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常见疾病心得体会(优选5篇)

青春如火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869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5分钟。

常见疾病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

21世纪,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目前尤其受到重视的是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所有威胁老年群体健康的疾病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力和杀伤力。当前,引发心血管病的因素多种多样,常见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血液粘稠和肥胖等一些病症,据调查,国内已有近三亿人患有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病,而在这些患者中,每年的死亡人数大约有三百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所有致死因素中占据半数左右,大约相当于恶性肿瘤的两倍。为了进一步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护情况,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笔者将介绍一些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

1心灵呵护,思想护理

谈起心血管疾病,很多老年患者都会色变,其实心血管疾病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做好护理和防范,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患病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灵呵护,减少他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恐惧感,降低他们心里对家人负担加重的负罪感,针对具体患者进行相应的心血管疾病病况介绍,使他们真正了解心血管疾病,放松心情,去应对和战胜心血管疾病。唯有如此,老年患病者才能真正忽视心血管疾病带来的困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

2妥善周到,基本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常需要住院进行治疗,我们的医护人员要提供周到完善的护理措施。首先,住院环境的清洁舒心是必备的,为此,要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清扫、消毒、通风、保湿控温等各种清洁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其次,对患者身体的常规检查要按时进行,比如常见的血压血脂、心脉心率等情况的检查和胸闷头晕等不正常现象的检查;再次,对于一些失去完全生活自理能力或者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病者,要进行一系列的协助护理,尤其是饮食起居、户外散步等的辅助;最后,要严格控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休息护理,很多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常常因为医护人员在休息护理中的失误而失去生命,因此必须对这一护理加强重视和实施力度。

3重视常规检查,勘探病情变化

基本护理中,我们讲到了对患者身体进行常规检查这一基本护理,其实进行常规检查的目的,就是根据每日常规检查的微小变化来及时发现一些隐藏病情,今早把病情控制在可以监管的范围内,防止病情严重爆发时治疗不及时现象的出现。常见的血压升高现象就是基本检测项的一种,血压一旦超出正常范围,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伴随效应,有些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及早对像血压这样的常规项的观察,来勘探病情隐患,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4急症发作,吸氧护理

老年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就是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会造成心率、心律波动太快使体内供氧不足,致使呼吸困难。此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护理可以及时补充体内缺乏氧气,使得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而缓解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

5药到病消,对症下药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疗和治理中,药物配合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熟悉各种治疗药物的用量、用法及治疗效果,辅助病患及时正确的服用。常见的治疗药物有洋地黄,该类药物主要心功能不足衰竭等症状,应该根据不同的心功能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剂量和使用方式;此外利尿类药物也是比较频繁使用的药物,它对缓解心力衰竭等症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经常进行常规检查,以防止用药失当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有一些降低血压血脂、防血栓等症状的药物必须掌握其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最重要的是,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时刻对病患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以防因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生命威胁。

6特殊情况,高效急救

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医护人员必须时刻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时一般伴随着心悸、呼吸困难、供氧不足等症状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拯救,会使得病人心肺呼吸困难,脑内充血,窒息而亡,因此必须把各项急救设备和急救设施放在离病患较近的位置,同时医护人员要短时间的定期对病患进行检查,以及早发现病人的不正常现象,及时规避大的灾难的发生同时可以确保及时发现并进行急救护理。同时医护人员还要会一些心脏复苏术等技术,来应对一些因已经救治不及时而陷入昏厥的病人。

7院内院外,健康护理

开展健康指导可以使病患在院内院外都得到很好的护理照顾,一般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进行的指导,这主要是针对病患及其家人进行的健康辅导,可以帮助病患在远离医院的范围内得到较好的照顾和护理。在病患的活动范围内,备好常用急救药物和急救装置,以便周围护理人员及早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按时服用有针对性的药物,要遵守医生指导,定时检查,合理更改药方和药量;同时要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在工作之余,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如散步、健美操等一些有氧运动;此外,在平时生活中,要进行食疗,一些不能吃的食物要尽量少吃,使得饮食起到护理的作用,比如有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少食高脂食品。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卫生等方面的护理需要做到健康安全。

8结束语

老年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人类疾病中难以克服的一大重症,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并不是该疾病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而常常是由于护理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很好的应对造成的。本文提出的一些护理措施都是实际护理中经常用到的,而且非常具有实施效用,为心血管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岳春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上):793.

常见疾病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的确是有乏力的症状。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糖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糖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源,所以会感到乏力。还有,在糖尿病时,由于肝脏、肌肉组织摄取氨基酸的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弱,分解代谢加速,血浆中成糖氨基酸(丙氨酸、甘氨酸等)浓度降低,能够生成酮体的几种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水平升高,肌肉摄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导致负氮平衡,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降低等症状。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由于以下一些原因出现乏力:

1.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这是常见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小的梗死,脑磁共振可以帮助诊断。

2.血糖过高或过低: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波动太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可通过测血糖明确。

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或低钾血症,均会出现乏力,可通过血生化、血气分析诊断。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除自觉乏力外,还会伴有浅感觉障碍,体检时也会发现某些阳性体征,可以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

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乏力这一症状确确实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是不是出现乏力就一定是得了糖尿病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乏力只是一种症状,就是俗称的“没劲”、“无力”、“困倦”、“疲乏”、“疲劳”等。乏力的原因有很多,分类方式也有很多种,常被分为生理性乏力和病理性乏力。生理性乏力也称为功能性乏力,也就是通过各项客观检查没有查到什么不正常,患者的主观症状与客观疾病无关,而是与患者本身的功能性改变2024的一种症状。简单的说,生理性乏力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乏力。病理性乏力与生理性乏力相反,患者的主观乏力可以找到客观病变基础,可以进行病理生理方面相关阐述,并在对相关疾病治疗后乏力症状可以有所缓解。简单的说,病理性乏力就是疾病引起的乏力。

生理性乏力可由很多原因引起,比较常见的有: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失眠、多梦、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亚健康状态、精神创伤、抑郁、焦虑等。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熬夜、长期节食、饮食不均衡等。

3.服用了一些会引起乏力的药物:如安眠药、抗组胺药等;或不按医嘱服用利尿药和泻药。

4.机体处于某些特殊时期:如月经期、排卵期、更年期等。

那么,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病理性的乏力呢?可以说,大多数的疾病都会导致乏力。因为病理性乏力可涉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及多种疾病,我们选择机体各系统一些相对常见的举例如下:

1.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发性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及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脊髓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均会出现乏力。

4.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痔疮等。

5.血液系统疾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白血病、再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淋巴瘤、粒细胞缺乏等。

6.肾脏方面疾病:如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毒症等。

7.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所致感染,如肺部感染,结核病、各种类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肝包虫、脑囊虫等。

8.创伤及出血:包括皮肤创伤、烧伤、腹腔脏器损伤、骨折、脑外伤、手术后等。

9.肿瘤:所有系统及各类型肿瘤均会引发乏力症状。

常见疾病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疾病所致体内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大脑功能而使人产生心理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因内分泌失调,会产生情绪易激惹、兴奋、急躁、失调和抑郁等精神异常;伤寒病人常出现淡漠、无欲等情感失调;尿毒症病人,因毒素作用于中枢,可呈呆滞、迟钝、恍惚等表现。对这些患者来说,躯体疾病是因,心理障碍是果,解除了躯体方面的因素,心理障碍也就会随之消失。

还有些“心病”,不能用人体生理改变来加以解释,常见的有情绪焦虑、紧张、抑郁、沮丧,思想苦闷、疑虑、恐惧、担心以及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病后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常因人而异。被焦虑和抑郁情绪所困扰,会直接影响患者躯体的康复,长期处于这类情绪状态还将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对一些本来心理因素就脆弱的人来说,此类症状可延续为以焦虑、抑郁、疑病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因为,对于任何疾病引起患者的病后心理反应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患不同疾病的病人往往有与其疾病相关的特殊心理反应。癌症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癌症病人确诊之后,常见的反应,先是感到震惊,难以置信,接着可能拒绝接受事实,讳疾忌医,或是找别的医生,希望改变诊断,要求提供特效更善吼既酵甚至对巫医、迷信疗法亦甘愿接受。这些都是因焦虑过度而产生的心理防卫,采取否认态度使心情暂获安宁。往后发展会产生愤怒、迁罪于人、挑剔任性、或悲观绝望、任命、等死,等等。外科手术的病人术前多有焦虑不安,术后可发生抑郁。不耐受疼痛而致失眠;心脏手术或老年病人还可见到术后谵妄等。

常见疾病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忌不服老

身体备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衰老,其功能也在不断下降,这是自然规律。许多老年人却常常认为自己年轻时身强力壮,很少得病,因而怀有过强的自信心,不重视体检,得了病也不认真医治,而且还在和年轻人一样地工作与劳动,这样往往会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应当强调,。老年人应力争每年做一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至少应重点检查心脏、血压和做胸部X光透视。平日,当出现某些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二忌有病乱投医

人得了病,特别是老年人得了病,的确令人心焦。难怪俗话讲“有病乱投医”,患有不治之症时,则更有“死马当活马治”之说。但是,不论疾病如何危重,临床上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许多道听途说或感情用事的办法,往往无济于事,它不仅干扰正常的医疗,而且还会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造成不良结局。

必须明白,由于每个病人的年龄、体质、病种、病程和治疗反应不同,某种甩于张三有效的治疗,不能完全套用于李四。何况在传闻中常常有误,更有某些江湖骗子借机从中渔利。这些都是应当注意的。笔者曾亲眼见到数例危重病人的家属,由于治病心切,四处打听“神医奇药”,当听到某人或某种离奇的医药时,一不问此人的身世来历;二不管该药是否确实有效,至于有无科学依据则更不去考虑。只是怀着 “管他这个、那个,治了病就行”的主观愿望。结果给一些飘流在社会上冒充医生的骗子有了可乘之机。最后使患者没有终于其所得的疾病,而是十分痛苦地死于“奇药”中毒。这种悲惨的结局,万万不能再重演!

得了病,最开明的态度是积极请医生诊治,并认真按照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复诊。如果确有某些治疗意见和建议,也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

三忌任意中断医疗

当出现胸闷、心跳、气短、咳嗽、头晕和便血等不适症状时,不仅表明已患有某种病症,而且还表示着疾病的轻重程度或病情是否稳定。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以上症状的缓解和短时间内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好转或已愈。尤其是老年人,常常由于感觉迟钝和神经反射功能减弱,更不能以自我感觉的好坏来判定疾病的轻重。此外,老年疾病多为慢性进行性病变,一般讲,若不经过系统和长期的治疗,是很难控制病情的。因此,当医生确诊后,就应遵照医嘱按时服药、按时复查。若以自己的感觉好坏,断断续续服药和抬疗,常常会使疾病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常见疾病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工;健康状况;医疗保险

1引言

目前,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问题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竞争不断加剧,高校教职工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教职工一方面要从事教学工作,长期伏案备课和上课;另一方面要从事科研工作,写文章、搞科研,这些都要进行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此外,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交流以及应酬,家庭上的琐事,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由于事务繁忙,他们往往缺乏或者忽略了身体的锻炼,又不太重视养生的方法,长此以往,身体的生理机能就会慢慢下降,患病的概率就会增加,这无疑会增大教职的经济压力。目前,大多数教职工仅仅参保了国家规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虽然有一定保障,但由于其是国家层面规定的强制保险,保障的范围和程度都是最基本的,一旦医疗费用超出基金规定的最高支付限额,超出部分仍然需要教职工自己承担。那么,高校教职工现阶段健康状况究竟如何?怎样有效分散教职工健康风险?

国内对于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问题的研究较多,但基本上是根据各个学校的体检报告,描述统计出多发疾病的种类以及比例,并讨论性别、年龄或吸烟史对于这些疾病的影响,最后对于如何改善身体健康提出建议。如陈铁梅,马直勉,胡焱,张卉(2011)对比分析哈尔滨某高校的体检结果,得出高校教职工常见疾病检出情况存在着明显的职业特点以及常见疾病中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发病率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因而健康体检对于高校教师健康保健指导有积极意义。辛青,于巍红(2011)认为很多慢性病与年龄或性别有一定关系,都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长,但升高的趋势男女有别,总体来看各科基本增长速度均加快,发病向年轻化趋势发展,应将高校教工疾病管理的重点放在改善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上。目前的论文研究主要存在两个不足:第一,大多数的论文统计方法过于简单,单单从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并不全面;第二,大多数论文在分析多发疾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于对策建议这块比较笼统和单一,在对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后,很少根据在高校这个特定区域研究以保险形式分散教职工健康风险。而本文正是在比较某高校常见慢性疾病以及慢性疾病发展成为重症疾病后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健康状况的教职工还应有怎样的补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及门诊医疗保险)。

2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基本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次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某高校2012年、2013年教职工体检报告,其中2012年实际体检人数为803人,男性为387人,女性为416人;2013年实际体检人数为807人,男性为374人,女性为433人。体检的主要内容包括血压血脂、心电图、肝肾功能、B超(胆肾结石、脂肪肝)、肿瘤筛查。

2.2统计与分析

将所有的体检报告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共对11项指标进行统计,包括健康状况、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肝功能、肾功能、高血脂、胆结石、肿瘤、轻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和肾结石,其中健康状况是每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只要剩余10项有一项指标有异常,那就记该人的健康状况为1,如若10项疾病内容都显示正常,则记为0。剩余10项疾病内容,每项疾病内容只要是医生诊断有该方面疾病,还是指标显示异常的,就记为1。同时按年龄进行分组统计(20~29岁为第一组;30~39岁为第二组;40~49岁为第三组;50岁以上为第四组)。导入完成后,将体检结果数据进行录入。输入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P

2.3分析结果

经过数据的统计,我们首先对2012年和2013年云南省某高校教职工的整体健康状况做一个对比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云南省某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3年有超过一半的教职工至少有一项体检内容的指标出现异常,这一比率比2012年超出了近25%。从具体疾病来看,2013年异常率最高的就是高血脂,达到43.74%,其次依次是肾功能异常、脂肪肝和心电图异常,这四项的异常人数都超过了100人,与2012年相比,肾功能异常和心电图异常的异常比率大幅上升,增长幅度都超过了10%,需要引起重视。从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学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况并不好,从性别和年龄角度分析其分布情况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性别角度,还是各个年龄段,2013年的异常比率都超过了2012年,而且在性别上呈现出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在年龄上呈现出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的趋势。通过卡方检验(对于年龄在20~29岁的教职工,自变量年龄中定义为0;年龄在30~39岁定义为1;年龄为40~49岁定义为2;年龄大于50岁定义为3)和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在自变量性别中,把男性定义为0,女性定义为1;在因变量健康状态中,把无异常定义为0,异常定义为1)得到了证实,具体见表4。

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性别和年龄的Sig.=0.000

从逻辑回归结果来看,自变量性别和年龄的Sig.=0.000

同时,根据表2,从增长幅度来看,性别角度上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增长幅度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达到了31%,而从各个年龄段来看,20~29岁年龄段的增长幅度最快,达到了30%,这表明高校教职工患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对四类高发慢性疾病进行分析,除了年龄对肾功能异常的发生不具有显著关系之外,所有的多发慢性疾病都呈现出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趋势。

3高校教职工医疗保险保障分析

对于高校教职工健康风险保障,应重点关注的商业医疗保险有两类:重大疾病保险和住院及门诊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目前我国大型保险公司已开发的重大疾病险,每个险种对于重大疾病的具体内容规定大体是一致的:包括恶性肿瘤、心肌梗塞、动脉搭桥、肾衰竭、重症肝炎等,这些重症疾病的医疗费用非常高。住院及门诊医疗保险主要是对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或支付比例较少的药品和项目,进行额外的赔付,而其保障的药品或疾病,也主要是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来确定的,对于本文分析的某高校教职工的常见疾病自然也包括在内,常见慢性疾病往往需要药物的治疗,而且服药的时间比较长,而这些药物也需要个人自己承担一部分,部分特效药个人自付比例也比较高,长此以往经济压力较大。

结合本文中云南省某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认为绝大部分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都存在隐患,指标都偏离于正常范围,但患严重疾病的比例不高,经过药物的治疗都能得到控制,而所需药物基本可报,个人负担的较少。但教职工常见的高血脂、心电图异常、肾功能异常和脂肪肝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在生活和饮食上进行控制。因此,即使校方大力宣传健康知识,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趋势并不会立刻被遏制,因此有必要建议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本文将教职工分为未患病和已患病人群,对于未患病人群,鉴于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也不断增大的趋势,建议购买住院及门诊医疗保险,来保障教职工由于年龄增大以及不规律生活导致得各类慢性疾病的风险。一旦在保险发生效力期间,确诊某项慢性疾病,产生了门诊或住院费用,以及药物费用,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中个人负担的部分,商业住院及门诊医疗门诊保险也会赔付一部分。按照某大型保险公司的门诊及住院医疗保险,我们以某位40岁教职工为例,在交纳7165元保费后,一年内发生保险合同规定的各项疾病的,保险公司给付比例按照重点医院和中国大陆二级以上公立医院80%赔付,特殊门诊肾透析、放疗化疗20万元/年据资料显示,每次肾透析的费用为400~600元,每周要做三次,总的保险金额高达200万元/年。

对于已患病人群,就必须结合自身慢性疾病的情况,为防范随着年龄增长或生活不规律引起疾病恶化,建议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各种检查指标异常或疾病早期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引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重疾、肾衰竭、肝硬化等,这些重大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所需的费用非常大,动脉搭桥手术费用在6万元左右,而肾衰竭后必须进行肾透析,一年个人承担费用也超过6万元,而且一次透析意味着要持续透析,甚至是终身透析。而由于统筹疾病设有最高支付上限,超过最高支付上限由个人自己承担,因此患有重大疾病对于教职工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基本医疗保险完全无法保障。按照某大型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我们以某30岁男性教职工为例,8年内月缴500元,在20年内若患保障范围以内的疾病,一次性赔付10万元,如若20年后仍然存活,则将获得保费的105%。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49岁以上个人进行投保时,保险公司需要进行身体检查,程序比较复杂,且根据上文的体检数据,5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84%,保险公司不一定愿意承保,因此对于50岁以上,且已患某项慢性疾病的教职工,很难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铁梅,马直勉,胡焱,等.某高校教工健康体检结果对比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1):19-21.

[2]刘绍锋.枣庄市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辛青.某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于巍红.长春市某高校某校区教工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1.

[5]张安玉,孔灵芝.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1-3.

[6]涂斯婧,王前强.浅析管理型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应用经验[J].卫生软科学,2012(1):76-78.

[7]朱蕾.推进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健康发展[J].四川劳动保障,2010(2):18.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