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智慧社区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集合5篇}

雨巷诗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014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1分钟。

智慧社区医疗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当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改革,已成为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将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大力推进长宁区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利用IBM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智慧城市的美丽愿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带头人Mohammad Naraghi介绍说:“IBM多年来一直注重与各国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医疗IT解决方案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希望能利用IBM在医疗行业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的医疗行业实现智慧转型。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医疗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IBM将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帮助实现更多像上海市长宁区一样成功的智慧转型案例。”

三大优势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国家信息中心和卫生部共同研究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医疗系统。IBM充分运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医疗现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数据分析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将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较低这三大问题。

IBM在本次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智慧数据分析在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方面的三大优势:

第一,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更加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以建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技术基础: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并且,通过健康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使得医疗信息和资源在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可以共享,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工作效率,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第二,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资源更加普及。为了解决优秀医疗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的症结,医疗从业者在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得以参考大量科技信息与以往诊疗手段,支撑诊断与后续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通过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链接,使医疗从业者能够实时得到专家建议和培训,突破患者对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距离限制,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第三,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可以“治未病”。IBM智慧医疗通过对于数据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提醒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实施快速和有效的响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本身,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系统发现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病症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或者病变发生。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医疗卫生总监兼首席科学家潘越介绍说:“IBM研究院针对医疗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其中比较有效性分析、基于病患相似度的分析,以及基于临床指南和临床实践模式的决策支持等技术已经接近实用的程度。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期,这些分析技术对于帮助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支付方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携手长宁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医疗机构携手,共同致力于利用更先进的创新技术,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与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合作的项目就是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0月,上海长宁区卫生局携手IBM,着手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希望通过建立健康云平台,记录、整合和共享市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诊疗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并充分发挥IBM智能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健康档案数据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推进长宁区医疗服务的智慧转型。

经过六个月的充分沟通和积极探讨,IBM与长宁区卫生局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的理念上达成一致,研发出面向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协作医疗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新趋向的前提下,以大众化病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医生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多方参与团队式服务的健康计划管理平台,并实现了如下功能:提供包括健康计划的创建、浏览、执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平台;提供患者友好界面,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IT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运用对医生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活动现场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演示。

智慧社区医疗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医疗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银江认为,医疗信息化有三个阶段:

一是数字化阶段,这个阶段本质上是人对机器的操作,如医护人员把临床业务数据或财务数据录入于电脑;

二是智能化阶段,本质上是通过对机器的操作,获得机器对人的服务。比如医院移动护理等系统的应用;

三是智慧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本质是人不用对机器进行操作,便可实现机器对人的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化”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汇总,并通过决策分析与反馈,帮助医护人员、病人等实现工作和行为的指导和指引。

银江的“智慧”

基于对这三个阶段的理解,银江始终致力于第三阶段――智慧化阶段的研发和创新。

银江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于2005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率先尝试,当时主要应用于移动护理和婴儿防盗系统。和其他医疗子系统一样,这两个系统也要对接医院各数据库,不断进行需求更改和接口开发。为杜绝医院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银江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数据集成平台融合医院各业务系统和数据,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操作。

当时业界有很多医院和同行都很质疑“信息化总包”的方式,其原因是质疑它的最终结果无法实现“交钥匙”工程,但现在这种方案越来越成为主流。在邵逸夫医院,银江用一年多的时间,率先实现了以集成管控平台为总线、以数据仓库为“大脑”、以电子病历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大大加强了医院信息化的集成化水平。

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银江已经能够在数字医院和信息化总包、移动医疗物联网、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领先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服务大众

现在医院的信息化绝大多数都是服务于医疗工作人员的,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系统凤毛麟角。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健康的管理将成为一个矛盾的聚焦点,这表现为医疗信息化行业产品的更专业,同时,医疗信息化产业也将向健康信息服务产业进化,相当一部分医疗信息化供应商将从“卖产品”模式转变为“提供服务”模式。而这其中,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医院的关键技术。

银江从2012年开始关注健康物联网,在调研和基础技术开发方面投入大量工作,目前,很多技术和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如定位、跌倒检测、生命体征采集、温湿度传感、物联网中间件等。

“健康中国”是银江医疗的口号,而“智慧健康”服务则是要以最新的无线技术、物联网技术、个人健康管理等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健康”服务,向公众提供有关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营养及保健等最全面最可靠的科学信息,同时汇集一流医学专家,为公众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权威信息与指导,实施一体化的网上网下健康服务,为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和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高质量的专家医疗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专家“难、贵、烦”的问题尽一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健康管理云平台,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信息化就医服务。

全面铺开“智慧路”

在产品方面,目前银江正在整合医疗信息化资源以建成“智慧健康网”,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全面的导医服务;实现体检信息的机构共享和个人体检信息在线查询;由特需人群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和老人健康管理项目开始试点运行,帮助特殊人群(如慢性病、重大病患的院后管理、需特需服务的人群等)安装家庭可视远程诊疗和健康管理系统及装备,使他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与专家的“面对面”咨询和诊断。

智慧社区医疗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目前,大连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区域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发展不平衡,各级医疗机构缺乏统一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无法有效开展区域协同诊疗服务;无面向公众的公共卫生服务门户,无法为市民提供即时、便捷的健康诊疗服务;缺乏对全市医疗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挖掘,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因此,加快大连市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建设是提高大连市整体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关键。

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是可以被感知的公共医卫服务的潜在力量。提升大连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以强大的云计算和物联技术为载体打造公共智慧健康云。“健康云”理念的运用,意味着打破城市地域、时空限制,对以往医疗卫生体系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重新整合、升级;拓宽城市公共医卫服务的公众感知范围和深度,使更多潜在的公共医卫服务得以实现和拓展,从而有效提升大连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

一、从服务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面向大众构建随时、随地可感知、反馈的“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进一步深化服务型政府职能

(一)是以国家卫生部“居民健康卡”工程为依托,以“公共智慧健康云”的资源整合、共享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全市医疗机构“一卡通”式就诊服务。在全市任何一家医院,一卡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健康档案查阅、费用结算等多种医疗服务功能,实现就诊流程优化,便捷就医。

(二)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居民就诊服务为核心,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载体,双向优化便民服务与医疗资源。第一,实现居民就诊服务流程再造。以现代云计算技术和物联技术打造的“公共智慧健康云”,可为居民提供多终端的智能自助预约挂号、咨询服务;以居民健康档案资源云存储和共享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双向转诊服务,简化转诊流程,实现诊疗下沉、社区首诊、层级转诊的有序就医新格局;第二,实现全市医疗资源与医疗服务的再整合、再优化。利用“公共智慧健康云”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进行整合、定位,通过对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的分析、感知,为居民提供所患疾病诊疗的最优诊疗服务选择路径,实现全市号源的合理调配;以“公共智慧健康云”的优质专家资源为核心,提供区域医疗远程会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与病历报告的“云”端共享、专家远程视频会诊,实现居民于社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推动“社区首诊”便民就医的切实落实。

(三)是利用物联技术加大对健康人群和患病康复期人群的服务力度。实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家庭健康医护服务。一方面,结合现有智慧城市战略,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主导,推行区域远程智能健康监测,做到区域内监测对象的体征监测数据“云”端共享,同时利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动态居民健康模型,为健康居民和疾病康复期的病患提供包括营养配餐、体能运动和疾病防护等全方位的即时个性化健康生活专业指导服务;另一方面,要构建“区域远程智能健康监测”突况的配套应急服务体系,利用“公共智慧健康云”整合全市急救资源,为特殊疾病人群提供远程实时监护与危情急救呼叫服务,通过监护报警、监测数据“云”端共享、GPRS定位与急救协同调配,实现病情信息及最佳急救时限的有效掌控。

(四)是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公众测评反馈服务,实现公众对医院整体环境、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和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跟踪测评,并形成全市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星级评价体系,为医院综合实力、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职业道德考评提供有效参考。

二、从数据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以国家“5321”工程为依托,通过云计算技术随时、随地感知、整合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数据

(一)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居民健康卡为载体,构建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云存储,实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管理记录和诊疗记录在内的所有居民健康档案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深度挖掘与动态管理,作为“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的共享数据基础。

(二)是以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公共智慧健康云”服务为载体,构建全市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为核心的云存储。一方面,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等相关医疗数据的汇聚、整合、挖掘和分析;另一方面,以电子病例为核心,对全市区域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院际协作的数据进行“云”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

(三)是建立全市统一医疗卫生数字认证服务平台,按照卫生部的相关规范要求,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和责任认定服务,为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同时为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提供可信的安全保障。

三、从管理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感知数据挖掘,提升政府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一)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海量数据深度挖掘与多维分析,构建面向不同主题的多维数据集,进行数据源信息转换,以形象直观的图形方式展显示分析结果,为卫生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建立全市医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基础,建立高效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制,实现预警指数分析、危机事件提醒、应急响应、跨部门联动,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是以“公共智慧健康云”为数据基础,以云计算和机器学习为技术支持,通过对公众医疗行为数据的采集与深度挖掘,实现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典型性疾病动态感知监测,形成有效的疾病监控机制,为全市疾病控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四)是通过“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所提供居民健康档案资源共享与三级医疗网络协同服务,实现针对全市慢性病人群的定诊与管理。同时,通过医疗行为感知监测,为慢病高危人群提供危情提醒、康复指导及用药提醒等健康干预服务,以实现慢性病便捷诊疗及随访服务。

(五)是以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为业务导向,建立更为有效的辅助决策体系。一方面,加大对公众数据的感知力度,建立基于“公共智慧健康云”的感知、挖掘辅助决策系统,使公共决策更加准确、可行。另一方面构建一套科学、精细、专业的医院医疗行为监管网络系统,实现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监管的系统化和常态化,逐步实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四、从知识维度出发,提高公共医卫服务软实力,就是通过对公共智慧健康云的知识感知,进一步提升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与业务水平

以驻连医学高校教育资源为依托,构建集远程继续学历教育与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区域网络学院,为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医护人员提供统一的教育与培训服务。

(一)是加大对北三市医护人员的学历教育支持力度。随着区域医疗的推广以及国家医改和新农合政策的稳步推进,区域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乡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建立区域网络学院的学历教育平台,实现北三市医学学历教育、学习模式上的新突破。做到理论课程学习、作业批改、考试网络化、实践操作课程就近集中化,切实有效解决区域医疗队伍学历偏低、教育资源匮乏和学习时间有限等实际问题。

(二)是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是医疗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平台远程非学历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健康知识库共享、疑难病例远程讨论与学习、手术视频教学、医技技能远程培训、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和职称考试远程培训,促进全市尤其是区域医疗队伍实际操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是建立区域知识共享数字社区。加大对领域专家和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大脑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力度,利用数字社区平台增加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促进专家隐性知识的共享、显化和流动,从而带动区域内组织整体知识位势有效提升。

作者简介:

智慧社区医疗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智慧一切

天津市建设智慧社区在智慧服务、智慧受理、智慧养老、智慧平安、智慧医疗等五个方面迈出了有益的尝试,力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下一步,天津将启动“一库、两网、四平台”智慧社区建设行动,打造良好的智慧社区生态圈,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智慧社区是什么?天津市民政局局长曲孝丽对智慧社区的含义做了介绍,智慧社区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务管理,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使社区管理与服务系统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进而形成一种虚拟与实际交互的新社区形态。概言之,就是“互联网+”支持的社区管理与服务。

看看“有智慧”的生活。天津市河西区前程里社区的智慧服务。这里按照“建家”“管家”“当家”“认家”“爱家”的“五家”理念,着眼 “一个平台管服务”的思路,整合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社工和党员管理三大功能, 利用现场管理(OSM)系统,推进社区服务智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智慧河西APP”可对社区24小时监控,图像视频实时回传,自动记录社工巡检痕迹;居民可通过APP查看社区新闻、就业等信息,获取公共服务事项流程,空巢老人可通过紧急呼叫功能联系社区社工。

“指尖西岸红”微信公众号,可实现对社区党员的动态管理、即时服务和跟踪考核,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在智慧受理方面,天津市和平区把原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服务资源统一下放,简化市、区、街三级流程,通过在街道开设的14个服务窗口,让居民就近办理就业、社保等9大类105项民生事务,其中有30项立等可取,75项限时办结或限时答复。 由过去“进百家门办一件事”转变为现在“进一家门可以办百件事”。

在智慧养老方面,南开昔阳里社区建设了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利用广电网络和进入千家万户的高清交互机顶盒终端为老年人提供网上购物、预约服务、在线医疗等28个功能服务。目前,昔阳里社区已有超过半数的独居、空巢老人申请安装并使用上了该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在智慧平安方面,津南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与110及社区警务无缝对接为关键要素,以警防、技防、民防联勤联动为工作模式, 自主建立了公共安全防控服务中心,在保居民平安、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入室盗窃警情数达3年来最低值,平均下降24.5%,连续5年实现命案全破。

在智慧医疗方面,南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设了医疗联合体试点, 整合全市顶尖的中医、西医资源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实现“三通两自”:使用“医指通”,可提前15天预约全市40家大医院和北京5家知名医院门诊号;使用“医卡通”可提前一周预约总医院各科室专家号;使用“一号通”可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机,自助完成社区医院的挂号、划价、查询等全部门诊过程;使用“自动发药机”,把发药差错率降为零,提高了工作效率。运行4个月来,发药14121人次,处方28185张。

让百姓共享

在标准化建设中,采用“一库两用四平台”。“一库”指的是社区综合数据库,以社区数据整合为核心,打破社区内的信息孤岛,逐步形成社区“大数据”基础库,为智慧社区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两网”指社区公共区域无线覆盖网络和社区管理与服务物联网,比如通过手机能够及时查看车辆存放位置和安全状况;“四平台”指建设社会事务一站式受理服务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平台,让老百姓办任何事务都可以直接通过一个窗口进行办理。

让“智慧”走进每个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已经从政府主导进入到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新阶段。智慧社区不单纯是社区信息化,更是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和运行水平的新模式、新路径, 是整合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房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并合理运行、运营的手段, 是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各种人、事、物、服务等资源融合发展的载体。建设智慧社区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和市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构筑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智慧社区生态圈。

群众幸福是平安河西、美丽河西、繁荣河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河西区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民心工程,积极发挥全国文明城区的示范作用,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日前,河西区启动市容环境管理(2015―2017)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群众打造更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规划要求,将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大城管体系和社会共建共管体系,实现城市科学化管理上水平、市容环境景观上水平、群众满意度上水平。今年,将重点实施社区环境管理、市容园林管理等系统工程和天塔周边地区市容环境等三项专项整治,完成“城市管理示范区域”建设。2016―2017年,在总结示范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广科学长效管理新机制。

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新增就业3万人。梧桐中学投入使用,海河中学改扩建二期进展顺利,新四中开工建设;区属二级综合医院、疾控中心和国办养老院选址建设全面展开;139片散片旧楼区完成综合提升改造(房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区文化中心建成。采取多种方式加快推进“300平方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

今年以来,新建改建社区服务设施65处,11月底前144个社区服务设施全部达标。完成两项工业燃煤锅炉改燃和4551辆老旧黄标车淘汰任务,完成11座桥梁下51个地块的综合治理。着眼于“大安全”观,成立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和危险化学品整治工作,大力化解积案、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持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智慧社区医疗整体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医疗信息化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并让患者随时随地获得准确治疗,然而它的实施推广过程却也并不容易。

新医改新主张

北京,不分节假日各大医院都人山人海。“其实这些大医院的医生,大约80%的时间看的都是轻病症病人,而这部分病人完全可以在社区医疗中心就医。”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说。

来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后10年,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导致的过早死亡将给全国带来5580亿美元经济损失。我国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经上升至85%。

对此,沈阳盛京医院的一位院长曾畅想过,利用医疗健康管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医院会从实体医院变成‘云’医院,通过物联网和医疗传感设备,利用实时性、移动性、智慧化的特点,将医院的医疗健康服务覆盖到社区、家庭,甚至可以延伸到其他的市、县,深入到广阔的农村。”

现在这一畅想已经在逐步实现。目前,一部分三甲医院已经开始着手对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进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东软熙康公司也已经同沈阳、湖南、天津、武汉、郑州、洛阳、昆明等地的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随着"新医改方案"把医疗信息化列入“四梁八柱”架构的八柱之一,各地纷纷展开了健康医疗建设,健康医疗理念也正在慢慢深入人心。

以海南为例,海南省政府已经与东软集团展开深入合作,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后,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获得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咨询和健康服务信息,实现实时健康监测、动态跟踪随访、健康记录查询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健康全过程管理;使用该平台和便携式终端,基层村医可以高效地开展慢病随访、健康干预、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常规工作,并借助远程医疗协助系统与上级医院医生互动交流;该平台还可以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帮助市县级医院连接省级三甲医院、省外优质医疗资源,让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实时监控所负责区域的居民健康检测状况、慢性病比例变化情况等动态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和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为开展基层卫生工作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有上亿人患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过去我们很难对这种病人进行管理。”卢朝霞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因为那时没有检测手段,也没有干预的办法。现在不同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对慢病病人进行生命特征的监测和管理。”

智慧的考验

医疗信息化推广多年,如今初见成效,其背后是对服务提供商整合、技术能力的考验。

“东软熙康解决方案架构在整个云平台上,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云平台可以随时接收并存储每个用户的健康档案、运动信息等。”卢朝霞说,在云平台上,东软还提供了知识库,系统可以根据知识库的内容来判断用户的健康状态,并反馈给用户,同时形成一个干预方案,促使用户按照干预方案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而为了随时获得用户的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健康状态,东软还推出了熙康行表。

然而,在与地方医疗机构或政府的沟通中,东软发现,“治病“大家都能接受,但对“健康医疗”的态度,却普遍觉得过早。特别是对很多老百姓来说,是否能接受这个模式也是个挑战。“这是一种生活思维的转变,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这时宣传就很重要。”卢朝霞表示。

此外,“虽然大家都认同,只有做到有效预防,才能节省看病的高额支出。但看病费用可以报销,健康管理费用无法报销的制度和现实,也使健康城市、健康管理等业务的推广受到阻碍。”

而另一方面,国内软件解决方案厂商要提供整体的医疗解决方案也并非易事。首先,在技术实力过硬的前提下,IT厂商必须拥有医疗行业经验,能够获得地方政府及医院的支持,还要拥有医疗专业人才;其次,IT企业要做医疗产业并且涉及健康云平台的搭建,还面临着来自国际同行的竞争。例如英特尔的康本佳、IBM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等。此外,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由云平台、终端设备、移动应用等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共同组成,因此,拥有直达消费者的商业模式与广泛的合作伙伴必不可少。

为此,东软在多年从事医疗领域服务的过程中,不仅非常注意与健康医疗类公司合作,而且去年东软集团还宣布从传统的B2B向B2B2C转型。“在企业层面,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合作,东软还同移动应用开发企业合作,同房地产商合作(将东软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提供给社区),同传感器生产厂商合作;在个人消费层面,东软为个人用户提供熙康行表、熙康益体机等健康管理设备。”卢朝霞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