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0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3分钟。
建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专业集群;建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73-02
一、引言
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在广东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为了给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制定符合广东省建筑专业集群所需人才的培养方案。建筑专业集群是以适应广东建筑专业集群的发展为指引,培养广东建筑产业链中所需的高素质、强实作、懂技术、懂经营、知识面广、能吃苦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建筑专业集群所需的人才已经不是以前单纯的某个专业的人才。建筑专业集群所需的是既懂得本专业,又能够懂得本专业建筑专业链前前后后的基本知识,是一种适应建筑产业链多个专业的综合型人才[1]。所以高等学院就应坚持以建筑产业链所需人才为培养根本,形成具有建筑专业集群特色的培养模式。本文对建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进行了研究。
二、建筑专业集群所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1.要满足建筑专业集群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建筑专业集群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是建筑专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建筑专业集群需要熟练掌握本建筑专业的知识,熟悉广东建筑企业链各专业发展所需基础知识,以本建筑专业为主干,建筑专业集群知识中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建筑人才。培养的人才要立足建筑专业集群、适应建筑企业链行业、懂得广东省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情况、广东人文、建筑领域创业教育实验区[2]。
高等学院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努力形成“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坚持以培养广东省紧缺的建筑产业链所需的复合性创新人才,以面向广东、面向建筑链、面向技术现场为宗旨,以建筑产业链专业能力为实验对象,开发以建筑产业链所需的课程体系,将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专业集群的知识上下结合,专业技能与专业集群的知识有机结合[3]。培养大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适应广东建筑产业链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要符合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不光是在规模上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工程项目和难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齐鲁大型石油化工联合装置,大亚湾、秦山核电站,上海金茂大厦、长江三峡工程、武广高铁工程等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特大型工程开工建设。重点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上了一个台阶。我国建筑业完成了一批前所未有的复杂结构和采用新型材料的工程项目。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成功建成,掀开了我国工程建设史新的一页;国家游泳中心,是国内第一个ETFE膜结构工程,也是目前国际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系统;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的三峡工程,其截流的综合难度在世界截流史上是罕见的,也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青藏铁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工程建设的高超技术,破解三大世界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可以说,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4]。
现代的建筑项目都是综合性的,高难度、高结构、高智能化、高环保的绿色项目,所以不是一个土木工程专业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多个专业技术一起合力才能完成,需要应用多个新技术新工艺共同施工,需要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这就是现代广东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我们的人才培养就要符合这种趋势和规律,培养出建筑专业集群所需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筑专业集群所需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
1.建筑专业集群所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目标。建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建筑专业集群的知识教学为主体,以适应广东建筑企业链发展所需知识为特色,培养大量的“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建筑人才[5]。
建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结构定位应该是以一个建筑专业为主干,建筑专业集群知识中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建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建筑专业集群、适应建筑企业链行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筑领域,以适应建筑企业链的发展为指引,培养建筑企业链中所需的高综合素质、强实作、懂技术、懂经营、知识面广、能吃苦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坚持以建筑企业链所需人才为培养根本,形成具有建筑专业集群特色的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本专业具备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参与建筑集群团队,具有建筑集群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懂得建筑集群团队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的知识,具有初步的管理复杂工程项目运行的知识;培养具有和建筑专业集群各个部门沟通的能力;具备运用建筑专业集群所需的各个软件进行工作的能力;熟悉建筑专业集群各专业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规范;熟悉建筑专业集群上下链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能够规划建筑工程各个项目的建筑工程设计,制定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具有建筑专业集群的发展规划能力;具有处理建筑专业集群各专业的安全事故的能力[6]。
2.建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形成具有建筑产业链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省中小建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为主要目标,以适应广东建筑企业链的发展为指引,培养广东建筑企业链中所需的高综合素质、强实作、懂技术、懂经营、知识面广、能吃苦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坚持以建筑企业链所需人才为培养根本,为广东省的中小建筑专业集群企业服务,与广东省的中小建筑专业集群企业相结合,培养这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努力形成“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坚持以培养广东省紧缺的建筑企业链所需的复合性创新人,以面向广东、面向建筑链、面向技术现场为宗旨,以建筑企业链专业能力为实验对象,开发以建筑企业链所需的课程体系,将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专业集群的知识上下结合,专业技能与专业集群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大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适应广东建筑企业链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7]。
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建筑专业集群的知识教学为主体,以适应广东建筑企业链发展所需知识为特色,培养大量的“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建筑人才。以本建筑专业为主干,建筑专业集群知识中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立足建筑专业集群、适应建筑企业链行业、服务于广东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筑领域创业教育实验区。
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立足广东,面向泛珠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重视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近年大力推行旨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基于CDIO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了明显的办学特色。
四、结语
建筑专业集群所需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建筑专业集群的知识教学为主体,以培养广东建筑集群企业链中小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为对象,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动手能力强,贴近企业,培养具有建筑专业链的综合知识,专业技能精,上下链知识广的建筑专业集群类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魏银霞.从人才类型看高校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0,02(646):16-18
[2]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J].教育探索,2011,10(244):25-26
[3]肖小勇,廖德岗.基于STP理论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8(27):54-56.
[4]聂晓俊.论成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表达[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24-26.
[5]黄涛,冯立民,王治国.民办高校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育人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07(05):4-6.
[6]王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6(29):13-17.
建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要实施的一切活动及其安排的总体规划,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所需教学条件以及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但是传统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般先上完理论课,再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相关知识未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往往学生实训时,理论课内容已经忘记。第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根据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老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第三,课程教学内容未能与职业岗位工程内容相一致。所以急需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制定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基于工程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应当如下。首先,专业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行业情况调研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与已毕业的本专业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比例、工作岗位及专业知识需要等情况;2. 请企业老总们来校参加专业设置的研讨会,提出本专业课程设置看法与对学生的要求等;3. 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走访,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及急需专业人才。其次,专家及专业教师根据对行业调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本校建筑工程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岗位群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职业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根据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即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确定
通过专家分析该岗位群的各岗位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归纳形成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此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领域及相关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2、确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确定行动领域
行业专家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再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与确立施工员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比如: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阶段的“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等。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成施工员岗位行动领域。
3、根据行动领域确定专业学习领域
选择典型职业行动领域中有教学价值的并考虑建筑工程的施工特殊性、复杂性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影响,将行动领域转化成学习领域。形成了“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专业学习领域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本能力课程,二是专项能力课程,三是综合能力课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实施中实训室建设是关键。实训室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平台,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统筹规划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力支撑。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在项目建设期内规划设计校内实训基地(下设4个校内建筑实训中心),使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3000㎡。建立一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满足岗位实境训练的需要。其中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建筑识图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训中心、建筑施工实训中心满足专门技能训练的要求;建筑施工管理实训中心满足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还建设了25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了一套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满足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
四、结束语
??? 基于工程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是按照行业调研、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培养方案实施平台建设等流程进行的。从2008年开始我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筑工程专业几门课程分别获得省、市级精品课程;发表关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论文数篇,申请校级课题1个。大部分的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建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CDIOl理论;高校人才培养;建筑学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我国教育事业也在朝着蒸蒸日上的方向发展。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教育模式,比如CDIO教育理念。这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高校建筑学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开始顺应时代的发展,将CDIO教育理念应用进了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
1CDIO理念下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现状改变的必然需求
目前,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方面都还存在着单一化的问题,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十分重视,但是轻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沟通技巧、管理理念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培养还缺乏关注度。导致大量的建筑学毕业生,他们在实习工作中,难以适应社会岗位的工作模式,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CDIO理论,对建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进一步的改革与研究。①由于受到教学硬件设施以及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限制,导致很多高校培养的建筑学人才无法进入到高层次的社会岗位中,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其次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问题表现主要存在与理论课程设置过多,实践课程比如工程构思以及设计实践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较少,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建筑学人才缺乏设计规划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关注,促进人才的多元化与综合性发展。②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学属于一门对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大对应用能力的关注度。但是,高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专业进行实践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临场发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较为落后,与社会企业对相关岗位人才的实践能力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③很多高校教师们在对CDIO理论方面的理解上,还不够透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方面的了解还处于表面程度,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更是了解得不够清晰,这也是导致高校无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一大关键问题点。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CDIO理论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而言将会是非常有利的。高校除了要关注对院校人才的培养之外,还要做好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工作,并且也可以让一些企业参与到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形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的全面与完善,为企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建筑学专业教学的需求
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将建筑学专业的教学课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教学、设计操作、实践应用。建筑学的教学方式大致是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设计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为不利,对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会形成威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有其存在的好处,可以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输与讲解、有利于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但是他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虽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掌握了建筑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却无法将其很好地应用与工程实践中,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地培养。而这种只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却无法对其进行应用的建筑学人才,无异于只会“纸上谈兵”的军师,而这也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背道而驰。因此,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我们提出了基于CDIO理论理念的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教育理论杜宇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义十分准确,也符合社会岗位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CDIO理论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教学划分为理论基础教学、个人能力培养、协调沟通能力培养以及工程系统掌控能力培养等四个部分。这一教学理论的实践应用,需要教师对建筑学的专业教学要求有准确的把控与全面的了解,能够根据CDIO理论教学原则,制定出一个高效、完善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3个人及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社会对于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各大企业对建筑学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素质水平等,都是决定建筑业能否获得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筑学是一门将设计艺术与工程艺术完美结合的学科,对学生的专研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在CDIO理论的引导之下,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学人才的专业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对个人的发展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应用进行实践工作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在建筑项目的时间操作中,运用好建筑设计理念,将专业理论教学融入进实践操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建筑业对于现场实务操作能力较高的人才需求量也是十分大的,对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高校要想培育出更多的综合性建筑人才,需要将建筑学理论知识与建筑业实践案例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教学。再者社会对于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好,以及工作效率高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这类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好,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全面型的人才,才能符合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2基于CDI0理念下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2.1创新教学机制
在CDIO理论基础下,现代高校不仅要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同时关注对学生创新实践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例如,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建筑设计项目,将万众创新的理念融入进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实践项目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包括有场地的调研与分析,项目的设计与创作以及项目的验收与总结等,这种项目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讨论中,表达自己的实践观点。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教育条件,引进一些先进的软件或者硬件设施,搭建起网络教学平台,吸引广大的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建筑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思考,促进建筑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2.2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运用
CDIO理论,高校在构建建筑学教学实践模式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完善化打造,针对课程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设,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传输与讲授比较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效果非常差。因此,高校建筑学教师要利用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维,参与话题讨论与交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讨论中,解决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将当地某区域的建筑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将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教学案例的探讨与交流,让小组成员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并将其整合起来,形成多个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设计方案进行整理与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建筑设计方案,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也可以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让各个小组成员一一进行设计方案的演示与阐述,鼓励各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评价讨论中。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CDIO理论背景之下,高校可以与当地的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与当地的优秀建筑企业签署协议,让学生参与到建筑单位的设计工作中,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回访,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项目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其次,对于即将毕业实习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教师可以适当为其安排一些设计任务,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结束语
在CDIO理论的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建筑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等,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使高校建筑学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艳艳,贾长洪,刘萌.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4(03):152-155.
[2]唐西娅,郑辉,刘杰,等.基于CDIO理念的高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4(20):166-168+172.
[3]贾涵.基于CDIO理念的建筑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城市住宅,202426(09):205-206.
[4]董怡华,王英刚,王辉,等.基于CDIO理念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2447(13):191-194.
建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筑工程设计中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国际化招投标的推行,促使建筑市场逐渐趋向规范化、国际化。而过去传统的建筑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的变化,出现了在校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缺乏良好对接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尝试通过课程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得到优化和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1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和目标
根据对建筑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建筑历史、建筑施工等,其内容涵盖方案设计、建筑历史及理论、建筑技术和施工几个方面。同时,从事设计工作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熟练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因此,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划分知识模块,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适当增加人文艺术类课程。在制定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以毕业生实际从事岗位需要和必备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为依据,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模式,将课程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划分为通识基础、设计系列、理论系列、美学与人文素质、建筑技术五大课程群。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加强基础,注重实践,通过分阶段的建筑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设计思维及创新能力、方案沟通与协调能力[1]。
2改革前后的课程体系比较
传统的建筑学本科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基础美术训练、制图和表现能力、平面功能划分和空间布局、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可以结合目前世界建筑发展趋向,增加建筑节能、生态建筑等课程,结合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增加建筑师业务、建设法规、建筑施工等课程。加强学生美学素养的形成及提升,增加建筑美学、建筑赏析、建筑绘画及表现等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加快和完善校外实习平台的建设,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参与到专业实习中。
1)原有课程体系。
以我校为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具体课程涵盖内容。
2)改革后的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学生的建筑绘画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划分为通识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理论类课程、美学修养与人文素质课程、建筑技术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六个课程群,形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建筑理论和技术为支撑,结合实践,渗透美学和人文知识的课程体系[2]。
3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都应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及工程施工知识,毕业后能在设计院、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工作。因而,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1)明确目标,分层次提高。
专业能力的提高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技能,包括场地设计、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建筑方案设计、快速表达等。这一层次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适应一般的设计工作。二是创新能力,设计实际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根据建筑及环境的复杂程度不同出现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结合场地要求和现代建筑的发展,提出最合理的解决建筑和环境问题的方案。所以创新能力是理解力、创造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3]。
2)学分制改革。
国内目前的学分制借鉴于国外大学的做法,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自,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选课,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学生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包括:专业选择权、学业规划选择权、课程选择权、教师选择权,但从学分制的实施来看,国内主要停留在课程及教师的选择权上,并且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程的选择性有限,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因此,如何加大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选择性,允许学生选择辅修方向,协调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实现跨专业和学科选课等,都是推行学分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建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与市内多家设计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使其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以利于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同时便于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明确专业学习内容,完善知识体系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完成就业对接[4]。
4结语
根据建筑学专业评估要求和行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依照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樊莹,董晓婉.浅谈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及实施[J].教育技术研究,2012(4):211-212.
[2]孙超法,张万奎.建筑学专业“一心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87-88.
[3]邢双军,方勇锋,陈跃.以能力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105-108.
建筑人才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五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建设思路
1.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3.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放办学的形式。既,三年半在校完成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一年到建筑业企业、设计单位等相应的专业岗位上得以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半年时间学生在教师、工程师的指导下,将理论联系实际,以真实工作任务为目标,完成一项工程应用技术成果。
2.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企业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3.围绕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形成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适应本科层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就业规格的课程体系。
4.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采用以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顶岗实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3.5+1+0.5”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5”个学年采用常规的理论教学、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专项能力的学习与训练任务;“1”个学年采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0.5”个学年采用“真题真作”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教学情景和教学任务,
5.在新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强调“重视理论、但须服务应用性”来构建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要系统、完整, 但不失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课程的工程性和实用性。
6.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强化“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二、建设过程说明
为了准确把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掌握建筑从业人员的现状,了解建筑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高职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必须深入调研,获取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对照全国多所知名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经验;参阅建设部高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教育标准;经过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次商讨;与行业、企业技术及管理方面专家人事座谈、审议;借鉴多院相关专业、特色专业的成功经验,制定本科层次、高职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五年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3.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筑行业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紧密结合企业对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就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解, 对应专项能力,划分若干个即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课程或训练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文化知识水准一定达到本科层次,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图识读能力、材料管理能力、技术交底能力、抄测定位能力、施工技术、组织管理能力、造价管理能力、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合同与招投标能力等各项职业能力。围绕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建成突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全新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由7门公共基础课程、7门专业基础课程、11门专业课程、13个综合训练项目、9门选修课程等组成。该课程体系突出了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实用性、应用性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融合, 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标。
三、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3.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2+l”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拓展创立的。“2+l”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了多年的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十多年来的实施、调整和完善, 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开放式办学的职业教育教学形式是值得传承和借鉴的。
专业课程体系上,基本知识解决专业学习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有关识图、绘图、计算机应用、房屋建筑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基本计算应用等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及组织的主要应用技术; 专业管理知识解决工程管理所需的基础性知识, 建立基本的管理能力。
七个学期的课程教学, 掌握专业基本知识, 初步具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管理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利用一年在企业的一线进行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 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 通过锻练各项能力进一步升华, 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 培养出成品型人才。再用半年时间,独立完成一项实际应用技术成果,用以检验学生真实应用能力。
在建构课程内容、规划课程教学组织等方面划分出理论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系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通过项目、任务等教学载体, 将“两个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 31门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内容构成了理论课程系统,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相关知识, 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实践课程系统包括31门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周(11周)教学内容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课程系统的教学, 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并使部分知识能够真正转化为能力, 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规律。
理论系统与实践系统的教学在载体上深度融合;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就业与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综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互结合。以上的“四个结合”是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重彩。
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以学校为基本的教育平台, 安排生产性实践、毕业实践等环节均大量的利用了企业的人力资源( 聘请教师)、建设工程项目( 学习载体) 、工程环境( 学习环境)、企业文化(职业环境)等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 并引入引导文法、小组学习法、 演讲法、头脑风暴法、张贴板法等完成教学。
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 设计若干个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识图、CAD 绘制节点图, 逐渐深入学习用 CAD 绘制较复杂的墙身大样、屋顶及屋顶节点详图、楼梯详图等。
上一篇:建筑企业信息化方案{整理5篇}
下一篇:建筑业拖欠工程款安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