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63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大学思想政治课论文范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认为高中忍想政治课谋程改革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它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地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系我国培养一代“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老师难教,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课程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学生厌学,教学情况是“挣扎着前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就此问题发表一孔之见,以请教各位专家、学者。
一、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
课程标准,即《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它规定了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也是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的评估依据,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序言中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作了如下说明:“《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政治课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教学督导与评估、学习的考核与评价,都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执行。”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高中教学计划统一制定的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遵照教学计划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和任务,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体系和教学进度的原则规定。它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各年级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安排与要求,为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标准;其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用具、活动建议等是指导政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要求教师在数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既不能游离,又不能拔高,更不能降低,因此,《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纲领性文件。
但是,《课程标准》是在党的“+五大”召开之前制定和颁布的,“十五大”及其以后召开的几次中央全会,中央工作会议,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作出了新的概括和表述,《课程标准》的个别提法与新的精神存在不大一致的地方,这就要求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调整。如,把“_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_理论”;把高二第二课知识点“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改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议;寺寺。
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搞好课程改革。
二、根据《课程标准),删减教科书中一些陈旧、过深、重复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现阶段使用的教科书,是根据1996年6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制定的,它在取代《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材编写上是成功的,它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上是实际可行的。因此,现行教材在编写体系上,在内容的安排上,在图文的设计上,更切合高中生的实际,思想教育的可行性、针对性更强。尽管如此,教材还会有一些明显的不足:教材的材料、引用的事例陈旧,无法反映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密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像党的“十五大”内容,国家的最新建设成就,我们的城市建设,农村的变化,西部大开发,等等,都要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进行补充。另外,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仍未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多、礁、深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十五”规划的实施,许多内容已经陈旧,提法已经过时,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容易误导青少年学生。内容的冗长、过难、过深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容易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降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删减一些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更之更加合理化、更加富有吸引力、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具思想性和科学性。
三、以_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离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_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_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在这个《意见》精神指导下,如何用_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_理论武装高中学生的头脑,把它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当前高中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以_理论常识教育为中心,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要以_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现时性。
在新时期,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所以在新的教材改革编写中,要不断地吸收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以_理论为指导,努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_理论为中心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使他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的新形势下,人生有支柱,前进有目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要力求适合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能力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如何更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实际上是对传统教材功能的扩展。教材的编写要求遵循《课程标准》规定的对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把握好内容的深浅度,属于记忆、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宜加重写作的份量,对它展开论述,并辅以其他资料,使他能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能力要求。
在教材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各种问题.新教材设问形式具有多种类型,设问的角度也有多样性,有联系以往知识,有要求归纳要点,有进行各种比较,有联系实际.有要素扩展,举一反三,等等这些问题.要求今后在新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的。
新教材要求要通过深人浅出的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阐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作出合乎社会发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教材的编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其认识的确实特点和水平进行编写,尽量把一些深奥难懂的知识通俗化。在文字表述上力求把准确性和通俗性有扫也结合起来,在坚持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降低理论难度和减少理论层次地表述,达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我们编写的教材,只要有科学性、逻辑性,它就有吸引力、说服力、战斗力,只要我们编写的教材精、管用,学生会爱学的。
五、对教材的装帧要讲究内容丰富,充分发挥教材辅助功能的作用
现有的教材在装祯、版式设计方面都很有特色,教材中严谨的文字结构,准确的图像选择和有规矩的构成格式都很直观,也方便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但我认为还应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风格力求以新颖活泼,图文并茂。不同的内容采用的字体应不同,宋体用于正文分析论述,楷体用于材料及事实数据的展示,底版颜色丰富直观,主次分明,互为补充,相互辉映,这有利于材料与观点相统一,有利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其次,编排独具匠心,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各课的主题和内涵,有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深刻含义。再次,配合教材的使用,制作一整套经国家教育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学电视片、幻灯片,运用影视媒体的优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普遍应用CAI技术,增强直观性、实效性
大学思想政治课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76 ― 02
文化由人类所创造与传承,同样,文化对人也具有教化与塑造的功能。文化属性和品质是有高低之分,先进、向善属性的文化对于培养人才大有裨益,腐朽、消极属性的文化只会把人异化成为社会的畸形。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多远文化并存和互相冲撞的时代,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对于文化的选择毫无理性可言,甚至是在好奇心和叛逆心理的驱动下盲从和走向边缘。
一、何谓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释义
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就在繁衍变化,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诸如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这也是文化的广义概念,而狭义的文化只包含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本文所论述的传统文化是广义上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民族文化,它在育人功能上有着外来文化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人的许多价值判断标准,对于人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具有指引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能帮助大学生正视思想道德问题。当前社会出现的道德滑坡案例应该让我们警醒,而传统文化中充分肯定了道德的力量和地位。《礼记・中庸》将“修身”奉为治理国家的“九经”之首。《大学》中也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准则,这些准则都是以修身为核心辐射开来的。不难看出,修身在传统文化中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摸清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笔者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共印制162份,向齐齐哈尔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等6个学院12个专业的同学进行了调查统计,收回有效问卷160份。
(一)潜在的传承危机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样”的调查中,有的同学认为不太乐观。这不太乐观的背后,其实就是多元文化并行时代背景下的潜在危机。传统文化此前在五四时期就曾受到过激烈地批判,在被彻底否定后又在本世纪初又兴起了国学热,直至今天传统文化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但是,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认同,而无孔不入且又掺杂入侵味道的外来文化已经对传统文化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更为荒唐的事,源于我们国度的传统文化竟被篡改了国籍,在对“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感受”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一事件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有以上的同学认为韩国,有的同学为此感到反感与愤怒。这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对于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有一种危机感,而且在传统文化被他国认领时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传承愿望。
(二)教育的缺失与乏力
其实,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只是我们在教育上有缺失,造成了文化传承的危机。再看下面一组调查:在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的调查中发现,从网络、电视、传媒了解传统文化的高达,而让人更感意外的事从书本中了解传统文化,或者与父母交流了解传统文化都高于老师课堂讲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在传统文化讲授上的缺失与缺位。
因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更多的是自发性地了解,受自身鉴赏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所以也造成了他们对高雅传统文化接受偏低,对世俗性的传统文化更为青睐。在对“哪一类型的传统文化最感兴趣”的调查中,饮食文化(特色小吃)占了,而文学与所谓的“经典”则最不受待见,两项合计仅占到了。在另一项与此相近的调查中,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民俗风情(历史名胜、习俗节日)、民间艺术(琴棋书画、舞蹈)、民间工艺(剪纸、刺绣、陶瓷)、美食。而对传统思想(儒墨道法佛)则最不感兴趣,仅仅占了。以上的数据对比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接受的世俗性和高雅性的区分。历史名胜在旅游热的催生下更多地成为90后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集中领域,而传统节日更是已然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于儒墨道法佛等哲学、宗教思想文化,一方面受唯物主义世界观影响,不会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普通民众那样盲从和迷信宗教,另一方面对于哲学、宗教达不到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也只是觉得虚无缥缈,不会将兴趣点落在这方面。
(三)渴望了解传统文化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有内在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生想要了解,但是课业负担重,没有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侵袭”的态度调查中,有学生认为应该坚持民族精神文化教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是外来文化接受最快的群体,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对象,他们渴望了解传统文化,在“您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调查中,有的学生选择了愿意。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更是指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高等院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理应有所行动,且在传统文化教育上愈加走向成熟。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它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化、理论化。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这样一门传统文化课程,尤其是在一些非综合性院校,缺少师资以及对人文素质课程的漠视造成了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空白。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为传统文化至少也应以专题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中大量引入。
近些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收效。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形式的灵活,这些改变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窠臼。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是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的切入点,也是在政治理论课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都可以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课堂,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魅力,提高学生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导因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把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先决条件。目前我们国家大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各门课程中都可以从某些内容作为切入点,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果要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首先就应该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水平开始,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更加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具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自觉性,在思政课教学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突破。
(三)第二课堂的延伸与扩展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知行结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念也应该放大,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也需要延伸到日常活动中。教学的主体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以辅导员为代表的行政人员也要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形成一个大的传统文化课堂格局,才能从整体上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层次。
在此仅以传统节日举例:传统文化与很多传统节日紧密相连,但因为缺少有效的文化引导,传统节日的文化属性被我们忽视了。而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西方节日却赢得了大学生们在形式上的喜爱。在“热衷于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文化原因分析”调查中,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严肃、内敛,大学生才通过西方节日增加娱乐。而对于“你以前参加过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或比赛”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都表示没参加过,但想参加。如果我们利用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主题活动,那么传统文化的魅力就会散发出来,传统文化的观念就能深植于大学生的内心,高校文化传承的使命就得以实现。
四、结语
大学思想政治课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的整体素质,因而历来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强化。就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来说,上述两个“意见”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完善,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专职人员,工作落实不到位。[1]这种概括尽管比较全面,所指出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其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归纳,针对性不强。笔者认为,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审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
(二)教学方式:偏重于教师包干和独白,轻视团队教学和研讨研究生与本科生处于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因而对其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本科生有很大的区别,这在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样应当体现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教学方式上的区别。然而实践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再加上一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公修课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照搬本科生的教学模式。这样做不仅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几乎“沿袭”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不足,而且使研究生形成了轻视思想政治课程的错误观念。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和授课中实行满堂灌式的独白两个方面。由教师包干某些课程,自终至终只由一个教师授课是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授课方法,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教师讲授某些课程,自然就不存在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学生对教师的评比,教师没有教学效果方面的压力,也就没有提高自己授课水平方面的动力。所以,一些讲课水平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长期“垄断”某些课程,通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方式授课也就不足为奇了,研究生也很难对这样的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在只有一个教师授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很容易带来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研究生合并上课的结果。“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了教学空间这一重要的环境因素,全国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采取大班上课,一个课堂往往学生人数达到200人。这种情况久而久之,竟习以为常。在高校扩展的情况下,则更为严重。班级过大,使教师忽略了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难以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和课堂检查。”[3]研究生的专业课一般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课还和本科生一样采取合并上课、大班讲授的方式,不仅授课效果差,还会给研究生造成学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不重要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没有压力而不认真讲授,研究生不重视而不认真学习,似乎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通病”。满堂灌式的独白方式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一直存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缺乏,使研究生的心理困惑、怀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解。随着困惑、怀疑程度的逐渐加深,研究生在心理上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在行动上逐渐拒绝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4]这固然有大班授课无法实现师生交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问题还是高校领导和相关专业教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过于强化这一功能也易导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小心翼翼和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机械地完成上级安排的教学任务外,别的什么也不敢做,当然也不会加入自己的相关理解,更不敢直面学生提出的社会问题,从而避免自己因可能出现的不当言论而陷入麻烦之中。因此,本来应当以讨论、交流等研讨方式来促进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则变成了毫无生气的、消磨时间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研究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无非是宣讲一些“官话”“套话”,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的课程当然不会有吸引力,也不能达到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性
有学者认为,大学的专业划分太细会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建议大学开展“大文科”“大理科”式的教育。这种观点并没有改变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过细的专业划分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划分更为细致。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阶段细致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但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思维和视野。因而,有学者建议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认为“实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不仅是科技发展和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5]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过于精细确有其合理性,但是把这种更细致的专业划分带到属于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则显得很不合适。笔者认为,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应当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这是因为:从内在因素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从外在因素上说,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当前我国特有的教育内容,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头脑,确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当然,我国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原理的前提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掌握群众的活动。无论哪一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掌握和引导群众的活动。思想掌握群众,既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掌握本阶级群众的活动,也是运用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和掌握其他阶级群众的活动,其实质都是力图让一定阶级的思想上升成为占主导地位或统治地位的思想,进而影响和支配全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一定阶级的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6]思想掌握群众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局限于划分相当精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必须实行跨学科发展。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封闭和停滞不前的,它总是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中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自己不断发展进步的积极因素。这一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学科,以包容的胸怀对待不同的观点,以扬弃的方式借鉴其他学科中的有益因素。正如有学者所言:“当今社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蓬勃兴起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说,跨学科研究必将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7]具体到教学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当大力宣扬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还应当介绍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和基本主张进行评析。这是由于,每一种学科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和批评观点的挑战,因而具有了相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许多观点和主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许多观点和主张,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实和完善。广大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鉴别力,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各种理论和观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和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必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进步。如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地拒绝其他学科,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自身的完善。只有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研究生的头脑,进而转化为促使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然而,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前提是其能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政治理论,这种真正接受尽管需要一定的宣讲来实现,但总体上说还要靠理论自身的说服力。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更注重学术的争鸣和论辩,一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其内心所接受,主要看这种理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其他理论。所以,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对其他理论只字不提,甚至回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学科在某些观点上的分歧和争论,既不利于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可和接受,也不利于实现用政治理论武装研究生头脑的目标。笔者认为,广大研究生不仅要从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角度来接受政治理论,而且还要为学术研究增加内容和色彩,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理论真正走进研究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武装他们的头脑。
(二)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须跨学科对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也是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性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能够科学地解释研究生所思考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保守与开放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一直在上演,并不时地引发一些社会事件,形成一个个舆论热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勇于直面这些现象和问题,并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复杂关系。由于社会现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与不少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吸收借鉴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开展不同学科的专门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富有理性,更喜欢思考,因而,一旦其关注了某一社会现象,往往会采用寻根究底的方式进行深入地探索,并希望得到专业领域的答案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解释。同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自己的真理”,而一旦研究生对某些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后,会显得固执己见,难以轻易更改。更重要的是,接受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生遍及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有些研究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可能比单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更为深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讲解太“外行”,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政治理论本身产生怀疑。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针对研究生爱钻研的特点,用不同学科中更加专业的知识和术语来帮助研究生解疑答惑,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培养研究生学习政治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和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由对某一社会问题更有研究的专家就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来给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可能会更好。有学者提出:“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在施教中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自主控制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汲取。”[8]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个性,不同研究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对政治理论课程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仍对他们开展完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然会打折扣。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知识背景和学科特点开展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
三、跨学科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建议。有的学者主张,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积极推行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调动研究生会的积极性,有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9]有的学者主张,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10]并强调深刻把握党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内在逻辑,以党建“三步曲”带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11]在实践中,有的高校按照“构建导师团队是关键,研究生集体建设是重点,研究生辅导员建设是基础,明晰主体权责是根本”的思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12]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从跨学科的视野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因而从这两个方面来推动改革,是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探索。
大学思想政治课论文范文 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发展,文化也随之产生。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一种关于物质、制度和精神成果的共同体。同时,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被超越和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每个文明都有其应该被保留和继承的文化精髓。而思想文化则是伴随文化产生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一种思想文化一旦被受到了认可,其就可以凭借潜移默化的力量影响着这里的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文化同样能够塑造民族个性,就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其被中华民族儿女代代相传,融合了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的思想精髓,深刻的影响着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与文明传承。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现实意义
(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如今,国际范围内国与国的竞争显得尤为的剧烈,而在日新月异的国家发展新格局中,文化将作为一种全新的软实力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将思想文化这一软实力搭配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成为了新时代的综合国力高低的评价方式。在这个阶段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向学生讲授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内容,例如“爱国主义、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等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自觉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凝聚力。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根基,是使得中华民族得以延绵发展的重要凝聚力。而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虽然这段文化到了近代受到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但是这段文化的传承却也一直生生不息的延续到现代,并成为了世界大国,在世界的发展舞台上始终占据着巨大的作用。
三、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的必要性
(1)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处于高校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均已经达到成熟的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使得学生凭借其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指引方向。首先,借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动向做出相应的引导,并且让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并将比较中出现的不一致的地方予以剔除。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的推广,还能够使得思想政治课程突破原有的教学限制而变得更加的多元化。
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的基本对策
(1)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所具体包含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_理论等。而从深层次来看,这些课程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是未来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但是,目前的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上,有些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不紧凑,且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度也较低。(2)改变社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感,避免功利教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变得日趋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学习的时候都变得异常的功利。对于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是仅仅以“有用或者是没用”来做标准。(3)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实践性。现如今,很多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在进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将原本可以很生动活泼的课程变成了枯燥的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是必须要避免的。因为,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是其也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其这些特点,例如,在课余时间内组织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艺、棋艺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深刻的领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契合点,还能够将原本枯燥无趣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灵活,这才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喜欢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的方式。
结束语: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相互的结合后,既能够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也能够使学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其二者的结合要保持高度的重视,并将其二者的融合更好的推广进行下去。
上一篇:行政假期公文通知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