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参观工地的心得体会(优选5篇)

心灵之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61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参观工地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参观学习的主要内容

1.内容丰富。外出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紧凑。通过对煤气加压站、常白班、焦炉地下室、炼焦车间等各个标准化岗位的参观学习,切实地感受到了生产一线工人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奏响了生产一线工人工作提速前进的最强音。

3.收获显著。这次,通过参观学习,让我也有了参照,有了目标,更有了干劲。让我对一线职工异常的佩服,领略了一线职工对工作的敬业精神,他们的举动深深的嵌入我的心灵,我作为浩博公司的一名后勤科员,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工作,虽在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但远比生产一线岗位的职工,我自叹不如。

二、参观学习的主要体会

1.一线职工的敬业精神让我叹为观之。 他们的勤劳让在场的许多人膛目结舌,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卫生环境保持得如此干净整洁,足以证明我们的员工是多么的勤劳刻苦,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一线职工的思想意识。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然没有忘记学习。他们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下的经验都认真的记录下来,对出现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为了熟练操作规程和许多相关的规章制度,他们坚持每天抄写锻炼,这是何等的坚持不懈。在他们刻苦勤奋的努力下,一笔栩栩如生的钢笔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生产一线的凝聚力是公司稳步快速发展的保证,只有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公司力量集中,步伐迅速。

3、焦炉地下室的温度是何其得高,他们却一点也不畏惧,仍然是爱岗敬业、勤于巡检,一股股刺鼻的煤气味让很多人都无法在继续参观下去,可想而知,他们对工作的执着,让我们勤勉与共。

三、参观学习的主要收获

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学习取经,一路深入思考,收获颇丰。

1、一线职工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感悟颇深;

2、一线职工的劳动纪律和对工作独到的见解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3、一线职工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一线领导的管理水平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着实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4、一线的厂容厂貌简直焕然一新,让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生产厂区是如此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参观工地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年,我校党支部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党员教师及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先创优,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尤其是重点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党风廉正建设不断得到彰显,党支部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监督保证作用不断得到发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新的可喜的业绩,年底在即,现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以学习为引领,科学发展观思想得到初步确立

我校党支部是教育局党委直属支部。今年上半年,我校被列为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教单位。学校党支部于3月27号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局党委在实小报告厅召开的党建工作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回来后,学校支部成立了以学校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学教活动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了相关会议,根据局党委2024文件精神及学教活动要求,我校对学习实践活动作了全面的安排,先后拟定了《外国语学校党支部2024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及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提高三个不同阶段工作实施办法和具体计划进程安排表,同时根据三个不同阶段的要求,先后有序地开展了各项活动,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尤其是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我支部在去年组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领导《论科学发展观言论》、《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聘请了2024专家开展了党课教育。全体党员在学习的同时,都能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并积极参与了“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了心得体会交流,参加了市委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应知应会知识测试。通过各科不同形式的学习,全体党员同志进一步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总而言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全体党员的头脑中得到了初步的确立。结合教育的实际,教育科学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全体党员、教职工先后学习了2024师德修养,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党员及教职工的精神家园得到了一定的打造。

二、以活动为抓手,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我校共有教职工108人,教学一线人员93人,后勤人员15名,现共有党员50名,其中预备党员一名,教学一线党员就有39名,行政14名全是党员。**年,学校党支部,坚持以活动为抓手,努力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保持和弘扬党员的先进性,展示共产党的先锋、模范形象。

1.首先组织全体党员,于**月11日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兵,开展了以“忆红色之旅,扬革命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青青的芦苇,弯弯的小道,和煦的春风,红色的回忆,不仅丰富了党员的教育学习形式,深入推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党员切身感受到战争年代,艰难环境中共党员的先进性,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深刻洗礼,潜移默化地增长了全体党员在新的改革开放时代继续弘扬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2.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扬中教育新跨越”,学校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间开展了“争当扬中教育跨越发展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引领教育跨越发展的能力更加凸显,广大党员实践教育跨越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学校党组织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尤其是分析检查阶段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党支部积极引导领导班子密切联系学校和自身工作实际,以“谋划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一是认真查找自身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二是认真查找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要方向,赶超目标,总体思路。另一方面,学校党支部引领全体党员积极参与“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谋划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方面来。全体党员结合自身和学校工作实际,为学校进言献策20多条,并在自己工作中将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内化为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自觉行动,同时与学校一直开展的“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契合,在各自岗位上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响亮口号转化为教育改革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彰显。在今年下半年开展的全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一线党员都能积极带头参与,在学校各个学科获一等奖并上线参加市比赛的5名选手中,有四名党员(语文:郭凤彩数学:潘金城史地:李晓君音体美:戎梅)。在全市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教导处主任党员数学教师潘金城获“扬中市十佳教学能手”光荣称号(初中共两名),我校党员教师李晓君、戎梅也成功杀入“扬中市十佳教学能手”最后决赛;在学校学习蠡园中学促课堂教学改革第五届教学节中,党员教师叶纪元老师勇担重任,主动为学校老师上了一堂教学展示课,赢得了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省第七届“蓝天杯”优秀论文评比中,我校共有21位老师获奖,其中13位是党员(潘金城严维芳王文娟叶纪元张佩玲戴海峰张孝敏戎梅徐彩云顾彩萍李晓君田文娟童纪宏);在庆祝建国60周年活动中,我校音乐组3名党员,王文娟副校长、戎梅团委书记、王丽群老师辅导训练的女生小合唱《青青世界》获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歌唱祖国”电视大奖赛省一等奖;在义务献血活动中,我校党员干部教师王文娟、戎梅、徐昌祥等人主动带头义务献血各300CC,体现了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服务关爱他人的善良之举。还有更多的普通党员坚持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工作,起到一名共产党员应起的作用。3.在学校党支部开展的“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主题特色活动中,学校一线党员在去年学习、讨论、承诺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党员都能信守承诺,率先垂范,坚决拒绝有偿家教,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当然,我们也有少数党员,可能因为某些特殊情况还在从事着有偿家教,我们希望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乃至绝迹。4.学校党支部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前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双联四送”活动,今年以来于暑期和年底去港联六组贫困户朱锦友家中走访慰问两次送去帮扶现金1100元。

3.以群团为纽带,综合育人功得到更好发挥

一年来,学校党支部还积极配合行政,不断加强和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以群团组织为纽带,在工会、团委组织的努力下,使学校综合育人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学校工会在参与学校管理,倾听教职工心声,反映教职工民意,团结教职工立足自身岗位建功立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学校党支部能够经常和工会领导及会员共同交流对学校管理的看法,通过工会组织了解教职工的诉求,积极支持工会开展多项有意义的活动,从而使工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召开了三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如在实行绩效工资后,学校原有的一些考核方案,现在有不少已不适应目前的要求,学校党支部积极配合行政督促工会正在努力拿出新的考核方案,形成新的考核机制,尤其是在现有绩效工资发放方案与学校原有方案发生较大冲突时,在学校教职工切身利益实际收入降低时,在教职工对上级现有方案产生较强抵触情绪时,学校党支部能积极配合行政和工会一起,细心倾听教职工心声,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在宪法规定地范围内有组织地向上级领导反映我校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同时予以据理力争,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另外,学校工会还先后开展了多样活动。如组织全体教职工在“三八”妇女节春游扬州,组织退休老教师在重阳节赴溧阳南山秋游竹海,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冬季趣味运动会,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健康体检等活动,激发了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调动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

共青团是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在学校青年教师及全体学生教育工作、学习生活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党支部能够配合学校行政,重视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团委也能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发挥了共青团的影响力。在团外青年培养﹑引导方面,在学生思想品德﹑法制纪律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方面开展了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神七航空航天暨南京科技馆,组织开展庆祝国庆60周年“我的祖国”读书演讲比赛,组织以“多彩青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及规范语言文字街头“啄木鸟”志愿者行动等等。团的自身建设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今年共发展团员两批计391名。

学校综治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党支部能积极配合努力从多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围绕“创建平安校园”,认真拟订计划,逐渐完善管理机制,扎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先后开展了“交通安全法制公开课”、“校园法律知识讲座(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法律)”、“禁毒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年底顺利通过镇江市综治工作专项检查验收并获好评。

参观工地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法治社会的形成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制度基础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在于管理观念的创新、思维方式的转变,社会治理应由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以实现各项工作法治化为中心的法治思维模式[2]。从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来看,法治规范的缺失是导致社会矛盾凸现和激化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社会管理的法治观念有待加强。面对社会秩序的混乱,更多的舆论认为应加大管理力度,强调严管重罚,但在实践中往往由于缺乏法治基础,导致权大于法的人治现象严重;管理权力缺少监督滋生腐败现象,更使得一些社会问题未能依法解决,长期积压甚至促使矛盾更加激化。另一方面,社会管理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员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不断削弱。从社会管理的实践来看,现有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显然不能适应这一社会变革的发展趋势,而社会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更是引发了诸多的社会矛盾。这突出表现在:社会管理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能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管理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甚至存在内在的自相矛盾,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协调;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重惩罚、轻协调,导致社会管理的功能较弱[3]。埃米尔·涂尔干指出,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是集体意识,维护这种集体意识和价值准则对防止社会的崩溃是必须的;同时,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力量[4]。因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法治规范,这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规范依据和保障力量。要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社会管理主体(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及其相应的职责,在法治规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良法善治来规范、引导和促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使社会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和服务,从而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5]。(二)协同治理下的公众参与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根本路径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提出了公共治理的观念,主张以治理替代统治。这打破了公共事务管理的传统观念,建立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组织管理基石。全球治理委员会(1996)指出,治理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一方面,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6]。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各种利益矛盾的调和需要公众的积极主动参与、协同治理。首先,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需求。从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来看,政府仍是社会管理的主要主体,甚至是唯一的主体,公众的参与仍不够充分。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这种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才能够为各种社会利益群体提供表达利益诉求的合法方式和合法渠道。其次,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科学化、民主化的保证。公众参与使得社会管理从政府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参与的、上下互动的新型管理模式。引导广泛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良好的公众参与氛围,可以从制度上确保各社会主体、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得以充分显现,反映出社会管理创新的民主、科学、规范的根本要求,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再次,公众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吸引和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将有利于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互动机制,有助于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形成一致的共同观念,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有效化解社会的对立和矛盾。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之中,广泛的公众参与形成的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联系公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协调社会主体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因此,协同治理下的公众参与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路径。

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着力点

(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助于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凝练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赖于多元价值观念的整合形成一个为大多社会成员所认可的价值共识来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价值观念整合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寻找价值共识的过程,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反复博弈实现均衡的过程;通过社会价值观的整合,凝练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有助于推动社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寻找价值共识、实现价值观整合的过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应发挥其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价值多元化引发价值认同危机的社会发展实践中,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引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广泛的反思和讨论,寻找到一种合适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价值共识,以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型。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新时期社会价值观的整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舆论导向引领作用,进一步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广大群众中间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使社会公众能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公众的自觉信念和价值追求,并落实和体现为日常的行为规范。(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利于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促进法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应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方面,社会管理的创新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公众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影响到社会管理相关制度规范的制订与实施。积极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力推进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能够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管理实践中的权利和义务,更好地形成公平正义、民主和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制定社会管理创新的“良法”奠定坚实的社会人文基础。另一方面,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能够使得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管理的各项法律制度规范,使其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规范,从而养成知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风气。此外,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同样有利于对法律法规制订和实施的有效监督,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并把这一互动更好地运用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去[7]。(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助于公众参与意识的培育在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公民的参与意识不强仍是一个大问题。公众之所以不愿意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一方面是制度的保障仍然不够;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缺乏参与意识,未能充分意识到社会管理属于自身的权利,参与社会管理就是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化公民教育,提高公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自治能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助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强化公民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公众清晰自身在公共生活中的自我定位,了解作为一个公民拥有的权利、义务、责任,形成良好的民主素养和公民意识,从而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有效的社会管理要求公民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的功能,积极向公众普及宣传社会管理的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引导和培育社会自主性力量的成长,使其能够真正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建设性力量。

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

参观工地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这就正如古人所云:乐以教和。当上级布置、安排工作时,总会认真强调思想道德建设层面。但目前的问题之一就是,如果单纯把思想道德建设,或者说把核心价值观视为一种口号,将宣传工作视为一种任务,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与具体的艺术参与活动紧密结合,反而让上至组织者、下至参与者都感到缺少人情味。而正如强调的,传统道德并不是一种需要去过多宣讲、教育的东西,而是老百姓本来就切切实实懂得并追求的东西。在群众文艺工作当中,如果对这些人情的基本逻辑有所领会,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就歌唱表演来说,一般会认为专业歌手需要长久的技艺训练。的确,在面向群众的表演中,技巧是必需的,但传达的情感的深厚程度则更为重要。不同地区、教育程度的民众对情感的领略显然不同,但作为中国人,他们对于普遍的伦理道德,如孝顺、守信、公道、热爱乡土、忠贞的爱情与婚姻等等,都会有一致的认同反应。成功的歌唱表演,需要将老百姓对这些价值观的诉求充分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歌手自己也能够认同这些价值,并且将其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综合起来,把情感融入技巧与旋律当中。

通过自我感动而表达的道德、道理,往往更加能够赢得民众的共鸣,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反过来看,在准备不充分的表演中,或者面对不恰当的对象表达不恰当的情感与价值观,就可能取得不好的效果。具体说来,就要考虑到观众群体的普遍素质与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与方法来呈现情感和价值。比如,在面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和比赛计划当中,就要更加强调对兴趣与技艺本身的重视,而不是灌输思想价值观给尚未懂事的孩子。面向具有较高欣赏水平和丰富阅历的观众时,演绎者和节目计划者就要强调对思想道德的传达,甚至是提供新颖的艺术参与方式,鼓励民众自发表达个人对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的理解。再以文艺教学为例。教学当中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在于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该如何调解。良好的艺术教育,在履行决策人的计划时,应当能够在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时,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措施,因材施教。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引导学生朝向更加高雅、高明的艺术境界进步,而这种境界肯定有着普遍的标准。所以,如何将个别学生、艺术选手的兴趣点和普遍的艺术标准协调起来,也就成了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又可以回到传统美德的鼓舞力。尽管不同的天赋和后天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艺术能力与参与心态,但通过人性普遍性层面的美德诉求,通过对学生精神力量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和鼓励,往往能够提升他们对艺术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审美教育的根本意义———造就优秀高雅的现代公民———得到体现。在艺术教学与参与的过程中,低年龄群众自身的文化氛围得以构成,而这其中的主干凝聚力,就是在卓越政策领导下实现综合的美德价值观。

教学工作的统筹安排最终也要以这一氛围的实现作为最终的目标,这就要求群众文艺工作者不仅仅以服务大众的身份出现,还要以鼓舞者、感染者和朋友、老师的身份担任崇高的社会使命。开展群众文艺工作,首先是要落实领导层的号召,然后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广泛听取意见,最终回馈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群众文艺作品自身的质量来说,最终的评判标准,应当是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为了不让艺术品质降低,又让人民群众接受,长期的普及和教育必不可少,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学习和合作也是必然的。在这种长期对群众接受能力和审美心态的了解和培育过程中,艺术作品的总体质量才会得到提升。群众文艺工作不仅仅是艺术工作者单方面的任务,还是一个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的有机活动,而这种活动的纽带,就是最为深入人心的传统道德观。所以,将传统道德观批判性地吸收在演艺过程中,创造性地转化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现代价值观,正是提升艺术作品总体质量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笔者工作的单位张家港市文化馆在群众文艺工作方面一直坚持重视这种创造性转化,与城市、乡村各界的政府部门、社会单位、企业等保持长期的合作和相互学习,并从老百姓的日常经历、基本诉求角度出发,积极创新,组织、制作了众多获得广泛反响的晚会活动(如“道德传承,文明之光”大型文艺晚会等),并编排了寓教于乐的一系列小品,深刻地探索了民众眼中对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认识与接受,批判性地把道德观的创造性转化以艺术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贯彻到人民受众当中。重要的是,相较于过去群众文艺工作界以灌输基本理念为主的做法,现在的表演中充分把民众的嬉笑怒骂的真情实感有机地提炼为典型,从更高的审美趣味角度、更丰富多元的表达方式角度辅助公民社会的基本道德建设。

参观工地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针对企业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深刻理解和把握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内涵。文章就如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谈了几点看法。

一、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辩证对待民族文化和现有企业文化

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要善于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企业中,与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形成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

要博采众长,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借鉴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三)体现行业特点和企业个性

由于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一个企业必须重视文化的个性发展,其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征,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个性文化。

二、完善企业价值观体系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动力。企业要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和共享的价值观,获得强盛的生命力,必须引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企业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价值观,即少数几条主要的指导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在企业中长盛不衰。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企业真正信奉的东西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非来自模仿其他公司的价值观,也非来自研读管理书籍,更不是来自纯粹的智力运作,以便“计算”什么价值观最务实、最通俗化或最能盈利。制定核心价值观时,关键是要抓住自己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不是抓住其他公司定为价值观的东西,也不是外在世界认为是理念的东西。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愿景)相协调

企业最高目标与企业核心价值观都是企业文化观念层面的核心内容,二者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关系。

(三)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适应

如果不能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适应,则在企业价值观向下的企业行为难免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反映企业家价值观

由于企业家价值观是企业价值观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因此,如果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家的价值观,势必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混乱。

(五)企业价值观必须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相结合

企业价值观不能脱离多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否则难以实现群体化,也就不能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

三、打造团队精神

打造团队精神,企业需要做好下列事情: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

明确、具体、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标越明确、越具体,由此激发出的团队动力也就越大。

(二)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的引领

企业制度、企业规范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和常规情况下告诉员工“干什么”和“不干什么”,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遇到特殊情况,员工则会无所适从。企业价值观作为员工信念和行为准则,能给员工一个参考体系,使他们在各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没有明确制度、规范约束的情况下,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三)团队领导要起表率作用

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核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的团结和带头模范作用,决定着团队的冲击力和战斗力。

(四)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

团队精神倡导员工的全员参与,只有全方位参与团队的经营管理活动,把个人的命运与团队未来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实意地关心团队,才会与团队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五)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观条件。有外在压力,组织就更容易产生向心力,压力越大,向心力越强。

四、建设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培养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现代意识和企业个性的有机结合体,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营造员工参与、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

(一)有计划地引导员工参与管理

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要反复把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市场形势和努力的主要方向传达给员工,使员工的参与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把企业的经营方向、管理目标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重点突破;要注意保护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还要有耐心。在实施参与管理的开始阶段,由于管理者和员工都没有经验,参与管理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企业没有得到明显的效益,甚至出现效益下降。管理者应及时总结经验,肯定主流,把事情告诉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尽快提高参与管理的效率。

(二)通过员工自我发展计划实行员工自我管理

可以要求每个员工每年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在一年中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需要,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并对上一年的计划进行总结。自我发展计划,一方面是员工实行自我管理的依据;另一方面也给每个员工的上级提出了要求,即如何帮助下属实现自己的计划。它既可以作为上级人员制定自我计划的基础,又可以成为对上级人员考核的依据。

(三)通过合理化建议引导员工参与

每个员工应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定期填写对公司的雇员调查,这个调查可以使那些没有参与管理积极性的人也参与进来,他们对公司工作的评价会成为管理部门主动了解意见和建议的基础。雇员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公司业务和各个方面。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员工评议,包括总经理在内,都要受到他的上级和下属、其他2024的平行部门(企业内外)的评议。

(四)通过把同事当成朋友的方式促进协作

促进协作精神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工作后的聚餐、郊游等形式来增进同事之间的私人感情和协作精神,使同事的联系之外加上朋友的关系。在日本的企业界,很多经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和年轻的职员一起聚餐、聊天,直到深夜,这种聚餐己成为日本各公司的普遍做法。在美国,过去有工作后社交的习惯,但一般不涉及同事,近年来,这种社交活动逐渐向同事扩展。

(五)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企业社会责任相联系的一种企业精神,它是指组织企业经济运营过程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境界。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长远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支持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设施等事业。通过这些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强化企业的道德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著,孙耀君译.西方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