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双百行动改革方案{推荐5篇}

琴棋书画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71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7分钟。

双百行动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人民法院申报省二等功事迹材料

省法院辖区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流动人口约4万人。该院现有干警101名。近年来,该院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和司法能力建设、提高司法水平这一主线,抓管理强素质,实践司法为民,抓审判强执行,彰显司法公正,抓改革强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审判工作有新进展,司法改革有新突破,服务水平有新提高,物质装备有新改善,司法为民有新的举措。今年以来,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679件,审、执结案件1355件,结案率达到80.7%,同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共解决涉案标的额6400余万元,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

一、以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为龙头,队伍建设规范化

法院党组充分认识到,要抓好法院工作,实现工作进步,首要的是抓好队伍建设。而抓队伍的前提,又必须建立一套长效制约激励机制。为此,该院在总结过去队伍建设和审判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初实施了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从制度运行情况看,该项制度使该院从立案、审判到申诉、执行都有章可循,从行政管理到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纪可依,从每个岗位到每个单位和干警都有目标任务都有制度约束,从而将全部工作纳入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已经促使全院形成“团结协作创满意班子,从严治警创满意队伍,开拓进取创满意业绩,司法为民树良好形象”的良好局面。在队伍建设上,干警人均学习笔记达到10000字,学习心得人均4篇。同时,鼓励干警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2004年有49名干警参加了学历教育,52名干警参加各类培训。目前,该院本科以上学历的干警达到55%。两年来,该院共有18篇调研文章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另外,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实施,结合审务公开、监督电话、公开承诺等制度,在廉政建设方面形成了“不能为的监督机制、不敢为的惩处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的廉政监督网络。

二、以“阳光审判”为平台,审判工作流程化

法院把司法公正作为生命线,努力构建确保司法公正和实现社会正义的“阳光审判”的平台,让“阳光执法”贯穿于法院全部执法工作。今年以来,该院的立案、送达、排期、开庭、举证、质证、审判、执行等全部公开并实施流程化管理,用微机跟踪每个环节,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开率达到100%,判决案件公开宣判率达到100%。审判工作的流程化,使该院的审判工作出现了“七高两低”的可喜局面。今年上半年该院的结案率达到80.7%,解决涉案标的额6400余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共执结案件378件,案件执结率达到96.7%,标的额2476万元,同比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92.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刑事自诉案件调解率达到89%,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民事案件调解率57%,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该院上半年共发生上诉案件66件,发改16件,案件发改率0.953%,较市要求3%的目标低2.047个百分点;而社会各界关注的涉诉案件数,则下降了48%。

三、以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司法改革纵深化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前进的阶梯。为此,该院以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实施了各项改革。针对因没有专门的机构而导致一些案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该院报请县编委批准成立了办公室,对于进一步抓好工作,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上访案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立案改革上,推行了全部案件由立案庭审查立案,从而统一了立案标准,把好了审判的第一关口。推行了由立案庭直接将案件分到主审法官试点工作,由立案庭负责将受理的案件直接分到各业务庭的主办人,解决了个别干警“挑案件”的现象。认真落实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抓好选任、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两个月来人民陪审员已参审案件4件。在执行改革上,进一步完善了执行债权凭证制度,上半年共发放债权凭证18件,涉及标的额19.3万元,有效地保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了“执行110”的作用,今年已接警86次,出警86次,执结案件44件,部分执行39件,执行标的额53.6万元。

四、以适应现代化审判需要为目的,基础建设规模化

现代化审判不仅需要有一支政治业务双过硬的法官队伍,也需要强有力的物质装备来保障。为此,通过多方协调争取上级法院和县有关部门的支持,跑国债、打报告,争取资金抓好基础建设。针对基层法庭建设相对落后问题,该院于2004年开始建设榛子镇法庭和小马庄镇法庭。两个法庭共计投资185万元,预计今年可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基层法庭的办公条件和诉讼环境。同时,根据车辆较少且老化,不能满足办案需要的现状,该院于今年新购入办公用车3辆,有力地解决了交通工具紧张的状况。另外,还针对档案管理和办公、信息宣传现代化的需要,共投资7万元,新上档案专用密集架三组,购置了全新的卷宗用品。并新购置微机1台,打印机3台,数码摄像机、照相机各1台,新上办公电话1部。:

双百行动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我国应建立什么样的诉讼模式

现在司法改革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审判方式是要搞职权主义、还是要搞当事人主义?大家知道,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在诉讼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指挥整个庭审活动的进行。而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却在诉讼活动中很消极,任由双方律师互相攻击与防御,当事人始终起主导作用。在我国的审判方式中,法官的作用过于突出,而当事人的作用太消极。现阶段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弱化法官的作用,突出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使法官变得消极起来。但是,法官的作用弱化到什么地步?突出当事人的地位要突出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改成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那种形式?有的认为英美的诉讼模式好,追求程序公正,应当引进。也有的认为我们的法官素质太低,驾驭不了庭审,不能学英美的。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习英美法系国家的庭审方式,突出当事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确保法官的中立。但不可能完全照搬英美那种完全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方式。其实,一国的审判方式与该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社会特别重视个人价值,突出个人的地位和作用。考虑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时,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他们将个人的私生活范围划得特别大,别人不能过问,国家不能干预,也不能对他们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一般认为,打官司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所以调查取证、在法庭举证、质证、辩论等也都是他个人的事。法官不必“多事”,只能保持消极态度。而中国的文化则不同,比较注重大家、集体、全局、社会等,不太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每个人的私生活范围也较小。例如,夫妻闹矛盾,要找单位领导评理;家里有纠纷,要找族长或村长来调解,个人的事情愿意让别人介入。最后纠纷诉到法院,法官得积极、主动去参与,否则老百姓不答应。他认为只要我诉到法院,法官就得给我查清事实、明断是非。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事人质问法官为什么判我败诉,法官说你没有尽到举证责任,老百姓说,我没有举证,那要你干什么呢?因此说,如果不吸收、借鉴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仍然抱着纯职权主义的东西不放,当事人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法官的中立地位树立不起来,弊端太大。但完全照搬当事人主义,法官一切“放任自流”,绝对消极,老百姓也接受不了。应当以我们现有的职权主义为基础,尽可能地吸收英美法系国家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杂交优势”。

违法取的证能否定罪

我国的证据制度和西方国家的证据制度有很大的不同。这在许多方面与文化上的差异密切相关。例如,曾轰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辛普森涉嫌杀人案,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前妻及其对象被人杀害于家中,经过侦查、审判,都认为被害者是辛普森杀的,而且后来的民事案件也判决辛普森赔偿被害者家属一大笔钱,但刑事判决却判他无罪释放。这当然有许多因素,其中取证手段不合法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案是警察在没有搜捕证的情况下,翻越辛普森家的大门进入其家中的,取得了他家地上的血迹和一只带血的手套等,尽管这些血迹和被害人的血迹相一致,手套也和杀人现场的另一只手套是一双,但是法庭认为警察取证手段不合法,这些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最终导致辛普森被无罪释放。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我国,无罪释放恐怕是不行,你说由于警察取证手段不合法而不能定罪,全社会都接受不了,人们一定要问,被害人究竟是不是他杀的吧?再比如美国的“米兰达规则”,美国一个叫米兰达的人了一个18岁的女孩子,警察抓住他以后,经过突审他招供了犯罪过程,法官判他有罪,米兰达不服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因为警察在抓获他时没有向他交代沉默权和请求律师帮助的权利,而将其释放。从此就形成了这个“米兰达规则”,即警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必须向他交代:你有沉默的权利,如果你选择回答,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可能用作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利要求律师在讯问时在场,如果你没有钱请律师,将为你指定律师。如果警察不向其交待这些权利,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将被法庭当做非法取证而被排斥,从而有可能因此导致犯罪嫌疑人虽然实施了犯罪行为,但不能定罪。像这种情况,在中国可能全社会都接受不了,老百姓会问,警察告知他沉默权,他就有罪;没有告知,他就没有罪了?

上述这些证据制度上的差异,实际上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美国是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特别强调所谓的个人人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之间,更多的是强调对于个人利益的保护。因此,他们国家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由,而不是社会的安全。换句话说,就是在刑事诉讼中突出保障个人的自由,千方百计保证无罪的人不受追究,而对于整个社会的秩序、安全等则看得不太重。因此,有合理怀疑或取证手段不合法就无罪释放。这就是在美国人们能够容忍形形的凶杀、等暴力犯罪,而不能容忍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非礼”的理由。我国的文化传统则与此相反,特别强调集体、大局、社会利益,主张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因此,我们国家刑事诉讼的目的,主要不是自由而是安全,是打击敌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而不特别强调千方百计地保护犯罪嫌疑人个人的利益。中国老百姓考虑最多的是,你好不容易把杀人犯抓住了,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了呢?放到社会上他又杀人怎么办?他们强调不能冤枉一个好人,我们强调不能放纵一个坏人,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诉讼制度也就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来看,排除非法取证的效力,注意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是现代诉讼制度的标志和方向,我们应在全社会倡导这一点。

证人出庭率为什么这么低

在英美,特别重视证人证言。因为物证和书证是死的,而证人是活的,证人是亲眼看见的,其证言是最有力的证据。另外,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不像中国这样密切,证人出庭也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且美国对证人在法庭上实行交叉询问制度,在律师的“百般刁难”和“凌厉攻势”下,证人也很难在法庭上编一套能完全自圆其说的假东西。所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比较大。而在我国,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是,证人出庭率很低,作证质量也不高。目前,许多情况是法官到庭外收集证人证言,在法庭上将 笔录一念。我认为,严格地讲这不叫证人证言。所谓证人证言,必须是证人在法庭上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睹所见,并由双方当事人当庭进行质证,这样才能保证证言的真实可靠。因为证人证言相对于书证、物证来说,客观性小,可变性大,证人在法庭之外随便一说,你一记,谁知道那是不是真的?所以,证人必须亲自到法庭上来作证,并接受当事人的质证,而且只有通过双方当事人质证的证言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如果法官将在庭外收集的所谓证人证言笔录在法庭上宣读,一方当事人说“这不是事实”,怎么对质?为什么我国的证人出庭率低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我国没有对证人完善的保护措施,证人怕前面作证,后面就有人报复。对证人作证付出的时间以及各种费用等也没有恰当的方式予以补偿等等。但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有个文化背景问题。我们国家传统的生活居住方式是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很稳定,许多人长期、一辈子、甚至祖祖辈辈生活在一个村、一个寨、一个工厂、一条街道,大家生活在熟人社会当中,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文化传统就是重人情、重感情、重关系,以和为贵,不愿得罪人,特别强调“关系学”,“人熟是一宝”、“朋友多好办事”,包括唱歌都唱“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因此,左邻右舍发生纠纷形成诉讼,让他出庭作证,说谁有理、谁没理,他都不愿意。司法改革中有人提出,作证是公民的义务,他不出庭可以采取强制办法,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你把他拘到法庭上来,他一般都是一问三不知,以“没看见”、“不知道”、“不清楚”等来回答,法官还很难有证据说他作伪证或拒不作证。对这类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除了建立各种必要的制度以外,如何改良这种文化“土壤”也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刑讯逼供为什么禁而不止

强调文化背景并不是拒绝吸收借鉴外国的东西。刑讯逼供在西方是绝对禁止的,刑讯逼供得来的证据根本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现实中刑讯逼供的情况却不能完全禁止。我们不应当以文化背景不同为由,容忍刑讯逼供的存在。现在司法改革提出了这一问题,但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杜绝这种现象呢?光靠教育不行,能否下决心坚决否定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的效力是个关键。目前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一般地说禁止刑讯逼供人们都赞成,但一遇到具体案件,说这个证据是靠刑讯逼供得来的,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定罪证据不足宣告被告人无罪吧,许多人又“舍不得”,总是说“还是实事求是吧”。现在为什么刑讯逼供禁而不止呢?原因就在于司法实践中仍然在采用这样的证据。如果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一律不作为定案依据,谁还去刑讯逼供?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改革中不仅要考虑如何适应本国的文化背景,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制度对落后文化的矫正作用。

中国真的“重实体、轻程序”吗

我们强调程序公正,但也有的观点认为这太机械了,还是要强调实体公正吧,程序公正毕竟是为实体公正服务的,而且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本来就是重实体、轻程序。虽然,从诉讼制度史上看我国是“重实体、轻程序”,但如果笼统地说我国的文化传统是“重实体、轻程序”我不赞同。众所周知,我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什么叫礼仪?礼仪就是程序,从皇帝登基仪式到百姓的婚丧嫁娶,什么不讲程序?我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程序的,这方面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老公陪妻子去商场买衣服。转了很长时间还没买上,老公说你自己转吧,我在门口等你,妻子转了半天还没买上,自己回家了,好几天不理老公。怎么回事呢?买衣服是实体,陪着转是程序,在这里妻子是“重程序、轻实体”。众所周知,在诉讼活动中也随时可见当事人、律师特别强调程序问题的情况。例如,有些案件还没有判决,律师或者当事人就找领导反映:“你们某某法官不公正,屁股坐歪了”。你问他:“案件还没有判决,你怎么知道他不公正?”他说:“开庭时对方讲多长时间他都不制止,我只讲了几分钟,他就不让讲了”。他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要求法官中立,追求诉讼地位的平等,追求程序公正。如果现在还笼统地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只强调实体公正不重视程序公正,上述这些现象又如何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应当从多角度审视文化传统。

司法不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目前,老百姓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司法不公正,但是,导致司法不公正最主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法官素质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导致司法不公的重要原因。但是,这没有抓住中国的一个更重要的、更具“特色”的文化上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好的东西,许多精华,但也有不好的一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官素质不高,在中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假如将责质低的法官全部调出法院,让素质高的法学教授、研究员充实到法院来,司法不公的问题能不能马上解决?我看不一定。再说地方保护主义,现在是“地方保护主义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甚至把“人情案”、“关系案”也说成是地方保护主义。如果说地方保护主义是造成司法不公正的最主要的原因,那么双方当事人都是本地的,案件裁判不公、执行不了又如何解释?而司法实践中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纠纷案件以外,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绝大多数都是双方当事人是本地的案件。所以,完全归于地方保护主义讲不通。实际上导致司法不公正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上的原因——“人缘”、“地缘”关系的影响。前面讲到,中国的文化传统是重感情、重人情、重关系。现在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打官司都要找“关系”,尤其是民事案件、“经济案件”、执行案件,这种“找”的量太大,特别是在基层法院。有的法官在当地工作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周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好多案件都有人来找。老百姓有一句话叫“案子一进门,双方都托人”。在这种“人缘”、“地缘”关系的包围下,如何实现司法公正,尤其是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最起码要求法官中立,当事人地位平等。这种“找”法官的做法本身就是极大的不公正,它严重地违反了诉讼公开原则、当事人平等原则、法官中立原则,影响了庭审功能的发挥,使法官容易形成先入为主,也容易产生司法腐败现象,大大地影响了法官的形象和人民法院的地位。而这个问题就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重朋友、重亲情、重关系的特点导致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司法不公正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了,但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如可以进行广泛的、长期的教育,可以提高法官的待遇和地位,使其“高高在上”、“万事不求人”,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官对周围环境的依赖。可以建立法官的异地交流制度,使法官与周围环境经常处于陌生状态,中国封建社会就有异地做官的制度。还应当建立比较严格的法官约束机制,对单方面接触当事人的行为予以限制和处理,对到处找“关系”找法官的予以曝光,等等。总之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双百行动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翻阅这一方案,其中凸显出让吃得更安心、服务更便利、社会更诚信这“三大民生指向”,举措浓墨重彩,直面民生关切。

让吃得更安心,使食品监管做到无缝对接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而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备受各界诟病。

根据此次方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把先前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督职责统一在一个部门;此外,还把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将来食品安全具体就归两个部门管,一个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有一个是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代表说,现在部门职能交叉,容易出现一看好事都争、一看事不好都躲的情况,而问题往往就出在这种“缝隙”上,要真正做到无缝连接。

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谢红代表说,过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是多头监管,责任不清,部门利益太多。这次把食品安全集中管理,明确责任,对老百姓是件大好事。

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评价说,这一机构改革让老百姓看出了政府下大力气解决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大部门制不是一合了之,关键是要责权统一,有效转变职能,加强监管,才能让百姓看到希望。”

让服务更便利,释放民间和个人涌动的活力

机构改革是方法,职能转变才是核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职能转变”10条意见,着力减少审批,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让服务更便利。

“具体改掉几个部门,对老百姓来说其实无所谓。办事简单、痛快,就是做到了服务型政府。”河北张家口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建仁代表说。

“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方案提出了诸多举措,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过去中间环节太多,层层拔毛。农民想发展养殖业,得去跑土地局、畜牧局、建设局、规划局,牵涉好多部门,简直跑断腿。”郭建仁代表说。

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代表说,同忻煤矿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需要跑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的单位,先后要出147个文件,盖205个章。“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这是企业的福音。”

工商登记,事关个人创业、企业发展。此次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等,能让企业迅速成立,效率极大提高。付双建代表说,这大大方便了企业,为个人创业提供了更大空间。

“以往办事有时遇到‘吃拿卡要’现象,但也没办法,就只能等。”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潞宝集团董事长韩长安代表说,手续减了、收费少了,就会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力。

此外,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方案还最大限度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相同或类似的职责。“摈弃部门利益,服务职责统一,这才是让百姓得实惠、得便利。”司富春委员说。

让社会更诚信,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诚信,是支撑现代经济的柱石之一。商品造假、金融欺诈……种种商业失信行为,腐蚀社会肌体,甚至让人与人之间都丧失信任。

本次方案采取一揽子措施,积极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这意味着我国将打造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信用平台,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实现统一共享,这是信用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这意味着每个人将具有一个崭新的信用代码,这是信用建设的有力保障。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这意味着房产等财产信息更加透明,这是信用建设的基本前提。

全国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尚和平表示,这是一个关于社会诚信的顶层设计,从而形成“平台”“信息统一”“个人信用代码”“不动产登记”等相互统一的基础架构,将是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一大跨越,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守信得利,失信受罚”。当前,国际上一些国家的个人均具有唯一社会安全号码,其信用记录跟随每个公民一辈子。此次,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一大突破。

双百行动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一、“商事制度改革”权重1分,预测得满分。

(一)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方面,我局预测得满分25分,根据本年度已发的5个月份通报分析,我区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平均时间均少于1天,得25分(权重0.25分)。

(二)我局今年应用佛山市24小时智能商事登记系统(含自助机端、微信端、电脑端)办理设立业务占总设立业务量达50%以上,预测得满分20分(权重0.2分)。

(三)我局本年度有按市局要求,完成智能商事登记系统人工复核工作,得5分(权重0.05分)。

(四)实现推出不少于50项“证照联办”改革主题事项方面,推进“一照通”工作,符合“一照通”实施范围的业务办理率达100%。预测得满分,原因分析:(1)顺德区目前推出的“证照联办”改革主题是16项,本月起市局将统一部署推出不少于50项的“证照联办”改革主题事项,我局将严格按照市局的统一步骤做好相关工作;(2)经查询业务系统,我区符合“一照通”实施范围的业务办理率达100%。

(五)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情况,信用科对三项子指标分别预测得分为15分、10分、5分(均得满分),相关预测得分情况如下:

2024年,我科扎牢“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基础。一是公布《顺德区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24版)》。为适应机构改革后各部门法定职能的调整,以区商改办名义组织“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更新随机抽查事项,明确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为全区顺利开展双随机监管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二是推行部门间联合抽查,区商改办统筹编制了《顺德区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2024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共计20个区属部门通过市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落实开展累计127次双随机抽查任务;全区共组织开展21次跨部门联合抽查,抽查次数占年度总抽查次数10%以上;全市共部署市监领域抽查任务9个,其中顺德区抽取企业4538户开展检查工作,重点检查登记住所、公示信息等项目,目前相关抽查进行中。

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权重0.5分,预测得满分。9月,我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是51.02件,已完成市局下达的50.07件指标,绝对值排第一,指标同比增长率预计将排第一。

三、“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权重0.5分,预测得满分。

(一)知识产权培优工程工作,按市局相关文件通知,我区有34家企业入库市知识产权培优工程,已完成市局下达的不少于30家指标。

(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查处商标侵权行政执法案件量较去年持平或增长,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及假冒专利行政执法案件量较去年持平或增长,均可取得满分。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每次得2分,最多得6分,预计可得满分(铁拳行动、商标代理机构整治、地理标志保护)。执法协作工作机制健全,接收外地移送商标、专利案件并及时处理和反馈结果或依管辖权向外地移送商标、专利案件,8宗,可得满分。

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权重0.5分,暂未能预测得分。

(一)企业质量管理成果大赛(15分),2024年顺德区企业获质量班组奖一等奖3家、二等奖3家、三等奖6家,合计33分。顺德企业获质量文化奖一等家1家、二等奖1家、三等奖3家,合计13分。预测得满分。

(二)细分行业龙头认定(15分), 2017年、2024年、2024年三年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合计160家,年平均值为54,2024年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达54家将得满分。目前,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申报刚刚开始,11月20日为申报截止时间,市局尚未开展评审,暂时无法评估得分。质量科早在10月29日下午就召开专题培训,邀请市质标院专家进行细分行业龙头申报辅导培训,近百家企业参训,并踊跃咨询。

(三)国抽不合格生产企业重复率(10分) ,截止目前,国抽连续两次不合格生产企业数:92;2024年国抽不合格生产企业数:103;国抽不合格生产企业重复率=8.74 %;重复率低于10%,预计得10分。

(四)严重不合格产品经营者立案查处率(10分),截止目前,国抽严重不合格产品经营企业数:5;截止目前,国抽严重不合格经营企业立案数:5;立案率= 100%;据执法统计,国抽严重不合格全部立案,预测得10分。

(五)质量警示、质量安全事件(10分),暂未收到相关情况,预计得10分。

(六)认证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10分),截至目前,已完成认证产品获证企业现场监督检查53家,还差7家现场检查任务及相关检查情况录入工作尚未完成。近期,将组织人力跟进完成。预计能够完成任务,预测得分10分。

(七)高端联盟(团体)标准(10分)、“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10分)、测量管理体(10分)暂未能预测得分。

双百行动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2016年10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甘肃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光华,甘肃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波,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长李瑞虎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顾克志: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甘肃省发改委副主任陈波先生和甘肃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光华先生向大家介绍甘肃省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有关情况并与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李瑞虎先生共同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境外驻甘、省市5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刘局长介绍情况.

甘肃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光华: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抓细抓实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质量效益逐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4769.4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8.2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813.55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2207.69亿元,增长8.8%.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前三季度,全省农业增加值782.20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596.77亿元,增长5.7%;牧业增加值147.61亿元,增长3.7%.

前三季度,全省蔬菜面积750.44万亩,产量1627.0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和7.1%;水果产量249.51万吨,增长10.0%.肉类总产量71.47万吨,增长1.8%;牛奶产量34.5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13.42万吨,增长3.1%.

二、工业经济有所好转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0.7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16.4%,装备制造业增长10.1%.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907.8亿元,增长7.8%;轻工业增加值212.8亿元,下降2.8%.9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153.3亿元,同比增长6.2%.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46.1亿元.8月份,实现利润10.2亿元,连续5个月盈利.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45.8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87.63亿元,增长26.7%;第二产业投资2574.58亿元,下降6.1%;第三产业投资4283.62亿元,增长22.4%.

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625.01亿元,同比增长10.9%.从实物量指标看,房屋施工面积8537.73万平方米,增长5.20%,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1935.77万平方米,增长5.39%;房屋竣工面积589.92万平方米,下降3.92%;商品房销售面积1159.28万平方米,增长18.72%.

四、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5.21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0.14亿元,增长9.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35.08亿元,增长8.8%.

前三季度,全省批发业销售额3675.43亿元,同比增长6.2%;零售业销售额2241.76亿元,增长11.5%;住宿业营业额73.63亿元,增长13.5%;餐饮业营业额456.42亿元,增长16.0%.

五、进出口总值保持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353.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总值242.1亿元,增长0.6%;进口总值111.6亿元,增长8.0%.9月份,进出口总值20.4亿元,同比下降41.6%,环比下降6.5%.

六、财政金融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7.19亿元,同比增长7.54%.税收收入381.56亿元,增长4.03%;非税收入185.63亿元,增长15.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8.25亿元,增长10.59%.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323.26亿元,同比增长7.6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268.11亿元,增长17.22%.

七、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5.1元,同比增长8.3%.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1%,经营净收入增长5.7 %,财产净收入增长2.8%,转移净收入增长2.8%.

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6.7元,同比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3.3%,经营净收入增长8.0 %,财产净收入增长4.6%,转移净收入增长6.0%.

八、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4%,衣着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居住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与上年同期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4%.

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0.5%.

九、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8.4%,降幅均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

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7%,环比上涨1.4%.

谢谢大家!

顾克志:

下面,请陈主任介绍相关情况.

甘肃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波: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省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相关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我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虽然形有波动,但势仍平稳、继续向好,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和显现.下面,我重点发布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稳定经济增长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加强顶层谋划设计.积极对接、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振兴老工业基地等方面,结合省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我省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特别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1+19”意见方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1+9”政策体系系列文件,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积极搭建促进民间投资信息发布平台,大力实行“1+(2+28)”并联审批,通过月调度月通报、项目观摩、领导包抓等措施,推动重大项目建设.1-9月,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5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88.68亿元;85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37.7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45.83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高于全国水平2.9个百分点.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深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增长,1-9月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等领域投资增长达30%以上;接待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24.8%.

四是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首届中国西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我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项目54个.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开展“单一窗口”试点,吸引加工贸易企业入驻.1-9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53.7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全国水平4.7个百分点.

第二个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降成本和补短板有关情况

去产能方面,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去产能部署要求,钢铁行业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3.9万吨,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煤炭行业关闭煤矿48处、压减产能427万吨,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降成本方面,省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40条政策措施,通过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和降低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用能用地成本、物流成本、企业内部挖潜,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6元,同比下降1.5元.

补短板方面,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在100个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在1641个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提前半年实现了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197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工率达94.59%,1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3.3万户,棚户区住房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12.32万套(户)、开工率为94.2%.1-9月水利、环境和教育、卫生、社会等领域投资增速都在45%以上.

第三个方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有关情况

一是“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今年省级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2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零增长”,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严格实行“三减一压缩”措施,办结时限普遍缩短30%以上.全面调整下放企业登记事权,将134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行政审批及备案事项由201项减为15项.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

二是公车改革顺利推进.省级机关车改已基本完成,市州车改方案已完成审核批复.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和13户企业股份制改造,启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等5项改革试点.

四是涉农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1200万亩,家庭农场达到6455个、农民合作社6.9万家.陇西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农村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市场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试点和抵押贷款试点稳步开展.

五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举措,国有林场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规范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进展较快.

第四个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关情况

一是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启动实施陇原“双创”五大专项行动计划,着力抓好张掖市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认定61家省级众创空间,14家获得科技部备案.积极开展“双创活动周”,安排“双创”引导资金加快推进“双创”.1-9月全省新增私营企业达4.98万户,同比增长31.75%;新增个体工商户13.24万户,同比增长6.3%.

二是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研究制定了30条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整合相关政策和创新资源,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三大计划”,累计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30多亿元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58家.1-9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615.3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提高到12.9%.

第五个方面,价格改革和监管有关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价格改革.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16项,经营服务性收费5项,其中涉企收费11项.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2项,向市州下放定价权1项.

二是实施电价改革降成本.通过大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实施煤电价格联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免收新增工业、商业电力用户临时接电费用,减免综合利用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实现城乡同价降低农村农业生产电价,完善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执行方式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重点行业企业用电成本.

三是不断加强价格监管.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价费热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截至9月底,全省共受理各类价格咨询和违法行为举报案件8118件,办结率96.54%;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36件,实施经济制裁总金额1366.27万元,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顾克志:

现在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中国工业报记者:

今年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出现下滑,甘肃民间投资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还有哪些措施?

陈波:

谢谢你的提问.与全国形势一样,今年我省民间投资也出现了下滑,前三季度,全省完成民间投资3383亿元,同比下降1.5%,增速虽比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但较1-8月降幅收窄了0.3个百分点,从一个侧面说明近期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逐步发挥效力.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促进民间投资.一是深化投融资改革.即将出台我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一定区域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报建阶段“零收费”和“不再审批”管理模式,开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以适当方式依法持有企业股权的“贷改投”试点,推动中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落到实处,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二是全力推进ppp项目.加快设立省级ppp引导基金,逐步整合归并各项政府投资基金,探索建立基金管理公司与银行业机构合作平台.探索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强制应用ppp模式,鼓励通过股权转让、资产证券化方式提高ppp项目股权投资流动性.积极做好国家第三批专项建设基金争取工作.三是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出台《深入推进民间投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促进民间投资会商机制,建立促进民间投资发布平台会商会议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扩大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全面落实对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政策(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情况专项检查及清理政府对企业各种欠款的专项工作,推动民间投资回稳向好.四是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围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鼓励各地立足各自资源禀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促进“补链”“强链”.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督查考核,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真正把签约项目变成有效投资.

光明日报记者:

请问李总队长,前三季度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哪些特点.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长李瑞虎:

201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5.1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16.7元,同比增长8.9 %.主要特点:一是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二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3.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2,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三是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城镇高于0.8个百分点,农村高于1.4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1-9月全省ppi降幅逐月收窄,说明我省实体经济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也促进了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请问李总队长,对ppi变化影响较大的工业行业有哪些?

李瑞虎:

甘肃主要是以基础原材料行业为主的重化工业结构,煤炭、钢材、有色金属、石化等产品是甘肃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行业.1-9月,全省以钢材、有色、石油加工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上半年相比有较大程度的回升,对拉动全省ppi降幅收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1-9月,全省原油价格同比累计下降28.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6.3个百分点;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累计下降11.9%;降幅较上半年收窄2.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同比累计下降16.1%、降幅较上半年缩小0.7个百分点;钢材价格同比累计下降0.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5.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下降13.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累计下降4.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

这六大行业共拉动ppi下行7.0个百分点,对ppi的下降影响力较上半年缩小2.3个百分点,对抑制ppi下降作用较为明显.

甘肃经济日报社记者:

从发布的指标看,前三季度甘肃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请问在稳增长方面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陈波:

谢谢你的提问.稳增长始终是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我们将重点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抓好政策部署落地.对中央和省上的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投资项目、重要民生工程等,进一步细化“台账”、强化“时间表”,逐项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我省出台的“1+17”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新发展理念“1+19”意见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1+9”政策体系等政策文件,加大宣传解读,做好对接转化,最大限度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在促进发展中的聚合放大效应.

二是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及国家拟出台的政策措施,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论证和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尽快审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项目.加强项目精准调度管理,继续按月开展投资项目“实名制”调度,加快运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坚持洽淡项目抓投资落地、未开工项目抓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抓工期进度、竣工项目抓投运达产.抢抓剩余有限施工期,对尚未开工项目列明清单,挂牌督办,实施进度慢的项目挂图作业,精细化推进.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着力挖掘消费潜力.放大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的经济效应,加快推进敦煌市、甘南州、肃南县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养老等深度融合发展,尽快制定出台《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继续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有效供给,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四是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三大国际空港、三大国际陆港、兰州中欧货运班列编组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落实好我省与伊朗、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达成的经贸合作项目合同及协议,以及我省企业与外商签订的贸易订单和投资合作项目,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努力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

请问刘局长,工业经济好转,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刘光华:

谢谢你的提问.前三季度看,工业经济好转,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逐步回升.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上半年增长5.5%,前三季度增长5.9%,增速逐步回升.

二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0.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0.5和4.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78.9亿元,自二季度以来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长14.5%.

三是工业品价格回升明显.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持续收窄,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为今年以来当月最小降幅.在去产能、去库存政策作用下,钢铁、有色、煤炭等行业价格回升更为明显.

四是工业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7个百分点.7、8、9月份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7.1、2.1和5.5个百分点.

五是企业效益好转.刚才发布稿中已经提到,8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2亿元,连续5个月盈利.1-8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6.1亿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