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9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2分钟。
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方案一:医院岗前培训方案根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工作需要,为使20XX新进人员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熟悉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了解医疗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此新进工作人员培训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培训地点:体育城、医院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
(一)阳光城拓展训练
(二)院内培训
1、正视现实 审视自己 作好人生职业规划
(1)学习医院核心制度,找到立足方位感
(2)学习医院文化理念,找到价值认同感
(3)学习医院发展历史,找到职业规划感
2、医院业务发展相关情况)
3、医教科培训内容 (待定)
4、院感――预保科培训内容
(1)传染病报告
(2)医院感染控制
(3)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培训
5、保卫科培训内容
(1)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2)工作岗位注意事项
6、药剂科培训内容
**品、抗菌素、处方管理相关内容
7、财务科培训内容
(1)欠费管理
(2)职工费用报销程序及标准
(3)差理费管理条例
8、医保办培训内容
9、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五、培训制度:
六、培训费用:体育场拓展训练费用340/人,合计9860元。
七、培训考核
(一)笔试。
(二)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以书面形式,谈谈此次岗前培训的心得。
方案二:医院岗前培训方案为使新聘的临床医生充分了解医院的文化发展建设过程及办院理念,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和要求,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制定新聘临床医生岗前培训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机构:岗前培训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培训目的: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快适应我院的工作环境,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医院岗前培训方案医院岗前培训方案。
三、培训地点:医教科办公室
四、培训内容:
(一)医院概况(人力资源培训内容)
1、院训(团结、诚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2、服务承诺:“心贴心的服务、手握手的承诺”;
3、医院的基本概况(发展史及远景);
4、医院的行政组织结架;
5、医院奖罚制度;
6、学习员工手册;
(二)医教科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三)质控科培训内容:
1、府城医院核心制度手册(发放至个人);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法规2024;
3、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4、府城医院医疗文书奖惩补充条例;
5、运行病历考核标准(发放至个人);
6、终末病历考核标准;
7、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8、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9、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发放至个人);
10、处方评价标准(发放至个人);
11、府城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发放至个人);
12、**品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3、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放至个人);
14、**品和**临床使用培训后进行考核习题。
15、《抗生素管理制度》;
16、《抗生素类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院感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2、手卫生;
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职业暴露;
5、无菌操作基本常识;
6、医院感染报告报告制度;
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
8、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0、多重耐药菌报告流程;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1、传染病报告组织机构职责;
2、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及报告流程;
3、传染病信息报告;
4、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5、常见传染病的诊断;
6、考核与评估;
(五)医务科培训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5、《首诊科室与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6、《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7、《值班、交接班制度》;
8、《处方制度》;
9、《转院、转科制度》;
(六)急救知识培训(重症医学科)
1、心肺复苏;
2、输液反应;
五、授课形式:幻灯片形式进行授课。
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2004年5月—2005年11月,受亚洲开发银行及卫生部国外贷款办的资助和委托,我们参加了中国西部基层卫生人员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防治的参与式案例教学授课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教师论文发表
1? 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本次参与式案例教学培训的对象主要是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治与控制的医务人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如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授课,学员被动地听讲,其注意力与教师的授课内容及技艺相关。教师按计划进行教学,也难以全面了解学员对其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这在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形成了隔阂,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而采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打破了师生之间形成的隔阂,教师和学员之间没有上下之分,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通过互相介绍、熟悉、交流、使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信任感。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案例提出问题,每位学员都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给予不同的回答,使教师在互动教学中很容易发现学生知识层面存在的缺陷,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2? 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效果
2.1? 教学前的准备
首先,作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有热爱教学的热情,应当具备一定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防治工作的经验,能及时回答教学中学员可能提出的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全面掌握培训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的技能。其次,作为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明白培训的目的是向学员传授新知识,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技能,尤其是提高临床思维和突发急性中毒事件的处理技能。在当今信息社会,依靠短暂的培训班传授新知识的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向学员传授的重点应当是摄取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能,即在向学员传授新知识,统一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训练和培养学员一整套临床思维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方法。例如:遇到一起不明原因的传染病例或一起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应当教给学员怎样去分析、调查、治疗才不会出现误诊、漏诊,做到快速明确诊断,控制疫情,并快速隔离治疗病人,保护易感人群。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就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指导学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员从中找到临床思维和流行病学疫情调查分析的规律性技能,要求学员将这种技能牢记在心中,并通过现场实习让学员们进一步得到印证。使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在潜意识状态下,大脑就能闪现出调查处理措施的1、2、3、4来,并能灵活应用。再次,作为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为了顺利教学,必须向学员讲明参与式案例教学,要求学员在课前需要具备一些基本能力,最好以提问的形式,简单、快速地带领学员进行复习或学习。例如:传染病的概念、急性中毒的概念、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流行特征、问诊的技能、查体的技能、分析常规检查的能力、疫情上报的能力等等。通过复习,使学员的基本知识得到梳理,为进一步案例讨论打下基础。
2.2? 具体教学方法
教师论文发表
首先,作为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的教师要为学员选择案例,第一个案例最好选择当地曾经发生过或当地常见病例,并以揭迷底的方式逐层深入,供学员分析讨论,因为一些学员可能参加过这一案例的实际工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强学员的探究感,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然后由常见病到少见病到疑难病逐步深入。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所接触的病人大多数是发病初期的原始病例,因此,案例要结合实际,不要过于详细,实验室检查以基层能够开展的常规检查为宜,案例中还可以设立误点、疑点,供学员们讨论中进行指正。其次,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由教师向学生展示案例背景,并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员针对案例内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该病历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教师对学员们的总结加以补充肯定后,提出第一层临床讨论题:“假如你是一名临床医生,急诊收治该病人,结合现有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你首先要考虑哪些病?为什么?其次要考虑哪些病?还需要补充那些病史?还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来明确和鉴别该病?”针对问题由教师引导,在学员进行充分讨论,并请多名学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后,带教老师公布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学员提出的相关疾病,进行一一鉴别。提出第二层临床讨论题:“该病人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确诊诊断是什么?如何进行隔离治疗?是否需要进行传染病报告?什么时间?向谁报告?” 讨论后,请多名学员提出个自的意见,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后提出第三层课堂讨论题:假如你是一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当你接到报告后,你首先应当做什么?其次应当做什么?如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如何保护易感人群?再请多名学员讨论后发言,也可以设计情景和角色,由学员们进行表演。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小结,并以小讲座的形式简单介绍所讨论的疾病,中间穿插疾病的最新进展。案例讨论结束。一般每一案例准备2学时为宜,按相同的方法可进行下一案例讨论。
2.3? 课后无记名评估
参与式案例教学结束后,请学员们针对经过培训是否培养了问题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临床思维、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增强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发生传染病疫情的上报能力、增强了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等问题进行无记名评估。
2.4? 效果
自2004年5月—2005年11月,我们在宁夏各市县共进行10期培训,总计有400名学员参加,经过培训后,针对上述评估内容,有98%的学员认为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各种能力都有显著增强;稍有增强者只占2%;无增强者为0人。
3? 体会教师论文发表
参与式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1],参与式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调动性、针对性、实用性、知识性、灵活性强等特点,为学员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立体吸收知识的空间,通过典型的案例及配套思考题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为学员们创造了一个临床思维的“场景”。“假如你是一名接诊医生,急诊收治该病人,结合现有病史体征及化验,你应当如何诊断和救治该病人?”,这样的问题把学员带入了一个救治病人的“现场”,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学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了学员的主动性,激发了学员的参与意识[2]。通过参与式案例教学,不但使学员们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对传染病与急性中毒防治的认识,而且还使学员们强化和掌握了一整套临床思维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的方法,这些技能和方法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
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传染病; 带教; 实习护士; 职业防护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4-01
我院为传染病医院,同其他医院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笔者在实习带教中针对影响实习护士实习质量的各种因素分析,在实践中总结出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的岗前教育、带教特点并有针对性进行岗前教育、带教,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1年4月医院实习的护士中随机抽取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7-22岁,其中大专生59人,中专生41人,均为正规学校的实习生。通过问卷和个别谈话方式,对实习护士进行自评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100%,实习护士自评影响传染病医院实习质量的因素。
2 影响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实习质量因素分析
2.1 实习护士心理因素
2.1.1 恐惧害怕心理 恐惧心理及专业知识缺乏是传染科实习护士的两大特点,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心理占据80%以上,加之对传染病知识的缺乏占据69%,更加重实习护士们恐惧心理。实习护士担心被传染,工作积极主动性降低,如不愿为乙肝、艾滋病患者抽血等使实习质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2 无所畏心理 40%的实习护对传染病的严重性认识不够,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原则,不能正确处理用过的锐器、不会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发生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
2.1.3 敏感型心理 对传染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如:进入呼吸道隔离病房就觉得胸闷气短,接触乙肝、艾滋病患者的血就认为会被传染,9%的实习护士过于敏感、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2.2 环境陌生 传染病医院特殊的隔离环镜,使实习护士感到陌生,不知该如何下手工作,42%的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后课堂上的理论不能充分运用,和实际脱节导致实习质量不高。
2.3 实习工作效率低 35%的实习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对传染病医院的工作性质充分认识,缺乏统筹安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造成往返、重复动作过多,体力消耗过大。
2.4 心理护理质量欠缺 25%的实习护士对患者心理没有充分掌握。受传统观念和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容易导致语言、动作不被患者接受。
2.5 卫生宣教工作不够彻底 28%的实习护士没有认识到卫生宣教、预防保健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意识不强。
2.6 带教老师的因素 带教老师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等的不同,对实习带教产生不同的影响。23%的实习护士认为带教老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不能因势利导激发实习护士实习积极性。
3 实习护士在传染病医院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
3.1 自我防护知识缺乏 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在实习护士中普遍存在,如接触病人或污物后不洗手,被针或利器刺伤后不能正确处理伤口等。对传染病医院一些无形伤害、慢性伤害缺乏认识、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毛秀英等调查显示,国内26所护士学校、学院均未开设职业防护课程,也无相应的教材。
3.2 容易发生意外损伤 实习护士实习后都存在不同程度胆怯、紧张、恐惧心理,加之防护意识缺乏,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4 实习护士在传染病医院实习面临职业危害
4.1 锐器刺伤 注射器针头回套时刺伤最为常见,锐器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HBV、HCV、HIV的主要传播途径。
4.2 生物性危害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多。
4.3 化学性危害 空气污染、化学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人胸闷、气喘。实习护士对化学性危害的认识尤为缺乏。
5 传染病医院实习护士岗前教育特点
5.1 掌握学员心理,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5.1.1 解放思想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实习护士进行2024伦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对一切患者都应一视同仁。
5.1.2 做好实习护士健康教育 指导实习护士工作,使其明白科学的防护能有效的防止自己得病的几率。指导实习护士尊重科学,懂得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卫生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工作。
5.2 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实习护士岗前教育中强化传染病及其护理的2024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消毒隔离原则、消毒隔离措施;各种传染病预防及保健知识;穿脱隔离衣的方法、戴无菌手套的方法等。强化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后再投入临床,使理论和实际很快结合,有利于实习效果的提高。
5.3 掌握传染病护理的逻辑性 传染病医院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工作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因此,指导实习护士工作时要具有逻辑思维,要对自己的工作统筹安排,使工作有条不紊,做到紧凑、合理、科学。
5.4 严格要求实习护士 在工作中突出“严”字,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使实习护士认识到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传染病医院护士来说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严谨求实、认真、一丝不苟。在每项操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密的工作方法、严肃的工作态度。
5.5 帮助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传染病患者思想负担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强化实习护士健康教育意识,指导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建立一种平等、友爱的新型护患关系,在进行治疗护理时使自己的言行亲切自然,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重,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增强患者配合治疗护理、自我保健的自觉性、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6 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实施方法
6.1 带教老师的职业防护培训 传染病医院全体带教老师必须经过规范的职业防护培训。每周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课,对实习生实行一对一带教。
6.2 实习护士的职业防护管理 实习护士进入科室前,接受职业防护培训,有老师演示。课程内容:锐器刺伤的常见原因及防护;常见6步洗手法及卫生要求;传染病医院常见危险要素的防护;锐器损伤后能正确处理。防护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进入科室第一天要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针对性的培训。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填写反馈表,反馈表中有专项针对专业防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6.3 师生互动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制定带教计划,按计划进度完成各阶段的职业防护教育内容。适时增加实习护士操作机会,加强实习护士操作时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由于带教老师相对固定,师生间信任、了解程度也相应提高。实习护士的培训计划能系统、持续完成。
6.4 培养实习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在实习护士实习期间要及时发现并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其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实习,能防止因紧张慌乱而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带教老师应多给其实习护士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其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操作成功。师生互相交流,带教老师听取实习护士的反馈意见,合理的积极采纳,不合理的给予分析、解释。
6.5 做好损伤后处理 许多实习护士受到职业损伤后,尤其是各种锐器操作损伤后常自行处理,且处理不正确,不报告老师。由于害怕感染各种传染病,伤者常存在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医院自行设计制定了职业损伤后处理流程图,损伤后带教老师应及时帮助实习护士正确处理伤口,并做好损伤后登记和后期的疾病检查。
7 结论 注重岗前培训,运用灵活的带教方式使其实习护士掌握传染病防护知识,提高实习护士应对能力。加强实习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是使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避免遭受各种不必要的危害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2]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36.
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艾滋病;缺陷分析:护理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艾滋病属于乙类管理传染病,自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起,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临床资料-7712
我院为本市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自2003年收治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迄今共收治HIV感染者23例。其中男 20例,女 3例,年龄23~36岁。合并有发热、腹泻者7例;合并有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者1例;合并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者12例;合并有发热、口腔疱疹者2例;合并有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即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者1例。
2缺陷分析
回顾此23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2.1医院管理者方面 起初,由于我院院感科刚成立不久,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院感科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到位。护理人员面临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应对措施缺乏,客观上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她们对HIV感染者的治疗和护理行为。
2.2护理管理者方面 护理管理者承担着领导、代表、监督、传达和宣传等多种角色功能,管理者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对临床艾滋病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偏远地区医院的护理管理者由于信息交流不畅,缺乏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即便医院组织过相关培训,但都比较简单,内容相对滞后。护士长自己本身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因此在具体的指导工作中往往存在误区和偏差,导致护理工作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由于害怕职业感染,担心接触越多,感染的概率越大,恐惧心理在护理管理者中较为普遍。除感染科外,其它科室一旦发现艾滋病患者,就立即转科,连艾滋病患者坐过的凳子都不敢接触,患者用过的被褥全部焚烧,病房过度消毒。同时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患者普遍存在歧视和偏见,日常的生活护理都让家属完成,尽量减少与其接触。由此导致护理人员不敢接近患者,病情观察不细致,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护理质量不高,患者意见大、满意率低等。
2.3护理人员个人素质方面 知识缺乏会增加护士对感染艾滋病的恐惧及负性态度,而知识水平越高,其态度越趋向正性[2]。由于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1/3为中专毕业临聘护士,年龄小,工作年限短,理论知识水平较差,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心理压力大。即使对她们做了相关的培训,但仍然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传染源、传播途径、职业感染概率等知识掌握的不多,除了恐惧之外,在护理工作中风险意识却不强,从而导致很多潜在危险。
2.3.1静脉穿刺和采血时不习惯戴手套,静脉穿刺失败后不更换穿刺针,将拔出的针头粘贴在莫非氏滴管上造成血迹污染,或者将肌肉注射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直接放在弯盘内;给患者近距离操作时,患者如有咳嗽、打喷嚏、呕吐等分泌物飞溅时不立即采取躲避措施或不及时告知患者头偏向对侧,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和机会。
2.3.2患者的各类标本2024和运送不规范 2024的大小便标本、痰标本、血标本等与其它患者的混放,不注明"危险"字样,不单独隔离送检。
2.3.3接触患者后戴过的手套不及时脱掉,用戴手套的手端治疗盘、推治疗车、接触周围环境等,接触患者后不及时作手消毒。
2.3.4不注重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随意说出哪个床位是艾滋病患者,引起周围其它患者的恐慌。
2.3.5健康教育不到位,心理护理能力差 由于护理人员个人知识水平有限,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做的很简单,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繁杂性,没有过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好多患者住院时情绪不佳,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
3策略
3.1开发领导层意识,加强感染管理科专业人员配备与培训,以便对全院医护人员加强有效的专业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全面的艾滋病防护知识。在加强知识培训的同时,应把关怀和歧视的内容作为重点,让护理人员认识到,艾滋病虽然离我们很近,但并不可怕。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消除羞辱与歧视已成为控制HIV感染和艾滋病流行的核心问题[3]。
3.2加强护士长培训,注重培训效果,强调培训的持续性 积极选派相关科室护士长外出进修、参观、学习,使她们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治疗发展、发病特点及传播途径、消毒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患者的需求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贯穿到实际工作中,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任务,搞好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通过检查、督促等方式强化培训效果,指导临床工作,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3.3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提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及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暴露 加强对医务人员教育已经被公认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4]。MeCoy等研究发现医疗机构内持续培训对医务人员坚持标准预防非常重要[5]。
3.3.1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执行相关条例,制定符合本病区特点的消毒隔离制度,既符合规范要求又不过度处理。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为此,在护理工作中,要针对其传播途径来进行有效的隔离与管理。除危重患者安置在单间外,其余均安置在普通病房,与别的患者一视同仁。
3.3.2我国标准预防原则明确规定,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有研究表明[6],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接触到的血量减少50%以上。因此,向每位护理人员反复强调戴手套操作的重要性,并加强督促手卫生的执行,纠正各种不良操作习惯;各类标本置于专用标本盒内,表明"危险" 字样后送检;进行各种操作时推治疗车进入病房,车下备利器盒及医用垃圾桶,各种针头及时弃于利器盒,被污染的敷料及脱下的手套全部弃于黄色塑料袋的医用垃圾桶内,专人回收登记处理;严禁双手回套针帽;患者有咳嗽、呕吐等分泌物飞溅时操作者紧急避开,并要求患者头偏向对侧;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穿隔离衣。
3.3.3保护患者的隐私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职责。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是一种特殊情况,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发生,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是因为个人不良行为造成的。告知年轻医护人员,不向任何无关人员谈论患者病情,泄露患者信息,医护人员在讨论病情时必须避开其它患者及家属,绝对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3.3.4艾滋病感染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极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缺乏特效预防和特效治疗的情况下,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目前防治艾滋病的主要措施。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护士主动贴近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正确指导患者服用抗病毒药。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自社会、家庭及疾病本身的压力就很大,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抑郁等。护士长选派个人素质好、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强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做好疾病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关怀、支持、尊重、接纳患者,让他(她)们感受温暖,放下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增强了患者重新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
4总结
随着艾滋病患者在基层医院的不断增多,艾滋病的护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改,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疾病的好转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黄艳华,李萍,王喜华,等,对新疆艾滋病重点疫区护理管理者艾滋病态度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2(2):4-5.
[3]刘宇,肖顺贞,陈征,等.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趋向的初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4):292-294.
[4]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13(2):110-112.
常见传染病知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以儿童的生理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和思维活动特征为基础,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儿童卫生要求,构建保护儿童、管理幼儿园的科学体系。
一、传统“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结构,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导致学生厌学等诸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倾向于抽象的理论,难度较大,教师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但学生还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2)课堂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被动记忆,缺少学习主动性。(3)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太小,没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没有体现高职高专特色。(4)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传统教学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学生易养成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应采用体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枯燥、难度较大,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却联系紧密,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不同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卫生知识的兴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时,可2024非典、H1N1猪流感、肝炎、艾滋病等学生在生活中曾经感受或正在感受的具体事例图片,利用多媒体制成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再现生活、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感觉到传染病在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寻求相关知识的欲望,自觉学习传染病的2024知识,不断养成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再比如,学习了学前儿童呼吸卫生的知识后,带学生实际观摩一节幼儿园的室内活动课,并要求学生分析这节课存在的儿童呼吸卫生问题。
我们通过这一联系实际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对儿童呼吸卫生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意识,引发了学生主动学好科学知识的兴趣。
2.重视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
“学前卫生学”中有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组织操作技能训练活动形式进行学习。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技能的训练活动。
比如,在教学血液循环系统中2024血型、血压的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开展血型检测和量血压的技能训练活动;又如,在教学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记录方法的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对儿童各项指标进行实际的测量训练活动;再如,在教学常见意外伤的处理办法和常用护理方法的知识时,教师除了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专业医护人员处理不同意外伤的办法和不同护理方法”的课件向学生播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以自身为对象开展方法训练活动。
在组织学生开展上述操作技能训练活动时,一是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起着指导作用,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熟练、正确、严谨。二是要加强对训练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如何准备训练用的必备器具,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如何提出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只有有序、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才能保证训练正常进行、目标顺利实现。
在“学前卫生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穿插这些训练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知识迁移,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习得了多项科学技能,提升了对科学、技术与生活、社会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加强实践探究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前卫生学”中的许多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形式进行,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内容,搭建实践探究活动开展的平台,组织学生大力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测量评价和影响因素的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开展“调查某一村子或生活小区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的实践探究活动;又如,在学习了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知识后,可安排学生开展“调查本地区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发病规律”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团队组建2024预备知识制作实践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记录2024和测量的资料与数据整理分析资料和数据撰写调查结论报告表达交流调查的结果和体会等八个阶段的工作,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学生通过亲历这些活动,不仅能很好地学习理解2024知识,而且能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到严谨科学态度、团队合作意识的熏陶,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4.形成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克服平时不认真、一到考试就死记硬背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要强化实训技能考核,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如平时成绩10%(包括课堂提问、学习表现、作业)、调查报告10%、实训40%、期末考试40%。书面考试内容不要求学生死背概念等,而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
三、结语
“理论有用、能力为重”是职业教育的原则,我们应从强化结合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求出发,通过“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帮助学生具备在幼教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学前教学的能力;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为托幼机构提供合理的膳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的能力;进行教育环境创设,以及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的能力;了解和解决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万钫.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二版.
[2]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来圣.学前卫生学.科学出版社,2007.8.
上一篇:常见疾病心得体会(优选5篇)
下一篇:带新人的心得体会(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