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家庭指导方案{2024年最新5篇}

笔耕人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538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2分钟。

家庭指导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前听障儿童 家庭康复 档案 助听器 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指在听障儿童在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听力诊断、检测、教育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体系中,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的建立和管理一直不尽人意,内容上难以规范和完整,其直接原因在于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造成了档案收集工作巨大困难,因此收集工作是建立规范完整的家庭听障儿童档案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众多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档案群,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展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档案工作,首先要确定档案由谁收集。其次对档案收集的范围要予以明确,解决档案收集中的针对性问题。然后是方法问题,即如何实施有效的收集。

1.1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形成和收集者

开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是一项由医疗康复到教育康复,再到后续教育,最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医疗工作者、康复工作者、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参与过程人员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多元化。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发展过程,家庭康复档案的主要形成者应当包括各级康复中心的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与听障儿童家长,他们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各种价值材料,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案集中统一管理。

1.1.1听力门诊部。从各级康复中心听力门诊部的职责来看,它主要包工括:①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进行检查和诊断。②根据诊断情况合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筛选和分流,即确定治疗还是选配助听器。③助听器选配、维修和销售服务。④制作耳模。⑤对听障儿童进行助听观察和听觉功能评估。⑥开展课题研究。因此,听力门诊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直接形成者。

1.1.2社区康复部。随着听障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推广,传统意义上自发式的纯粹意义上的家庭康复逐渐被以各级康复中心为技术指导,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模式所取代。在把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推向社会化的过程中,社区听障儿童康复指导员走进了听障儿童家庭,肩负着指导听障儿童康复与培训听障儿童家长双重责任,是各级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之间的联系纽带与桥梁。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社区指导员是直接参与的专业人员,正是由于社区指导员的特珠职责使命,所以社区康复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教育材料的主要形成者。

1.1.3听障儿童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听障儿童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于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状况最为熟悉了解,他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过程的书面详细记录,对于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具有重要和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因此家长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直接形成者。

通过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是康复中心不同部门与听障儿童家长共同收集,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档集中统一管理。

1.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界定

由于家庭康复的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势必造成听障儿童康复记录材料种繁量多,全国80多万听障儿童如果每人生成一份档案,这数量本来就惊人,再倘若形成每个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材料良莠不齐,无疑阻碍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管理和收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听障儿童康复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康复效果。因此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收集必须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相关材料进行价值界定,即明确收集范围、明确档案价值。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角度考虑,并根据材料的来源差异,笔者认为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2.1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等一般情况;②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情况;③助听效果观察及评估、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及评估。

1.2.2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康复阶段性指导方案(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②听障儿童康复各项指标的执行反馈;③阶段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评估;④阶段性学习能力评估。

1.2.3家长康复记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原始记录,包括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

1.2.4 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跟踪调查等。

1.3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收集方法

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由各级康复中心收集,称之为直接材料。与此同时,另一些价值材料诸如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家长记录及其它价值材料主要来自家长方面的二手材料,称之为间接材料。目前对于间接材料的收集主要有三种:①听障儿童家长将康复记录送至康复机构;②社区指导员到听障儿童家庭中去;③以信函方式收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造成收集工作零散与被动。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的范围,提高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内容的有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关键。为此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3.1要求有条件的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翔实纪录

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过程最为熟悉和了解,对听障儿童康复表象的原始记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反映。因此,家长记录具有原始性和可靠性,就其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而言是最好的第一手材料,社区康复指导员应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要求,切实做好听障儿童康复原始记录,家长记录应包括听障儿童康复过程各阶段诸如听能管理、语言、言语、认知及沟通等方面详细内容。

1.3.2以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的形式收集

考虑到各听障儿童家长文化差异,我们制定的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应当尽量贴近客观,同时要易于家长操作。以同龄的健听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规律为参照,以语言年龄和听觉年龄来这两个指标来综合考察听障儿童的听说交流能力发展情况,并以此来划分0-6岁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家长根据列出每个阶段中两项指标的各自具体达标项目作出定向反馈,在操作方式上家长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现状作是与否的判断。这种定向的听障儿童康复指标反馈表,目的明确易于操作,为社区康复指导节约了大量时间,从而对听障儿童康复作更深入细致的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员在指导完后,发一张表格给听障儿童家长,让家长作针对性的定向反馈,下次指导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定向反馈作具体指导,同时又将表回收作为档案材料。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过程中反馈表是社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的联系纽带,听障儿童康复各阶段发放的反馈表是给定听障儿童康复的目标,能使家长建立信心,收集反馈的过程同时就是敦促家长加强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关心和努力。

1.3.3家庭评估要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对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成效评估历史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做好家庭康复评估档案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各康复中心的评估方案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侧重于于定量评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但由于定量评估只能对听障儿童个体进行阶段性评估,且耗时长,专业性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来自同一类型家庭的听障儿童作出准确、全面及可比较性的定量评估。与定量评估相反,家庭康复定性评估避免了定量评估中技术操作的专业性、复杂性,但是由于定性评估自身的缺陷,造成评估的主观性、人为性及随意性。因此,对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应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家庭康复评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家庭康复成效。

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

2.1管理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在于高度的集中管理与广泛的利用服务之间的矛盾。档案的科学管理必须以档案的社会利用为出发点,并表现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之中,而档案的社会利用正是检验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客观实践标准。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价值材料分类归档标准问题,现行有两个标准可以考虑:一是按横向分类归档,形成家庭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档案、教育康复档案、听障儿童家长记录档案等档案群。二是按个人分类归档,即每个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各自形成一份档案,然后按年龄段及听力损失程度集中分类归档,形成0-1岁、1-2岁、2-3岁、3-4岁、4岁以上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等档案群,67-70dB、70-80dB、80-90dB、90-100dB、100dB以上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等档案群。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档案的利用,康复教师在利用这些档案过程中,有时需要查看听障儿童的个人档案,有时要查看某一类或所有听障儿童档案的纵向情况,如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资料等各方面查询需求,同时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所以这些档案必然会得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频繁利用,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和其它相关部门以及听障儿童家长等都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者。

为解决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科学管理与高度利用的矛盾,我们认为必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这具有以下两方意义:第一、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大量的档案资料,以适应加强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电子计算机具有记忆强,并能进行逻辑判断,它可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要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等,从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科学统计和最佳方案等。

2.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及其意义

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集医疗、康复材料于一体,其中更有家长原始记录这一宝贵的科研第一手资料。如何利用和开发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于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研人员来说,研究听障儿童心理与听力语言发展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重大课题,从而为听障儿童教育、听障儿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目前我国对听障儿童的心理还是停留在个别的、零散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听障儿童康复的实践工作往往不得不凭经验来进行和开展,其弊端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我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所作的指导以及评估均以正常儿童为参照,虽然听障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接近甚至达到正常儿童水平,与正常儿童作比较是有一定科学的,但是听障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与正常儿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听障儿童听力及言语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研究听障儿童的心理康复教育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影响是具有显著的意义。

对助听器选配师和人工耳蜗调机师来说,为听障儿童精确地调试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听障儿童残余听力得到最大意义上的补偿或重建是其职责和目标所在,因此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统计分析助听器选项配和人工耳蜗植调试情况与听障儿童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听障儿童聆听声音的能力,从而为听障儿童康复提供最科学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保证。

对社区康复工作者来说,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不同年龄听力损失的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全面的分析总结有利于提高其业务水平。一方面总结康复规律,为听障儿童康复确定科学指导方针、制订最佳康复方案,使听障儿童康复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听障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康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选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听力损失的最佳康复听障儿童建立康复典范,提供给听障儿童家长,可以增强家长信心,明确康复目标,又可以让家长学习和吸收康复典范的成功经验,为听障儿童康复作出最大的努力。

3.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前景运用

目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多数是面向档案管理单独信息处理,这类系统多用于本档案部门,一般不直接与外部信息发生联系。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两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参考性和科研性,听障儿童康复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因此听障儿童档案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与全国各地各级的康复机构及全社会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这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及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高红,加强康复档案工作 促进康复事业发展,《浙江档案》,2008年10期,48

[2]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李淑英,浅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03期,26

[4]郭菊君、刘锡峰,聋儿康复档案的价值与开发利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1 期 44

[5]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6]武素兰,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学理论》,2010年02期,94-95

[7]李露,计算机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科技信息》,2011年25期,109

[8]贺真,科技档案分类管理初探,《中国档案》,1989年09期,34-36

家庭指导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档案 管理 归档范围

一、家庭档案的用途

1.家庭建档能够促进家庭和睦,强化道德观念,加快社会文明建设。国家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对推进家庭道德建设和全社会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中国档案》上刊登了沈阳市家庭档案普及率高、建档早的家庭档案经验介绍,笔者从中深受感触。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档案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社会和每个家庭的重要环节,每社会家庭时刻都离不开档案,在人们的以上中,只是在档案发挥应有作用的时候才被大多数家庭重视。因此,让档案走进家庭,走进居民生活,能够使档案工作与家庭美德建设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家庭文化品味,增进家庭生活情趣,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发挥档案重要作用,才真正能够体现档案的作用。

2.建好家庭档案能够提高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普及推广家庭建档,这是整个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高社会综合管理的重要举措。一是城市社区和农村集体建立家庭档案便于城市社区及村镇掌握所属居民家庭综合情况,为开展社区和农村工作提供各相关活动依据;二是通过家庭建档便于掌握社区“弱势”群体的情况,搞清楚居(村)民家庭的所有情况,可以对家庭成员及体、老、病、残、失业人员、特殊需求户、“低保”外来家庭和外来家庭计划生育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居(村)民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救助工作;三是通过家庭建档,掌握“优势”群体情况。居民家庭建档后,就可以掌握居民中那些具有什么专业知识、有何特长。通过利用家庭档案在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就业等机会。

3.建立家庭档案可以发挥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居民在生活中形成的家庭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家庭生活变化及社会的进步情况。通过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来往、交流,也会积累丰富居民的生活经历,展现各自家庭的特点。社区和农村委员会通过家庭档案也可以对那些有困难和犯过错误并且愿意接受帮助的特殊家庭户进行救助,城市社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优秀的家庭居民,为建设学习性社区和学习性社会提供积极服务。

4.建立家庭档案有助于发挥和谐安全城市社区的积极作用。社区通过建立家庭档案,不仅能够了解社区各家庭成员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还能够了解外来流动人口的去留、工作生活等情况。有利于社区的安全管理,为全社会经济和文明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家庭档案的归档范围

1.证书类:包括全家的毕业证书、结婚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聘书、职称证书、独生子女证等。

2.通讯录:记有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的姓名、住址、电话、单位等简单情况。

3.信函类:同学、战友、朋友、父母子女来往的信件。

4.发票类和说明书:指家庭购置家电、高档生活日用品等物品所开据的发票、随物品带的说明书。

5.金融类:银行存折、证券债券、信用卡和记录的起至日期、金额及编号等。

6.家庭大事记:内容是家庭成员毕业、升职、加薪、入团、入党、受表彰、出版书稿的日期,以及亲属乔迁、出国、红白喜事等。

7.照片类:家庭活动拍摄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购买的光盘,结婚等重要活动刻录的光盘等。

8.图书:家庭藏书主要指文学、学生课本、工具书、杂志合订本、报纸等几类。

9.实物:有保存价值的生活日用品。

10.个人特长:字画、集邮、有价收藏品等。

11.外来流动家庭:家庭成员个人详细档案资料。

三、家庭档案管理的措施

1.规范格式,各自管理。这里应该分二方面来归档:一是家庭居民档案:应由家庭自己建立、自己保管、自己利用的归档方式。家庭档案的建立,把有价值的档案信息集中进行管理,防止了分散保管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也使得有价值、有影响的档案长久的得以延续流传。二是由社区建立第二份家庭档案,类似于过去的社区、村民档案,在此基础上,要增加城市社区及农村村民每个家庭居民养老医疗、低收入、低保、残疾家庭、见义勇为个人家庭、为社会和社区做出贡献人员家庭、五保老人等档案资料。建立好这些档案,使城市社区及农村村民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各阶层家庭工作生活等状况,便于社区为他们提供方便优质服务掌握第一手资料。

2.抓点带面,逐步普及。城市社区及农村档案家庭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展家庭档案工作中要注意做到循序渐进的宣传、倡导,地方档案行政部门要帮助组织、指导居(村)民自建家庭档案。即对一些家庭条件好,文化层次高,形成文件材料较多,又有建档要求的家庭,要提前帮助建立家庭档案。在建立家庭档案过程中,要让居(村)民本着自愿的原则,抓点带面,使建档家庭在社区、农村多宣传家庭的用途,要使更多的居(村)民了解档案,形成自建家庭档案的意识,档案部门要积极配合社(村)区档案人员做好居民建档知识的培训指导,使他们学会建档知识,使居民及每户之间相互学习,也使每个家庭建立档案的步伐逐步得到顺利开展。

家庭指导方案范文第3篇

一、统一思想,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工作

近年来,我们一直将调解工作摆在审判工作的重要位置,每年年初在部署工作时都要强调“注重调解结案,提高社会效果”,并逐层抓干警思想认识的提高。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干警充分认识到,调解是化解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工作中,努力做到重视说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千方百计化解矛盾。同时,还积极探索加强法院调解效果的新方法,把调解工作贯穿到诉讼全过程,努力提高调解结案率;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节约了诉讼资源,充分发挥了法院在社会矛盾解决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二、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调解模式

为最大限度地强化调解工作,做到“多调少判”,使得大部分民事纠纷案结事了,彻底消除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我们建立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调解模式,把调解工作贯穿与审判的一环一节。

一是关口前移,发挥立案庭的调解作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我们赋予立案庭的调解职能,即在案件受理后,向各审判庭移送前,经征求案件双方的意见,如果双方同意不进入诉讼程序,在此进行调解的,可以对九类案件实行庭前调解,即对婚姻家庭、继承、相邻、劳动争议、医疗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赡养(子女长期尽赡养义务,因家庭纠纷突然中止赡养费的给付,说服疏导,即可主动履行其义务的)、损害赔偿(双方对损害事实无争议,只就过程责任和赔偿金额意见不一致的)以及其它基本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双方当事人愿意接受调解的民商事案件进行调解,阶段性地强化调解作用,省略了后续的开庭审理等诉讼阶段,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调解率。

二是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每个阶段,实行庭前、庭中和庭后三次调解。庭前阶段是在当事人完成了、答辩、证据交换后,及时向当事人征询是否同意调解的意见;庭中阶段是在法庭调查结束后过渡到法庭辩论前,如果当事人同意调解并达成协议,就不再进行法庭辩论;庭后阶段是在庭审结束后宣判前,只要有调解的希望,当事人又同意调解的,法官仍要主持调解。这样,在审判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当事人同意,就主持当事人进行调解,不放过任何调解的机会,提高调解达成协议的几率。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调解艺术和能力

做好调解工作,不仅需要法律知识,而且需要法官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技能和策略,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这对法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我们采取以会代训、请本院的调解能手谈经验等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千方百计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提高调解案件的能力。同时,对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进行调研,拿出指导性意见下发,供相关业务庭和各法庭在民事审判中参考,有效地指导了民事调解工作的开展。广大民商事审判人员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很多调解方法。主要有:

正面教育法。充分发挥法官的法律专业水平,给当事人讲解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过去的两边施压哄骗的调解方法,不仅违背调解的原则,也不被当事人所接受,但同时当事人对法律的理解又较片面,因此法官就应当向当事人阐明立法的目的和本义,结合自己的审判实践经验,将难懂的法律条文具体化、生动化,法中寓情,情中含法,让当事人既知法又懂法,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调解。这样不仅宣传了法律,而且提高了调解的社会效果。

利用说情法。实践中往往是案件刚进门,说情者找上门。对法官来说,这是一大禁忌,如果一味被动地躲避,不仅不利于案件的解决,还会给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反之,如果正确引导,也能变被动为主动。法官因势利导,利用说情者做当事人的工作。一般情况下,说情者的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比当事人丰富,较易接受合理的意见,其做当事人的工作也比法官方便,当事人也信赖说情者,更易说服当事人接受。通过实践,变不利为有利,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了解真相法。诉讼证据规定出台后,法官从庭前大量的事实调查中得以解脱,减轻了法官的压力,但有些法官以此为由一味地坐堂问案,不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地解决。为此,我们要求法官特别是法庭的法官在遵守诉讼证据规定、不做庭前事实调查的同时,对一些婚姻、继承、赡养等家庭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相邻关系等邻里纠纷,利用通知当事人应诉之机,深入当地群众,了解案情,掌握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把准调解的切入点,适时地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算经济账法。在案件调解中,根据部分案件当事人急于外出打工、想早日结束争端的诉讼心理,结合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给当事人公开算一笔经济账,使当事人不再为一些小的利益冲突而争执不下,而是互让互谅,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缩短办案周期。

通过采取上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案件的调解率和自觉履行率,既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民事纠纷矛盾激化,又减轻了申请执行的压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加强对民调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形成大调解格局

家庭指导方案范文第4篇

(一)家庭阅读的渊源及重要性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自有文字记载,阅读便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我国家庭阅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洗礼家庭阅读传统延续发展至今,面临着来自社会和生活上的压力,使得家庭阅读的概念越来越模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书籍的载体可以发生变化,但作为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初认识世界的介质,书籍跟我们的生活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庭阅读对于养成阅读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新生儿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从家开始的,全民阅读从根本入手的话就要抓好家庭阅读这个切入点,让家庭阅读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二)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模式的概念

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4条: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是人类终身的学校,而城市公共图书馆则是一个城市灵魂的窗口,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利用馆藏文献资料指导读者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家庭阅读模式是指另一个深度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延伸。图书馆以家庭为中转站,为家庭提供图书服务,包含对成年读者提供培训服务,有意识的加强家庭阅读的概念;对青少年给予阅读目的、内容、及方法的指导和教育;为家庭提供种类繁多的资源服务等。模式是特定服务的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家庭阅读数据,以大数据的模式分析家庭阅读爱好,推荐合适宜的阅读书目,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向“图书馆+家庭阅读”的阅读新模式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模式推广全民阅读所面临的问题

家庭阅读是一直都存在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公共图书馆利用家庭阅读模式来推广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推广阅读的另一种渠道,通过搜集材料,发现家庭阅读模式有些方面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家庭阅读资源的保障

这里所说的家庭阅读资源是指狭义上的阅读资源,包括书籍、视频、音频等。家庭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小团体与社会相关又有一定的特性,每个家庭的阅读资源也是大不相同的,由于购买经费有限,家庭阅读资源无法跟上书籍更新的速度,在阅读广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家庭阅读资源是家庭阅读的基础,丰富家庭阅读资源,是推广家庭阅读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对于广大家庭而言有心无力的是书籍众多,不知怎么扩充自身家庭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面对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资源,满足社会个性化、差异化的现实阅读需求和潜在阅读需求将是家庭阅读资源保障又一项挑战。

(二)缺乏家庭资源共享共建意识

家庭资源的共享阅读大致分为家庭内部的共享阅读和家庭间的共享阅读。调查发现家庭内部的资源共享也是不常见的,不管是出于社会压力大还是没有空闲时间来阅读等方面的原因,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会交流阅读资源,更不要说交流读后感等心得。家庭是比较私密的环境,家庭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是一个更加困难的过程。当前家庭间阅读资源有3??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意识上,这个涉及到人性占有欲的问题,家庭阅读资源是属于家庭的财产,属于家庭的一部分,虽然幼儿从小被教育要学会分享,但一旦涉及到隐私问题被接受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其次是目的方面,家庭购买图书一般都是出于家庭需要,如果没有特殊目的需求或利益驱动,资源共享一般个人或家庭都不容易做到;最后就是时间问题,不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家庭资源共享最基本的时间要素是要具备的,需要资源拥有者有能力有时间来组织家庭间的资源阅读共享。凡此种种,如何在保证家庭成员隐私和安全的情况下,更加合理地进行宣传和共享资源是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三)缺乏完善的政策及管理评估机制

家庭阅读模式是新兴的一种阅读交流模式,没有政策措施的规范和评估机制。一方面图书馆联系组织家庭阅读模式,活动结束了就结束了,家庭阅读的活动效果没有量的界定,一段时间下来没有总结的话,活动会很难持久下去。另一方面家庭阅读模式本身存在很多的漏洞,尤其是涉及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就更加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规范。

(四)图书馆对家庭阅读指导不到位,缺乏对阅读资源的准确掌握

“不是不爱读书,是书太多不知道读什么,也不会读,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副编审、全国读书会联盟秘书长徐庆群说,中国人历来就有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的传统,但现代社会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挤压了人们原本属于读书的时间和精力。[1]上述报道精确的描述了当前中国国民阅读的现状,中国的家庭阅读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家庭阅读的第一步是要有丰富的家庭藏书资源,这是重组家庭阅读的必经之路。怎样丰富藏书,很多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担忧,目前出版界的图书很丰富,全国有580多家出版社,每年生产图书40多万种,但是书籍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读者反映好书少、不知道选择什么书、如何读书。因此,给家庭提供怎样的阅读书目,怎样帮助家庭精阅读、优质阅读还需要公共图书馆继续探索。

三、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模式下推广全民阅读的策略

(一)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为家庭阅读资源提供保障。

调查研究是一切事情可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大数据分析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已不是新鲜的词汇,对于阅读资源而言,公共图书馆也应从大数据方面入手:一是分析现参加家庭阅读模式的家庭的藏书情况,得出家庭阅读的喜好,从而列出相应的推荐书目。二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大的读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含多个方面,包括已有家庭藏书情况、未来家庭藏书计划等。三是利用图书馆外借书目的大数据,分年龄段的列出各个科目书籍的需求量。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谨慎为家庭阅读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是公共图书馆满足家庭个性化、差异化的现实阅读需求和潜在阅读需求的有力举措。

(二)从共享共建动力方面解决家庭阅读模式的困境。

1.需求侧动力分析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需求是阅读资源共享的根本动力。由于家庭阅读需求呈现个性化、差异化,所以家庭阅读资源难免会存在种类繁多的现象。图书种类繁多并不是一项缺点,恰好可以弥补图书馆书籍不够广泛这一项,阅读需求的部分同质化特点使得家庭阅读资源共享可以有效满足社会上各类人群差异化的阅读需求。当今社会,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高低,阅读能力是我们处理生活、社会各种信息很重要的能力。[2]因此,于需求侧而言家庭阅读的共享共建可以大大的节省社会资源,为家庭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

2.供给侧创新分析

公共图书馆是家庭阅读模式的提供服务方,供给侧创新举措才能够推动家庭阅读资源共享。考虑到家庭阅读资源属于私人物品,在一定程度上与所有人隐私相连,很难实现家庭阅读资源充分利用。在主导图书馆生态文明的当下,家庭阅读资源共享成为一种自发性行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倡导下惠及至每一个人。公共图书馆可以在政府支持的背景下通过家庭资源共享有礼等活动及相关政策来提高家庭阅读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共享有礼”可以像书报费一样由图书馆联合社区为阅读共享的家庭提供文化补贴,激励更多的家庭让闲置的阅读资源共享起来,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扩大了公共阅读资源的覆盖面,保障了家庭阅读资源的多样化,有效地减少了家庭阅读资源的闲置乃至浪费,营造一种真正的图书生态文明。

(三)建立家庭阅读档案,让家庭阅读的模式走向规范化

档案一般意义上是指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家庭阅读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数千年,由于近代的阅读危机渐渐的回到人们的视野。为每一个参与家庭阅读的家庭建立阅读档案是对参与家庭的尊重,也是更好的让家庭阅读模式走下去的途径之一。

一般的阅读记录是简单的记录阅读书名和阅读时间,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记录内容要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对于学龄前儿童没有独立的读写,这样的话家长可以将幼儿听完绘本故事的情感表现记录下来.另外可以做一个颜色艳丽的成长树,填入孩子在每个时间段读过的书或是挂一幅迷宫图,每读一本书就在迷宫上走一步并将书名、时间等记录迷宫图中。这样形式多样的阅读记录在参与家庭阅读的孩子间形成习惯之后,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形成阅读的习惯。

详细的记录可以记录除了书名和阅读时间之外还包括对书的评价及读后感、比较深刻的语句、家庭成员间的分享感受等。详细的阅读档案一般采取表格式记录,填写的内容大致包含阅读书目、书籍作者、阅读时间、阅读感受等4个方面。阅读感想的话可以是记录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既可以包含?Χ廖锏睦斫猓?也可以包含书籍中印象深刻的语句,还可以对书中故事的改写、续写等再创作。阅读档案记录的内容越充实和完善,它的利用价值就越高,对阅读乃至其它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就会越大。

不论是详细的还是一般的档案记录都蕴含着家庭阅读的阅读时光,将固定时间段的档案综合整理保存,注明阅读时间段、内容等简单信息。装袋后的阅读档案,可以时常翻出来浏览,也可以作为阅读共享资源为其他家庭提供阅读参考。阅读档案本身便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籍,阅读档案的建立不仅使得家庭阅读有了文字的记载,变得更加规范化,也让家庭本身的阅读氛围得以维持,使整个家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之中。

(四)从图书馆自身和家庭成员方面为家庭择书提供指导

1.分类编写阅读推荐书目

为了能够高效的指导家庭阅读,公共图书馆可以编写阅读推荐书目,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各个年龄段家庭成员的心理与成长需要编写分阶段的家庭阅读指导书目,同时书目要兼顾图书的文学性、教育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使阅读指导得以持久进行下去。二是阅读书目要以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指导家庭重读经典,重返传统阅读,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三是编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阅读书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家庭凝聚力。

家庭指导方案范文第5篇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能开启儿童的生命智慧、塑造良好的个性与人格。然而从幼儿园教育实践来看,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不合拍,幼儿园缺乏家庭教育科学而有力的结合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成效的重要方面。在办园历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必须向家庭教育拓展和延伸,将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家园合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幼儿园发展变革的应然使命,是儿童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与策略需要反复地实践与提炼。近年来,我园人格教育的特色办学延伸出母育学校、“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等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经验。基于此,“十二五”我们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效能分析与评估,对教师、家长、甚至社区等不同群体进行了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发放了近千份调查问卷,对真实的现状、问题、发展不断审思:何种家园合作模式能改变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瓶颈?促使家长教育观念向行为能力方向提升的抓手在哪里?如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互补作用?2012年,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与探索,采取课题式的合作教育方式,建立课题研究,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参与完成。我园课题《幼儿园节日活动中家园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以富有人文色彩的真实实践为活动背景,将家庭和幼儿园和谐融合,形成“发展共同体”,共同承担课题管理,建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立体交叉”结构,科学合理架构课题的管理网络,聚焦教育内质,通过共同育人、和谐互动、协同研究的实际教育情境,实施有效的问题研究,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深化幼儿园指导的品质,让人格教育走向深入。

二、设计实施:多元创新的操作路径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案是实现整合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使其发挥整体教育效能的基本保证。我们依托课题,与家长共同设计方案,梳理凝练,归类设计,构建立体多元的操作框架,建立起互动式的双向通道;创新联系途径、将家庭教育指导的触角延伸至各类家长群体,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幼儿园的整个运作体系中。

(一)活动专题指导

我们所提出的“活动专题指导”特指以家园合作为形式,以节庆活动为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家庭教育专题指导方式。任何的家庭教育指导都需要真实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与积极互动,才能得以理解与提升。因此幼儿园以横向10个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妇女节、植树节等;8个节庆活动如:园庆、杜鹃花节、科技节、动漫节、毕业庆典等)、纵向18项主要家庭指导系列内容来编织“活动专题指导”较为系统的实施网络。在此过程中,课题采用多种文本活动指南、活动互动、教育体验等方式帮助家长感悟教育,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专题活动,丰富指导形式,增强家长参与合作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活动专题指导在家长资源的充实下,更富有意义。

(二)社团专项指导

社团专项指导主要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与自主学习为目的,指导家长开展满足幼儿发展与兴趣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我园所提出的社团专项指导是基于前期家庭教育的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儿个体所表现出的科学探索、健康运动、亲子阅读等诸多兴趣需求存在科学指导困难,家庭教育内容单一等问题。他们积极寻求学校教育的专业指导,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家长的指导策略、学习方式的拓展等,来优化家庭对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支持。对于家长的需求,开设了“亲子阅读社团”“欢乐足球社团”“创意宝贝社团”“小科学家社团”等具有活动指导张力的社团形式,充分借助幼儿园学科组的专业研究优势,定期向各年级部的家长、幼儿开放,家长可根据自己需求自愿报名申请,由幼儿园统筹安排,学科组共同设计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在活动中,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不同的互动形式(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帮助家长打开适宜幼儿学习发展的教育视野。

(三)班主任跟踪指导

儿童的成长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幼儿园,在实施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坚持对家庭进行跟踪指导尤为重要。每个儿童都是个性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轨迹与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为了使班主任及时依照儿童的变化,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措施,我们每个班级、家长与班主任都建立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如:活动信息反馈单、面对面沟通对话、网络交互平台、微信实时互通方式等。及时应对儿童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生的问题,通过交流与分析,帮助家长理解儿童行为,有效地实施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幼儿园实施指导中,就有诸多翔实记录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案例:《榛榛的足球梦》记录了一名胆小懦弱、患有腿疾的小男孩,在他的脸上没有一丝微笑,教师拨开笼罩全家的阴霾,让他从阴暗角落、拐着腿自信迈向绿茵场,立志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的故事;《自信的“小精灵”》叙述了一位屡遭学校劝退的“问题儿童”,教师重拾父母的教育自信,使其一步一步成为无锡市“小精灵”的故事。这些班主任跟踪指导,有针对性、有效地指导家长如何看待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何与孩子沟通,怎样鼓励孩子等等,从而不断积累针对各种儿童不同的指导经验。

(四)特色效能指导

过去的家庭教育指导始终强调家长转变观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发现相当一些家长,往往他们有着美好的愿望,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鉴于此,我们认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教育活动上,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效能训练,只有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了解儿童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兴趣的能力、发现问题的应对能力、合理评价儿童的能力等等),才能体现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诸多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尝试着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引入个案、行为训练、家庭治疗等特色效能指导。如:“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项目特色指导,重点围绕发现的特殊儿童个案,学校联动家庭、取得儿童行为干预中心的专业支持,开展一系列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儿童行为训练等指导活动,帮助家庭掌握相关指导技能、采取有效的教养方式方法,强化家庭指导效能。如:“儿童助教体验”效能指导,教师承担儿童助教家长及邀约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活动前教育指导——互动活动——现场评估——反馈分析”等环节,在真实的活动情境、多元的互动中,来提升家长的现场指导能力、增强指导的实效性。

三、内涵延展:积极有效的价值生成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