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实验室提升与管理方案{优选5篇}

翰墨流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07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实验室提升与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升级;问题

1.前言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后,企业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既是提升企业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对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衡量的重要标志。企业升级并不是单纯的自我升级即可,还要做到档案管理与之同步升级,以下,针对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的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2.档案管理升级的地位问题

在对档案管理进行升级时,必须认识并处理好企业升级与档案升级的关系。档案管理升级与企业升级从范围看,企业升级要包括档案管理升级,但同时,企业升级与档案管理升级在目标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改变企业目前较为落后的管理状况,全面提升企业的素质。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企业中的档案工作发展较为迟缓,针对此因素,在对企业中的档案管理升级时,通常会出现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将企业升级和档案管理升级的关系相互对立,忽视档案管理升级,认为只要企业升级成功就可代表一切,档案管理升级不会对大局产生影响;二是将企业升级和档案管理升级摆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或是把档案升级当做主流,企业升级的前提是必须将档案管理进行升级[1]。以上两种观点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及时予以纠正。站在企业领导的角度看,企业升级是核心,在对企业进行升级时应对档案管理升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并落实,使之成为企业升级的推动力;站在档案部门的角度看,必须严格做好档案升级工作,紧跟企业升级的步伐,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企业是否成功升级,其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三项,即经济效益、物质消耗和产品质量。而档案管理是一种基础性工作,可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进行综合评价,当出现较大的差异性时,应及时予以调整后再升级。档案管理升级与企业升级的地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对两者的地位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升级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3.档案管理升级的标准问题

在对档案管理升级时需要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档案管理档次升级的同步问题,二是档案升级的档次问题。档案管理升级与企业升级是否一定要同步,不能单从理论上推断,而应该根据实际做出定论。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现状是,国营与二轻企业较好,其创办时间早,有一定的档案管理基础,部门工业与乡镇企业相对较差,其创建时间短,档案管理尚未形成或成熟。因企业内部的因素影响,要完全做到企业升级与档案升级的档次同步并不可行,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对各级档案管理升级标准的坚持下,努力提升档案升级档次,但最低要求必须达到县级或市级对档案管理的标准,不可为了升级而随意放宽标准。档案管理升级的档次一般为四类,即地、市级,省级和国家一、二级。这四种档次标准囊括的范围过大,与企业的实际发展并不相符合,应将档次标准的范围制定更为具体,如建立县(市)级档案升级试行标准,合格即可发证,让企业在进行升级时的压力不会过高。对于部分已经达到地、市或省级的升级标准的企业,可经县(市)予以上报在检验后予以发证。调整档案管理升级档次的设置,可以更有效的督促企业的升级,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较容易得到升级企业与工业部门的接受。

4.档案管理升级的程序问题

企业的档案管理升级程序通常分为五个步骤:①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工作现状予以分析,对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有所了解;②认真学习档案管理升级的相关知识,对升级的标准进行掌握;③依据升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积极行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④当升级情况已达到规定的标准后,将“企业档案管理升级登记表”填好并整理好各项升级工作材料,向档案部门和主管局进行申请等待验收;⑤通过相关部门的审评和验收后,符合达标要求即可获得“企业档案管理合格证”。一般来讲,档案管理升级验收要早于企业升级验收,此种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升级验收的难度。部分企业因企业内部发展因素影响,档案管理升级工作无法及时完成,亦可适当地将之置于企业升级后,但时间不可拖沓过久,以免使企业升级与档案升级形成脱节现象。在对档案管理升级的验收时,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综合档案室和分室在管理上的问题,二是档案管理人员兼职和专职的问题。我国企业目前在管理上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综合档案室,即把企业所有档案归纳集中存放;二是分室管理,即将档案分开归类,既有统计、会计档案室,又有文书、科技档案室。这两种档案管理形式在目前仍多采用分室管理。此两种管理方式在形式上虽有差别,但事实上并没有优劣之分,所以在对企业档案管理升级进行审评时,不可单凭档案管理形式予以评判。区分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还是专职,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及档案管理任务的繁简来区别,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是设置兼职还是专职,要以企业的需求为主,不一定硬性规定企业要配备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只要能适应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即可[2]。

5.企业部门与档案部门的配合问题

企业升级与档案管理升级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所以企业升级时经常会忽略掉档案管理升级。针对此种行为,县(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主动做好以下四点:①依据企业档案管理升级标准,及时传达并督促企业做好档案管理升级工作;②对升级企业的状况要有所了解,在掌握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后再进行针对性指导;③召开会议,对档案管理升级工作进行规划部署;④对档案管理升级文件进行制定与转发,保证升级企业有依据的进行相关升级。除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外,工业主管局与经委亦需做到以下四点:①重视档案管理升级工作,升级企业应将之纳入基础升级工作中,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全面升级计划;②设专人负责企业升级工作,抓好升级企业在各方面的落实情况;③要与升级企业及时进行沟通,当有关文件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告之,以免因信息闭塞而出现误区;④要与升级企业共同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升级企业的工作并做最后的验收。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后,经验收合格应由档案局与县(市)企业管理领导小组联合进行颁发。

6.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成功升级企业,顺利做好企业升级工作,必须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升级企业应注重档案管理的升级问题,以企业升级的相关文件作为标准,制定好升级计划,规划好步骤,将档案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密切配合,把档案升级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转变“重生产、轻管理”的传统观念,将企业档案部门与其他主管部门管理均予以足够重视。针对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升级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升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

实验室提升与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所谓实验模拟教学指的是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下,应用技术措施,验证假说或者探索未知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受到“文科不需要实验室”这个理念的影响,高校公共管理这门学科并没有意识到实验模拟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模拟教学是通过针对学生实施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以及实验原理的训练,通过论坛沟通、召开视频教学、在线业务处理、角色扮演等实践模式,让学生去接触公共管理运作的过程及规律,提升观察、研究以及解决实际情况的水平,提升学生应用公共管理基本措施与手段的技巧,提升学生正确处理公共事务的决策能力及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以后尽快适应社会的变化。所以:①高校应当尽早建设一个稳定的专业模拟实验场所;②高校应当依照公共管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诉求,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公共机构绩效评估、管理决策措施、社会调查手段、电子政务实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实验室,建设关于公共管理体制模拟展厅、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献资料室等,切实提升实验室的软硬件水平;③高校应当构建一套综合型的实验课程管理体系,依靠实验室组织各个专业的教师与各个专业的教研室,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相关要求,通过开发公共管理学科综合性实验课程,探索在公共管理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特点、规律和具体操作模式,统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指导书,同时负责针对全部实验课程实施统一建设与管理,以此来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的有序发展。

2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属于公共管理学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1)高校应当加强自身公共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

通过组织案例搜集小组来负责社会中的实际调查工作,切实搞好学校所在地区社会中各个组织的关系,以此来保障自身公共管理案例的指导性、真实性、及时性,使得学生所接触的这些案例更加贴合实际。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在国内整合公共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共享的业务案例库,构建一个各个研究机构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

(2)高校应当依照自身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对应的案例

而公共管理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要锁定好对应的教学目标,即综合考虑到教学内容与个案之间的关联性。此外,在个案选择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国内外的社会情况,个案应当符合当前时代的特点,从中能够折射出现实生活当中的焦点内容,这样的案例对于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案例教学

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现场照片或者视频的案例,通过配上对应的背景音乐与视频来烘托出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案例情境的模拟,将自己当作参与者的心态来进行对应问题的讨论。比如,在进行行政伦理等内容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反腐视频或者警示视频来烘托课堂氛围,这样比简单地讲解案例更为直观、深刻。

3创造实践与实习的体系

实习属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广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各个高校应当切实加大自身公共管理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使得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能够了解到社会中公共机构的运营情况。高校应当采用“请进来”与“走去出”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双循环”的教学模式。所谓“走出去”,指的是高校邀请当地社会中公共管理机构决策层到学校来开展讲座,积极征求他们对于学校公共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规格的意见,同时学校应当利用寒假与暑假阶段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到实际社会当中去调查形成对应的调查报告,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科技文化优势,弘扬科学精神,传播文明新风;所谓“走出去”,指的是公共管理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进行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社会专题调研等相关活动,产生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社会案例”,一些拥有条件的高校则可以采取“挂职实习”的模式,依照实习机构岗位的相关需求,安排优秀的实习学生去担任当中科级以下的机构副职。如此,学生能够尽早参与到实习机构的工作运行当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挂职实习”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符合实际、更为宽广的舞台,能够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成效,全面检验并锻炼学生综合素质与公共管理水平。“挂职实习”的角色定位能够全方位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学生通过“挂职实习”的锻炼,不仅能够增长自身的能力与见识,同时又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看到自身的缺点,这个过程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提升学生行政职业水平的进程,能够为学生毕业以后提升求职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挂职实习”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

实验室提升与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认可实验室技术档案管理范畴

(一)质量体系档案

认可实验室受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包括质量活动和技术运作的证实依据,可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具体囊括了各类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评审计划和内审计划、质量控制记录、环境条件控制记录、检测报告、合同评审和服务协议记录等。

(二)计量器具、仪器设备档案

关于仪器设备档案,从购买、使用到报废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档案内容要齐全,设备档案要有唯一性编号。笔者所在实验室对于用于换热器检测和校准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每一台仪器设备档案遵循“一机一档”原则,每台设备根据实际情况建档,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一览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仪器设备验收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等。计量标准器和仪器设备的检定证书、校准证书、说明书、合格证、设备使用和维修纪录、周期检定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和相关记录等。

(三)人员技术档案

人员技术档案包括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学位证明、职称材料证明、任职资格证书、参加培训和考核的记录和证书、能够证明专业技术能力和经验的证明记录,认可实验室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授权、人员培训和考核情况材料,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等。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不仅记录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在本研究领域的专业发展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国家级认可实验室的人才水平和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四)检测标准档案

检测标准的选择同时也规定了检测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我中心实验室主要标准为金属元素分析化学检测方法、金属拉伸与冲击,与换热器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等。各项标准均按照标准号进行排序,以便检验员能够及时查阅。

二、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认可实验室作为换热器检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会产生大量的原始记录资料,实验室日常运行时产生的原始资料则是记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监督评审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平时换热器检测过程中,由于档案来源途径广泛,包括检验部、业务部、技术部、综合管理部等,收集资料的时间较分散,资料归档不及时,会造成资料流失,影响资料利用。目前还存在着档案更新不及时,个别人员在取用档案后没有及时归还,未及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培训需要加强,进一步落实和有效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等问题。

三、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认可实验室通过加强档案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对实验室的认可度也会大大提高。因此为了加强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增强竞争力,我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切实将档案管理制度化,确保所有人员严格遵守,制定定期整理检查制度,专人管理责任制等。认可实验室技术档案管理过程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些检测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分类、装订、归档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员有较强的责任心,需要花费心思和时间去完成。这也要求档案员增强管理意识,建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系统,制定管理办法,将制度落到实处,使我中心实验室换热器检测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认可实验室档案资料的前提是要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严格按照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应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能力、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认可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应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者可以根据档案员的工作实际和知识结构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有步骤地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让他们充分学习到认可实验室档案的科学管理方法,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档案业务知识,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实验室提升与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学院团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工科院校作为工程型人才的主要培养载体,在当今社会也同时肩负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然而目前的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局限在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与创新场所,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未能在学生和创新实验室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可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科研立项几校外科研项目为契机、以基层学院团委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弥补现存培养方案的缺陷。该培养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更加贴近学生。以学院团委与创新实验室、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相配合通过创新人才库档案建设和针对性培养计划,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基层团委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基层学院团委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部门,与授课教师相比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并且基层团委在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的辅助下能对整个学院的学生创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长期测评。同时基层团委的工作范围广、工作权限较大且便于与创新实验室及校外机构取得联系。因此,将基层团委引入培养方案能提高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和普及性。在该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基层团委需进行以下工作。

1.信息采集和资料库建立

本培养方案是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该信息库需由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定期汇总进行维护。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信息和科研立项申请、完成情况及创新实验室目前待完成项目等。基层团委可以通过信息库的检索功能方便的整理出当前正在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信息及其完成情况并将尚未开始的科研立项进行再次。同时基层团委可以在与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后,将数据库中优秀科研人才推荐到相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立项、采集和立项分期检查

科研立项主要分为给定命题的项目设计和自主命题的创新研发。在该培养方案中,基层团委应定期采集所在院系实验室尚待解决的创新项目,并将其汇总下发给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以便于在全院范围内公示。同时,学生工作辅导员应做到随时接收学生立项申请,并将给定命题的立项申请统一上交给基层学院团,由其交至各对应实验室。自主命题的立项申请需联系由有丰富创新经验学生所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后交至相应实验室,同时将合格申请录入资料库。

基层学院团委需联合实验室对资料库中科研立项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其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缓慢的科研立项,根据其参与态度进行区分处理。对创新态度认真但立项进展缓慢的学生,基层团委可为其联系相应老师、学生进行辅导。对态度懒散且经劝导仍不思进取的学生,基层团委可取消其继续参与科研立项的权利,直至其创新态度得到改善。

3.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基层团委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服务与监督部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正确引导的责任与义务。故其在日常工作中应在所在院系积极的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为此基层团委可以组织如下活动。首先,定期举办创新讲座。可以邀请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老师或在创新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讲座。其次,可在学院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创新社团可以对刚起步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进行基础培训,以提升其动手能力。最后,可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比赛。通过比赛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创新比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检验与测试。

4.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衔接

基层团委书记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在该培养方案中同时起到联系校外机构的责任与义务。校外企业与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实践的主要场所随着工作份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力不足或后备人才短缺等问题。同时经过培养计划系统培养的创新型学生在掌握一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更广阔的场所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基层团委可以与校外机构进行协商将其引入培养方案,推荐创新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校外机构的实践项目。期间基层团委需配合校外机构对推荐学生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能按时完成项目需要。

5.基层团委职能示意图

二、实验室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1.科技创新实验室定位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目前的高校创新实验室通常普遍存在监管松散、实验室间彼此沟通匮乏等缺点。归其原因是部分创新实验室教师将主要精力置于自身科研任务而忽略了实验室管理。因此,目前的创新实验室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培养方案将创新实验室培养方式由被动的等待学生参与转换为主动的提供创新项目与创新场所,同时将助教引入实验室机构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机构完整性。

2.创新实验室工作方式

为确保创新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需进行下列改革:

首先,在各实验室设立助教岗位,配合实验室老师开展实验室常规工作。助教的人选可由科研任务较少的年轻教师或是有多年创新经验的研究生担任,其主要工作为定期组织开放实验室和学术研讨活动等活动,以此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和学术氛围。同时应在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对实验室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查缺补漏逐步提升。

其次,创新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设立给定命题的科研立项并交予基层团委下发。并且在基层团委的配合下对选择本实验室科研立项的学生进行初期培训和定期检查。同时实验室可定期组织或承办各类科技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锻炼、得到提升。

最后,为综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创新实验室教师之间应建立长久稳定的联系机制,彼此配合相互协同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同时为提高实验室教师及助教的工作积极性,需对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的薪酬根据其工作量进行明确区分和系统规划。

三、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培养方案实施步骤

该方案旨在系统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其培养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基础理论教学,该环节主要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进行科技创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基层团委作为该环节课程的组织者需配合实验室教师及助教对学院有创新意向的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其次,是实验室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以科研立项为主要实践载体。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须结合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并配合实验室做好学生的中期培养。最后,是校外机构工程实践环节,该环节是对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阶段。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需对所在院系创新学生进行客观考核并推荐适合学生参与其中。由于工程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该环节的参与学生也仅局限在小规模范围之中。

2.培养方案实施条件

为使本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实施院校需进行如下改革:

首先,应改进创新实验室的培养方针。目前的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往往是在为国内外相应赛事进行人才培养。其培养的初衷仅局限在获取比赛成绩,虽然参加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种培养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故创新实验室应改进过往的培养方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的,以参加比赛为培养渠道。

其次,高校需对校内创新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划和协同建设。随着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深入进行,单一实验室将无法提供完整的科研立项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为此高校应建立一种应用于创新实验室彼此交流协作的机制以满足学生创新需求。

最后,基层团委作为该培养方案的核心应进一步地做好学生与实验室的沟通交流工作,同时定期更新数据库,并提升与校外机构沟通的力度与频率。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基层团委为核心的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原理、功能以及使用说明,总的来说此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①方案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②以科研立项为契机进行创新培养,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③培养方案工作原理简单、信息库软件实用性强,便于高校推广。④与校外机构的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学院学生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嘉男.高等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实验室提升与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办学质量 基础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必须以改革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席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创先争优,并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国内各高校在实验教学中心开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上已研究多年,作为传统的教改课题如何走出困境,适应十提出的内涵式发展要求,避免长期以来的制度化、形式化的老路,使高校实验室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源动力。实施开放研究型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需要;是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社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一、研究任务和目标

国内大学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各高校课题研究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开放,建设网络实验项目公开,实验资料和设备信息可网上查阅和资料下载,实验项目预约制度等。同时,制定了各项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以来,效果甚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积极性长期调动不起来。总结其原因:

(1)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缺少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专业方向及课程体系不了解,学生对社会应用中的需求不清楚。

(2)现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科研要求,实验室管理权限分散,实验室的定位和方向没有很好的与专业、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专业和学科不参与实验室基础建设。

(3)导师制实施方案没有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

(4)整体实验室开放制度不科学、不合理,虽然形式上开放,但是内涵没有。

解决上述问题,就不能落入传统的研究模式,应以改革创新的思维,不能只制定一些制度,准备一些文档资料,等着学生主动登门。应重新定位高校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开放实验室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导师制为主导,实验教师为辅助,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开放实验研究改革的着重点和角度应面向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单纯强调开放学生只会形式上开放,质量得不到提升。

二、具体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1、具体研究内容

“高校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是科研项目研发、教学实验、综合实习实训的基础,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能感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能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具体改革内容:

(1)探讨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

基础实验中心:基础实验教学面向全校基础公共课程实验教学和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适合采取传统开放实验研究的统一管理(采购设备、维修设备、课程安排等)模式。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设备仪器利用率,课程开放可分固定学时和开放学时。调研结果显示,基础实验室管理采用学生实验实习IC卡制度,灵活上机时间,有效保证实验的连贯性。预约制度根据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验质量模式。

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向各自专业老师和对应专业优秀学生,专业性强。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精神。”没有科研指导的教学最终还是为知识而知识,教师只有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才会更加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更积极主动地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才能在获取成就的过程中得以逐步确立、发展和提高。专业实验室既是高校教师科研项目的孵化场所,也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地。既是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基础,也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效能交流的场地。

(2)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改革

专业实验室建设由专业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社会实际工程应用发展方向和培养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工程技术需求为目标,制定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制定设备采购规划和日常设备维护计划。没有高质量的实验设备仪器,难以孵化出高质量的科研项目,难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专业实验室开放模式有别与基础实验中心,应以导师制为主导,实验教师为辅助,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验室由对应专业教研室垂直管理。根据本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实验室发展规划和设备采购、人员搭配和专业应用建设长期规划。

(3)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改革

实验室开放模式着重改革传统开放模式中的不区分实验类型,不区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知识结构体系要求,按实验类型实施不同的开放实验室模式。

2、改革目标和关键问题

借鉴传统开放实验室改革模式,完善基础实验中心的开放模式。着重制定自动化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开放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管理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进入开放专业实验室的申请和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从抓竞赛、促成果入手,在注重开放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制定开放专业实验室准入机制

开放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实验项目申报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项目申报,学生可选择各教学团队的教师结合科研实际设计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意义的命题实验项目,或根据申报的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提出进入开放实验室的申请。由指导教师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并随时了解学生实验情况,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及时做好结题工作并评定实验成绩。

(2)制定专业实验室预约登记制度

使用实验室前要填写“开放实验室预约登记表”,开放实验室根据申请的学生人数、时间、指导教师、实验技术及管理人员的情况做出合理的时间安排,并要求学生填写相应实验室或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3)制定专业实验室项目管理制度

对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实验实行项目管理,定期检查进展情况。进展缓慢的要督促其加快进度;没有开展的项目要查明原因,找出问题,帮助解决。实验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或其他形式的实验结果。

(4)制定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进入开放平台的实验项目本身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实验新技术的更高要求。实验室水平的高低,不仅需要看实验室拥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验室是否有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人员队伍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验素质、创新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治学态度的培养;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保证实验设备的良好运行,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在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对于指导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开放工作量补贴。

(5)制定激励措施

为了保证开放实验平台持续良好发展,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热情和兴趣,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人到这种开放式的实验创新活动中,制定多项激励措施:将开放实验纳入实验教学环节,将“开放性综合实验”作为实验课程编入培养计划,推荐学生的开放实验项目申报各种评奖和比赛;对于利用开放实验平成并在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实验项目。

三、实施方案、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1、实施方案、研究方法

因实验教学中心开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涉及管理部门多,教学实验范围广等因素,实施方案以自动化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为实施对象,实施基础实验中心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和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各高校的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具有“电路”、“电机”、“模电”、“数电”“电力电子”、“发电厂”、“继电保护”、“单片机”、“过程控制”、“可编程序控制”、“DSP”和“EDA”等实验室,这种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原理采用基础实验中心开放实验管理模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开放实验中心模式,即固定的实验教学模式和灵活实验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适应了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起到一个“装配”实验的作用,而且使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教学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基础实验中心是完成学生的大众教学任务。专业实验室根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本专业实际应用高端技术人才的基地。具有本专业技术应用方向的实际应用高端设备,和实际应用工程中所需的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专业实验室应制定本专业长期的设备采购计划,制定本专业实验室的发展计划。

2、可行性分析

实验室开放模式改革传统开放模式中的不区分实验类型,不区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知识结构体系要求,按实验类型实施不同的开放实验室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1)技能训练型:基础实验中心定期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等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学生自选实验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实验。也可以是实验教学计划中,学生在实验教学时间内没有完成的实验教学内容。

(2)科学研究型:结合教师科学研究内容,吸收部分优秀本科生进入专业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部分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在指导过程中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引入实验教学。

以科研项目为先导,带动实验室开放通过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动开放实验室。该模式弥补了以往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重复性、单纯性以及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等不足。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通过上述的实施方案,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兴趣,挖掘了学生内在潜力,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协作能力,培养了其团队精神。这种实验室开放模式深受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为进一步搞好实验室开放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四、特色与创新

1、选题和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

为响应国家教育提升质量,提升内涵。实验教学中心开放模式实验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实验室开放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使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达到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人才为需要。在分析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使本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

2、研究方案创新点

以实验类型和课程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课程类型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出了以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管理体系。采用不同的、可行的、可实施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五、结束语

采用科研项目为先导,带动实验室开放通过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带动开放实验室。该模式弥补了以往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重复性、单纯性以及和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等不足,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通过上述的实施方案,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兴趣,挖掘了学生内在潜力,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协作能力,培养了其团队精神。这种实验室开放模式深受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为进一步搞好实验室开放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1).

[2]熊志翔.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