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0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3分钟。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政课 精品课程 一体化育人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唐书怡(1980- ),女,四川珙县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李方裕(1976- ),男,四川邻水人,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川 乐山 614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2010年教改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10-ZD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21-02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05”新方案中,思政课共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共四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实践教学要求。在一体化育人研究中,思政课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构建在以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充分发挥一体化育人的最大功效。
一、思政课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及其实施现状分析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实践教学不断加强,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还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实践教学方案及其实施还存在各种问题:(1)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案都只是理论课教学方案的补充,还没有独立出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2)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案中,将实践教学定位于校外实践,没有考虑到校内实践、科研实践也应该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将四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规划,内容重复或者有遗漏,导致实践教学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实践教学的最大功能。(4)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实践活动重过程,轻结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高高在上,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说教。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研究,将思政课精品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规划,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真正让学生爱上思政实践课、想上实践课,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实现一体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在于,通过建设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队伍、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确立信仰的目的。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思政精品课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拓展视野,不断检验、丰富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让学生亲近自然、贴近百姓、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弘扬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渴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2)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机的整体。(3)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使思政课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爱上实践课、想上实践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紧密关注社会热点,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服务于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结合教学基本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二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其他专业课程不具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考核的重点既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必须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在我们的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中,将四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使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最大功效。
(一)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如表所示)
(二)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
1.构建了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教学方案从内容、模式,再到实施和考核,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避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形式主义,使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保持了连续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且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了一体化育人的最大功效。
2.创立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课外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创立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模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发展;既节约了时间、经费,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规模。
四、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一)思政课精品课程一体化育人实践方案的实施
1.整体规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整体规划,并对各年级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要求,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2.体制保证。建立健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有效保障机制。明确学生参加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中的领导部门、实施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使活动在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严负责、勤指导的机制下高效安全地开展。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同重视专业实训一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给予经费的保障。
3.实践基地建立。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思政课精品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还处在试验阶段,甚至在一些高校,这个阶段本身就是缺失的,那么就更谈不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效考核。高校普遍沿袭过去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闭卷考试决定学生的命运。即使有的高校融入论文式或调查研究报告式的考核,但也仅仅是对学生提交的论文和报告打个简单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对教师、对学生都起不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我们的研究中,要彻底打破这种局面,建立起更加主动积极,更有成效的考评机制。
学生应是实践教学质量的核心评价指标,在实践教学评价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学生对待实践教学的认识和态度;二是学生的表现状况,主要反映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主要反映学生学习后的知识增量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指导教师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直接组织者,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它不仅涉及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而且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高低有关,这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此外,围绕实践教学的开展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文件资料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等,也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必要指标。
[参考文献]
[1]何腊生,肖勇.试论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
[2]凌小萍.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实践教学实施困境与选择[J].高教论坛,2009(2).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措施
目前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推行“两课”学分制新方案已推广至全部普通高校。“两课”现统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新课程与原课程的较好衔接,取得新方案的良好效果,就必须对新课程建设的新方案实施途径进行探讨,创建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系统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是将原来开设的课程整合为四门课,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同时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这一整合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对教育当代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重要意义。
其次,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新方案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政课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是前一阶段“两课”教学中,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的总结和深化,有利于促进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喜欢的必修课。新课程方案有史、有论、有应用、有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中,全面地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最后,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系统的教育和科学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重托,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等问题,需要大学生去观察、思索、实践、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方案在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要解决,主要表现在:
首先,专业化的界限将被打破,要求学科重新组合。原来教师针对所教学科形成了稳定的知识结构并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学分制改革的特点是相近学科的融合,重新组合为新的体系,专业化的界限将被打破,要求广博的知识储备。原“两课”教师单一化的知识结构明显不适应新方案要求,必须使教师丰富和扩展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应对原“两课”思想政治课师资作大的调整。原“两课”师资队伍的配置已形成规模,涵盖了经济学、哲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新方案将必修课由七门整合为四门,原“两课”教师总体资源必须进行大力度的整合,才能使师资达到最优化配置。新课程的开设需要专业化的师资,为了稳定教学秩序,适应学分制课程的需要,必须与新课程相适应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
其次,课程内容有待于调整。与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形势相比,原来的教学内容显得滞后。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创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而新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内容是一个动态的环节,课程内容必须根据新形势加以调整。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适应实际的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与时代同步的教学资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教学内容的大胆创新。
最后,教材的使用具有随意性。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规定性,是开展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我们在贯彻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上不能有随意性。同时,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精神使用高质量的统编教材,并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思路和主要内容,才能符合课程建设方向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创新。 转贴于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的措施
首先,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和开展教学观摩和竞赛活动。各高校要在部省级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和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上,切实保证开课质量。
其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新课程改革为原“两课”师资队伍加速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必须建立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的老中青队伍形成梯队的科学师资力量。选拔、任命一批中青年课程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建立由科研、教学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牵头的师资队伍。新方案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任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理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师资队伍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发展。
再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努力使这门课的学习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通过讲授新知识和新理论,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切实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实践教学。一是把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保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实践教学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与课堂教学同等对待。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规范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考核量化指标和考核内容。安排合理的实践教学课时,并给教师记入实践教学工作量;确定学生实践课学分量,对学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要记入成绩,已发表的论文,按发表刊物的级别情况确定记分标准,使师生操作有依据。避免政治理论实践课的随意性、形式主义,或随意冲淡或取消的情况发生。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管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是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保持实践教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的基础条件。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这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两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场所。
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践主要是在学期内,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如电化教学厅,可组织学生观看各种有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等方面的录像片,在声情并茂中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政治理论课阅览室,可为同学提供教学内容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等丰富的学习资料,创建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理解延伸的重要条件;政治理论文印室,可为学生撰写论文、调查报告提供条件,配备打字、复印等必需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纸张等用品,使论文撰写有保证;小型会议室,可为学生举行论文交流、专题讨论会、百题竞赛会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提供优良的场所。努力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加强对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迈出课堂走向社会,进入工厂、企业、农村,了解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振兴、失业群体状况、城市化中失地农民状况等社会问题,了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使学生亲眼目睹邓小平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性、科学性,感受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出的硕果。同时了解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的社会阶层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对民营经济中的先进分子,有产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而是增强了党的力量的问题有正确认识,从而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性和责任感。不仅要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还要开辟革命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实践基地建设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使之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多功能实践场所。通过实践教学,为课堂理论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应与课堂理论教学一样,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首先,建立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主抓,教务处与教学系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其次,教务处要制定具体实践教学管理措施和考核指标。包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参加实践教学的年级、带队老师、建立实践基地、用车等项内容。最后,制定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条例,这是考核实践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如对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时、学分、论文、调查报告、讨论等成绩的优劣确定考核量化指标。教师完成学时、批改作业的计算工作量标准都应有明细的管理规定与措施,使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实践教学方案得到落实。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
项目化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努力尝试利用项目化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宣传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育”。这些文件都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大胆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二)是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顶层设计”具体要求的需要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怀化学院“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自2015年秋建院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成员,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经过20多天的精心论证、集中讨论,其中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讨论了10多次,最终形成了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全局的“顶层设计”和“教学改革方案”,其“顶层设计”中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规划》等文件、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的要求。
(三)是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立足于我校马克思主义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重要内容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案的探索,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过程。这有利于促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有利于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W习的兴趣,有利于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当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现状
(一)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形势总体上还比较乐观,教学团队结构比较合理、经验比较丰富、敬业精神较高。学校和学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及“专业综合改革”思路清晰,规划合理,目标明确,方案详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决赛都有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并在决赛结束后作出重要点评和总结。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将“思政课教学团队”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团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教育部思政专项经费生均20元足额拨付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两种形式进行,即学期内实践和暑期实践。学期内实践主要是在校内进行,教学采取项目竞赛的形式,均按课程、按班级分小组、以竞赛方式进行,所有上课学生均需参加,由任课老师指导在学期内完成。每个教研室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分别由教师、教研室、和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完成,最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5名,并为获奖的学生颁发校级荣誉证书。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方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定后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审定,然后再由教务处发文,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承办。暑期实践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定项目和选题,制定计划和方案,由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申请书,以招标的方式确立参加社会实践人员。暑期实践活动是在校外进行,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并进行评比,最后根据实践报告和项目实施情况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通过对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果展示的作品进行研究发现,作品的质量不是很高,很多决赛作品甚至达不到《竞赛方案》规定的基本要求。进入复赛的作品大部分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初赛作品质量更差。暑期实践由几个老师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与学生共同完成。通过调查发现,效果不明显,很多老师不愿意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报告质量不高。通过对300多学生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没认真对待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三)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不太重视实践教学。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不知道实践教学的方案,不清楚项目竞赛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竞赛项目,几个主要内容都不会写,老师没认真指导。甚至在复赛时,部分老师都不知道竞赛方案和具体要求。第二,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很多小组准备不充分,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有些小组由一个或两个同学完成,有的小组根本没作准备,等到竞赛的时候,随便准备一部作品敷衍了事,上台报告时照本宣科。第三,实践程序不规范。实践过程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特别是暑期实践活动,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这样就使得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成果的质量较差。第四,考核评价不科学。很多学生反映,竞赛项目准备的好与差,没多大的区别,实践教学成果与考试成绩没多大关系,所以没认真对待。由于竞赛结果与指导老师没多大的厉害关系,对年终评优、工资绩效、职称晋级等方面都没多大的影响,结果就缺乏指导的积极性。第五,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造成实践教学过程的不规范,教师指导的不积极。对于实践教学的优秀成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宣传,这样,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路径探索
(一)合理规划实践教学项目
每学期初,由各教研室主任依照学院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制定教研室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确立好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分上课期间校内竞赛项目和暑期招标项目。竞赛项目需要确立好项目的主题(如果省里有组织竞赛的教研室,则遵照省里竞赛方案执行),每个教研室项目的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雷同,教研室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特点进行设、规划实践项目。暑期招标项目需要在开学后1个月内确立好项目选题指南,拟定好项目申请书,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填写申请书。选题指南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竞标应该在放假前1个月完成,以便为教师和学生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
(二)规范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程序
各教研室组织老师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开展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项目。教师必须要先确定好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小组成员确定后,小组选定项目后,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研讨,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同时,教师要将实践项目的具体要求、目标等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指导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暑期招标项目必须依照方案,严格按照申请书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教师要认真指导实践教学报告的书写,及时作好实践教学的总结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规划,保障项目有组织地进行。要保证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必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实践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必须重视对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考核要覆盖实践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对老师与学生的考核。要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成绩当中。对于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要在学生中巡回展示,广泛宣传,以便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在每学期结束前,要做好所有项目的评比工作和总结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意见。教师之间要召开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以便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对于指导学生实践表现优秀的老师,应当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与教师年终考核、工资绩效、职称晋级联系和挂钩起来。对于不负责任的老师应当提出批评,或者给于一定的惩罚。
(四)健全实践项目保障机制
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教学的效果都离不开保障机制,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领导考核小组,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经费要按时足额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针对实践教学拟定各项规范性文件。各教研室在开学之初必须制定好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与分管教学的领导商讨好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保证实践教学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全面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必须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展示的场所。但是,学校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很多,经过学院领导的努力,通过与其他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借地方”的手段,顺利地完成了每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活动。学院正努力寻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的经济来源,努力建设协同育人的机制,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创造优良的环境、搭建更高的平台,相信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初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张加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6,11.
[3]江雪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郑秀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4.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生活观、恋爱观、职业观、道德观、法制观等为己任,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终极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以珍惜和适应大学生活、开拓人生新境界为切入点,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紧扣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德与法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认同并遵循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80后”“90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感情淡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平心而论,我们的祖辈父辈,有生活在新旧中国、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因而由衷地认同中国共产党,坚信社会主义就是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他们从思想到行动,是坚决拥护、坚决支持,毫不动摇、毫不怀疑。而“80后”“90后”大学生一出生就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没有吃过苦、受过罪,他们不认为共产党、社会主义不好,也不认为资本主义有多好。在他们看来,享受美好生活理所当然,社会就应当如此。因此,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像过去那样,采用纯理论说教,方法单一脱离实际,显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学习效果不佳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表现为: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助意识差、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极深;学生不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主体性缺失问题严重。
(二)部分教师灌输说教,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对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没兴趣,而教师也没兴趣教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技能、学识修养、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枯燥,理论素养欠缺,知识老化陈旧,不注重仪表,导致教师形象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三)实践教学环节缺失或形同虚设
1.部分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导致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开展,这种现象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十分不利。
2.实践教学计划形同虚设
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不规范、不完善,操作性不强,大多是走过场、流于形式。
3.实践教学形式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
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形式认识不清,观看录像、讨论辩论、案例教学和演讲等,这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并不能跟上学生的发展需要,无法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为“四有”新人;二是实践教学多以参观、听报告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只是被动地参与。
4.组织实践教学难度大
一些教师尝试在课堂教学范围内突破单一课堂讲授的方式,尽量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但是面对100~200人的课堂,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多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无论什么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所有的教学要素都围绕学生统筹安排。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学应把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期初就应做好教学对象的调研工作,了解学生平日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掌握他们的学习程度和现实需求,尤其是要处理好大学思政课与中学政治课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理论递进层次。也有研究者提出思政课主体性教育思想,即尊重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行主体性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专题演讲式教学、探究主动式教学、热点研讨式教学、参与辩论式教学、案例解构式教学、情理交融式教学。这种教育理念可以较好地克服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主体性缺失等问题。还有研究者提出了解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进入大学后碰到的具体问题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如针对大学生角色转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学业与恋爱等常见问题开展教学。教师应发扬民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来,甚至可以转变思路,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讲、教师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教师也应提高自身修养,以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坦荡的胸怀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有研究者也从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渊博学识、丰富阅历、艺术修养、组织才能、对学生真诚关爱等素养方面着手,探讨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善和学生平等互动,忌专注理论解剖,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理论知识。
(三)确定合理教学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国情并热爱国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民族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对学生来讲,上这门课不需要死记硬背某些理论,上课没有压力,只要了解就足够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应该运用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如精美的课件、生动形象的视频、典型案例等。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要结合地方、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学生专业、兴趣、特长、期望,广泛收集资料,拓宽教学思路,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还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严格遵循思政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素质、能力、知识和教、学、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四)充分应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案例教学法一般包括案例选择、案例展示、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四个基本环节。在案例教学准备阶段, 应根据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特点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还可配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使案例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生动的效果。有学者强调指出,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缺陷是无法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因而不能完全以案例教学取代系统的理论教学,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实现案例教学效果最大化。
(五)不断丰富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材建设、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评方面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第一,有学者根据思政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法模式、实践模式、考核模式等。其中,教学方法模式又包括主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双主体互动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法等。
第二,有学者提出“四进四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即传统文化进课堂、大学精神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名师教授进课堂,以及走出课堂进实验室、走出课堂进社区、走出课堂进乡镇、走出课堂进企业。这种教学模式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学生的素质拓展、科技创新、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问题。
第三,有学者指出社会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是许多大学生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实施动态的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通过定标——启趣——激思——导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
第四,有学者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社区化的教学模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区化模式指高校充分利用社区育人优势,把社区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社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社区的实践教学活动来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城市经济、文化建设和政治稳定的浓缩体,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以及社区和谐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的最后环节。有学者提出,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思政课教学评价的根本标准。要改变传统课程评价方式,以评促教,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有学者将学生的成长报告作为思政课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报告真实的成长问题。成长报告要有真实的情境、理论背景和理论分析,还要有现实问题与思想困惑的解决,这样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学者提出思政课考核可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学生考核与教师考核、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多方式相结合,并提出了百分制考核细化标准。还有学者提出思政课考评要体现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和知行统一的特点,要有可操作性,并设计出了包括2~3次课堂小测验、课堂演讲或辩论、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实践考核、优等生免试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考核细则。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霍丽娟,肖平.浅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师的魅力[J].南方论刊,2007,(12).
[3]张玉.浅谈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从教师自身素养的角度出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4]王蕴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新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5]王静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思政实践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体系改革的历史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变化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变化和调整一脉相承,具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
(一)20世纪的“85方案”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概念,使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了科学的称谓。改革全面展开,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要求。1985年,中共中央正式《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文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提出了改革要求,鲜明地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和“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政策和实际知识的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路。“85”方案把“中共党史”改为“中国革命史”,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原有课程内容,增设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集中讲授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
(二)20世纪的“98方案”
十五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要求。1998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秋季开始,普通高校都要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为基础,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的开设,标志着新课程方案的设置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98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科类开设)等5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两门思想品德课。“98方案”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为主题,调整了其课程设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这些课程强调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蕴含于基本原理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三)21世纪的“05方案”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2005年经党中央批准提出最新的课程体系(简称“05方案”)。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作出了明确的要求。2005年2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经党中央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四年制本科的课程设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新课程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实践教学的要求
20世纪的“85方案”、“98方案”以及21世纪的“05方案”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尤其是“05方案”所确立的新课程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原理”课旨在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
“05方案”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加强实践教学权重,必须要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可从把握课程结构体系设置,加强实践课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对原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提高教学策略等方面出发。实践教学是理论“内化”的重要环节,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入脑”,成为一种信念。实践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对社会现实产生理性认识,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
三、新课程体系下原理课“模拟-训练-观察-行动”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实践化、应用化的活动过程,强调主体应用的知,以灵活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展开教学活动,突出知识的应用与主体能力的发挥,是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广泛交往,并具有感受、体验、参与和应用特征的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达到知与行统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践化、应用化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原理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情景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场景,给学生以足够的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会。这是一种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以情境中主人公的身份去探讨理论问题的现实答案,以实现理论课堂实践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模拟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角色,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和建构意义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于生动的情景中,并鼓励学生去体验情景中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二)参与训练式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对高深理论的理解有赖于具体活动的锻炼,校内学生试教和演讲、专题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均可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试教和演讲式可以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提炼资料、大胆表达的能力。专题讨论和辩论式训练使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准备和论辩过程中,通过搜集相关资料,进而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炼论辩语言,了解论辩技巧,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调研观察式实践教学模式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接触、观察、了解和感受社会现实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该给出学生调查研究的主题,并列出调查提纲和基本要求。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选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尝试用理论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撰写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能力,以及使用图书馆、文献和互联网的能力。
(四)社会服务式实践教学模式
下一篇:思想教育工作方案{整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