资金,2015年已基本完成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占地120hm2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设施,并在示范园区建设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同时在6个乡镇建成9个县级有机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牧场。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比,泽库县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相对较少,也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

1.3产业化发展效果显著

黄南州南部通过推行野公司+合作社+牧户冶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并积极引进知名企业进驻,使有机畜牧业产量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黄南州南部招商引进6家企业,培育13家州级龙头企业。除此之外,泽库县充分利用西部逾6667hm2弃耕地资源,将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载体,积极发展有机草产业,为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黄南州南部有机畜牧业专业气象服务方案

2.1构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不断完善

现有的畜牧气象综合监测网,积极开展现代牧业气象灾害监测、牛羊育肥温棚小气候监测、有机畜牧业园区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牧草营养成分、草地上空二氧化碳、氨气值监测,同时开展园区土壤、水、牧草采样分析化验以及草场土壤水分、营养监测分析,丰富观测项目,提高监测能力[1]。

2.2提供气象预报产品服务

有机畜牧业专业气象服务提供的气象预报产品服务主要包括3耀6h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为牧业生产进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针对暴雨、低温冷害、雷雨大风等天气过程发生发展与影响程度,及时重要气象信息专报;每旬牧场土壤含水率、主要植物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牧草主要病虫害等观测信息;每月提供有机牧场土壤、水、牧草营养采样分析化验,草地上空二氧化碳、氨气值等监测信息[2]。

2.3开展雷电监测及检测服务

利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配备的闪电定位仪所获取资料,由州、县2级气象台共同开展雷电监测信息服务。对有机畜牧业产业园主要企业的生产设施、厂房及办公区的防雷装置检测提供专业检测技术服务。

2.4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在夏季人工增雨作业期间,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气象部门可向上级申请调整部分作业点,向有机畜牧业园区布设3耀6具火箭或高炮作业设备,提供夏季人工增雨、防雹服务,可有效增加牧草成长期降水,保护牧草免受冰雹袭击,保障服务对象的经济利益。

2.5畜牧业保险气象服务

为做好生产气象服务,避免或减小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气象部门可与保险经营机构开展合作,参与畜牧业保险风险指数和理赔气象指标的制定,降低保险企业风险,并提供理赔鉴定服务。国家应将藏区藏系羊、牦牛保险保费纳入财政补贴范围,以支持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3]。

2.6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有机畜牧业应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及气象监测系统监测的数据,制定应对大风、暴雨、低温、大雾、雪灾等灾害性天气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以确保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4]。

3有机畜牧业专业气象服务流程

各区域牵头单位应积极组织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明确有机畜牧业服务对象和具体任务,制定适合有机畜牧业服务对象的专业气象服务方案。根据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分析气象灾害产生的气象条件,提前灾害预警信息,特别是要注重畜牧业生产关键期内各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业务人员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相关的研究报告和服务产品,以确保农牧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最新气象信息,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

4参考文献

[1]张旭辉,商兆堂,蒯志敏,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13332-13333.

[2]王俊,蒯志敏,张霞琴,等.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355-356.

[3]王玉秋.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的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333.

气象监测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县级气象;气象灾害;防御

0.引言

唐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两省交界,南阳盆地东南边缘,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暴雨、雷电、干旱、大风、冰雹、高温、低温冷害、连阴雨、大雾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并衍生洪涝、小流域山洪及地质灾害、病虫害等灾害,对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影响严重。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各级政府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科学防灾、综合减灾的防灾减灾思路日益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明显提高,县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效益显著。结合唐河县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防御的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1.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气象灾害综合探测系统,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网络和中尺度区域气象站网建设进度,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和覆盖率和预报能力逐年提高,不断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全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

构建气象灾害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精细化气象预报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的,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1.1提高气象灾害综合探测能力

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网络建设,加密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和雨量自动站点,充实观测项目,扩大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区的监测密度,实现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综合立体性连续监测。加强多部门联合,建立和完善跨县区、跨部门的包括各类专业监测网在内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全面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

1.2完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

加快推进气象通信网络的升级换代,双套备份, 3G网络,使实时探测资料的收集传输快捷有效,利用省、市气象局已有的公共资源,升级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和完善各相关部门间气象灾害信息实时快速交换网络和共享平台,实现气象灾害信息的高度共享。

1.3增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进一步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监测和预警,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系统,提高预警时效和准确率。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大力提高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各类专业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

1.4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健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制度,公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提高频次,实现预警信息的滚动。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公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及时有效。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立体化信息体系,扩大预警信息公众覆盖面。通过12121咨询电话、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手机大喇叭、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使预警信息传播覆盖到每一个乡镇。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加大预警信息的村级传播速度和公众覆盖面,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迅速及时准确地“进农村、进企事业、进社区、进学校”。

2.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2.1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

开展由县政府统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配合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全面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全面掌握各类气象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收集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分灾种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开展重大工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风险因素,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2.2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

建立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相应的建设标准,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纳入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重要内容,确保在城乡规划编制和工程立项中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

研究制定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模型、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区划工作规范,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3.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防灾法规和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学普及,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3.1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预案

依据全县气象灾害特点及其风险区划,编制防御方案,明确气象灾害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各部门的防御职责和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和防御措施等事项,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领导体系和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分方案,分解任务、明确目标、细化责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实施,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效益评估机制,及时分析总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新问题,不断修订、补充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方案。

3.2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规建设

建立内容完善、科学配套的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办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办法等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体系。

3.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工作

利用科普場馆设立气象科普室,开展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对全民特别是农民、中小学生等防灾减灾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气象灾害防御演练,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防灾能力。

4.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各乡镇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4.1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制定各类气象灾害各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明确气象灾害的等级划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应急救援的启动和终止规程、紧急避难场所和转移路线、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部门职责和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措施等事项。开展应急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4.2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紧密协同联动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信息跨部门共享和协作联动。加强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建立气象减灾志愿者队伍。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保险,建立由财政支持的灾害风险保险体系,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气象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4.3提高基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检查,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评估。强化乡镇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增强基层居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建立乡镇气象灾害警报站,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按照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正确防御气象灾害。

【参考文献】

[1]尹佐臣,隋东.沈阳市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设计与研究[J].科级创新导报,2008,28:118.

气象监测方案范文第3篇

一、着力推进气象预警中心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气象预警中心建设任务,全面提高我市气象防灾减能力。

二、着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抓好为农气象服务。完成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设和对比观测任务。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业务,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对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可行性论证及影响评估工作。完成乡村气象服务专项临淄试点建设任务,促进全市乡村气象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全市乡村气象服务组织队伍和气象服务信息站建设。强化决策气象服务的上下联动,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加强与水利、交通、公共卫生等部门交流与合作,推进专业、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

三、着力推进气象综合观测和预报预测体系建设。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核心,开展精细化要素客观预报方法研究,开展城市、农业农村、中小河流防洪和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服务。加强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和精细化落区预报、定量降水估测预报以及精细化要素预报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成全市5个测墒台站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设,做好设备标定与数据评估,做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和农业气象测报软件系统的本地化业务应用。完成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在县级台站的建设任务,做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业务运行。

四、着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推进市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编制工作。规范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完成县山洪灾害防治气象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增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

贯彻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市及各区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全市气象灾害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推进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全市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人影安全管理,切实落实责任制,杜绝责任性安全事故。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减灾工作。

五、着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十二五”规划编制和科学管理工作。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关键技术引进,统筹全市气象科技资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加强气象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验收工作。

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及组织实施,修改完善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与市县规划的衔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写。

气象监测方案范文第4篇

本文以某国际施工项目的环保管理为案例,探讨国际施工项目的环保管理策略。该国际施工项目所在国家具有系统、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当地环保部对项目施工环保许可条件进行了严格的编制,对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的环境监测、仪器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与循环使用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该国际施工项目包括车辆码头、集装箱码头、海岸警卫队码头、邮轮码头和通用码头等,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护岸施工、防波堤、路上挖入式港池以及码头结构建造等。

1.1编制施工项目环保管理方案

根据相关项目施工环保要求,在项目施工之前,必须要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环保公司来进行施工环保管理方案的编制,经环保部批准后才能开始施工。该国际施工项目委托一家国际化环保咨询公司进行该施工项目环保管理方案的编制,环保咨询公司根据项目工程的具有情况,结合业主项目环评报告和施工方案,全面分析环境因素危险源,编制了详细的环保管理计划,主要检测项目和管控标准如下表所示:

1.2施工项目的环保管理实施

该国际施工项目环保管理的项目包括水质监控、空气与设备尾气监控、噪声与振动监控以及土壤监控等。根据相关国际惯例和环保管理方案,该施工项目对水质监控时需要检测pH值、温度、溶解氧等参数,对海洋生态环保进行TPH、TSS、硫化物以及盐度等参数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超标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通过暂停抽取超标的降水井、调整降水井抽水顺序等措施来确保水质监控的效果。施工现场的车辆行驶过程容易产生粉尘,对空气与设备尾气进行监控时,主要监测PM10、TSP等参数,发现空气粉尘超标时,要通过硬化路面、土石覆盖等方式来降低空气粉尘量。根据该项目所在地区环保法律的要求,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都需要进行每半年一次的尾气检测,检测尾气排放烟度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就需要暂停施工,待达标后才能正常施工。该国际施工项目进行噪声与振动监控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监测位置,对施工区域的混凝土搅拌站、预制场、边界工业区等区域进行了噪音监测,严格按照环保部相关要求进行爆破作业,做好爆破的振动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振动和空压参数来有效控制振动,以免为附近建筑物造成安全问题。一旦发现噪声与振动监测参数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来降低噪音和振动造成的影响,例如调整作业强度、减少单次爆破的用药量等,确保噪声与振动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国际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废弃物,因此,在环保管理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废气物进行管理,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选择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一并将废弃物运出进行处理。

2结语

气象监测方案范文第5篇

第二条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坚持“*第一,*为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组织管理和监督指导全市防雷减灾工作。各县气象主管机构对本辖区内各类防雷装置建设进行监督指导,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分段验收、竣工验收、年度检测,雷电灾害调查和雷击事故鉴定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区由市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

市、县两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并及时启动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市、县(市、区)建设、安监、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御雷电灾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市、区)政府要加大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和雷电科研经费投入。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第六条下列场所或设施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销和贮存场所;?

(三)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

(四)程控系统、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

(五)露天大型娱乐、游乐设施;?

(六)其他易遭雷击的建(构)筑物、设施等。?

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由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审批手续前,须将防雷装置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说明和施工图纸)及时报当地政务大厅气象审批窗口进行专项审核。市辖六区及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统一到市政务大厅气象审批窗口办理。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建设单位不得交付施工。?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按经审核合格的防雷装置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取消或变更;确需更改原设计时,应按原设计审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登记备案手续前,须报请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专项验收,验收时须提交防雷装置分段检测报告书;经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发给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

第十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安全检测制度。凡属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商店,如火药库、各类油库、油气站、化工厂、塑料厂、打火机厂等,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经检测不合格的,应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对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防雷安全检测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防雷装置的产权单位应做好防雷装置维护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市、县(市、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建立完善检测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