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汇总5篇}

星空幻想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5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认识不到位

高校档案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尚未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乏档案育人意识。一方面,高校档案管理者的“全员育人”理念不强,服务意识不够,部分高校档案管理者片面地认为档案仅是历史的载体,仅有记录的功能,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了档案的这一身边的宝贵资源,忽视了档案承载的德育功能,在挖掘利用档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

(二)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时鲜有将档案工作纳入其中,实际工作中更是缺乏档案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高校档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机制,相关工作缺乏顶层设计,缺乏长效机制,制度支撑不够,工作保障不力,使得高校档案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行其道,无法有效衔接。

(三)内容不丰富

高校档案在学生活动、教学、科研、管理中产生的材料未能充分收集,且当前档案分类不便于感染力和吸引力强的素材收集,收集到的材料缺乏形式生动的素材,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利用高校档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高校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形式不生动

目前高校利用档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还主要局限于举办校史陈列展等形式,利用高校档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枯燥、途径简单,未能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和感染力。部分高校的重要教育载体由于场地等限制长期堆积在档案室角落,很多见证学校发展,寄托师生爱校情节的实物甚至被人们遗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利用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无从谈起。

二、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启迪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教育过程的本身,为每个学生提供达到自我实现的条件支撑,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享受愉悦,激发潜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育他们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档案工作要通过完善工作机制突出育人功能,注重学生发展,档案工作的方法、手段、规章、措施等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档案工作人员要切实将学生视为平等人格的服务对象,摆脱刻板的管理理念,服务内容、接待方式、讲话技巧等要理解学生、贴近学生、影响学生。

(二)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以人为本要从学生的特点或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服务育人的强大功效。高校档案工作要主动迎合大学生的求知需要、成才需要、发展需要、就业需要等正确需求,将档案工作和学生受教、科研、社会活动、就业、价值追求等有机联系,通过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尊重和关怀每一名学生,通过档案这一历史载体引起他们的内心共鸣,唤起他们的行动力量,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索和自觉践行的转变。

(三)注重大学生的言传身教

以人为本要弱化教育者的权力影响,加强工作的感召力。高校档案工作者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增强非权力影响;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通过自身的品行、人格、作风、一言一行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要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通过逻辑性强、感染力强的教育活动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和敬重;要加大感情投入,提高工作影响力,通过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指路明灯。

三、充分发挥高校档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改进措施

(一)增强利用高校档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要把人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落脚点。首先,要增强高校领导的统筹管理意识,加强工作的顶层设计。其次,要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出击意识,发挥工作的育人活力。最后,要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激发工作的潜在活力。

(二)完善利用高校档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档案是学校发展的历史记录是历届师生辛勤工作、发奋求学的真实见证,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生动、系统、现实的教育素材。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要全方位、多渠道收集档案信息,加大收集力度,备足服务资源;另一方面,要切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切实做好学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确保每名学生以上档案归档时必须保时、保质、保量、完整、准确,以档案的真实性、可操作性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三)丰富利用高校档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序列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25-02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此,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高职不同年级,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模式,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问题。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即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思想认识的差异和专业的不同,从目标、内容等方面,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形成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大学生只有建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心,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成功成才,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形成。

(三)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有利于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而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和途径的设计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表1所示是该校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途径的设计。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序列化方案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沈文虎,陕西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德育思想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实施方案颁布后,在我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改革热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长效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途径;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实施方案于2005年经过中央审定颁布以来(简称“05新方案”),这既是我国实施高校思想品德课以来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将是我国高校现在和将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实施方案长效机制。

(一)高质量实施新课程方案,领导重视是关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05新方案”首先开设的第一门课程,无疑对其他三门课程的下一步开设具有探索、引导、示范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打好主动仗。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高等学校更是责无旁贷。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从实际工作现状来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在许多高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工作布置多,具体检查落实少,领导讲话总结多,具体人、财、物投入少,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空对空现象,表面上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少,遇到实际问题如人员培训,教学计划,资料建设、课时落实等则采取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甚至一些学校借这次新课程方案调整之际,“名正言顺”地削减课堂教学课时,正如一些人戏称的那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片加强声中削弱了”。当前,一是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保证教学计划、教学课时、经费投入、人员到位;二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别是要结合新课程方案实施,对形势与政策、大学生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等工作制定统筹规划和具体措施;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严把思政理论课教师准入关,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职条件及专业理论背景和知识结构,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四是要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规范使用全国统编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一课之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推出的第一本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及其实施方案》的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组织全国力量统一编写,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批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提纲,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新编教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反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较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为此,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未经、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再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要认真吸取“98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类型教材“泛滥成灾”的经验教训,全国统编教材、各省统编教材、各高校自编教材,三足鼎立,各自为政, 虽然体现了各方面不同特色,不乏优秀上乘之作,但也不乏互相抄袭、粗制滥造的教材充斥校园,或者因为公共课销量大,成为少数高校教材发行部门与教材出版商赚钱赢利的工具。一方面,增加学生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声誉。

(三)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

“基础”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政理论课的独特地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课堂内外都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基础”课教师必须要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党和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寄予厚望,思政理论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从目前的现实教学实际来看,离实施“基础”课新方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有不同看法,肤浅地认为“基础”课就是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简单相加,只要以前讲过“思想道德修养”或者“法律基础”课,自己轻车熟路,无需下功夫再认真备课,二是“基础”课本身是过去“98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融合,新课程方案颁布以前,各高校大多是由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兼职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则由系统学习过法律专业的兼职教师或专职教师讲授,但目前两门课融为一体,对于没有讲授给“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来说,知识结构不足。三是“05方案”课程设置改革的幅度较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又是最先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而我们的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内容又缺乏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普遍开设也缺少试点经验可借鉴。因而解决广大教师现有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

切实做好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在2006年新学年开学之前,按照教育部负责组织中央部门(单位)所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各省(区、市)相关课程教学协作组成员的培训;各地教育部门组织本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各高校负责本校教师的培训和集体备课工作的三级培训要求,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培训和省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基本都已顺利完成,但各高校内部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少数高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任课教师只好仓促上阵,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给学生讲授。还有少数教师仍在沿用以前的内容授课,因此,必须加大对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吃透吃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尽快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逻辑结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热点,切实保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授课教师充分认识实施“05新方案”的必要性和重点性,实现思想、认识的“四个统一”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调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教材编写的决策和审定教材的基本精神上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把新教材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让每位学生喜欢,并终身受益,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学艺术,依赖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是积极借鉴实施“98方案”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演讲法、问题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一要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需要;二要从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出发;三要真正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需求。从目前的教学实际及教师知识结构来看,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专题式教学法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教材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但从教材的总体结构看,仍可以大致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大专题部分,具体到教材的内容体系,新教材的绪论和第一章至第四章可以归结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部分,包括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一板块属第一大专题,可仍由原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讲授;第五章至第八章共四章内容,主要论述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第七章、第八章则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五章至第八章可以归结为“法制观”教育第二大专题,这四章内容可以由原来讲授“法律基础”课的教师承担,这样安排教学既照顾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的前后衔接,也使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作为目前教师边教学、边调整和补充知识结构的过渡形式,又为广大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熟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但这种专题教学也有其不足,一是教师之间相互衔接容易造成个别混乱,二是课程体系的整体性,相互之间的逻辑结构,容易产生脱节,这是需要两个专题教学教师之间相互注意沟通、协调的。这样安排教学工作,一方面,符合、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目前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现状也能满足教学要求。

2.实例教学法

“基础”课教学必须要结合一年级新生入校,由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这一实际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选取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外的典型事例,特别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生动事例,进行实例教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例的比较和分析,引导大学生在典型事例比较中思考,在分析中选择,为自己将来的大学四年生活乃至一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刻板教条,从案例书中选材料,照本宣科,可直接选取发生在本校、本系的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甚至高一年级同学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在校大学生的事例,如理工科学生选取一些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获得国家专利,文科大学生则选取毕业的或在校大学生中一些诗人、作家的事例,也包括考研、个人成功创业、在国内外文体活动、英语竞赛中获奖等典型事例,还可选取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学生沉溺网吧、荒废学业、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犯国家法律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校大学生反面事例组织教学。讲述这些杰出校友、系友在校学习成长经历,取得的成绩,既对在校大学生具有激励、鞭策、鼓舞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抱负,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使大学生感到自豪,增强自信心,使广大同学感到真实可信,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又使“基础”课洋溢着与时俱进的青春时代气息。选取大学生中违法犯罪的反面典型事例,分析这些大学生如何一步步沦为罪犯的经过,则对在校大学生具有启迪警醒作用,帮助大学一年级同学选择自己正确的成才之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大学生无疑具有较强的启发教育作用,使“基础”课真正成为每位大学生人生成长的“良师益友”。讲述过程,力求语言准确、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不可过度渲染,讲成奇闻异事的“故事会”,实例教学所选取的事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启发性,尽量精选发生在本校、本系的活生生的正、反事例,让大学生感到真实亲切,对大学生的思想触动较大。讲述时要“少而精,管用”,点到为止,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实践证明,实例教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3.课堂演讲法

课堂演讲法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所组织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分课前十分钟演讲和课后演讲两种形式。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别于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演讲赛,只选取学生中具有演讲才能的优秀学生代表参加,课堂演讲则不然,要求授课班级人人参与,共同得到提高,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受学生欢迎。根据学生进校后,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分别以“我理想中的大学”,“进入大学后的感受”、“我怎样度过大学四年生活”为主题组织授课班级学生演讲,每人限时3分钟。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有话可讲,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相互交流思想,共同提高,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临场发挥综合素质是一个提高,特别是平时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在公众场合讲话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相互心理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提升教学效果。

当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并不只有以上三种,如研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积极引入教学,力争使“基础”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不断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缘起;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127-0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缘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课程形态和必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消极的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种种影响,加之网络的日益发达,使其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在良莠不齐的多种思想影响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冲击,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要实现这一目的,仅凭单纯的说教,却显得力不从心。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就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呼声中拉开了序幕,具体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等。实践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通过鲜活的案例印证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对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获得了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避免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节。“使他们在活生生的事实、图像、景观以及真切实在的亲身体验中,将教学内容逐步转化为自己内心的需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稳定的心理品质”[1]。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仅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种尝试,而且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

从教学内容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无论是向学生传授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都应和实践紧密相连,脱离了实践,这些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真理的魅力。

从认识规律上看,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符合这样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螺旋推进,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规律。依照这样的认识规律,实践教学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真理的客观性,使其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理论的现实力量,也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理解理论并内化理论,从而形成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从教学效果上看,实践教学会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并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实情境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用的、管用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再多的课堂说教也无法达到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历经的发展阶段

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枯燥的理论课引来源头活水。达成这样的认识,历经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85”方案与实践教学在部分高校的尝试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是今天的首创,而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明确指出,在一切学校,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参加生产劳动对于学生来说,不论在德育、智育或体育方面都有好处,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条正确道路[2]。“”期间,工农兵学员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理论。一些工人大学、劳动大学更是提倡“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把社会实践推向了极端。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指明了方向[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依然反复强调要加强社会实践教学。1985年8月,中共中央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指出,“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活泼的课堂讨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通知就是我们熟悉的“85”方案。随后在贯彻“85”方案的过程中,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更加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便让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3]。文件还指出,“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将业务学习、军事训练和公益劳动都纳入教学计划,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2]。在贯彻落实“85”方案期间,社会实践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走出了以往那种简单生产劳动的单一形式,但并没有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地联系起来,只是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到社会实践。可以说在这期间,高校社会实践的目的仍局限于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上,并没有使社会实践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仅在部分高校进行了尝试。一些高校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调查活动,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而这些活动多半是由学工系统组织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未参与,他们只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中,担当了积极的组织者与实践者[4]。

2?“98”方案与实践教学在各高校的推进

1998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的通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规定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5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时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两门思想品德课。同时,还规定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进程中的“98”方案[5]。在“98”方案中对实践教学这样进行了说明:要加强“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读书、讲课、研讨和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等方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很多高校在贯彻“98”方案中对学时进行了调整,一些高校用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安排社会实践。但多半是把社会实践安排在双休日或寒暑假,在这个过程中,较之以前的“85”方案时期,更多的高校尝试开展实践教学,并且在“98”方案中把实践教学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可以说,实践教学在全国各高校中全面推开,并且有些高校还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经验,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讨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当然,也有一些高校以学时不够、经费紧张等为由,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在教学计划中有规定,但并未实施。有些学校虽执行了教学计划,但对实践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疏于对课程的规范化管理,使得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3?“05”方案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常态化运行

2005年2月7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同时开设了“形势与政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门选修课,这就是现在正在实施的“05”方案。“05”方案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于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也充分显示了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所以,“05”方案从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角度入手,指出“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中都要强化实践环节[5],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应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5]。可见,实践教学在落实“05”方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指出:“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6]在教学评估中,还细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指标。

“05”方案已经明确地把实践教学纳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使实践教学以课程的方式得到了强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经处于一种常态化运行中。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该从课程意义上加以理解。目前,也有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仅仅开展一些简单的课外活动上,在安排上欠缺系统规划,教育目标和内容也没有被纳入课程形态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波折中缘起,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标志着实践教学被放置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随着实践教学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在日益增强,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华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0(8)?

[2]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文献选编(1949-2003)[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牟德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设置的思考[J]?思想研究,2006(5)?

[4]秦宣?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企业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干部的自身修养,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档案人员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多职能的复杂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档案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而且需要以优良素质和自我修养为基础的能力水平,以实现互动式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要求。加强档案人员的自我修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

1. 加强修养是新时期承担新任务的需要。伴随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对于档案干部来讲,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在思想上,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上,严于律己。否则,就难以得到职工群众和其他干部的信服。所以,档案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这是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根本前提。

2. 加强修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企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组织生产经营,最基本的任务是为和谐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和谐企业的构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放在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只有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到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服务的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的特有优势和作用。

3. 加强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企业档案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干部的职责决定了档案人员的言行是党员先进性最直接的体现,在新任务、新挑战面前,档案干部必须自觉以先进性标准严格要求,把党性原则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与个人的素养修炼、情操的陶冶有机融合,在工作的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党性修养转化为档案干部的修养。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干部的自我修养的基本涵义是指:档案干部所具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能力和素质,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举止、仪态、艺能、性情等特有的表现形态,自然而然的形成对工作对象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

二、档案干部自我修养重在提高素质

档案干部为人师表,其工作办事涵养的深浅,言谈举止修养的优劣,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档案干部的素质、能力、修养三者之间,素质是修养的基础,能力是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同时,档案干部又要在能力的发挥中不断完善素质和修养。企业档案干部要在政治、思想、业务诸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业务知识,过硬的群众工作本领,就必须培养和锻炼以下三种基本素质。

1. 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的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首要素质。作为企业档案干部,一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做党的理论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二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三要有坚定的工作原则性,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对不良倾向敢抓敢管,切实讲原则,树正气。四要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勤政廉政的表率,遵章守纪的模范。五要有与人为善、亲民爱民的人格魅力。做群众的贴心人,为落实党在企业的各项任务,实现企业奋斗目标,奠定坚定政治基础。

2、必须具有调查研究的素质。要求档案干部具有调查研究的素质,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呼声,认真分析判断,汲取科学成分,从而做出正确结论。档案干部要有意识、自觉地学习和培养看、听、想、写的素养:一是“看”,就要善于观察。要善于洞察各种现象,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还要独具慧眼,尽早发现先进事迹,适时挖掘先进典型。二是“听”,就是多方面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善于听取正反方面的不同意见,养成耐心细致听取意见的习惯。还要讲究方式方法,选择好谈话的对象、谈话环境和谈话时间。三是“想”,就是对看到的、听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开动脑筋,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的分析和总结。抓住关键,分清主次,防止片面性。四是“写”,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进行付诸文字,形成调查结果,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这是经过大量细致调查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之后成果的总和。“写”是档案干部的基本功,也是调查研究素质的重要体现。

3、必须具有宣传疏导的素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档案干部的重要职责。是档案干部的看家本领。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在作好企业职工的宣传疏导工作中,体现人文精神,融入人性思考,强化人格力量,实现人生关怀,使引导、启迪与职工思想产生共鸣,取得宣传疏导的实效。档案干部要从四个方面,培育和历练自身宣传疏导素养:一是锤煅引导人的坚定信心。二是奉献帮助人的周全关心。三是历练理解人的诚心。四是树立培养人的责任心。同时,档案干部还要练好“说”的基本功,有对话交流、讲话、演讲的口才,提高宣传疏导的效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