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推荐5篇}

梦幻童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40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误区;试验设计方法;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理工科的研究生经常需要做试验。如何做试验,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试验设计方法》课程就是为笔者所在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专门研究合理地制定试验方案和科学的分析试验结果的方法的一门应用工具学科。试验设计的任务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理论依据,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济、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有效地控制试验的干扰,充分利用和科学地分析所获取的试验信息,达到尽快获得最优试验方案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以案例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针对及具体相关专业的案例内容,用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技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试验设计方法》案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二、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

《试验设计方法》是一门应用工具学科,学生要想根据具体的专业背景,熟练掌握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得到一个可靠的结论,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之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大量练习的方式,如讲正交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有无交互、单因素、多因素、有无混合水平等不同情况下数据如何处理。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可以灵活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但是通过三年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研三同学答辩时试验步骤说得很清楚,而试验目的和方案就不是很清楚。一般情况下试验目的是导师指定的,同学们根据试验目的来设计试验方案时,经常人云亦云,反映了同学们对具体问题分析时对不同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不透彻,缺乏深层的思考。案例教学是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根据课题需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选这几个因素、因素水平怎么选取”“如何保证其他试验条件一致”“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同学们对具体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将之前的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认为案例越多越好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越多越好,见多识广。但是学时有限,36学时的课程,每个案例最少要45分钟,时间太短效果不好,导致每个案例分析的不通彻,使同学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案例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上课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编制几个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初步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培养同学们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使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师的角色没有转变

有的教师将案例呈现给同学后,就进行分析、推理,剥夺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学们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做巩固练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争论、没有讨论,把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场基于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之前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思维。一个题目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一个试验目的不一定只有一种试验设计方案。教师要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试验设计方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自己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决策,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法》 课程实践 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和教学规律,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方式、多种类型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在适当介绍英语教学理论不同流派的同时,将侧重点放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实际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新课标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市小学英语的教学与教改情况,特从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研结合三方面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校内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实践。本课程每周课时为4,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0,实践学时为34。实践内容分为两大类:一为观看示范课录像,进行评课和讨论;二为教学技能分项训练。其中观看和讨论示范课Learning teaching共10学时,教案编写Lesson planning、教学技能分项训练Teaching techniques、说课等12学时,试讲Teaching practice12学时。

2.设置实训周。将第四学期第15周定为教案编写技能实训周,第五学期第13、14、15周分别设定为课件制作、教师技能综合技能实训周,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时间,集中训练学生从师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定期组织具备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例如:教师技能大赛、英语文化节、英语口语之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教案设计大赛等。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课程团队在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中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图建立一批长期、稳定、遍布全地区的实习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轮训,使学生感性、直观地了解小学、小学生,熟悉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学生课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难以直观体现的内容。

1.实习基地见习、轮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教育部门的共识,而产学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英语教育专业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以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导向,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出发,制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见习、轮训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教师岗位认识课程。岗位认识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技术课程之间展开的课程,要经过四个阶段实习和认识。

(1)助教岗位认识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利用双休或假期在英语培训学校完成。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未来工作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教师岗位认识

通过见习、轮训等方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英语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技能。

(3)班主任岗位认识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考察和学习,让他们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务,初步掌握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协作能力,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4)教研组长岗位认识

以轮训的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了解教研组长的岗位职责和基本工作任务,为日后工作做好准备。

通过岗位认识实践学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课程有足够的信心和思想准备。学生能了解课堂上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还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岗位认识实习,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去小学代课或组织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做家教或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培训学校、小新星培训学校等)做兼职;暑期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下乡支教活动已成为外语系的品牌活动。

3.教育实习。第六学期进行,共12周。在实习过程中,每10―15位学生配一名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的全面管理,特别是对实习生的听课、备课、试讲、上课、课后评议、班主任工作等进行具体指导,确实保证实习质量。

二、实训教材开发

教案设计技能是一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实训,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分析和处理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技能实训的教材应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依据,直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英语课本。着重培养学生对小学英语课中的语音、词汇、对话、课文的教学实践技能。这样的实训教材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以后的教学工作。

三、产学研结合

(一)顶岗实践

一是安排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到本市的小学和英语培训机构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熟悉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教改趋势;结合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际和用人现状,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在授课以外的时间以学校或培训机构为主,帮助他们解决课堂教学方面的难题;同时也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学校向在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们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科研开发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二是专业教师跟随顶岗实习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一学期时间的锻炼,他们在学校既是指导教师又是任课教师,除指导学生实习外,还直接参与英语日常教学;同实习生一起帮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单词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舞台剧表演等;组织实习生为小学或教育机构制作教具。

(二)聘请襄樊市小学英语课名师来我院讲学

聘请我市优秀小学英语教师来我系作专题讲座或讲示范课,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最新实践教学成果带入课堂。

(三)对社会和基地人员进行培训

自2001年起,学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为襄樊地区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五批,先后培训全市小学英语教师近600人次。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法的专题培训,提高了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含基地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参与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进一步深研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与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网络BBS论坛、个人BLOG等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并且让学生和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为本课程的课外教学拓展空间。

以上对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实训教材开发、产学结合三方面的方案设计体现了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导向为出发点的主体思想,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建立起了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岚峰,杨桦.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60,(1).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在这全民抗疫的超长假期里,如何让长期宅在家的小朋友们不仅不被“闷坏”,还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成为父母都在操心的大事情。这一周的课程内容叫做《节奏活动小游戏》,向宅娃们介绍了宅在家里没乐器,如何发现身边的乐器,探索身边的音乐。

本节课是由老师为发起人,我选择家里常用的喝水杯作为一个小“乐器”,跟着伴奏在桌上敲击音乐的基本节奏型,例如 2\4拍的:ta?? ?ta | ti ti ??ta ||

3\4拍的:ti ti ??ta- | ti ti ??ta- ||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教师;课程方案;本科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大力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目前已形成了国家形式的健康教育课程认证和职业标准[1],而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学校健康教育师资。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第一个为中小学校培养健康教育教师(早期称为卫生保健教师)的本科专业在上海杉达学院卫生教育系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3届4年制本科学生217名。本文拟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人才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为依据,以核心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学校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1学校健康教育人才需求分析

11学校健康教育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各中小学校应按照学生人数600∶1的标准配备学校卫生保健人员。2013年一项针对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配备情况的调查显示,仅有26%~55%的学校能达到这一要求,而且现有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中有近半数由学科教师兼任,并无专业教育背景[2-3]。2011年马迎华等[4]对我国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现状调查也发现,全国大多数学校都达不到600∶1的比例要求。中小学卫生保健人员匮乏是制约我国学校健康工作顺利发展的瓶颈问题。

12学校在职健康教育人才质量堪忧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健康工作的实施主体(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素质不高,年龄老化,面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状。2012年上海市对1478所中小学校的普查结果显示,现有1844名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中,有医疗卫生专业背景的仅占503%;本科学历的占304%,专科学历的占425%,专科以下达171%;31~40岁的占335%,41~50岁的占304%[5]。2002年我国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体育课程名改为“体育与健康”后,体育教师兼任了部分学校健康教育的职责,但因专业特长的限制并不能全面负责起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6]。现有学校健康教育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受教育背景难以支撑学校健康促进工程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13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令人担忧

以2013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对17个区县1557所中小学校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体质测查结果为例: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指标高中学段低于初中学段;力量、耐力素质指标随学段上升而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达到20%以上;视力不良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速上升[7]。1995年上海就启动了“中国/WHO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项目,开始试行在学校推进健康促进计划。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巨大差距。鉴于以上情况,上海市教委、卫生计生委等五部委联合提出培养4年制本科层次的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并将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定义为“具有一定医学相关教育背景,取得教师资格,在学校从事卫生教育教学和提供日常学校卫生保健服务的专业人员”[8]。国际范围内通常将发挥上述职能的人员称为学校健康教育教师,本着接近国际通用名称的原则,本文以“健康教育”取代文件中的“卫生保健”一词。

2学校健康教育人才岗位核心能力界定

根据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学校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工作领域,结合对上海市区县教育局和中小学校校长的走访,拟定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任务,以岗位任务为基础分析胜任岗位要求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21核心能力框架

学校健康教育专门人才的工作任务是多层面的,其核心能力界定为:①基础性能力,即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学校健康服务、管理学校健康环境的能力;②发展性能力,即考虑发展性任务对能力的要求,如设计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实施学校健康促进项目等;③支持性能力,学校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其主体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信息利用、人际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上述三大能力要求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基础性能力是学校健康教育岗位基本职责所需的基本能力,表现为专业素养;发展性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要求,表现为发展潜力;支持性能力作为一种支撑条件,是形成基础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在基础性和发展性能力形成过程中,支持性能力也将获得持续发展。三大能力要求及其相互关系见图1。

22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以上对学校健康教育人才岗位核心能力的界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可描述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健康教育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环境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

31课程模块设计

在上述三大核心能力框架下,运用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思路,构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模块。其中,基础性能力课程模块中,健康服务类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生理学、疾病学基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健康评估、儿童青少年卫生与保健、预防医学、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与突发急症的处理等;健康教育类课程主要有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健康教育教材教法、健康教育研究等;健康环境管理类主要课程有学校卫生学、食品卫生与安全等;医院和医疗机构见实习14学分,中小学校见实习13学分。支持性能力课程模块中,主要课程有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文献检索与利用、社会心理学、班级组织与管理等,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及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综合利用信息和资源、有效组织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能力。发展性能力课程模块中,以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为必修课,以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和毕业论文为实践抓手,促进学生发展规划、设计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和组织实施健康促进项目的能力。

32构建课程方案的原则

321医教结合原则

即医学(含公共卫生学)与教育学结合,这是构建学校健康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首要原则。其中“医”为内容根本,“教”为方法手段。我们认为在课程顺序上宜先有基本内容,再进行方法、手段的学习和训练。健康服务类课程(医学类)开设时间宜稍早于健康教育类课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健康服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学习健康教育方式与途径,使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与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战中体验专业价值。

322能力渐进原则

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渐进过程,因此课程体系中设计了有层次递进的能力训练系统。早期的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学校健康问题的能力;中后期结合相关课程、社会实践、见实习、志愿者服务等,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使学生获得在实际场景中自主开展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相关活动的能力。这种有层次、有序列的课程和实践教学设计,可帮助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简单项目尝试、综合任务训练的系列过程中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323分类设计原则

从学生角度出发,按照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同领域,将所有理论与实践课程分为3类:知识与技能类课程、综合训练类课程、发展潜力类课程。横向设计上,3类课程宜齐头并进,相互依存,共同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迁移在学生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纵向设计上,每一类课程内部宜从简单到综合,从一般到专业,从模拟到实战,逐步深入,表现出层次性和阶梯性,以更好地契合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规律。

324综合评价原则

即课程教学及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包含多重要素。知识与技能、职业能力、发展潜力、服务社区等均应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学校教育历来与家庭、社会密切相关,学校健康教育人才不仅应能够利用和整合资源服务于学校健康,也应能以学校健康教育的资源与成果回馈社区。2016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9],今后学校健康教育与社区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具前瞻性眼光。

33落实课程方案的挑战

本科层次学校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属首开专业,没有现成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可参考。3类课程内容分别来自于临床医学领域、师范教育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如何选择适合本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如何整合课程内容是教学方案设计中的核心问题。本课程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能力为本”的理念,努力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能力训练课程和项目设计帮助学生发展以胜任力和发展潜力为目标的能力水平,但实际运行中可能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例如,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中的“健康教育专题”,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依托学校健康促进研究团队或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团队,在实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中完成教学活动。要实现这一教学状态,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寻求合适的研究团队合作或发展专业教师的研究实力,二是考虑如何在研究项目中嵌入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在充分考虑中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以上海区域性人才需求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在健康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经验,构建了以“医教结合”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获得了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项目和上海市教委专项资金的支持,以期在“十三五”期间建成示范性学校卫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卢永,李英华,程玉兰.美国健康教育职业标准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1):865-867.

[2]史慧静.从工业化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实践看我国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764-1767.

[3]史慧静,谭晖,李广,等.上海市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现状和专业培养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1771-1774.

[4]马迎华,胡芳,吕晓静.中小学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备标准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771-773.

[5]上海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卫生教师队伍培养的可行性报告[R].上海:上海市教委,2012.

[6]张一英.学校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2):217-218.

[7]上海市教委.2013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公告[EB/OL].(2016-08-23)[2016-08-26].ht?tp://www.tzjk.net/news.aspx?id=118.

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卓越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上述的未来工程师的品质,而且,还应该兼具以下特质:(1)对局部或整体工程价值的科学判断力;2)对权威工程学术或工程技术独到的批判力;(3)对历史工程文化承载现代工程文化内涵以及未来工程文化趋势的深刻洞察力;(4)优秀民族工程文化传承与世界先进工程文化吸收的责任感;(5)工程环境影响的感知与和谐意识的自觉;(6)正确理念的坚持或自我否定的勇气。只有具备了上述15种品质特征的工程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卓越工程师。因此,形成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教学改革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创新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能力。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要求的。

但是现有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如机械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过去讲课的难点,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电类专业学生对此方面内容的掌握比较困难。

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之上,在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所用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性不够,没有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所要求的“能力”主线,与生产实际要求的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教师不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忽视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方式的运用,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小,无法传授更多的知识。课程教学中只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讲解,没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和培养要求,以及在以往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借鉴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与改革措施。

3.1 确定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师以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

“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各类常用机构的设计和应用。要设计和应用机构,首先必须认识各类机构,通过一些典型的机构系统了解机构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特征和它在系统中的作用,从机械系统的总体去认识机构,用系统的观点将各类机构联系起来,将系统的要求贯穿于机构的设计之中。学生不应孤立地去认识和设计机构,而应以系统为主线来掌握机构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定机构设计的要求。

例如教师在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构自由度”的内容时,首先向学生说明学习机构自由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并在本章最后给出关于牛头刨床的机构设计错误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构自由度予以改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在学习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这3大类常用机构过程中,由于该3大类机构又可划分出很多种类,学生常感到各类机构缺少联系。由于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涵盖了这3大类机构,所以可通过介绍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的4个冲程运动将这3大类机构运动作为教学背景或目标,将3大类机构联系起来。

如内燃机通过平面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的回转运动;通过凸轮机构控制进气门、排气门开合时间的长短;通过齿轮机构协调燃气推动活塞运动时,进气门、排气门有规律的启闭。以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介绍3大类机构各自的优缺点和不可替代性,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都非常有益。内燃机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需要讲授的所有主要内容,所以应该在第一章的授课中较详细地介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在以后各章的教学中加以利用。

“机械设计基础”下半部分主要讲授常用连接(螺纹连接、键连接等),机械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轴系零、部件(轴、轴承)等。这部分内容相互联系较少,学生感到零散。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课程设计题目在课程开讲前布置到位,使学生带着任务听课。当教师讲到与设计题目中某些方面相关的章节时,学生就开始思索自己题目中相应点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等问题,不太懂的问题可及时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由于课程设计与专业结合,与理论课同步,学生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3.2 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

由于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知识十分缺乏,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更不会应用于工程实际,因此要结合工程背景来讲解各种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曲柄摇杆机构时,通过对比该机构分别在游梁式抽油机和牛头刨床中的应用,来说明极位夹角的大小对急回运动的影响。这样以实际工程机械为例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特点,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在讲解四杆机构时,分别列举轮式抓钩机、装载机工作装置、鹤式起重机吊臂等实际工程机械的例子,对比讲解不同机构的工作特点,使学生对机械的机构既有一个整体认识,也有对不同机构异同点的认识,为以后进行机构选型、综合机械设计打下基础。

以凸轮机构实际设计为例,首要问题不是如何设计凸轮的轮廓线,而是如何根据工作要求和使用场合,合理地选择和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的配置和有关基本参数,使所设计的凸轮机构既能满足机械系统的工作要求,又具有良好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此外,广泛采用工程应用实例,充实“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适当增加例题和习题的工程应用背景及创造性意向说明。

3.3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将机械设计方面的新成果、新应用及时引入教学内容,扩大学生信息量。例如在讲解螺栓预紧方法时,介绍电测扳手、液压拉伸预紧方式等新工具和新方法;在讲解齿轮机构时,介绍双圆弧齿轮的优点,反映技术发展前沿成果,增加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以实际工程设计计算问题为目标,构建设计基础知识理论较完备,设计方法实用、多样的基础内容体系,提高了教学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外,需要采用其他一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程机械教育的重要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机械设计基础主要面向电类专业的学生讲授,而电类专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知识接触较少,对课程中涉及的各种机构、结构难以理解,尤其是涉及到机构运动、齿轮啮合等动态问题或者螺纹联接、轴承等微变形问题,因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CAI系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表现与信息交互功能,构造了创新设计教学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把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视频、动画构成的动态教材。多媒体集成、动画模拟仿真和丰富的图像信息扩展了学生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也使教师摆脱了时间和空间对讲授内容的束缚,清楚地显示某些复杂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想象力、逻辑联想力,有利于认知思维的深化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机械设计基础”CAI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给“机械设计基础”创新教学以有力支持。

在教学中,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授螺栓预紧力控制时,强调重要的螺纹连接必须控制预紧力,强调螺栓脱落产生的严重后果。可以列举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37飞机在日本冲绳那霸机场降落时因螺栓脱落刺穿油箱引发大火的例子,使学生印象深刻。又如在讲授螺栓强度计算前,举出某工厂在吊装床身时,吊环螺栓断裂,致人死亡的例子,借以强调螺栓强度计算的重要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同时牢记相关概念、掌握相关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结束语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