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20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 电子公文 业务素质 规范化
数字档案馆应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包括目录、索引和全文)进行查阅。因此,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滚动发展、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系统化工程,并且需要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来开展。
一、数字档案馆目标
从信息化建设的全局高度出发,针对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开发和搭建数字档案馆的基础运行平台等基础性建设工作;目标是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管理,实现电子公文的网络化鉴定、归档、分类、接收、存储并按照使用权限提供网上检索利用,在标准规范、软硬件平台与系统、数字资源的开发、保存与利用等方面积累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我数字档案馆的滚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网络服务器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是监理稳定可靠的支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存、方便管理和高效访问的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包括不间断电源、防火墙、隔离集线器、网络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与配置,以及用于网络安全管理网关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等基础软件系统的建设。
2、档案资源接收处理、统一存储与服务利用的集成化运行环境的建设。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网络在线存储及备份、离线存储与备份)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部分应用软件系统等的购买、二次开发(集成接口和个性化开发)、实施、测试和运行维护等。
3、建设电子公文实施归档的系统。
初步形成文档一体化归档模式和基础运行体系,开展网络归档方案设计,制定电子文档一体化归档标准、规范,确定电子档案的保存格式及显现方式,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电子公文的网络化鉴定、归档整理、移交接收、存档保存目标,通过开发必要的接口圆形系统,为实现电子文件的网络一体化归档奠定基础。
4、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机器资源的综合管理。
结合学习档案馆现有的馆藏情况,开展对重要的急需保护的和利用率较高档案进行数字化,包括历史档案、需要抢救的纸质档案(自己模糊不清晰、图纸等)、找平档案、声像档案以及利用率较高的资料档案等,建立馆藏数字化加工的技术标准体系,规范数字化过程的工作流程,实现馆藏数字化形成的数字档案与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集成管理与统一存储。
5、建立档案馆内部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档案馆内部业务系统)。
整合馆内所有门类的档案信息(包括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会计、声像、人事等),实现馆内档案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为档案馆内部的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为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的收、管、用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
6、建立档案信息服务网站(档案馆对外服务系统)。
通过对现有网站系统进行改造,将开放档案信息、档案编研成果等进行综合整理,按主题进行系统化整合并与档案信息服务网,为各部门检索查询开放档案信息提供网络化服务;将各部门需要经常查阅的档案信息按权限分为立档单位提供网上查询系统。
7、综合数字档案馆项目的开展,培养档案馆的开展现代化管理的拥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通过项目实施、应用培训等调动档案馆内部业务管理人员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档案馆现有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档案馆未来开展现代化管理积累技能更全面、业务素养更高的人才资源;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总结现代档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国内档案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系统范围与任务
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服务器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与系统实施的范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首先应根据项目目标与经费等确定数字档案馆的实施范围。
1、系统建设范围、
(1)业务范围。数字档案馆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支持档案业务工作的信息化方式开展,包括电子档案收集、整理、移交、接收、归档、管理、查询、借阅、利用、转档、销毁等覆盖档案工作全过程的业务活动;支持各业务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集成、信息共享与数据同步的自动化处理。
(2)档案信息范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应包括档案馆接收和保存的各门类档案的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同步的自动化处理。
(3)接口信息范围。实现档案工作与各归档单位之间的业务集成与共享信息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及交叉信息的同步更新。
(4)系统日志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信息)范围。包括各类用户使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详细跟踪记录,并根据需要提供对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日志信息进行分析、统计,提供辅助管理。
(5)系统用户范围。支持档案馆各部门业务工作者开展档案馆内部的各项业务工作,包括档案数据的增、删、查、改、统计、打印、转入、转出等;支持档案馆领导对档案信息系统中档案信息和日志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统计等。支持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查询档案信息;至此后档案馆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人员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安装、配置、运行、维护、数据批量转入转出、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与恢复、用户授权等。
(6)系统功能范围。的哪敢管开展需求分析提出的系统功能作为约束系统的功能范围。系统建设的某一阶段需要在锁定需求的前提下,规划系统功能。
2、系统建设的任务。
(1)确定系统目标。明确系统建设的任务、范围和总体需求,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2)需求分析工作。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现状分析,进一步将档案管理的详细业务流程、信息管理需求、接口需求等进行明确,由开发方与需求方密切合作、碎石沟通,锁定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3)详细设计工作。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详细设计工作,主要由开发方完成,需求方确认。
(4)系统开发与测试工作。
(5)用户测试与系统试用。
(6)系统实施工作。
(7)系统运行维护、升级和改进。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范文第2篇
突出一个重点,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是信息化背景下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保护档案原件、实现资源共享、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平台。近年来,河南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省档案馆建立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以及“建国”后重点全宗纸质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完成了馆藏声像、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建立了全省革命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与陕西省档案馆互为异地备份;郑州市、洛阳市、济源市初步建成了数字档案馆;各省辖市档案馆互结对子,开展了异地备份;省档案局把各级综合档案馆数字化数量和电子档案接收数量纳入了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到2024年数字化数量比2012年翻两番的目标任务。河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数量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河南档案事业发展就要以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重点、为龙头,依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要求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把各级综合档案馆(室)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下一步,要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作为深化河南档案改革的重要内容,成立河南省数字档案馆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方案,把各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同时要陆续制定相关标准,为数字档案馆(室)规范建设提供保障。
夯实两个基础,推进档案馆舍和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馆库是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永久安全保存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河南档案馆库建设基础薄弱,还存在面积不足、标准不高、设施落后等问题。要抓住国家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战略发展机遇,认真落实纳入中央财政“十二五”扶持规划的县级档案馆建设任务,尽快消除“无库馆”、“危房馆”现象;未列入中央扶持规划、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的县级档案馆,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快新馆建设步伐,扭转馆舍建筑老化、库房面积不足和功能设施落后的局面,加快河南省档案馆新馆建设步伐。省档案馆现在馆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档案数量的需求。省档案馆新馆已列入河南省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选址、征地与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十二五”期间主体工程完工。届时,一批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体现文化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特点的档案馆舍的落成,必将有力地推动河南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立身之本,要大力整合民生档案资源,建立与河南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地位相适应的,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主题多元、富有特色、覆盖民生的档案资源体系。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加大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接收、征集和整合力度,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在依法接收文书档案的同时,面向社会和民间征集珍贵档案资料,积极参与本地区各类重大活动的档案收集,实现档案资源在数量上有明显突破,内容上形成特色。
找准三个着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全省各级档案部门要把服务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一是着力服务经济建设。指导各类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不断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依法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加强项目档案监管与指导,参与项目竣工验收;积极为民营企业建档提供指导和帮助,使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着力服务社会民生。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整合开发馆藏民生档案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民生服务。进一步简化利用手续,不折不扣地执行利用档案零收费,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民生档案资源的需要。三是着力服务文化建设。近年来,充分挖掘利用馆藏档案资源,编辑出版了《走进河南档案》丛书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汇编》;结合时代主题,先后举办了“建党90周年成就展”、“中原经济区诞生过程展”、“焦裕禄精神展”等一系列档案专题展览。今年,继续围绕“建党”93周年、“建国”65周年等重大节庆日,适时举办一些专题展览,进一步传播档案文化,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各种形式和手段,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常态化的档案文化服务。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范文第3篇
【摘 要 题】数字信息化
【关 键 词】数字档案馆/数字化档案/it集约化服务/集成平台
数字档案馆的出现给现代档案管理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短短几年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成绩斐然,电子文件中心、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等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档案资源管理的热潮在档案行业得到迅速开展。档案利用者在查档、用档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快捷的优厚待遇,档案工作者也逐渐改变往日的手工粗放管理方式,开始利用网络、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开展现代化管档。不可否认,档案资源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给国家、机构和公众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给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之间还需要经历更长一段的磨合期,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较,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信息系统的建设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何谈信息化的有效利用与滚动发展,加之档案工作者几乎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了解、学习、跟踪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这无疑使档案工作者萌生了众多的困惑和忧虑。而且,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发展与运行维护的技术复杂度、资金的持续投入、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数字档案馆对it人才的高度依赖性及其与传统档案馆之间的职能交叉已经开始制约着数字档案馆的发展;“双轨制”的运行模式更是给档案工作者增添了不止一倍的工作量。这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数字档案馆才能顺利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作者基于it服务最新理念,提出采用集约化运营模式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观点,通过 it资源的集中建设、it服务质量的有效加强、it技术含量的累积增长,来提高数字化档案馆的社会效益,旨在以最小的成本消耗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
1.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的
各行各业信息化及其快速发展已经且正在不断地形成大量的数字化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归档并形成电子档案以记录信息社会的历史活动,传统档案馆开展服务创新加强馆藏数字化加工也将积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信息,这两类信息统称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正是为了归档、接收、整理和保存这些不断累增的数字化档案资源,并想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为国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查档、用档等服务,数字档案馆才应运而生。由此得出结论:数字档案馆可以作为信息社会数字化档案的终极保管机构。建设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忆信息社会的发展历史。
2. 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职能
以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的为出发点,可以确定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主要职能:
(1)集中统一永久保存信息社会产生的各类数字化档案信息,引领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方向,保障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
(2)为传统档案馆提供滚动完善和持续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以方便档案工作者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接收、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整合、管理、传递、处理、鉴定、编研和提供网络化查档、用档服务等各类档案管理工作。
(3)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查询与检索等服务,包括当前政务公开背景下产生且移交到档案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档案馆内部经鉴定后允许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等。
3. 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特点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以永久保存数字化档案信息为根本,以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数字化档案的接收、管理、利用、鉴定、编研、展示为宗旨,以提供it资源供应服务为主体运营模式的集成服务平台。基于此平台,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开展档案鉴定、文件归档、档案收集、整理、分类、查询、检索、统计、编研、成果汇编以及开放档案信息等各项档案业务工作,不需要关注档案信息存放的物理位置,不需要担心档案信息的永久保存和安全性风险,不需要考虑如何申请信息化专项资金、组织和招聘技术人员开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及运行维护等工作,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为承担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任务的it工作人员提出档案管理的业务需求。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架构、应用软件的研发、信息系统的实施、数字档案馆的运行维护、滚动发展以及it资源管理等技术工作从传统档案馆中剥离出来,建立以精通信息技术、跟踪档案业务及信息技术发展的,并能够将档案工作与信息技术融会贯通使用的档案工作者团队,开展面向档案工作的it集约化服务。这样一来,档案工作者就能够集中精力钻研档案业务,开展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永久保存、集成共享、传递处理、网络访问、完整有效等众多技术难题则集中于数字化档案馆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即便这样也比让每个档案馆设立计算机处(室)来开展软硬件平台的购买、安装和维护,做数据备份、数据迁移、异地保存等措施要安全和可靠。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运行维护的主要特点是以低收入的供应服务方式或连锁加盟方式以维持其滚动发展和持续改进。档案业务的规范性及其工作流程的确定性决定了电子文件归档、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开放档案信息、数字档案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共享等信息系统的建设是能够基于一个通用的软件基础架构和服务平台来实现,即使不同档案门类的信息标引、著录项、数字化存储格式等有所差别,也能够实现集成化的统一管理。当然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之初,需要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领导和监管下,首先应开展各门类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格式、存储标准、访问模式、管理规范等的建设,作为建立通用数字档案馆服务平台的指导性文件,面向服务的开放的基础平台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服务平台之上的各类应用系统则是根据需求的深化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功能扩充,每个即将加盟的档案馆只需要设置其基本配置,定义其运行管理模式就可以享受数字档案馆提供的各种信息化服务。可以推断,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服务费将远比各档案馆自行购买设备和建设各类应用系统并开展运行维护的费用要低很多,这是因为it服务集约化数字档案馆的软硬件平台、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应用软件系统等都是一次开发,多次共享使用,而且还将在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后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保障其先进性、适应性和发展性。
4. 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
当前,国内数字档案馆建设有单一型和区域型两种主流模式,单一型数字档案馆运行模式是在单个档案馆内部开展馆藏数字化加工、接收电子文件归档、整合馆内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的门户网站等工作,通过门户网站提供该馆的开放档案信息服务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查阅服务;区域型数字档案馆则是以一个区或市为单元,以档案馆的业务为中心,除了开展档案馆内部的各种信息化建设、实施和系统应用外,还通过网络为相关档案室提供档案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服务,在档案形成单位进行归档的同时,将纸质文件归到档案室,将电子文件通过网络、载体或接口系统传递到数字档案馆系统中,实现了一个区域内部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集中存储。这两种模式建设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数字档案馆依附于某个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滚动发展与运行维护也取决所依附的档案馆的信息化水平,更准确地说是依赖于档案馆的决策者和档案馆设立的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处(室)的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认识和跟踪发展的水平,其局限性和风险性不言而喻!加上信息化滚动发展的持续投资,从长远角度必然会限制数字档案馆的发展。从国家全局来看,这两种建设模式存在着档案行业it资源重复建设的弊端,在全国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的前提下各自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也必然会造成未来国家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难的新问题。
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的观点的提出,是希望能够站在国家信息资源战略和行业全局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高度,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和谐型、节约型、发展型、信息资源广泛利用型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不仅需要缓解信息化建设中因技术人员与业务工作者认识不统一而产生的各种制约系统建设与发展的矛盾,而且能够保障数字档案馆的高效运作和长期发展。这一观点的基本要求包括:
(1)机构重组:将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在组织上进行分割,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再依附于某个传统档案馆,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各项工作。
(2)人才分类: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分为业务型和技术型两大类,分别承担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的各项职能。
(3)职能分割:数字档案馆
保管网络系统中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传统档案馆保管纸质档案和各种其他介质档案。
(4)相互关系:数字档案馆为传统档案馆提供开展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档案展示等各项服务,传统档案馆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各种业务需求。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互动发展、相互促进,分别以数字、纸质形式记载信息社会的发展历史。
图1给出了三种数字档案馆运行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是一个面向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集成服务平台,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实施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地管理,同时为多个传统档案馆提供从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到应用程序、信息访问、信息等软件资源共享和网络计算机运行维护的各种it服务,每个传统档案馆不需要再单独设立it技术支持与服务部门,不需要单独购买和管理服务器、存储器等硬件设备,不需要花钱购买软件系统或者重复开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档案馆内部的管理也更加有效,这是由于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思路与传统档案管理的方式有着行业上的差别,人员管理及工作方式也完全不同。
当前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模式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范文第4篇
一、馆藏特色档案的基本特征分析
馆藏特色档案,可以表述为在馆藏档案资源体系的长期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某一领域档案,在同类档案馆或同一馆藏的各门类档案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容争辩的优越品质,能充分反映本地的历史衍变、地方特色和馆藏资源建设风格,具有以下特征:
1.馆藏资源的地方性。受档案馆所在地社会历史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富有地方特性的馆藏资源体系。如当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则该地档案馆的馆藏中其重要人物、地方文化、风土人性、城市建设、红色记忆等地方特色档案较丰富,其区域特色档案成为档案资源中的精品和亮点。
2.馆藏建设的独特性。馆藏档案资源在档案门类、接收范围、接收方式等方面明显有别于其他档案馆而形成的个性特征。如有的档案馆对图片信息采取收藏方式接收进馆,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的图片信息中心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势必使该档案馆拥有大量的照片档案。
3.馆藏结构的差异性。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的不同,使各地档案馆在馆藏构成比例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馆藏特色。如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馆藏民企档案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及重点建设工程较多的地区,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较多;山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山林及林权档案完整齐全等。
4.馆藏特色的社会性。馆藏特色不是馆藏自封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档案管理人员依据各自工作风格和管理手段,经过不断凝练和长期培育,逐步形成馆藏资源个性,并为各级档案馆和社会认同的过程。
二、馆藏特色档案形成的基本规律
馆藏特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不对称过程。它在形成过程中既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也没有形成的统一标准。但各地档案馆围绕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文化特色,从本馆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出发,创新特色资源形成的新路子,建设富有各自特色馆藏的档案资源体系,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1.围绕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找到馆藏特色形成的突破口。一个公共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建设中应有多个方向,某一时期内其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是不同的,在履行《档案法》规定的档案接收工作职能基础上,应围绕地方发展需求,根据馆藏历史、资源体系和地域特色等来确定馆藏特色,加以重点建设。
2.实施馆藏建设有重点发展策略,是保证特色馆藏发展的根本。根据现有馆藏资源基础和属于档案馆接收范围的立档单位档案资源实际,确定馆藏特色的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在特定的时期、领域或方向实施特色档案的征收集和科学整理工作,制成特色档案专题数据库,集中统一使用管理,服务于社会大众。
3.加强“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建设,是形成不同馆藏风格的基础。“三重一特”档案主要是指具有区域特点的重大活动、重点工程、重点人物和地方特色的优质档案资源,重要人物档案是馆藏的一大特色和独有的品牌,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涉及公共利益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和地方特色档案则是区域档案资源中的精品。因此,“三重一特”档案是建设馆藏特色的关键,是构建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精品叠出的特色档案资源库的基础,必须要切实结合实际,加以重点发展。
三、培育馆藏特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在新时期条件下,建设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精品突出、社会认同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是构建具有“五位一体”功能公共档案馆的重要基础。公共档案馆除了制定科学的馆藏特色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馆藏特色档案资源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专门人才培养等因素外,还应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培育馆藏特色。
1.创新接收模式。由于特色档案资源分布领域宽广’载体多样及所有权属各不相同,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因此,在严格按照《档案馆档案接收名册》对进馆序列单位档案实施依法接收的基础上,一是要突破禁锢接收。以突破时间年限、突破档案门类限制、突破全宗单位限制的“三突破”为出发点,走出一条档案馆特色资源快速集聚的新路子。二是要拓宽接收渠道。通过建立和完善档案征集网络、聘请特色档案征集人员、设置收藏或捐赠等联合全宗、委托社会专业机构及中介组织、直接派员参与地方重大活动、加强对电子档案的收集等方式,以超常的思维模式、超前的接收手段丰富馆藏特色。三是要开展征购活动。由于持有特色档案的社会人对知识产权及商品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向档案馆无偿捐赠特色档案的人数越来越少。因此,开展有偿征购重要特色档案是今后培育馆藏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
2.拓宽整合渠道。以各级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培育特色馆藏的最根本手段,也是近年来不少地方档案馆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后各级公共档案馆作为本行政区域内形成的国家档案资源永久保管基地和社会利用中心,必须在整合政府信息、民生档案和各类专业档案等社会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和城市记忆、社会个体等特色档案资源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在具体整合措施上,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根据档案形成单位主体,实现整合平台由档案馆向档案室拓展的转变,努力将各综合档案室的特色档案整合进馆;二是根据档案载体形态特征,实现整合载体由纸质向多种载体延伸的转变,努力将各领域内的电子、音像等载体特色档案整合进馆;三是根据档案反映对象,实现整合对象由机关向企业个体扩充转变,努力将存在或反映企业及社会个体的特色档案整合进馆;四是根据档案进馆的方式和关系,实现整合方式由接收向收藏共享的转变,通过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努力将社会上具有各类知识产权的特色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收藏方式进馆,确保进馆特色档案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更容易为社会所接受和利用。
3.实施培育项目。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项目化,是指档案馆以人力和资金专项性投入为基础,在特定时期对某一领域或方面的档案资源征集采取项目化运作,实施不对称的发展战略进行重点培育、专项接收,确保馆藏特色建设时间短、见效快,是建设馆藏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具体实施中,一是选择项目内容时,应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人力保障和特色档案反映对象及分布区域特点等因素。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坚持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科学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确保项目实施的有效性。三是项目具体实施时,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力争将项目建设列入地方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从机制上保障项目的正常运作;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及民间团体的专业优势,确保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文化展馆施工方案范文第5篇
一、精心布置安排2005年工作
年初,市档案局根据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要求,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市档案局馆长会议,在总结回顾2004年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安排了2005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措施,提出全市档案部门坚持发展主线,坚持服务主题,巩固档案法制、档案业务、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成果,重点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抓好档案馆库基本建设,实现创建市级文明行业目标。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市、县(区)分别确定了工作计划,将任务作了细化安排。由于上半年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先教”活动,7月份后,市、县(区)局馆采取有力措施,精心谋划安排,加强督促指导,抓紧落实计划任务,保证了全市档案工作各项建设又取得新的成绩。
二、积极推进档案资源基地建设
馆库建设市档案馆综合楼建设工程,上半年完成决算审计,审计认定工程质量优良,投资效果好,获省局表彰的工作创新奖。镇康县档案馆新建基本完工并通过验收,已投入资金100万元。临翔区档案馆新建完成前期筹备工作,投入资金40万元。双江县投资16万元,完成库房改造,安装密集架130m3,扩大库容200m2。永德县馆扩容问题受到重视,县政府同意安排18万元,近期可安装密集架。年底,省发改委、省档案局决定在前两年给予临沧市档案馆库房新建和改扩建专项补助资金90万元的基础上,再次安排4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市档案馆库房改扩建。
馆内业务库容条件改善的馆重点抓好接收工作,全年共接收进馆档案9372卷。同时,各馆从各自实际出发,坚持做好保管利用工作,积极开展抢救破损褪变档案,鉴定到期档案和编写档案史料,做好数据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全市年内共接待查阅利用2398人次,提供档案17616卷次,编写档案史料18种16.2万字。市局争取到《临沧市档案馆指南》印刷出版经费,现已交付印刷。沧源、耿马、凤庆馆安排人力,采取裱糊、手抄、复印等措施,分别抢救了一批历史档案和重要全宗档案。耿马县结合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县庆50周年,利用馆藏档案,编写6种史料投寄报刊登载。
现行公开文件利用中心加强了文件的接收与整理,年内新增文件2721份,全部完成规范化整理,全市9个馆共存现行公开文件9784份,接待查阅利用46人次,提供文件179份。市档案馆将现行公开文件目录在网站上公布,向社会提供查阅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局制定了实施方案,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西双版纳、楚雄等地考察学习,为修改完善方案并着手组织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市档案局将档案信息化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市局馆坚持办好《临沧档案信息网站》,不断充实新内容,体现自己的特色。利用现有设备,组织人力开展馆藏档案文件录入,完成8万余条,累计11万余条。试用了多种品牌的档案管理软件,并结合实际选定了一种,在全市范围内专门行文要求统一使用。凤庆、云县、双江三县分别落实专款5万元,购置初期设备,建立内部局域网,从重要全宗开始录入馆藏档案文件。凤庆、云县、耿马三县共录入文件级条目25600多条。
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市档案局根据市、县(区)档案部门多年来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情况,去年确定用两年时间建成市级文明行业的目标。今年,市档案局把文明行业建设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放到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创建目标。多次向各县(区)行文强调,巩固发展原有成果,上下连动,健全创建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机关管理,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改善机关环境,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展示临沧“兰台”风貌,努力为建成文明行业创造“软、硬”件条件,要求各县(区)特别注意做好一票否决问题的防范工作,市局领导每次到县(区)都要检查督促落实创建情况。经过系统内干部职工共同努力,10月底,市县(区)9个局馆已有省级文明单位两个(市局馆和沧源县局馆)、市级文明单位6个、县级文明单位一个(永德县局馆),全系统各项指标和条件达到要求顺利通过文明行业验收,11月份向社会公示,今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全市档案系统为市级文明行业,成为迄今为止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直属部门中唯一的文明行业,也是全省档案系统唯一的文明行业。临沧市档案系统建成文明行业,被省档案局授予全省2005年度工作创新奖。
五、依法督促面上档案工作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县(区)档案局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职能,除经常安排业务人员到单位督促帮助开展工作外,领导经常深入到基层单位,与有关领导和人员面对面研究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馆库建设、文明创建、信息化建设和工作经费等问题和困难,年内,仅市局主要领导就深入各县(区)平均不少于3次。云县局馆参加2005年部分县级机关机构改革,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为履行行政职能的事业机构,强化了档案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年度归档开始后,市、县(区)档案局集中一定的人力和时间,采取分片负责、重点帮助等方法,督促指导各级机关单位开展归档整理工作,全市绝大多数单位基本按时完成归档任务。
为认真贯彻2004年市档案局制发的《机关档案工作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市局以市直机关为重点,督促各单位认真对照考核标准,广泛开展自检自查,绝大多数单位均已完成考核自检工作并向市局报告了情况。
市、县(区)档案局坚持抓好规范化管理整改、考核验收,年内,全市共验收83个单位,其中,市直7个,已完成98%以上,临翔、云县、凤庆、永德等县(区)基本完成规范化管理验收任务。凤庆县实现村级规范建档100%。
按照年初的统一安排,市档案局专门行文布置开展2005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以巩固发展规范化管理成果、确保档案安全为重点,全面组织开展检查活动,多数县和单位进行了自查和抽查,报送了自查、抽查及实施整改情况。年内,市、县(区)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全部参加了换证审批登记。全市范围内查处档案违法事件一起,市局与镇康县局对去年底镇康县人民医院发生的人为入室撕毁会计档案40多盒的严重案件,向镇康县党政领导报告情况,提出处理意见,督促公安机关尽快破案,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六、围绕中心工作搞好服务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市委安排的一项重大活动。市、县(区)档案局按照职能要求,及时与市、县(区)“先教”办研究,行文安排做好相关档案工作。
2004年,全市实施“三村”建设工程和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市、县(区)都先后行文对档案工作提出了要求。今年档案部门继续跟踪服务,指导规范整理档案,部分县局还参加了“三村”建设工程总结验收,对建立档案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
年内,市、县(区)档案局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水利建设工程、公路建设工程、经济普查、社团管理、移民等方面的档案整理和管理工作,督促指导了部分私营企业建档、帮助破产、改制企业整理和妥善处置了档案。
七、抓好档案干部培训教育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市档案局年初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市直各单位和各县(区)局馆干部共130多人参加,专题讲授了机关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有关理论知识及计算机操作技术,收到了较好效果。8月份,市档案局举办了全市档案干部岗位基础理论培训班,111人受训。耿马、永德、云县、凤庆县档案局分别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归档知识、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相关人员共200多人受训。
按照中央和上级党委的统一布署,市、县(区)两级档案部门用半年时间,集中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时按质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联系实际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素质,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机关内部管理,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各项工作。市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群众满意度达100%。
结合开展“先教”活动和创文明行业活动,市档案局总结提炼出“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临沧档案行业精神,制定了党员基本标准和档案工作者基本要求,在市县(区)局馆中广为宣传,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敬业爱岗精神。
年内,根据省局安排,市档案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成功举办了“我爱兰台”演讲比赛,市、县(区)局馆和市直机关单位17名选手参赛,展示了档案人的风采,效果较好。
八、积极改善环境条件
经市政府领导批准,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加强公务活动礼品档案管理的通知》、《临沧市开展档案工作“七项工程”实施方案》3个重要文件,进一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机关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经市政府批准,从2005年起,市档案局馆档案保护费由原来的每年3万元改为以卷为单位,每年每卷按1.2元列入财政经常性预算,本年实际增加近4万元,今后每年随馆藏量增加而增加。市局馆向市政府请示批拨经费15万元更换了工作用车,批准增加车编制1辆。经市、县积极协调,沧源县政府同意从2006年开始,按馆藏档案每卷0.60元的标准纳入县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核拨档案保护费给县档案局馆。
市档案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继去年请求市人大领导集体听取全市档案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汇报之后,今年又主动邀请人大分管法制的领导到市档案馆视察、座谈。经过两年争取,市政协将组织省、市、县政协委员视察全市档案工作列入今年工作计划。11—12月,市政协主席、一位副主席和在家常委、专委会主任及部分省、市政协委员视察了市档案局馆,之后由一名副主席带队,对8县(区)局馆和近20个机关、乡镇的档案工作进行全面视察。这在临沧属首次,对于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提高档案法制观念,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做好档案工作,扩大档案工作社会知名度,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上一篇: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精选{优选5篇}
下一篇:文化展厅的设计方案{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