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4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4分钟。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摘要:正式指导关系与非正式指导关系有诸多不同,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式指导关系研究的框架。本文认为指导项目的特征因素及组织环境因素对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正式指导关系研究框架由影响因素、正式指导关系功能、结果因素三部分构成。
关键词:正式指导关系 项目特征 师徒组合
指导关系(mentor i ng),也被译为师徒关系,一般指资历较深或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对资历经验较浅的员工给予工作技能和生涯发展指导与支持的人际关系,是近30年来备受西方管理学界青睐的议题。指导项目(mentoring program),或师徒项目,一种正式指导关系,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财富50 0强企业十分重视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具,美国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企业实施了指导项目,而英国则有87%的企业采用指导项目(Klasen,Clutterbuck,2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工不足和高级专业人才缺乏的弊端日益突显。尽管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内资企业,像华为软件、TCL移动通信公司等开始尝试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但由于缺乏正式指导关系理论的指导和具体的可借鉴经验,许多企业实施的指导项目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试图对既有的正式指导关系进行梳理,提出一个可供我国正式指导关系或师徒项目实践可供依据的理论框架。本文在理论上可为建立本土化的指导关系模型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以利于本土化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发展。在实践上,本文可为师徒项目或企业导师制提供指导,为我国技能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指导关系按照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正式指导关系与非正式指导关系。近年的研究表明正式指导关系与非正式指导关系在诸多维度上存在差异。譬如,在启动上,非正式指导关系通常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目标等自发形成,组织参与的程度很小或没有,相反,正式指导关系通常由组织安排形成,关系的建立受到组织帮助和管理;在长度上,正式指导关系通常持续6到12个月,而非正式指导关系通常持续3到6年;在结构上,正式指导关系是有结构的关系,师徒接触的模式、频率、地点可能都有具体的规定,而非正式指导关系则没有。既有指导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正式指导关系,仅有少数研究考察正式指导关系的利益、影响因素,比较正式/非正式指导关系利益的差异。因此,本文在既有的一些西方学者(如Hunt,Michial,Wanberg,Young,Ragins等)及一些国内学者(如陈诚,杨百寅,罗瑾琏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式指导关系研究框架,见下图1。
一、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与测量
指导关系的功能有两功能模型和三功能模型。指导关系研究的先行者美国波士顿大学的Kathy E Kram教授(1983)率先提出指导关系具有两种功能,即职业发展功能与社会心理功能。职业发展功能在于强化徒弟职业上晋升的能力,包括师傅给予徒弟的支持、指导、保护、曝光机会和挑战性任务,以协助徒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社会心理功能包括咨询、接纳或认可、友谊和角色模范。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Terri A Scandura教授及其同事(1991,1993)则在验证及分析后,将指导关系功能中的角色模范从社会心理功能中区分出来,作为独立的第三种功能。西方的学者大多在Kram的两维度模型或Scandura的三维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师徒关系功能的测量工具。既有的指导功能测量工具主要有MRI、MFS、MFQ等指导关系功能量表。由于正式与非正式指导关系的众多不同,本文认为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与非正式指导关系也会有许多不同,譬如由于组织顾虑组织公正性会限制师傅在组织中给予徒弟曝光机会和保护。由于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本文也预想中国情境下的正式指导关系必定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点。正式指导关系研究应根据其关系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测量指标,提高其测量的内部的效度。
二、正式指导关系的影响因素
指导关系功能的前因包含众多因素。通常研究的前因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师父特质、徒弟特质、师徒性别配对、师徒认知相似度、职业目标、组织任期、年资、奖励结构、组织文化、指导关系类型等。Young和Perrewe(2000)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个人特质、关系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和关系类型。对于指导功能影响因素的考察来说,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师徒个体特征因素、关系因素,对于正式指导关系的项目特征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的考察很是不足。相对于非正式指导关系来说,正式指导关系对组织环境因素的依赖更强,指导关系的项目特征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对正式指导关系功能的影响会更强烈。
许多学者的研究揭示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比不上非正式指导关系,而本文作者基于经验的考察发现,指导项目质量是决定正式指导关系效果能否与非正式指导关系相比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参与者的选择方式、匹配方法等指导项目特征上的差异影响着正式指导项目质量的高低。
1.师徒项目特征的影响
既有观点认为正式指导关系比不上非正式指导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式指导关系无法建立起非正式指导关系中的亲密性。根据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理论(Hinde,1995),伙伴间的相似性、交往频率、空间距离的接近等因素会影响关系的亲密程度,亲密度越高的关系其功能越好。因此本文提出指导项目特征中那些会影响师徒参与动机和亲密关系的因素,如参与者的选择方式、匹配方法、培训、碰面频率的规定、目标设定过程、指导项目目标等会影响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
美国著名的指导关系研究学者Allen等人(2006)曾考察了一些组织的正式指导项目的设计特征对师徒知觉到的项目有效性的影响。她发现正式指导项目在启动之前有一些因素就已经预示着这个项目的效果了。譬如,Allen发现在项目启动前,组织有没有对师傅和徒弟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所花的时间以及培训的质量是会影响正式指导项目的效果的。此外,她还发现参与者的选择方式,譬如是自愿参加的,还是硬性要求参加的,也会影响项目的成效。其他的一些关注正式指导项目的学者也指出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譬如师傅是否经过了一定的遴选,师徒匹配的过程与方法,是否对师徒碰面的次数和时间进行了一定的要求,师徒之间是否设定了目标,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组织是否对项目的目标进行监督和考核,等等。若组织在启动正式指导项目之前,在设计项目时能将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考虑和妥善的处理,能对师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遴选,能对师傅和徒弟进行恰当的匹配,允许师傅和徒弟自愿地参与项目,对师徒进行培训,要求但允许师徒参与项目目标的设定,对师徒的互动做出频率和时间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那么正式指导项目的功效将会极大的提高。
本文假设:在参与者选择方式上,自愿参与意愿高的项目其功能更好;在匹配方法上,师徒相似度高、空间距离接近、参与者投入较多的项目其功能更好;在指导项目启动之前,对师徒交往、利益、注意事项等进行过培训的项目其功能更好,并且培训的质量越高则正式指导项目的功能越好;对师徒碰面频率做出具体规定的项目比没有规定的项目功能好;师徒设定的培训目标越具体指导项目的功能越好;旨在促进徒弟组织社会化的项目与旨在促进徒弟职业发展的项目的功能将不同。
2.师徒个人特征的影响
(1)师傅个人特征的影响
一些指导关系研究的文献表明师傅的个人特征会影响指导关系的功能。一些学者考察了师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以前指导的经历、权利大小、组织中的位置、政治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利他主义、自尊、转换型领导风格、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性、内控性等个人特征对于师傅参与指导项目的意愿以及徒弟知觉到的师徒功能的影响。大多数研究显示这些师傅方面的个人特征因素的确会影响到师傅参与指导项目的意愿,还会影响到师傅对徒弟的吸引力以及徒弟从指导关系中获得的职业发展功能和社会心理支持功能。如Allen(2003)的研究显示师徒个性特征中的同情心与乐于助人的特质与师傅愿意指导他人的意愿正相关。Aryee等(1996)的研究表明师傅的利他主义人格特质能显著预测师傅的指导意愿。Olian等学者(1988)研究显示师傅的人际沟通技能显著的影响师傅对徒弟的吸引力。
(2)徒弟个人特征的影响
徒弟的个人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个性特征、能力特征。一些元分析(Eby,et al,2013;Ghosh & Reio,2013;Ghosh,2014)表明徒弟的一些个性特征会影响徒弟的获益。徒弟的主动性人格、内控性、情商、学习目标导向、自我监控能力与徒弟获得的职业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正相关。徒弟的能力特征,包括徒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绩效水平,也影响师傅对徒弟的选择倾向和徒弟获得的职业发展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Allen等(2000)认为师傅会选择那些能给自身带来更多好处的学徒,并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证明:相比于有帮助需要的学徒,师傅更倾向于选择高高潜能或高能力的学徒。Allen(2004)的研究表明徒弟的能力与学习意愿是师傅选择徒弟的重要依据。自我提高动机强的师傅更倾向于选择能力强的徒弟,而内部满意动机强的师傅更愿意选择学习意愿强的徒弟。徒弟的年龄、教育水平、种族等人口统计特征会影响徒弟对师傅的获取以及徒弟知觉到的指导功能。西方的研究显示年岁大、少数民族的徒弟获得师傅的机会要比年轻的、主要种族的徒弟小一些。
(3)师徒组合因素或关系特征的影响
师徒组合因素或者说师徒关系特征因素是最近几年颇受中西方指导关系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师徒之间年龄的组合、性别的组合、职位的组合、部门的组合、个性的组合、职业发展阶段的组合等等这些师徒个体特征之间的组合对指导关系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按照师徒之间职位及部分的关系,师徒组合又有直属/非直属、同侪/非同侪、组织内/组织外等不同类型。有些研究致力于比较这些不同组合的效果差异。当师傅为徒弟的直属上司时这种组合为直属指导关系,否则为非直属指导关系。Ragins和McFarlin(1990)的研究表明当师傅为徒弟的直接上司时,徒弟能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功能和社会心理支持功能。
性别组合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指导关系研究的学者根据Byr ne(1971)的相似-吸引理论认为同性别的组合的指导效果要好于异性别的组合,即男师傅指导男徒弟,女师傅指导女徒弟,这样的同性别的组合的指导效果要好于男师傅指导女徒弟或女师傅指导男徒弟。然后实际的情况是有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设,有的否定这一假设。许多研究显示同性别与异性别组合之间差异并不显著。2024年龄组合,一般认为年长的师傅更愿意指导徒弟,师徒之间的年龄差距越大,师傅越不担心被徒弟超越,师徒组合的功能越好。然而,和性别组合一样,元分析的研究显示性别组合产生的影响很小。师徒组合中师徒之间深层的相似性,譬如个性特质、价值观、思维方式,对指导项目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强烈。Eby等2013年的元分析研究表明师徒之间深层次的相似性与知觉到的指导关系质量之间的正相关高达0.59,是她们关注的影响因素中作用最强的因素。
3.组织环境的影响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师傅和徒弟愿意参与指导项目,他们必须能从所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大于或等于付出成本的利益。因此鼓励员工职业发展、重视师傅价值的组织文化、奖励结构、上司的支持将会影响指导项目的功能。Baranik等(2010)的研究证实组织支持会影响指导项目的功效。英国著名的指导关系研究大师Clutterbuck(1991)在欧洲指导的众多的师徒项目实践也表明组织的奖励结构会影响师傅的指导行为。徒弟在指导关系中是主要的获益者,组织需要为是师傅的指导行为提供相应的奖励或补偿。Tracey等学者(1995)则表示组织的学习氛围,注重员工的发展的文化对于正式指导关系的发展和持续具有重要作用。
三、正式指导关系的结果
正式指导关系的结果按时间的长度可分为近期结果和远期结果,按性质可以分为正向结果和负向结果。正式指导关系的影响因素输入合理,会形成正向结果;若输入不合理则会形成负向结果。早期的研究者多关注正向结果,现在以Eby为首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指导关系的负向结果。
近期结果有徒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变化,师傅和徒弟对彼此的满意度程度,师傅和徒弟对指导项目的满意程度,当然还包括师傅和徒弟对项目有效性的知觉等。远期结果根据主体可分为徒弟、师傅、组织三个方面的结果。近期结果会对远期结果产生影响;徒弟的结果和师傅的结果又会对组织的结果产生影响。一些研究显示,对徒弟来说,得到越高指导功能的徒弟其得到的晋升越多,薪酬越高,工作满意度、职业满意度、职业承诺、生活满意度越高;对师傅来说,提供越高指导功能的师傅其职业满意度、社会支持感越高;对组织来说,徒弟得到的指导功能越高其组织承诺、离职倾向、工作绩效、组织公平知觉越高。然而,不良的正式指导关系则会形成诸如性骚扰、欺骗、抢功劳、诽谤等对师徒个人或组织有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诚. 企业导师制研究.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Allen, T. D., Eby, L. T., & Lentz, E. (2006). The relationshipb et we e n fo rma l me nto r i n g p ro g ram c h a ra c te r i st i c s a n dperceived program effectiveness. Personnel Psychology, 59(1),125-153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共和街小学魏玉琴
本学期,我校继续实行“青蓝工程”,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师徒之间相互学习,有效地促进老师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与周晓英老师结为师徒,为使师徒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现制定师徒结对活动师傅指导计划。
一、具体措施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师德形象。在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等方面为徒弟做出榜样。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2024学习文章,使其开阔视野,不断充实。
3、每月听徒弟课不少于两节,听课要认真记录,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认真评课,评议优缺点,做好评课记录,写出指导意见。
4、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教案。不合格教案一律不允许进课堂。每学期重点审阅徒弟备课教案,给予悉心指导。
5、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
6、写好─篇师徒结对总结。
二、在师徒结对中,我努力做到
1、主动工作,带头引领。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样样做好徒弟的带头作用,做一面会“闪光”的镜子。作为师傅,我总是考虑在先,积极带头,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徒弟。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师徒制 实验教学 影视类院校
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兴起和冲击,传媒行业竞争的压力日趋明显。因此,电视台或广告公司等对员工的动手能力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严格。如今,虽然国内开设影视类专业的院校已经数不胜数,但是较多数院校在大量的扩招之后,相关的实验课程和实验设施并没有跟上。培养的弊端共性存在缄默知识难以习取,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上岗实习过程中对职业的工作过程适应度低。面对存在如此现状的严峻就业形式,我校作为老牌影视类专业院校,如何做出特色、做强专业,是当务之急。国外许多影视类专业院校已经高度重视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在增加就业机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并取到了很好的成效。作为国内的影视类专业院校,对于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借鉴在即,刻不容缓。
剖析我校现阶段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其一,缺乏系统的“整体式”实验教学体系。目前,学校相关的各门影视类课程中大都包括了理论教学和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但是各课程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所需要的整体而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了解或只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实践技能,而没有做到“一专多能”。其二,缺乏特色的“实战型”实验教学项目。在平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战型”项目,使得实践与正常的电视节目制作环节脱节。在有限的实践课程中,学生在老师课堂教学的讲解和初步的分组练习之后,也将近下课。再在一周以后的课程中,学生又重新开始熟悉机器。如此间断式的往复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导致同学们对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掌握知识不够全面,与真正的行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我们开设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优化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的摸索与提升对现阶段的我校而言,显得尤为紧迫。
现代“师徒制”实验教学方法禀承“实践即实战”的教学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抓手,以课程项目制为纽带,通过“师徒制”的创新教育方法,突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与重构。首先,重新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进阶式”实验教学体系。这点,在我校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有所反映与体现。我校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构建有传媒特色的“五个四”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四个环节、四个逐层、四种结合、四大平台以及四年不断线的实验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课程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基础实践和创新实践相递进;课内与课外搭建校内学生创新中心、校内与校外采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坚持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真正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通过教学体系的规划,更加清晰地具体细化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并规定凡在16学时(0.5学分)以上的课内实践课程原则上要单独列为一门课程,正式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逐步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组成一个完整的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验教学体系。避免原有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现象,改变分散不成系统的实验教学。形成有步骤、分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其次,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形成师徒间的“传帮带”学习机制,完成实验与项目的“协作互动”。 “师徒制”项目化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师傅”遴选“徒弟”阶段。首先选择校内具有电视节目制作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业界一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兼职教师构成课程教学团队,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媒介,负责挑选各专业的优秀学生提供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教。学生即徒弟带领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应聘,经筛选出来的徒弟们为此项目的受益者,获得师傅们的示范教授知识。接下来在一系列的步骤实施过程中,徒弟们参与、了解整个流程,并将所学、所知传授进行消化与理解;第二步,“师傅”教授“徒弟”阶段。师傅教授徒弟们认识各个专业实战中所遇到的影视设备,教授徒弟们了解并掌握各类设备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言传身教呈献给徒弟的是被构建的真实背景,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缄默知识得到有效传递。师傅定期举行“感受谈”,了解每位徒弟的掌握进程。在完成一种类型片的创作之后,对其它类型进行讲解,徒弟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在教授期间,师傅还将带领徒弟们深入一线,到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综艺节目现场进行观摩和学习。第三步,“师傅”指导“徒弟”共同完成项目作品阶段。在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下,由于建立在师徒之间的情缘关系,使得师徒之间的交流方便得多,通过加强“第三课堂”引导式教学,使得指导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获得知识,通过了解观察、模仿、领会、试做、修整、完善、提高等过程,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获得技巧。在体悟和历练过程中,获得缄默知识,徒弟们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完成新闻、纪录片、广告片、音乐片、剧情片等各类型作品的创作。作品创作时间主要为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假期,包括是基于某些课题或项目上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节目制作。至此,徒弟技能不断提升,成就感得到体现。第四步,以“徒弟”为核心组成学生团队,独立完成项目作品阶段。通过师徒间的“传帮带”学习机制,在学生学习终端处搭建学院各专业横向整合平台。将编、导、表、摄、照、制、录等专业的优秀学生,根据创作教学需要,进入实验中心进行创作。依托师傅来源社会的项目或自选创作文艺作品,以“徒弟”为核心,继而形成学生团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产学研创作,作品报送各学科竞赛进行锻炼。相信基于这类实践平台上锻炼过的徒弟们,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并有相对成熟的作品呈现。
依托我校影视现场制作实验教学中心的先进设备,秉承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即实战”的教学理念,通过“师徒制”项目创新教学方式,形成师徒间的“传帮带”学习机制,进行教学联动。根据创作的需要,整合团队优秀资源,进行产学研团队制创作。至此,此次教改收货颇丰。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权,并且养成了主动解决问题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多个学生及其团队作品项目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的奖项。同时,相信在这种实战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也将普遍获得“上手快、后劲足”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徐秀维.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大家,2012,4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从“师傅”的角度看待幼儿园师徒制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可以发现对“师傅”而言,与新教师结对、带“徒弟”对她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同时师徒结对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徒弟”是“师傅”很好的“倾听”对象。
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是指采用新手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的形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体悟职业的隐性经验与缄默知识,不断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一种新教师培训方式。f}l简言之,师徒制是一种新教师培养模式,也是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师专业成长模式,该模式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师徒制实行的“传”“帮”“带”对新教师适应专业生活、获得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已有的研究显示实习生或初任教师最初教学时一般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某一位教师,作为认同的对象和教学行为的基本参照。L21此外,在幼儿园实行师徒制还有利于主配班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这一点与中小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幼儿教育的对象一般为3}6岁的幼儿,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幼儿教师必须承担保教合一的责任,她们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在一日活动中他们不仅要面向全体幼儿,还要注意个体差异,这些工作仅靠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完成,主配班教师必须进行合作。主班教师一般都是资深的老教师,配班教师则往往是刚进幼儿园的新教师。有的幼儿园为了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往往会指定一个有丰富经验和业务专长的教师(通常是主班教师)负责引领,同时明确主班教师是“师傅”,配班教师是“徒弟”;有的幼儿园虽没有正式的“拜师收徒”仪式,但是“师徒结对”是大家默认的。鉴于幼儿园实行师徒制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探讨其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徒制对新教师适应教学工作,帮助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与意义上,至于师徒制对老教师,即“师傅”而言意味着什么则还没有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与一些有过带教“徒弟”经验的一线教师的对话,试图诊释“师徒结对”对老教师的意义,以扩展人们对幼儿园师徒制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理解。
一、“师傅”在师徒结对中感受的压力
压力是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出现的变动、不安、破坏、威胁等刺激有所感觉,而在心理、生理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反应。压力分为两种,一种使人愉悦、精神振奋,给人力量与鼓舞,可以称之为正向压力;另一种令人不愉快甚至痛苦,使人紧张、坐立不安、闷闷不乐、手忙脚乱,可以称之为负向压力。对负向压力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消极行为或者引发心理障碍。[3]师徒制教师教育模式给老教师带来的压力一般为前者。因为角色行为理论决定了老教师一旦成为“师傅”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角色行为适应“师傅”的身份与地位,像个“师傅”的样子,包括:传道解惑,为人师表,以及怎么帮助“徒弟”尽快适应现有的教学工作,如何让自己带的“徒弟”在新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
新的角色期待必然会给老教师带来压力,这些压力首先表现为园长的信任和期待。园长把一位新教师交给老教师“带”就意味着园长对老教师的信任,认可老教师本身是优秀的,相信她能帮助新教师顺利渡过适应期。其次,老教师一旦当上了“师傅”,就意味着她多了一份义务和责任。老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给新教师做表率,还要分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和指导新教师开课和组织日常活动。因为新教师的这些工作渗透在她们的一日活动中,“师傅”必须时时留意才能发现“徒弟”的优点和不足。只有了解了“徒弟”的现有水平之后,“师傅”的指导才会有针对性。这无疑给本身就工作繁多的老教师带来了压力。第三,“师徒”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关系也给老教师带来了压力。虽然“徒弟”的“成”与“败”并不完全取决于“师傅”指导的水平,但是每一位“师傅”都希望自己带的“徒弟’能在第一次公开课上一鸣惊人,在各方面都比其他新教师突出。因此,在新教师上公开课之前,“师傅”从选题、备课到试教、改进等各个环节都要参与,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平时开课的好几倍。在“徒弟”参加园内外的其他比赛时,“师傅”也会倾其所能伸出援手,希望“徒弟”获得好的成绩。如果自己带的新教师表现不好,老教师也会觉得脸上无光。
二、“师傅”在师徒结对中感受的动力
压力并不一定都是消极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动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紧密相关的,当需要被引发出来,并指向某一目标,进而坚持追求这一目标时,就能形成动机,使之成为活动的动因。[4]师徒制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给教师带来上面所提及的一系列问题必然会使“师傅”感受到以前的平衡状态被打破,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或紧张。为了解除这些压力或紧张,她们会产生某种内部力量,驱使自己寻求各种途径完善自我。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老教师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促使她们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和教学是否适宜,促使她们聚到一起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这样的讨论有利于幼儿园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使得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大家更加愿意相互学习、互相引导,形成良性循环。目前许多幼儿园实行的“多对一”和“多对多”师徒制模式对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老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知识,但很多都具有缄默性质,这些不易言表的缄默知识只有靠新教师对老教师行为的观察和模仿才能获得。而新教师往往能力有限,不可能很快领悟老教师每一个教育行为背后的信念与意图,这就需要老教师把自己的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传授给新教师。而要实现知识的这种转换,老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更新,成长为具有教育智慧的专业教师,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由此带徒弟的过程对老教师来说也是其专业成长的过程。
三、在师徒结对中实现教学相长
2024教学相长思想最早的比较完整的表述见于《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孔颖达对“教学相长”做了如下注解:“故日教学相长也者,谓教能长益于善教学之时,然后知己困而乃强之,是教能长学,善也,学则道业成就与教,益善,是学能相长也,但此礼本明教之长学。”其意思是:在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和学各有其重要地位,共同促进其知识储备的丰富、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学,而且要把教学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网我们往往只看到“徒弟”从“师傅”那里获得的影响,却忽视了“师傅”同样可以从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灵感,从“徒弟”那里升华她原有的但不甚清晰的某些关键认识。师徒之间的相互欣赏和肯定是新老教师在精神上的平等对话,是她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共同提高。
幼儿园里新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新教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加上对工作充满了期待,她们在工作初期必然会表现出极大的激情。而老教师经过长期的工作,习惯了每天在幼儿园处理繁琐的事务,对幼儿园里的一些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而在与新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老教师首先感受到的必然是来自新教师的这份活力。其次,新教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掌握了一定的最新教育理念,双方在相互观摩、思想碰撞、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教学智慧的共同提高。c}再次,新教师在技能上也能给老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对音乐教材的解读,新教师都有着和老教师不一样的领悟,这些都与老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风格不同,值得老教师学习。
四、新教师是老教师的“倾听”对象
师徒结对徒弟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师徒结对”;师傅;徒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6
笔者来浙江苍南已有四年,发现作为县城的一所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有距离,学生不懂时不敢问,有话时不敢说,不愿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特别是后进生。在笔者的英语课堂上,很多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只是用“摇头不对、点头对”的方式来回应笔者的一切问题,如何使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好地交流呢?笔者认为让学生充分合作,采用“学生师徒结对”的形式展开英语教学及课后的培优补差工作。
一、“学生师徒结对”的概念
“学生师徒结对”就是充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笔者将班上英语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聘为“师傅”,而后进生作为其“徒弟”,组成一帮一的英语学习小组。为了较方便地得出实验数据,笔者在班里选出了十位“师傅”,这十位“师傅”是学习能力较强、成绩靠前,且性格较为外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又将上学期几次成绩总评为倒十名的学生设为“徒弟”,十个小组组成竞争模式,每次考试笔者将对十个小组进行排名比较。对于优胜的小组,笔者给予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笔者在宣布形成师徒学习小组的那一刻,学生都非常兴奋、好奇。他们的好奇兴奋也给自己创设了愉悦、和谐的交往平台,使学生的知识在师徒沟通中得以生成,在交流中得以巩固,在共享中得以倍增。
二、“学生师徒结对”的形式及意义
1. 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开展“学生师徒结对”,有利于激发徒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是以交流为基础的学科,在外研版教材每一模块的第一单元的听说课教学中,笔者都让“师傅”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每次对话的发问都是由师傅开始。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展开对话,例如在七下第十一模块“body language”的教学中,笔者让师徒两人展开的对话如下;师傅A发问――What do French people do when they meet?徒弟A顿时没回答出来,处于对徒弟A的教导,师傅竟在课堂上做出飞吻的手势语,一时间,其他学生笑的合不拢嘴,徒弟顿时脱口而出――They kiss.师傅及时竖出大拇指――You are great!
师傅对徒弟的夸耀让徒弟更有兴趣学好英语,接下来的学习,两人关系越来越好,师徒两人在这一模块的测试中成绩进步斐然,笔者当即张榜表扬。笔者也逐渐意识到要在师徒交往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后进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即使做错了也没关系,“师傅”肯定想办法让徒弟做对,从而使后进生走向成功,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意看到的。
2. 在测验习题评讲中运用“学生师徒结对”,有利于帮助英语教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习题评讲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一步。学生层次差异大,给教师评讲习题带来了难处。面面俱到地评讲每道习题,后进生正正好,而好学生吃不饱;如果选择性评讲又会导致后进生消化不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学生师徒结对”的方式正好弥补这一不足。在习题评讲前,先让“师傅”和自己的“徒弟”进行一一交流,“师傅”主要帮助“徒弟”解决一些简单容易和“师傅”已经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徒弟”出错的简单题全都解决了。这给教师评讲集中性错题、难题留下了许多时间。刚开始实行时,笔者还对课堂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课堂调控能力有所担忧,但通过笔者的巡视发现:学生交流很积极,“徒弟”个个很负责,一题一题讲解十分细致,“学生”在一旁听得也很认真。
例如,在第三模块测试卷的讲解中,有些“徒弟”始终不理解将来时的应用。在让师徒讨论的过程之后,笔者清晰地看到师傅B在徒弟B的整张试卷上都用红笔圈出时间状语in the future,in 20years,tomorrow.等。同时在一旁语重心长地说这些都是本模块做题的题眼,一定要切记。整节课中,习题评讲时间很充裕,原先不能完成的进度现在都能很好地完成了。
“学生师徒结对”在习题讲解课实施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后进生的成绩有所上升,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优秀学生通过在与后进生的讲解、讨论、交流过程中也得到了启发,这对好学生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所以这是班级整体的提高。
3. 在课余时间采用“学生师徒结对”,有利于培养后进生解题的信心
后进生由于知识掌握得不好,对待教师的课后作业大都草草了事:有时会写的写一些,有一点难的就不写;有时乱写;更有甚者仅把选择题填了了事。这时“师傅”的出现给“徒弟”带来了压力,“徒弟”的作业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因为笔者会让“师傅”首先来检查,并且笔者要求师傅签上字以后才能上交。当然,笔者也规定不会做时,可让“师傅”们帮助他们,给他们细细地讲解。久而久之,不认真做作业的后进生越来越少了,学习态度端正多了,因为他们会做的题越来越多了。长此以往,“徒弟”在无形中受到了“师傅”的熏陶,学习习惯就会明显改变。解题的信心增强了,这也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例如,在一次让学生上交英语作文的过程中,师傅C不让徒弟C上交,原因很简单,没有达到他的标准,向笔者请示完之后说晚修时间一定让徒弟交上,后来笔者发现师傅居然晚饭都不吃,陪着徒弟教完了模块4要求写的作文,才去商店买了两个面包,并给了徒弟一个,看到此场景笔者好感动,当即在批阅时给了他一个A。
笔者再次明白通过“学生师徒结对”,“徒弟”在“师傅”的帮扶与榜样示范下,学习方法及思维都会得到改进,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进步,与此同时也让“师傅”和“徒弟”们在其他方面收获了许多。
4. “学生师徒结对”有益于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原本相互之间没有话语的学生,开始有交流了,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感情深了许多。人都是有感恩之心的,当你帮助了别人,对方将来不会亏待你的,这叫做“平时留人情、雨天好借伞”。在班级的体育课跑步比赛中,“师傅”和“徒弟”互相呐喊着、鼓励着,唯恐自己人落后了,这不就是很好的见证吗?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拧成一股绳,一起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面临困难
1. 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觉得帮助和监督成绩差的学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并耽误自己玩耍。与成绩差的学生做同位容易受他们的不良影响,讲小话、做小动作等的影响而使自己不能专心。
2. 成绩差的学生觉得向同学请教很没面子,受同学监督不自由。
3. 独生子女的娇惯和自私。
四、展望未来
上一篇:师德培训心得体会(整理5篇)
下一篇:师徒帮扶心得体会(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