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应急部改革方案{优选5篇}

文化的魅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061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3分钟。

应急部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考虑到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工作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现有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青岛市决策型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决策型系统建设是提高政府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政府工作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作为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和相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部门,其工作能力建设的重心是提高对重大或不明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在决策型系统建设中,吸取了现有系统在处理此类事件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类似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将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评估决策子系统作为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设计,以实现对事件信息的快速、准确、有效的评估决策,切合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对系统决策能力的要求。

2决策型系统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而公众沟通作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应在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得到足够重视。决策型系统将公众沟通系统作为三个应用子系统之一,在海洋渔业部门网站建设新型的突发事件信息平台,突发事件信息、决策信息、指令信息等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传送,将按预先定义的格式自动在平台上,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平台还设计有公众留言功能,接收来自公众的反馈信息和相关诉求,形成政府和公众的网上互动机制,协助政府发现风险源,调动相关资源,有利于事件的及时解决。

3决策型系统建设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党的十报告的提出,尤其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后“,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旧有的海洋渔业管理体系正被逐渐打破“,五龙闹海”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大部制”改革对整合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构建集中统一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也为决策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决策型系统中,现有系统将被整合为指挥调度子系统,负责评估决策子系统所发出的决策信息的执行,双方各司其职,构建起统一、畅通的海洋渔业应急业务流程,系统建成后将对集中统一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改革的持续深入。

二、青岛市决策型系统的基本设计

1决策型系统的设计原则决策型系统的设计在符合普通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基于对系统处理能力及所处理事件的性质要求,设计中应强调三点原则:第一,突出重点。评估决策功能是决策型系统的核心功能,决定着系统关键的决策能力,因此,应将建设评估决策子系统作为决策型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中,应急预案作为子系统的核心,保证决策工作正确高效的推进;相关领导作为子系统的决策者,把握决策工作的整体方向,果断进行决策。统计分析人员和专家作为子系统的辅助者,保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决策的专业性。三者的设计应针对各自特点和作用进行:一是应建设完善的预案库,并在事件结束后及时更新,同时在评估决策系统内设置应急预案的查询、启动、执行、结束等相关模块,完整、有效地发挥应急预案的功能;二是应考虑相关领导的决策需要,设计直观、快捷的决策功能;三是应借助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建设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建设完备的专家库。第二,易集成性。出于系统整合的需要,系统设计应完善地支持新旧系统间功能、数据的集成,从而使决策型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工作效率。具体设计中,应利用中间件技术,提供多样的接口支撑丰富的组网方式,全面支持需要整合的现有系统的工作环境。第三,较强的安全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事关民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对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设计,保证系统365天24小时全天候运行,具体设计中,应提供自动报警、自动备份、恢复、限制访问量等功能,并尽量降低维护次数。

2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考虑到《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新近公布,还未对新国家海洋局的职能、机构、人员制定“三定”规定,新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尚未成型,因此根据现有体制进行系统设计并不合适。基于对方案和已有体系改革研究成果的理解,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适拟作如下改进: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应由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一级)、区域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二级)、基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三级)组成,按级别成隶属关系。各级指挥中心作为其所辖区域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的核心机构(指挥中心设在各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内,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办事处内)。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各级指挥中心实现系统互联,从而形成信息共享、应急协同、覆盖全市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依据所设计的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

3决策型系统的业务流程依据系统的体系架构,二级、三级指挥中心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大都规模较小,应对难度较低,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以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为主,同时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区域和基层海洋渔业部门现有的执行型系统能够基本满足需求,因此暂不考虑在市级以下部门建设决策型系统;而一级指挥中心所处理的海洋渔业突发事件通常具有规模大、成因复杂、应对难度高的特点,需求的功能以评估决策为主,因此适于建设决策型系统,其主要使用人员为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根据一级指挥中心的功能需求,针对重大或不明的海洋渔业突发事件,决策型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如下。

1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青岛市三级指挥中心管理的监测预警设备在获取事件信息后,对于规模、发展势态等较为明朗的事件,若为Ⅲ级和Ⅳ级类型,三级指挥中心应独立解决;若为Ⅱ级,报告二级指挥中心解决;若为Ⅰ级或规模、发展势态尚不明朗的类型,应在第一时间直接报告一级指挥中心解决。若在解决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或工作难以继续,应逐级上报解决。

2事件信息的接收和评估决策一级指挥中心设置值班室,负责接收海洋渔业突发事件信息。除下级指挥中心的上报,事件接收的方式还有:第一,上级部门的指示;第二,周边省市海洋渔业部门的转报;第三,知情者通过网站、电话等方式的上报;第四,指挥中心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数据,提前预测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系统接报后,值班人员需要准确、清晰地确认事件详细信息,并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给指挥中心的统计分析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处理。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后,比较历史数据、过往案例等,迅速对其性质、类型、发展倾向等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以图形、表格等直观的形式整理成报告,上报给指挥中心的领导。指挥中心的领导根据报告,参考现场情况,在专家的协助下,决定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应对。

3指挥调度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中心的领导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指令,下级指挥中心根据应急预案和指令,派出由相关部门人员、车辆、船只、飞机等组成的事件处理小组(携带通信设备)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将现场的语音、视频等信息通过通信设备传回指挥中心,形成有效互动,解决突发事件。

后期处理事件处理完毕后,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事件基本信息、起因、对策、处理结果、分析信息等汇总到海洋渔业数据中心,为以后类似突发事件的趋势分析做好准备;同时,在通过比较发现事件中应急预案的实际执行过程与原始要求的差异后,更新应急预案。自突发事件发生到处理完毕,事件发生、指挥调度、事件结果等全部信息都将同步公布在突发事件信息平台上,同时将知情者的重要信息反馈给领导参考。虚箭头表示系统的信息流方向,实箭头表示指令流方向。

4决策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依据系统的业务流程,将决策型系统划分为评估决策、指挥调度和公众沟通三大应用子系统。系统以海洋渔业数据中心为数据库,利用现有的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各级、各子系统间数据信息、事件信息的报送和指令信息的下达。各应用子系统和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功能设计如下:评估决策系统接收来自上级部门系统的指令信息、下级和周边部门系统的事件信息以及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信息并获得直观的事件报告,在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的协助下输出决策信息,传送到指挥调度系统和公众沟通系统。事后,将事件汇总信息和应急预案更新信息传送到海洋渔业数据中心。指挥调度系统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的决策信息,借助大屏幕指挥系统、无线指挥系统等输出指令信息,传送到下级和周边部门系统以及公众沟通系统。公众沟通系统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的各类信息,依据已定义好的相关格式自动于突发事件信息平台,同时输出公众留言信息,传送到评估决策系统。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以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为主,负责对各类应急预案、案例、部门信息、专家信息、政策法规、地图等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输出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评估决策系统。事后,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的事件汇总信息和应急预案更新信息。

三、决策型系统建设应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困难

应急部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267-02

近年来,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疫情、人为破坏、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害,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对国家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带来了较大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发事件应对方式,提高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突发事件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危及公众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乃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1]。突发事件这一概念,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是欧洲人权法院做出的,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者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2]。在国内,关于“突发事件”比较权威的解释是2007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

1.发生的瞬间性和不可预测性。所谓“突发事件”最主要的特征是集中在“突发”二字上,从发生时间来看,突发事件具有瞬间性。突发事件从发展速度来说,进程极快,从预兆、萌芽、发生、发展、高潮到最后结束,周期非常短暂,有时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爆发的,而且事件的蔓延程度难以预料,具有不可预测性。如地震、海啸等。

2.后果的严重性和威胁性。一般来讲,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才被称作是突发事件。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突然发生自然灾害,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一定数量的财产损坏,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突发事件有可能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构成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是局部的破坏,也可能是根本性的毁坏。或者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或者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或者给社会组织带来崩溃的威胁,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3]。

3.处理的紧迫性和时机性。突发事件由于是突然发生的,人们对其的到来完全没有准备,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后果肯定是非常严重的。但是,突发事件是事物内在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爆发式飞跃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时空契机诱发的,而这个契机又是偶然的。也就是说,某个事件的产生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有其必然性。因此,应对突发事件要把握好时机,提前有针对性地制订各种应急预案,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财物的损失,最大程度降低其破坏的严重性。

4.处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难性。现实中处理突发事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例如,一个城市发生了自然灾害,政府要启动应急预案,由于参与应急救援的单位来自不同部门,在沟通、协调、职责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首先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在第一时间调度相关部门紧急出发赶赴现场。事实上,处理突发事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快速反应,又要及时处理。而大多数灾害事件的影响因素、演变过程和后果估计都十分困难,如火灾、爆炸时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伴随着建筑倒塌、交通堵塞等情况,将增大环境的复杂程度。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浓度高,数量大,扩散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几天,被污染的对象包括空气、水域、地面、植物、食物等,而且污染的形态、程度不一,增加了处置的艰难性。

二、对突发事件实行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复杂,除了传统的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灾难之外,还有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公共设施瘫痪、全球性传染病蔓延等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从某种程度上说,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危机已超越军事危机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社会危机的破坏性不仅体现在财产损失、生命伤亡或社会秩序的动荡,也破坏了政府的合法性,以至于影响着政府公共管理的水平能力,甚至直接影响公众对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急管理”、“危机管理”在国外尤其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内是在2003年爆发“SARS”之后才意识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近10年来,国家开始建立和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加强相关机构组建和制度建设,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由事件发生后的被动应对转向从事前预防到事中控制到事后提高水平的全面危机管理的过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逐渐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具体来说,为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控制过程,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针对突发事件采取预防、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应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预警紧急事件,应急救援,控制灾害发生与扩大;减少损失和迅速恢复正常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由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政府采取与常态管理不同的紧急措施和程序,超出了常态管理的范畴,所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又是一种特殊的政府管理形态,即非常态管理。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因其责任、地位和能力之所在,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要组织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应对危机,而且要统一指挥、协调、处置各项应急事务,依此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对突发事件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把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损失及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秩序正常运行。这是政府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其中,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制度。2013年,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国家颁布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共9章34条。该法规定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适用于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4]。作为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和要求,修改和完善本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如2012年8月,镇江市出台《镇江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办法(试行)》,对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提出了总的要求和处置方法。地方政府制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应符合科学性、及时性、规范性的原则和要求,要制订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有针对性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办法。

(二)借鉴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

20世纪末期,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明显增加,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发展态势是:由单项应急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单纯应急向危机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加强预防转变。同时,政府、企业、社团组织和个人在危机全过程管理中都有明确的责任。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是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西方国家都把应急管理作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均由行政首长担任最高指挥官和最终决策者,以及一个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如美国危机管理体制是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决策中枢,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统一指挥、协同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的关键是在一个核心枢纽机构的指挥协调下,各机构和部门纵向能对接,横向能联动。注重地方应急管理系统与中央应急管理系统的对接以及本地、本部门应急管理系统与其他部门应急管理系统的联动。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应急办和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及联席会议制度,从横向、纵向行政管理系统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框架和制度,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管理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三)改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现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国家和地方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的有效发挥。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需要国家自上而下的变革,又要地方紧密配合。一方面,国家要从体制方面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理顺关系,畅通信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就是说,要在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下,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社会动员机制、社会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等,在全社会形成“预警―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系统机制和整体联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创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式

创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式的关键在于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职责应对活动统一赋予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中,从而真正实现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恢复的综合性、全方位的应急管理[5]。一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早期发现和预警,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避免突发事件的扩大化。二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尽快启动应急预案并付诸于实施,以最快的速度、从最大的范围集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保证有序、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小各种损失[6]。三是强化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确保其应急协调的权威性。目前,结合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部分,理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以强化综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确保其应急协调的权威性,规范其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7]。四是建立综合重大事件情报信息和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实施应急管理。建立集情报收集、传输和分析为一体的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将现有的分散于地震、民防、气象、防汛、疾控中心、应急联动中心等突发事件应急情报信息整合成统一的情报信息,并转变成有效的应急指挥、决策情报信息,以减少专业管理环节,为政府及时有效实施综合应急管理提供基础和保障,提高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明强,岳晓.透视混沌理论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3,(1).

[2] 李岳德,张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若干问题[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

[3] 韩大元,莫于川.应急法制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2.

[4] 国务院办公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101号文件,2013年10月25日.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思路[J].中国发展研究,2008,(3).

应急部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解决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按照贫困户退出对饮水安全的要求标准,市水务局对全市13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贫困人口缺水情况逐一登记,并且建档立卡。全市有9个乡镇,13个行政村(9个贫困村),涉及饮水不安全人口57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4人。在调查基础上,制定了《行业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投资339.5万元,新建13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在上级投资计划和资金尚未下达,工程实施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为确保全市脱贫摘帽,市水务局自4月中旬陆续组织开工,特别是涉及占耕地的管路部分,要求在春耕前将管路铺设完毕,不能影响春耕,以保证13处饮水安全工程按计划在10月末全部竣工通水。截止目前,水源井完工3眼,井房完工2座,蓄水池完工3座,铺设管路8500米,通水试运行1处,解决了60户、248人饮水难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人。

(二)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

1、项目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建设情况。今年,市水务局争取省级资金300万元,围绕**生态景观带,在**、**、**三个乡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1250亩,其中:完成经果林2486亩,生态修复1908.3亩,保土耕作6855.7亩。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全部纳入扶贫标准化果园。

2、支持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情况。截至2024年5月30日,林业部门确定扶贫标准化果园涉及28个乡镇、31处,规划面积7190亩。经现场勘察,根据上级补助资金情况,2024年能够进行配水的有25处,配水面积5840亩,估算投资1050万元,至今,已经完成20处,其他工程正在施工,计划在6月30日前,水电工程全部完工。

(三)**镇梯田配水

**镇坤头波罗村为市级贫困村,2017年通过坡耕地进行治理,修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由市水务局制定梯田配水方案,引中水实施灌溉,市水务局负责骆驼营泵站至11个蓄水池主管路的供水。供水工程以**泵站为供水首部,设计两条供水管路,一条供水管路控制5个蓄水池,另一条管路控制6个蓄水池,工程投资269.28万元。至今,我局承担的主管路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完成工程总量的95%。

二、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项目争取情况

今年,向上争取项目共计12个,争取资金6551.7万元,截至目前,资金已到位3441.7万元。

(二)招商引资情况

成功引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产业园项目,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2亿元,带动上下游企业13家。目前,项目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厂房建设。

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1、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5万亩,争取中央资金1754万元,工程2017年10月开工,2024年5月完工,工程分布在14个乡镇,新打和改造水源井118眼,新建蓄水池1座,安装配套水泵11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71.11km。

2、2024年中央财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分布在27个乡镇,争取中央资金1890万元,新建水源井88眼,维修旧井4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改建井房130座,安装水泵133台套,埋设地埋管路200.53km,安装变压器50台套,安装农业水价改革计量设备133台套。

3、2024年省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40亩,争取省级资金288.64万元,工程分布在**等9个乡镇,改建水源井12眼,维修改造方塘1座,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12台套。工程于2024年4月开工,计划11月20日完工。

4、2024年小型农田水利“先建后补”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开始,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改革试点,省财政补助资金不高于工程总投资的80%、其余资金群众自筹。今年省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0亩,工程分布在**等5个乡镇,改建水源井8眼,安装配套提配水设备8台套,埋设输水管路16km,配套变压器5台套。工程于4月开工,5月20日完工。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省水利厅选取我市进行旱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省一个),按照省厅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印发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绩效评价办法》,市财政局、市水务局联合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实施办法》,组建节水灌溉合作社21个,安装计量设备320套,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系统平台,2017年,在**乡新亭村完成面积2705亩,省财政每亩补助资金标准5元,共补助资金1.36万元。今年重点在**等乡镇实施,计划完成面积8.2万亩。

6、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争取中央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245万元,重点用于农田灌溉工程维修养护,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确定实施维修养护项目74处。目前74处工程已开工62处,完工49处。其中:已维修各种供水管路0.5万米,配套水泵6台,井房维修7座,淘井清淤45眼,更换低压电缆1580米,已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135亩。在抗击春旱保苗期间,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

争取省以上资金3000万元,实施水平梯田综合治理面积1.8万亩,工程涉及**等8个乡镇。工程实施方案、外业踏勘已完成,国家资金尚未下达,待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招投标等工作,确保在10月初进行施工。

(三)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我市于6月12日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市政府与各乡(镇)区、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签订防汛责任状。二是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37个乡(镇)管理区、13座水库、大凌河及其支流、城市防洪、山洪泥石流、尾矿坝、重要经济目标、学校等重点区域防汛责任人,共明确行政、技术、抢险等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872人。下发《2024年度汛方案》及《防汛工作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市、乡、村、组“四级包保”责任,确保责任制落实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加强水库、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市现有中小型水库13座,目前仅剩**水库未除险加固,现空库运行,已列入2024年加固计划。153座尾矿库,具体由安监局负责,已全部落实责任制及各类责任人,制定相关防汛应急预案。四是加强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我市已经编制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重点对乡、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抗旱应急供水预案》及重点区域《逃避险应急预案》修订完善。五是加强水毁应急度汛工程排查整改。汛前,排查重点河道险工险段46处,已争取上级资金修复完成21处,正在修复16处(16处险工险段具体凌河局负责,争取主汛期前完工),剩余9处险工险段,已逐级落实责任人,制定逃避险预案,主汛期专人值守,根据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六是加强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准备。重点检查河道、公路桥在建工程带来度汛隐患,确保在建工程安全。七是加强抗旱工作。今年,春播期间土壤墒情较好,大部分农田5月末完成播种。进入6月,由于降水不均,持续高温,受旱面积逐步增加,全市受旱面积高达135万亩,其中轻旱80万亩、中旱40万亩、重旱15万亩。全市共新建灌溉井88眼,维修灌溉井42眼,开动机电井3688眼,投入机车、机具等抗旱及播种设备1.75万台套,抗旱浇灌面积达22万亩。八是加强落实物资储备、通讯报讯及抢险队伍。抢险队伍实行民兵联防制,市级抢险队伍由武装部组织以民兵为主的专业抢险队100人,乡镇级抢险队伍由各乡镇建立不少于总人口数10%的抢险组织。储备橡皮舟、冲锋舟、救生衣、编织袋、铁线等防汛物资总价值80万元;打井机、送水车、软带、喷灌机组等抗旱物资总价值220万元。

(四)城乡供水工作

1、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工程施工沿线**4个乡镇,共14个村(8个贫困村)、27个组(15个贫困组)发生饮水困难,饮水困难户数1170户,饮水困难人口3931人,涉及建档立卡户176户,435人,饮水井干枯369眼,水量不足796眼。正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6处,涉及饮水困难户数255户,饮水困难人口756人,建档立卡户18户,31人,工程设计投资370万元。**组应急饮水工程于4月17日开工建设,于6月15日通水试运行,解决了该组47户,147人(建档立卡户5户,15人)吃水困难问题,工程完成投资59.22万元。2024年完成水样检测359份。

2、城市供水工作。城市供水工作运转良好,水源、水厂、泵站全部实行封闭管理,供水水质执行每日检测,每月进行42项常规检测,我市水质106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日保障供水7.3万吨,保障了城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3、园区供水工作。截至目前以为园区供水214万立方米,保障了园区企业以及人工湖等景观用水。

4、**二期工程。现新建净水厂的清水池、综合楼、加压泵房、仓库及机修间等工程已封顶,主体土建工程已完工80%,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土建工程。

5、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已完成,待建设资金落实后开工。

(五)河长制工作

1、河长组织体系建立完成。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设立了流域、河流(河段)三级河长。全市共设立市、乡、村三级总河长、河长632人。2017年11月2日市编办印发《关于成立**河长制办公室的批复》,同意成立市级河长制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水务局。

2、河长制办公室设置完成。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水务局局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一名,兼职副主任14名,分别由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内设综合股和业务股两个机构,核定财政全部补助事业编制5名。目前办公室办公室设备全部配齐,保证了河长制工作的正常开展。

3、河长制实施方案已印发。5月23日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印发了《**河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全市136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含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其他重点微小河流,14座水库全部纳入河长制范畴。

4、“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完成。我市共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条,其中省和**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22条,我市负责编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护方案的河流114条。目前“一河一策”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在征求相关责任部门意见,近期将完成印发。

5、河长公示牌设立完成。我市共设立河长公示牌266块,其中市级河长公示牌14块,乡级河长公示牌252块。在2024年5月31前已全部完成河长公示牌设立和验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解决好贫困村贫困人口饮水难,做好扶贫标准化果园配水工作。

二是做好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各类项目的规划设计,加快跑部进省,力争将各类项目纳入省厅计划的大“盘子”内。服务好**产业园项目。

三是对在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推进施工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规划好2024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做好项目储备。

四是做好坡耕地综合治理各项前期工作,资金下达后立即组织实施。做好2024年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储备。

五是全面落实好防汛抗旱各类责任制,全力做好今年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应急部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年来,应急管理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敢于担当、积极创新,多项工作开好局、走前面。

——我们以积极进取的“朝气”,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新机关。自区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作为机构改革新组建职能局,局党组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局工作人员只争朝夕、积极作为,各项建设快速步入新轨道。

——我们以自我革新的“地气”,迅速抢占安全管理新高地。根据中心城区实际,推进我区应急管理“三基”建设,通过狠抓基层的“组织、队伍、阵地”,打牢基础的“网格、台账、保障、机制”,苦练“风险识别、风险排除、风险处置、宣传动员”的基本功,推动形成统一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处置高效、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我们以先行示范的“底气”,加快打开应急管理新局面。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内率先推出“五进”宣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指示精神,普及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培养自救互救技能。4月至6月和9月至10月期间,赴辖区有关镇(办)、社区(村)先后开展了两轮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五进”宣讲活动。

——我们以主动作为的“锐气”,深挖城区安全治理新途径。全力构建消防基础治理、道路交通及建筑施工监管、次生灾害事故预防、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高层楼宇安全事故防范、安全社区建设等公共安全管理治理新体系。

一年来,我们善打攻坚战、敢啃硬骨头,为保障辖区安全稳定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拧紧监管责任走好“一盘棋”。一是制度落实全面抓起来。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会议日常议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在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坚持在书记、区长工作例会上逢会必讲安全生产,及时分析研判、部署解决全区性安全生产工作。二是组织领导持续强起来。面对新形势及时作出调整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安阳市文峰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由区委书记担任区安委会主任;全区18个镇,办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街道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做好各层级安全生产工作。三是督导督查有力动起来。区主要领导在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时节率队下基层、到一线开展安全工作督导调研;分管区领导每月不定期“四不两直”赴现场督导检查;区安委办组成3个督导组,推进“三基”建设、“社区安全应急一体化”建设,常态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检查,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二)隐患整治坚决打好“主动仗”。一是深化“十三大”专项整治行动。统筹协调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消防、大型群众性活动、旅游等七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900余人次,排查各类单位568家次,一般隐患1192次,行政处罚15次,罚款9.04万元,责令停产停业整顿3家,约谈警示6家。二是规范“四类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以构建“三小场所”、工业园区、高层楼宇、地下空间四类场所安全、规范、有序的综合环境为目标,按照《四类场所重点事故隐患检查指引》着力开展电气安全、机械设备安全、生产经营现场隐患“清单式”、“精准式”执法,检查企业108家,开出执法文书260份,进一步强化企业生产安全保障。

(三)执法宣教全面深入“除隐患”。一是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全区规模以上工贸行业企业85家,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10家,达标率为11.7%。二是加强企业隐患自查。落实“风险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知风险、知责任、知后果”,自查系统内企业108家,自查269次、发现隐患320处、整改完成320处,整改率100%。三是加强执法监管监察。出动巡查检查人员320余人次,检查企业180家次,排查隐患350项,整改320项,发出《责令改正指令书》15份、《整改复查意见书》15份,处罚企业三家、罚款金额共计1.3万元。四是加强公共安全培训。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零星作业、三小场所、电气火灾防范等公共安全培训,1至10月共开展培训2期,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00多人,提高辖区企业和全社会整体本质安全水平。五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专家大讲堂、技能大比武、“亮屏”活动等,参与人数1万余人次,营造良好安全宣传氛围。

(四)建设应急救援队伍“主力军”。努力将18支镇,办应急救援队与消防救援大队打造成堪当主力军和国家队重任的应急救援队伍,共巡查商铺、门店等“三小场所”60间次,发出整改通知书或温馨提示函50份,发现存在安全隐患110处,现场完成整改92处,责令限期整改18处,移交镇,办处置18处。镇,办应急救援队伍和消防救援大队在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巡查保障安全,为辖区稳定发挥关键作用,竭力守护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值班值守保障应急“生命线”。2024年以来,我局实行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通报制度和应急值班抽查制度,共自查值班情况27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0项。在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方面,没有迟到、脱岗现象,也没有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全国“两会”、汛期、中秋国庆“双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点时段的应急值守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区安全稳定形势运行。

(六)扎牢防汛防灾减灾“安全网”。经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制定了《文峰区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文防指〔2024〕2号)、《文峰区2024年遇特大洪水应急预案》(文防指〔2024〕3号)《文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文防指〔2024〕5号)、《区委区政府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及防汛抗旱工作职责》(文防指〔2024〕6号)、《文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文防指〔2024〕7号)、《文峰区防汛应急预案》等文件,坚持预案先行,确保发生较大降雨后严格按照预案开展各项工作。5月9日至15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局领导指导下,多措并举扎实开展了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系列活动。

二、存在问题

一是行业监管责任落实问题突出。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推诿卸责现象,另外,少数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效益轻安全,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员工整体安全意识不高,特别是“低小散”作坊式企业,职工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缺失,习惯性违章现象和无安全保障防护作业现象突出。

二是应急机构改革不够规范完善。这次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整合安监、三防、森林防火、应急值守等相关部门的职能,涉及面广、复杂。在职能划定、划转方面,存在部门之间沟通难、协商难的问题。有些比较难的工作,相关部门各怀心事、互相推让,致使“三定”方案拟定仍存在职能模糊、界定不够明晰的问题。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坚持打基础。抓牢“三基”建设的主题主线,逐步提高基层安全防控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事故防治基础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及灾害事故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根据我区应急管理的具体特点,提出中心城区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思路,编写文峰区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报告。

二是持续抓整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总结专项整治行动经验,深入查找不足,补足短板,强化弱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是强化辨识度。普及“知风险、知责任、知后果”三必知,大力推广重点场所的风险识别指引,用通俗的隐患描述、血淋淋的事故案例、真实的事故后果,将导向性、专业性、和群众性有机结合,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升公共安全素质、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四是形成大应急。完善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根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配置,修订完善《文峰区党政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职责规定》,进一步梳理、厘清、明确各部门安全监管及灾害防治职责,形成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与发改、财政、大数据、住建、农业农村、城管和综合执法、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联系协调,汇聚各方资源和信息,形成“大应急”工作的强大合力。

应急部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大火灾;应急管理;执业律师

[中图分类号]X9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059-04

1一起突发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之回顾

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121人遇难,77人受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据消防部门介绍,本次事故系厂房氨气爆炸引发火灾。

6月4日上午总理来到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召开视频会议,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赴吉林省救援处置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国务院工作组视频通话,深入了解救援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救援处置工作。在听取国务委员、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以及吉林省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巴音朝鲁和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的汇报后指出下一步救援处置任务仍然繁重,各有关方面要安全高效、有力有序地做好各项后续善后工作。国务院关于“6·3火灾”事故调查组6月6日上午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调查组目前确定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该起事故的受伤人数国务院调查组于6月6日认定受伤人数为77人,最高检于7月4日通报确认受伤人数为76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4日通报,致121人死亡、76人受伤的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特大火灾是一起由于企业违章冒险作业、相关执法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违法行政、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导致的特别重大的责任事故。检察机关目前以涉嫌犯罪对德惠市米沙子镇镇长刘真祥、派出所原所长赵震、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原大队长吕彦东等11名国家公职人员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

在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事故中我们冷静地观察到一个现象,即从该起事故的防范、发生、救援、善后处理等重大事务中我们没有看到律师的身影。回顾近几年以来发生的各类诸如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案、汶川地震及其2012年的台风、洪涝灾害等重大社会、自然灾害中,从媒体上仍然很少看到律师在灾害的预防,救援和灾后重建等应急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有效职能作用。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和命题即律师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中,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中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发挥作用?

2社会应急管理的沿革和现状

21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设立及其沿革

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感到处理火灾是一个棘手问题,他们决定允许复兴银行给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发放贷款用于灾后重建。1934年美国公路管理局得到联邦政府的批准,如果公路和桥梁遭到自然灾害的毁坏,他们可以通过发放长期债券的方式集资重建。同年联邦政府也通过了《防洪法令》,该法令授予了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制订防洪计划的权利。这些是美国一些零散的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的早期法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生过许多重大自然灾害,在此后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主要是联邦灾害救助管理局负责,这是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成立的一个直属管理机构。1962年的卡拉遭受暴风袭击,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大地震,1965年贝迪遭受暴风灾害,上述机构都发挥了救援、减灾和灾后重建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出现了各项法规的修改、完善和机构的规范设计与整合。1974年美国的《灾害救助法案》正式宣布通过。1979年卡特总统将各个分散的灾害处理部门重新整合,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局,这标志着美国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集中和完善。在以后发生的诸如罗马运河污染案、古巴难民危机、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及其1989年的洛玛普勒特大地震、1992年安德鲁地区遭受暴风袭击等特、重大自然和社会灾害发挥了权威的有效的作用。1993年詹姆斯·威特出任新一届联邦应急管理局局长,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使处理灾害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效率大为提高。成为国际上中央政府社会应急管理的典范,也为以后国际上各个国家、政府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样板和范例。

例如日本的防灾减灾机制和以《灾害对策基本法》为代表的50多部法规,有效地使日本在应对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针对深林防火和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有自己一套独立、完整、高效的预防救援机制及其实施对策,并日趋完善。

22我国社会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沿革

23理论研究与探索对我国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义

2011年3月1日由北师大出版社编辑出版闪淳昌先生主编的《应急管理:中国模式与实践》一书集中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运行模式。该书对研究中国特色应急管理运行模式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应急管理体系与运行模式及其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的共同点与经验借鉴等内容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过程的系统阐述,属于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应急管理问题较系统、较全面的研究和著述,为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应急管理模式和对未来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下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分类为序分别对“汶川地震”、“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非典”事件、“北京奥运会风险管理”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等应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各种应急事件的应对政策和建议。

当今社会频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致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更多的变量和参数。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研究中国的危机管理时,更要认真研究中国危机管理的实践,探讨中国危机管理或应急管理的特殊规律,提出能够反映中国应急管理特殊规律的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运行模式理论。

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陈雪莲撰写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应急管理》2010年第1期),周洪因撰述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7期),王泽铭撰写的《我国政府与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协作问题研究》等一大批学者、专家的著述和研究,他们都能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多年以来出现的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中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和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谋划,具有重要意义。

24我国社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应急管理是针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危险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三大类。首先,人的危险可分为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物的危险指威胁财产安全的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又称为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危险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蕴藏意外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危险状态构成。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等四个阶段。

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国家层面处理紧急事务或突发事件的行政职能及其载体系统,是政府应急管理的职能与机构之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就要根据突发事件或危机事务,把握并设定应急职能和机构,进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应急管理体制。

25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是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而对应急管理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第二阶段是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第三阶段是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2008年对中国应急管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南方雪灾、拉萨3·1和汶川特大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党和政府以及学界从不同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总书记10月8日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26应急管理的方针是“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

27应急管理的原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28应急管理的内容

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称为“一案三制”。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就是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所谓“纵”,就是从国家到省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所谓“横”,就是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有部门管,都要制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不可或缺。相关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逐级细化。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防止照搬照套。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主要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武警和预备役民兵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

三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法制。主要是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3律师参与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发挥的作用及其服务空间、服务领域探讨

31全国及其地方律师协会参与社会应急管理建设预案的设计

(1)全国律协和地方律协要建立社会应急管理常设业务专业委员会。组织本行业的具有较高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的资深律师,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探讨和理论实践。

(2)全国律协及其地方律协以其参与社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为依托,参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应急管理高层立法,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顶层设计、制定工作。

(3)选派出全国律协层面的律师团与国家级别的诸如国家安监局等行业的社会应急管理的行业、部门的专业行政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及其业务机构中参与决策、领导、监督和组织实施的顾问工作。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律协,针对本省政府结合政府法律顾问团的组织机构参与本省重点行业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企业制定本省各个行业的社会应急管理行业规章和企业章程的设计、组织领导的参谋、顾问工作。

32各个律师机构及其执业律师参与社会应急管理的途径及其方案

省属、市属企业的法律顾问介入重点行业、企业的社会应急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企业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灾害救援,组织领导、物资储备、资金储备、责任制、灾后重建、国家赔偿、保险赔偿、国际赔偿、职工安置等项具体实际的工作。该项工作以吉林省为例可以根据各个地方外部环境、企业特点、自然规律进行思考和设计。如关于大型企业防火减灾方面的应急管理工作建立模块式方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参与预案管控方案的设计制定。制定公司级别的安全生产防火防灾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各个分公司各生产车间、工段、班组要层层制定落实公司安全生产消防减灾责任制及其落实、制约、检查、监控机制。

(2)在各个油库、气站、易燃品、爆炸品、化学物品、原材料仓库等重大火灾危险园区安装设立紧急报警装置和相关配套的定检、巡查、演练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和方案。

(3)对各部门、施工队管理人员、义务消防员、重点岗位和重点工种开展消防知识技能培训,熟悉消防知识,懂得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要领,掌握灭火技能和疏散逃生的方法。

(4)制定消防值班制度,加强高层建筑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消防设施,做到设施管理到位。

(5)严格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的执行,加强消防安全检查,排除消防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严重隐患给予处理,做到“隐患不发现不放过,隐患不整改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同时消防队对重点危险源部位进行备案和常态化检查,确保区域安全。

(6)执行工作令制度,在禁火区域内的动火作业,必须实行相应的等级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现场有人监管。

(7)本年度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完善消防救援预案,并按照年初制订的计划组织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和演练评估,提高火灾防控能力和抢险救援水平。

(8)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并举,争取年度一般性火灾事故较上一年同期下降50%,并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上列预案设计属于列举式的设计,各个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关键是做到求真、务实、具体、高效和可实施等要素要求。

律师机构和执业律师参与上述工作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例如非诉讼、企业法律顾问、独立董事、法务专员、特邀安检员、救援指挥部特邀顾问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形式。

33保障服务

市级律协要组织制定律师参与政府、企业社会应急管理的服务模块和业务指引并以协会的名义发放到各个律师服务机构和执业律师手中,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培训和业务指导。确保上述安全处置联动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独立化、关联化、便民化、枢纽化,由此形成最周密安全、快捷及时的安全支柱,支撑起一个强大、高效的公共安全保障,也使其成为城乡公共安全管理的一个法律服务平台和中坚保障服务中心。

34上门服务

对没有设立法律顾问的大中型企业要走进门,上门服务,既可以弥补该企业在此方面工作的空缺,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开拓新的律师服务领域和空间,增加律师机构和执业律师的业务收入、

35方法模式

鼓励各个律师服务机构及其执业律师在律师参与社会应急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把律师的传统业务和参与企业社会应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创出一条符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情况的服务方法和模式。

36服务内容

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要发挥各个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的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势,主动出击,上门服务,主张和提倡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常态化及其实效化。

上述列举式设计只是律师参与社会应急管理的前期部分设计。举一反三,在发生重大、特大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物资储备、救援组织、灾后重建、灾民安置、保险和国家赔付、国际赔偿等尚有大量的、艰巨的、烦琐的工作需求和业务空间。执业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工作者,在涉及国计民生的特大、重大灾害面前不可能是看客,更不可能是过客。为此律师参与社会应急管理建设及其实践,在我国新一轮改革的今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按照经济学理论,有效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也是提高效益、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应急管理建设在我国的实践发展还是一个新课题。对于律师参与社会应急管理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法律服务无疑具有广泛的空间和大量的实践需要进行开拓和探索。笔者期待着全国同行在该领域的实践中与时俱进,有所为、有作为,创造出好经验、好业绩以回报国家和社会。

参考文献:

[1]闪淳昌.应急管理:中国模式与实践[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11.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