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教育产品推广方案{2024年最新5篇}

青春岁月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639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06分钟。

教育产品推广方案范文第1篇

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学生以创业的方式就业,从而更好地带动大学生就业,使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高校正在实施的创业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学生的社会实践,都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形成了一个整体实施方案。但是独立于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之外的创业教育是不完整和片面的,因为创业活动本身要求创业者熟悉市场规则,能置身于市场环境中迎接竞争,掌握工商管理基本知识成为创业者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利器。因此,应当在工商管理的专业课教学中强化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市场营销是教育部规定的工商管理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市场营销课程主要从分析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入手,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定位等战略,确定目标顾客,最终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价值。市场营销是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能够发现和创造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寻找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因而是企业经营过程的起点,另一方面肩负着为企业创造利润,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因而是企业经营过程的终点。市场营销职应渗透于创业活动的各环节,成为创业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

创业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法律等众多领域,要求给学生以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掌握创业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因此,对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是创业教育的热点。市场营销课程和创业教育存在诸多对接点,与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既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有益的导向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和提高其创业能力,同时拓展创业教育模式,是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的亮点。

二、措施

(一)课程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小微企业的品牌管理。

品牌管理是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之一,品牌的瞬间认知和瞬间联想功能可以提高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和认知度,降低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有效的品牌管理能显著提高创业企业的经营效率,为创业活动的开展注入活力。大学生创业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应当格外关注此类企业的品牌管理。首先要增强小微企业的品牌意识,引导小微企业走品牌经营之路;其次要提高小微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及时将品牌上升为注册商标或注册域名,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再次要强化小微企业的战略品牌管理,在能够取得合法市场地位和合理市场份额的时候,适时向市场推出新品牌,防止被竞争对手包抄利用,在加强品牌自我保护的同时,实现小微企业弯道超车赢未来的梦想;最后要增强小微企业的平台品牌意识,引导小微企业采取平台品牌经营之道,有效借力百度、淘宝等成功的互联网平台,成为蚂蚁雄兵中的一员,充分发挥长尾效应,打造亦小亦美的小微企业。

2.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网络营销推广策略。

比尔?盖茨说,二十一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网络正在改写传统商业规则,“一切企业皆电商”是电子商务浪潮所向披靡的真实写照。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创业企业主动“触网”,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以节省运营成本,提高推广效率。要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强化网络营销推广策略的学习,提倡以技术为基础的精准营销,以销售为导向的体系设计。要引导学生在全面了解网络推广环境的同时熟练掌握微信营销、搜索引擎营销、QQ营销、Email营销、微博营销等推广工具,熟悉网络,发展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开放活跃的互联网思维,提高在互联网环境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3.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市场环境。

在教学营销环境的时候,除了要分析常规的市场环境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市场环境:着力分析国家和省下达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货币出资“零缴付”、经营场地“零成本”和服务创业“零收费”等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地区创业环境中的阻力,克服创业文化中存在的小富即安的思想,消除群众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不理解,走出社会舆论对女性创业存在的误区等;帮助学生积极寻找创业的金融支持――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创业孵化园区的支持等。对市场环境的深刻理解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有的放矢,有效克服创业的障碍和阻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程度,增强其创业积极性。教师在开课伊始要求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成立案例分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案例广泛搜集资料,认真分析案例所反映的市场营销原理,将案例分析结果做成PPT在课堂展示。教师还要设置一套有效的能够被学生认可的案例分析量化评价体系,对参与案例分析的小组进行有效评价。在案例分析的准备方面有气质仪表、情绪准备等指标;在案例分析的内容方面,有发言的逻辑性、准确性、得体性,案例分析的观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说话的语速和节奏控制能力,对案例分析时间的把握能力等指标。一套完善的案例分析量化评价体系能够给案例分析小组以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提高整个案例分析的效率,并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对案例教学的充分利用能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将营销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为其开展创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巧妙设置实战性的课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市场营销课程的后期,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营销计划书或产品推广方案:为自己经营的企业、或生产的产品设计一个品牌名称和Logo;利用所学市场营销知识,对市场环境做SWOT分析,弄清所经营产品或项目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设计所经营的产品或项目的营销组合――产品与服务,价格,促销,渠道;尤其是促销方面,可以设计一个包含广告方案、销售促进手段和公关方案等在内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通过巧妙设置实战性的课程作业,学生加深对创业活动的认知,提高创业积极性。

3.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各种层次的创业大赛在高校不断开展,激发了学子的创业热情。市场营销课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营销计划书和产品推广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撰写创业计划书,并将创业计划书付诸行动,积极参加符合自身能力的创业大赛。通过赛场的评委提问、选手问答等环节,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度,及时抓住创业契机。

教育产品推广方案范文第2篇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Langdell)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始采纳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利用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能像管理人员那样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之后,案例教学法在西方教育界迅速崭露头角,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商业、企业管理等教学领域,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郑金洲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案例教学法以下定义。“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的”。“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与本课程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根据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共识,结合广告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广告教学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收集和加工典型营销传播现象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再现真实的营销传播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做出判断和决策,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学习理解原理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即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育中的误区

由于我国广告教学长期以理论教授为主,侧重强调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过程缺陷,导致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很多误区,只有消除这些误区,案例教学法才可能真正在广告教育中施展开来。

2.1误区之一:案例教学等混举例说明主张案例教学就是“举例说明”者,以为教学中有案例就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即是教师先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再结合案例进行说明使理论具体化。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非举例说明那么简单,首先,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其次,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们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营销传播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诵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讨论和积极评价。再次,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法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2.2误区之二:案例教学等同事例教学主张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复述”为主的事例教学法,即是以大量案例来吸引学生。课堂上只有老师对案例的描绘,很少有老师和同学的激烈辩论,老师在最后还要公布案例的“标准答案”。这样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只不过是对广告概念或原则讲授的少,对案例描述介绍的多,学生仍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案例的灌输。案例复述往往是对已有结论的论证,它对学习者的启示和警醒作用十分有限;而案例则是需要在讨论和分析中才能找到结论的特定情境中的事件。有的案例甚至很难得出结论或无法得出结论。事例教学比较简单,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随时插入,所用事例也往往是信手拈来,不必精心准备。而案例教学的要求则高得多。这种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其完整的教学过程。事例教学手法单一,以授受问答为主,而案例教学能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案例教学重要的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营销传播运作中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真正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具体的广告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方法技能。

2.3误区之三:案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主张案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者,混淆了二者的含义。案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共同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获取广告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更要通过对广告案例分析、追问的过程,养成学生反思实践问题的精神,提高反思实践问题的意识,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发展与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不是要学生死记知识条目,而是重视逻辑推理和辨证思考的过程,形成怀疑和批判的学术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是突破传统广告教育中只关注知识讲授的弊端,提高学生营销思维能力。但是案例毕竟是经过加工过的事实叙述,仍然不是完全的社会真实,案例教学法也不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广告实践,学生对于接待广告主的技巧、客户服务、策略选定、提案陈述、广告文书、广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并不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完全获得。所以,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大相径庭的。在现行的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模式中产生的课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目的就是在于进一步培养广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做准备。

3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运用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其完整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精心的实施。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的运用概括性总结和表征化地描述居多,而结合广告教学实际真实再现认真分析其运用过程的则罕见。笔者结合自己在广告教学中的体会,以一个原创性的案例教学的演示分析为基础,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和运用。在品牌定位的课程讲授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定位的本质即定位是针对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品牌的特性所做的营销传播活动,笔者选取了可口可乐新可乐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广告定位所依据的三个重要的参照因素: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市场地位。

案例1:求新还是坚守—

—可口可乐的定位困境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成功的品牌之一,因为可口可乐是这个市场的首创者,也是人们心目中饮料市场的领先者,因而可口可乐一直坚守自己的领导者定位,最具代表性的是它1942年的广告语:“真正的饮料(therealthing)”,表明只有可口可乐是正宗的可乐,其它的都是仿制品。20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在对百事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可是接下来10年里,百事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定位:新一代的选择。通过系列广告大力宣扬青春、充满活力、富于挑战性的百事精神,“认为自己年轻的人现在就喝百事”,从而导致美国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几乎都迷上了百事可乐,抢夺了可口可乐在年轻人中的市场份额,成功与可口可乐缩小了差距。70年代,“百事挑战”运动针对可口可乐的口味,强调自己的稍甜配方更胜一筹。80年代,百事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巨星策略进一步挑战可口可乐的霸权。1981,可口可乐老大地位岌岌可危,市场份额不仅输给百事,还输给芬达、雪碧、健怡可乐。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配方的新可乐,在与百事和传统可口可乐的口味测试中,新可乐被消费者认为是口感最好的。面对百事的强劲挑战,可口可乐公司是否应该放弃原来的已有99年历史的神秘的“7X”配方,推出一种新配方的新可乐?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教学目标:①加深学生对广告定位依据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着将等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市场地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分析中去。②初步训练学生的广告定位决策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到案例1是广告定位中真实的经典案例,具有争议性和可分析性的价值,且能较好地体现产品定位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故选定此案例以期望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步,教师的准备。教师对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做深入的分析,确定案例讨论中的焦点问题。第二步,学生的准备。每一位学生于课前一周已得到教师打印好的案例材料,并按教师的嘱咐认真阅读、分析案例并写好发言提纲。

(二)课堂实施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6至7人,并设计出案例分析、讨论的步骤。第一步,设疑激趣,呈现案例。考虑到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将打印好的案例已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来说,案例己无好奇感,故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并提出6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①可口可乐是否应该推出全新配方的新可乐?②可口可乐遭遇困境的关键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吗?③可口可乐品牌的定位与核心价值是什么?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的期待和心理需求是什么?⑤为什么定位大师里斯和屈特说“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而是针对潜在消费者心智所下的功夫。”⑥广告定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此时,师生再一次熟悉案例情境。此时仍处于案例的导入阶段。因此第二步的设计和安排非常关键。第二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①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发言,消除他们的紧张感,让他们在小范围的热烈讨论中互相启发整理思路。具体做法是小组每个成员先简单的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批评、补充。接着小组成员对按教师提供的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结束了,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要求各组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注意在小组范围内不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其理由充分,每种意见都要统计。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分别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②全班讨论。各小组选派2名学生结合案情分析情况进行观点陈述,其他学生认真听,评判观点、结论,进行补充,或质疑,或提出反驳意见,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将不同观点板书于黑板上,同时对个别质疑进行解答。对案例1,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形成三种意见:A、以全新配方的新可乐取代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以更好口感作为新的广告诉求,跟百事打口味战。新可乐不会影响可口可乐的领导者定位。B、保持可口可乐的传统配方,因为消费者选择可口可乐是出于品牌认同,而不是仅仅是口味。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是品牌的核心资产,新可乐使自己身份模糊,动摇品牌的领导者定位。C、同时销售传统配方和新配方的可口可乐。这样可以讨好消费者偏甜和偏淡的两者口味要求,比较保险。教师此时注意引出与论题相关的广告知识。第三步,以案论理,总结延伸。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有一个总结,在总结中教师往往要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广告定位理论知识。案例1涉及针对产品功能还是针对消费者需要进行定位的矛盾冲突以及在这种矛盾冲突时如何决策的问题。事实上,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做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比产品本身要重要的多。可口可乐19世纪80年代推出时是市场上唯一的饮料产品。它首创了一种新产品种类,品牌的名字就成为产品本身。20世纪大部分时间,广告充分利用它的原创地位,也是它配方保密的原因。而新可乐与品牌定位背道而驰。新可乐的定位出让了它最关键的品牌资产:原创性。可口可乐的品牌角色是看守者,他们不能改变旗舰品牌的口感,不能改变它的形象,惟一能做的就是保卫自己珍贵的品牌遗产。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1985年的确推出过新可乐。这一决策大大低估了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没有估量到许多人对传统可口可乐的那种深切、持久的感情。人们因为买不到传统可乐愤怒,媒体和众多消费者强烈抗议,抵制新可乐。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公众的压力就迫使可口可乐公司完全撤下新可乐,恢复了老可口可乐的生产,从此回归经典可乐的定位,在以后的营销传播中可口可乐再也没有用“新”来形容过。教师要指出学生根据消费者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和市场地位进行定位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三)课后评价阶段

在案例1的学习中,学生是从一个营销广告人员的角度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的,他们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决策人实际面对的那个两难情境,要承担一定的职业责任,要感受来不确定性后果的压力,认识到营销决策可能要冒风险,并且懂得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他们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认识到在广告定位原来是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真实的案例情境让他们懂得了在做广告决策时,应考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行动?为什么?以及行动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同时,案例也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也能考察学生对本章节理论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广告定位的内容。此外,对案例的共同讨论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

4参考文献

教育产品推广方案范文第3篇

(一)美国

美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而农业发展的关键是高等农业教育。美国高等农业教育向来重视与农村建设的互动。1862年7月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莫里尔法案》。该法规定,拨给各州一定面积的联邦公有土地资助每州至少成立一所农工学院。法案实施后,联邦政府共拨地1743万英亩用以赠地学院的建设。[1]崇尚实用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成倍增长,如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等都是在赠地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赠地学院主要讲授农业与机械技艺方面的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美国工农业现代化储备了必要的软件。可以说,《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实施促进了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大发展,为美国后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与智力成果。1887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年度财政拨款,资助各州依托农工学院建立农业试验站的《哈奇法案》。高等农业教育依托农业实验站强化农业科学实验与研究的职能,推动了美国农业科学的创建与完善,“其研究成果使每年农产品价值有千百亿元的增加”。[2]此外,美国的高等农业教育还积极参与农业推广,高等农业院校在所在州的每一县设立基层分支机构,与当地政府和志愿者共同开展工作,由此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覆盖全国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学和县基层机构则是这一体系的两个主体。1914年美国政府颁布《史密斯—利弗法案》,联邦政府与各农工学院建立农技推广机构,负责开展所在州的合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35年,美国政府又通过《班克黑德—琼斯法》,规定每年增加农业研究拨款,以推动农业科研工作的展开。[3]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建设积极互动,为美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服务支持,美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农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得以提升,农村建设蒸蒸日上。

(二)日本

日本的高等农业教育是综合性大学+农科类大学+短期大学的三元结构模式。在综合性大学的农学、生物资源学或园艺学等学部中实施高等农业教育,这是日本高等农业教育的主体,其培养目标是造就农业高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等。在以农、农工或水产等命名的农科类大学中开展高等农业教育,其所占比重较小。第三类高等农业教育存在于短期大学的涉农本科中。[4]二战以后,为满足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日本政府对农业教育结构进行改革与调整,新制大学诞生,高等农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得到创新,农科院校或专业进行重组。“入关”(1963)后,为适应国际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需要,日本高等农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培养规模大幅度增大,为传统产业改造及产业结构调整输送了大批生力军。从1970~1999年,日本农科本科生数和农业水产业GDP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值达到0.944。当日本农业本科生数维持在150000~175000人时,农业水产业GDP相对较高。日本高等农业教育强调提高以畜产和园艺为对象的教育比重,重视培养指导研究和普及新农业技术的领导人员,培养同农业相关的第二、三产业技术人员及开发有关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和农业生产资料新技术的研究人员。[5]在农业人才的培养上,日本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立大学先后设置研究生院农学研究所,开设博士课程和硕士课程,研究生院农学专业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总数中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就为日本农村建设培育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日本高等农业教育与日本的国情相对应,在日本高等农业教育中最具特色的是县立农业大学,此类大学主要开设有关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经营以及农业管理知识的课程,是进行农业实践的培训和进修机构。农业大学校中设立三类部门,分别为培养、研究、进修部门,这是农业大学校对社区开放的一种途径,致力于培养人才,并与农业实验场、农业技术普及及改良所相互协调,“三农合一”,有力地保障了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重点把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通过制定鼓励政策调整农业结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高等农业教育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调整,面向生产实际成为高等农业教育者的共同追求目标。

(三)荷兰

荷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西欧小国,但这个不足两个半北京大的欧州小国在农业方面却是个大国,其育种业、畜牧业及花卉业堪称世界第一。荷兰农业的发展得益于现代化的农业教育体系。荷兰高等农业教育是荷兰农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两种:综合性大学与地方农学院。综合性大学主要有瓦赫宁根大学,其学制一般为五至六年,毕业后可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硕士学位,再继续深造四年即可获得博士学位。[6]瓦赫宁根大学拥有一支庞大且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担负着推动荷兰农业高速发展的重要使命。地方农学院目前有五所,包括劳伦斯坦国际农学院、巴勒维尔特农学院等。荷兰高等农业教育注重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发挥。瓦赫宁根科教中心成立后,与隶属于农渔部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实现整合,根据学科门类重组为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农业技术与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五大学科群,对农业科研和教学工作进行整体协调管理。劳伦斯坦国际农学院以地理学信息网和开展咨询服务而著名,学院专业设置主要为自然环境类、农产品加工、贸易与经营管理类、农业教育课程类学科。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由讲座、教学基地、校内车间学习、参观、访问等组成,其中校外基地是其主要实习场所。荷兰拥有6个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分别属于奶牛饲养、农业机械、食用菌培养等不同学科。培训中心集技术培训、生产科研于一体,为农业高校的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设备、技术、场所等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荷兰高等农业教育在科研推广上也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地位,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三者协同发展形成了著名的“OVO三位一体”。高等农业院校与各级科研机构之间注重交流合作,讲求资源共享,本着科研服务生产的原则,面向实际、面向农民,以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二、国外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村建设相关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运用行政法律手段促成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建设的积极互动

通过立法制约的力量将国家政策固定下来,保障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互动,是美国“科教兴农”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础与前提。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正式拉开了政府资助高等农业教育的序幕。“为公私立大学定下了此后百年发展的基调,因而它成了具有种子性质的立法”,[7]持续地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随后,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农业法令,以立法的形式对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村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以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为鉴,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建设的有效互动,运用立法和行政拨款相结合的手段来干预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对农村建设的扶持: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农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经费投入等重大问题,推动农科教结合由政策驱动向法律驱动转变;注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财政拨款的力度,确保政府制定的法令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二)大力发展各级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素质是“三农”工作的基础。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高度发展与新型农民的素质息息相关。日本农业推广的“计划性”使得农民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自身知识有效利用率。荷兰高等农业教育直接面向农民与农业,大力开发农业人力资源,造就世界一流农民,始终是荷兰农业政策的出发点。我国农民教育体系虽然健全,但培养新一代农民的重视程度不够。现代农业是以相对完善的生产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运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和经营,这就要求农民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只有突出农民的受教育者主体地位,通过“科教兴农”的服务手段完善各级培训机制,加快传统农民向现代“农商”的过渡的转变。[8]除对现有农民进行教育和提高外,高等农业教育还应注重对新一代农民的培养。以“知农爱农、学农为农”为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农村为发展空间、以农业为求职取向,立志农村、服务农业、献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大业。

(三)加大高等农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提高农业知识贡献率

美国高等农业教育体系始终体现着一种地方主义色彩,专业、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根据当地特点、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未来经济结构来调整。受多年来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倾向于将行政部门制定的教材作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无法反映当下的农业发展新趋势,这就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起到为农业发展服务的作用。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高等农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业农业科技的发展,又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服务。各类学校应从地方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大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在巩固传统“涉农”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增设新专业,扩大课程设置的范畴,以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9]除此之外还应加深与拓展对现代化农业内涵的认识。现代农业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协调发展的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界限模糊化的农业,是广泛运用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农业。[10]高等农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一种现代高等农业教育思想,以适应“三农”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教育产品推广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地方本科高校

推动学科专业战略性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更应主动适应转型发展,探索更有效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理清思路,明确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一)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础

钦州学院地处北部湾顶端的钦州市,其前身为始建于1973年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设置大专班,1982年更名为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91年改建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为钦州学院。2007年,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涉海专业,填补了广西有海洋而无海洋学科的历史空白。2011年,自治区政府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2014年成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

钦州学院作为广西的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自2006年专升本以后,明确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对接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坚定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

目前,钦州学院也是广西沿海1595公里大陆海岸线上唯一一所公立本科院校,广西唯一一所获得国家高级海船员培养培训资质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及自治区政府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滨海校区占地2070亩。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本科专业45个,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3万人。现有教职工1020人,其中专任教师730人,高级职称人员250人、博士学位人员70人、硕士学位人员480人。有自治区特聘专家2人,外聘院士2人。有钦州市人才小高地4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大人才项目2个, 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广西专家服务基地依托单位1个,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单位1个。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广西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钦州市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优势特色专业5个、特色优势专业群3个、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3个,有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海洋类)、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轮机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钦州学院――广西嘉华钛业有限公司理科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轮机工程、物流管理、艺术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本科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等5个本科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石油化工专业群、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等3个专业群被确定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群;海洋科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紧缺人才专业;获得8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其中“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涉海学科专业群建构的研究与实践”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当前,学校紧紧抓住广西加快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构建国际大通道、打造战略新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统一认识,坚定转型方向,明确办学定位

地方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显著标志,是看它是否真正融入社会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4)》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地方高校应准确把握时展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自身使命,发挥独特优势,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统一认识,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办学定位,钦州学院不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咨询和讨论:

一是多次组织处级干部和骨干教师深入广西沿海三市有关行业协会组织、重大产业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调研,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两个维度,对学科专业的社会需求适应度进行分析,理清办学思路;

二是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明确改革方向。学校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德文、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合肥学院书记蔡敬民等专家到校指导,为学校发展问诊把脉,明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三是组织骨干教师和各级干部到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兄弟学院考察调研,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四是学校先后组织了“钦州学院提升服务北部湾经济区能力论坛”、“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学校转型发展”等大讨论。

通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讨论,统一和强化了师生员工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编制了《钦州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4―2024)》,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发展定位与目标。确定了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着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成效

(一)建立融和共赢的校地校企合作关系

1.建立了良好的校地关系。地方高校能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立足地方,构建与地方政府融合共赢的新型关系。学校在多年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得到了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了良好的融和共赢的校地关系,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2012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校外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各本科专业成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起校外教学委员会、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应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

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的办学宗旨,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根据《钦州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钦州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4―2024)》,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广西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要求,对全校本科专业进行整理。2012年增设3个专业,2013年增设新闻学、车辆工程、财务管理3个本科专业,2014年增设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工程、城市管理3个本科专业,2015年增设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化学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2016年增设金融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生物制药4个本科专业。学校现设置的本科专业达到45个, 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达到14个,工程、技术、经管理类专业达到23个,占全部本科专业的48.7%。学科专业对接产业和产业链、创新链更加紧密,布局更趋合理。

2.构建特色和优势鲜明的专业集群。制定了《钦州学院转型发展工程总体实际方案》、《钦州学院学科专业集群设置方案》、《钦州学院学科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资助办法》、《钦州学院学科专业群建设评估标准》等文件。按照学科专业群对接产业和产业链的要求,确定建设十二个专业集群。其中重点建设海洋科学与渔业类、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类、航海类、石油与化工类、经济与管理类等5个应用性、海洋性特色鲜明的优势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0个优势特色专业,明确了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评估标准,初步建立了与地方产业和产业链对接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巩固,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3.调整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自治区政府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和2015年初自治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会议精神,加快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支撑国家战略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能力。

针对随着国家及北部湾经济区新的发展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石油、化工、造船、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海洋开发等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的新情况,以及我校专业设置集中度不够、办学基础薄弱、办学资源分散等问题,2015年4月,在历时近一年的广泛征询校内外专家意见后,经过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学术委员会、教代会执委会审议等民主程序制定了《钦州学院教学机构设置及专业调整方案》。遵循服务需求、产教融合、资源共享等原则,对学校教学机构及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组设立了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石油与化工学院、理学院等。通过这次教学机构和专业设置调整,增强了学校与地方企业行业的融合度,提高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行业的匹配度。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认真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2013年,启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和修订工作。在对地方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全面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逻辑路径,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14年7月颁布实施。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加强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增设了专业认知、假期调研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例理工类专业达到35%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达到30%以上;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支持基于生产与服务实际应用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改革;按照专业认证基本要求,推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应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加强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按照应用型本科培养定位,课程体系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整合理论课程,强化实践训练,构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模块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积极推进以工学交替、产教结合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技术、经管类专业进行以提高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与技能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改革试点,确定了油气储运工程等16个本科专业为第一批模块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给予立项建设,建设周期为三年(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建设期内给予经费资助。制定了《模块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分批组织到合肥学院考察学习,提高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效,扎实推进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3.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产学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为国际所认可并实施”。以实现产学融通、学用互动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目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能支撑专业综合改革和模块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教学体系。

引入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投资3000多万元,共建“钦州市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嵌入式实验室;与钦州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香港美丽华集团、钦州嘉华钛业有限公司、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与国家海洋局、钦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钦州市技术监督局、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等共建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实验室;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了校内外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100多个;加强校地校企战略合作联盟建设,建设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按照每个专业群和每个本科专业都有明确的行业、产业合作伙伴的要求,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和产业链的能力。

三、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

(一)校企共建航海类专业

积极争取广西海事局、钦州市海事局的支持和指导,按照国际公约、国家法规、航运行业的要求和船员职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和船员教育与培训,共同推进我校航海类专业走向产教融合。学校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轮机模拟器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实验室、电子海图显示系统实验室等仿真实验室和水上训练中心实训基地。学校先后从国内知名航运公司引进持有船长、轮机长等适任证书的船员28名来校任教,并建立了教师定期上船制度,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占我校海运学院教师总数75%以上的师资队伍。学校建立了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

学校现已获得海船船员教育和培训、海洋一级渔业船员培训资质,获准开展的海船船员教育和培训项目共22个。2013年,轮机工程专业获批为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立项项目。学校与钦州港口集团、桂钦船务有限公司、防城港瑞达海运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合作,联合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2013年以来共为广西培训社会船员共4363人次。如表1。

(二)校企共建艺术设计专业(坭兴陶设计)

坭兴陶与紫砂陶、建水陶、荣昌陶同为中国四大名陶,为钦州所独有。为振兴坭兴陶产业,学校通过钦州市工信委、科技局的牵线搭桥和大力支持,与钦州市一批坭兴陶生产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坭兴陶工艺与创意文化”协同创新基地,共同研发坭兴陶产品和建设“产品设计(坭兴陶设计方向)”专业品牌,实现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效果。在“产品设计(坭兴陶设计方向)”专业建设上,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和教材资源开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取得显著效果。

艺术设计专业(坭兴陶设计)先后被批为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获得省级精品课程两门,《钦州坭兴陶设计》获得省级重点教材立项,与钦州坭兴陶艺协会共建钦州市坭兴陶人才小高地,师生共申请坭兴陶外观造型设计专利有29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陶艺作品分别获国家级金奖6项、银奖4项、省级奖20多项。2011届学生廖提章的坭兴陶作品《印象?壮乡》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该作品于2012年3月18日被钦州市政府选定为国礼品,由时任总理送给来钦访问的马来西亚总理吉布提。

四、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合力的思考

(一)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的作用,形成三方合力

1.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强引导。政府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主要职责包括分类管理、转型指导等,要通过权力下放、政策优惠、财政扶持等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但在我们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当前觉最为急需的是政府尽快出台系列引导、管理促进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

2.学校要转变观念,主动转型。转型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涉及 发展定位、治理结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群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法改革、评价方法等方面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定位,办出特色,敢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与企业、行业对接,深化产业融合,形成长效机制。

3.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合作发展。社会与高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行业企业与高校密切互动,要获得高技能的劳动力和提高现有劳动者的素质,必须把参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工作,积极参与和融入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中,从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与学校形成合作双赢的发展格局。

(二)围绕转型发展定位,形成校内合力

学校多年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学校、二层单位、教师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形成校内合力,才能最终实现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

1.学校层面要强化主导作用。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学校章程和学校发展总体实施方案;密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争取优惠政策与资金支持;从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加大改革力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2.二级学院要发挥主体作用。学校转型发展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在于产教融合,而产教融合要靠二级学院来组织实施。因此,二级学院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

3.职能教辅部门要突出服务作用。根据学校转型发展需要,职能部门和教辅单位要完善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各种规章制度;要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切实帮助二级学院解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教职工工作与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4.教师要发挥改革创新的能动作用。教师是学校产教融合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都必须通过教师和课程来完成。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应用型本科教育新观念,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精神,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扎实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国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5(5):18- 20.

[2] 吴旭君,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 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5):P34- 35,45.

教育产品推广方案范文第5篇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文教口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以经营的理念,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加快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创新的理念,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事业适度超前发展,为争创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的文教口工作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基础得到夯实,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认真实施各项规划,使社会事业的规模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与全省发达县市区的差距逐步缩小。文化方面,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面积和公共图书馆藏书增长*%;教育方面,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去年同比增长*%、*%、*%;卫生方面,千人医生数、千人医院床位数与去年同比增长*%、*%;体育方面,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占地面积提高*%,体育人口增长*%;广电方面,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档案方面,馆藏档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残疾方面,残疾人向外推荐就业人数达更多经典尽在个。二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体系;一是完善基础教育体系;二是构建了贫困家庭学生就学保障机制;三是建立中小学校园及青少年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启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五是探索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六是构建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七是完善城乡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八是构建现代广播电视传媒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了优质资源比例。我市中学迁建项目基本完工,广电中心动工建设;贝林医院开业;传染病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有线数字电视开通,教育“四项”工程扎实推进,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基本完成等等;四是改革不断推进,机制不断创新。坚持以经营的理念,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在保持总量的基础上,在增量实行放开搞活的原则,大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贝林医院成功招商办医、桃源路口医院正式挂牌等等;五是塑造了特色,增强了活力。教育方面:主要是争取省教育强市。文化方面,主要是以开展蜜蜂文化节等大型的节会活动推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育方面,主要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等大型的比赛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群体工作的开展;卫生方面主要是做好副伤寒的防治、血防工作以及合作医疗等工作。残疾主要是引进了康复医院。

2005年,文教口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教育方面:积极争创教育强市。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改造乡镇学校校舍改造、教育装备,以及加强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和文化建设,做大、做强、做精农村学校,完成校舍改造7700平方米,新建校舍32000平方米,在建校舍16800平方米。新增教育强乡镇5个,贺村和须江镇成校被确认为首批省级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二是积极实施“四项”工程。到9月底止,共投入资金500多万元,23个建筑面积为1.03万平方米的食宿修理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另有23个建筑面积为3.01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已动工建设。为8360名家庭贫困学生减免费用162万多元,为6100多名学生每周免费“爱心营养餐”,开展师德培训,培训教师7000多人次。三是加快事业建设步伐。江中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完工,并成功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另外,完成了双溪口乡、贺村镇、新塘边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开始动工建设中山路小学新校区。四是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全市共撤并小学24所,撤并初中5所,减少普通高中1所。另外,还新创办了1所民办小学(我市文溪外国语小学),从今年秋季入学,我市六中已停止招生,我市中学和滨江中学扩招4个班级,高中段学校正逐步向城区集聚。农村学校重点启动了峡口片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跨乡镇联办的新峡口初中已开始建设,并撤并了大峦口和保安乡两所初中。五是大力开展城乡教育帮扶。组织骨干教师巡回教学、巡回师德讲演和送教下乡活动等活动,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文化方面:一是做好文化课题调研,编制文化发展规划。召开我市历史文化研讨会,拟定了10个与古道文化相关的调研课题,做好古道历史遗迹的普查和保护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与福建浦城交流申遗工作经验和相关资料整合,为申遗工作营造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做好《文化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挖掘、梳理、整合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我市文化品牌。二是抓好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大剧院的方案设计工作;完成市博物馆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和安装并试运行,启动坛石、风林、须江等乡镇的省东海明珠工程、XX金走廊工程和特色文化村建设。三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三卿口碗厂、峡口大公殿、茅坂兰坞祠堂、大陈汪氏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卿口碗厂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清湖镇古街区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制订保护方案,向省文物局申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完成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沿线的文保点调查和勘察工作。对廿八都文昌宫维修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指导督促上余大夫第、礼贤城隍庙等文物维修工程。四是举办和承办下列重大文化活动。成功承办了五彩我市·2005元宵大型巡游活动,开展《我市本色》公演活动,参加XX建市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做好中国(我市)蜜蜂文化节暨“兴工强市”广场文化活动周,积极筹备参加第20届三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五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成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印刷行业、音像制品、歌舞娱乐分会。制订并实施文化市场星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节日期间文化市场稽查力度,共查处了8家网吧的违规行为。

卫生方面:一是甲型副伤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共投入专项防控经费达41万元,防止病源向外扩散,有效控制了副伤寒疫情的暴发;二是血防工作落实到位。投资200多万元,开展碗窑乡筑坝灭螺工作,目前三条坝已完工,另外两条坝正在建设当中,从根本上达到控制钉螺的目标。三是集中开展麻疹无偿强化免疫接种。全市共投入30万元,集中开展对全市6万名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率达到99.5%,有效遏制我市麻疹流行态势。同时,认真落实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四是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到目前止,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员达40.6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83.3%,共筹集资金2201.7万元。全市共有7203人次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用,发票金额3388万元,可报发票金额2967万元,实际报销金额达885万元,平均每笔1188元,达到万元以上的110人,达到2万元封顶的有27人,大病住院实际补偿率为25.26%。在今年的筹资工作中,全市共有422545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家庭129795户,筹资总额12620767元,参保率达90.76%。

体育方面:一是以争创省体育强市为目标,开展创建体育强镇活动;二是成功地承办了XX市第二届运动会,并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三是群体活动声势浩大。举办三人制篮球赛上、健康家庭健身赛,以及体育领头人乒乓球赛、乒乓球大赛、篮球大赛等节庆期间大型的体育活动;四是展农村体育活动;将农村体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争取省体育局补助购置、奖励等多种途径,安装健身路径15条,有14个村新建了篮球场,对淤头镇永兴坞村乡村体育俱乐部进行了规划等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

广电方面:一是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围绕我市各项中心工作,突出发展基调,开设了《抢抓机遇全力干事》、《缩小差距勇于争先》、《跻身全国两百强》等专栏,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了团结、稳定、鼓劲的舆论环境。二是精心组织实施了“百万广告扶工行动”,为60家企业的180多个产品免费拍摄制作播出了宣传广告,总价值达到138万元,把我市“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的行动落到了实处;三是注重科技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广电部门自主开发的XX市公文阅办系统在XX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使用,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共同建立了教学研实践重点基地,对推进我市IT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完成了广电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年内准备动工建设。

档案方面:一是加强档案馆藏资源开发建设。在做好档案资源接收的基础上,为有关单位撰写《廿八都镇志》、《市人大志》以及群众查阅相关档案等提供原始材料,截止10月31日共接待查阅档案资料人员560人次,调阅档案资料807卷册,二是利用档案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会同相关部门举办了《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图片展,有3万多人观看展览;三是编制了《清漾毛氏衍脉世系简图》,促进了石门清漾古文化村的保护与开发;四是开通了电子档案馆,方便群众查询相关资料;五是加快拓展档案服务工作领域,为社区、民营企业做好规范性建档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上门指导相关部门做好档案达标工作,同时,还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依法介入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六是继续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全市档案人员业务素质。

残联方面:一是创办了康复医院,为15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诊疗优惠服务,为全市劳动模范实行了免费体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我市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市残疾人事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市残疾作为扶贫解困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来抓,共完成了48户的危房改造任务。三是积极开展各种助残日活动。四是开展职业培训,推进劳务输出。今年已陆续介绍本地就业和输送到宁波、温州等地务工的有168名残疾人,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困难。

从目前来看,我市文教口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投入不足和优质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重新显现。限于我市条件,政府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投入,同时由于群众对政府公办、经营的社会事业尚有难以摆脱的福利性情结,社会投资又对预期的发展前景还有一定的疑虑,因此,在保证财政投入依法增长的同时,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任务更加艰巨。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差距扩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全面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任务更加艰巨。社会事业有限的投入大多投到城区,占人口20%的城区却集中了80%左右的优质资源,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滞后于城区,成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格局中的突出矛盾;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各项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从管理体制看,社会事业管理还基本延续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政事不分”现象;从行政管理看,社会事业单位条块分割,难以做到有效结合,资源共享;从运行机制看,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比较模糊,政府办与市场办事业的界限不清,财政性投入不足,影响了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社会不安全因素增多,构建社会事业公共安全体系任务更加艰巨。青少年生活环境更趋复杂,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学校与周边环境安全、文化市场管理等难度增大,打造平安我市的任务繁重。

2006年的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起始年,也是我市实现“跻身全国两百强”目标的关键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正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我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也为抓好社会事业工作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这几年我市社会事业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为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社会事业工作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五中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经营的理念,加强统筹,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实现均衡发展。

加强统筹--就是要通过制订完善各项规划,建立以规划为导向,协调运用政策、投资和监测等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实施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统一。

调整结构--就是要合理划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市场供给产品的范围,继续把提供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等公共产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优先安排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同时发挥政府投资的示范作用,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补充政府公共资源的不足。

提高质量--就是在不断扩大资源总量的同时,要研究提高质量的问题,增强活力和竞争力。

深化改革--就是要着力推进教育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内部机制转换,以经营的理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体育产业、IT产业等,进一步增强我市社会事业的活力。

均衡发展--就是坚持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和要求,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

明年的工作思路上主要是做好六个对接:

1、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相对接;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这是我市社会事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此,文教口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要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教育四项工程为抓手,切实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的防控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特别要对卫生布局规划、公共卫生三级预防体系、农村卫生保健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我市文化特色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要加快要以争创省文化先进县为抓手,根据文化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争取到2010年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四是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要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他们的利益,优先安排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要抓紧完善低保子女免费入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五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与省五大百亿工程相对接;我市文教卫事业要抢抓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就要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在谋划今后重大社会公益性项目的时候,要有大局意识,不能仅局限于自身工作职责范围和专业区域,而应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跳出部门地域的框框,站在全市的高度,了解分析全国全省发展趋势和政策情况,围绕以国家、省投资方向和政策导向、国债资金、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向以及我市发展的战略,抓紧谋划一批重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抢得先机列入省重点,争取到有关要素资源和政策的支持。

3、与跻身全国两百强的目标相对接;市委跻身全国两百强的行动纲要已经出台,文教口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对照要求认真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尽快对各项目标任务作出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在工作中要抓住三个整合,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教育部门要以“四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努力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二是要整合卫生资源,要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大力扶持民营医院的发展,加强血防和传染病的防治等工作;三是要整合文化资源,要梳理我市的文化资源,并根据即将出台的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精神,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4、与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相对接;规划是灵魂。我市的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已全部到位,各部门要根据新一轮的乡镇区划调整的方案,按照“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的思路,抓紧做好新一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在新一轮的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实施我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5、与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相对接;以产业带动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市的文化产业、体育产业、IT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在文化产业方面,印刷业和文化用品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部门在此要重点进行研究,如何扶持他们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方面,我市已将体育产业纳入到六六产业当中,体育部门明年要重点进行调研,如何把我市的羽毛球产业和体育用品产业做大做强;IT产业方面,我市的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各县区的前列,广电部门要利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与高校联姻,把我市的软件开发和推广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使广电部门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力军。还有卫生、教育部门要对民营医院和民办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调研,努力实行公民办教育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6、与相互合作促发展的思路相对接;合作促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文教口部门在这方面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去年我市在教体结合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对培养我市的体育后备人才,提高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文教结合、教卫结合、文广结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明年文教口各部门要积极利用这个口子当中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相互配合,达到共同促发展的新路子。如设立教育部门开设文艺班,为文化部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将调研卫校如何与职业中专进行合作办学,提高师资的利用率等等。

(一)明年的工作重点:

教育方面:一是认真实施“四项工程”。按期保质完成2005年度动工兴建的23个续建工程,同时,新安排实施“两改”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3.09万平方米。创建标准化学校28所。“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要在确保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二是积极推进四项改革:首先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次是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第三是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第四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三是启动并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完成《我市市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修订编制工作,启动并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重点要加快峡口初中建设,完成峡口片学校布局调整,并妥善解决布局调整后乘车难问题;四是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名企”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组建名校教育集团,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五是构建远程教育体系。投入500万元,在新江中设立远程教育中心,建立网络图书、网络教育教学系统,初步实现高中段名师资源的共享。六是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

文化方面:一是以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加强城市与农村文化基设施建设。要抓好我市大剧院、文化广场两大文化设施工程建设的同时,将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单位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以整体提升城市公共文化场馆的品位和档次。另一方面,要加快农村基层文化网络建设,争取每年建成2个省“东海明珠”工程,2个XX“金走廊”工程和4个特色文化村(社区)。二是以仙霞古道申遗为契机,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好双塔主题文化公园和其它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规划,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并积极将三卿口古瓷村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做好廿八都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清湖古码头古街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申报工作。三是以挖掘古道文化积淀为重点,广泛开展我市历史文化研究。四是以打造我市特色文化为目标,加强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挖掘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打造我市特色品牌。五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所有制投资文化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项目,参与公益文化管理,支持捐助公益文化活动。六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试行文化单位“雇员制”,加强民间艺术人才队伍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卫生方面:一是推进项目实施工作。完成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工程各项建设,动工兴建市第四专科医院综合楼工程,完成市卫生局机关、市卫校、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迁建工程设计、土地征用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内动工。二是根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三是继续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的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扶持贝林医院、康复医院、桃源骨伤科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做好血吸虫病、副伤寒、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逐步增强合作医疗吸引力,建立长效筹资机制,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

体育方面:一是要积极筹办第十三届运动会工作;二是备战XX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争取在省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三是争创体育强市。做好市体育中心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为市体育中心建设作准备。争取实动实施西山健身公园建设;四是围绕“六六”产业,服务经济主体,主要是在赢牌体育用品公司、航宇体育用品公司的扩张上做好服务工作,从产品定位,市场前景、质量提升、推介沟通上为两公司出谋划策,为壮大我市体育产业。

广电方面:一是加快广电中心建设步伐,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土建工程。;二是计划投资500万元,对市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质量;三是继续抓好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同时要完成乡镇区域调整后的广播电视线路调整工作,确保广播电视正常运行。四是加强与上海交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生产在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进一步做强我台软件开发产业。

残联方面:一是要抓好残疾人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比例;二是做好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建设;三是利用康复医院阵地,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

档案方面:一是进一步推进档案馆工作和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二是做好乡镇区划调整的档案的接收工作;三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四是开展民营企业规范建档的推广工作,巩固村级建档成果。

(二)文教口明年重点工程初步安排

1、农村中小学改寝改食堂建设工程;

2、市广电中心建设工程;

3、市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

4、我市大剧院建设工程;

5、新建我市远程教育中心工程;

6、西山健身公园建设工程;

7、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

8、市第四专科医院综合楼建设工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