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整合5篇)

绿叶与红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25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0分钟。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开学至今学校已开办了四次家长学习讲座,每次我和家长们都认真地聆听了老师的讲课。在这首先要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们家长知道了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如何与学校老师配合进行教育,如何培养与锻炼孩子各方面的兴趣,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可谓重中之重的关键,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随着课程科目增多,知识膨胀,孩子一时不能适应,学习成绩不如从前,再加上新的学校坏境和青春期生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孩子似乎与离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做父母的很不理解,有时候他们宁愿上网去寻找倾诉对象,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沟通,“叛逆行为”越来越明显,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也觉得很迷茫……

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认为做一个好家长首先要能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孩子视作朋友,视作知己,使孩子始终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健康地发展。

当然要做孩子的朋友,作为家长如果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就不能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以我们平时也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沟通的渠道。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有乐观的幽默品性、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持之以恒的韧性、还要有驾御自己情感的能力!不能因孩子的不如意怨恨孩子;要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尤其要善于制怒!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情商!

家长课堂还教育我:为人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在子女的教育上,看待子女的分数上,更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要盲目攀比,而这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父母所没有做到的。其实想想,我们也是很普通的父母,但却为什么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出类拔萃的呢?也许当我们用一颗平常心要求自己的孩子时,她反倒会成为一个让我们欣慰、健康、活泼、幸福、成功的人!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通过近一年地学习,使我感受到家庭与学校紧密联系,共同合力会更有效的培养好孩子。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历着人生的第一次转变,从纯粹性的靠兴趣学习向接受义务教育过渡,所处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幼儿园甚而家庭都有着天壤之别。在这中间,他经历着转变,我们家长也经历着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和老师多做充分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动态”,以便全方位的帮助他成长。

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会受益终身。孩子在学校的习惯有老师会教导,还可以学习其他同学;在家里我们家长会督促和引导。因此在家里就要从孩子的书写习惯、做作业的习惯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着手。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定时睡觉、起床;吃饭要快速;做作业要认真快速,做完后还要自我检查,多读课外书等。希望孩子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少批评。孩子有许多事情做得不好,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训斥、怒骂。家长应该做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当相信孩子,并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困难,而不是替孩子解决困难,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也能使孩子更信任我们。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中国教师》: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两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但现在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盟”,形成教育合力?

马丽娜:人民大道小学于1959年建校,到今天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她作为一所中国名校,无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德育实验,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进行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中,都将家庭教育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家校合作中打造教育共同体,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现在,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校教育合力显得更为突出,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家校联盟在这个时期比任何时期都重要,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学校利用家长资源,这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融入与运用中,对学校发展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校特别要在校本课程方面把家长队伍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互补力。

我认为,提出家校教育合力,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家长随着学历的提升,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一些家长作为一个没有较为完善接受教育体系培养的人,知道教育知识未必懂得教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把那些既懂得知识又懂得教育的家长融入学校中,和学校进行共同教育,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这是学校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方面。另外,作为教师,我们在接受师范教育的过程中,有些知识比较单一化,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师范类教育体系,那么随着家长学历越来越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力和在社会不同行业的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如果学校可以将家长的这种不同见识带入亲子课堂的话,也会促进学校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提出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盟”,形成教育合力的原因。

《中国教师》:您认为家校联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马丽娜:我认为家校联盟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以人民大道小学为例。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及时展的需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学校成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即校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与班级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主要是为学校的发展搭建家长支持的平台,不断吸收优秀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年级家长委员会主要是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的落实,进而推动与年级家长委员会之间互相的学习与交流。

第二,开办适合不同年级家长需求的有特色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普及、宣传家教知识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是提高家长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们将家长学校制度化,有计划且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由校长、课题组教师、家长亲自授课。每年新生一入学,新生家长随之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强化学习,旨在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其他年级的家长,我们又会根据不同年级的需求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

第三,举办专家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内容涉及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国内目前教育发展状况、儿童营养与健康、儿童的心理与身体素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创办“家教沙龙”。我们还不定期举行“家教沙龙”,家长、教师、学生可自由交谈,达到沟通信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目的。

第五,组织“教子交流座谈会”。我们会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子交流座谈会”,将优秀教子经验2024成册,使家长在理论学习―实践总结―推广交流―提高深化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学习、经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进行优秀家长的评选。

第六,开展家庭心理咨询与辅导。针对目前家庭中重视智力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忽视儿童的精神需求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开展了心理辅导,其内容包括: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孩子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原因有哪些?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怎样对待孩子的任性以及小学生的性心理等。

第七,组建“爱心妈妈团”参与学校班级的一些活动。比如,二年级孩子的“爱心妈妈团”每星期都会来到学校,我们称为她们为客座教师,负责各班孩子们的读书社,和孩子们一起帮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外书是不是有卷角情况,哪里做得不合适,进行“图书漂流”活动等。

第八,家长志愿团,这个面涉及的比较广。我举个例子来说,安阳是一个四线城市,学校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学校门口常常会出现卖小食品的,那我们学校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主要是借助家长志愿团来解决的。我校二年级一班的一位同学的家长在市里工商局工作,暑假时,这个班的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了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到这位家长工作单位让孩子们观看2024劣质食品的短片,到仓库看满仓库的劣质产品,由这些家长志愿团的叔叔、学生家长进行亲子课堂,和孩子们一起进行讨论,说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喝,它们里面添加的成分是什么,之后让孩子回班再进行讨论,充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当新学期开学时,这些学生要当讲解员,走到二年级的其他班级去讲解,提升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自觉抵制校门口的小食品。这个家长志愿团在孩子们的社会教育中解决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起到很好的助推力与帮助。

第九,人民大道的“爱心爷爷奶奶团队”。我们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他们的特长,丰富学生在校的活动。我们学校实行“班班有歌声”,有的奶奶退休之前是音乐教师,不仅会带一个班,也会给所有年级的班配置合适的音乐,促进孩子在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

此外,我们也会开办亲子课堂,不但有班级亲子课堂,而且也有年级亲子课堂,看似点点滴滴的事情,但在点点滴滴中告诉孩子怎样做人与做事,要在社会上树立怎样的形象,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

《中国教师》:参与家校联盟的主体有哪些,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马丽娜: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参与家校联盟的主体主要是有这几个部分:一是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二是家长与学生,三是社会的教育人士或者离退休的老教师。

我认为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主要起主导、组织与指导的作用,他们在这些方面发挥的作用比较多一些。家长主要是参与,起辅助与协助的作用,有时也会起主导作用,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参与和提建议。学生作为家校联盟的主体之一,更多的是被指导与被服务,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会从被指导、被服务的主体变为服务与教育低年级孩子的一个主体。社会教育集团产生的较大作用体现在利用社会上有经验的教育人士,规范我们的工作。例如,他们接送孩子的次数比较多,会将听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反馈到校长信箱,我们的校长信箱会设在外面,还有他们针对社会上我们学校可能接触不到的一些问题,如安全问题、校车问题等,及时和我们进行书面沟通或者电话沟通,监督我们的工作,推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开展。

《中国教师》:教师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尤其是班主任,那么,您认为班主任应当采取哪些方式促进家校联盟?

马丽娜:我认为班主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学校,大家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选择一所好的学校,不如选择一位好的教师;选择一位好的教师,不如选择一位好的班主任,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风格的孩子。在进行家校联盟过程中,学校要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让其认识到开展家校联盟的重要性和班主任应尽的责任,不要把它作为一个形式化的东西,而要将其看作是促进班级发展、提升教师自我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而且,班主任要能够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也要针对自己班级的问题,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请家长进课堂,成为客座教师,进行教子经验的交流与亲子活动,如亲子共读一本书、共看影视片、手拉手共筑和谐家庭、小手拉大手的阅读活动等。班主任还可以各个学期开展一次课堂体验,让家长走进课堂当教师。此外,家访、心理咨询、校讯通等都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建立家校联盟的载体与平台。

《中国教师》:家校联盟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重要的协同教育模式,那么,站在学校的视角,您认为搞好家校联盟,学校应该怎么做?

马丽娜:作为学校的领导,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认识到位。社会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学校这一支教育力量来教育孩子真的是力不从心。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对学校也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名校,就好像进入了“保险箱”,孩子好是应该的,有问题不会归因,这样很容易造成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产生分歧和矛盾。因此,利用家长有效资源帮助学校发展,这是时代对学校与校长提出的新课题,我们要利用好、运用好这样有效的资源。此外,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有制度就执行、有方式就运用、有经验就要及时推广,在重视、运用与推广中让家校联盟形成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体系,然后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对于教师,学校要进行科学引导,让教师转变观念。我在人民大道小学工作了30多年,从一名教师走到校长的岗位,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角色的变化。之前,教师大多扮演上帝的角色,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今天,作为社会事业的教师群体,学校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让他们树立服务意识和与家长合作的意识,在与家长合作中提升教师的能力。

此外,学校要重视让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去体验、去感悟,引导教师将其体验转化为家校联盟的多种活动形式。比如,我们学校有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感恩母校”活动、针对一年级孩子的“亲子”活动等,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些活动让家长在家校联盟中受益,体会学校开展这些活动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使家校合作互利互赢。

总之,学校校长要认清当前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家校联盟的重要性,认识到孩子的本性,让家长与教师转变既有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摒弃学校是“保险箱”的观念,也让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地的一些学校家校联盟做得怎样?贵校有哪些可供其他学校借鉴的做法?

马丽娜:这几年,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转变,在家校联盟方面,我们当地做得比较好的学校还是挺多的,一些学校可能在某一点做得比较好,有的学校可能在两点或者更多的方面做得比较好,各有各的特点。

拿我们学校来说,我觉得有三点做得比较好。第一,把家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帮助教师在共同的交流中使那些困难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每一个班的好学生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孩子们的天赋里就有一些好的品质,学校与班集体、家长要给他们一些正的能量。一个班级的差关键在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而出现困难学生的背后是因为他们家长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之前,我们常说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来学校提意见,但如果家长认知不到位的话,他们永远也做不到,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在“玩”中体会这些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认知和能力。比如,我们学校某班的一位同学,他的家长不管他,而这位家长还喜欢给学校提意见,所以我们请他的家长委员会来帮忙,组织一个“田野星空”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好像他们是在交流,实际上是在有目的地引导,进行沟通与联系,也在间接地帮助教师监督这位家长要提升教育孩子的能力。这种做法,我们尝试了几年,其效果比教师叮咛、家访、教师每天电话联系要好,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升了家长对这个班级的热爱程度与责任。在玩与交流中提升困难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第二,家长进课堂。这种做法和西方国家,如美国的教育比较接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每个学期每个班级,家长自愿报名,甚至有些家长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与资源,看别的家长在做,他会叫自己的有能力的朋友和自己共同来做,这等于将家长教育本身的资源扩大化成社会资源,定期进课堂。例如,有些家长在医院工作,低年级孩子的牙齿保护问题,我们就会让这些家长进课堂,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有考试焦虑的问题,我们也会请一些家长,利用他们的社会资源,定期开办一些家长课堂,直接跟随我们的课堂,如语文课,告诉他们怎样保持平和的心态,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

第三,亲子课堂。孩子和他的父母要共同讲述一些名著,我们将这种形式称为“亲子共读”或“亲子大讲堂”。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孩子比较喜欢、家长又有能力讲解的内容,我们会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和家长共同准备,定期进行亲子课堂和亲子讲堂活动,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让学校教育在家校联盟的过程中,提升质量水平,手拉手和谐发展。

《中国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学校在构建家校联盟、充分发挥家长资源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马丽娜:针对我自己的感受与一些学校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学校在构建家校联盟、充分发挥家长资源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有:第一,政策的完善和支持,这是学校应该首要注意的。有意愿的家长在改善学校班级环境、提供物质帮助等方面会支持的比较多一点,那么,在当前依法治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更需要将家长的这种支持合理化与合法化。第二,学校要注意对家长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和学校的校本课程相结合,服务于学生,这是我们学校今后更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三,这也是我感受比较深的一点,那就是对在家校联盟中作出较大贡献的家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及时进行表彰,及时对其给予认可与肯定。例如,我们学校每星期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会将这周表现比较好的家长,让其走向升旗台,让他的孩子、孩子的班主任为其佩戴上“优秀家长”标志或者颁发奖状,我认为这是对家长很好的鼓励,也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与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摘 要:一所新学校的创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支撑。一所新学校要真正“立”起来,让孩子、家长、社会认可、接受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当一所新学校的校长还是“新人”的时候。新学校的新校长需要尤其有“力”、给力。本文结合实际,就新学校要“立什么”以及新校长需要有哪些方面的“力”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索。

关键词:新学校;立;新校长;力

一、引言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近年来,城市人口剧增,进城务工人员子弟都需要在城里读书,城市里现有的学位、学校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楼盘开发商以及政府每年都要建为数不少的新学校,这些新学校的校长也得重新选聘,于是,一大批的新校长也随之产生。这些新学校和新校长往往在众人怀疑而又期盼的目光中走上教育和社会舞台,他们要在社会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迅速“立足”、获得孩子、家长、社会的认可,就需要新校长有力、给力!

二、新学校要“立”什么?

1.立“楼”。一所新学校首先需要有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有完善、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简单、通俗点说,也就是先得把“楼”立起来,把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硬件配齐、配好。

2.立“愿”。一所新学校也许在楼房还没有完全“立”起来之前,社会就已经非常关注了,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学校。社会、家长所期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楼房会建得有多好、环境有多美、硬件设施有多先进,更重要的还有这所学校的发展愿景是什么,这所学校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校长的抱负有多大、理想有多高远、学校的发展前景是怎样计划与设想的!

3.立“章”。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以及发展规划体系的文本体现就是“学校的章程”,这所学校的性质是什么?管理体制是怎样的?资金来源是什么?人员(即学生与老师)有多少、来自哪里、怎样管理?等等都需要在学校开学之前就确立好。

4.立“规”。在与老师、学生见面之前,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应该“立”起来,既要有适用于教职员工的规章制度也要有学生的一日常规,还要有家长常规,当然,这时候的规章制度文本都要写上“试用”字样。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景和规章制度就能确保师生到位之后大家真正做到思想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为新学校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以上四点都是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在学校未开学之前就应该做好的,是为新学校一正式亮相就能立住脚打基础的,那么在正式开学之后新学校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树立在孩子、家长、社会心中的美好形象呢?

5.立“人”。“立人”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学校心中得“有人”,知道怎样爱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成就人!在真正开学之后,“立人”就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

6.立“信”。一所新学校,社会公信力很重要,因此,学校一开始正式运行,就要想尽千方百计兑现承诺,之前在招生过程中跟家长、孩子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做好!另外,在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也要严要求、有原则,确保学校制度的公信力!当然,学校是否值得相信,关键还得通过每一位教职员工高尚的德行与得体的言行。

6.立“功”。这里的“功”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社会是很现实的,我校之所以会在第二年开学就出现生源爆满、一学位难求的情况,就是因为我校师生、家长齐心协力在学校创办的第一年中就在省、市、区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了成绩,就会有社会声望,有了社会声望,一所新学校才算真正在教育界、在社会有了立足之地。

7.立“言”。这里的“言”就是指文字,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规章制度、办学成绩、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感想、经验、探索、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会、家长们的育儿心得等等都需要传播、分享,思想与思想之间要有激荡,要实现这些目标的最好方式就是立“言”,新学校要有自己的刊物,要有自己的网站,要注重新闻的撰写与,通过这些东西,家长、社会就能随时了解到学校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得怎样,重要的是这些文字的积淀将引领、影响这所学校将来的每一位校长、教职员工、孩子、家长,立“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新学校之“立”需要新校长之何“力”呢?

当然,一所新学校影响力的确立需要长期的坚持与不懈奋斗,新学校能不能真正“立”起来,新校长是关键,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在学校刚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已经任命了该校的校长,因此,大多数新校长都是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新学校要“立”起来,新校长就必须有如下之“力”:

1.有“体力”。新校长在学校建设之初就上任了,上任之初,新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教育局基建科以及施工方抓学校基建以及构建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招兵买马、积草存粮”等等,既要攀爬钢筋水泥架、行走高空,又要潜心学习、思索、与各色人等周旋,既劳心又劳力,因此,有足够的身体能量作支撑至关重要,所以,很多地方任命的新校长都是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中青年骨干。

2.有“念力”。“念力”本是佛家词汇,意为“坚定的意志力”、良好的心态、百折不挠的毅力等,这对于新校长也非常重要。新学校的事情尤其繁杂、琐碎,一所新学校就像是一个新生命,刚开始孕育、诞生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细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这个“生命”不能健康、顺利成长,而新校长就是这个“新生命”的监护人、抚养者,因此,他(她)必须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坚信自己呵护的新生命一定能“成人、成才!”有了这种“念力”的支撑,新校长才有可能不辱使命。

3.有“公信力”。家长、孩子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察的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他们会在网上对校长进行“人肉搜索”,把校长的“前世今生、学历人品、能力专长”都会查得一清二楚。孩子进校之后,新校长的“公信力”就体现在其管理学校的方方面面了。校长没有“公信力”,不但自己做不长久,学校也会受到影响。

4.有“亲和力”。大多数新学校在建立之初一般都只有校长一人,因此,家长、社会对这所新学校的认识与期望都是从新校长的为人处世开始的,那么,新校长的“亲和力”就非常重要,当然,“亲和力”一定是以校长对祖国、社会、师生、家长的爱心、责任心、外在形象以及沟通能力为基础的,校长具有亲和力,学校也就有了亲和力,这对于学校教师的招聘、学生的招收有着直接的影响。

5.有“魄力”。一所新的学校在刚刚起步之时,往往内外部环境都非常复杂、甚至恶劣,说不定基础建设还没完工就已经开学了、民工要不到钱会找校长;刚开始肯定很辛苦,教师太劳累了会找校长抱怨;刚起步凡事无法尽善尽美,家长投诉还是会找校长;作为新学校,校长还得想着有些新举措、新亮点;“魄力”体现在“快刀斩乱麻”、体现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学校大局稳定后,新校长要着力学校内涵的发展还需要有勇立潮头、敢于创新改革的“魄力”!

6.有“定力”。新学校因为“新”,所以会有很多人评头品足、指指点点,会有很多领导给学校提出很多期待,会有很多专家给学校提办学建议,会有很多家长给学校提要求,还会有很多老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提出质疑,等等,这就需要新校长有定力,有主见,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另外,学校稳定后,如果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城市中心地段的重点学校,就会有很多人想进来,就会有老师、家长找校长送礼,这时候,校长的“定力”也尤其重要,否则,新校长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糖衣炮弹”击中滚下台了,学校的发展也必定受到影响!

7.有“领导力”。“校长”一词的定义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校长综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一般地说,各国对校长的共同要求是:必须懂得学校教学、教育和管理工作,并受过专门的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或培训;应具备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能力;要有相当的教学、教育和管理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思想品德修养好,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

从以上定义及要求可以看出,校长的领导力至关重要,一所新学校的诸多事务需要全体教职员工通力合作、有效地配合完成,而配合得好不好,还得靠校长的领导,而校长的“领导力”又是以前面所讲的几种“力”为基础的。

四、结语

新学校充满着生命的张力与活力,同时也有着新生命的脆弱与稚嫩,要想能够迅速屹立于社会、得到认可、获得社会声望,实现“立”的目标就需要有一位有力量的新校长!新学校之“立”还必须有哪些方面,新校长还需要哪些“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中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编,同心出版社,2005

家长学校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舜友会”以“融教育精华,育舜耕学子”为宗旨,培育家校教育的新型共同体,开辟了家校合作的新渠道。它从形式到内容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家委会,为开放教育植入了崭新的理念。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共同体,其通过学校与家长共担责任、共享资源、创新参与模式、建设监督评价机制等,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和谐共进的教育环境,打造了由“小教育”向“大教育”转变的新模式。

一、责任共担,

教育实践活动重焕生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明确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由于安全压力太大,不少学校都取消了春游、秋游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在我校,由于有家长的广泛参与,我们将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舜友会”的组织下,学校四百多名学生和家长到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了“舜耕小学试验田”揭牌仪式。从此,学生、家长、教师经常到试验田体验农耕的辛苦与快乐。农耕活动的成功开展坚定了学校和“舜友会”拓展校外实践活动的信心与决心。“舜友会”还经常组织开展摄影比赛,义务植树,舜康游戏,“汉藏一家亲”,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拓展基地,游学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这些得到家长支持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实施育人目标的有效载体,使各种教育资源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高度融合,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资源共享,

家长资源全面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的多样性、选择性及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目标单靠教师根本无法实现。学校通过“舜友会”组织有专业背景的家长担任学校客座教师,使家长资源全面融入学校课程建设。

(一)文化课程资源的补充

在以“琴、棋、书、画、茶、食、歌、陶、艺、舞”及国学、刺绣等为代表的校级选修课中,“舜友会”分别邀请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省书法协会的会员、舜耕山庄酒店的大厨、舞蹈学院的老师等具有专业素质的家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社会课程资源的补充

社会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较为缺乏的方面。为了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舜友会”邀请相关职业的家长为学生们开设了礼仪、法制、安全、环保、台湾文化等方面的讲座。

(三)生活课程资源的补充

为了全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舜友会”组织做医务工作的家长义务对学生进行体检,并进行用眼卫生、健康饮食、口腔保健等方面的讲座;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为学生做“零花钱的使用”的讲座。

对于我校的家长来说,他们与学校的关系不再局限于配合学校监督孩子学习,他们做的更多的是参与“育子沙龙”、“家校对对碰”等常态活动,是对学校理念提升、发展规划制定、德育活动实施、师生评价等学校的重要工作的参与。

三、创新模式,“舜友会”成为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重要阵地

“舜友会”挖掘出了家长身上的巨大教育潜能,也让学校有机会进一步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互动活动。

(一)搭建学习教育理念的平台

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和教育局领导为家长介绍教育规律,普及教育常识,讲解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请优秀毕业生的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与心得;校刊《舜韵报》是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的阵地。

(二)开展入校教育

针对新生家长的困惑,“舜友会”组织资深舜友组成“新生宣讲团”,就自身的经验与心得对新生家长进行“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专题培训,并对“舜友会”作详细介绍。

(三)引领教育行为

针对现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角色的缺位,学校与“舜友会”共同筹划成立了“爸爸俱乐部”。俱乐部通过成立理事会、举办家庭教育研讨会等活动机制,通过开展“远足练意志”、“热心爸爸好书2024”等富有特色的亲子活动,帮助父亲们学会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爸爸的角色。

四、健全机制,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实施者、监督者

学校与“舜友会”建立了一套家委会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协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尊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监督权和话语权。

(一)建立家长监督学校工作的机制

“舜友会”通过常委会和代表大会,定期2024、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搭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有效平台。每年一次的代表大会,“舜友会”会长都会向全体家委会成员进行工作报告,只有当家长通过率达到90%以上时,工作方案才能得以实施。家长以年级为单位,将意见和建议以提案的方式提交,在代表大会闭幕时由学校和家委会进行解答。同时,“舜友会”还通过代表大会向全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征集家长对学校和家委会工作的意见。

(二)建立家长协调学校工作的机制

每月月末的周六,“舜友会”常委会定期召开班级负责人会议,总结交流各班经验,汇集校刊《家校对对碰》中家长的意见及建议,并会同学校一起与家长沟通、交流。这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沟通方式,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加深了他们对学校的理解与认同。

(三)建立家长评价学校工作的机制

家长每学期对教师师德、业务能力、家校沟通等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分值占教师考核分值的30%。家长的评价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统计,每学期学校通过“舜友会”征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就有一百多份,内容涉及教师工作、学校设施、亲子活动、作息制度等各个方面,很多建议被学校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舜友会”,学校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教育格局,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