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入职合同

文化之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984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0分钟。

入职合同范文第1篇

新员工入职一个月之内,用人单位是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内如果超过容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可以从第二个月开始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从劳动者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入职合同范文第2篇

入职后一直不签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公司签订,并且要求公司自用工之日的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要是公司不支付的话,则劳动者可以申请进行仲裁,要求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入职合同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新生教育导 协同 实施

协同发展的思想在一个注重和谐的社会里己被得到广泛的认同,随着新的应用领域不断被开辟,一系列新现象也被囊括进了协同发展的范围。对于具体的教育学科,协同发展引入了与每一专门领域相适应的特点、概念或方法,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管理亦有充分的理由把协同发展看作是其内容的一部分。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不是一门科学,但要尽量使其科学化。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指导协同发展,需要探索入学教育协同教育模式,但不要程式化,而要分明孰轻孰重。

一、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的体系建构

协同是一种和谐的发展境界,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是在各要素的相互融合及有机结合中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机械的教育方式,而要从职业指导协同发展入手,整合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指导的各相关要素,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和谐,建构起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的机制。

教育系统的成长。协同发展起来的学生职业素质要求所处的新生入学教育该是一个怎么样的系统,也就是要有怎么样的新生入学教育系统,才能运用协同发展的相关原理,初步架构起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的协同发展体系,包括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动力机制和策略机制等。并在实施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教育过程中,把全体学生变成同一生命体,达成新生入学教育的价值意义——新生入学教育和职业指导的协同发展。

二、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的实施

1.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协同

让新生了解高职教育的走向,对他们确立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入学教育不仅仅是进行基础的学科专业介绍,还需激活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如把所学专业的所需职业素质的相关知识进行协同教育。“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了解到,比起一步步地积累片段知识的学习,在某种关联中进行知识或信息的处理和整合更适合头脑的运作,而且也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好方法。”这就要求入学教育指导老师自己就要有协同本专业内部各要素的能力,促成本专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使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指导协同过程中各环节、各内容有机结合。自2008年起,我校对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开始协同职业指导,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方位复合型人才。

新生不仅仅是接受入学教育的知识,还可适当参与一些入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讨,这不仅能锻炼新生的组织、管理等能力,还能活跃新生的思维,激发新生的创造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入学教育内容各要素的协同始终以学生职业素质的协同为中心,协同的过程是一个对职业进行了解分析的过程,也为学生学习其它知识,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概而述之,在就业形势严峻、职业素质要求较高的大环境下,新生入学教育与职业指导协同发展的需求愈发强烈。

(1)高职高专新生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协同

在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时,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职业道德教育,把“三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教育部2024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反复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2)高职高专新生校纪校规教育与职业规范教育的协同

当学生面临一个新环境时,往往是行为养成教育的最佳契机。高职院校的新生总体素质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大学新生要低一些,特别体现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上,因此,在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中要把握这一机会,促进文明行为的养成。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校纪校规教育只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往往学校都以《学生手册》为学习依据,以班会、考试、竞赛等形式进行学习,但是,其实效果并不明显。每个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规范,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校纪校规教育协同职业规范教育,以职业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明确规范要求,让学生学习高职院校的各项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使学生的言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纪律、职业规范的渗透与补充,将文明行为的养成与职业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使学生一入学就置身于职责分明、目标明确、管理到位的学校管理系统之中。从高职新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标准出发,合理设计教育活动载体并加以实施,使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高职新生良好职业规范的养成。

(3)高职高专新生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礼仪教育的协同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文明礼仪教育中协同职业礼仪教育,将职场所需求的职业礼仪,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职业礼仪是教会大学生交流表达、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职业形象是人们对行业的识别、比较、评价和选择的信息2024能够影响人们对行业的理解和态度。在对新生进行协同职业礼仪教育时,帮助他们掌握与职业形象相关联的礼仪技巧,使他们能够塑造良好形象、凸显个人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4)高职高专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协同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新生入学协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引导和训练职业能力,以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根据以往的入学教育模式,在短周期内,学生很难通过专业老师的介绍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而且初入大学校园,对专业老师的介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在专业思想的教育过程中协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确定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协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可以引发新生对大学的理想、自身的发展、职业的选择等进行积极思考、定位,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强自立,促进新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生存本领等,从而为将来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

(5)高职高专新生专业实践训练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协同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无论从基本的职业工作要求出发,还是从个体未来职业发展来看,职业技能对职业生涯的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在一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中,协同职业技能教育,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

2.新生入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协同

科际协同就是学科间的跨专业复合,是指两门或多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渗透,且由多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形成一个协调合作的团队。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倡导学科之间的沟通,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科交叉融合,相关的课程内容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优势共享,共同为新生入学教育服务。

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同是针对教育过程的每一具体因素而言的,把各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入学教育过程,包括整合师资队伍、整合学科体系、整合教学方法等。这“整合”不是简单的叠加或套用,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综合,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纵深的协同,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科际比较学习,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互补,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整合概念,是把2024学科内容作为教学系统的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尤其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更要其他相关领域与入学教育的协同整合,这种协同整合能力是指导老师现代化教学的必须。身处社会形势多变的入学教育指导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养,以具备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与能力。

3.新生入学教育与社会资源的协同

(1)与政府部门的协同

完善入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协同政府部门的统筹职能,政府要有由专家和2024人员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在生涯教育时由部分专家给高职高专的新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教育。此外学校还可聘劳动部门的就业指导人员做兼职辅导员,请他们提供最新的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需信息预测及职业培训信息,向学生们介绍职业资格认证信息,提供从事各种职业的条件与要求等方面的咨询,让新生对今后的就业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2)与企业的协同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也是高职院校拓展就业渠道的主要方式。据了解,不少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也相当重视,因此学校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与企业的协同也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来学校作讲座或带领学生参观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订单教育”,创新各种办学模式,扩大在产学研诸方面的合作。

(3)与社会培训机构的协同

现在,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很多地方有建立了培训机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和一些领域内具备相当地位的和实力体系的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培训基地,为广大新生进行职业指导和培训。不过,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与培训机构合作还持观望态度,主要在于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而邀请一些较优秀的专业培训机构为学生指导又要投入很多经费,对于本来专项经费就不足的高职院校来说都没有这个能力承担。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要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除了加大经费投入外,还可通过政府机构作为中介,选派专业教师去这些培训机构参加专业化的培训;另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也应当提高自身培训质量,做出自己的品牌,以主动迎合学校教育的需求。

(4)与家庭教育的协同

家长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入大学后价值观的形成,家长对子女职业意向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抓好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和创业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对职业世界的认知,尽早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个人综合信息档案,家长与学校联席会、咨询会等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特长,正确理解成才的含义。并且编写供家长使用的手册,请家长介绍职业,传递信息,共享资源,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协助和支持学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尽管协同教育的积极作用己被教育界普遍认同,但在教育领域能充分运用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还比较少,2024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的研究更是少数。本文指出了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协同职业指导教育方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协同发展。既然入学教育己具备开展协同教育的条件,也不管采用何种协同方式,也不论协同了哪些子系统,只要能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指导,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职业素质发展的,就是值得借鉴的入学教育协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课程改革专题研究(上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0.

[2]郑需勇.校企合作共塑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浅议.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41-43.

入职合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企业文化;融合

高职教育定位为职业教育,特别要更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管理需求,即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高职毕业生缺少企业文化的理念和素养,导致用人单位认为应届高职毕业生难以迅速融入企业环境。所以,高职教育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背景下,把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

本文结合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在深化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的实践,以具有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汽车技术培训基地――宝马潍坊培训基地为对象,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进行探讨。

1 高职人才培养中优秀企业文化的缺失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非常迅猛,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但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角度来看,方案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脱节,创新与实践氛围缺失;没有把企业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学院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以校企文化合作模式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2 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中

从培养目标上看,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从培养模式上看,高职院校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模式,使高职院校与企业有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中会产生许多优势:

1)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从技能到文化认同的“零距离”就业。将企业文化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细的规划,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而且要对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有一个逐渐了解、实行、认同的过程,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2)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必要途径。要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形象、在分享展示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在小组任务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要通过蕴含一定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

3)实现全方位深入的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相融合,高职院校可以向优秀企业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体系;同时,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

4)感受企业文化,自觉提升学习热情。通过在学生中营造与企业一样的文化氛围,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高效、务实精神,深知专业技能知识可以转换为企业的生产力,体验到企业中竞争与责任的重要性。

5)形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吸纳各种类型企业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并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借助和吸收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企深入合作典范。

3.1 校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训基地

目前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宝马集团共建的宝马潍坊培训基地,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培训基地将宝马的企业文化成功的融入到宝马定向班学员的培训中,使其在获得宝马基础工作经验的同时接受宝马企业文化的熏陶。学校和宝马集团会每年深入全国宝马 4S店进行调查,修订各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的同时,也将宝马企业文化的培训融入到整个定向班培养过程中。

3.2 校企合作,制定和实施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宝马售后初级机电维修工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例,针对日常工作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岗位能力要求都融入了宝马的企业文化,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培训氛围。引入了宝马企业文化中强调团队精神;创新与永不妥协的精神;“悦”的内涵等。并将这些融合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3 实施工学交替,让学生直面优秀企业文化

学工交替模式强调“同时与交替”,即“学习”与“工作”几乎同时进行。学工交替使企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将职业操作规范、工作纪律、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工作角色等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企业文化与校园精神的共同熏陶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4 情境导入,创建真实的企业文化育人环境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模拟制定 “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在潍坊宝马培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了学员校内培训的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例如不佩戴胸卡、不穿工装工鞋禁止进入实训基地;将企业早会文化融入到培训过程中,每天培训前由基地负责人、培训师和班主任为所有学生开早会,明确一天培训任务注意事项。

4 结语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宝马集团共建的宝马潍坊培训基地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到培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与企业文化进行了融合对接的探索,经过两届定向班学生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到岗后的适应时间明显缩短,真正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相信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把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校企文化合作将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参考文献】

[1]陈翔,朱玉强,等.宝马“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关键环节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76-79.

[2]武智,陈大斌.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对接与融合[J].辽宁高职学报,2010(8).

[3]张昊.宝马汽车4S店售后服务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入职合同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一)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上海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0%,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稳定与否对上海职工队伍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专项集体合同为主要载体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切实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

目前上海正处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关系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上海,并且还在继续加深。此外,上海进入新一轮生育高峰期、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将使女职工维权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解决广大女职工的三最问题,切实表达和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三)进一步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提升工会女职工组织维权能力、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的需要。

开展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和女职工组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具体体现,为工会女职工组织履行维护职能、完善维权机制提供了有效载体,增强了新时期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维权能力,从而提高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切实发挥好专项集体合同这一维权载体的作用,适应女职工维权工作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在完善中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

专项集体合同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有效载体,是当前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形成共同推进专项集体合同的态势,把它作为工会的常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当前,在巩固现有签订率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非公企业的签订工作,提升签订率。上级工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充分发挥行业性、区域性专项集体合同的作用,对非公企业带有共性或者倾向性的、女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确定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区域、行业标准和具体内容,以此来提高专项集体合同在非公企业的签订率和覆盖率。

(二)突出重点,切实提高专项集体合同质量。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落实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在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体现企业特色上下功夫。要将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纳入到平等协商的议题。当前要突出几个协商重点:一是女职工在孕、产、哺乳期间的休息、休假及其待遇的落实。尤其是对实行计件工作制的企业;二是围绕男女平等享有技术技能培训、就业晋升等劳动权益进行协商;三是岗位界定和退休年龄:通过专项集体合同,对企业岗位性质进行界定,确保女管理、技术人员55岁退休;四是女农民工生育待遇的落实等问题。协商时,要注重增强专项集体合同的实效性,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条款要尽量细化、量化,便于操作,便于对照检查是否履行,避免因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而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被集团、区域性、行业性专项集体合同覆盖的、基础较好的企业,应签订细化落实措施、更具个性化的单独合同。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项集体合同的落实。

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后,重在落实。各级工会和女职工组织要从健全制度入手,提高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率。当前要注重抓好几个环节:

一是抓好合同内容的宣传环节: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生效后,基层工会及女职工组织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企业内部网站等手段,加大对专项集体合同内容的宣传力度。

二是抓好合同条款的落实环节。要建立健全专项集体合同履约责任制,基层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要督促企业方将专项集体合同条款逐条分解,纳入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企业的规章制度,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运作过程,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三是抓好履约监督检查环节。在规范签订程序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履约情况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提高履约率。要将专项集体合同与集体合同同步监督检查,并将履约情况纳入到企业向职代会报告的事项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行政沟通协商,向企业提出、进行整改。市总和区县总工会要加强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每年“三八”节联合开展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检查的契机,督促合同双方当事人严格遵守合同条款,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三、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维权能力和水平

(一)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专项集体合同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于解放思想,突破难点,增强服务大局服务职工能力。各级工会干部和女职工干部都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探索推进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维护女职工权益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既要带领女职工与企业共渡难关,又要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要采取切实措施,突破非公企业签订专项合同的难点,探索提高签订率和续签率的新方法;要运用各方资源,加强监督检查,探索提高履约率的新手段,不断提高专项合同的有效性。

(二)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素质,提高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水平。

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女职工干部,要主动学习宣传2024法律法规,熟练地运用法律法规开展平等协商;要经常深入女职工,了解女职工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平等协商;要了解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开展平等协商;要学习掌握谈判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开展平等协商,增强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