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04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5分钟。
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及活动意义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人口性别结构,实现人口、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的,从关爱女孩入手,进一步消除农村性别歧视,为女孩生存、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活动意义:由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是现行教育政策扶助的空档。发动社会力量,重点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女孩高中阶段帮扶助学,可以促使她们文化综合素质提高,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得到争取高等教育、就业成才等机会。不但可直接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提高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更有利于转变农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婚育观,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比整治工作落实,有效推进基层计划生育国策落实,促使人口自身和谐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帮扶对象及帮扶单位
帮扶对象:农村已经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计划生育纯女户家庭女孩,其中重点帮扶在校高中生,兼顾家庭生活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及中专生。
帮扶单位:区、镇所有单位及驻区、镇、所有单位、部门,社团组织,各村(居)委会,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等各类经济组织,欢迎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自愿参与。
三、方法及步骤
(一)方法
1、帮扶方式:采取个人勤务单位结对帮扶形式。
(1)定点帮扶,原则上有扶贫、村建、新农村建设挂点任务的单位完成所在驻村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
(2)民营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和无驻村任务点的单位,由计生部门提供被帮扶人名单及家庭基本情况,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帮扶对象。
2、助学资金:每学年资助每位女孩1000元,结对三年,直至高中毕业。
(二)步骤
1、确定受助对象(7月30日前)。
以村(居)为主,对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生活、女孩成长、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收集名单。7月30日前完成摸底和资格确认工作,为帮扶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
2、社会宣传发动(7至10月份)。
充分利用党校、人口学校、计生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发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动员广大国有、民营、私营企业和个人参与“阳光助学”工程,及时进行典型个案的宣传报道。把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情况和女孩就学情况进行张榜公示,并号召全社会都来关注女孩的成长,伸出友爱之手,共同帮助女孩成才。
3、办理帮扶程序(8月份)。
采取个人申请、双向选择、单位推荐、组织审核的助学方式。(1)定点帮扶,由被帮扶人提出申请,各村(居)提供推荐帮扶名单,各驻村单位自行决定由单位或单位干部职工个人与被帮扶人签订帮扶责任书,与被帮扶人共同协商制订帮扶计划。(2)民营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团体和无驻村任务单位,由所在单位本级计生部门提供推荐帮扶名单,帮扶人及帮扶对象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然后双方签订责任书并共同协商制订帮扶计划。
4、履行帮扶责任(8月20日至9月5日)。
在确定帮扶对象后,各帮扶单位和个人要切实履行好帮扶职责,确保女孩不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帮扶单位要同被帮扶对象签订合同书,被帮扶人接受资助后,必须完成当年的学业。帮扶单位资金在每年9月1日开学前支付给被帮扶人或其家庭监护人。
5、考核汇总(10至12月份)。
将“阳光助学”纳入到各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中。为确保“阳光助学”落实实处,每年10月15日前以村(居)为单位汇总“阳光助学”落实情况,12月25日由镇计生办汇总后报区人口计生委。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村计生领导小组和各帮扶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阳光助学”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制定好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人。各地每年的9月5日前举行一次大型“阳光助学”公益宣传活动。
2、建立进入、退出机制,规范管理。
以女孩考入高中第一学年为进入时限,以三年为一个帮扶时段;如现其已读高中,则以今年9月1日为进入时限,到高中毕业为一个帮扶时段。高中毕业则退出;再转入帮扶另一个对象。对考出大学(含职大和大专)的原则上由帮扶单位和个人视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帮扶助学。各村(居)要如实提供第一手资料,镇计生办要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阳光助学”档案,内容包括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助学责任书、助学计划书等内容;档案统一保存在镇计生办。
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2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帮扶工作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水平,创新帮扶工作品牌,发挥工会帮扶资金的最大效能,真正为特困职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尽心竭力帮助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金秋爱心助学"工作的通知》(宝总工发[2015]6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2015年全县工会"金秋爱心助学"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从8月初开始,到9月10日结束。
二、帮扶对象
1、普惠性帮扶对象是户籍在XX县、且在XX地区上学,建立了困难职工电子档案、国家统一招生的被一、二、三批本科及大学专科院校录取的困难职工及农民工家庭子女。
2、一次性帮扶对象必须是考入高等院校的一本学生,并且为特困职工家庭子女。
三、具体实施计划
在多年开展"金秋爱心助学"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金求爱心助学"之"杨帆计划".计划分为普惠性帮扶和一次性帮扶。普惠性帮扶是对在困难职工帮扶档案中的困难职工子女给予每人不少于1000元的助学帮扶。对特困职工家庭子女积极争取省、市一次性帮扶及精准帮扶,一次性帮扶5000元。
四、救助程序
1、普惠性帮扶:符合帮扶条件的工会组织关系在本县的困难企业职工,携带子女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及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两份)、困难申请等到所在企业工会领取XX县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补助申报表及困难职工档案表(见附件一、附件二),如实填写,在申报表上粘贴照片,单位工会初审张榜公布,父母双方单位在困难申请、申报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按隶属关系由所在镇工会或工委审查。困难职工档案由所在企业工会录入本单位电子档案系统,纸质档案随其他资料一并由基层工会于8月20 日前上报县总工会审定。农民工子女在户籍所在地镇工会领取"金秋助学"申请表及困难职工档案表,提供所需资料、证明交予镇工会审定,统一上报县总工会。
2、一次性帮扶:帮扶对象的证明材料除上述普惠性帮扶要求的资料外还需单位公示照片和报告表、《XX省总工会"金秋爱心助学"之"杨帆计划"活动困难职工家庭申报表》(附件三)。请务必于8月8日前报县总工会。
3、对已获得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资助的,县总工会不再救助。
五、活动要求
1、按照"依档施救"的原则。组织力量全面开展摸底工作,科学合理的制定金秋助学活动方案,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帮扶系统内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全覆盖、不遗漏。
2、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金秋爱心助学"活动的帮扶力度。各级工会组织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开展优势企业帮扶困难企业职工子女,劳模结对帮扶、冠名助学、社会助学、捐赠学习用品等活动。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地方和产业工会及企业的助学配套力度,力求在帮扶形式、措施及标准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3、严格审核标准,规范工作档案。全县各级工会要按照"依档施救"的原则,严格审核标准,不得随意扩大帮扶范围,不得优亲厚友,不得重复帮扶,对于助学活动确定助学的对象要在单位进行公示。要严格按标准建立完善纸质和电子档案,及时将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入学资料录入纸质及电子档案中,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录入并上报帮扶信息,同时要做好助学活动资料归档工作。救助过程中若出现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行为,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会助学举措,不断增强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会助学的社会氛围。
县总工会联系电话:82XXX 邮箱.
附件:(一)XX县总工会"金秋爱心助学"活动补助申报表
(二)XX县困难职工档案表
(三)XX省总工会"金秋爱心助学"之"扬帆计划"活动困难职工家庭申报表
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3篇
Abstract: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has become a humanistic care management method the world's top 500 companies generally used to enhanc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mprov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 the enterpris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AP can play a role in improving labor relations, making a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achiev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alleviating the pressure of employees, coordinat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dealing with crisis events.
关键词: 员工帮扶计划(EAP);企业改革;有效实施
Key words: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enterprise reform;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247-02
0 引言
企业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的改变、工作岗位的调整、竞争压力的增大等问题,带来诸如劳动关系不协调、组织氛围不和谐、员工身心不健康、员工效率低下、甚至可能会出现员工重大疾病频发、员工自杀等危机事件的发生。这些企业发展改革过程中带来的涉及到组织和员工个人层面的负面问题,企业一般会通过工会或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工会等相关部门虽然会通过传统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伴随着企业改革带来的裁员等严重影响组织环境的问题的出现,如何利用心理层面的手段改善组织的团队合作、员工的个人心理层面问题的疏导和改善,成为企业面临的新的问题。于是员工帮扶计划(EAP)进入到企业的视野,成为构建和谐组织、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一个有益以及有效的尝试。
1 关键概念界定
员工帮扶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也叫做员工帮助计划、员工援助计划。这一概念是由Walsh(1982)首次提出,最初是解决企业内员工的酗酒、赌博、压力、情绪等个人健康和家庭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由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
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员工帮扶计划进行了诠释,但总的来说这些概念都是有共同点的,即员工帮扶计划是一种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员工个人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改善组织氛围。因此本课题将员工帮扶计划(EAP)定义为:组织通过系统的、长期的专业手段,用专业化的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为组织及组织中的员工,对组织及组织中的员工进行问题诊断、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达到改善组织氛围,解决员工心理问题,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目的。
因此员工帮扶计划(EAP)既涉及到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在员工帮扶计划(EAP)实施过程中又涉及到项目管理等项目运作的实践知识。在专业和丰富的管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EAP专家通过EAP项目实施,采用内部EAP、外部EAP或内外结合的方式对组织及组织中的人进行服务,以解决组织及员工遇到的危机灾难事件、压力与健康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问题、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文化建设、员工人际关系等相关问题。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员工帮扶计划(EAP)的内容
由于员工帮扶计划(EAP)的界定范围相对比较宽泛,EAP操作包含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不同的学者以及实践者对EAP所包含的内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Lewis(1986)认为员工帮扶计划的服务内容应该包括八个方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其他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工作、特别服务和紧急服务。Bohlander(1992)认为员工帮扶计划(EAP)应该帮助解决员工心理、社会、健康和经济四个方面的问题。国际EAP协会在2003年专门出版了指导手册,指出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核心内容包括七个方面:①提供咨询、培训和援助服务;②保密及评估服务;③采用干预方法提升工作绩效;④诊断、治疗和援助并提供监控和跟踪服务;⑤与供应商保持契约关系;⑥为组织提供健康保障服务;⑦鉴定EAP服务效果。国内学者张西超(2003)认为员工帮扶计划(EAP)包括企业调查研究、EAP推广、教育培训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台湾学者林桂碧(2003)认为员工帮扶计划(EAP)包括心理咨询、教育成长、休闲体育、医疗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等五块内容。
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员工帮扶计划(EAP)应该包含的内容,但是总的来说EAP服务所包含的核心内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那些能够影响到组织绩效的组织及员工两个层面的所有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员工帮扶计划(EAP)并没有特定的服务内容标准,它是根据服务对象的个体因素不同(企业组织发展状态、文化差异、员工的不同问题),针对特定需求而制定的个性化的动态调整的单个或系列的服务解决方案。
2.2 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操作模式
员工帮扶计划(EAP)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多种操作模型进行选择,项目实施主体会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及企业发展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对操作模式进行选择。
对于国外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操作模式,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物质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部在2002年根据EAP服务期限、范围、内容、地点、供应商、使用者和付费者等不同情况将EAP服务的操作模式划分为根据服务期限――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模式;根据服务范围――分为基本和附加两种模式;根据服务内容――分为独立和复合两种模式;根据服务地点――分为现场和网络两种模式;根据服务供应商――分为内部、外部、混合和联合四种模式;根据服务使用者――分为雇员、会员、劳动三种模式;根据服务付费者――分为管理、同僚、协会和联盟四种模式。
对于国内有关员工帮扶计划(EAP)的操作模式,台湾学者林桂碧(2003)提出三种模式,即由专人专岗负责模式、成立“员工援助项目”服务中心由各部门主管参与和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模式以及由各职能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工会、福利会等分别实施专人专办的模式。大陆学者刘亚林(2008)指出国内员工帮扶计划(EAP)的实施基本分为内部模式、外部模式和联合模式这三种操作模式。其中内部模式主要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专岗负责员工帮扶计划的实施;外部模式是企业组织签约外部供应商,利用专业的外部机构为企业组织实现员工帮扶计划;联合模式是指企业组织内部相关部门指派专人与外部供应商沟通合作,在内部外部共同作用下实现员工帮扶计划。
3 员工帮扶计划(EAP)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员工帮扶计划(EAP)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如下作用:一是EAP能够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企业在改革发展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面对严重的劳工关系的矛盾,诸如劳动报酬、社会福利等问题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动态环境中,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面对利益冲突,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对问题的解决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时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外部EAP专家的介入化解劳资冲突,搭建劳动关系双方有效的沟通桥梁,通过专业的服务解决劳动纠纷。二是EAP能够科学设计职业发展规划。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仅能够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还有助于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绩效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人力资源部门和外部EAP专家的共同合作,为关键岗位建立员工胜任力模型,并根据员工胜利力模型为员工提供培训、咨询和辅导,提升员工职业发展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三是EAP能够减少组织变革阻力。一方面企业变革过程中员工可能面临由于兼并、重组、裁员等造成的降薪、换岗、辞退等危机,因此会出现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倦怠现象。通过EAP的实施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已正确地面对组织变革,减少变革阻力。另一方面,企业变革过程中需要大量优秀人力资本,EAP通过建设和谐组织氛围和劳动关系,有助于吸引优秀人力资本投入到组织变革过程中来。四是EAP能够疏导员工压力情绪提升工作效率。由于经济竞争加剧、企业变革等多种因素,造成工作压力增加影响员工身心健康。通过EAP的咨询、培训、辅导、沙龙等专业心理咨询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和情绪管理,改善员工家庭关系、身心健康,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五是EAP能够促进组织文化建设:EAP通过团体辅导、培训可能、心理沙龙、沙盘游戏等方法增进组织成员的相互了解,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工作绩效。六是EAP能够预防、降低组织危机事件的影响。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员工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甚至极端行为的产生,EAP可以通过咨询、测评等手段,对危机事件进行筛查或事后补救。
4 有效发挥员工帮扶计划(EAP)作用的前提保证
积极推进EAP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首先保证EAP的实施是有效合理的,这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4.1 EAP实施流程
一般在国内员工帮扶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会采取内部EAP专员、外部EAP供应商或内外部共同沟通合作的方式,为组织和组织中的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层面的指导、培训、咨询等一系列问题解决方法。企业组织可采用长期EAP服务或短期的EAP服务策略。长期EAP服务是通过诊断―建议―专业指导―培训―咨询等服务流程,形成包括心理测评、个体面询、在线咨询、团体辅导、主题培训、心理沙龙、危机干预、反馈评估等一系列内容的较为系统的服务方案,服务时间可持续一年或更长。短期EAP服务是一种非标准的EAP服务形式,即EAP服务会根据组织及个人的需求,针对特定的需求和问题,实施心理测评、个体面询、在线咨询、团体辅导、主题培训、心理沙龙、危机干预、反馈评估中某一个或多个内容,完成短期的、具有特定目标的EAP服务,服务时间可持续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
4.2 EAP有效实施的前提
为了使员工帮扶计划(EAP)在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EAP的实施要得到企业决策者和领导者的重视,决策者和领导者的配合是一个EAP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二是要保证EAP实施方案是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做的、贴合实际的实施方案。由于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管理和员工个人的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具体性,所以EAP方案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形式,个性化定制是一个EAP项目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Edward Bergmark.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Trends and Principles[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1986,1(1):9-68.
[2]John R. Berridge Cary L. Cooper, The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me[J]. Personnel Review, 1994, 23(7):4-20.
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先满足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慰籍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机构养老为支撑、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志愿服务为补充、信息服务为辅助、覆盖城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养老帮扶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
二、帮扶对象
我市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
三、帮扶目标
以独生子女死亡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主要目标人群,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引入专业心理援助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多部门横向联合、市镇村纵向贯通的帮扶网络;通过落实特扶政策、提供养老保障、实施生活帮扶、开展心理疏导,提供情感慰藉等,帮助他们跨越阶段苦难,乐观面对人生,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四、帮扶措施
(一)全面落实特别扶助政策
根据省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动态调整的标准,全面落实好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及时将特别扶助金的调整落实到位。在调整落实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简化申领程序。各乡镇要及时组织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申领特别扶助金,确保他们及时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
(二)组织提供养老保障服务
与民政等部门合作,逐步建立以“生育关怀太阳岛关爱之家”为龙头,村居“生育关怀太阳岛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基础,其他民间养老机构“生育关怀太阳岛养老服务点”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计生养老服务体系。
2013年,市人口计生部门将与民政部门协调,在各中心敬老院开展“生育关怀太阳岛关爱之家”的建设,提高设施配置,改善居住条件。凡年满60周岁的帮扶对象,自愿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按属地原则安排进入各中心敬老院“生育关怀太阳岛关爱之家”养老。
各镇乡人口计生部门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帮扶对象的社区居家养老档案,协调村(居)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帮扶对象开展日间托管、送餐到户、应急医疗、知识讲座、健身娱乐、代购物品、上门维修、定期走访等服务。同时积极拓展老年健康服务,为帮扶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更年期保健和老年保健等服务。
(三)免费赠送相关人生保险
市、镇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向帮扶对象赠送涵盖意外伤害、医疗费用、特定疾病、住院补贴等方面的人生保险,提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防御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风险的能力。
(四)以人为本开展生活帮扶
各镇乡要优先落实对失独家庭的项目帮扶,优先落实波尔杂交山羊饲养等项目,帮助失独家庭脱贫致富。对住房困难的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申请危房改造的,各级计生协要优先予以安排,改造经费由、市、镇人口计生部门共同解决。
(五)深入开展精神慰籍活动
2013年,全市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生育关怀“太阳岛”工程,依托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心理疏导,组织家长理事会以镇生育关怀“太阳岛”工作室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和广大会员志愿者的作用,在“5.29”会员活动日和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以精神慰籍为重点,开展探视慰问活动。优先安排赠送彩电,丰富帮扶对象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积极主动帮助收养子女
对失独且失去生育能力但有收养意愿并符合条件的帮扶对象,各镇乡计生协要积极牵线搭桥,优先为他们安排收养、认养子女,并协调相关部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简化程序,减免相关费用。
(七)全面实施志愿结对制度
各镇乡要重视发展和壮大计划生育志愿者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要实现计划生育志愿者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结对帮扶全覆盖。要建立志愿者与帮扶对象联系的相关制度,落实帮扶责任人,经常沟通情况,了解帮扶对象需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帮扶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建设幸福家庭,促进人口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各镇乡要充分认识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在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保证和支持,保障帮扶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要成立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措施,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宣传典型和总结经验,协调指导活动开展。
(二)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镇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养老帮扶工作中。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根据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帮扶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活动;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意愿,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鼓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帮扶工作,使他们自助、自强、自立;要坚持具体化的原则,通过对本地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情况的调查了解,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帮扶办法,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效。
帮扶计划方案范文第5篇
一、破解城市相对贫困的做法
(一)党委、政府主导,搭建社会化帮扶平台
一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接、全社会参与的帮扶模式。形成了1名党员干部(1个机关团体)+1个困难群众+N名爱心人士(N个爱心企业)的“1+1+N”贫困群众帮扶平台,通过各类资源整合,推行“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扶贫,实现帮扶工作既“精”又“准”。二是区政府投资修建“锦江区社会关爱援助中心”,部分街道成立“个案管理中心”,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专业化运营。三是整合资源,注册成立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锦基金、街道慈善基金会――水井坊街道慈善会,建立“困境人群社会化帮扶”专项基金,并由此形成了“义仓”“义集”“义坊”“义学”“义网”等基层特色慈善项目,用全社会的“爱心GDP”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
(二)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
一是坚持“社工服务”理念,开展个案服务。以水井坊街道为例,个案管理中心深入推行“1+2”走访群众工作模式,将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致贫的“夹心层”困难群众纳入帮扶范围,建立完善特殊困难群众基本信息库,按照“信息到户、真实准确,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对他们实施“三级分类”帮扶,实现精准识别有据可查、精准扶贫有据可依。二是引入“心理学”治理模式,在专业服务过程中,通过创新性地开展心理障碍扶贫对象服务,挖掘和激发扶贫对象自身潜能,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实现扶贫对象自身应对困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三是以家庭帮扶为单位,突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开展残疾人及家庭成员“支持系统”,建立社工服务项目,逐渐恢复和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三)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社会参与
创新“1+1+N”社会援助帮扶模式,让党员干部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一是由党员干部与扶贫对象帮扶结对,认领帮扶项目。二是整合爱心企业力量,弘扬社会责任。以街道党员干部为主体,定期拜访辖区爱心企业,收集反馈帮扶需求,为扶贫对象提供及时的帮助。三是鼓励全民参与,多样化开展贫困帮扶。通过社区义工、社区捐赠、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鼓励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到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中来,实现参与力量的最大化。
(四)项目带动扶贫,实现帮扶工作既“精”又“准”
按照分类援助、个的思路,推行“组团式”服务、“项目化”扶贫,量身打造针对贫困学子、孤寡老人、重度残障人士、长期(突发)性疾病病人的“乐助展翅”“邻里互助”“乐助医疗”“大病救助”等援助项目,针对有心理障碍、技能匮乏、出行不便等居民的“心灵彩虹计划”“希望之旅”“暖心计划”等援助项目,用“群众点单、中心下单、干部接单”的“三单制”模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实现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二、锦江区“1+1+N”社会化帮扶模式的特色优势
(一)弥补政府单方开展扶贫工作的不足
成都市街道人口一般在5~10万,有些大型街道甚至多达20万人以上,每个街道相对贫困人口也有数百人(户),单纯依靠街道或社区工作人员难以对困难群众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也无法及时跟进贫困动态,贫困帮扶的效率大打折扣。
(二)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
由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社会组织,具有众多的社会工作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可以解决非传统性的致贫问题,例如家庭功能失调、社会功能缺失、心理障碍以及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形成的“等、靠、要”心理与行为能力。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手法,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改善困境人群的生存困难、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以多样化的帮扶项目为依托
以锦江区水井坊街道为例,由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运营,全年开展了“1+1大病家庭营养费计划”“心灵彩虹计划――心理辅导与社工专业服务”“暖心计划――困境人群志愿服务”等10余项工作计划,不断改善特殊扶贫对象的生活水平。
(四)通过社会组织带动全社会参与
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的强大能力,由社会组织帮助政府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建立系统性的资源库,与爱心企业、合作基金会、合作医院及爱心居民建立稳定关系,为困难群众个案救助工作提供强大的服务转接平台,并定期向爱心单位和居民公示捐赠资金物资的去向,共同探讨辖区困境人员社会参与模式,协助企业、居民更有力地践行社会责任。
三、破解城市相对贫困的建议
(一)建立信息对称机制,构建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
城市相对贫困的原因复杂,但目前单纯地依靠低保和入户走访来判断相对单一,信息没有得到全面反馈,要建立与低保以外的残联、红十字会、住房保障、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业务窗口的信息对接机制,由民政局牵头构建全市统一的困难群体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困难评价标准,对困难个案进行再分类、再核实,形成一套完备的动态调整机制。
(二)加大“能力扶贫”和“思想扶贫”,从源头上去除“穷根”
由于长期生活在困顿环境中,很多困难群众一是缺乏就业技能,二是形成了“等、靠、要”的心理与畏难情绪。建议一方面要采取定向、订单培训等方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这类群体的心理帮扶,政府积极宣传“脱贫”典型事迹,营造“勤劳致富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同时社会组织通过鼓励、接纳、倾听、尊重、支持等心理治疗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克服“畏难情绪”,提升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
(三)加大对扶贫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
在原基础上,建议设立“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专项扶贫资金”子项目,加大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扶持资金的导向功能和“种子”作用,激发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精准扶贫效率得到提升。
(四)完善政策支持,强化社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
当前的资源整合是由政府牵头,承接扶贫工作的社会组织具体负责运作,但相对而言,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服务的具体方案和办法,实际解决社会组织在财物募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好地发展。
(五)完善就业扶贫对接机制,畅通困难人群就业渠道
上一篇:常委领导落实科学管理整改方案
下一篇:帮扶工作方案{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