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58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5分钟。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5个科室的所有病例,包括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随机抽取质控前病例1000分以及质控后病例1000份,将两组病例的缺陷率进行对比,且总结分析病例书写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2研究方法。根据《住院病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1],主要包括六个方面面: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出院记录、辅助检查以及基本书写要求。超过95分为甲级病案。超过75分但低于95分为以及病案,低于75分为丙级病案。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质控前15个科室的病案缺陷率为17.9%,质控后为5.5%,缺陷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病案率明显增高,乙级病案率下降,无丙级病案,病案书写问题也有明显改善。在检查中发现乙级病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病案首页HBsAg、HCV-Ab、HIV-Ab及反面血型填写错误;②主治医师首次查房未填写鉴别诊断;③缺少各种协议书;④缺少患者签字;⑤缺少术前查房记录;⑦大病历缺页。见表1。
3讨论
病例可以反应出一个医务人员的学术思想、分析能力以及医学知识,规范合理的病例也是保护医生合法医疗行为的有力证据。只有使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以及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病案的质量,降低因病例书写问题造成的医疗纠纷[2-4]。
3.1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病案是医护人员行为与操作的法律支柱,而当下医院因病案书写出现错误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每天要接诊大量的患者,加之病案书写较为繁杂,在书写病案时多处于频被或紧张的状态,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错误,包括书写不全面、书写错误、漏项或缺少项目等。若发生医患纠纷,病案是保护医护人员合法行为的有利证据,一旦病案书写错误,医护人员就会处于被动地位。为了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或使医护人员不处于被动地位,应该加大力度培训医护人员你的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书写病案时应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3.2采用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法。业务流程重组法就是将整个业务流程拆分彻底充足和二次设计,从而提高成本、效率和业绩。对于病案管理而言,就是充足和重新设计病案的书写、审核以及存档环节,寻找既简单又能反应真是情况的方法,从而提高病案书写的速度与准确率。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合理搭配病案管理资源,避免重复、浪费,还可以杜绝医护人员对病案管理的忽视以及拖沓情况。
3.3科室病案的个性化管理。大部分医院的病案管理工作都是相同的,忽视了科室见的特性与个性,事实上,不同科室的病案管理应按照其特性进行区分管理。因此,在病案管理的质控工作中。应该对其加以重视,尤其是手术室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病案的质量差异。手术科室的工作节奏较快,医护人员也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下,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首要的问题应该是抢救患者的生命,无暇顾及书写病案,所以就会使得手术科室病案的整体质量低于非手术科室。在实际质管理工作中,应该将基础标准作为前提,根据不同科室的性质,加强个性化管理,灵活的加减病案管理流程,为不同科室并安全管理提供合理的环境。在本次研究中,共挑选出15个科室,质控前及质控后分别1000例病例。质控前15个科室的病案缺陷率为17.9%,质控后为5.5%,缺陷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病案率明显增高,乙级病案率下降,无丙级病案,病案书写问题也有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在病案管理工作中实行质量控制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病案书写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红娥.病案管理工作中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2):284-284.
[2]唐丽华,沈玉梅,朱崇光,等.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57-59.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35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其中男3例,女32例,年龄21-34岁,平均(25.9±5.3)岁;同时随机选取手术案例156例;同时选取2015年1月前未实施该管理模式的35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22-35岁,平均(26.0±4.9)岁;同时随机选取手术案例156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较多差异(P>0.05);可对比。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即做好术前物品准备、术中配合等。观察组则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构建质量控制小组,包括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及6名护士组成,各组均由组长负责质量控制。第二,明确各组质量控制内容,管理质量检查组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管理检查,严格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五常法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则为手术室卫生的检查,严格对手术室区域进行划分,并且需做好手术器械及药品摆放工作,另外需认真对手术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同时需做好应急药物、物等的准备工作及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教学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则为加强对护理人员、实习生教学计划落实的重视,并且需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内容,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及技术水平;护理文书组的主要内容是检查护理表格的完整性、准备性及真实性等;消毒隔离组则需加强对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的重视,并且做好一次性消耗品的月计划等,并及时提供无菌物品。第三,做好相关培训。应加强对科室成员培训的重视,提高科室成员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认识,并由各组组长进行质量控制相关讲解,以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各组均应发放相关指控标准表,并标识出不明白的地方,同时总结问题、调整方案。第三,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组成应对小组成员护理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需及时进行商讨总结,并制定解决方案;例如护理文书控制组组长需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护理文书质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如实记录,然后定期上报给护士长,同时在月底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不断提高质量控制管理质量。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2]。1.4判定标准。护理质量评分以我院自制手术室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共包含三大项内容,满分为100分,其中表格外观20分,术中护理记录单70分,医嘱单2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资料均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χ—±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中共发生15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手术器械数量不符2例,手术物品准备不全3例,急救箱内药物不全2例,药物外漏2例,损害贵重物品2例,漏签医嘱3例,药物器械摆放混乱1例;对照组中共发生43例护理不良事件,其中手术器械数量不符6例,手术物品准备不全8例,急救箱内药物不全3例,药物外漏5例,损害贵重物品6例,漏签医嘱12例,药物器械摆放混乱3例;观察组中不良护理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平均评分为(84.6±5.6)分;观察组内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及总体质量平均分分别为(92.0±6.0)分、(93.2±5.8)分、(94.6±5.0)分、(95.1±2.4)分、(95.9±3.0)分、(94.3±4.6)分;观察组内指控小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总体护理质量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比较。
3结论
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理管理模式则是影响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更好的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手术室作为医疗机构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其具有工作时间集中、对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术中护理人员较多等特点,故而,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因素也相对较多[3]。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是为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该模式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不同的指控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主要工作内容及职责,促使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各司其职,不仅可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同时还可减少错漏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又重要帮助。另外,通过定期培训还可提供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技能及对质量控制小组的认知,对提高工作人员自身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帮助;另外,通过小组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还可调动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并且通过定期的问题反馈、总结还可更好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及总体质量平均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临床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莉.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01-2903.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六顶思考帽;护士;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R40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42-01
护士绩效考核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源上体现护理能力决定护士报酬的重要举措。我们从2011年三季度起广泛听取意见,运用六顶思考帽,制定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利用德.彼诺的六顶思考帽对不同事件进行理性、平面分析并合理决策。
1 六顶思考帽使用方法
1.1 蓝帽子的使用
1.1.1 指导思想 落实“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公平、公正、公开,向高风险、高难度、高工作量倾斜,定编定岗,同工同酬”原则,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技术风险为要素考核,发挥护士能动性和服务积极性。
1.1.2 团队共同决策 2011年护理部制订绩效考核草案,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途径,专人调研、专项座谈会和修订研讨会。运行一年半,护理部全程监督,确保护士应得利益。
1.2 白帽子的使用
1.2.1 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分析 实施前月护士满意度85.6~93,1%,年均89.5%,患者满意度87.5~90.5%,改革势在必行。
1.2.2 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后分析 实施后月护士满意度93.3~98.7%,年均97.6%,患者满意度96.8~98.5%。
1.3 黄帽子的使用
1.3.1 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优点分析
1.3.1.1低年资护士提高学习积极性,2012年考本科43名,考大专27名。
1.3.1.2开展“千百针计划”,护士要求去急诊科、儿科输液室等工作量大、风险高、纠纷发生率高的科室锻炼。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岗位和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
1.3.1.3方案实施后月护士工作满意度93.3~98.7%,年均满意度97.6%,患者满意度96.8~98.5%。
1.4 绿帽子的使用
1.4.1护士绩效考核方案改革初衷 2000年后,搬迁整合,人才流失对医院造成很大损失,为留住护理人才,并充分发挥护理人才不同价值。
1.4.2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 分妇儿及职业病,以服务质量及工作量为考核要素,由护理部、科护士长统配,科护士长全面参与考核。
1.4.3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原则
1.4.3.1定编原则《临床医技科室岗位设置》。
1.4.3.2定岗原则 按手术、非手术、非目标责任科室和特殊部门分。
1.4.3.3大科管理原则 以大科为单位、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考核要素,由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统配护士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法。
1.4.3.4分类管理原则 按照风险、责任、工作量分类护理单元。
1.5 黑帽子的使用
1.5.1分析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改革困难
1.5.1.1进行定岗定编,辅助科室老护士有意见,对曾经以职称和工龄考核分配有冲击。
1.5.1.2临床科室资历老、能力差护士存异议,能低量少者减少了部分收入。
1.5.1.3方案实施中如何确保护理质量,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更细要求。
1.5.2根据困难评估和解决措施
1.5.2.1院领导支持,护理部请异议护士交流、换岗。
1.5.2.2根据绩效考核方案原则,改进质量督导方案,确保护理质量,对不同岗位、科室护士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分配。
1.6红帽子的使用
1.6.1绩效考核实施后的调查和分析 方案实施,我院护理质量大幅提升。护士强化自学,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2 绩效考核新方案制定
通过戴不同色帽子理性分析制定方案。
2.1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原则
2.1.1定编原则 《临床医技科室岗位设置》。
2.1.2定岗原则 按照手术、非手术、非目标责任科室和特殊部门分配。手术室医护比1:1计提后按片考;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医护比1:0.8计提后按片考;门诊为急诊均奖70%;供应室为门诊均奖90%。
2.1.3大科管理原则 以大科为单位、以服务质量、工作量及患者满意度为考核要素,由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统配护士绩效。临床护理单元由大科绩效分配组二次分配。
2.2考核方法
2.2.1大科成立质管考核组,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月质量督导与考核挂钩。
2.2.2各级检查扣分科室根据标准减少岗位系数0.1-0.2.
2.3分配方法(能级管理)
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改革,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1-3]。确立工作岗位名称、任职资格要求、职责范围和岗位目标责任。
2.3.1按照护理风险、责任及工作量等将护理单元分三类,并设置岗位系数
一类:儿急诊、新生儿科、临产室、PICU, 系数1.2。二类:成急诊、儿输液、儿科、内科,系数1.1。三类:职业病科、成输液,系数1.0
2.3.2根据不同管理岗位设置不同岗位系数。科护士长1.3-1.4;护士长1.2;副护士长1.1;责任组长及大科总带教1.05;长期办公班0.9.
2.3.3根据护士职称及工作年限设系数:副高1.3;中级1.2;初级:工作11年以上1.1;3-10年0.8-1.0;3年内0.75。
4、根据科室月均出入院人次、危重病人数等体现工作量的数据调控。
3 讨论
参考文献
[1]梁志琴.能级管理:我国公务员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FJ].行政与法.2005.(12):43―44.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颌面外科手术区域均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年龄20~44岁,平均(28.5±3.2)岁;学历:本科11名,大专9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及以下12名每年平均有进修护士15名,每年平均接受实习护生20名。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完成手术2964台次,其中实施CQI前(2014年1月-2014年6月)完成1620台手术,实施CQI后(2014年7月-2014年12月)完成手术1344台手术。
1.2方法
对于不同手术病例的前后对比研究。对照组:2014年1-6月的1620台手术,运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管理,采用《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对存在的不足、错误或者情况进行实时登记。每月对登记本的问题点进行分类统计存在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与措施。干预组:2014年7-12月的1344台手术,做成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失效模式(FailureModesAnalysis,FMA)和根本原因(RootCauseAnalysis,RCA)两大分析手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监控和管理。
②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关于印发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中,有61项评价指标是关于全省临床护理工作,有14项是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47项是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有7项为手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我院依据卫生厅相关文件要求为基础,结合护理部工作要求和特点,做成了包含10项内容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内容见表1。及时无误记录:我院护理部制成统一格式的三种表格《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需要质控员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目的(事件存在问题点)、对象(手术对象)、地点(手术部位)、时间(事件发生的时间)、人员(责任人和发现人)和方法(处理方法)也就是5W1H。《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表》需要由护士长依据每月的《质量问题点需要改进表》中记录项目逐条填写相应数据。《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是登记手术室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护理质量分析讨论会的会议内容,并且手术室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需知晓并签名。
③采用失效模式和根本原因两大分析法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实施方案和措施:首先运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对对照组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将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从10项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中找出并按风险发生率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表1风险发生率排序结果发现,排在首3位的是手术压疮、异物遗留和器械数目不对,这三项应该列为干预组中极需要解决的重要指标,并进行全方位重点监控。再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上述3个指标分别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做成相应的改善措施。原因:
1)造成手术压疮的主要原因有督导和考核欠缺;培训不足;防压疮器材不足。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标准流程并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对各项标准流程进行学习;对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学习,培训和考核计划;提高护理员的防范意识;购置相应的压疮防护器材。
2)造成异物遗留的主要原因有清点器械和包装错漏、责任不明;器械的质量没有达到使用要求;医师操作不当。预防措施:规范手术间的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的标准,制定实施责任管理专人,要求每班次检查交接;制作相应物品准备卡片和手术配合程序;制定明确、细化的考核制度,职责分明;器械的设计和质量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监督医师正确使用器械。
3)造成器械数目不对的主要原因有洗手护士责任心较弱;器械清洗员没有及时进行清点。预防措施:将列入考核内容中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数器械目清点需要在器械到达器械处理室后10min内完成。
1.3评价指标
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10项颌面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应用SPSS17.0来整理统计相关基础数据,计数资料运用变量方差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从0.998%下降到0.367%(P<0.001)。10项评价指标中,只有患者意外受伤、高危药物外渗这2项指标两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指标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持续改善措施有效。
3讨论
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①质量检查和分析是按照管理模块来进行,如护理组、消毒组、书写组、教学组等,每个组的质量标准要求不同,而有些还是用文字来说明的,检查结果只能用分值来衡量,存在问题点不突出,因为文字没有基础数据缺少相对的可比性,无法体现出质量问题的持续改善状态。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手术器械;器械管理;影响手术;病人安全;术后感染;优质护理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器械是手术室的重要财产,也是手术室最基本的设备,然而手术器械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术者的技术发挥和手术时间,且手术视野暴露的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密切相关[1]。所以做好手术室的器械管理是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的前提。
我院从1998年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迅速提升。而手术器械也由原来的煮沸、浸泡,熏蒸到高压灭菌。自2010年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后,手术器械交给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手术室的器械管理发生了质的改变。已由原来的器械挑选、消毒、清洗、上油、打包转变为器械准备、术中跟踪、精密仪器的保养等管理。现介绍几点手术室器械管理技巧及体会,与同行们分享。
1无菌器械管理
1.1无菌器械的摆放原则是一目了然,伸手即取,防止找不到器械,影响手术的进程。
1.1.1无菌器械按顺序摆放于器械架上,常规器械放外边,特殊器械放里边。
1.1.2常规器械中,大包放上层,中包放中层,小包放第三层。
1.1.3特殊器械中,由人体器官自上而下放置。即:脑科(包括钻孔包、开颅包、脑科纤维器械等),五官科(包括眼科器械、鼻窦器械、牙科矫形器械等)器械在上层;颈部(包括甲状腺器械、淋巴结器械等)及腹部器械(包括胃切除器械、胆囊普通器械、Roux-en-Y器械、膀胱器械、肾器械等)在中层;盆腔(包括盆扫器械、器械等)及肛肠器械(包括直肠器械、结肠器械等)在第三层。
1.1.4骨科器械单独放一器械架上。可按人体骨骼自上而下放置,即:颈椎器械、锁骨爪器械、上肢普通器械、腰椎器械、手部器械、肌腱器械、纤维器械、骨盆器械、髋关节器械、下肢普通器械、动力髋器械、髓内钉器械、踝关节器械等。小件器械可按先上后取原则摆放,即:钢丝器械、钢板器械、钢针器械、植皮器械、软骨瘤器械、取出器械、截肢器械等。
1.1.5腹腔镜、关节镜及电切器械单独放一器械架上,一般放最里边,以免碰撞。也按人体自上而下摆放即可。
1.2无菌器械的标识原则上清晰明了,简体字,与相应器械包对应。可采用浅蓝或深蓝色标签,标识清楚,帐物相符(标识上的件数与包内器械数相符)。
2器械柜的管理
2.1器械柜里的器械要求清洁无锈、功能完好、刀剪锐利、闭合稳当、血管钳咬合紧密。
2.2器械按所属外科分类摆放,如:脑外科器械柜、五官科器械柜、骨科器械柜、腹外科器械柜、妇科器械柜、肛肠科器械柜、腹腔镜器械柜、关节镜器械柜、电切器械柜等。
2.3电源导线、输出导线、脚踏板等放于一个柜内。
2.4标识清楚,帐物相符,字迹稍大,便于查找。
3器械消毒,专人管理
3.1手术随时添加或污染的器械要专人消毒,注意锐利器械的保护,避免失灵及零件遗失。精密仪器不但要达到无菌要求,而且要懂得各种仪器的性能,保证正常运转、使用方便,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3.2认真做好器械消毒监测及登记,不得有任何疏忽。
3.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及快速灭菌器严格掌握其灭菌原理、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及简单故障的处理。如:快速灭菌器的后部有滤网装置,长期应用可导致老化,消毒器械时锅及器械均要擦干,以免大量的水蒸气从滤网喷出,影响快速灭菌器的运行,导致延误手术时间。
4术中跟踪
4.1跟踪洗手、巡回护士的器械操作,从特殊器械的安装、使用到清洗全程跟踪。
4.2随时观察器械的质量,实行三心一注意原则。即:细心、责任心、耐心、注意维护。
4.3指导先进、贵重器械的应用,避免损坏造成财产损失及术中的器械配合护理质量,提高术者的技术发挥水平和手术时间,确保手术安全进行。提醒小部件,如:螺丝、勾尖、垫的核查。
5精密仪器的保养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操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密仪器,如各种手术显微镜、关节镜、腹腔镜、膀胱尿道电切镜等进入了手术室,应用于各专科[2]。精密仪器是手术室的重要财产,也是手术室最昂贵的设备,因此精密仪器的保养是器械管理的重中之重。
5.1各种精密仪器应建立档案,包括订购资料、验收证明、使用维修说明书、线路图、有关技术资料及注意事项等。
5.2精密仪器应做到“三定”,即定人保管、定期维修、定点放置。因线路精细,来回搬动易造成折断,还可因不慎碰撞造成损坏。注意防潮、防湿、适当遮盖以防尘。
5.3建立使用登记本,记录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仪器运转情况及维修情况。
5.4定期保养。一般每周保养一次,保养标签贴与仪器明显位置。每次使用前后器械室护士应检查运行是否良好,使用后清洁、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线路接头、性能是否良好及更换保养标签。
6器械规划成册
6.1将器械包内的所有器械按大概先后使用顺序归拢成册,每科一个档案夹,每名护士一份,器械室档案桌上一份。
6.2按手术种类将器械配合归拢成册,每科一个档案夹,详细明了,随时补充更改,每名护士一份,器械室档案桌上一份。
6.3器械档案可分三部分。一份器械种类;一份手术配合;一份使用登记本、保养维修本、外借登记本。
7体会
经过清晰明了的器械归类管理,器械室护士的术中跟踪,器械消毒及精密仪器专人管理,使手术室护士工作变得有规律可循,取放器械方便、快捷,医生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赢得了手术时间,手术配合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掌握了手术室器械管理的技巧,有效控制了术后感染发生,手术室护士的价值感增强,促进了手术室优质护理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手机五一促销活动方案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