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师德专题培训方案{整理5篇}

紫藤萝瀑布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36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师德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

一、引言

?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国家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

六、结语

?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师德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遵循原则,突出特点

1、培训方向突出创新性。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充分总结和吸收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求质量,以创新求效益,以创新促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遵循干训师培规律,积极推进干训师培制度、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干训师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培训方式突出主体性。培训工作坚持把领导教师当做培训主体对待,如果不考虑领导教师的需求,没有领导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没有领导教师的自主配合和接纳,培训必然是低效的。培训部门在培训过程中随时听取意见,及时调整工作,加强培训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培训结束后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促进了后续培训工作的改进。

3、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以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载体,组织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三新一德”的全员素质提高培训,通过新理念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新课程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创新;通过新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通过师德教育培训,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4、培训过程突出实践性。培训中如果脱离了领导教师实际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就无法解决教师课堂实践和领导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在培训中我们结合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研讨、读书报告、案例评析、问题研讨、讨论互动、主题作业等丰富的培训形式,使学员不仅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也让同伴之间保持良性互动。

5、培训结果突出实效性。根据我市领导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培训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分片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坚持因校制宜,按需施培,注重实效。既有集中学习,也有分散实践;既有面授指导,也有远程网络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互动参与、观摩诊断等灵活、多样、新型的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分类培训,增强素质

1、培训全员,打造业务精良队伍。教师全员培训,我们以“三新一德”为主要内容,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远程研修为主要学习方式。2013年有4798人参加网络联盟学习,998人参加文本学习。我们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承担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80学时的培训,新课程培训帮助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我市已经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计算机等级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其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做到了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师德教育上,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宣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我们把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最高准则,切实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贴近教师工作,途径多元,形式多样。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以自学和现代远程教学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集中培训,并与校本培训活动相衔接,既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又最大限度方便教师学习。

2、培训班主任,打造教育管理团队。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因此,围绕着培养一流的师德、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管理这三个目标,我们对全市1782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一是把班主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期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二是在抓好班主任工作“知行中国”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校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三是开展以案例分析研讨、课题攻关和创新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培训研讨活动。班主任培训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一是请国家级的专家学者王文湛、魏书生、高金英、丁榕、关鸿羽等来我市做理论学术报告;二是由具备相当经验并在现有岗位上取得一定成绩的班主任做专题报告;三是学习与观摩相结合,新老班主任成立师徒结对关系,促进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

3、培训骨干教师,打造精品特色人才。骨干教师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骨干教师的目的是让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此,我们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理论视野,为教育研究寻找理论支撑;二是教育科研方法,骨干教师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但还没有经过科学、严格又系统的总结,所以教育科研方法作为工具性课程显得十分重要;三是综合实践课程,我们坚持骨干教师做一到两个个案追踪,采用所学的方法,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均感觉到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很强。从受培训骨干教师的作业、笔记、个人总结和考核情况来看,骨干教师们对培训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掌握和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均达到培训的要求,所有受培训骨干教师均综合考核达标,这些骨干教师培训后,均能培训本校的其他教师,发挥辐射作用,能主动收集教学信息,自觉研究教学资源的教师不断增多,从而带来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4、培训新任教师,打造新生力量。我们对2010——2013年新招聘的127名教师在上岗前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专题,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常规专题,教育技术、课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内容。坚持教师个人提高为辅,鼓励新教师加强自修,提前进入角色。新教师都制定了自学计划,在学校和帮教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建立新教师培训档案,精心选派指导教师,督促并定期检查带教情况。通过案例教学、情景体验、现场诊断、网上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组织新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快速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的建设者,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创新理念,积蓄能量,提升水平

1、完善机制,更新知识。对校长的培训,我们主要以研究探索“专家主题”形式进行培训,使校长进一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探讨新问题,交流新经验,适应新形势。解决校长“应知应会”问题,根据校长专业成长特点进行专题讲座、交流互动和考察学习,尝试案例教学,挂职锻炼等模式,完善校长兼课、听课、评课制度。我们对55名校长和121名副校长进行了培训,并对他们兼课、听课、评课作出具体要求,提升了校长教学管理综合素质。

2、明确职责,积累经验。对教导主任的培训主要是引领教导主任关注新形势,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策略,积累新经验,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掌握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提高其组织、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对全市小学214名、中学138名教导主任一是坚持按需施培、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二是采用专家引领、实践考察、小组交流、自主研修等方式进行培训;三是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四是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选拔人才,做好培训。后备干部的人选主要是在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好的工作业绩、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富有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班主任教师中选拔。通过选拔后备干部定期到优秀学校和机关挂职、刻苦研修。对他们进行更新理念,优化思维,完善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等内容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探索模式,集中培训,校本研修

1、依托国培,短期集中。无论是哪一类人员的培训都安排集中培训、集中辅导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优势课程资源和专家型教师来为教师面对面的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了专家的引领,有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示范和指导,教师能把问题看得更高,看得更远,看得更透彻,提高培训的效果。仅2011年,我市就有936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里的培训,时间最长的有三个月,最短的也有一周。

2、三级研培,校本为主。我市三级研培网络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以强带弱,基地辐射、城乡联动”的教研师培格局,依托三级研培基地,通过校本研修的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培训模式的单一化,形成集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名师送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主题研讨、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多元化研培模式,教师参与的多了、积极性高了,真正起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

五、确定目标,注重过程,达到效果

师培干训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保证经费投入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各学校对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都给予政策和财力的鼓励与支持,仅2012年全市就投入411万元资金作为培训教师的经费,其中各学校投入306万元,教育局投入105万元。

师德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以面向全体和谐发展为原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办学生命力为中心,我校将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着力彰显“案例培训”特色,努力构建“五结合”培训模式,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创建起学习型教师组织。

二、具体做法

下面根据“五结合”培训模式,具体谈一谈:

1.新理念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

为使新理念培训,能抓实、抓深、抓活、抓新。学校将引导教师踊跃参与“读名著,做名师”读书活动。采取必读书目(山东省五本统编教材、实施教育精细化书目)与自读书目(“教师流动书库1-3”)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读—思—行。并以“读书沙龙”为媒介,有主题有侧重的进行交流对话。

例如,近日学校将开展《教师读书十问》的专题交流,读书十问即:

1、您有优势吗?2、您会积累吗?3、您有方向吗?

4、您会选择吗?5、您有毅力吗?6、您会运筹吗?

7、您会整合吗?8、您会创新吗?9、—您会合作吗?

10、您能宽容吗?

引导教师回顾自身读书的经历,促使教师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书。通过“读书沙龙”等形式使老师们产生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共识,促使新理念在研读中提升。

2.新课程培训与案例培训相结合——指明教师自我前进的方向

新课程培训关键在于日常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因此,学校将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急切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紧密围绕“案例培训”这一突破口,着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案例培训,(即:文字性案例培训、视频性案例培训、实践性案例培训)真正实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真谛。

(1)文字性案例培训

定期提供文字性案例,其或是在教师中生成的,或是文献中呈现的,其共同点就是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求教师阅读后,联系已有经验、自身教学、学校实际,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

例如,开学以来,学校发现一年级的老师感触颇多,日常交流中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教师中生成的实实在在案例。学校立即向他们约稿,撰写典型案例,全体教师阅读、分析、评议,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视频性案例培训

根据新一轮全员培训内容,依托区第四轮培训菜单,结合学校实情,合理点击菜单,力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实施零距离培训,从而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还将依托区教师教育网、教师心理网、市北教育网《精品百课》库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视频案例,开展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从而使困惑与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实践性案例培训

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将认真执行“校本培训日”制度。积极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大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即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跟课为一体的实践性案例培训。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百家一课”、“移植创新循环课”、“干部与课改同行”等活动实施培训。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干部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师傅帮助徒弟的“接力工程”,实行分层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合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上好“引领课”。师傅帮带新教师上好“过关”课。青年教师上好“练兵”课。学校将十一月份举“接力工程,共展风采”研讨会,届时将进行优质的引路课、练兵课、过关课大展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3.新技术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创造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

学校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研修班学员的骨干作用,聘请我校刘昆老师为首席培训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开学初下发表格征集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每月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带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人人会用博客交流,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上互动交流成为校本研究的新形式。学期末,学校将评选优秀博客。

4.师德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师通向成功的舞台

师德培训将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相结合,根据师德教育月的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并以“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为宗旨,精心打造“爱在陵县,情满校园”的服务品牌。

通过开展“师德信用承诺”宣誓,“牵手连心,情暖童心”结对活动,“感动你我”十件好事评选,“飞鸽送关爱,鸿雁传真情”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形象。

5.班主任培训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铺就师生沟通的桥梁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校将从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入手,引导教师进行第二阶段培训——反思交流。以“我的班主任经历”、“我的班主任秘诀”、“我的班主任困惑”等为研讨主题,再结合每月各班月量化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畅谈感悟与体会。学校还将邀请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到校作报告,以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期末学校将评选特色班主任,进行表彰。

措施保障:

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将首先借助“外托”、“内依”、“横联”、“上靠”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落实我区“三三制”培训目标,实现新教师“入格”、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的培养。

1.“外托”——组织教师们走出去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等,为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

2.“内依”——一依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二依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岗位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

3.“横联”——继续与兄弟学校(西二片教研联合体)进行教学交流、教研讨论工作,把本校的优秀教师推出去,把兄弟学校优秀教师请进来作经验介绍。

师德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德;培训;教师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幼儿园教师虐童”“教师猥亵、学生”“校长带学生开房”“教师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等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师德问题的广泛关注。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培训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方式,理应成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师德的重要性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需要遵守的外在行为规范,也是教师需要提升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师德为引领。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品德的形成阶段,特别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师德本身具有教育性。师德之所以具有教育的作用,原因在于师德可以直接构成教育内容。教师扮演着示范者、榜样者的角色,在学生心目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教师的德性修养、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人格特征、为人处世的方式自然成为了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内容;同时,师德也影响着教育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无不渗透着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所以师德总是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影响着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能否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所持的情感态度。一般而言,当学生喜爱老师,则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主动地发展自我。对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显示,尊重、公正、关心、真诚、爱护、负责任、信任、微笑、激情、风趣幽默、知识广博、懂我和以身作则等词成为学生喜欢老师的关键词。m而这些关键词正是教师道德品质、人格特征等师德要素的反映。正是这些师德要素使得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文化的传递和期望的教育影响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二)教师的发展需要以师德为支撑。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目前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待遇不够理想、学校管理环境等因素,导致了许多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倾向。此时就特别需要发挥师德的支撑作用,重新激发教师对职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因为情感是一种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体验,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就是一种高级情感,它会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种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2]责任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判断教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许多中小学教师仍然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仍然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为追求,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责任感。而师德可以唤醒被教师所遗忘的责任,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这就使得教师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三)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师德为导向。首先,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通过弘扬高尚师德,一方面可以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促进社会的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可以赢得广大民众的尊重,提升教师的形象和地位,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其次,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不仅重视“教书”,更注重“育人”,总是会通过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去感染和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而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文明言行举止,这就有利于优良班风、校风的建立,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最后,教师与学生都是社会人,他们会将已经形成的良好品质带入家庭,影响家庭成员的道德,进而影响邻里以及整个社会风气,这就有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的提升,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当前师德培训存在的问题

师德培训本是为了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以及合理的道德行为。然而常常事与愿违,师德培训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遭到了部分教师的反感。但这并不代表师德培训没有价值,而是反映出当前培训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一)培训观念片面化。长期以来,人们对师德的认知形成了一种单极思维定势,即认为教师是师德实践的主体,所以出现师德滑坡现象。首先应从教师身上探寻原因,解决对策也应瞄准教师。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下,学校管理者将自己视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师德标准的制定者和师德高低的评判者,而不是师德问题的引起者和责任者,[3]常常将师德失范归咎于教师,将师德治理也指向教师,珠不知他们也是引起师德失范的原因,也是师德治理的对象。所以,人们往往将师德建设定位于教师,相应的师德培训也指向教师。这种将管理者“置身事外”的片面化的培训观念,不利于师德建设的长远发展。(二)培训目标抽象化。“春蚕”“婚烛”“人梯”“园丁”等一直是教师的代名词,“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对教师职业最高的赞誉,毫无疑问,教师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指模,肩负着社会赋予的较高期望。因而师德培训同样追求师德的崇高性,以培养教师的“至善”人格为目的,希望将教师培养为“圣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无疑给教师套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教师只要出现任何违背自己身份的言行举止,则会被冠上“不道德”的罪名;常常从政治上和思想上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甘于奉献,而不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目标忽视底线师德,远离教师的真实教育教学实践,对于教师而言过于“高大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三)培训理论空洞化。当前师德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等。不可否认,这些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认知,启发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去思考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适宜性。但是培训仅仅教给教师理论性知识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理论一般性的,难以涵盖教育教学的所有道德维度。例如,有学者指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存在许多与教师职业无关的规定,而且关于教师职业行为的规定非常模糊,具体执行时缺少可操作性和具体的评价标准,难以准确判断是否符合师德规范的要求。[4]另一方面,这些理论知识旨在提高教师的师德认知,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因而难以获得教师的青睐。(四)培训方式形式化。当前师德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集中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师德模范现身说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帮助教师学习师德相关的知识;二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活动,引导教师努力践行师德,如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师德师风宣讲、师德风采大赛、“师德标兵”评选、开会研讨师德问题等;三是自我教育,即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与师德相关的文件、书籍、资料等,并撰写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体会。如此多样的师德培训方式虽然有利于引导师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专家讲座只是下达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讨论交流只是私话闲聊、相互抱怨,心得体会只是文字复制、不必有自己的思想。师德培训过于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常常适得其反。

三、提升师德培训质量的对策

师德培训能否提高教师的师德?研究表明,与没有接受道德教育的学生相比,接受了道德教育的学生其道德理论与推理水平更高,因此道德教学可以教给学生道德,那么我们假设师德培训也应当或多或少地有助于教师的道德发展,人们对师德培训的怀疑不是否定所有的师德培训,而是怀疑某些具体形式的师德培训。[6)因而,为了发挥师德培训的作用,需要对培训进行改进。(一)转变师德培训观念,提高全面性。走出师德建设的困境,需要转变师德培训的观念,确立师德培训的辩证思维,将学校管理者纳入师德培训,提高师德培训的全面性。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以德为先,引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我们通常认为教师的师德会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发展产生影响,同样地,管理者的师德也会影响教师的师德,正所谓“上行下效”。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管理者不仅应具备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还应成为教师的学习的榜样,用蕴含责任、关爱、尊重、以身作则等师德要素的内在权威收获教师的信服,实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引领。因此,有学者提出“师德培训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7]通过师德培训,弓丨导管理者重新审视学校的管理环境,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明确师德培训目标,提升针对性。基于师德培训时效性的考虑,培训应以解决教师当前的困惑、满足教师当前的需求为目的。由于培训目标的抽象化,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培训者往往从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来要求教师,而教师却会考虑,这对于‘我’有什么用”。[8]当培训的“供”与教师的“求”不相符,则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所以师德培训应重视培训需求的分析。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了解教师的师德现状、面临的道德困惑和实践问题以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将教师的实然需求与师德的应然要求相结合,构建有针对性的师德培训计划。基于师德培训长效性的考虑,培训应以发展教师道德判断、选择、反思和决策能力为目的。由于社会发展的瞬息万变,既有的师德知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情境,以及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而道德判断、选择、反思和决策是个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个体可以终身受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可以帮助教师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行动,从而使自己的行动越来越合乎道德。(三)丰富师德培训内容,提高适用性。教师参加师德培训都期望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非仅仅是理论性知识。安德森关于知识的分类观点可以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所以师德培训应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相结合,其中师德含义、内容、原则、意义等陈述性知识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信息,是教师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结合各种真实具体的案例,以加深教师对师德知识的应用;而解决道德困境或实践问题所需的程序、方法或步骤等程序性知识,可以加深教师对师德知识的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重提取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师德敏感性,发展教师的道德反思和决策能力。(四)改进师德培训方式,增强有效性。案例分析法是师德培训中常用的方法,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案例一般包含对偶故事、道德两难情境或者取自教师的真实教育实践,是多数教师容易面临的问题,因而容易吸引教师的兴趣,引起教师的共鸣;其次,教师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训练教师的思维能力,从而指导自己的问题解决;最后,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归纳出师德理论,有利于加深教师对师德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分析法的作用,可以借鉴国外学者布莱恩?沃尼克和莎拉?西尔弗曼提出的案例分析框架。w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九个步骤:(1)弄清楚案例呈现出来的事实信息;(2)考虑案例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了解他们的看法;(3)识别和定义道德问题,即揭示案例中隐藏的道德标准、原则及其冲突;(4)确定一些问题解决方法的选项;(5)对这些选项进行理论分析,思考特定选项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可能后果,以及这些后果实际发生的可能性;(6)考虑你的教师角色;(7)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获得帮助;(8)作出决定;(9)确定如何评估和跟进所做的决定。这种结构化的案例分析框架,对于培训者而言,可以减少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的随意性,能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道德决策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师德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发展他们的道德决策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问题的解决。师德培训不是为了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判断、反思和决策能力,能够作出合乎道德的行为;并非是浪费时间和增加负担的任务,而是教师解决问题和困惑,提升自我的途径。当教师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和他人的责任,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的可能后果,则会在工作中努力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育者,这就是我们关注师德、强调师德培训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〇丨4,(丨):49.

[2]步社民,黄昌财.师德要素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J]?幼儿教育,2004,(1):21.

[3]李世忠,刘洪.论师德认知的单极思维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丨0,(1):12-14.

[4]申玉宝.中美“师德规范”的差异及其原因[J].当代教育科学,2013,(4):33.

[5]Curzer,H.J.,Sattler,S.,ect..Doethicsclassesteachethics[J].TheoryandResearchinEducation,2014,(3):366-382.

[6]张建国?师德可教吗[J].中小学德育,2014,(D:50.

[7]何冲.管理毓德——从干部培训者的视角看学校管理者的师德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7):66.

师德专题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班主任培训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以整体优化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培养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努力建设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以此推动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帮助班主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

2、通过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方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班集体建设和问题学生的教育帮扶和转化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培养班主任根据班情设计、组织主题班会的能力,提高班主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养班主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的能力。

三、培训时间、对象及任务:

从2011年6月到11月,对我校全体班主任进行不少于10学时的岗位培训。

四、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班主任工作实际,培训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优良班集体建设、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工作等。

五、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座与自我总结相结合、阅读书籍与上网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六、方法与措施:

1、成立班主任全员培训领导小组,徐晖任组长,沈欢任副组长,其他校委会成员为组员,沈欢具体负责班主任全员培训的计划制定、实施、检查考核等工作。

2、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如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和反思制度、班主任能力考核制度、班队课行政检查制度、班主任评价奖励制度,规范班主任培训的操作程序,落实培训的各项措施,抓好培训的各个环节工作,做到培训工作精细化,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使培训制度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3、开展好“六个一”活动。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主题队会观摩、队活动设计与实践反思、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撰写德育论文或案例、阅读德育书籍、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编辑德育专辑等,来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4、建立班主任专业成长档案,记载班主任专业成长轨迹,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柱。

七、活动安排:

月份

内容

形式

主讲

7-8月份

自主阅读《班主任》杂志

自学

全体班主任

撰写德育论文或案例

自主撰写

全体班主任

9月份

《中国教师缺什么》

专题讲座

徐 晖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专题讲座

叶永建

自主阅读《班主任理论与务实》

自学

全体班主任

10月份

《经典诵读工程及考级实施方案》

专题讲座

沈 欢

主题队会讲座

专题讲座

全体班主任

11月份

班主任博客的创建

专题讲座

沈 欢

待定

专题讲座

德育专家

主题队会观摩

听课

全体班主任

12月份

班主任个人博客检查

检查

全体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经验交流

全体班主任

编辑《“五个一”工程成果展示集(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