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153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7分钟。
保险增员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
一、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就业协调发展
城镇就业安置总量达15954人,其中失业职工再就业4190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6%;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20815人,城乡就业协调发展,为保障民生、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扶持政策进一步延伸。全面落实了岗位补贴、五项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减税免费、小额贷款担保等再就业扶持政策。20*年,全市设立小额贷款担保资金200万元,核发《再就业优惠证》255个,凭证享受优惠政策的失业职工达295人次,减免税费总额达116.1万元,拨付失业职工再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等共计179.3万元,对促进再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统筹就业取得新进展。建立实行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统计等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镇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城乡劳动力提供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同时强化农村劳动力针对性就业培训,并对初次就业人员实行免费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三)就业援助取得新成效。加大行政扶持力度,通过开发社区服务、园林绿化、街道卫生清洁等公益性岗位,对“3545”以上大龄失业人员实行政府托底安置,今年以来共安置大龄失业人员508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及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集中就业洽谈活动,通过优良的职业中介服务,牵线搭桥促就业,共举办失业职工就业洽谈会92场,2024各类用人单位用工信息1400条,提供就业岗位11761个,达成就业意向7292人。为10027名失业职工提供了档案托管和社会保险费代收代缴服务,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达2372.55万元。
(四)就业素质得到新提升。企业在岗职工培训方面,以“金蓝领”培训为抓手,深入带动企业组织开展短期轮训、长期培训、定向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企业职工达3.9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坚持以培训引领就业,利用遍布城乡的转移就业培训体系,对转移就业劳动力提供各种适用性、针对性培训服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达6000人次。失业职工培训方面,免费举办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班40期、培训1730多人,创业培训班5期、培训260人,有效提高了失业职工择业技能。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组织开展鉴定10批次,涉及工种24个,新增各类技术工人5030人,其中高级职业资格161人。
二、强化扩面征缴,突出创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一)基金征缴攀上新台阶。征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达72765万元,比去年增收18018万元,增长32.9%。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31452万元,同比增收10379万元,增长49%;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7430万元,同比增收2386万元,增长15%;职工医疗保险费征缴15300万元,同比增收3780万元,增长32.8%;农村养老保险费3616万元,同比增收616万元,增长20.5%,基金运营收益302万元;失业保险费2847.3万元,同比增收475.8万元,增长20.1%;工伤保险费940万元,同比增收132万元,增长16.3%;生育保险费878万元,同比增收200万元,增长29.5%。
(二)扩面参保取得新推进。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0693人、95602人、77000人、114860人、93090人和71960人,分别新增参保5016人、9000人、1027人、11965人、6210人和3936人,扩面总量达37154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17765人,参保率为100%。
(三)多层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方面,在科学、民主、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荣成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市关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将城镇儿童、在校学生及其他无业人员全部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范畴,总人数超过20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方面,按照“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行企业年金制度,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已在市电业总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进行试点,以积累经验,全面推开。工伤保险方面,以农民工为扩面重点,截止12月底共为305家企业、32380名农民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荣成市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和生活补助办法》扎实推进,截止目前,参保失地、转非村达24个,参保人数21266人,筹集保险基金1816万元。社保基金监管方面,不断强化“高压线”、“生命线”意识,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健全了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常态化、规范化基金监管体系,确保了基金安全完整。在今年全省社保基金专项审计中,我市社保基金监管的措施和成效,得到了省审计组的较高评价。
三、维护弱势权益,多途径执法维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健全完善了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责任、举报投诉案件受理和主办监察员等系列制度。同时,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和书面审查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执法监察体系,共受理各类监察案件137起,处结130起,案件受理率和按期结案率均达100%;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8次,检查企业5134家(次);对1205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年检;对243家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了《劳动保障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补签劳动合同23985份,补办招工手续13286人,补办投保手续3992人,清欠工资150.7万元。
二是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一步提速规范。进一步改进了办案方式,规范了办案程序,推行实施了“一步到庭”、“阳光仲裁”等提速增效措施,不断提高仲裁效率和质量,全年共受理争议案件247起,处结243起,案件受理率、按期结案率和结案正确率均达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240余万元。
三是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加强。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需要,对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劳资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指导全市企业按照新的理念要求,对劳动管理规章、劳动合同内容等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为稳定和谐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服务大局,突出实效,确保各项中心工作圆满完成
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认真做好俚岛镇杏北台村、崖西镇龙床村等6个村的包扶工作,制定了三年工作规划,启动实施了村路整修、办公用房修缮、自来水管道改造、卫生室、文化室及水利设施建设等一批利民生、合民意、顺民心的包扶项目,总投资达50余万元。在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亲情手拉手”活动,制订了联亲三年规划,为11户联亲对象捐助现金及生活用品价值达1万余元。为帮扶学校荣成二十四中捐资助学3万元。对全市复员退伍军人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实,会同2024部门制定了《2024解决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使保险、工资、就业等我市军队退役人员反映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群体越级上访问题的发生。
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高服务效能
坚持抓好以“提高效能、优化服务、树立形象”为主题的机关规范化建设活动,重点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凡对外服务项目,从服务事项到服务时限、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全部对外公开,并精简办事程序,推进机关服务高效、便捷、规范。二是以强化素质为核心,提高行政效能。组织干部职工对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了集中认真学习,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特别是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进行了系统研讨,全面提高了机关干部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以推进廉政建设为保障,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从完善工作制度入手,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机关工作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
20*年,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尚未根本改观;二是部分社会保障政策亟待完善,主要是部分破产关闭或注销企业退休职工尚未纳入医疗保障范畴,农村养老保险群众参保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三是职工工资待遇总体偏低,个别用人单位劳动生活条件恶劣、拖欠克扣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有明年工作中制定切实措施加以改进,主要工作打算是:
(一)抓好三个环节,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总体思路是以《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确保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着力抓好政策落实。重点落实好女40岁、男50岁以上大龄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生育三项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托管档案且个人自己缴费超过6个月的失业职工,按社会保险最低缴费基数60%的比例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是着力抓好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为城乡劳动力提供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强化农村劳动力针对性就业培训,切实提高择业自主性和就业稳定性。适应我市劳动力需求旺盛的需要,扎实做好市外劳动力引进工作,为企业用工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着力抓好就业援助。进一步开发挖掘社区服务、园林绿化、街道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对大龄失业人员实行政府托底安置。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及各种就业洽谈活动,举办失业职工就业洽谈会100场以上,安置失业职工2000人以上。
(二)突出重点难点,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跨越
在巩固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100%的基础上,以弱势群体参保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同时,强化征缴核心,社会保险费征缴额比20*年增长20%以上,进一步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是企业养老保险重点抓好村级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基金征缴额突破33000万元,参保总人数达到95000人以上,新增参保5000人以上。
二是医疗保险重点向城镇居民覆盖。全面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明年一季度前基本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征缴医疗保险费17000万元以上,参保总人数达到18万人以上,新增参保7万人以上。同时妥善解决破产、关停、注销企业退休人员医保无着落问题,实现城镇医疗保险全覆盖。
三是工伤保险重点向农民工延伸。在今年建筑、海上作业、化工等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全部参保、非高风险行业农民工50%以上参保的基础上,明年将全市所有用人单位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征缴工伤保险费1000万元以上,参保总人数突破10万人,新增参保6000人以上。
四是重点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办法,重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充分调动适龄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征缴保险费3000万元以上,新增参保6000人以上。
五是加大社保基金监管力度。加强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健全完善基金监管体系,定期检查基金征缴、支付、结余和存储情况,并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形成经办业务环环紧扣、多人审核、阳光透明的管理机制,确保基金收支准确无误,为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执法维权,奠定劳资和谐新基础
一是加强企业工资支付综合调控。一方面,通过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劳动合同等措施,指导监督企业不断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和预警报告制度等长效机制,使职工收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步提高,在发展中得到实惠。
二是加强专项治理。重点查处职工反映强烈的拖欠克扣工资、超时加班且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环境恶劣、不参加社会保险等违规侵权行为,及时受理查处各种劳动监察案件,案件受理率、按期处结率达到100%,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实现劳资和谐,贫富两安。
三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契机,监督指导用人单位全面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管理行为。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率质量,及时调处各类劳资纠纷案件,实现案件受理率、按期结案率、结案正确率三个100%的目标,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深入抓好三大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一是企业在岗职工培训。重点加快生产、服务一线,特别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培养途径上,一方面指导企业搞好技能人才的梯次培训,纵深储备。另一方面,围绕全市技能人才需求状况,整合优化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多途径开展培训,同时大力推进定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益。第三,对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积极联系引进。新增各类技术工人5000人以上,其中高级以上技术工人500人以上。
保险增员培训心得范文第2篇
一、劳动就业
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6870万人,占50.0%;第二产业15780万人,占21.4%;第三产业21090万人,占28.6%.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09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1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就业人员4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9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055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34万人。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继续得到保障。年末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绝大多数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120万出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26.2%.
劳动力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初步建成,90个城市实现了市区内实时联网,并实现按季度发布职业供求分析报告。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年末全国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6158所,全年介绍成功135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25万人次,增长10.2%.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职业介绍机构18010所,全年介绍成功978万人次。
职业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国技工学校3075所,在校学生153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13.3%;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再培训2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6%.就业训练中心3465所,社会培训机构17350所,全年开展培训10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7%.技校和培训机构培训的人员中,518万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参加了再就业培训,31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110万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了新进展。年末全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8517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近18万人。全年662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其中556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平均通过率为84%.
二、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离退休人员4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5万人。其中离休人员?153万人,退休人员4070万人。全年人均离退休费8849元,比上年增长13.7%.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国11128万职工和360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企业参保职工9090万人,企业参保离退休人员3333万人。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71.5亿元(其中当年征缴收入2551.4亿元,比上年增加459.6亿元,增长22.0%;当年中央财政补助408.2亿元),支出2842.9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1608.0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率为99.4%.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整顿规范工作继续进行。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5462万人。
(二)医疗保险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国绝大部分地级以上统筹地区组织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14万人,增长29.0%.其中参保职工6926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47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455万人和659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07.8亿元,支出409.4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450.7亿元。
(三)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15.6亿元,支出18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8.9%.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018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3万人。
(四)工伤、生育保险
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44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2.0亿元,支出19.9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81.1亿元。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4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1.8亿元,支出12.8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29.7亿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体系和监督举报网络初步建立。全国239个地市设立了基金监督机构,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28个省级和205个地市劳动保障部门开通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电话。
三、工资分配
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其中国有单位12869元,城镇集体单位7667元,其他单位13212元。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2.3万家企业进行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3万多家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工资指导线制度,118?个大中城市发布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18个大中城市发布了行业人工成本。
四、劳动关系
企业集体协商机制稳步推进。全年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63.5万份,涉及职工8000多万人。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下岗职工劳动关系进一步理顺。全年从再就业服务中心转出下岗职工191万人,其中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占47.0%.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继续增加。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4万件,涉及劳动者6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9.1%和30.2%.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1.1万件,比上年增长12%.全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结案17.9万件,结案率为91.0%.
五、劳动立法与监察
劳动保障立法取得新的进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全年各地制定劳动保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7件。
各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加大维权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重点组织开展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女职工权益保护、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活动。
保险增员培训心得范文第3篇
一、工作成效
(一)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全市共支付社会保险待遇105914万元,其中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5734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218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5334万元,支出医疗保险基金21421万元,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分别支出935万元、272万元,社会保险待遇实现按时足额支付。到12月底,全市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休人员110159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2305人,进入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15351人。1998年以来先后进中心的4.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顺利实现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二)就业再就业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69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0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6%;其中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481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4.6%;“4050”人员再就业7364人;帮助一家有两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再就业4691户。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382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2.7%。全市现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50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三)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
为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285本,核发商贸、服务型企业及主辅分离经济实体等《认定证明》51家。全市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收416.76万元;为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企业减免税收114.58万元;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370.32万元。为94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2.7万元。
(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突破
全市共征缴社会保险费83938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养老保险费54095万元、失业保险费5177万元、医疗保险费21907万元、工伤保险费1939万元、生育保险费82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另增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2824万元。社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109585人次,其中养老保险扩面23016人,失业保险扩面15752人,医疗保险扩面24626人,工伤保险扩面40640人,生育保险扩面5551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1%、118.4%、129.6%、101.6%和346.9%。到12月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5万人、27.2万人、29.1万人、15.4万人和24.3万人。
(五)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加大
全市共组织再就业培训282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创业培训318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4.9%;培训新技师84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6%;就业前培训557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9.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4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7.1%。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048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9.8%,获得职业资格证书991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7.4%。
(六)劳动工资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城镇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197821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38%。企业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下岗失业再就业率均达100%。签订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6份,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87家。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208个。办理职工跨地区调动43人,计划生育审验率、合格率达100%。
(七)劳动关系协调与处理工作得到巩固
劳动保障年检用人单位3316家,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0.5%;全市共巡视监察用人单位1087家,取缔非法职介机构7家,责令用人单位归还非法收取押金28.9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1360余万元,75家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工资支付保障金350万元,为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19.84万元,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285件,结案279件,结案率达97.9%。全市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结案率为99.4%。涉及劳动者1422人,仲裁经济标的1026万元。此外,还通过其他方式调解234件案件,处理群众来信342件。
(八)基金结算和财务监督工作不断加强
市直社会保险参保单位登记2365家,社会保险登记率达100%,实行“五险一单”申报核定单位1369家。向上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821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1.8%,其中养老保险资金13439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再就业资金478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39%。“金保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统计工作逐步规范。
(九)劳动保障法制工作基础得到夯实
提请市政府出台《2024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实行失业调控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4件,局发规范性文件9件,规范性文件审查率、备案率均达100%;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应诉行政诉讼案件3件,维持率和胜诉率均达100%。清理行政许可项目25项,保留10大项15小项。62人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
(十)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153名党员参加,经过3个阶段和18个重点环节的实践,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素质有了提高,服务群众作风明显改进。
此外,机关党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工作以及文秘、会务、调研、信息宣传、保密、财务管理、政务公开、网站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主要做法
(一)抓目标任务分解,层层建立考核机制
根据全年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局从上到下建立了分解落实的责任体系。
一是将劳动保障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3月11日,在全市再就业表彰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5年度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随后,我局印发了《2024下达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分解指标的通知》,将2005年劳动保障工作12大项、43小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
二是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二级单位。拟定了2005年度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质化工作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采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三级签字的方式签订责任书。同时,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我局的18项目标任务、1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单位),建立了领导督办、责任单位经办、定期通报的制度。
三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对各县(市)、区印发了《2005年**市县(市)区党政主职新增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费征缴目标考核细则》,加强对被考评单位的考评。同时,从2005年4月1日起,在局系统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按照科员50元/月、科级干部80元/月、县级干部100元/月的标准建立风险金。通过建立责任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做到定期通报、半年检查、年终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抓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是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出台了就业和失业登记办法,建立了失业预警机制,强化了录用备案、用人申报和空岗报告、职业供求信息分析等项制度,完善了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培训申请、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等“一站式”服务和人本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全市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和覆盖市、区、街三级的计算机网络,做到“一点登录,全市查询”。国家劳动99三版在我市测试成功。
二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位上门相结合,先后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11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83万个,安置就业1.07万人。组织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专场招聘会,一次性解决了256对双下岗失业夫妻中的135对再就业。还到有色金属公司、武钢矿山上门送岗位,129个社区也分别召开了小型招聘会。
三是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我市工商、税务、卫生等相关部门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服务,减免相关税费,通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促进12357人再就业。从8月份起在**港区和西塞山区的4个社区先行试点特困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开展了创建信用社区活动,激发了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创业的热情。
四是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利用招商引资项目新增就业岗位,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就业,发展民营经济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再就业援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年新开工和改、扩建、技改项目24个,新增就业岗位12727个,新增就业9431人;利用社区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新办社区就业实体和服务网点812个,开发社区服务业岗位新增就业7341人;结合兴建和改造装饰建材集贸市场等发展民营经济的方式,创造岗位新增就业5802人;通过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帮助6922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从事季节工、钟点工、劳务派遣等灵活就业方式实现了就业;通过进一步加大了劳务输出力度,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实现城镇新增劳务输出就业人员4256人。
(三)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增强基金支撑能力
一是政府重视管扩面。市政府下发了《2024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的通知》,就社会保险扩面、稽核、征缴、清欠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调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人事等18个部门领导同志为成员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大冶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了扩面征缴工作方案,四大家领导挂帅分片抓扩面。
二是部门联动促扩面。从6月份起,市劳动保障、地税、财政、安全生产等部门联合行动,成立了扩面、征缴、宣传、稽核工作专班,抽调100多名工作人员,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攻坚战,采取拉网式、地毯式稽核,3个月共排查单位687家,扩面新增参保单位303家,新增参保人员27271人,征缴社会保险费23316万元,形成了扩面征缴的强大阵势。阳新县在实行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将扩面任务落实到机关每一名干部,每人拿出300元工资与扩面任务挂钩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是突出重点抓扩面。以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其他未参保单位为扩面重点,采取上门宣传政策与下达《限期参保通知书》相结合、分组分片包干与任务责任到人相结合、主动服务与行政处罚的办法,督促未参保单位和个人参加社会保险。同时,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在全省率先开发使用自谋职业人员缴费软件,实行银行代收、网上传输、即时记帐,变一点缴费为多点缴费、一个窗口服务为多个窗口服务,自谋职业人员可按月、按季、按半年或按年度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仅自谋职业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就达8.4万人,构建起较为稳固的“续保工程”。
(四)抓政策措施完善,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一是完善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调整了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重点对老同志、老病号和重症人员进行政策倾斜。出台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管理及费用结算办法,解除了4000余名异地安置人员就医的后顾之忧。制定了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建立起“多得多缴、少得少缴”的工伤保险缴费机制。下发了工伤职工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办法、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伤职工伤残医疗待遇的享受。
二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调整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实施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调查核实、数据录入,已有4200余人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拟定了《**市村改居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规定》,测算了相关数据。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是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调整、完善了医疗服务协议,适当调整了协议病种范围和结算标准。组织了首次医疗保险定点药店招标,重新确定55家定点零售药店。向一医院、中心医院等10家定点医疗机构派驻专管员,又聘请15名专职医疗保险监督员,每人负责1-3家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登记、医疗证核对及查房等工作。启动了退休人员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资格认证工作,做到了个人档案、相片档案、指纹档案“三统一”。
(五)抓职业培训领域拓宽,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一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了就业引导性培训、就业前培训、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开办农村劳动力适用技术培训办班36期,培训1.18万人次,初步形成了“企业得到人才、农民得到实惠、经济得到发展”的“多赢”格局。举办创业培训班28期,610名小老板不仅自己走上再就业之路,还带动了2582人实现再就业。我市已成为全国8个创业培训(SIYB)试点城市之一。举办了首届鄂东南地区美容美发职业技能大赛。
二是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鉴定质量。全年技校招生1616人,毕业生安置就业率达到100%。组织了三次职业技能鉴定大统考,先后有5600余名考生参加。启动了新职业全国统考工作,400余人参加,并在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成功实施智能化考试。
(六)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我局通过抓三个环节,推动劳动合同签订与鉴证,即把好用工审查关,凡经劳动力市场招聘录用的职工,都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把好检查督办关,先后对全市600余户企业开展了劳动合同大检查,纠正违法合同8159份,督促补签劳动合同4350份,指导17家改制企业4500余名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把好合同鉴证关,凡重新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的,都经我局仲裁机构予以鉴证,全年鉴证劳动合同43180人,其中市直劳动合同鉴证26232人。
二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行“一体执法”、“联动监察”,重点对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全面推行欠薪预警制度、建筑业工资保障金制度和劳动保障诚信制度。
三是稳妥处理劳动争议。建立案件定期通报制度、重大疑难案件会审制度和评审制度,注意把好调查调解关、开庭审理关、政策运用关,坚持以调解为主、教育为主的原则,2005年,全市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87件,结案683件,结案率为99.4%,争议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费欠缴、经济补偿金兑付、伤残职工待遇、违规处理职工、拖欠和克扣工资等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就业工作面临新问题。主要表现在:1、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我市并轨工作已初步完成,下岗职工出中心进入失业保险人数剧增,进入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由2002年的6950人增至2005年6月底的最高峰24347人,目前为15351人。2、城镇新增失业群体就业难问题凸现。目前,我市城镇新成长失业人员逾万人,城镇新增失业群体面临就业难的问题。3、城乡统筹就业任务重。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要求享受同等的就业权利、社保权利和教育权利,这给城镇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城乡统筹就业面临新的形势。
(二)社会保险尤其是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矛盾突出。2005年,全市每月支出失业保险金及再就业培训补贴等失业保险基金520余万元,而月收缴440万元,缺口突破600万元。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75734万元,当期收不抵支21639万元。目前,我市离退休人员与参保人员之比高达1:2.5,养老保险负担十分沉重。
(三)参保人员流失问题凸现。主要表现为:养老保险中断缴费人数达18411人;失业保险因出中心、企业改制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断保的人数增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2001年的3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7万人,净减少3万人;生育保险缴费人数急剧下降,有约4成企业职工未正常缴费。
(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任务繁重。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历史遗留问题集中显现,呈现多样性、多边性、多重性的特点。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义务、恶意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加点、随意处理职工的问题在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长,侵权案件不断增多,企业改制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处理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四、2006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6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初步思路是:按照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巩固新的“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坚持“三个统筹”(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乡劳动力培训和统筹城乡劳动者权益维护),抓住“四大重点”(发展社会保障、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协调劳动关系),推进“五大建设”(技能就业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金保工程、服务体系和系统能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夯实基础,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主要目标任务是:
1、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2.88万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1.8万人。
2、新增社会保险扩面6.86万人,其中养老保险扩面1.5万人,失业保险扩面1.46万人,医疗保险扩面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1.5万人,生育保险扩面0.4万人。
3、征缴社会保险费77900万元,其中养老保险费49000万元,失业保险费5100万元,医疗保险费21000万元,工伤保险费1800万元,生育保险费1000万元。
4、社会保险申报率90%以上,社会保险核定准确率98%以上。
5、组织各类培训6.16万人,其中在岗培训2万人,再就业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0.26万人,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就业前培训0.4万人,培训合格新技师0.14万人,技工学校招生0.16万人;鉴定发证2.5万人。
6、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95%以上,群众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95%以上。
其主要措施是:
(一)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
根据国发[2005]36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我市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继续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落实再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办检查制度。围绕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鼓励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完善失业预警制度,实施失业调控,加强就业管理,规范企业裁员行为。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扩面数量和质量并举,实现参保人数、实际缴费人数、基金收入同步增长。大力推行社会保险“五险一单”申报核定、“五费一票”征收。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全面实施乡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失业保险“三个延伸”办法,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全面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信用等级制度,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调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布局,完善工伤预防机制、职业康复机制。理顺农村社会保险管理体制。
(三)统筹城乡技能培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程。出台加快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性意见,制定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坚持和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预防、解决企业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
(五)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成立**市劳动仲裁院。大力推行集体协商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的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完善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者维权,使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保险增员培训心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职工维权
一、金融危机下劳资矛盾的特点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难点
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开工不足、产品滞销、效益下滑、融资困难,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冲击尤为强烈,对转型升级尚未彻底完成的企业的影响也更力突出。为了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往往会以减少投资、限制生产、裁员、降薪、缓缴或不缴社会保险等措施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通过减负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下产生的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更需要通过稳定就业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来源,更希望增加工资以稀释物价上涨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更需要社会保险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信心危机。
企业与职工不同的利益需求,必然产生利益的冲突。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会牺牲职工的利益;职工为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企业的压力与困难。由此就形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矛盾的焦点。同时,由于新的《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施行的,此法侧重于对劳动者权益的合法保护,对用人单位则强调了更多的责任,金融危机暴发时正值此法施行不久,许多企业根据此法2024规定的整改尚未完成,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要求依据此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获得经济补偿、享受福利待遇等类型的案件越来越多。这就更加加剧了金融危机下劳资矛盾。
在这种形势下,金融危机下维护职工权益的难点在于:从理论上讲两者是必须兼顾的,但在实践层面,却往往忽视了职工权益的保护,有人说企业与职工如同水和鱼,水无,鱼焉能存?但谁是鱼、谁是水,却住住本末倒置。这是由于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职工往往弱势的一方。就更加需要企业管理者以高度的自觉性做好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最终造就劳资共赢的和谐局面,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
本人所在的企业,这几年同样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给企业的产品出口、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致使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经营亏损,但本着以人为本和社会责任感,我公司克坚攻难,依然努力做好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建立起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保护两者双赢、相互促进的新型劳动关系。在这过程中所采取了“六大积极措施”值得总结,并由此给金融危机下维护职工权益的路径探索带来些许启迪。
二、金融危机下维护职工权益的路途探索
路径之一,积极推进劳资协商制度,建立劳资沟通平台。协商机制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2024处理劳动关系的重要形式。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其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集体谈判不仅是一种调整劳动关系、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也是一种“工资分配方式”,劳动报酬是集体合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劳动者和雇主单独协商交涉,单靠劳动者个人力量是难以实现公平的劳动报酬的。同时,对于企业主来说,协商机制也是解决金融危机下劳资矛盾的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协调好保持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的关系的比较管用的途径。
推进劳资协商制度,尤其要重视建立长期性的劳资沟通平台。我公司一个赋有启发意义的探索,是尝试建立利益对话机制。企业面临困难情况下,职工权益利益诉求更加强烈。为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我公司建立完善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全覆盖的对话机制,包括内部劳资协商沟通平台和劳资协商制度,以畅通员工诉求渠道。协商沟通平台包括基层工会、集团工会、公司调解委员会等三级诉求环节,员工有诉求,劳资有纠纷,就通过这一平台予以解决。并建立了案件快速处理机制,确保案件处理的质量和结案率。
路径之二,建立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集体劳动争议是指发生在企业内部的3人以上职工与企业就劳动关系某些方面如就业、分配、保障等问题发生的争议。突发事件是指发生集体上访等事件。金融危机使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公司的做法是,凡是有涉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上访苗头,劳动保障部门在第一时间积极介入,协调相关部门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和疏导。同时主动出击,召集有类似问题的下属单位和部门了解情况,通报当前出现的问题,明确政策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等,预先打预防针,将问题化解在源头;同时,及时将出现的问题、反映的矛盾、了解的情况向公司高层报告,及时与相关部门通气。通过统一了解情况,统一的政策依据,统一的解答口径,统一的处理标准,有效的规范下属企业用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群体性上访问题。对于加班加点工资、社会保险、分配制度、年休假等容易发生集体争议的问题,事先通过完善相关制度预防争议发生。实现这一预警机制后,有效避免了劳资纠纷的,使一些隐性的劳资矛盾未出现集中爆发的可能。
路径之三,积极保障员工就业稳定和收入稳定,全员签订劳动合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时,我们曾在公司内部作过职工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收入减少和工作不稳定已经超过子女培养压力大、住房压力大以及医疗没保障等几个方面,排在了“职工最关心”的前两位。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很深切的感受,随着全社会企业用人需求的下滑,企业员工的就业稳定需求更加强烈,对失业恐惧感更容易产生。
通过这次调查,为稳定员工队伍,促使员工安心工作,我公司更加强调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长期保持在近百分之百。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的2024规定,企业在订单减少、曾一度出现停机关机的情况下,亦未实行裁员减员。同时,为建立长远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公司在一度关机停机、经营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仍积极维护员工收入稳定。根据行业性质,坚持实行综合计时工资制,做到停机不停薪、减产不减薪。同时,努力使员工福利制度适应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健身,从培训辅导到个人发展前途,从关心员工家庭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路径之四,积极扩大社会保险面,增加社会保险覆盖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不同职工中,是有不同的认识的,一部分职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劳动风险意识和劳动风险损失补偿意识,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他们没有意识到社会保险是自己应得的保障权益,不情愿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参加社会保险。有的职工急功近利,认为社会保险不可靠,缴纳的是现钱,受益则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没有长远的忧患意识。有些职工虽然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但不理解缴费与受益之间的关系,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当然,也存在个别下属企业规避社会责任、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或操作不规范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公司对员工扩大了社会保险面,增加了社会保险覆盖率。除正式员工全部参保外,对本地临时用工在公司工作也尽可能给予参保,外地短期临时工则采用回乡金的形式作为补充。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工作氛围。丰富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把2024社会保险政策法规送到每个职工手中,不断提高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加强风险防范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参保的必要性,同时使他们了解社会保险的各种知识,消除对社会保险的不信任感,提高依法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金融危机下的职工消除了后顾之忧。
路径之五,提高员工适岗转岗能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为从转型升级中寻生机、求发展,必须对部分员工进行转岗。公司积极做好转岗适岗培训工作,提升员工一岗多能、一职多岗的能力,提高员工适应多个岗位工作的意识和素质,既保障了员工的就业,又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考虑到金融危机对中年员工的冲击最大,而企业转型升级依赖的主要力量也是中年职工,所以在转岗培训中尤其对中年员工培训的培训。启动了中年员工职业振兴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类别、工作层级中年员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培训需求,细分培训对象,将中年员工转岗培训和适岗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分类制定培训标准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方案,并统一了培训教材,安排了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通过开展适岗培训,使岗位能力尚存在差距的员工能够适应岗位要求;通过开展转岗培训,使即将到新岗位从事新工作的员工顺利实现岗位转型,拓宽其职业发展通道。
在培训中,还针对部分中年员工面对我公司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惶恐、落伍,产生自弃的心理变化,重点从心态教育入手,激发中年员工增强提升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信心。同时在摸清中年员工的基本情况、转岗意愿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培训对象的岗位特点、能力缺口、接受培训的素质等因素,组织专题座谈交流等培训形式着力提高中年员工业务技能。在培训形式上,通过外聘老师培训、部门联动培训、组织专题座谈交流等培训形式着力提高中年员工业务技能。
保险增员培训心得范文第5篇
这一新场景立刻引起了当时作为一家财险公司的中国平安的注意,当即派人跑到上海,2024友邦保险的各种信息进行研究和学习,并很快决定也要开始做寿险业务,由时任平安常务副总经理的孙兵负责组建寿险团队。
如同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振动翅膀就引起远在美国得州的龙卷风一般,友邦保险登陆上海,其带来的营销员体制,不仅推动了国内产险、寿险分家,亦触发了新华保险等一批寿险公司的诞生,从此开启了国内保险业的巨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保险营销员从最初的千人发展到今年上半年逾500万人。平安证券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每万人中的保险营销员的数量为41.2人,已超过美国和英国等主要成熟市场。
有诸多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营销员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在2024年左右达到一定的峰值后会进入盘整期。
去年以来,受监管政策调整的推动,营销员开启了高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从中国市场的现状来看,高增员率同时也意味着高流失率。《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白皮书》显示,保险营销员的主动离职率高达34.25%,是主动离职率最高的职业。
原本以精英模式被友邦保险带进来的这一制度,在最初五年亦是走的精英路线,被业内视为营销员素质最好的时期。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展,这一体制开始走向低门槛的“人海”模式,保险营销员似乎成了低人一等的“边缘”职业,很多写字楼门口甚至标有“保险推销请勿入内”的指示牌。
一直以来,对于营销员体制孰是孰非的争议一直不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保险业的现状,成也营销员体制,败也营销员体制。
尽管争议不断,但鲜有保险公司放弃营销员模式和作为高利润业务主要销售渠道的个险渠道,特别是大型保险公司。目前市场上有70多家寿险公司,而中国人寿等四家上市险企成为本轮增员潮的主力,占据增员总人数的六成以上。
在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看来,保险营销员体制本身没有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法不执行、有制度不执行”的执行层面问题,而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国内大多数保险营销员没有走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
国内开创个险渠道的元老之一、原太平人寿董事长郑荣禄在《个险业务发展转型的方式与途径探讨》一文中指出,中国有数家世界级保险公司,但没有世界级保险营销员。国内要实现个险的转型,首先要从对营销精英的培养开始,这亦关系到营销员定位的转型。
不期修古,将营销员制度引入中国的友邦保险,亦在五年前以上市为契机,对这个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和谋求营销制度转型。
增员潮起
2014年以来,保险营销员增员的压力逐渐纾解,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更是出现井喷之势。今年一季度,全行业营销员数量突破710万人,比2014年翻了一倍,创下七年来的历史新高。
从上市险企中报显示的数据来看,上市险企成为本轮增员潮的主力,其合计增员人数占六成以上。其中,中国人寿的个险营销员规模已达129万人,比年初增加32.1%。中国平安的个险营销员为105万人,比年初增长20.2%。中国太保的月均人力(该指标低于营销员总数)为58.2万人,同比增长40.2%。不过,新华保险是个例外,其营销员规模同比减少6.5%至24.2万人。
诸保险业人士表示,去年8月保监会下发的《2024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管理2024问题的通知》,取消了保险销售(含保险)、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审批事项,成为本轮增员激增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增员成功只是建立营销团队的第一步,营销员新人只有在6个月或9个月达到一定的业绩标准,才能转为正式营销员。即使成为正式营销员,如果连续一段时间未出单,依然会被淘汰。
合众人寿总裁柳志坚在今年9月的“2016和讯首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上表示,未来三年营销员规模还将保持增长态势,将达到800万
1000万人的峰值。然后将进入盘整期,淘汰落后产能。
在这股增员潮中,一直强调走精英路线的友邦保险则不惜通过严格的考核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蔡强透露,公司曾将营销员从3万人淘汰到1.5万人,“我们要的是真正想把保险作为职业的人,专业化的前提是职业化”。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的《保险营销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增员508万保险营销员,流失502万人。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保险营销员共有564.92万人,虽然比年初增加93.62万人,但比一季度时的710万人大幅缩水。
对于保险营销员群体来说,“剩者为王”。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国内保险业的情况看,业内保持200万以内的营销员是比较合理的区间,留存下来的应是拥有高人均产能和高活动率的营销精英。
保险业同样存在“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之争,是走友邦保险的精英路线,还是奉行低门槛、广撒网的“人海战术”,20多年来在业内一直有争议。一些曾经采用过营销员精英模式的保险公司管理层认为,在中国保险业如果采用绝对的营销员精英路线,很难做大,如果规模上不去,就会错失发展机遇。
另一部分行业人士则认为,精英路线能否成功取决于保险业的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的发展,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和城镇化的推进,中高端消费群体日益壮大。挖掘和服务这一群体,对保险营销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
郑荣禄在文中指出,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要从转变营销员的定位开始,转变的关键在于对精英层的培养,提升其专业内涵。
即使以一贯之走精英路线的友邦保险,亦谋求其营销体制的升级。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友邦保险自201 1年订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打造职业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精英营销员,这是其2.0版“卓越营销员”战略的核心内容。
据了解,友邦保险通过与美国寿险行销调研协会(LIMRA)共同开发的特征分析工具以及专职的招聘团队,深入地筛选出年轻的高学历的营销员新人。
蔡强透露,推行营销员“2.0版”以来,根据友邦中国的最新数据,其新增保险营销员的年龄结构、学历远优于市场水平,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近七成,远高于近三成的市场平均水平。
考核机制变革
当增员不再成为难题,如何提质增效成为致力于转型的保险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扩量和提质的营销制度转型之路,不仅需要考察总人力规模,更重要的指标在于人均产能和活动率,这两个指标改善与否,将最终体现转型成效。
人力扩张带来个险保费提升的同时,亦带来管理成本的增加。如果只是强调总人力规模,而没有高产能和高活动率支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个险渠道利润率难以提升,业务结构优化难以为继。对于营销员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产能和足够的活动率,亦难以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
据了解,目前国内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活动率,大多数处于30%40%的水平。蔡强亦坦言,友邦保险上市之前,中国区的营销员活动率只有20%,和当时行业的平均水平大体持平。
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黄经辉(Ng Keng Hooin)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以后,对营销考核指标机制进行了调整,“更加重视营销员的产能和活动率,以及精英营销员加入MDRT(百万圆桌会员)的数量”。
经过五年多的转型,目前友邦保险的活动率已升至60%。其中,以新生营销员为主的“星生代”营销员的月均活动率已达64%,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友邦保险营业拓展首席执行官郑国成(Joe Cheng)透露,2016年上半年,其新增营销员的活跃率比201 1年增加了85%。
转型以来,友邦保险营销员的人均产能五年内翻了3倍。据了解,其活动人力的人均产能已达1.2万元。“如果营销员的产能跟不上,要达到他们预期的收入根本不可能,因为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客户身上,但客户也不愿意为此付出高额的成本。”蔡强表示。
精英营销员的高产能带来的高收入,对于一些内勤岗位的员工产生了吸引力。据了解,友邦保险一些核保和理赔主管主动转为营销员,“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蔡强评价说。
近两年,一些中资保险公司也开始转向优化营销员人力。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的营销员总人数虽然同比下降,但其有效人力同比增长37.8%,在总人数中占比达一半左右。中国太保上半年的健康人力和绩优人力首次分别突破20万人和10万人。
优化营销体制,除了对营销员本身的考核指标进行调整,业务指标和考核重点则由总保费规模转向新业务价值指标。黄经辉表示,重视新业务价值是因为这是用来衡量寿险公司业务价值的最重要指标,“反映出营销员的销售能带来多少长期的、有价值的业务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亦重视新业务价值指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2.7%。中国太保上半年的寿险新业务价值则同比增长55.9%。
友邦保险对新业务价值的重视更进了一步,蔡强透露,友邦是同业中首个将新业务价值纳入高管团队考核指标的公司,“所有高管都要考核新业务价值,考核权重约占到其绩效收入的一半”。
在黄经辉看来,营销员整体素质提升后,才能更好地销售相对更复杂的、具有高业务价值的保障型保险产品,这不仅可以提升营销员的收入,对公司来说亦有利于优化产品和业务结构,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育英路径升级
德鲁克的一个著名论断“很多组织管理者一门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变成合格者,真正卓越的管理者则把精力、资源和时间花在将称职者培养成佼佼者身上”,亦可以用来折射保险公司对营销员制度的不同理解。56财经
郑荣禄在其文中指出,保险营销渠道的发展是“选择称职者,培养佼佼者”,要把选择和培养的功能分开,能否在行业存活靠选对营销员,其产能水平的提升则靠公司的培养。
增员、培训、高激励机制和严格的淘汰机制,是保险公司对营销员实行的管理制度的关键词。一位保险公司高层人士指出,保险公司不能只看重营销员考核机制,以高激励机制促发其工作热情,必须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否则本轮营销员增员潮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市场乱象。
目前保险业最舍得在培训上投入的是中国平安。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日前在平安金融培训学院成立十周年典礼上表示,平安每年的培训预算相当于公司年薪酬总额的5%
8%,在业内最高,其培训体系的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
郑国成则表示,友邦保险上市以来,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培训的要求,每年固定的营销员培训的时间和课程数量比上市前翻了一倍。在友邦保险内部,其对营销员精英的培养有三个路径,即优质招聘、专业培训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友邦保险以主要招收“白板”(即没有保险从业经历者)营销员著称,按照自己的培训体系进行系统培训,使其从迈入保险大门之初,就打上友邦保险的烙印。郑国成表示,友邦保险是亚洲首家要求营销员新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的保险公司。
为了加大对培训的投入,今年3月,友邦保险在泰国成立了AIA LeadershipCenter,并与美国寿险行销调研协会和香港人寿保险经理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引入国际品牌课程专业认证,并为营销团队量身打造培训计划。除了课堂培训,营销员亦可通过iMO(流动办公室)与其主管进行销售培训和实景模拟练习,结合内部智能学习平台,提升营销员的综合能力。
除了培训,友邦保险还为营销员打造了相应的事业发展路径。蔡强介绍,营销员2.0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为其营销员开创了系统的职业发展通道。友邦保险与国际咨询公司进行合作,设计并制定了一套全新的职级职衔体系,建立了管理序列、通用专业序列和保险专业序列三大职业序列通道,在强调提升个人能力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个人发展的需求,拓展了员工的职业路径,以实现其职业发展的多元化。
“中国的营销员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以后,一定会朝这种方向发展,营销员低人一等的观念也会逐渐随之改变。”蔡强表示。
友邦保险通过加大系统的培训,其营销员的活动率得到大幅提升。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1日,友邦保险共有5687名营销员成为MDRT,其中来自中国的约有400名,同比增长47%。目前友邦保险已成为全球拥有MDRT最多的保险集团,其MDRT会员人数是上市时的3倍,“这个增长很不容易做到”,黄经辉表示。
友邦保险依靠其高素质的人团队和回归保障的策略,取得了量价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友邦保险2016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年化新保费增长31%,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增长2.4个百分点至52.7%。其新业务价值增长37%,创出新高,其中中国市场的新业务价值增长了56%。目前友邦保险营销员渠道对其新业务价值的贡献超过了70%。
上一篇:保险实训心得(甄选5篇)
下一篇:保险培训课程心得(推荐5篇)