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11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1分钟。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语言》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
听完《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演讲后,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遗憾的是,我们在语言运用上,并没有充分引起重视。没有注意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普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只管按老一套来说教,师生之间格格不入;有的教师则把讽刺挖苦作为对付调皮学生的手段,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不自知;有的教师备课时只考虑讲什么,却不考虑怎样讲才生动、有吸引力,致使本来完全可以在教学上更上一个台阶的老师,却多年来没有大的进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越来越高的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加以探讨,已是教育界一个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怕效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2
作为老师,语言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语言较匮乏,评价较单一是我的不足。暑假期间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语言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无论是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保持微笑,因为有了微笑,学生就会感觉很亲切,愿意和你亲近;因为有了微笑,就会获得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更加的听话、努力。课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没人举手回答问题,就像在唱独角戏。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可能他已经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错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汇,但他的手却迟迟不肯举起来,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微笑,让他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相信学生看到你鼓励的微笑一定会鼓起勇气举起胆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时,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请你给他微笑,这样会让他以后不恐惧发言,变得更加自信。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二、教师要善用眼神来表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时不用说出来,你的眼神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现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课了,班级里还是一团糟,说话的说话,喝水的喝水,收拾课本的收拾课本……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满肚来火,免不了大声训斥他们一番。有时你气得要命,学生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而且还影响你上课的情绪。此时,不妨肃立讲台,冷冷地看着他们,眼神扫视班级一圈,然后盯着那个讲话声音很大的人。相信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眼神,声音一定会戛然而止,手中的'动作也会迅速停下。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生气了,所以有时眼神比语言更有效。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因为教师的倾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静静地倾听,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决不能以平时的印象来给他们定夺,或一时的表现抹杀他的全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够打开和进入学生的心扉,让我们遇到事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3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语言文字对学生的重要性。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时无意间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对于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月我们组荐读《教师的语言力》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辞典式的应用方法手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书中将沟通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5个类别,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讲解了50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对话实例和具体的语言用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表扬和批评两个部分。
表扬是师生交流的基础,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表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时会很开心。教师需提高表扬的水准,在表扬时要注意三个要点:立即表扬;表扬是有有效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还要多表扬,保持一定的不规则性;语言、接触,奖励结合起来等,如给学生一个拥抱,拍拍学生的肩膀,给与学生小贴纸、小印章的奖励等等。表扬是在传达老师的一种期待,老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更具促进作用。
有表扬自然就有批评,是立即批评还是等待时机,批评的对象是个人还是集体,批评的程度,都需要教师用心斟酌批评方式和用语。
批评学生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时要把批评学生个人和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比如:衣服没有整理好,教师的评价语是:”你太邋遢了。“这种直接对孩子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可能这个孩子就顺着老师,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邋遢的人。
批评其实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先认可孩子,孩子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不要否定其本身。
“抱有理想,降低期望”,书中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老师总会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超乎寻常的期望,期望他们考试能高分,做事能够完美,如果这种期望落空老师就产生失望等情绪,但学生本就是不同的人,他们发展是有差异的,老师在对学生要抱有理想化想象的同时,也要降低对于学生的期待值。
回想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上课时,当我提出一个我认为的比较简单一个问题,却只有寥寥几位同学举手时,心里不由着急,甚至责怪他们是不是刚才没有认真听、积极动脑,而忘记他们还只是二年级的小孩,思考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提问的方式也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或许他们只是还没有鼓起勇气做好举手的准备。有时换一种思路,平和一些,降低理想期望,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教育收获,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等待,只有我们教师从容不迫时,我们的教导语言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画家梵高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风景,而要去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景物。我想,对于老师而言,不要只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4
假期里我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我了解到教师的语言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幽默、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增强。《教师的语言艺术》是由鄢月钿老师主编,书中用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讲述了教师语言的艺术。下面谈谈本人读这本书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的声音力求优美
曾经听一些名师讲课,虽然名师的外表并不是十分美丽,但是他们的教学语言是非常动听、优美的,或抑扬顿挫,或富有感情,让听者觉得动听、愉悦。那些名师优美的声音似磁铁般地吸引着学生,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对学习饶有兴趣。而在一些课堂,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上课的语言平淡、生硬,讲课的声音从上课到下课都是一个调,学生听了毫无兴趣,甚至恹恹欲睡。由此看来,教师上课的声音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语言如何才能优美动听?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后,我受到了一些启发。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必须提高音质的质量,因为,音质优美,是良好的教师语言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学会控制语速,教学语言语速的一般采取正常的语速,在强调重点、难点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使用较慢的语速,有时候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制造气氛,教师不妨使用较快的语速。教师语速的快慢,可以让我们的课堂跌宕起伏,充满生气。由于教师在性格、气质、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每个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说话的高低、强弱不相同,要做到语言优美,必须控制好音量。音量低了,课堂语言呆板无生气,低沉得使课堂沉闷,音量过于激昂高亢,也会使学生情绪烦躁或厌倦。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努力寻求教师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自己说话的声音、音强、音长达到和控制在最适当的程度,具体标准是使每个位置上的学生都毫不吃力地听清楚教师说的每句话,发出每个音节,让每个学生耳感舒适。教师的语言优美,还应该注意合理的停顿、丰富的语调、生动的语气。
二、“夸”学生要“夸”到“点子”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表扬学生的一些话语,例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但有些学生不知道怎么了,不吃这一套,有的沾沾自喜,有的我行我素,不能激励他的进步。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宝,家长宠爱有加,像小皇帝似的孩子,谁不认为自己最棒呢。而教师如果提很简单的问题或提出很容易完成的任务,然后就表扬他们是最棒的,就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容易产生满足感。书中提到“夸”学生要“夸”到“点子”上,就是说我们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切忌笼统,应该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具体的行为。例如,学生的'抄写作业写得很工整,表扬他“做得不错!”,学生会认为表扬理所当然,如此一来,即使今后经常把作业写得工整,上进心也慢慢消失,觉得习以为然。如果我们换种方法表扬学生,抓住学生“认真”“细致”进行表扬,“你今天非常认真抄写,离小书法家不远啦!”就引入学生抄写作业的情感态度中,夸到学生的“点子”上了,学生听了,心底会更高兴。又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发言,教师评价他“你真棒!”,学生会感到高兴,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棒”在哪里,教师就应该评价他“棒”的具体表现:“你真棒,能认真阅读文本,概括出中心思想。”“你真棒,读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这些“夸”,就“夸”到了学生的“点子”,不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使其他的学生找到了方法,受到了启发。学生是喜欢老师“夸”的,作为教师,在“夸”学生的时候,“夸”准了,效果更好。
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要想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学会“说话”,也就是要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我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教师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学素养。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5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者。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6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训练教师课堂上如何表达的书,读完之后更愿意将它归为管理类。的确,在管理班级中,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三好真史。他毕业于教育学担任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著有《便孩子的3分钟小故事》《班级游戏101》等。 之前读过几本日本作家写的工具书,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教师的语言力》也给我这样的感觉,三好真史从表扬的语言、批评的语言、提问的语言、鼓励的语言、反向激励的语言五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训练语言力。每一部分都清晰地向读者介绍这种语言是什么,以及运用方法。
一、创设理想形象,低期望值
三好真史说,教师的脑海中,如果没有理想的形象,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 老师都知道,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班级的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要求对形成班级精神面貌至关重要。比如有的班级沉闷,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团结向上,有的班级学生矛盾不断等。 在对学生设定理想形象时要尽量有较高的要求,但也提醒老师要适当降低期望值,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因学生达不到要求而焦虑的情况。
二、表扬是行动的催化剂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的期望和赞美,能使结果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所以与其抱怨、批评,不如通过表扬来驱动。从《教师的语言力》当中,我学到了很多表扬的方法:
1、立即表扬
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指出,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60秒后就会错失表扬的机会。
2、团体表扬
为了避免被表扬的单个学生陷入尴尬,表扬时可以表扬组一个或者团队。
3、语言、接触、奖励相结合
表扬不只有语言。接触是指,拍拍肩膀、相互击掌等身体接触。奖励是指小红花、贴纸、印章等形式。
4、表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梵高曾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景色,而是要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事物。作为老师,不要去过度注重学生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三、批评不可或缺
表扬很重要,但也离不开批评。只有表扬的教育会导致学生过度自信。如何批评呢?
1、认可学生,批评行为
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不适当的斥责会给学生造成心灵创伤,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批评时不能否定学生本人,而仅仅是针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
2、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批评不能全部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问题让学生说出想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教师的语言力》中,三好真史还列举了许多方法,读完给人恍然大悟之感。这本书像一本词典,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翻看,对症下药。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7
作为老师,语言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语言较匮乏,较单一是不足。期间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语言有了新的。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无论是平时的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保持微笑,因为有了微笑,学生就会感觉很亲切,愿意和你亲近;因为有了微笑,就会获得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更加的听话、努力。课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没人举手回答问题,就像在唱独角戏。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可能他已经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错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汇,但他的.手却迟迟不肯举起来,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微笑,让他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相信学生看到你鼓励的微笑一定会鼓起勇气举起胆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时,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请你给他微笑,这样会让他以后不恐惧,变得更加自信。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二、教师要善用眼神来表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是想的,有时不用说出来,你的眼神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现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课了,里还是一团糟,说话的说话,喝水的喝水,收拾课本的收拾课本……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满肚来火,免不了大声训斥他们一番。有时你气得要命,学生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而且还影响你上课的情绪。此时,不妨肃立讲台,冷冷地看着他们,眼神扫视班级一圈,然后盯着那个声音很大的人。相信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眼神,声音一定会戛然而止,手中的动作也会迅速停下。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生气了,所以有时眼神比语言更有效。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因为教师的倾听可以走进学心灵。静静地倾听,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决不能以平时的印象来给他们定夺,或一时的表现抹杀他的全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够打开和进入学生的心扉,让我们遇到事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8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眼神暗示,还可以使用表情、姿势等行为暗示。行为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用来传递师生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更好地反映暗示的委婉语。教师的每一个行为和愤怒都会引起学生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言语交际的效果。
俗话说,身体教学比于言更重要,所以我经常用动作暗示学生。上课时,我发现他们有的坐得不好,有的躺在桌子上,有的靠在椅子上,无精打采。我便对他们做了几个昂首挺胸的.动作,学生接受了这个暗示,并立即做出反应,坐得端端正正听我讲课。
在校本选修活动中,教室地板上有很多废纸。我走过去弯腰去捡。这种无声的语言教给全班同学。他们都主动检查脚边是否有纸屑。当他们找到一些,他们立即把他们捡起来。在适当的环境下,给予学生适当的行为暗示,可以达到语言无法表达的效果。学生会心领神会。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正确使用体态语,协调好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极性,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公众人物”。
更方便于和他们沟通,交流。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9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湖,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一题记
本月,我读了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对教师语言技巧地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的语言力》 这本书提出:“语言具有力量,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曾经感到束手无策。起初,我不断的去更新我的理论知识,去模仿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到最好。后来我发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各有不同。我们无法用同一句话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待班里的孩子。教育要求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的语言力》 摒弃了传统话术,教给我们不同的模式和方法,我们只需要在工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在闭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比如在第一部分“表扬的语言”中,作者提到我们要建立对学生的理想形象,也就是你想要通过你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当有了方向后,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置目标。标准可以高一些,在你的严格要求下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做得好的方面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首先要冷静,心态平和。教育是长久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对学生,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低期待。在面对比较敏感自申的学生时,我们可以将主语“你”换成“我”,当你夸赞学生你的宇写得很漂亮”,学生可能会自我怀疑“我写的真的很好吗?比我写得好的有很多呀”,不如换成“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萼重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教育会变的更有人情味。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一进教室,你发现黑板没擦。与其我们批评学生,不如带着疑问的语气问一问,“有没有发现今天的黑板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认真的'分析自己的问题,下次做得更好。
当一项班级活动做完或者一学期结束,我们想带同学们做一做总结分析时,可以利用书籍当中教给我们的方法:数值化法、原因法和总结法。“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回忆一下自己这个学期的表现,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当学生对自己有了评价后,我们再带领学生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做总结梳理,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加深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全书还含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专栏,其中,语言重构部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话比较多,换一个角度,她可能是活泼开朗的;一个孩子爱管闲事,她同时可能是乐于助人的;一个孩子做事慢腾腾的,她也有可能做事非常细致。
这些发现全在于我们老师如何看待这个孩子。正如硬币有两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她的缺点经过我们的指导,也有可能成为她的优点。我们要做的是换一种角度和思路,善于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力,并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出来,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0
我们可以不说话,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体态不传递信息,有时候,丰富的体态语言甚至比有声语言更有力量,正如古人所云:此时无声胜有声。
——《教师的体态语言》
戴建荣古诗教学的秘密武器是丰富、优雅的体态语言;丘吉尔演讲魅力四射的原因是整个身体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会做算术的马成功的秘诀是观察人的体态语言……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体态语言是何等的.奇妙!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陆续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有的忙着做课前准备,有的仍旧说说笑笑,有的蹲下来扒拉书包……此时一声“上课”,有些孩子会停止手中的事情,但也会有少部分孩子忙自己的事情。如果此时,换做体态语言,静静地看孩子们几秒钟,传递自己的信息,教室里会很快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学生与老师相处时,不仅在“察言”,更在“观色”——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细致入围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
赞赏学生时,我们可以微笑,肯定地点点头;表扬学生时,我们竖起大拇指,鼓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某重点时,走向某人或某物,把手前伸指出重点……
相处了三年的孩子,能读懂老师的体态语言了。他们在读课文或写字,我拍三下手,他们就停下来坐好;当我举起课外书,他们就知道我要讲故事了,马上端端正正坐好;当我拿起粉笔走向黑板,他们马上知道我要进行板书,两眼紧盯黑板……
正是因不同体态语言特定的内容,影响了让孩子的行为甚至心灵。
……
教师是“公众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教育。做学生欢迎的老师,我不能不懂体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为我打开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神奇世界,他帮助我以优雅的姿态,进入到学生的生命世界。
好书绝对不厌百回读的!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1
最近我看了《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我觉得对我影响很大。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语言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工具。由于行业的不同,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色。但是教师的语言更特殊一些,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面对的是一张张天真的脸,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但是这几个角色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那么,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小学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言特色呢?
首先,我认为流畅是说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因为语言重复,拖泥带水,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善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运用学生们所熟知的生动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低年级学生都喜欢蓝猫,因此在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时,师:今天蓝猫超市开业了,现在正在招工呢!看招工启事上写着什么(生):本店所招员工必须会认钟表、会修钟表,报名者请与蓝猫联系。师:想去试一试吗?生:想。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再次,清晰是说教师要口齿清楚,要把表达的意思说的一清二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也会影响孩子解题的正确性。数学和语文不一样,有时相差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比如:
1、一段绳子长4米,剪去了2/5米,还剩多少米?
2、一段绳子长4米,剪去了2/5,还剩多少米?这两个题目就相差了一个字,但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解法也完全不同。
最后,正确是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比如:不能把“除”读作“除以”,98读作九八,8时零5分读作8时5分等。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又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自己还不能分辨对错,教师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仿照的标准。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教师本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是不能表达明白的。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2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如何运用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如何在沟通中促进学生的成长。作者在这本书中将教导学生的语言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表扬、批评、提问、鼓励以及反向激励。
1.表扬的语言
我记得我在课上也会经常表扬学生,而且总会找到孩子们各种各样的优点,比如学生A上课时的坐姿非常端正,学生B回答问题声音非常洪亮,学生C举手非常踊跃,学生D书写整齐等等,有时候我会表现出非常惊叹或者夸张,或者摸摸学生的头、拍拍肩膀,又或者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更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并非只关注那些在集体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关注那些不起眼,却仍在努力成长的孩子,这样学生才能阳光自信、乐观向上。
2.批评的.语言
表扬固然重要,而批评也必不可少。书中提到了十种批评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教师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站在不同学生的视角换位思考,同时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有些时候批评要当机立断,但是有些情况要适当延迟批评。教师的批评如同刹车,如果能够掌握批评的方法,慎重地使用批评的语言,那么这样的批评才能是有效的。我想,那些能够准确揣摩学生心理的教师,一定能够正确地把握批评的“度”。让与之交流的学生不仅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能因此改变自己,甚至干劲十足,连目光都变得炯炯有神。
3.提问的语言
未来总是充满未知,我们将无法预知未来会产生哪些问题。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应对未知的能力即并非只按要求做事,而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优秀的教师通常可以将这些方法代入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比如:选择法(让学生从选项中确定目标)“虽然很辛苦但却很开心的生活,虽然很轻松但却很无聊的生活,你选哪个?”想象法(让学生想象一下获得成功时的情景)“如果每天都这样”坚持的话,你会有什么变化?”目标法(让学生思考活动的目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反省法(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省)“你的不足是什么呢?”在提问学生时,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全部感知,可以让他们从众多选项中作出选择或者通过老师的启发展开联想,想象成功后的美好,以此产生目标,并且发现自己当下的问题,找出原因进行总结。
4.鼓励以及反向激励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每种性格都可以用两种视角来看待,也就是说,性格中的缺点也可以被看作是优点。因此教师不要把学生性格中的一些特征当成是缺点,而是要当成优点。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好这些优点的话,他们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一直觉得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是一名演员,除了在课堂上要做到声情并茂,平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方法反向激励学生。比如,欲言又止法(想说一件事,却又装作不想说)“其实……嗯,还是算了吧。”佯装不知法(装作不知道学生所了解的或能够做到的事)“我觉得大家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所以会很惊讶吧……”制止法(在某一行动开始前就采取阻止的态度)“我觉得你不可能做到。” 反向激励的语言是教导语言的高级技巧,但在熟练运用之前,要谨慎使用。
“没有一种草儿不开花,没有一个孩子不完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随时发现他们的优缺点,从心灵深处激发孩子的真善美。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3
教师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了语言人们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交流沟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早就存在于悠悠的长河中,它是教师传播知识的纽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正确运用语言,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教授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掌握语言艺术,则能使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教师语言从广义上讲,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应关注细节,如教师在提问时有人说:“谁会说?请举手。”有人说:“谁能说?请举手”。有人说:“谁想说?请举手”。这三种不同问法,其实有着质的区别。
谁会说?实际上是在要求已经学明白,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言;谁能说?实际上是在要求能够回答问题,但不一定回答正确的学生发言,显然,其覆盖面要比“谁会说”大得多;“谁想说”是在要求相回答问题的.人发言,包含会说的、能说的以及想说但不会说的学生发言。看似的差异,却反映出教师学生观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的实质,如果哪位老师想明白了,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出来,可能会是一片比较有意义的文章。
教师语言素养的提升,应关注到口头语、书面语、肢体语的复合。
提问时强调口头语言表述内容的简要、明确、清晰,同时还要表现出和蔼、亲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辅以表情、眼神、手势等,有时如果我们再辅以教师位置的合理移动,效果可能更好。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倾听,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看到你的眼睛。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教师最初提供的帮助不是语言,而是眼神、表情、口型变化(意义的表达并非都靠口头语言,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人在给小孩喂饭时,常常会张大自己的嘴,这就是一种语言,和“真乖,再吃一口”具有同等意义)等传达的激励。激励无效时,再辅以口头语言的引导或相应的暗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方式的单一也同样会降低语言效果。如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老师会微笑着说“某某真聪明,回答得很好,请坐。”如果一节课上几次提问,上述话语不断出现,情况会怎样呢?会不会让人感到肉麻?或不会让人觉得教师语言太贫乏?真心的激励会不会成为虚假的奉承?如果会,那将是多么可怕!如果我们将口头表扬和在与学生眼睛对视的同时先伸出拇指表示赞赏,再做一个“请坐”的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交替使用,效果会怎样呢?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4
语言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桥梁,也是传递知识海洋的钥匙,教师的语言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应该从细节开始,绽放出语言的魅力。
“把你送到小班去”是《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一个,看到这句话,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啊,面对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这句话我也说过,而且不止一次的说过,这句话可以使吵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使不肯午睡的孩子安静入睡,不肯吃饭的孩子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吃完饭,但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藏着些什么呢,看了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才知道了这句话对幼儿有着多方面消极影响,会对幼儿的心灵带来很深的`伤害。
影响一:“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否定了幼儿原有的社会自我概念,意味着他不再属于自己原来的群体,当幼儿知道自己不再属于这一群体时,就会感到孤独、恐惧,还会幼儿他们强烈的反感、抵触情绪甚至怨恨等消极心理。
影响二:“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它会损害保教人员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幼儿也会因为这句话而对保教人员失去信心,对于保教人员来说,她只能将受到惩罚的幼儿送到小班去一时,而不可能将幼儿一直送到小班,幼儿终究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班级中,因此只要有过几回把幼儿送到小班去,再接回来的经历之后,受到惩罚的幼儿和其他幼儿会目标,送到小班去后还是会回来的,说明老师在撒谎,这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在幼儿中的形象,以后幼儿会对老师的话产生怀疑。
影响三:“把你送到小班去”这句话,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和威胁,只会起到一时的作用,却很难让幼儿明白自身问题的所在,以及自己的行为到底对他人造成了什么作用后果,根本无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及道德水平的提升。
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以《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中》的细节为警示,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点滴的细节凝聚成教育的硕果。
《教师的语言》读后感15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童真的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如何去运用语言,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
书中有50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取。它的使命还需要持续。仅是短短序章,就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感受到了大脑被注入了新的能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书中说“不要把想法直接传递给学生”。
反思:平日里生了很多气,也许是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看法不符合人的成长认知规律,自添烦恼。
一直以来坚守的教育理念是: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然后再配合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却忽视了“语言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一原则,也轻视了语言这一项基本的教学技能。联系最近的工作实际,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发脾气、训斥来解决问题,这样也许是最费力不讨好还伤害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要一味责怪学生气人,有时候也许是自己方法不得当,换一种思路,以不让自己生气为工作目标,不要硬和学生置气,平和一些,让自己更快乐的同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收获。
换个角度思考,惯常的`批评性语言对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而且教师就只是比学生活的时间长,见得东西多而已,说不定学生到了我们的年纪比我们厉害多了。所以不应该仗着年龄和身高优势就看轻孩子,我们只是带领他们成长的一名普通的教书匠。不要总想着:学生为什么不听我的,真让我生气!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发改正比我们费力生气更事半功倍。所以,减少甚至消灭自己的控制欲,这是人的劣根性,也是生气暴躁的根本原因之一,动动脑子说两句话就能引导的事情,为什么要让自己生气呢?
教师的语言这门课程,有必要深入研究,只有反复看,去实践。再来看,再来实践,才能发现其中的精髓,才能发现这本书的价值。
上一篇:曹文轩根鸟读后感
下一篇:《傅雷家书》学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