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开展劳动教育心得体会

时光漫步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42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开展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劳作教育 服务式学习 工作记录单 工作细则

劳动是社会普遍提倡的一种美德,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我系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系学生中开展了“创建绿色教室”的劳作教育。在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和反思劳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带动等,对大学生劳作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对劳作教育工作思路进行了梳理。其中有收获,有经验,也有一些困惑。

一、劳作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必要性

1.劳作教育的意义。目前科技的发展、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和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加强德育教育,使未来的劳动者具有社会所期望的道德面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劳作教育,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伦理取向,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敬业、自尊、合作等个性品德。正确认识团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工作的欲望和兴趣,学会服务式学习,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培养自立和负责的职业态度,形成与人友善、相互尊重的合作意识。

2.劳作教育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与劳作,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高效的学习作风。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人与人的平等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劳作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和忠于职守的品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以平实负责的工作态度贡献所长来服务社会。

3.劳作教育的必要性。劳动是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之一。虽然“德智体美劳”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但“劳”在现今的教育中却渐渐缺失。学生们养成“好逸恶劳”和“眼高手低”的心态,他们不愿参加集体劳动,不愿整理好自己的宿舍、不愿意打扫和维护学习生活环境,继而看不起体力劳动者,部分学生缺乏恒心、责任心,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

自从有了在我系开展劳作教育的想法后,我们注意吸取和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发现台湾劳作教育已成为了现今的教育特色之一,笔者曾亲自去台湾高校走访:台湾东海大学在1955年开始实施劳作教育制度,把劳作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正式必修课程。1957年,台湾地区教育管理机构公布了“加强大学劳动教育实施纲要”。台湾许多高校正通过劳作教育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认真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爱学校、爱社会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由此可见,教育收效非常明显,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劳作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美德。学生在劳作的过程中必然要与他人沟通,在为他人服务时会得到肯定和赞扬,也会赢得尊重,不但增强了自信心,还能更好的融入社会。通过劳作学生能够体会成果的来之不易,就会知道珍惜劳动成果,进而激发对他人、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劳作教育考验着人的敬业与负责的态度,让学生专注而认真地完成劳作任务,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勤劳、善良的健全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劳作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关心的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和努力学习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能自觉自愿的认真完成劳作任务,那么相信这位学生也会自觉自愿的认真完成作业,进而乐于承担社会工作,或者是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从而按照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提到的对青年的“三点希望”那样,更加积极、富有热情,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系在学生中开展劳作教育的做法和实施方案

1.具体做法。我系开展的劳作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是:在系党支部的号召、带领与指导下,以思想教育为先导,由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践教学分中心商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实践教学分中心负责具体操作。劳作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分以下几个层面:由全体学生党员发出“创建绿色教室”的倡议;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在每周学生干部例会上宣讲劳作教育目的、意义、要求等,动员学生干部带头参加;辅导员、班主任对各班学生进行“我贡献,所以我快乐”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全系所有班级轮作的方式。为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的高效工作方式,各班由团支部书记牵头负责,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7至8名学生为一个劳作小组,每周的劳作教育由一个劳作小组完成。这种组织形式使得每次参与劳动的学生人数不多,不仅便于任务划分明确,责任可以落实到每一个人,而且每个人表现的差异容易显现,同时利于同组成员间相互监督,便于对每名学生进行评价。每周根据各班课程安排,学生按劳作小组次序轮流,利用当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义务劳动(根据劳动地点的卫生状况,每周的任务量由于课程多少的不同,可能会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学生都会认真对待)。劳作地点为全系公共学习空间,包括实验室和机房。

2.实施方案。结合我系劳作教育开展的实际,我们设计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记录单》(以下简称为《记录单》)。《记录单》用于记录每组学生的劳作任务、各劳作小组长及实践教学分中心对劳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价,填完后交至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备案。系学工办定期召开各班团支书会或劳作小组长会,进行阶段工作的总结、奖惩。根据学生劳作的情况,我系还制定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细则》(以下简称为《细则》,另有文件)。《细则》中规定了每周劳作工作完成质量由实践教学分中心进行评价,并认定合格与否。若不合格则该小组或当事人需要在当周内重新约定时间完成任务,直至合格。我系劳作教育工作的流程如图所示。

三、我系在开展劳作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①劳作教育工作逐步系统化。我系劳作教育工作从2010年9月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学生党小组起草了倡议书,学生党员到每个班做宣讲,让学生们了解了劳作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主旨。在号召和带领下,我系所有的班级都参加了此活动。一年多来,各劳作小组都完成了任务。但前段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参与活动、整个工作体系中各方面的职责不明确、工作质量没有统一合理的标准等。为改进这些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我系先后制定了《劳作教育活动流程表》、《劳作教育规程》,从而使每个学生了解了劳作教育活动开展的流程;划分和明确了各方的责任制度,分清了小组负责人和每个小组成员在工作中担任的角色和责任;制定了《劳作教育工作记录单》,用于监督每个小组的工作质量。形成了完成劳作工作后先由小组负责人自查,认定合格后再由实践教学分中心的教师检查,并给整个活动书写评语的做法;对于工作不积极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或个人作不合格处理,需要另约时间重新进行打扫工作;制定了《工程艺术系学生劳作教育工作细则》,对劳教工作的宗旨、基本劳作教育方式、劳作教育规则、劳作教育的评价与认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本学期出台的相关制度,使参与劳作教育活动的学生做到有章可循,使我系劳作教育工作系统化更进一步,并且更加规范,更具有可操作性。②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我系的劳作教育是在全系各班开展的,这项活动得到了全系教师们的拥护和积极响应。不仅是学工办、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们,包括所有的班主任、导师在内,一起行动起来为劳作教育献计献策,协助进行劳作教育的宣传和督促工作。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先做人、后做事。而我们对学生们进行劳作教育是在一个层面弥补道德缺失;给学生提供的劳作机会正是实践正确劳动价值观的一种渠道。③培养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劳作教育,我们给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和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他们根据劳作教育工作的流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带领同学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榜样作用。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工作方法,学习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学习协调、沟通,学习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下是学生劳作教育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学生小组负责人A):我是我们小组的负责人,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和实验室老师约时间,老师会给我们2~3个时间段和实验室使用没有冲突的时间。但一个小组7~10名同学很难在这几个时间都有空。为了完成任务我就需要找个别同学做工作,让他们牺牲一下个人的活动安排。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我又组织大家一起开座谈会,把每个人的困难讲出来讨论。了解了个别同学的困难后大家做到了相互理解,为了完成集体任务愿意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组织同学参加劳作教育活动,使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知晓了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是每个人参加工作后必须具备的,这也是我们小组每个成员在劳动教育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④强化了学生身体力行、尊重劳动的意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在劳动价值观上讲奉献的少,讲索取的多;从家庭小环境的影响看,我系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优越,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优越感使他们自我中心意识更加强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鄙视体力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劳作教育,强化了学生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服务式学习的意识。从以下学生们的收获中不难反映出他们在此方面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小组负责人B):第一次参加劳作教育工作,是我和班里7位同学一起来的。我之前为大家作了动员,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要做的又快又好。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给我们布置任务后,我们马上开始打扫。需要40分钟的任务我们没到30分钟就做完了。我兴冲冲的跑到办公室找老师检查工作质量。老师看了看我们打扫的实验室,摇了摇头说:不合格。不合格?为什么?实践教学分中心的老师把一张电脑桌往外拉了一些,说你们过来看看。我们凑过去一看,两个电脑桌中间有很多垃圾。我当时真的感到惭愧,对于我们来说在家做家务太少了,一般都是父母代我们做了本该自己做的事。通过劳作教育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可贵,不能轻视简单的劳动。要把简单的事做好同样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普通学生):我第一次参加劳作教育工作被分配和几个同学打扫画室。工作中我才感觉到我们平时太不注意爱惜自己的学习环境,更没能体会到实验室老师工作的辛苦。画室中打扫出来最多的就是同学们吃的零食包装和画画用剩的纸屑。我平时也有在画室中吃东西的习惯,包装纸随手就扔掉了。看着清扫出的一大堆垃圾,我体会到我原来的行为是可耻的。公共环境不仅需要大家共同清理,更需要每个人来自觉维护。这不只是公德心的体现,更是对劳动的尊重。从学生们的感受可以看出,我系的劳作教育工作已初现成果。通过近一年的劳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学生们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相互理解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增强奉献精神和如何做人做事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展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爱学习是“三爱”教育的前提

爱学习是“三爱”教育的前提 ,也是固本之举。没有知识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知识就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劳动的需要,没有知识就不能把国家建设得强大。因此,爱学习在“三爱”教育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从庄子的话语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关心儿童的发展首先就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志趣和学习方式,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

学校要围绕学习这一主题开展工作,通过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树立爱学习的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勤学的例子离孩子们已经略显遥远,因此抓好身边“爱学习”的先进典型便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每学期可邀请几名学业有成的优秀毕业生给学生做“爱学习”主题讲座,让他们以自身经历告诫学弟学妹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推动“三爱”教育更好地开展。学习是一个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在学习上要懂得“知不足”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有识之士们常常思考的人生命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可以改变命运。

二、爱劳动是“三爱”的基础

爱劳动是“三爱”教育中对人的能力教育。劳动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劳动是我们生存之本。而学生参加劳动不只是一种过程体验、一种技能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劳动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爱劳动的情趣,使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光荣和劳动的意义,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劳动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三爱”教育中,我们不能把爱劳动看成是简单的劳动过程体验教育,而要从“三爱”教育的高度,从劳动的责任、意义和对人的深远影响角度发掘爱劳动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劳动是一种重要的行为教育。

将爱劳动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是我们注重教育实效的又一积极举措。学校首先要从最基础的爱劳动教育入手,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家务、值日、清雪、除草……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质。其次要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工厂甚至是田间地头,积极参加劳动体验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制度化上下功夫,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还要定期安排(至少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和工业体验实习,让学生获得劳动的切身体验,并从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三、爱祖国是“三爱”教育的核心

爱祖国是“三爱”教育的核心。笔者认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能够报效国家的人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清末思想家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祖国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根,从我们出生起,中华文化的基因就已经根植于我们心中。爱祖国是提醒我们要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努力争做忠于国家、报效国家的人。

开展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摘 要 职业教育“2+1”模式下培训劳动者劳动技能中体育教育应结合职业教育的本专业的职业属性,体育教学活动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适宜的、科学的结合,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现代大工业化生产劳动中,劳动力体能的强弱业已变得对劳动技能的施展至关重要。中职体育课教学内容必须要体现出全面性、均衡性及可选择性,必须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为基础,以职业属性需求为目标、兼顾学生个人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限定选项教学所占的课时总量的比例。目前看来各部分教材所占比例以达标项目占比例30%、个人兴趣项目占比例40%、专门性体力、体能储备项目占比例30%为宜。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属性 相关技能

本研究从人文的角度、实用主义的立场上来思考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反思形成现状中所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力争为今后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发展摸出一条即适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劳动时所应具备的体能与体力,又能满足中职学生们多变的兴趣要求并能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身体的需求。锻炼这种体育能力所需运动能力的体育行为的培养方案和养成习惯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在社会中生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此为题研究在“2+1”模式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及实施方案。

广州地区各中职学校体育课开设的现状并不理想,有部分学校、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上出现体育课课时量减少的现象。使的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所必需的运动量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希望政府相关的职能部分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上完善体育教育的监督机制。要用制度保证青年中职学生们体育课的课时量。能够用强健的机体来促进中职学生们身心成长的健康发展。以保障建设祖国的青年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能更高效地为社会奉献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执业技能。本文是想在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业已开办专业中的几种专业具体工种执业专门性劳动所需执业体力、适宜于执业专门劳动的体能储备进行科学、有益的探讨。

职业教育的实质本就是培训劳动力的劳动技能。职业体育教学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把身心健康、强身健体、体格塑造、终身体育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必须注重体育教学活动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适宜的、科学的结合,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现代大工业化生产劳动中,劳动力体能的强弱业已变得对劳动技能的施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自然演化成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养成的必备学科,是促进劳动力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最直接的教育养成活动。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强有力的保障、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劳动技能基础。

“2+1”模式下是我国教育部倡导的中职学校职教改革的新方向,在该模式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应该结合专业劳动的社会实践需求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进行教育改革。用加强中职学生的参与专业劳动相适宜的体育活动,在促进专业技能发展时培养中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他们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努力增强中职学生的体能为中心,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从事本职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体力特征、体能领储备为重点,为学生的专业劳动与职业发展为基准,以确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思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2010 年度召开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改革创新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体育课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然而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按照新《纲要》推行素质教育及选项教学,但改革却没能反映出中职教育的中等职业技术劳动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所必须坚持的以职业属性为导向的专门化体育课程, 改革成效并不明显。本文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会有新的突破。

专业教育与素质训练、行为规范、就业训练的关联技能教育必顺整合,使专业教学能有效结合企业(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证的教学;教学过程充分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学生素质训练与企业的社会评价密切相连。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唯一可行的出路。

中职体育课教学内容必须要体现出全面性、均衡性及可选择性,必须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为基础,以职业属性需求为目标、兼顾学生个人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各部分教材所占比例以达标项目占比例30%、个人兴趣项目占比例40%、专门性体力、体能储备项目占比例30%为宜。

在课时安排上必须要注意在充分完成专业教育学时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在中职的学习学生每周至少二节体育课。在校阶段必须要安排学生们两学年的体育课以保障学生们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来完成职业劳动。专业培养需求不能以牺牲学生体质下降为代价,学生体质健康与否是生产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体质决不会有先进的生产力。所以中职体育的教学改革必须为提高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服务。

结合各校特点结合各个专业的职业属性合理规划校内体育课教学大纲,合理地修订体育课程教材的选修内容和必修内容的比例。加大关系着职业专门性劳动所需体能项目的教学,加强专门性劳动所需体能的储备。在测验评价体系中加大相关项目的测试概率。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用更多样、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充分能够享受到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欢乐。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丰富合作内容,灵活合作机制。尽快组织编订结合职业属性特点的职业院校体育教材。

中职体育教学须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把身心健康、强身健体、体格塑造、终身体育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必须注重体育教学活动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适宜的、科学的结合,以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现代大工业化生产劳动中,劳动力体能的强弱业已变得对劳动技能的施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育自然演化成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养成的必备学科,是促进劳动力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最直接的教育养成活动。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强有力的保障、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劳动技能基础。

“2+1”模式下是我国教育部倡导的中职学校职教改革的新方向,在该模式下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应该结合专业劳动的社会实践需求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进行教育改革。用加强中职学生的参与专业劳动相适宜的体育活动,在促进专业技能发展时培养中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使他们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努力增强中职学生的体能为中心,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从事本职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体力特征、体能领储备为重点,为学生的专业劳动与职业发展为基准,以确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思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在2010 年度召开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改革创新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体育课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然而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按照新《纲要》推行素质教育及选项教学,但改革却没能反映出中职教育的中等职业技术劳动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所必须坚持的以职业属性为导向的专门化体育课程,改革成效并不明显。在劳动过程中,力量因素愈益从属于空间和时间因素。在机械化生产的条件下,时间因素已经最后地使力量因素从属自己。于是巨大的力量运动就进一步分割为较小的分量运动,直至出现手指头的小运动。然而还有许多由肌肉来完成的大运动和小运动同时存在。向自动化生产过渡要求最大限度的精确性和反应速度(即提高时空成分的作用)。大肌肉的活动是不可能实现这种精确性的。只有最细微的手指运动才能保证必要的精确性。在操纵遥控装置时,大量小运动的出现也是与此联系着的。在这些运动中,力量因素并不消失和简单化,而是发展和完善起来。可能这些小运动较之粗俗的力量运动,更要求一定数量的肌肉用力[1]。”2024不同的劳动过程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身体能力和技能。国外学者称之为职业素质或职业属性,包括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运动素质两个方面[2]。本人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会 有新的突破。

专业教育与素质训练、行为规范、就业训练的关联技能教育必顺整合,使专业教学能有效结合企业(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证的教学;教学过程充分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使学生素质训练与企业的社会评价密切相连。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唯一可行的出路。

中职体育课教学内容必须要体现出全面性、均衡性及可选择性,必须是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为基础,以职业属性需求为目标、兼顾学生个人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必须限定选项模块所占课总量的比例。目前从实践中总结,各部分教材所占比例以达标项目占比例30%、个人兴趣项目占比例40%、专门性体力、体能储备项目占比例30%为宜。

在课时安排上必须要注意在充分完成专业教育学时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在中职的学习学生每周至少二节体育课。在校阶段必须要安排学生们两学年的体育课以保障学生们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来完成职业劳动。专业培养需求不能以牺牲学生体质下降为代价,学生体质健康与否是生产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好的体质决不会有先进的生产力。所以中职体育的教学改革必须为提高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服务。

结合各校特点结合各个专业的职业属性合理规划校内体育课教学大纲,合理地修订体育课程教材的选修内容和必修内容的比例。加大关系着职业专门性劳动所需体能项目的教学,加强专门性劳动所需体能的储备。在测验评价体系中加大相关项目的测试概率。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用更多样、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充分能够享受到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欢乐。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丰富合作内容,灵活合作机制。尽快组织编订结合职业属性特点的职业院校体育教材。

参考文献:

开展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核心素养中提出中小学生加强劳动意识培养,是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的必修课,是保证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活动,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劳动教育。只有加强劳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那就得从基础开始抓,夯实劳动教育这块基石。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主要从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者、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应当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具体通过主题班队会、节日主题宣传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家校配合共同展开劳动教育,开展多种活动深入了解、实践劳动等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懂得热爱劳动最光荣。?

?? 从我校学生平时的劳动现状来看,我们德育口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主题活动来开展,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1)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2)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者。(3)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怎样让劳动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主动参与劳动,就成为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一、通过主题班队会、节日宣传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要让学生爱劳动,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渗透教育。通过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进行一些劳动方面的学习教育,如:尊敬学校的校工、我们的老师等,要对他们讲礼貌;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重阳节、妇女节等教育学生尊敬身边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为他们献上我们的祝福、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表达敬爱之情等。思想教育了也要及时回头看,平时我们会及时捕捉一些学生爱劳动的场景、事迹,利用大课间教育表扬,鼓励更多的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加热爱劳动。怎样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呢?我觉得应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热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少年儿童适当地参加劳动益处很多,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可以养成艰苦奋斗的好品质。

首先,从学校环境卫生做起。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有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刚刚打扫干净的校园又被纸片和各种零食的包装袋包围。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班级卫生区轮换清扫制度。由值周教师每天对各班卫生和各班清洁区卫生情况进行评分,课间操时间在全校公布打扫得最清洁的班级,给予表扬和鼓励。每周根据积分评出打扫得最清洁并保持得最好的班级,然后颁发流动红旗,并在学校值周公示板公布各班得分及流动红旗获得情况,培养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 其次,让学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学校少先队带领下,学生去养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清理房间,帮老人梳头洗衣服,并及时在学校师生中总结表扬,对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既帮助了别人,也锻炼了自己;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学校里的表扬与鼓励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愉悦的享受。

从尊重劳动开始 高尔基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怎么说都不过分,然而现在的孩子爱劳动的少,不爱劳动的多,究其根本,是看不起劳动,不屑于劳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应当从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开始。 班会上教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每个学生都耳熟能详,但为什么还有学生随手乱扔馒头?不珍惜劳动果实,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尊重劳动。不妨开个主题班会,借助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面劳动的全过程,完整地了解一个馒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

环境中熏陶。古今中外,2024劳动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可以在教室里张贴或悬挂名人名言,让学生随时阅读、感悟。诸如,“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等等。教学间渗透。阅读课上,让学生进行“名人与劳动”故事比赛,讲讲“朱德的扁担”,讲讲邓小平同志做钳工的故事,讲讲刘少奇与掏粪工人时传祥的故事。听到伟人都尊重劳动者,学生们由衷地体会到,真的是“劳动最光荣”。

二、家校配合共同展开劳动教育?

现在的孩子几乎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许多家长却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忽视了劳动的重要性。我校少先队以《48个生活细节》教育为抓手,号召家长从一年级起,由低到高安排学生个人卫生自理,比如,洗涤小物品、整理个人生活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电器、简单的烧饭做菜等家庭劳动教育。由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劳动及时跟踪考评并给予等级评价。如果长期坚持开展这样的家庭劳动课还能为学校素质教育展开一片新天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必须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于是每年的夏季我们学校都号召让学生自己动手绿化美化我们的校园,如带领学生们植树、栽花、给花草树木浇水除草,人人争做植树护绿的小卫士活动等,看到学校更美丽了,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认为学校的美丽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他们会更热爱劳动,更爱学校并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感受到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同学们也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去校外开展“环保小卫士爱家乡”活动,利用学生周末课余时间我们带领学生走向大街小巷、走向社会,开展义务清扫白色垃圾活动,在去年的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这一天,我们大队部组织全体五年学生去儿童公园义务清理白色垃圾打扫卫生,让他们感受感受环卫工人日常的工作,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辛勤的劳动最光荣。普通劳动者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巨大力量,与任何精英相比,他们都毫不逊色!同时号召学生要向身边辛勤的劳动者致敬,让尊重的掌声从他们身边响起来,并踏踏实实地学习,去体验劳动。同时我校还与社会其他单位和部门联合进行劳动教育,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劳动基地,本学期学校将组织联系学校附近的工厂或农庄,带领部分班级学生去参观学习,有可能的情况话,让学生们亲自参加一些劳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劳动意识。??????

开展劳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劳动者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 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职业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在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体育教育能发展学生智力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灵敏性和应变能力。而未来的劳动者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肌肉的活动急剧下降,而复杂准确的小运动则在增加。苏职学者认为“在运动过程中,力量因素愈益从属于空间和时间因素。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时间因素已经最后地使力量的分量因素从属于自己,于是更大的力量运动就进一步分割为较小的分量运动。大肌肉的活动是不可能实现操作的,只有最细微的手指运动才能保证必要的精确性。”而这些复杂的细微动作,靠灵敏的反应力来完成的。

二、体育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要真正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必须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理论和方法,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尽管大量小运动出现,但力量因素并不消失和简化,而且发展和完善起来。可能这些波动较之粗俗的力量运动,更要求一定数量上的肌肉用力。另外,紧张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不好将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效率以及出勤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效益。

三、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的精神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田径、游戏、球类等运动项目等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特点,作为参赛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因此他们就有必要开发和发展自己的最大能力的新的技术和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而未来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步入社会应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就必须有勇于开拓和进取的劳动者,这样,这个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开发新产品。例如,海尔集团之所以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由于有一个勇于开拓和进取的团队和各个员工的强烈的竞争意识,使之在家电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每一种运动技能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这样,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就会付出很大的努力。例如,在中长跑运动中,学生在跑的过程中由于“极点”的出现往往会有难以坚持跑下去的念头,然而如果教育学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坚持跑下去就会出现“第二次呼吸”,这样学生就会坚持跑下去。而学生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锻炼意志。在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也必将面临各种挑战,不但要求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求劳动者有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正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手段。

五、体育教学可以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可以经历各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和多样的特点,对陶冶学生情操具有特殊作用,学生在新经历的体育训练中培养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而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正是未来社会企业要求劳动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一个企业也只有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劳动者才能使企业久盛不衰。

六、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美,是形态和心灵美的统一,体育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各种教法的应用、各种竞赛与表演,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都可以使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得到熏陶和锻炼,并获得各种美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体育不但可以发展生产劳动所属的职业属性,而且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经验证明,职工经验与劳动事故率成反比,这证实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测2010年,城镇新增劳动力5000万人,而需求情况来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缺口达1000万左右,这就证明了学生要想将来有一份工作,必需具备较高的素质。职业学校是培养劳动力的场所,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劳动者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职业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引,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更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A·A·克雷洛夫等著《劳动心理学》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