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网络课程心得体会学生{5篇}

青春飞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01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5分钟。

网络课程心得体会学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网络课程资源;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是围绕过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得当以及课程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大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该校网络技术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开展扎实的专业调研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调研小组包括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珠三角,调研的对象涉及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类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调研形式采取了网络、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经过长达8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针对原始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3][4]。

(二)确立清晰准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确定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网络信息化工程实施所形成的“项目计划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网络应用”网络生命周期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pagenumber_ebook=33,pagenumber_book=3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构建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特色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设计好课程体系以后,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了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资源群。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规范,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开发概要》,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指标。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或项目等。单元教学方案中的核心是单元学习路径,学习路径上拥有所要学习的各种课件资源素材,例如设计文档、微课、操作视频、动画、图表、报告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课程体例设计方面。把课程分为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基础课;B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体例,如A类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各种工具软件,以体验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诸如各种概念、标准、网络协议等。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借鉴企业工程项目要素,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综合布线7大子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而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框架,取某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项目为案例,从看建筑图开始设计到现场按技术规程施工,按工程项目规范验收。学生易于接受且学有所用,掌握真正的布线工程技能。

主流职业标准认证衔接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对照NP中级认证的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中融入了职业认证的所有元素,如《高级IP路由实现》和《园区网络部署》2门课程对应的是CCNP认证的路由部分,覆盖了大部分的ROUTE考试相关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再辅以一定量的训练,便可以直接参加思科或者华为的初级、中级认证,成绩优秀的可以挑战IE级别的认证。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兼顾了学生成绩考核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计了线上的测试题,并对线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在线下课堂上,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参照单元学习路径上的微课、动画和指导书进行实操,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同时,职业认证与学业评价融通,获得中级认证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应用与成果

网络课程心得体会学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基于网络的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是网络教学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握好教学设计,才能提高网络课程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

一、网络课程及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涵义

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课程体积小,灵活性强,传输速度快,功能强大,且有较好的交互性和动态性。网络课程强调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自制课程平台将各种素材合成,创作出自己的课程内容表达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秀的网络课程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且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习成为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新型开放的教育体系。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殊维度。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者控制、内容交互性、交流与协作、动机兴趣、信息呈现、媒体选用、学习指导、练习与反馈、追踪、测评等方面的内容。教学设计是开发网络课程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网络课程开发的蓝图,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好坏。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系统方法设计网络课程,以期优化教学环境,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我国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参考相关部门对已开展网络教育的一些高校和中小学网校的网络课程建设的网上调研,发现其网络课程建设存在如下一些共同的问题。

1.教学设计理念仍以“教”为中心。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采用面授,教师在教室中的面授其实只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的自学、练习、实验、交流等都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而网络学习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主要是学习者通过自主的方式进行的。因此,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学习的特点,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进行设计。但是,几乎所有的网络课程仍强调“教”,都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呈现。在讲解和演示环节中,甚至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而没有很好地对学生的自主意义建构进行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忽视了课程设计须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符合的这一要求。这就造成学习者在学习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2.学习情境设计匮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一方面,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另一方面,良好的学习情境还有利于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驱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其探究和发现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

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仍强调“教”,强调知识的传授,往往一开始就进行知识教学,而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且大部分课程都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教师讲稿的简单呈现。在中小学网校里,有些课程内容比较空洞,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进行统一的规划,网上只有一两节课的讲稿和试题库,而没有为学习者设置模拟的学习情境,缺少让学习者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无法让学习者进行小组协作、角色扮演,或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无法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难以引导他们不断思考,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或在讨论组内发表一些看法,尤其是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不能采用在这方面更具优势的协作学习……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

3.教学设计过程中相关的导航功能不强。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课程给出课程单元数、学时数、学习目标,而且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对教学起点的分析,不能明确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不能明确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目标和技能;对于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没有用帮助页面的方式给出指导,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系统;一门课程的组织是线性的,不是层次状或网状的,没有提供对整个课程的全文检索功能,难以让学习者快速而简捷地找到所需信息;学习单元之间的切换只能靠前进、后退或从头开始实现,不便于跳跃性学习;学习者只能靠记忆来确定自己的学习位置,系统不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学习心得,学习者一旦中断学习进程,就只能重新开始进入;没有便捷的检索方式来帮助学习者使用网上图书馆中的资料,学习者只能中断学习进程,进入“图书馆”才能查阅;缺少课程学习的帮助系统,学习者只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网络知识来进行操作。

4.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形式仍较单一。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静态网页形式呈现,其组织方式是线性的,且更新频率不够快。教学内容的呈现有三种方式:①文本和静态图像:这种方式相当于书本的搬家;②PowperPoint讲稿:其做法是直接将教师的PowperPoint演示文件放到网上;③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许多试点高校都采用流媒体视频、文本、Flas、虚拟现实等技术,将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但是各种多媒体技术在网络课程中的整合应用却十分有限,仍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特别是文科类课程的讲解与呈现以大量文字阅读为主,将课程内容制作成PowperPoint演示文稿,或仅仅是将教师讲课的过程录制下来放到网上,既没有对教育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也没有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这些方式与课堂教学没什么两样,而且由于缺失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环境,学习效果比起课堂教学来差很多。

三、当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方向

1.指导思想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美国的布卢姆倡导“掌握学习”的教学方法,主张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努力,掌握学习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实验教学体系中提出,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让学生不仅明确学习什么,而且明白应该怎样学习。因此,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设计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好地获得发展。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课程的呈现方式、媒体手段的选择、课程的交互性方面都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同时,在所有的网络课程中都要体现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必须根据网络教育的对象和网络课程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网络教育的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成人,与传统大学的面授学生相比,他们面临的学习困难更多,他们要兼顾工作、家庭和学习,且面临学习时间不足,记忆力减退等种种困难,但同时他们分析、理解能力较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具有强烈的动机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针对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网络课程的内容应尽量精简,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以缓解他们学习时间紧张的矛盾。此外,教学应密切联系实际,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一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机,以提高学习效果。从某门具体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应根据这门具体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内容、重点、难点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教学设计,应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哪些重点内容,提示学生哪些是难点、疑点,掌握兼顾、联系、衔接重点和一般的方法,提出各应使用多少时间,各应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对这些内容要一一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对于理工科网络课程,应重视实验、课程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进入实验室或工厂进行实验、实习。若条件实在不允许,则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对于文史类等社会科学课程,则应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的监控。重视与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监控与指导、服务,是开放教育和传统学校课堂面授教学的显著区别和主要特色。平时作业和小组学习是实行过程监控的主要手段,能否及时按要求完成作业是监控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实行形成性评价、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作业可分自测练习和评阅作业、书面作业与网上作业、课堂作业和阶段作业等多种形式。教师不仅要批阅作业对错,而且要写出具体的批阅意见,并坚持及时反馈、双向交互。实践证明,紧紧抓住作业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积极的进行创造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学得更多、更快、更好的目的。教师要组织灵活的学习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学习,其中多见于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开展协同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传递教学信息、传递学习资料,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疑释惑、互帮互助等。这些都有助于克服远程教育中师生异地而处带来的困难,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对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内容、学习安排、教师责任都应该提出明确规定,并作出具体安排。

4.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应综合利用多种媒体。所有媒体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没有某一种媒体永远优于其他媒体,也没有哪一种媒体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满足教学的种种需要,并避免一些不利后果。网络课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其技术基础,课程的呈现就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但现在的很多网络课程就是简单的印刷文字的电子化、教师头像搬家,综合应用几种媒体来呈现课程内容的还很少,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科学效果。

现在尽管技术上已经很先进了,但网络教育的教师和网络课程的设计人员受传统面授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设计理念上没有更新。因此,广大的网络教育教师和网络课程的设计人员应摆脱传统面授教育观念的束缚,尽量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关于使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教学设计,应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并付诸实施:一是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上,应尽量使用多种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如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避免使用单一的媒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也不是使用的媒体越多越好,应根据学科性质、课程内容及网络带宽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媒体。二是帮助学生自主利用现有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个别化学习。从本质上看,网络教育基本上是以事先制作好的多种媒体的课程教学资源为基础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教育及学习方式。实践证明,经过学科(专业)教师和计算机、音像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精心设计、集体创作的网络课件,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且具有虚拟现实的情景。学生使用网络课件学习,将会成为今后远程开放教学中越来越普遍的学习形式。三是师生之间通过电话、E-mail、BBS、Chat等现代通信手段,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辅导答疑和交互讨论,这也是远程开放教学的重要形式。

5.注重网络课程的交互性。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设计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灵活多样的互动环境。学习是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有效交互中进行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四大要素。优质的网络课程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而且这种学习环境必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的。良好的互动环境将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能增强其认知主体的作用。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达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课程一般应用于远程学习,学习者与教师时空分离,因此,网络课程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应设计讨论交流系统。

(2)提供及时反馈。反馈不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远程网络教育中互动的重要表现。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延长注意保持的时间,并能不断增强求知欲。另外,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还应考虑到课程对象的年龄差异、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及课程内容等特征。例如,不同年龄的学习者的交互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年龄小的学习者交互能力差一些,面向他们的网络课程设计交互性应相对简单,而且必须有明确的导航和方便的控制。随着智能Agent、智能检索、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和不容置疑的。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同时,应该依据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使网络课程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文丽.浅谈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科技广场,2007,(6):

172-173.

[2]张健,姜艳芳.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设计[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3):104-106.

[3]苏娜,张莉莉.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研究,2009,(3):86.

[4]曾海文.浅谈网络课程设计[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9):

180-181.

[5]程志,桂占吉.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43-44.

[6]邢耀东,蔡培阳.刍议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45-147.

网络课程心得体会学生范文第3篇

1过去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深职院网络专业从成立开始,就成立了由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管理委员会,并先后与Cisco、华为、微软、CIW、Sun等行业龙头企业及许多深圳本地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到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校企双方在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合作,进行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和人才共同培养。特别是在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紧跟技术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并曾经尝试将企业培训课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直接纳入教学计划,替代部分相关课程。但是,后来考虑到以单一企业设备为平台来实施教学,有违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所以,后来我们取消了以单一企业设备为主的教学计划,而是在消化吸收思科、华为等多家企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新合理构置课程体系。

1.1课程体系建设的“四化”

我们将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为“四化”。

(1) 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网络专业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以通过科学划分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构建课程体系的模块,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在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

(2) 课程评价标准化

考虑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很多业内龙头企业的标准就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而且这些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在技术上走在行业的前列,因此可以根据网络专业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参照这些龙头企业的国际IT认证标准,建立网络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尽早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3) 课程建设精品化

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努力抓好几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将这些课程从校级精品课程逐渐建设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化。

(4) 专业教材系列化

专业教材是课程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载体,通过规划好专业教材,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适合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1.2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想,网络专业采取措施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1)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划分课程模块

我们将网络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定位为“网络组建”,以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概括起来分别为“建网、用网、管网”。对这三种专业核心能力,分别确定其课程主线。

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网”、“用网”、“组网”、“管网”、“建网”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强化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模块化划分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按照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6大模块:计算机技术通用模块;网络技术通用模块;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模块,网络工程施工模块――“建网”模块;网络编程模块――“用网”模块;网络安全与管理――“管网”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

我们在制订课程体系时,参照了Cisco、华为、微软、CIW、Sun等业内龙头企业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根据其对各项能力的要求,设置对应课程训练学生相应的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将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例如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免费“拿来”,以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吸收,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和整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层次,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品化

组成课程建设小组,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进行攻关,以核心课程为先导,带动专业课程的精品化建设,“网络互联技术”在2006年取得突破,先后成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4)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作好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深职院网络专业配合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努力做好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到:

① 将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②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③ 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图1 深职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2 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应该实施学分制,并且是充分的、完全的学分制。虽然我们现在也有学分制的一些要素,但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应该加以改革,进一步推行弹性学制,完善学分机制。要探讨一个自主学习模式,在现有的体制下尽量给学生增加一点学习自,通过自主选课、学分累计,让学生能够正常毕业,甚至还可以多学一种技能、一个专业。这应该是未来几年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在原来课程建设“四化”的基本思路下,为了适应完全学分制,需要及早对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进行调整。我们通过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工学合作机制,专业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合作、多层次合作,引进企业人才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岗位能力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进一步细化,将课程模块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为学生选课提供更大的便利。

3 具体建设思路和措施

3.1引进行业人才标准,准备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订

专业通过合作渠道获得大型IT企业的“企业网络人才标准”作为参考(见图2~图4),使我们对于企业对网络人才的能力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些标准对不同级别角色进行了定义(即关于各级别可承担角色的描述,包括掌握本领域内知识技能的宽度和深度;能够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难度;在本领域内的地位;能够承担的职责),提出了各级任职资格的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专业还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调查和人才市场调研,进行了 “网络专业往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在今年四月份召开专业管理委员会会议,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各岗位人才的最新需求状况和进行岗位人才的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职业岗位能力进一步细化,并根据新旧技术在各岗位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课程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增减,讨论以往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长短与得失,从而为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订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07级的教学计划,交由专业管理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审定。

图5 2007级教学计划专业管理委员会企业专家审定意见(部分)

3.2对课程体系的模块进行细化和优化,方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

在对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进行调整时,遵循进一步完善以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实际过程为引导,以“组网建网”的核心能力为依据设计过程,按照网络工作过程和所需要的能力群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调整和充实按照企业“建网”、“管网”、“用网”等主要岗位的能力群要求来构建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按照“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和学习过程进行课程模块化的细化和优化,构建更为细致合理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课程体系;从而通过为学生选课提供更大的自主性,真正使学生按照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既能逐步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又能通过自主选择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强化相关能力。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分解见图6。

图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力分解图

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我们重新把全部专业课程划分成五个部分,共16个模块(见图7),同时对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基本设想:“学网”和“组网”为必修部分,学生在完成“学网”、“组网”的学习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模块⑼~模块⒃中自由选择,达到规定的学分总数、获得专业认可的相关证书就可以毕业。从而尽量在现有的体制下给学生多一点学习自。通过自主选课、学分累计,学生不仅能够正常毕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地选择多学一些技能,为就业作好更充分的准备,为将来事业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同时,遵照课程建设“四化”的基本思路,目前我们正在参照企业人才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岗位能力标准,并参照业内龙头企业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考核平台,理论与实操测试二者结合,来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继续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把多年来课程建设的积累加以总结和提炼。经过努力,《Windows Server 网络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工学结合水平,根据专家意见,由《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实训》整合而成)成为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取得了课程建设方面新的突破,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达到2门。

图7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模块

虽然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专业建立时间还不长,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也不够,专业建设的积淀尚不够,加之教师工作量很大,在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难免存在缺陷和错误,有待在今后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也欢迎专家、同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我们提高。

参考文献

[1] 池瑞楠.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07,(13):65-67.

[2] 李圣良.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6(35): 14-15.

[3] 浦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8(4): 69-71.

[4] 丛俊歌.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置[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3, 11(1):57-58.

网络课程心得体会学生范文第4篇

网络课堂领悟知识独特优势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40-02

21世纪,网络这个浪潮势不可挡地涌向了我们的生活,网络世界以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将各个学科教学与网络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我曾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观摩会,两天的时间我共听取了13节课。我在上学期曾尝试上了一次网络课,感触很深,现在我就结合自己听的一些课例和上课的情况谈谈一点点感受。

首先,我强烈地感受到网络课的一些优势:

1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堂这种教学形式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学生端坐在电脑前,眼前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Internet,任精美的网络界面在指间不停地变幻。他们戴上耳机,随着食指轻轻地点击,时而专注地倾听,时而入神地朗读,时而皱眉深思,时而又禁不住会心地微笑……搜集资料、网上讨论、质疑答疑、在线作业或检测、个别指导、超级链接等极为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网络课强大的直观性。制作优美的直观图片、音乐、影象将学生带到课文情境中,为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促进作用。《梦圆九天》一课这课描写了“神州五号”成功发射的场面,课件中再现了发射前、倒计时人们紧张、杨利伟自信的走入舱门、点火时壮观的以及发射成功后人们的欢呼的场景,学生们观看后激动不已,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在上《我是什么》一课是,导入时,我就利用精美的画面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也会关注一些电脑程度较差的学生,让他们不要灰心,慢慢地从不会到会。在学生自主识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控制鼠标,自己“指点”要点来讲解识字方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2网络课丰富的内容是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优势

专为网络课设计的网页课件,以教材为起点,用大量的信息内容补充拓展了教材内容,学生由此可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它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内容的开放性。课堂内容是以教材为联结点向前后左右延伸拓展的多维立体结构,以学生的原有知识体系为基础,“上不封顶”,贴近但又不拘泥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如:网络语文口语交际课《感念亲情》的网页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些开放性的栏目:“亲情故事”、“亲情诗歌”、“亲情歌曲”、“亲情影集”、等栏目,每个栏目中又下设子栏目,如“亲情故事”栏中又有“母亲故事、父亲故事、感恩故事”等大量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睹为快,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亲情感受。又如网络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地球图片、其它星球、生存状态、其它资料”四个栏目,而就其中“生存状态”一栏中就列举了40多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些图文并茂的资料极大地冲击震撼着学生的视听,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地球现状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强烈的保护地球的意识和决心。同时,其它星球的照片和资料又让他们增长了不少关于天体的知识,这些都引导着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奥秘。

3网络课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互动”中让学生领悟知识

这也恰恰是现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网络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这里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最大发展。我上的网络课《我是什么》语文课文内容的拓展,里面的容量较大。有生字的认识、水的各种形态和变化过程,图片约有几十张。运用网络才能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在水的世界里面遨游。了解了关于很多水的知识,观赏了很多平时肉眼看不清的神奇的变化过程,这是利用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另外,本节课对电脑最为依赖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观看水分别变成“汽、云、雨、雪、冰雹”的过程这一个环节。我利用教室机的控制,把内容转播给每一台电脑,让每个同学不仅都看清楚还能反复观看,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4网络课强大的交互性,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在自己电脑上的操作通过电脑的系统在教师的主机上得以反映,使教师在第一时间非常正确地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同样也感受到了我们网络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1有些语文网络课中没有了“语文课”的味道。

往往语文网络课是为了上网络课而上,似乎失去了语文课的本来面目,而有点偏向于自然课或者说是社会课。学生们在一节网络课上通过浏览、查阅,确实学到了很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或是其他很多知识,可是语文课上应该听到的读书声却少了,说话的练习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自由浏览和个别学生表演。

4.2网络课上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把握好。

网络课程心得体会学生范文第5篇

1.网络教育的定义

网络教育是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领域,它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既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进入互联网,并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更加独特的特点。

1.1网络教育的特点

1.1.1学习的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从而使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不再为那仅有的学习源(教师,教科书)牵着走。他们可以从网络世界广泛的信息中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源,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学习,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1.1.2网络教育打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网络教育使学习者可以不受条件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连接到网络,就可以点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

1.1.3网络教育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网络带动了教育由被动教育由主动教育的转换,,凭借网络可实现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教师—教师等多种等多中不同的互动教学模式。

1.1.4网络教育传递信息具有实时性与交互性网络传递的实时性与交互性保证了网络教育中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学生可通过网络将作业和联系以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谈,提出问题并得到教师的回答.网络使教师能够更方便的接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更合理的调整教学进程。

1.1.5教育资源的共享性网络教育突破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形式上的单一性,使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从而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效益。而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信息交流的手段落后,优秀教师,资源只能被少数人占有和利用,通过因特网就可以更多地实时或非实时获得高水平的教育,听到一流专家的演讲,听到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获得最好的资料!

1.1.6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网络教育的开放性是指网络学院普遍采用的“宽进严出”的方式,使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全民教育理念。至此,依据网络教育的作用以及特点我们就很容易的给出”什么是网络教育”这个问题初步的回答了。1.2网络教育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正面授教育方式。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2.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1998年10月面向全省招收了第一批网上大学生,2000年,新增至七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电子商务、金融学、会计学),面向全国招收新生3500人。清华大学已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的网上硕士研究生班,计160人。据悉清华大学网上大学将主要开展研究生教育、第二学士教育和培训类教育。北京大学1999年10月在8个省(市)设立的9个远程教育校外中心开始招生,974名学员现正在各教学中心刻苦学习。2000年秋季新开设两个专业研究生课程班,为社会各类在职人员创造了更高层次的求学深造机会。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极为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网络教育事业的建设。

3.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3.1我国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网络教育作为现代通信技术和教育结合的,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在以后的教育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自我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必将成为终身化,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随着网络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也不例外的存在着不足。现在我国的网络教育依然处在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的积累还有待加深,再加上起步晚,质量问题也值得关心.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顺应了当前我国大众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当前的教学效率,教学容量和教学质量.但也应该看到,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教学模式的应运,在我国还刚刚起步,网络教育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教育方式,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3.1.1教学资源不足,课件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共享程度很低这主要表现在软件平台和支持工具以及优质课件的著作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低,符合教学实际需要,能满足用户网上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要求的多媒体课减少,而且由于不同学校的合作叫少,即使有好一点的课件相互也很少共享.

3.1.2网络教育经营者参差不齐,规模发展太快,缺乏一定的信誉,似的人们不能完全相信网络教育网络可见的制作缺乏专业性,在远程系统中讲授的许多课程,大多是播放主讲教师的课堂录像在配以由多媒体制作人员制作的课件,供学生学习使用.根本没有实现网络教育.最多网上开辟一些讨论,学习交流平台和个别课程的讲义,有些高校甚至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而是定期集中面授,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函授教育.很多网络课程开发人员,并不是很懂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加上对课程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即使网络课程开发出来了也不是很专业.发展规模过快尤其是有些学校利用获得网络教育招生权这一“令箭”招生规模极度扩张,在全国各地设立学习中心致使鱼目混珠,技术和管理远远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求,一味追求学生数量,质量难以保证!

3.1.3网络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传输速率低等带宽不能宽到足以传输多媒体课件,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还不能作到在“任何地点都能够提供学习”,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虽然高速的网络连接手段,如有线电视网连接,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资金的问题,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大范围普及。

3.1.4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方面还很不够,而既教育有懂得技术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首先是大师级教师为现代远程教育讲得少,制作成课件的更是不多,其次是课件制作技术落后,优秀的,引人注意的可见不多见,再次是有许多课件内容教陈旧,且更新慢.这些都使人感到在网上学习的效果要比课堂或面授教育要差,这对课件制作和开发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1.5学习评估体系不健全由于没有科学严密的网上学习评价和监控系统,只凭期末的传统试卷评定学习结果可能偏差较大,难以保证平时作业和网上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3.2我国网络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的几点建议网络教育是构件社会公民终生学习和继续教育体系的主要途径,发展之势不可挡.但是也不能“粗放型管理”,一哄而上。

3.2.1严格把握网络教育的入关口尽快出台网络教育的评估体系,比如网络教学,学习平台,管理平台,网络课程等评价体系.把网络教育学校的工作重心从招生转移到网站和资源建设上来。

3.2.2加强教育师资教育技术的培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网络教育当中,教师的角色虽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教学中的主导着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仍然很重要,并且需要教师除了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外,还必须具有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具备通过网络进行视频直播的教学技能,具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能力并能承担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

3.2.3加强网络教育的监督,规范网络教育的发展.应该成立网络教育监督机构经常性的对网络学校包裹分支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3.2.4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的宣传让社会对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有全面的深入的和正确的理解杜绝盲目性。完善网络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课程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对于网络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其质量评价体系与传统教育相比,评价内容和指标会更复杂我国应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网络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促使我过网络教育的完善发展。

4.网络教育的发展前景

网络教育强大的教育功能,还可以带来思想观念的改变与提高,例如使人们树立全球理念、创新理念、效率理念、自由与平等以及合作精神,交往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4.1政府对网络教育的政策支持网络教育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其发展的历史都是非常短暂的,国家借助于网络发展教育,必须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较之传统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在政策上的优势有。

4.1.1收取学费网络教育可以实行成本收费,收费标准和办法有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报学校所在地物价管理部门批准和实行。

4.1.2颁发证书和文凭举办网络教育的高校可以对达到毕业要求的本,专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其具体形式有高校自主决定。

4.1.3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优势在于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学习,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既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毕业。政府给予网络教育这些支持,实际上就是要把网络教育推向市场,一市场操作的方式运行。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