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精选5篇}

翰墨千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58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1.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不合理。

学校在专业教学课程方面做得不合理,首先,学校不能够真正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一直弱化“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教学原则,将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学生分的太明确,学生不能够多方面的涉猎。其次,学校的课程教学不合理,艺术类专业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完全活化的专业,它的教学最需要的就是灵活、创新,但是有很多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都不注重创新,很多学校都相互模仿,教学雷同,不能体现出自己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案。还有就是学校不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水平以及创作方式、思维方式等等设置独立的教学方案,不能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有的个性格创作方式。

2.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艺考生,我们都知道,对于艺考生来说,美术是必考科目,但是对艺考生的文化科的要求就相对较低,这就说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跨专业的专业,它结合了美术、建筑、环境、设计、装饰等专业,它不仅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美术底功,而且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但是艺考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都比较薄弱。

3.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学校在课程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有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都不够完善,导致学校实践教学的进行有气无力,不能打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也导致科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偏重的结果,老师总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不能有效进行时间教育。有些学校甚至不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在实践教学的关节上明显缺失,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些学校会让学生在假期都一些公司企业去实习,但是有很多学生根本就找不到实习单位,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应聘实习生的义务,而且由于实习的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得到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的教育策略

1.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我们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合理使用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将室内设计的理论知识“实务化”,在原先室内设计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及时观察市场发展的动向,从而切实根据市场要求对学生做有效的理论知识导向,降低学生有用的、能够实践应用的理论知识,而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空洞的、不能实际运用的知识。其次,我们应该将专题内容模块化,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可以分成很多模块,比如说方案设计、环境结合、图纸绘制等等,这些都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必学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能够综合教育所以,我们要有机的将这些知识都模块化教学,在每一个模块,让学生能够重点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学好。

2.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要想加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我们就要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这里所说的基础能力不仅仅指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当然,我们要把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放在首位,培养他能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我们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能力,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比较复杂的专业,它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3.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课程时间教学环节的设置。首先,学校要将实践教学的教学设备都准备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准备最好、最齐全的教学设备,给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过硬的硬件设备。其次,就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教学方案,此间,学校可以拟定适合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分成几个项目小组,给每个项目小组都设定固定的创作任务,然后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效利用组内人员的优势,从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到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都努力完成,然后请老师评价指导,并且逐渐改进完善,最后完成一份优秀的创作作品,从而,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课程;环节;解析

一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实践意义

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训——就业几个环节掌握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经验和设计经历。设计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于课堂训练和校内、外实训,设计经历主要来自于时间的积累。设计经验的获取需要比较漫长的阶段,要靠学生在实习单位不断地碰壁获取,并且获取的信息还不一定全面。如果我们把这个环节当成是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把设计经验总结成学生学习的设计师手册,学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样以来大大地缩短了校内实训和就业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

二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应用思考

利用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促进课程资源进一步建设,加以合理利用既可以发挥资源的优势,又可以体现教学特色。通过对我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课程设置的调查,反映出我院的设计教学模式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对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中教学环节设置、教学过程体验,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积极作用的重要性。

(1)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2)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概况及课程模式

①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内容:居室空间设计是一门相对独立、高度综合的整合艺术,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居室空间设计一和居室空间设计二。居室空间设计一主要针对住宅的室内进行设计教学。包括住宅的空间特征、起居室设计、餐厅设计、 厨房设计、卧室设计、书房设计、卫生间设计、公共走道楼梯设计及储存空间设计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在课程中需要学生在考量住宅室内的使用要求和精神功能及设计的实施与材料、技术和经济的制约条件上,把握比例尺度的合理性。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色彩的搭配、灯光的布置和细部处理的效果,体验设计效果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更要注重住户文化状况与生活习惯、心理和生理的感觉。

居室空间设计二的教学内容包括室内环境、住宅建筑设计和室外景观的设计,是对居室空间设计一的巩固、扩展与提高。在我院居室空间设计的这两个阶段中,通过对传统及现代风格的典型设计实例的介绍、观摩、分析,对艺术手段、材料、工艺、细部做法的讲解,培养学生具备对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②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概述:教学内容既是专业教学的起点,也是专业教学成果的综合体现。具有多教师轮换制、时段长、综合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教学成效对专业建设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该课程建设发展和改革始终以服务和实现室内设计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为宗旨,专业建设的成果也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

自2006年我院成立室内设计专业以来,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一直都是教师课程教学和改革的重要对象。教师始终围绕该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进行科学教学,并以系部为依托成立了课题组,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居室空间设计,是本专业学生社会就业后参与的最为广泛的设计内容之一。在教学伊始,老师们考虑到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本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发展概况及课程模式与实际相联系,在传授知识时强调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这门课程开始向“以教学带实践,以实践促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变。同时教学时间也由原来教学和实践相分割的形式调整为现在的整体模块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体验到就业后的工作内容,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阶段。我院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从开设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课程实践的探索和开拓,教师们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有自身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近几年来,本课程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摸索实施阶段;2)初步提高阶段;3)调整发展阶段。④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模式: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本课程也以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技术、能力为核心的标准来进行定位。目标定位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课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在强化专业性质的层面渗透专业教学内容的各要素。在课程教学内容上以造型艺术为主导,以专业设计要求为目的。实践课教学的基本教学内容。1)市场与基地调研。2)概念设计——包括基地的建立划分、空间环境的确立、功能流线分析、形态元素分析,平面布局初稿。3)深化设计——包括风格与形式的构思,立面设计,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垂直空间、枢纽空间的设计,绘制住宅平立面,进行方案阶段完善。4)细部设计——包括会客、居住、储物、门窗、家具等细部节点大样。平立剖面和详图设计按照制图规范要点完成设计表达,达到施工图表现深度。5)成果展示——完成总图设计与说明,打印施工图册,成图排版布置。

实践课教学的考核方法:居室空间设计这门课程的考核内容有明确的评分标准,用来全面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分的标准通过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过程的学习,综观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与评价。考核以课题项目为单元,以学生完成设计的构思、表达及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力等为标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系统地学习,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指导,变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讲授与同学讨论相结合教学法。第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第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重点应是平立剖与详图设计等部分,内容较多,学时较少,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学时数的调整。在教学上主要是点评学生所创作的方案,指出方案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在不同的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方案的沟通和讨论,开展设计演讲,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总结中提高、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是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住宅结构、构造、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是本课程一难点。因此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不定期开展实质性的跨学科交流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并在交流和合作中促进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教师应在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观摩和现场讲解,从感性上理解室内物理环境的设计及其重要性。通过对装饰材料的观摩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学知识和结构常识,以便在设计当中更好的发挥材料的特性,扩展设计思路。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循序渐进地串联起相关的居室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上,培养学生在完成课程设置目标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以及设计创造力的培养。

具体教学环节:1)设计前期环节。2)专业设计环节。专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时间是7周,共112个学时。如何在这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因此,科学而又紧凑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必须的。这个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设计初稿、设计中稿、设计创意、设计定稿几个方面。这一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主动地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专业热情、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讨论问题的兴趣,组织学生研讨。现将设计环节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及过程分述如下:设计初稿、设计中稿、设计创意、设计定稿。3)成果展示环节:PPT课件汇报、作品展示两个方面。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带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能力指向性、教学方法时效性、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亲自参与和体验,注重设计实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这些正好与课堂教学形成鲜明的互补关系。同时这门课程,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下,注重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研究过程,每个课题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研究,其学习过程表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学习状态表现为想做结合,理念与方法并重互动。学生也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通过学生在深入生活、社会实践中,体验课堂内所学知识,培养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取得能力过程,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的重要举措。实践性教学是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独特之处。旨在对学生已有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加充分激发学生设计的兴趣和潜力,它增强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教学目的与手段的一致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提升设计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形成与其专业能力强势密切相关的设计能力强势。它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创作观念,同时也是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的重要窗口,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和手段。鉴于此,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式将现有的教学形式及过程进行优化。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输,关注学生在研究性的设计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具体的设计原理和理论。主要是情境式教学方式、过程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

三 结论

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本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设计发展走向分析得出设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针对本院的居室空间设计课程的发展历程提出以下几点个人建议。

(1)鼓励学生突破墨守陈规的思维定式,加强原创性设计意识

在设计教育中注重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并不是将学生的设计思维束缚在传统居室空间设计中,而是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课程结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上,提炼设计元素烘托设计主题,训练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传统住宅功能的不足。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思想观念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的设计思想观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其一,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优秀理念。如何通过设计改善环境又能有效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需要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其二,设计作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无论多么宏伟的人造工程,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住宅建筑更是如此,探寻与本土生态相融合的景观、建筑等艺术表现形式是设计教育不变的审美诉求。

(3)回归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现在设计类高职院校教育多注重艺术的现状。现代艺术教育启蒙时就曾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我院艺术教育为前提的同时,一定要求学生亲自到建筑或室内装修工地去,了解建造过程和学习施工工艺。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加以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灵活的课堂。

(4)加强设计教学与社会沟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受到社会的检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专业,其教育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在管理规范的设计院和设计公司之间形成教学、科研和人才推荐一条龙的共同发展体系,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 朱昌廉.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霍秉坤.课程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旅程.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 杭间,何洁,靳球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4] 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张绮曼.室内设计经典集.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建筑;空间和形态;环境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19-03

处在高校校园整体环境中的教学建筑,其设计无一例外受到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要素是多样的,如广场空间要素,轴线空间要素,道路空间要素,相邻建筑空间要素,景观空间要素等。在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和形态的影响有的表现为单一的环境要素,更多的则表现为多个的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

1 广场空间要素

以广西大学综合教学大楼为例。综合教学大楼位于广西大学东校园(原广西农业大学)的教学区中心――哺育广场的西侧,共6层,建筑面积10600m2,可同时容纳师生5960人。(图1)。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笔者构思了庭院式布局和集中式布局两种形态(图2,3)。经比选,确定采用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在哺育广场西面构成较为完整的建筑形态界定,整体性强,空间特色鲜明,与周围建筑环境十分和谐。11个阶梯教室围合一个2层高的圆形大厅,组成相对独立的体型;普通教室设计成简洁的外廊式,两者通过宽大的楼梯和走道相连,构成形态各异,高低错落又风格统一的整体。这一概念成为最后确定的方案的基础。

圆形布置的阶梯教室是空间设计的重点。圆形大厅的45°对角上布置了4个阶梯教室,人数为150~200人,东西两端的采光不利位置布置了楼梯和卫生间,南北向则留出主要的通风采光面。方案设计时,圆形大厅一开始仅是一个概念,在深入探讨各功能的布置时,各种用房所在位置,所占弧度,大厅的半径及空间尺度等则需要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平面设计上,分析的基础是学生座位的尺寸,由此拓展可确定教室面积和人数,进而确定卫生间,楼梯间和走道的面积和宽度。最后以合理尺度的共享大厅将它们加以整合。对于300人多媒体大教室的设计,则颇费了些精力,最后决定将其“架设”在二层大厅之上,大教室南北向的墙面上作了切角以利通风采光,屋面则仍保持圆形。这样虽然不能取得采光中庭的效果,但大厅的直径已达25.6m,净高达8.4m,南北两面的采光也基本充足,因而并不感到压抑;另一方面,建筑功能的布局更为合理,空间形态也十分完整(图4)。

500m2的圆形大厅面积是本方案空间设计的主要特色,因为它体现了现代高校教学建筑基本的交往空间和理念。过去,师生们只能在狭小的走廊或门厅里停留和交往,现在则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同时,良好的空间环境对师生的教学心理也有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相辅相成。大楼建成后,师生们常在大厅里举办各种活动,这里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中心平台(图5)。

普通教室的设计相对而言十分“老实”;整齐的教室柱网一字排开,可以灵活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教室;东西两端布置了卫生间和楼梯间。为避免形成黑暗而互相干扰的内廊,南面的中段设计成外廊,外廊中部设计了一座梯段宽达3.3m的主楼梯,主楼梯在三层以下用通廊与阶梯教室的圆形大厅相连,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课间换课的交通压力。造型上只在楼梯间的部位设计成圆弧,并未刻意改变教室的基本空间去与阶梯教室取得和谐,两者都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又在对比中构成了统一整体(图6)。

教学大楼的方案在广西大学70周年校庆上获得好评,竣工后也得到了多数师生的肯定(图7)。教学楼张驰有度,变化有致的轮廊线更为哺育广场增添了新的景观(图8)。

2 轴线与建筑空间要素的组合

以广西大学物理资环楼为例。

物理资环楼所处的环境与综合教学大楼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处在两校园主轴线的西侧;二是与旧物理楼相连,与化工楼相对;三是室外空间相对局促。三个特点实际就是三个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即轴线与空间的关系,新旧建筑的文脉关系,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方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地分析和处理这些关系,而建筑的主入口布局则是总体布局的关键。

方案构思中,有三个入口的做法:即正东,正南和东南。正东的入口与广场的关系较好,但与校园主轴线和化工楼的关系较为生硬;正南的入口面对化工楼宽大的背面,显得较为压抑;东南的入口与校园主轴线和主入口的空间关系较为合谐,与旧物理楼和化工楼也形成了呼应;入口在立面形态上对新旧两楼既是平衡点,又是连接点,从构图上看也是新的统一体的控制点(图9)。

建筑根据功能的要求设计成围合的外廊式,南面和西面用房为资环系,东西和北面为物理系,在空间设计上考虑了三个重要节点。一是主入口:二是内庭;三是西面敞廊。主入口及门厅为两层高的开放式,入口上部利用大柱网设计了2个阶梯报告厅。(施工中甲方改为封闭门厅,门厅显得较压抑)。西侧的敞廊缓和了内庭的封闭感,与门厅形成对流的关系,有很好的导风作用,还可以远眺周围的湖光(图10,11)。

方案对新旧物理楼的关系也作了较好的处理,取消了旧物理楼原有的较为呆板的竖向分格,强化了原有入口,在建筑色彩和细部上作了统一设计,新旧建筑浑然一体,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筑环境特色,又有了新的突破(图12)。在室外广场完成以后,新物理楼脱颖而出,成为校园主轴线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与最初的总体构思极为吻合(图13)。

3 广场、轴线、道路与景观空间要素的组合

以桂林工学院教学楼为例。

桂林工学院教学楼位于学校主轴线一侧,南面为中心广场,北面为桂林市的风景点――屏风山,校园主轴线以校门为起点,以拟建图书馆为终点,原有的道路系统与建筑空间关系松散。

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心广场,校园主轴线,相邻道路以及屏风山景观对建筑的影响,采用了不对称的建筑布局。建筑主入口台阶内收作为人流集散的缓冲过度,主入口大厅是一个四层高的有盖顶的共享空间,它是整个建筑的核心空间,并成为南面与之垂直的校园干道的视觉焦点,主入口大厅北面与屏风山相通,把城市景观引入建筑空间之中,隐寓着桂林山水通透的灵性。

建筑南立面的西侧延续了原有教学楼严谨稳重的柱廊形式,东侧以弧线造型作为对比,中部的楼梯面适当拔高作为制高点,打破建筑平直的天际线,赋予建筑鲜明的个性。(图14~17)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4-02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基于职业能力养成规律,以工作过程完整性构建的课程体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了以工作过程体系的构建,并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试以该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做一探讨。

一、构建背景

2003年教育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启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随后出台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指导方案》,该方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指导方案提出:职业院校课程的开发,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2006年以来,教育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正式把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作为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研究、实施与推广。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特点。所谓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就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来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流程。具体如下:行业及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评价。

二、构建措施

(一)主动对接区域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准确定位职业岗位。通过项目团队对广西区域及广西农垦产业发展调研结果表明:第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建筑业发展,从对环境绿化美化的硬性指标要求而带来环境艺术产业的发展。第二,飞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带动了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开发。第三,广西农垦生态旅游业、以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第四,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等,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供了环境园林绿化、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园林设计与施工、文化景观设计与施工、商业环境设计与制作等职业岗位,从而确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职业岗位定位于环境艺术空间的设计、施工以及施工管理等方向。

(二)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兼顾学生职业成功与全面发展,建立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学习领域。项目团队对区域内著名的环境艺术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总结归纳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农业观光园区规划、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商业空间设计、居室空间设计与实施、公共空间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图绘制、园林景观施工等40多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设计、施工、工程管理三大类共12项行动领域,设置了景观规划、景观快速手绘表现、景观设计、景观小品、居室空间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设计、3D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园林植物造景等设计类学习领域,设置了园林工程材料与施工工艺、园林工程预决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施工图绘制等施工及管理类学习领域。首先,考虑到广西少数民族以及地处中国―东盟贸易区的特点,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广西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东盟风情等讲座内容,开发了民族民居、民族风情采风等相应课程,并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其次,推行双证结合,把模型制作员、绘图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园林工程施工员、景观设计师等证书要求融入到相关的课程之中,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对接。最后,在创业就业课程中,融入园林装饰工程公司的开办与申报流程、园林法规等相关内容,对学生就业创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以情境化设计课程任务及课程标准,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小组对核心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了充分的论证,通过召开课程开发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了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与其他课程关系等)、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学习性任务设计)、课程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每门课程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行动导向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上,把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把景观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任务考核之中,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的态度养成。

(四)建立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环境,破解课程任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题。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具备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配置和环境,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难题之一。因此,项目组提出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建立实训基地总体架构”的顶层设计原则。其本身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训基地的配置要满足课程体系中典型工作任务实训的要求。目前已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建设有设计基础实训室、测绘实训室、手绘及制图实训室、景观设计实训室、数字园林实训室、景观装饰材料实训室、工程预算实训室、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室、展示实训室等,满足了从“创意构思―创意表现―实施―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实训。二是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软环境要符合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布局。三是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执行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

(五)建立“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推行“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学习性任务的保障难题。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一些专业和学校现有教学条件下有时难以找到完全满足要求的学习任务。项目组在研究与实践中,依托广西农垦及地方企业,与广西农垦设计院、广西美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宁艺巢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相继建立了“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并在企业方设立“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推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的平台是运作,使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室环境中,学习职业知识,练就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工作室平台承接和运作项目,实现“项目有来源、运作有保障”,避免企业真实项目变成课程模拟化而使项目无法完成或达不到效果。

同时,在推行基于“项目+工作室”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实现了管理机制的两个创新:一是进阶式的实践教学安排。一、二年级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进行1~2个月的见习和实计项目实训;在三年级进入“厂中校―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进行职业资格培训考证以及顶岗实习,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平台,实现从项目的部分介入设计施工管理综合项目,从基础能力单项能力顶岗能力提升的进阶式实践性教学。二是校企工作室“双向进入双向考评”的制度。企业人员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主要由校方进行考核,记入职工年度工作档案;教师进入“厂中校―教师工作站”,主要由企业方进行考核,记入教师实践锻炼档案。

三、主要成效

该项目的研讨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公开发表了系列论文,从理论层面研究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形成逻辑及实施的条件保障。根据麦可思报告统计,连续5届学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津资水平、对母校满意度、创业比率等均有明显提升,并形成了自治区优势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自治区教学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等标志性成果。

项目的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方案,在土建类和设计类专业11个专业中广泛推广,均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通过“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大量企业项目进行教学,尤其是瞄准地方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突出了为农业、农村、少数民族、边境地区服务的特点,同时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通过项目合作,带动人才培养合作,为区域经济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团队和复合型个体,增加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合作,增强了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精教学、强服务”的教学与项目团队。

四、创新亮点

第一,形成了对接广西区域及农垦产业发展,对接环艺行业企业标准,对接环艺职业证书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二,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训环境总体架构,破解了课程任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以实现的问题。一是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满足课程工作过程完整性要求;二是实训的环境要符合工作任务要求;三是实训项目的设计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要求。第三,建立了“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厂中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室”,并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推行“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破解学习性任务的保障难题。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的平台来运作,确保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环境;二是利用工作室平台承接项目,确保项目来源和运作。第四,建立“双工作室、双向考核”的管理机制,其中,“双工作室”是指在校设立企业设计工作室,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双向考核”即企业人员进入“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由校方进行考核,教师进入“企业教师工作站”由企业进行考核。

五、结束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在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它整合了课程的结构与工作结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工作的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在采取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经验,将对其他专业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以项目为主导的专业中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资源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受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渗透到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大学计算机课程是目前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学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则是高校学生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和展开科研场所的重要场所。有效的解决计算机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将计算机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

一、大学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的困境

1.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大学中,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档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学校的各项资料录入保存,计算机档案管理的问题,因而,这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很多大学没有意识到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不够且流动性大,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交接不够及时造成档案材料的丢失不完整,档案工作无法规范化。另外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具体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合格的文档规格加以约束,造成管理困难,以及不能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计算机病毒猖獗,存在安全隐患

大学专业较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程序软件没有进行合理的保护使用,或是不负责任的破坏计算机系统文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不正当的操作方式加上使用人数多而杂,这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系统染上各种病毒,病毒木马传播速度非常快,容易造成系统瘫痪,导致计算方法出现很大的漏洞,给维修管理和正常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必须在稳定的电压下进行运行,实验室电路比较复杂,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计算机安全隐患。此外还要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防盗工作,防止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丢失。

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不强

目前很多大学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不够明确,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管理人数不足加上能力不强,面对计算机实验室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管理解决难度大。因此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用科学方式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完善,促进高校计算机现代化建设。

二、对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困境的解决方法

1.健全计算机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范计算机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的前提是要对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大力支持实验室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工作的进行,加强适当的资金投入,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同时应制定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就是规程,是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的约束控制,形成组织的原则,防止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管理人员应自觉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协调工作,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有据可依,做到有秩序地进行管理,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运行。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即保证计算机的供电电压稳定,防止跳闸现象的出现,保护计算机设备,防止出现灰尘因素造成的元件散热功能不佳,二是网络环境,即保护好计算机硬件软件不受侵害。对于外部环境,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和外部温度光照控制,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卫生清洁工作,同时防止室内环境温度过高,光照强烈的情况,及时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散热。对于网络环境,除了要定时检查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是否有损害状况,还要不时对计算机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病毒隐患,及时更新安全的软件设备,保护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

3.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衡量计算机实验室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知道计算机操作、维修和保护能力。计算机系统庞大复杂,维修工程十分繁重,合理安排实验室员工的工作,充分利用时间,真正提高每一位计算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维修调查能力,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是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管理方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体现大学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打造高性能、适应性强的高校计算机实验管理设备,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速、灵活、优质的计算机服务,同时加强学校现代化建设,开发计算机设备的潜能,提高利用率,促进大学充分用好计算机设备资源。

参考文献:

[1]朱琳,周钧.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优化与管理研究[J].前沿,2013(06).

[2]罗文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