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47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2分钟。
土地利用方案范文第1篇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设占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不得选址进行非农业建设,尤其要杜绝建设项目选址在基本农田区范围内的情况。对选址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得通过项目用地预审,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计划等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备案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一律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城建及国土资源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规划选址和用地手续。
二、规范土地征收和供地行为。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土地征收的规定,县境内所有征地行为,必须由县土地统征储备交易中心代表县政府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并予以公告,任何项目建设需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必须报请县政府批准后,由县土地统征储备交易中心进行统征,实施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统一供地。对商业用地必须以招拍挂形式供地。用地单位不得自行与乡、村、组或农户签订征地协议,乡镇政府不得越权自行征地供地,不得多头征地。坚决制止和纠正假借招商引资或举办企业未批先建;坚决制止和纠正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不按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约定开发利用土地,使投资规模达不到约定要求,导致土地闲置圈占;坚决制止和纠正不按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或擅自批准减、免、缓交出让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甚至非法转让土地等行为。对违反土地征收程序,不履行土地征收报批手续,私自随意征地以非法征收、非法占用查处。对擅自将企业用地改变为其他商业用地的,将限期整改,除追回招商引资时享有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外,其圈占闲置的土地以及改变土地用途用地必须重新评估竞价。对历史遗留问题县政府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严格依法调查处理,并切实完善招拍挂相关程序。
三、严格征地补偿标准。各类建设项目的征地补偿标准,须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和全县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进行计算,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补偿标准。尤其要杜绝一些不符合政策的安置途径和方法,甚至扰乱正常的土地征收秩序,恶意抬高征地价款。严禁通过私下协议、“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
四、严管集体土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除依法征收外,不得私自交易和买卖,不能随意改变农业用途搞经营开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房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一户一宅的规定,建房面积须符合政策规定,严禁在县城、集镇周边、公路沿线或城乡结合部假借新农村建设或自建住房等名义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城镇居民不得违反规定在农村购买宅基地。不得假借办经济实体私自在农村买地、囤地,不得以“非转农”名义到农村申请宅基地、建住宅。严禁借新居工程之名用农村集体土地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严禁以联建、集资建房等方式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严禁集体土地修建的用于安置拆迁农民的住房和农民的住宅向城镇居民出售,严禁集体土地向城镇居民及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公民出售或出租用于修建住宅,严禁以民生工程为名变相修建楼堂馆所从事非民生活动。违反上述规定的建设不得办理任何规划及用地手续,对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不得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对违法建设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土地利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地基工程;软土层;低透水
1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
(1)软土是软土地基的组成基础,软土是软土地基的主要土壤成分,主要的软土种类有泥炭成分、泥质粘性土成分、淤泥质成分等,这些土壤具备松散性的特点,其内部孔隙比较大,含有丰富的水分,但整体强度偏低,难以承受过高的地面压力。受到软土地基构成成分的影响,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比较低,具备高压缩、不均匀性的特点,由于其疏松的软土土壤性质,导致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地面坍塌、崩裂等状况。(2)淤泥质粘性土是部分软土地基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具备较差的透水性。水利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水分的及时性排出,为了提升水利施工软土地基的施工效益,进行排水固结法的应用是必要的,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随着水利施工应用体系的日益健全,水利施工规模日益扩大,施工整体总量也在不断扩大,在实践施工工作,更容易出现软土地基塌陷问题,如果单位物体的压力高于软土地基的承受力,地基地面很可能会出现塌陷状况,从而不利于实际水利施工工作的开展。区别于其他土壤特性,软土地基具备高压缩性的特点,从而导致软土地基出现快速性沉降状况。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水利工程总量不断增高,这加快了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各种土层是软土地基的组成成分,这些土层性质存在差异性的特点,各个土质之间的强度、密度等的差异性,很可能会引发施工建筑倒塌事故。
2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点
(1)为了提升水利施工的整体质量,进行软土地基施工准备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实现施工设备维修环节、施工技术选择环节、施工材料检查环节等的协调性,提升施工设备的运作稳定性,做好施工场地的清洁性工作,实现施工顺序的协调性,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水平的有效提升,严格按照软土地基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级别规划是必要的,实现施工建设方案的择优选择,在国家级水利施工中,需要进行高质量施工标准的制定,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确保其整体施工质量体系的优化,进行工程成本与施工质量关系的深入分析。(2)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软土地基的施工规模及工作量,进行合适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案的选择。在大规模水利施工中,砂垫层法是常见的工程施工方案,该方案具备良好的工程性价比。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时间的分析,根据工程施工工期,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确保软土地基的有效性加固,进行适宜性软土地基方案选择,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软土地基处理工作效益的提升。
3软土地基应用方案的优化
(1)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进行换填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必要的,实现对软土的代替,满足水利施工地基设计工作规范,提升地基设计的整体质量。在换填管理施工过程中,为了提升工作效益,需要做好大型机械设备的选择性施工工作,将不利于地基施工的软土质挖出来。根据水利工程软土基的施工要求,进行合适土质的使用,做好地基的夯实工作,提升水利施工的整体效益。替代软土质的土壤具备多样性的特点,内部构成主要有鹅卵石、粗砂、碎石等,通过对这些混合物的利用,有利于提升填充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填土土质具备多层化,矿渣及碎石通常填充地基的首要土层,通过对该项施工策略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地基的整体透水性,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有利于提升地质的整体质量。灰土及素土通常处于地基的第二层,在地面物体荷载作用的影响下,实现桩体建筑平衡性的提升,确保了地基受力的均匀性,有利于增强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砂石处于地基的第三层,有利于实现淤泥土质气体及水的定时排出,有利于提升土质的整体结固性,实现地基整体承载力的提升。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换填管理法的应用,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处理效益。(2)排水砂垫层是软土地基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包括一系列的泥炭、淤泥质粉土等,有利于提升土质的排水性,有利于土质强度的提升,实现土质压缩性的降低。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高渗水砂垫层的铺设。随着水利工程量的不断增加,软土层具备更高的受力性,水分主要通过砂垫层进行渗透,有利于稳固软土地基结构,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满足水利工程建筑施工要求。为了避免出现地下水反渗情况,进行砂垫层粘土层的铺设是必要的。在砂垫层的选材过程中,选取粗砂、鹅卵石等高强度透水性材料,不仅实现了软土地基的有效透水性,也有利于提升施工地基的整体强度。在砂垫层工作模块中,提升地基基坑的固定性工作是必要的,实现砂垫层材料的充分性搅拌,做好地基夯实环节,实现地基底部整体排水性的提升,进行引水槽的建立,做好渗透水的定时排放工作,避免出现水分倒流状况。化学固结法是一种良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对化学材料的使用,确保软土地基填充环节、改造环节等的协调,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实现软土地基压缩性的降低,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满足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设计规范要求。灌浆法、硅化加固法等是主要的化学固结方法。(3)在灌浆法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气压、石灰石材料等的有效利用,做好软土地基的填充工作,实现对淤泥质粉土等的有效性加固,确保软土地基整体承载力的提升,从而满足水利工程软土基施工规范的要求。在软土地基填充模块中,需要进行高柔韧性、高强度人工合成材料的使用,实现软土施工及高新材料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软土质整体柔韧性的提升,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避免软土地基出现坍圮、倒塌、变形等情况。在软土地基断裂、沉降过程中,通过对软土地基的有效性利用,实现沉降范围的有效性阻止,有利于软土地基稳固性的提升。硅化加固法实现了对氯化钙、硅酸钠化学反应性质的应用,实现胶状凝聚物的形成,实现对软土地基组织的有效性黏合,有利于提升软土的整体强度,满足了水利工程建筑地基设计的规范要求。深层搅拌法的施工模式类同于灌浆法模式,实现水泥等物质的充分性搅拌,确保软土及水泥的均匀混合性,水泥凝固后,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4)物理旋喷法是软土地基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实现喷头的不断向下深入,通过旋转喷射高速性的维持,进行混合加固物的喷出,通过对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的切向硬度,避免软土地基出现横向变化状况,从而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
4结束语
为了适应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的要求,进行软土地基应用方案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根据具体施工环境,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从而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整体稳固性,解决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水利施工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01).
[2]房万领,李学云,田德培,等.天津城市建设工程地质稳定性综合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6(01).
土地利用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解决方案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econd national land survey completed, annual land use change survey of land investigation database maintenance key. Through the survey of land use changes, timely grasp the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land use survey data to maintain the reality and accuracy. Change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is a measure of all blame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takes up farmland occupies filling balance is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but also the planning, plan and scientific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Key words:land; solution
中途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土地调查模式依赖国家下发的的遥感影像数据、各类二调土地利用等纸质成果,增加了现场核查定位的难度,需要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定位调查,这种方法,人为干扰大,复杂新增地物测量难。数据处理速度慢,对业务处理职能的滞后。
近年来,手持设备处理能力升级换代,为手持设备高要求应用提供了硬件平台。另一方面,定位技术的发展为手持设备提供了可靠的实时差分源。(目前存在的技术主要有三种:SBAS技术、PPP技术和RTD技术。)
一、热门的星站差分技术---- SBAS
SBAS(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即基于卫星的增强系统。是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立的地区性广域增强系统。由已知其准确地理位置的地面固定基站系统,探测、计算出GPS信号中的误差。并通过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以GPS信号同样的频率向地面广播增强信息,若终端的定位主板支持该增强信号的,可以实时的提高定位精度。该技术自从建立后,因为兼容GPS信号较好,很快被应用在手持机GPS领域,成为热门的GPS终端(手持GPS)实时改正技术。
SBAS系统属于区域性的增强系统,专为指定区域的GPS终端(手持GPS)提供增强改正信息,可以提供米级的定位改正。目前全球发展的SBAS系统有:欧洲 (EGNOS);美国 (WAAS),日本(MSAS);
目前我国的一部分GPS用户可以使用到日本的MSAS系统,根据实际测试情况,中国东部可以全时搜索到该信号,最高可使GPS达到1-3米的实时定位精度,但是中、西部用户,SBAS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较差,不能满足要求。而且目前的SBAS主要支持GPS系统,对于新兴的星系尚不支持,受到一定的局限。
二、新兴的单密新兴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
精密单点定位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技术其实早在1997年就由美国提出。该技术的思路非常简单,在GNSS定位中,主要的误差来源于三类,即轨道误差、卫星钟差和电离层延时。通过给定卫星的轨道和精密钟差,采用精密的观测模型及算法,消除这些影响,就可以单机计算出GNSS接收机的精确位置。
根据PPP技术实现的要求,定位中需要系统提供“卫星的精密轨道和钟差”。目前,只有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的几个数据分析中心及少数科研机构具备这个能力提供卫星的精密轨道和钟差,虽然现有的轨道产品能提供足够高的精度,但是实时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精度钟差产品仍然欠缺。此外,对比差分技术而言,PPP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收敛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达到亚米级精度。这些因素导致了现阶段PPP难以大规模应用。
三、成熟的实时差分技术——RTD
实时差分(Real Time Difference)技术,是通过移动站(既手持GNSS设备),与基准站(CORS等)同步观测相同的GNSS卫星的情况下,由基准站发射相关的差分改正信息,当移动站(或称手持GNSS设备)接收到差分改正信号后,即可进行迅速解算,消除卫星的轨道误差、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折射误差等,从而提高移动站(或手持GNSS设备)的实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亚米或更高精度。
国内许多城市都布设了GPS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移动端通过GPRS上网访问其服务器,获得实时差分信号。达到亚米亚米或更高精度
手持GNSS设备终端要达到其米级、亚米级甚至更高的定位精度,必须要经过实时的误差改正:星站差分SBAS技术有地域的局限性,精度稳定性及可靠性也不高;PPP技术目前还不成熟,可操作性较差;这样,实时差分RTD技术成为最适合手持GNSS设备提高精度的方式。
解决方案
基于实时差分的手持GIS采集系统,既可以满足部分土地业务中的精度要求,又为当前快速获取和更新GIS数据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充分利用手持GIS数据采集器(高精度手持GNSS)测量精度高、图形处理功能相对完善、数据存储空间大的特点,针对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两种解决方案:①单机版(单机作业,独立完成)②网络版(单机作业、网络管理)。
高精度手持GIS数据采集器主要特点:①专业的测量型GPS天线及定位主板,比导航型GPS主板搜星更迅速稳定,定位更精确可靠。②内置GPRS模块,可以接入CORS系统,通过稳定连接,获取精确可靠的实时差分改正信号。③专业化的软件,GIStar软件利用GIS,技术来采集、管理、导入与导出GIS数据,实现图形和数据采集功能。对现实世界GIS信息进行采集,数据进行图形化信息处理。④高端的系统配置,Intel处理器、512MB内存、480 x 640高分辨率,3.7英寸超大VGA彩色液晶显示器,更强的图形处理能力,更容易的在各种界面下随意点触操作,轻松的打开、导入多种格式的图形图片文件,即使处在强日光下,也可自然读写。⑤卓越的野外性能,GPS天线、解算主板、主机控制器全集成,融合成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一体化主机,工业级三防设计,配备可供野外全天候使用的锂电池,使其具备出色的野外性能,可以在恶劣的野外工作环境中使用。⑥500W像素摄像头,可以在野外数据采集时进行拍照。
方案特点
方案主要功能
土地利用方案范文第4篇
土地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
一、地籍档案工作的特点
1.地籍档案信息量大幅度上升。土地档案本身就有库藏量比较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对土地的管理也开发利用也更趋频繁,在原有基础档案量大的基础上,导致了地籍档案信息量的大幅上升。
2.地籍档案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的财富效应也更加凸显。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土地利用活动中来。房屋拆迁、买卖、赠与等土地权属登记、变更,土地收储利用,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权属纠纷,违法用地查处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对相关土地档案进行查阅,土地档案的利用率不断提升。
3.地籍档案的服务功能越来越突出。地籍档案从原来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调阅为主,逐渐向服务对向多元化转变。各国有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乃至个人,或因发展生产的用地需要,或因经济活动中的用地纠纷等原因,均需要对土地档案进行查阅,因此,地籍档案工作也从做好土地档案信息搜集管理,服务上级行政主管.业务部门向更广泛的社会化服务推进。
4.地籍档案存储方式和处理.检索正在消然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土地管理活动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息数据越来越多,信息存储设备的更新和配备,使得土地档案的存储方式消然发生变化。计算机检索,统计分析的便捷将推进土地档案的信息化进程,纸质档案将逐渐.更多地被数字档案所替代。
二、地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地籍档案保护管理措施仍不够健全。地籍档案保护管理条件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业务科室存在“重业务轻档案”的倾向,一些档案没有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地籍档案不齐全。由于库房条件的限制,常常存在地籍档案和办公用房同在一室,不利于地籍档案的保护和管理,且档案安全存在隐患。档案的借阅制度不完善,借出档案没有及时归档等现象时有发生。
2.地籍档案处理的技术水平较低。地籍档案管理还处在手工半手工阶段,由于信息量大和人力不足的矛盾,一些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是把档案信息往档案室一放就了事,大量的国土资源档案信息闲置。地籍档案的存储检索设施能力差,基本还是以人工检索为主,检索难度大,耗时长,效率低。对土地档案的分类分析及综合分析工作开展的不够,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
3.地籍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的是半路出家,只经过简单的业务培训,没有系统的经受过档案管理的教育,缺乏专业档案工作人才。在一些,没有相对固定的管理人员,档案工作往往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由于人员变动大,专业人员缺失,人员结构不合理,一职多岗等,档案工作被忽视。
三、创新地籍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地籍档案利用效能的几点途径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推进档案管理理论创新。要加强各业务股室中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土地管理档案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从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推进依法治档。同时,要推进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掌握档案管理的前瞻性,创新性的理论。新时期的土地档案工作,面对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步应用和可数字化处理档案的一些特性,如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集成性等,这些新技术,即使不是立刻会在我们的工作中运用,至少也已经是在敲着门了。档案管理和技术的创新要依赖于档案知识的创新,没有档案理论的进步,档案工作就只能停留在原始,传统的方式上。面对土地档案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更新档案管理理念.技术.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是必然的。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上,要对电子文件搜集.归档.存储.利用,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保密性,信息资源共享.传输等当前档案管理利用研究的“热点”加强学习、研究、探索,敢于超越,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推进土地档案事业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档案管理技术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土地档案管理部门的硬件建设,解决一些基层单位地籍档案和办公用房混杂一室的现象。为地籍档案配备专用库房等。另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技术的创新,来弥补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例如加大电子数据的应用,减少纸质媒介的使用,就能够节省出大量的存储空间,弥补库房的不足,简化管理难度。要通过以加大计算机应用,存储技术革新为核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应用,为土地档案管理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因此,要注重加强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技术,备份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的创新运用。同时,要完善和建立相应的机制,树立前端控制意识,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和归档管理,最终使今后新生成的土地档案信息能够自动处理,同步归档,实时统计和分析。
土地利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国土资源档案 , 开发利用 , 创新服务
[abstract] territorial resourc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To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work, and better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ervices, fil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s to think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land resource fil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土资源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档案因和国家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紧密相连,其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一些特殊档案载体的出现,更是给国土资源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土资源档案开发与利用
1、加快档案电子化进程
档案信息电子化是一个大趋势,充分运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把档案室建设成为收集、储存、利用档案的“信息基地”和开发利用的中心。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来提高档案的服务效能。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为利用者服务,而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是服务水平高低的前提。目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档案部门的发展趋势。所以积极建立网上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面对数量巨大、来源多样、变更频繁的国土资源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档案管理的需要。此外,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迫切要求各级国土部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而且,土地管理的许多业务工作,如动态监测、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地价评估都是建立在地籍、土地详查系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势在必行。将日常利用率较高的地籍、用地类档案进行原文著录及扫描,利用者如需查询,只需通过电脑数字索引平台,就可直接进行原文检索、打印,大大缩短了查询时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档案收集、整理、编目、统计、鉴定、借阅利用等功能,机读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建立,真正做到了档案数据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原有的纸质档案资料分期分批进行扫描,实行业务档案的全文信息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档案利用与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2、加紧档案服务的市场化运作
树立档案信息服务市场和经济主战场的意识,不仅要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服好务,而且为社会经济发展、安全稳定服好务。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长效性,为群众解决一些遗留问题,扩大查阅范围,除保密文件外,都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满足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通过有偿使用更好地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土地档案的价值。
3、完善内部档案管理机制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保障。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规模也在急剧扩大。因此,结合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及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等。档案收集要从源头抓起,接收时间提前,对重要材料可提前收集和归档并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扩大接收的范围,加强专门档案的收集。在管理机制上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用地的建档工作和跟踪服务;做好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建档和协调服务;重视土地补偿标准和城建规划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建档和服务。
4、开拓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实现土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
要实现土地档案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就要广泛开展档案信息的增值服务,在全系统内形成包含各种土地信息并具特色的土地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提升整体价值和竞争力。结合实际、面向社会、积极主动丰富室藏,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新领域、新方式、开展增值服务。针对需求开展定向服务,通过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等做法,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
5、建立对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和广度在加大,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和时展,作为档案事业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发现问题,开拓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大潮中。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随着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扩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专业队伍是土地档案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让在职人员认识到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大专业人才引进的力度。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掌握现代科技手段,适应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从而提高土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水平。
二、创新服务促发展
1、国土资源档案的重要性
建设和发展与土地的开发利用密不可分,管好用好国土资源档案,也是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国土资源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按其门类和载体划分, 国土资源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开发整理档案、资源规划利用档案、地籍管理档案、执法监察档案、矿业权档案、地质环境管理档案、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工作的逐步完善,国土资源已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土资源档案是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凭证,从现实的角度看,它为国土资源管理、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提供服务。如:在项目建设办理用地手续时,都要先查阅土地利用规划图档案,看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不符合规划的,决不允许供地,对符合规划的,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切实保护好耕地。国土资源档案为产权的变更及换发证书提供重要凭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市场非常活跃,土地用途变更、使用权转让时常发生,土地档案为土地产权登记、变更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等城市建设工作中,土地档案就成了确权、赔偿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房屋拆迁工作,有不少农户没有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甚至有的土地证已经丢失,给房屋拆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通过查阅土地档案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从历史角度看,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法律依据,可使很多纷繁复杂的土地权属纠纷迎刃而解,因一纸档案而免受几百万或上千万损失的事例也不鲜见。国土资源档案在处理土地纠纷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有时邻里之间或相邻单位之间发生土地纠纷告上法庭,为处理纠纷,相关人员都要查阅土地档案,在确定土地权属问题,为土地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拓展利用,创新服务
上一篇:土地利用规划方案{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