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59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档案管理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1篇
如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使得大量的档案资料因为掩埋而遭受重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2011年3月,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遭受持续的雨袭击,致使一部分公共机构及商业机构的档案文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不过这些机构都能够科学有序地对于已经受损的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修复。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就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抢救应急预案。所以,我国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不断地提高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尽可能地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对于档案的危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档案人员与各类档案信息可能遭受的损失。
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是档案部门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保证
档案的应急管理是指档案部门通过对于自然界与社会所产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原因、经过与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有效整合档案领域当中有关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反应和事后处理的管理程序和手段。档案应急管理通常具有突发性和非程序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必须满足预见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所以应急预案也是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
1.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属于档案安全的最迫切要求。在过去,世界很多国家的珍贵档案资料,都曾经遭受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产生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如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让位于世贸中心的很多金融机构的计算机数据档案瞬间被毁。而各类频发的突发事件,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也为档案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展开积极的行动,不断加大应急预案的管理力度,以便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1.2 应急预案管理能够提升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应急预案是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从而规范档案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有利于使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而且有利于及时鉴别和处理各类档案的安全隐患,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在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在应急预案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做到未雨绸缪,并提高应急决策的主动性、时效性与科学性要求。
1.3 应急预案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力。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兼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并根据《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与《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等规定,明确要求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应急预案在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明确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标准和要求。这也表明,强化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构建,并为提升档案管理安全增强保障力。
2 国外应对档案管理突发事件的有效设计
2.1 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分工。在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国外非常重视档案人员的分工和合作,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队伍通常非常精简,因此,要求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档案管理突发事件中,各项预防工作和应急处理都非常明确。如加拿大温莎大学所制订的档案防灾减灾计划把档案工作人员分成三类,分别是灾害预防小组和灾害行动小组以及灾后恢复小组,分别负责在档案灾害发生前的预警预防、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以及灾害后期的档案修复工作,并且均依据不同的职责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工作。
2.2 加强档案部门可能遭受的灾害研究力量。在国外,档案部门比较关注可能面临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研究,并热衷于突发事件对档案建筑和馆藏档案造成的危害,并高度重视各项预防策略。如美国档案机构就非常重视自档案馆(室)建筑和应急设备以及应急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以便于更好地降低对档案机构的各种危害。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档案大会上,日本某档案学界专家曾指出,对于文件管理机构来说,预防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是保护档案文件资料安全的重要措施。全部文件保管设备都应当在紧急状况时,确保档案实体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坏。
3 目前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档案应急预案的严重缺失,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很多档案部门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重视不够,很多还是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识,即使制定有应急预案,在体系上还很不健全,甚至有很多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本就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大部分的档案部门也大都将重点放在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制定上,往往忽视了事故灾难、社会不稳定事件和网络冲击等应急预案的制定,比如对于网络侵入和篡改等方面的威胁甚至没有丝毫防范意识,这就出现了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的状况。
3.2 应急预案内容空洞,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合理。 现阶段的各级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的内容方面,大多是因为仅仅注重形式而脱离实际,并且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结果造成在操作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从总体范围看,由于很多档案部门尚没有完善的档案风险等级评估体系,还没有进行档案的安全分级管理,这就造成在各类档案的实际存放过程中,往往忽略将珍贵、重要的档案进行集中存放,这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乱成一团,反而使珍贵的档案得不到及时抢救,造成巨大损失。
3.3 没有明确的奖罚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各级档案部门已经公布的应急预案中,很多缺乏档案应急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样就会对于考核标准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奖励机制,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就会明显下降。而应急预案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惩罚机制,主管部门对于失职人员的惩罚没有依据,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和公平,使各项工作难以推进。
3.4 应急预案的演练流于形式,其联动能力缺乏协调和统一。目前,许多档案部门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不能够实现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急联动能力的密切联系。而事实上,应急预案的演练不足,则应急联动的能力就必然较弱,结果造成档案应急处置中出现“不联不动,联而乱动”的混乱现状。在电子档案信息应急处理方面,往往在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局域网中断,以及档案馆业务管理系统出现了严重漏洞,而造成业务数据错误和操作失误时表现得束手无策。这在实践中也必然会降低应急效率与水平。
4 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科学设计与构建
4.1 加快档案应急预案管理的职能和组织建设。要组建应急预案的编制队伍,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明确预案编制小组的具体职能,不仅要确定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和职责,而且对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类别、范围和适用等还要做出明确阐述。至于编制小组的组成,最好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参加,通过广泛参与和相互协作,真正实现明确分工,高效运行。
4.2 提高档案管理内在风险的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大部分可以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测。在特殊时期,档案信息技术部门还要加强对网站、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密切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持续的监测。同时,还要从档案部门的自身出发,及时排除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产生的可能。
4.3 重视档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努力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体系。科学严密的应急预案,能够让档案部门的各项应急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和有章可循。档案部门在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时,应当对内容框架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及实施的范围,力争所制定出的应急预案,可以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对于档案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尽可能细化,比如,在档案馆官方网站或者微博中,出现非法言论和黑客攻击事件以及网络病毒感染等,都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应急预案拥有完善运行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积极功能和作用。
4.4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以检验档案应急预案的效果。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是考验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在档案安全应急演练开始以前,应当预先熟悉已经编制的预案,充分了解该演练所主要考核的各项技能,尽可能地掌握该演练的组织策划和进度控制等演练模拟方案的要点。应急演练结束后,还应当迅速针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应急演练,才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同时有效提高档案部门的应急救援水平。
档案管理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2篇
小汤山医院组建伊始,该院档案工作就伴随着医疗救治工作的紧急展开而展开,各种档案得以完整、准确地保存。总后档案主管部门在指导小汤山医院建立档案工作中,行动迅速,工作主动,措施得力,服务到位,受到上级首长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军队档案主管部门也转发了他们的做法。
小汤山医院档案工作实践,给人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有两层含意,一是突发事件危及档案安全时对档案的抢救转移和安全保护;二是收集管理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本文重点是对后者的讨论。
一、关于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机制,是确保特殊时期特殊档案齐全完整归档保存的必要手段,是做好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关键。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机制,就是要规范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等整个过程中档案工作的组织和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
事件发生时,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中应明确一名领导兼管突发事件的档案工作,成立临时档案工作机构,指定档案人员,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同时,部署和展开档案工作。应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军队负责,对每一位参加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同志负责的精神,把处置突发事件期间的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尽早部署。应事先拟定处置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形式和工作预案,做到有备有案,遇事不乱。
2.临时档案工作机构及临时责任人工作机制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中的临时档案工作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应急工作,明确各专业档案的主管部门和分管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集中存放各类档案。各级领导和档案主管部门应随时监督检查临时机构和临时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
3.强化全员档案意识的档案宣传工作机制
要提高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充分认识档案的珍贵性和惟一性,号召大家做档案工作的有心人,在特殊时期执行特殊任务的情况下,要克服困难,自觉做好突发事件档案的归档工作,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4.弘扬正气、鼓舞斗志的奖励机制
对在突发事件档案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相关的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突发事件中应遵循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要步入正轨,必须走正规化建设的路子,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各单位应制定以下制度和方案,保证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1.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报告制度
及时、准确报告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工作情况,是对档案工作主管部门和档案工作者政治敏锐性的考验,体现着档案工作者是否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是在非常时期自下而上逐级报告档案工作情况的制度。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报告制度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同时,档案工作的部署情况;突发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突发事件结束后,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报告制度对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并指导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通报制度
及时通报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情况,既是与应急突发事件有关的上级档案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下级掌握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应急情况的重要途径,又是协调横向关系的纽带。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通报制度是至上而下以及平级之间互相通报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保持上下级和友邻单位档案工作和档案收集渠道畅通、建立多方联系的有效制度。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情况通报制度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的应急部署情况、开展情况、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应注意的问题及与地方政府,军、兵、警种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等。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对基层档案部门和友邻单位及时了解并联合做好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预案制度
档案工作要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平时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制定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预案。预案包括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机构的建立;人员的组成及来源;装具设备的配备;突发事件档案业务应急培训;突发事件全员档案意识应急宣传和教育;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形成档案材料的管理原则和收集范围;特殊情况下档案资料的处置方案、处理办法。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档案工作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做到临危不惧、临阵不乱、有条不紊的保障,是档案得以有效管理、确保安全的保障。
4.突发事件档案工作的应急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制度
该制度规范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应急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的程序和方法。首先,加强沟通,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预测档案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第二,督促建立临时档案工作机构、落实档案人员,贯彻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整理标准,使档案工作落到实处;第三,深入现场,具体指导,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对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档案工作步入正轨。
5.突发事件档案的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档案的应急管理制度,要体现非常时期特事特办的原则,突发事件档案的应急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应简单、快捷、实用、规范、安全,各类档案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确保各类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确保各专业档案不丢不漏,确保档案万无一失。
三、突发事件中形成档案的应急收集原则和范围
突发事件档案工作具有组织仓促、时间紧、头绪多、容易忙乱的特点,档案收集是突发事件中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突发事件的真实记录能否完整保存,做好收集工作意义重大。在档案收集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是:收集时机宜前不宜后,收集类别宜多不宜少,收集范围宜宽不宜窄。做到尽早收集、靠前收集、广泛收集。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档案收集的范围有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1.与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组建有关的文件、电报等文字材料;
2.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的编制、工作职责、临时党委组成、人员调遣、干部任命、人员名册等;
3.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党委会议、办公会议的记录、纪要;
4.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印发的所有文件材料及其电子文件;
5. 突发事件应急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录像、录音及统计报表等;
6. 应对突发事件中涌现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7. 党和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人,军委、总部机关、首长针对突发事件的命令、指示、通知以及视察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录像、照片和讲话录音等;
8. 接收社会团体捐赠财、物及分配材料;
9. 各种媒体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情况的报道材料,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招待会、新闻会的有关材料,组织各类新闻及军内单位参观的组织文件、介绍材料;
10.突发事件的应急财务、营房、装备及设备档案;
11. 突发事件中的相关实物;
档案管理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防灾抗灾 机制
各级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孤本”档案,且多数是记录在脆弱的载体材料上的,任何形式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害都有可能对档案文献资料造成部分损害或永久性无法弥补的破坏。如2003年4月的伊拉克战争,战火使成千上万的档案文献永远丢失;①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北川县档案馆最珍贵的“孤本”档案《石泉县志》仍未找到②。面对各类潜在或可能遭遇的若干突发事件和灾害,如何增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机制(以下简称“机制”)的协调运作,正成为当今世界档案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认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档案防灾抗灾工作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利于降低成本,发挥更大效益。我们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去说明档案防灾抗灾工作的重要性,更需要从实践性、应用性上去研究,去总结经验。通过对“机制”的研究,掌握抵御灾害的措施、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延续人类社会记忆。
一、构建“机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这里所谓体制,主要是指档案防灾抗灾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涉及档案防灾抗灾中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机制”的组织体系。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危机是常态”的忧患意识,把“机制”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中,应对重大灾害事故,非单一的档案部门可以应对的,需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档案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正因如此,在体制上,应建立起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调的综合处理档案灾害的常设机构。建立健全中央至地方四级两层防灾体系,即中央、省(市)、市、县(市、区)四级,两层即为制订策略的防灾抗灾领导小组和推行防灾抗灾措施的行动小组。各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
2.建立 “机制”制度体系。根据灾害的等级(大体划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范围(仅档案机构的单一型和涉及全社会的综合型)采取纵向救援、横向联动的协调机制。围绕灾害的三个阶段(灾前、灾中和灾后),建立健全三大机制:一是灾前监测预警机制。在灾前预防阶段,制定防灾计划,开展对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预案将责任落实到部门,任务到人,努力做到灾害来临之前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二是灾中防灾抗灾机制。领导迅速决策,启动应急处置保障措施,对灾害及时反应。三是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及时将档案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对受灾档案采取科学的方法修复处理。根据三大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办法。
二、增强“机制”协调动作的建议与对策
1.要强化档案管理应对灾害的基础能力建设。坚实的基础设施是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类灾害的根本,档案管理的基础能力包含软、硬件两方面。在硬的方面,要提高档案建筑抗灾标准,其相关设施也要从防灾角度去考虑;加大档案安全技术投入力度,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在软的方面,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档案库房、办公用房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档案馆建筑物的水电线路和做好相关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发现库房漏雨、危房、防雷装置失效等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档案安全;加强门卫管理制度,进出登记,切实有效地执行;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善于化解档案利用者间、档案工作者间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开展和谐平安档案创建活动,严防对档案工作影响较大的恶性事件发生。
2.要全方位推进综合长效“机制”建设。按照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反应、果断决策、合作互助的原则”③要求,进一步理顺“机制”,积极推进常态化、综合化。建立强有力的档案防灾抗灾管理组织体系,国家档案局要建立常设专门机构,统一指挥全国档案系统的防灾抗灾工作,将档案的防灾抗灾工作纳入各级档案部门的日常工作体系,每五年要制定档案防灾基本规划,每年要编制当年度的防灾抗灾执行计划。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目前,我国多数灾害的防范机制更多的是事后救助,而不是事前预防和预测,是被动的“撞击式”反应而不是主动出击,各级档案机构要在构建档案防灾新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档案灾害防治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新观念、新思路、新办法,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注重事前的防范。强化应急处置综合协调联动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防灾抗灾反应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档案部门在承担部门职责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相关部门构建共同责任机制,营造“合作互动”的局面,实现快速反应,高速运转,形成协调有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与水利、气象、地震、地质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灵敏的灾害信息联动处置系统,提高对灾害的及时反应。要积极加强档案管理防灾抗灾国际间合作和地区间合作,健全国际合作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学习经验、联合行动,大大增强应急反应的实际效果。
3.要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应急管理法律建设,制定各项配套规定。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不仅是档案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艰巨任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其一档案部门应当在国家防灾抗灾的相关法律基础上,针对档案工作特点出台一些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法律规范。目前,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还远远不够,应当完善法律法规,并制定配套规定,完善具体制度。在档案管理防灾抗灾中建立完备的法律支撑体系,对与防灾抗灾有关的一些重大事项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如各级政府、档案机构乃至公民对于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所负有的责任、防灾抗灾规划的制定、发生灾害后的应急程序和职责所在等等。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档案防灾抗灾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有利于“机制”的有效运行。其二要做好相关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履行档案管理防灾抗灾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其三要加强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机制”依法开展,落到实处。
4.要健全档案工作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一是加强档案应急队伍建设,建议在全国“防灾减灾日”这天,档案部门要开展普及档案防灾抗灾知识的教育和受灾档案的抢救修复技术讲座,举办防灾抗灾演习和训练,增强档案工作者的灾害预防意识。建立专家组,让他们参与组织重大灾害救援的技术指导,培养一支业务精湛、训练有素、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每年适度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救灾资金应急拨付机制,确保24小时内将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到位,档案灾害得到及时救护。三是加强物资储备,档案机构应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配备自动报警、灭火、去湿、消毒、防火、防水等必要的档案安全保护设备和器材。
5.运用科学方法,积极做好灾后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国家档案局要及时派出档案保护方面的专家到灾区指导灾后的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对于受灾较重、库房坍塌、档案被埋的要及时与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沟通,取得他们支持,尽早将档案抢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对于库房开裂,装具损坏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档案转移出来,妥善保管。对于不同的受损材料和水淹材料,在档案保护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科学处理方法。特别是对水淹档案,要及时采取冷冻或干燥的办法稳定档案的状态,避免灾情进一步恶化。
6.进一步完善异地档案灾害备份管理制度。每个档案机构应推行历史档案分级保护,建立极其重要档案名册,制定极其重要档案的保护计划。建议一个档案机构的1%至7%可作为极其重要的档案,对馆藏中最珍贵的历史档案,建立本地特藏室,实行特殊的保管方式和保护措施,同时,异地保存极其重要档案的复本,并定期更新。缩微和出版极其重要档案也是切实可行的异地备份保存方式。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各地方政府还可以创建“电子政务灾难备份中心”,以降低电子政务信息的灾害风险。为维护我国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政府应尽早颁布可维护数据灾备市场诚信度的法规与制约措施,创建我国档案信息数据远端异地灾备平台或基地。
7.建立档案信息处理机制,发挥档案资料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档案馆和机关档案室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将抗震救灾工作急需的工程图纸、建筑蓝图、城市地图、地下管线、人口户籍以及单位人员名册等档案主动提供给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档案部门要坚守岗位、及时服务,做到抗震救灾需要什么档案资料,就提供什么档案资料,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注 释:
①侯怡敏.论灾难预防对档案保护的重要性.兰台世界, 2007年3月下半月.
②新浪网finance.sina.com.cn/g/20080707/19075064367.shtml.
③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中国档案报,2008年10月2日第二版
参考文献
1.马翀.历史档案分级保护体系构建初探.档案学研究,2007(3).
2.国际档案理事会.档案馆灾害预防控制指南.中国档案报,2008年5月29日第三版.
3.刘家真,许杰.影响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问题与解决方案.档案学研究,2008(4).
档案管理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4篇
急救全程档案管理的概念和定义
紧急救援工作对时效和信息的要求,决定了院前急救全程档案系统与医院门诊、住院档案管理具有极大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是从病人入院开始记载,记录病人在医院期间的治疗过程。而急救全程档案管理系统必须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称为预案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在事前就要严密构建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急救任务相关的广阔范围内,记载各医院急救应急能力的档案信息资料,及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的预案和措施。包括辖区各医院专科特长、床位情况、急救设备、专家特长、存储血量、高压氧舱、护理能力、坐落位置、交通情况、专家联络通讯表、应急联络制度等资料,以及各种不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指令。
第二部分称为事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也称为疾病分类统计档案管理系统。急救部门要与医疗机构采用同样的国际疾病分类码,建立病种分类、发病场地、年龄分布、伤病时间等档案资料的收集分析制度,保障档案信息资料和数据收集的及时和完整,掌握流行病学的发病规律,为急救中心医疗、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数据支持,为卫生主管部门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称为实时急救档案管理系统。这些档案资料从接报警开始建立,结合网络通信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VIP信息等现代技术,涵盖接报警、出车、现场抢救,直至在监护状态下送达医院的全过程。急救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档案信息,包括语音信息、数据信息、文本信息以及视频信息等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信息,均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完整收集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是准确合理实施抢救必需的条件。这些档案信息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支持各级管理人员和各方面工作人员,能够采用快速查询检索方式进行利用。在人命关天的急救工作中,这些档案信息不但要发挥严肃的监督检查作用,还要发挥保障各工作环节紧密衔接的作用,防止出现人为错漏事故,确保抢救生命的神圣工作不出任何差错。
实时急救档案管理系统的内容
天津市急救中心采用现代急救技术、通信技术和保障设备,形成了复杂高效的抢救体系。在建立急救全程档案起止时间、档案内容要素、管理制度等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和不断完善,建立了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处理的管理系统。
规范建立实时急救全程档案的起止时间。急救部门从受理报警开始,就与报警者发生了具有法律效力的主客体关系。天津急救中心明确规定,实时急救全程档案从接受报警开始建立,内容包括调度员在、离席状态,振铃摘机速度,调度员与报警者对话录音,派车指令录音等重要档案资料。
规范档案首页登记内容。包括接报警时间、派车时间、病人姓名、发病地址、候车地址、呼叫主诉;派出出车司机、责任医生、所属分站等。
规范救治时效档案内容。包括派出车型、出车时间、抵离现场时间、送达医院时间、完成任务时间;急救公里数、任务类型(市郊、长途、空驶、协议)等档案资料。
规范救治措施档案内容。包括发病场地(家庭、道路、公共场所等)、发病病因(疾病、外伤、车祸、灾害等)、救治措施(静脉、肌注、心肺复苏等)、用药情况、救治效果,以及送达医院名称等重要档案信息。
规范收费情况内容。包括医疗费、车费、等时费、抬担架费等档案资料。
由于急救管理的复杂性、时效性和严肃性与一般单位有很大不同,急救全程档案信息系统在档案记载内容、时效性和收集、保管、应用方式等方面,与一般单位的档案管理也有很大区别。仅2007年一年,天津市急救中心产生的实时全程急救档案就高达9万余份。档案数量从2003年开始,以每年12%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这必然要求发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使档案的保存、检索、统计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保障。
急救全程实时档案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
急救全程实时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一是作为各急救环节科学衔接实施指令的依据;二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三是作为考核急救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员的依据。这是提高急救效率和救治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评价急救工作的重要依据。档案信息中的全方位录音档案以及数据档案信息,客观地记录了受理报警摘机速度、派车速度、出车时间、到现场时间、完成任务时间、送达医院时间、完成任务时间。快速平均反应时间、派车任务单质量、接警语音语态、派车准确性、公正性及有无投诉等,成为考核评价各环节工作人员绩效的客观依据。特别是其中的抢救预案、医院应急能力专科特长等档案信息,为合理分流病人、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巨大的实用功能。
应用急救全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效果
显著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在急救档案管理系统支持下,各工作环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调度摘机平均时间由原先的3声振铃接起电话合格,发展为平均12秒之内合格,再发展为平均3秒之内全部摘机。平均到现场时间,由原先的平均30分钟左右,缩短到平均15分钟左右。
促进提升急救工作效率和质量。近五年来,天津120业务量以每年12%的速度高速增长,业务量从2001年的53301次增长到2007年的102321次。
有效服务临床科研教学。利用该系统的急救全程档案信息,总结临床经验,科研论文篇数大幅度提升。1997―2001年天津急救中心共完成论文10篇,2002―2006年达到25篇。
提供社会服务。在发生恶性突发事件或纠纷时,为公安、交管、社会保险等部门提供办案依据。天津急救中心依托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的强大功能,仅2007年就为公安刑侦办案、交通肇事事故处理、各种保险等出具证明600多起。为医务人员查询借阅急救档案检索统计分析报表上千次。
急救全程档案管理系统,有效推动了急救质量的提高,获得了天津市政府“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档案管理应急处置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安全防护;档案应急管理;档案库房
引言
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的管理与安全保护工作对档案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注重档案的管理与安全保护工作,经常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尤其是在存放档案的库房内部,应该设立相应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确保档案库房的安全性和档案保管环境的良好,这样才有利于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可以确保档案工作辅助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下面将具体的阐述一些有利于档案安全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1人员进出库制度
在进行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对档案库房的人员出入进行严格的管理。档案库房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进出库制度:严格限制非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库房;工作时间外遇紧急情况进入库房要进行登记;不可在档案库房内进行与档案管理工作无关的事情,包括吸烟、吃饭;工作人员下班前应该对档案库房的门窗进行上锁,确保其安全等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库制度,已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2库房温湿度控制
档案库房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温度和湿度会影响档案的质量,缩短其使用寿命。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在档案库房内设置一个检测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及时检测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看其是否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档案库房的温度应该在十四到二十四度之间,而相对湿度应该保持在45%-60%之间。一旦发现温度和湿度出现异常状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到正常状况。档案管理部门也可在大型库房内加装一些恒温、恒湿设备,确保档案库房的温湿度一直处在合理范围,以保障档案的寿命。
3库房“八防”措施
在进行档案库房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时,应首要从八个方面注意,这八个方面被称为库房“八防”措施,具体防护手段如下:
(1)防火措施。档案库房防火是重中之重,因为档案大部分为纸质,具有易燃性,火灾隐患大。因此,档案库房一定要注重火灾防护工作。经常检修库房内的电路,防止因电路老化等问题造成的火灾的发生;安装火灾报警器和设立相关的火灾预警制度;在库房内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档案库房内实行禁烟制度;等等。
(2)防水措施。档案库房应该建立在干燥的环境下,尽量设置在办公区的高层,远离低地势;库房内不设供水管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尽量不要在库房内喝水,以防损坏档案。
(3)防潮措施。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档案库房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档案潮湿现象的出现,保障档案库房的通风性良好,经常对库房进行防潮处理,确保档案库房的干燥通风。
(4)防霉措施。档案发霉现象在档案库房中经常出现,其原因是在档案库房内密集阴暗环境的影响下,微生物极易发生霉变。微生物的霉变与空气的湿度、光照等因素有关。因此档案库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霉:及时清理档案库房内的各种垃圾和灰尘,保持档案库房的清洁和整洁;经常对库房进行通风,保障档案库房的干燥;对档案库房进行空气净化,保障档案库房内空气清新;进行一些防霉处理,例如在易发霉的角落内放置一些防霉药品等;确保档案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5)防虫措施。在档案库房防虫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档案库房的选址时,最好远离潮湿阴暗的环境,远离易产生虫害的厨房、货仓等地;其次,在进行档案入库前,要对库房进行防虫害预处理,在角落内放置驱虫药物,做好预防措施;最后,一旦发现虫害现象,要及时处理,对受害的档案也要进行处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6)防光措施。光的直接照射对档案具有破坏性,尤其是紫外线,会导致纸质变脆,寿命降低。档案库房应尽量建设在没有窗户的房屋内,减少光照。如若,库房内设有小窗户或通风窗户,也应该安装遮光板或者防紫外线直射窗帘,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光照。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也应该减少使用大光源,尽量减少光辐射。
(7)防尘措施。灰尘会对档案造成隐形的破坏与污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灰尘对档案的破坏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对档案进行清理,保持其清洁度;尽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空气净化措施;减少人员的出入,避免带来更多的灰尘。
(8)防盗措施。档案库房应该安装防盗报警系统,设立安全预警机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出库房要及时锁好门窗并确保门窗的牢固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4定期检查、清点档案
档案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遵循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定期对库房内的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档案迁移或更换库房的工作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库房的检查、清点工作,确保库房内档案无问题。在进行检查、清点工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是否存在缺失、损坏、发霉、潮湿等现象;(2)库房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3)档案数量是否正确无误,调出及借用的档案是否手续齐全,是否有尚未归还的档案。
5档案应急管理
档案的应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档案的应急管理是指在发生灾害时,及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抢救,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灾害损失。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设立档案应急管理方案,组织专人进行培训和预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在档案应急管理过程中,应该对珍贵的、重要的档案进行备案和异地备份存储,保障档案的安全,发生灾害时,优先抢救;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险情,制定具体的抢救措施,上级领导部门设立专门的抢救小组,指挥抢救工作,协调各部门进行档案的抢救;及时关注和转移受到灾害威胁的档案,避免其受到灾害侵蚀;与专业的抢险救灾部门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救援工作;迅速找到危害库房档案的危险源,及时控制,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等等。在灾害发生过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清点损失,对受灾的档案进行处理,恢复档案数据。对档案库房要进行修整或更换库房,及时总结抢险救援工作,总结优点,摒弃缺点,以确保更好的做好档案应急管理工作。
6结束语
作为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档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档案的安全防护工作加以重视,在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相关的档案行业工作者应该注重对档案安全防护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寻找最优方法,以期能够为档案安全防护工作和应急管理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彭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1(13).
[2]黄晓艳.浅谈保障档案安全的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0(9).
上一篇:档案管理提升方案{整理5篇}
下一篇:档案管理工作方案{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