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48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4分钟。
双碳减排方案范文第1篇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相对工业系统,农业自身内在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高度结合的特性,农业碳源碳汇双重特征使低碳农业比低碳经济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农业可以通过“促汇抑源”双重措施在低碳经济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农业向低碳转型已迫在眉睫,一是高能耗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业资源污染交织在一起,化学投入品过量施用导致的空气、水体、土壤立体交叉污染已从源头上威胁到食品安全;二是受工业投入品“能源化”影响,农业陷入高成本和政府高补贴的恶性循环。然而在新近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案中农业并没有受到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低碳农业发展既需要投入减排、过程减排、增产减排等多种途径的农业减排技术等应用基础科学的支撑,亦需要社会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科学多学科结合的实际研究。可以说,只有通过耕作制度、减排技术、管理措施的协同控制,以及政府、农户和相关组织的协同推进,才能达到减排和适应、减排和粮食安全、减排和多种效益的协同发展。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思想和初步尝试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的问题。2009年中央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党的十报告也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现代农业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而这种全新的模式所带动的则是“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经济。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低碳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提高能源及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通过能源结构清洁化对现代石油农业的低碳化改造,提高农业碳生产力,为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可持续性的农业系统环境。可以说,低碳现代农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减轻资源与环境压力、解决农业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场革命,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书提出将农业现代化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上,将是国家农业发展方式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
本书作者米松华博士一直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林业经济和生态学的双重研究背景。《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是她这几年的核心研究成果。本专著主要应用系统论中的协同理论和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结合已有低碳农业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现代农业理论推导,首先,界定了由概念群、核心要素、衡量指标组成的低碳农业内涵体系,并构建了低碳现代农业分析逻辑框架;其次,应用碳足迹理论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对全国和各省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系统核算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逐年分解分析;再次,利用德尔菲专家评价法筛选出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适用性技术和管理措施,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微观计量技术以稻田种植为例,对稻农减排技术采纳意愿以及一体化减排技术采纳数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对低碳农业发展中技术、组织、政策耦合进行深度挖掘,并对水稻种植不同技术组合的排放效果、成本、收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低碳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相信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农业与气候变化这一难点问题的决心和努力。
双碳减排方案范文第2篇
一是深化研究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年初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通过备案管理的方式,推出了一批经国家认可的自愿减排方法学、交易机构、第三方审定核证机构以及自愿减排交易项目。2011年11月,我委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各试点省市都编制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交易管理办法,加快开展总量设定、配额分配、报告与核查体系建设、登记注册系统和交易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7个试点已经全部启动上线交易。截至2014年6月29日,已启动交易的试点省市累计总成交量约856万吨二氧化碳,总成交额约3.38亿元。与此同时,我委着手开始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经启动制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研究全国碳交易总量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方案,继续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开发建设国家碳交易登记注册系统。今年1月,我委下发通知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进一步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继续推动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落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协调。组织开展低碳试点进展分析,研究制定关于深化低碳试点的指导意见。各试点省市以尽快实现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或碳强度显著下降为目标,倒逼调整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试点省市初步探索了碳目标逐级分解考核评估、投资项目碳评估、产品碳认证、企业碳排放报告制度及碳排放管理平台等体制机制创新,较好地实现了控制排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是探索推进低碳工业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与工信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评审,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配套政策。组织开展了低碳社区试点,正在编制《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争取尽快印发各地方。
四是实施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组织制定低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并在广东、重庆、山西、辽宁等省市编制地方低碳产品认证实施细则,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推广和应用示范。为推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7月成立,主要负责我国碳排放管理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相关国际组织在国内的标准技术归口及其他相关的标准化工作。
五是积极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际合作。全面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渠道的谈判,在谈判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与各方一道努力推动谈判进程。在气候变化对话与国际合作方面,通过各种双多边渠道与发达国家开展对话沟通和务实合作。中美两国气候变化对话合作取得新进展,在刚刚结束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召开了气候变化问题联合特别会议,了工作组进展报告,并达成了多项气候变化相关成果。与欧盟、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开展了双边对话和务实合作。通过开展“南南合作”,利用“基础四国”、“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等磋商机制以及双边对话,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团结。
双碳减排方案范文第3篇
?
12月12日,中国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这一“双碳”目标,可谓“压力山大”。
?
因为中国碳排放体量大、任务重,且完成这一目标的时间很紧张。此外,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高碳化石能源占比过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耗偏高,都对目标的完成造成阻碍。
?
因此,中国按照之前按部就班地推进碳减排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
?
一、增加与碳减排相关的资金投入
?
“双碳”目标提出后,势必将通过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到各地。地方政府成为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和必要条件。
?
中国自2010年以来陆续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地方积极性不高。
?
研究结果显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3.6万亿元。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
?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的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
?
但从中国政府财政资金来看,除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国家收入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外,目前没有直接与此相关的公共资金收入。
?
因此,未来中国需要不断完善与碳减排相关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来源和对地方的财政投入,助推地方“碳达峰”和“碳中和”。
?
二、设立低碳转型或“双碳”相关基金
?
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有成本和代价的。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不一样,不同的地方、行业、企业将面临不同的约束与挑战。
?
例如,低碳转型会加速“去煤化”,就会有大量的职工要从煤炭等高碳产业链中转移出来,这对于山西、内蒙古等传统的煤炭富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来说,影响大,成本高,转型阵痛更为明显。
?
这就需要借鉴欧盟的公平转型机制,由国家设立低碳转型或“双碳”相关基金,通过专项资金,对这些地方、群体进行倾斜,帮助和支持这些地区传统能源产业工人的培训和转岗,尽量避免出现因低碳转型而导致贫困化等社会问题和不利影响。
?
三、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
横向对比,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水平较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欧盟的6倍多。人均碳排放也要超过部分发达经济体。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度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才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从而实现“碳达峰”,并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
预计未来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4.73%以上,届时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年下降率要达到5%左右才能抵消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碳排放增量,从而实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
?
如果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话,未来4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9%左右,比2005-2024年年均下降4.6%的降幅要高出约1倍。
?
四、降低煤炭直接消费
?
202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为57.7%,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消费水平(30%)。
?
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大幅削减煤炭直接消费,特别是散煤消费,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逐步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
电力是中国碳排放主要来源,其中火电占比最高。因此,在电力供给侧,未来需合理控制燃煤电厂的总规模,提升清洁电力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在消费侧,则要持续推进交通、供暖、工业、建筑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工程。
?
五、降低低碳能源的成本
?
能源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性投入之一,能源成本、价格的变化对经济、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有代价的。在与低碳能源体系相耦合的新技术、新业态尚未成熟甚至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如果不计“外部性成本”,传统能源的高效减排以及清洁低碳能源的利用,势必会导致整个能源使用成本的上升。
?
此外,“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意味着传统能源类企业将面临高昂的成本,能源成本的上升必然会传导到能源品价格中去。
?
因此,实现“双碳”目标一定要算经济账,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改革,提高能源效率,设计有益于提升清洁能源企业竞争力的政策等方式,努力实现低碳能源规模化,降低低碳能源的成本。
?
六、推动能源科技进步和创新
?
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和必然选择。
?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延续当前政策、投资和碳减排目标,现有低碳、脱碳技术是无法支撑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
因此,必须要有革命性先进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来支撑,并加快成熟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
例如,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推广;重点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和扩大示范规模;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部署;研究重点区域、行业非CO2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形成全口径温室气体管控技术方案,等等。
?
七、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
碳排放和产业结构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减少碳排放、提升碳排放绩效,同时碳排放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推动作用。
?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工业产业既是传统用能大户,能源消费占总终端能源消费的2/3,又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
?
工业产业中,钢铁、化工和石化、水泥和石灰以及电解铝等四个传统产业的能源密集、碳排放相对较高。
?
因此,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严格控制上述几大传统高耗能、重化行业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推动其进行节能改造,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
?
此外,还要加快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产业增长,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降低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
?
八、推动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
?
目前中国有近10家能源央企,数百家从事煤炭、油气为主要业务的国有大型化石能源企业。“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倒逼这些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进行深度变革,加快转型步。
?
一是将碳排放纳入到绩效考核、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等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实现生产运营过程各个环节的低碳化。
?
二是加速调整企业未来经营战略,加快布局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等零碳新能源,努力将自己打造成能源技术服务的提供商,而不是能源资源的提供方,实现提供能源产品服务的低碳化。
?
三是以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创新来推动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转型,适应与引领“双碳”目标的实现。
?
九、深化电力与碳交易两大市场建设
?
“双碳”目标将推动风能、太阳能等零碳新能源发电进入规模化“倍速”发展。新能源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又依赖于两大市场建设。
?
一是电力市场建设。受体制改革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等影响,中国新能源发电一直存在限电、弃电等消纳难问题。
?
因此,未来应继续深化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电力中长期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可能的容量市场等,使各种电力资源都能市场交易中实现其经济价值,以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全电量市场化消纳。
?
二是碳交易市场建设。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运用。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激励功能,即激励新能源产业或非化石能源产业,以解决减排的正外部性问题;二是约束功能,即约束抑制化石能源产业,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从而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地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治理环境污染。
?
应在总结此前碳交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构建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在碳排放配额、企业参与范围、产品定价机制等作出系统性的安排,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气候风险、发现排放价格,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
十、树立新能源安全观
?
目前中国能源安全风险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供给风险,主要是指石油、天然气因对外依存度较高,对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等外部环境风险更为突出和敏感。
?
二是技术层面风险,尤其是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风险。
?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由于零碳新能源大规模、大比例进入能源电力系统,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将发生重大变化,即能源安全从担心国外供给转为担心国内供给,从能源供给风险转为技术层面风险。
?
一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后,油气占比将有所降低,其对外依存度过高所带来的外部风险将逐步降低,能源供给从油气过高依赖国外进口转化为能源自主供给比例加大。
?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具有很强的波动性、不稳定性、随机性,新能源大比例的发展和进入将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影响,一旦出现大面积、持续性长时间的阴天、雨天、静风天,发生大面积电力系统崩溃风险的概率增大。
?
十一、避免出台激进措施
?
“双碳”目标尤其是“碳中和”是一个远景目标。因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时间表。
?
有些地区的民生还依赖于高碳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在压减高碳能源的同时,各地要有配套的社会政策,避免这些人群陷入困境。
?
此外,还要防止各地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出台激进的、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碳减排措施,互相攀比,搞碳减排竞赛,大幅度减少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产量与消费,导致出现因能源转型力度过大、化石能源投资不足而带来的能源短缺,损害经济的发展。
?
对此,国内外都有过经验教训。
?
国外,2024年夏天美国加州分区轮流停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该州在大幅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推进能源转型的同时没有实现正确的能源组合,最终导致缺乏充足的电力资源。国内,2024年为完成当年能源“双控”目标和“减煤”工作任务,浙江义乌市、温州市等地推出措施,在一定条件下限制机关单位、公共场所、部分企业等用电。
?
十二、坚持系统思维,打破壁垒和藩篱
?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这要求坚持系统思维,打破各种壁垒和藩篱。
?
一是打破能源企业、种类之间的壁垒。传统能源体系下,煤电油气核等各类能源相互割裂、各自为战,能源体系整体布局还停留在单一、少数能源种类上,造成能源综合效率低下。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国情现状决定未来不可能发展单一能源,需要进行多能互补,实现各类能源融合发展,提高全社会能源整体利用效率。
?
二是打破能源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壁垒。能源行业虽然CO2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但建筑业、工业、交通等排放量也不少。所以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能源一个行业部门的事,而是包含其它众多行业在内的事。不仅是行业生产领域的事,也是行业消费领域的事。
?
三是打破中央与地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壁垒。立足全局,统一谋划,统筹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关系,突破区域壁垒,形成“全国一盘棋”,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
双碳减排方案范文第4篇
一、2017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碳排放强度目标完成情况满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2017年川汇区政府各级各部门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振兴川汇方略为统领,按照国家、省节能降碳工作部署,坚持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以及碳排放强度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着力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能效提升,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主要通过推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强化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能力提升和监督检查,努力营造崇尚节约节能、绿色消费与低碳环保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节能降碳工作成效明显。
2017年度,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为 3 %,实际完成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 9.87 %,超额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的31.5%。2017年我区能源消费总量为661万吨标准煤,较2016年增加19万吨,未超出2016年度662.6万吨的能耗总量控制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区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为18%,年均下降3.89%,2017年度我区碳排放量为1292.76万吨,碳排放强度为0.652,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为5.41%,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进度的30%。
1.年度能耗强度降低目标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值;
2. “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进度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值;
3.年度能耗总量控制目标,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值;
4. “十三五”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进度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区统计局反馈信息,已完成。
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15分自评得分15分
1、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依据环保川汇分局反馈信息,已完成。
2、“十三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满分5分自评得分5分;依据环保川汇分局反馈信息,已完成。
三、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年度煤炭削减任务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我区已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年度煤炭削减任务。我区根据《河南省“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编制了《川汇区“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并实施煤炭消费替代管理,将新建燃煤项目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2017年,我区积极推动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四、措施落实情况
(一)节能目标责任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
1.加强节能统筹规划,我区制定了《川汇区“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各相关单位严格执行。
2.我区分解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任务。
3.开展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4. 实施了问责和表彰奖励制度。
5.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发挥有效作用。
(二)产业结构调整满分4分,自评得分4分
1.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下降。
2. 我区严格实施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3.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
我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太阳能光伏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满分12分自评得分12分
工业领域满分3分自评得分3分
1.根据统计局等相关数据,我区完成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进度目标。
2.建立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
3.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建筑领域
1.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得0.5分;积极实践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引导农村地区实施建筑节能,提升建筑能效。
我区执行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周口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周口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建筑政策,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引导农村地区实施建设节能,提升建筑能效。新建保障性住房、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虽然市里没有对我区下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但是我区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中心城区以特许经营方式推广空气源热泵,实施了周口平原宾馆、周口迎宾馆、周口怡馨养老院等空气源热泵示范项目13个,总输入功率1012 千瓦,供热供冷面积4.1万平方米。制定了《川汇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和《川汇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动态监测等工作,充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新型墙材,明确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园区,积极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等,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已申报建设部装配工产业基地。
2.我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超额达到要求(2016年达到32%,2017年达到40%)。
3.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造计划目标明确,创新模式推进改造,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动态监测。
我区执行了《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周口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周口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建筑政策,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引导农村地区实施建设节能,提升建筑能效。新建保障性住房、各类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虽然市里没有对我市下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但是我区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中心城区以特许经营方式推广空气源热泵,实施了周口平原宾馆、周口迎宾馆、周口怡馨养老院等空气源热泵示范项目13个,总输入功率1012 千瓦,供热供冷面积4.1万平方米。制定了《川汇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和《川汇区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耗动态监测等工作,充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新型墙材,明确了目标任务,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园区,积极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等,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已申报建设部装配工产业基地。?
4.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目标明确,措施完善。
周口市兴源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200万吨建筑垃圾项目。
5.发展装配式建筑目标明确,方案可行,政策完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提高
河南省金华夏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万平方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已申报建设部装配工产业基地。交通领域满分2分,
交通领域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
2017年,我区继续推广节能汽车和新能源车辆。转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制定并落实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绿色公路建设。
公共机构领域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
我区印发了《关于2017年度全区公共机构节约资源工作安排的通知》,认真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措施,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完成了2017年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开展了2017年度周口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情况考核,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工作进行了支持。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满分1分,自评得分1分
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满分1分,自评得分1分
(四)碳市场建设与区域低碳发展满分15分自评得分15分
1.监测计划制定与数据核查报送,5分。
2.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2分。
3.低碳试点建设,6分。
4.市级温室气体清单,2分。
5.其他市场机制(加分项),1分。
(五)重点工程及技术推广满分2分自评得分2分
1.组织实施节能低碳重点工程,1分
2.实施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工程,0.5分。
3.开展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作,0.5分。
(六)支持政策
1.价格、税收政策落实情况,2分。
2.节能专项资金增长情况,2分。
(七)市场化机制
1.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加1分。
2.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加1分。
3.推行合同能源管理,1分。
4.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1分。
5.创新市场化机制,1分。
(八)监督检查
1.健全节能法律法规,1分。
2.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2分。
(九)管理与服务
1.加强能源统计能力建设, 1分。
2.健全能源计量体系,1分。
3.加强节能培训,0.5分。
4.加强节能低碳宣传,0.5分。
我区转发了《关于2017年全省节能宣传月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川汇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17年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月活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刊发评论言论、加强网上宣传等形式加强节能低碳宣传活动,从而增强了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
川汇区政府2017年度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完成情况
?
一、 目标完成情况,满分25自评得分25分
依据统计局数据我区已完成目标任务。
二、 方案制定情况,满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我区已编制了《川汇区“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
三、体制建设情况,满分,8分自评得分8分
四调整产业结构情况满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1、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非电行业落后产能,4分自评得分。
2、“双替代”工作实施情况,4分自评得分4分
2017年我区“双替代”工作任务5000户,实际完成6936户超额完成1936户。
3、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分自评得分2分
我区实施了四方药业药业锅炉改造项目。
(五)优化能源结构情况8分自评得分8分
1、大力发展风电项目建设,1分自评得分1分。
2017年,我区积极推动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2、优先保障水电和能源发展相关规划内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发电上网,满分1分自评得分 1分。
(六)燃煤设施治理情况
1、推进热电联产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4分自评得4分。
2、全面整治燃煤锅炉8分自评得8分。
我区所有使用燃煤锅炉的企业单位已全部实行了天然气改造。
3、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4分自评得4分
4、加强推进散煤治理5分自评得5分
2017年我区关停了所有燃煤使用和售卖点
(七)强化准入管理情况
双碳减排方案范文第5篇
深夜,双方在此问题上仍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会议主席匆忙宣布休会……4月3日深夜,在谈判再次面临破裂的情况下,我站起来发言,建议双方为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利益,采取合作的态度,建立一个以部长和官员组成的委员会,人数将南北双方提出的数字相加除以2,即36人。该方案立即得到双方的响应和支持,从而在4月4日通过了《关于环境署理事结构的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署部长与官员高级委员会。”
这是《环保外交官手记》一书中披露的1997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机构设置的艰难谈判。该书作者夏堡曾先后担任过国家环保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和首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等职,曾参加过许多环境领域的外交活动和国际谈判。
“老夏正在浇花呢,”夏堡的夫人一边开门一边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这些年受老夏的影响,我家的洗衣、洗澡水从来不马上倒掉,全部用来冲马桶或者拖地。”卫生间角落里放着一只澡盆,里面装着的是“二茬水”或“三茬水”。
夏堡从这件小事说起:“环保节能理念应该融入国人日常生活点滴之中。”
作为前环保外交官,夏堡对国际气候谈判和低碳经济的诸多问题尤为关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激辩之声犹在耳际,即将召开的坎昆会议上主要谈判冲突点会是什么,它是否会和哥本哈根会议一样无果而终?发达国家大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是一场阴谋?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结合国情的低碳经济?
坎昆博弈点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新一轮国际气候谈判又将在坎昆开启,你认为前景是否乐观?
夏堡:今年4月和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长效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AWG-LCA)和《京都议定书》下的国家继续减排承诺特设工作组(AWG-KP)在德国波恩召开了两次会议。通过两次谈判,各国仍未能就缔约国会议主席新的谈判文本草案达成一致意见。谈判的首要障碍就是发达国家不愿对其到2024年的量化减排指标作出明确承诺。8月,联合国今年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继续在德国波恩举行,在一周的激烈交锋后,两个特设工作组终于形成了新的谈判文本草案。10月,第四次谈判在中国天津举行。天津会议是11月召开的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最后一次谈判,通过承办这次会议,中国希望能够维护联合国作为气候谈判的主渠道和双轨谈判机制。
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坚持将公约、议定书作为法律基础,按照谈判进程由缔约方驱动、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的原则,尽快把哥本哈根协议取得的共识落实到公约和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的案文中,集中谈判仍有分歧的核心问题,寻求务实的解决方案,坎昆会议就一定能取得预期成果。但是根据目前谈判进展情况来看,在坎昆会议上达成被各方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坎昆会议的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坎昆会议各方主要博弈点有哪些?
夏堡:坎昆会议能否取得进展,关键是各国能否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各国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凝聚了各方的广泛共识,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因此,对2012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安排应在此框架内进行。
而发达国家想对《京都议定书》进行修改,拟定一个新的协议,实际是要发展中国家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指标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已经提出自主减排,并提出了具体目标。
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也是分歧所在。要使全球升温不超过2℃,到2024年,工业化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40%,但现在美国只同意减少4%,离要求相差很远。美国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
此外,还有资金和技术问题,这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的焦点。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需要的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并以优惠和减让的原则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资金问题有了一定进展。发达国家承诺在2010~2012年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作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新的和额外资金,并同时承诺到2024年每年筹措1000亿美元,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哥本哈根协议》决定成立绿色气候基金,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资金机制,还决定成立一个促进技术开发和转让的机制,但是由于没有通过,这些还只是一纸空文。
低碳非阴谋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发达国家一边鼓吹低碳经济,一边又把发展中国家变成他们兜售环保节能设备的市场,这是否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扼制发展中国家的阴谋?
夏堡: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就是发展低碳经济,这是当务之急,发达国家提倡低碳经济不能说是阴谋。
欧盟已经在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化石能源消费量,并单方面承诺到2024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
美国也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美国在进一步支持发展核电、新型汽车等产业。
在日本,很多人已经卖掉高级轿车,改用节能车。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
中国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990~200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能否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个政治问题?
夏堡:气候变化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现在也成了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全球环境,因此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中国低碳经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中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要付出哪些代价?
夏堡:我国进入工业化才30多年,对煤炭、石油等高碳产品的依赖性特别高,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高不下。如果和发达国家一起大幅减排二氧化碳,势必会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产生影响。
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表示,到2024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能够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什么是低碳发展模式?
上一篇:双碳实施方案{汇总5篇}
下一篇:双百行动改革方案{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